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5卷第1期  
2
0181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5,No.1  
January,2018  
重编说郛本集纬本礼纬佚文辨正  
余作胜,刘亚男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成都610101)  
摘要:重编说郛本集纬本是礼纬的两个早期辑本,对后世辑本影响较大,但这两个辑本都存在较严重的误  
辑现象,佚文错误也多为后世辑本所因袭通过对重编说郛本佚文之误9集纬本篇目之误1处和佚文之误14  
处的辨析,基本廓清了这些文献的本来面目,对今后的礼纬重辑和研究都将有所裨益。  
关键词:礼纬》;重编说郛本;集纬本;辑佚;佚文辨正  
中图分类号:G25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8)01-0162-05  
重编说郛本集纬本是礼纬的两个早期辑本,  
其佚文多为后世辑本所沿用,影响较大但这两个  
辑本都存在较严重的误辑现象,其误辑佚文也多为  
献面貌差异也较大,反映在礼纬的辑录上也是如  
。  
原本说郛只收有礼含文嘉一篇,佚文也仅  
后世辑本所因袭本文即对这两个辑本佚文的错误 燧人氏”、“明堂两条,难成卷帙不过,这两条佚  
进行辨正,廓清文献本来面目,避免以讹传讹继续  
误导学界对礼纬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文均见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等书,引  
礼含文嘉》,不误。《重编说郛则收礼纬三篇,  
依次为礼稽命征》、《礼含文嘉》、《礼斗威仪》,共录  
佚文31此本虽初具辑佚书的面貌,但存在篇目  
排序不当不注佚文出处误辑较为严重等问题以  
下即对其中有误的9条佚文予以辨析,所据文本为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纬书集成影印宛委山  
堂本一百二十卷陶珽重编说郛》。  
重编说郛本  
说郛现有两种通行版本:一为涵芬楼1927  
排印张宗祥校陶宗仪原纂一百卷本,中国书店  
1986说郛即据此本影印;一为明末宛委山堂  
所刻陶珽重编一百二十卷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所  
收即此本张宗祥所校百卷本出自明钞,颇存陶宗  
仪原纂之旧,学界习称其原本说郛》;陶珽编一百二  
十卷本经打乱重编,又加增补,已失陶宗仪说郛原  
,学界习称其重编说郛》。《原本说郛编纂者陶  
宗仪生活于元末明初,《重编说郛编纂者陶珽生活  
于明末清初,两种说郛的成书时间相隔较远,其文  
()《礼含文嘉》  
[1]116上  
1.王者得礼制,则泽谷之中有白玉焉。  
:此条文字唐开元占经卷一一四器服休咎  
[2]990上  
城邑宫殿怪异占·白玉》 、《初学记卷二七珍  
[3]651  
宝部·玉第四》 、《太平御览卷八〇四珍宝部  
收稿日期:2017-04-19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宋代散佚乐书辑考”(15BZW100)、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魏晋音乐编年  
”(15YJC760067)、四川省哲社规划一般项目“《礼纬》《乐纬辑本文献辨正”(SC14080)成果。  
作者简介:余作胜(1972—),,江西瑞昌人,文学博士,音乐学博士后,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  
音乐文献音乐史及音乐文学;  
刘亚男(1978—),,四川广安人,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美学中国古代音乐史及音  
乐文献。  
162  
余作胜刘亚男重编说郛本集纬本礼纬佚文辨正  
[4]3570下  
[8]536上  
均引作援神契》。此外,《北堂书钞》、《初  
·玉上》  
均引作礼稽命征》。《重编说郛》  
已入于礼含文嘉》,但又录入礼稽命征》,后者属重  
出误收。  
学记》、《太平御览等类书引有孝经援神契》“神灵  
滋液百宝用,则珠母见玑镜出之文,与本条文字相  
故本条文字当系孝经援神契之文,而非礼  
之文,《重编说郛辑入礼含文嘉》,属误辑。  
8.神鼎者,质文精也知吉凶存亡,能轻能重,  
[1]116上  
.,则黄雀见。  
2
:此条文字艺文类聚卷九九祥瑞部下·  
[5]1171  
》 、《唐开元占经卷一一五鸟休征·黄  
[2]1001  
[1]116上  
》 、《太平御览卷九二二羽族部九·黄  
能息能行,王者兴则出。  
[
4]4094下  
》  
均引作礼稽命征》。《重编说郛已入于  
:此条文字未见他书引作礼纬礼含文  
》,现存文献中最早见于宋书卷二九符瑞志  
》,“能轻能重句以下作不炊而沸,五味自生,王  
礼稽命征》,;但又录入礼含文嘉》,属重出误收。  
[1]116上  
.,则景星见。  
3
[
9]867  
:此条文字艺文类聚卷一天部上·引  
者盛德则出” 。《艺文类聚卷九九祥瑞部下·  
引作孙氏瑞应图》,文字更为周详:“神鼎者,质  
文精也知吉凶存亡,能轻能重,能息能行,不灼而  
,不汲自盈,中生五味昔黄帝作鼎,象太一;禹治  
,收天下美铜,以为九鼎,象九州王者兴则出,衰  
[5]11  
礼稽命征》 。太平御览卷五天部五·  
[4]46下  
星上引作礼稽命图》 ,《礼稽命图或为礼稽  
命征之误,或即礼稽命征之图综此,本条应为  
礼稽命征文字,入于礼含文嘉不当。  
[1]116上  
[5]1719  
4.,布恩普也。  
则去。” 《唐开元占经卷一一四器服休咎城邑  
:此条文字见艺文类聚卷一天部上·  
宫殿怪异占·神鼎亦引作瑞应图》,文字大致相  
综上所述,本条文字或是从宋书瑞应图》  
误辑而来。  
[
5]13  
[4]38上  
》 、《太平御览卷八天部八· ,引作  
礼统》。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  
著录阙名礼统郊祀六卷贺述礼统十三卷,均非  
礼纬之作,重编说郛将此条文字录入礼含文  
系误辑。  
()《礼斗威仪》  
9.君乘木而王,其政升平,则福草生庙中朱草  
[1]117上  
别名又曰南海翰以苍鸟。  
.,辨吉凶水旱丰荒之  
1]116上  
:本条文字错误有二其一,“朱草别名四  
,当是将宋均注文误为本文,且有脱漏,故文不成  
。《太平御览卷八七三休征部二·福草福  
草生庙中下有注文:“宋均曰:‘庙中生草,盖福草  
,即朱草之别名,可以染祭服,故应仁孝而生庙  
5
[
。  
:此条文字见周礼·春官·保章氏》,其文  
:“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  
[
6]707  
祲象。”  
礼含文嘉》,故非礼纬之文,属误辑,且脱漏  
”、“二字,《艺文类聚卷一天部上·》  
诸书所引均作周礼》,未见引作礼纬》  
[4]3873上下  
。’”  
可见朱草别名四字是宋均注文,而  
礼斗威仪本文其二,“南海翰以苍鸟”  
当为之误。《太平御览卷九二〇羽族部七·  
礼斗威仪:“江海不扬鸿波,东海输之苍  
。”“又曰君乘木而王,其政升平,南海输以苍  
亦引作周礼》,且紧接云者运气布恩普也条之下,  
故疑重编说郛系据艺文类聚连续抄录以上两  
。  
[1]116上  
[4]4084下  
.,则祥风至。  
。” “”,《御览所引礼斗威仪均作”,  
6
:此条文字艺文类聚卷一天部上· “殆因与形近而误。  
[
5]17  
[4]44上  
》 、《太平御览卷九天部九·》  
礼稽命征》。《重编说郛已入于礼稽命征》,;但  
又录入礼含文嘉》,属重出误收。  
7.,百宝为用,则白象至。  
均引作  
集纬本  
清殷元正辑集纬》,又名纬书》。辑纂者殷元  
,字立卿,乾隆时人,生平无考。《集纬一书刊于  
殷元正殁后,同里陆明睿曾予增订据任道镕纬攟  
》,殷元正为华亭老布衣,其书凡十二卷,旧惟写  
[1]116上  
:此条文字未见他书引作礼纬礼含文  
》,明孙瑴古微书卷二十八辑入孝经援神契》,  
明董斯张广博物志卷四六鸟兽第一·兽  
[10]1404  
,兵燹后不可复得” 。下此书引有渊鉴类  
》、《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书,则其成书不早于  
康熙后期,或在乾嘉之世。《集纬现存版本多种,均  
[7]458下  
》 、清陈元龙格致镜原卷八二兽类一·  
16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为钞本本文所据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纬  
书集成影印上海图书馆藏观我生斋本。  
之名,均来自郑玄注文根据第二处引文,郑玄  
注当是为礼记·王制所作然查检今本礼记·  
王制郑玄注,其中并未出现礼纬元命苞之名不  
,孔颖达的疏似可为我们提供一些解决这个问题  
的线索。  
集纬辑有礼纬5,依次为礼纬含文嘉》、  
礼纬稽命征》、《礼纬斗威仪》、《礼纬元命包《(泛  
)礼纬》,共辑佚文95集纬本不惟规模较大,  
相对于之前的明代辑本,在辑佚学术规范方面表现  
出详注佚文出处交待佚文入篇理由对所辑佚文进  
行校勘等诸多进步,是一个成就较高的礼纬早期  
辑本不过,在肯定成就的同时,也不应忽视该本较  
为严重的误辑问题以下即对此进行辨析。  
正义曰:郑氏之意,天子立七庙,唯谓周也。  
郑必知然者,礼纬稽命征:“唐虞五庙,亲  
庙四,始祖庙一夏四庙,至子孙五殷五庙,  
至子孙六。”《钩命决:“唐尧五庙,亲庙四,与  
始祖五禹四庙,至子孙五殷五庙,至子孙  
周六庙,至子孙七。”郑据此为说,故谓七  
首先要予辨析的是误辑之篇目在集纬本礼  
五个篇目中,《(泛引)礼纬是创设,用以辑录无  
明确篇目归属的礼纬佚文,为后世多个礼纬辑  
本所沿用其中,《含文嘉》、《稽命征》、《斗威仪三  
,文献有征,向无疑义;元命包》(“又作  
[16]383  
,周制也。  
据孔颖达之意,“郑据此为说当是据礼纬稽命  
孝经钩命诀》,而不是礼纬元命苞》。孔颖达  
精于五经注疏,礼记正义中引及礼纬之文十  
余处,所标篇名无一有误,其说应该可信以此推  
,《礼纬元命苞之名或为通典编撰者杜佑所误  
,《礼纬实无元命包一篇集纬本据朱彝尊经  
义考元命包辑作礼纬篇目,诚为误辑明清  
以来,《礼纬其他辑本均未辑元命包》,无疑是正确  
。  
”)一篇,则值得辨析。  
历来公私目录著录都只有春秋元命苞之名,  
而无礼纬元命苞之说集纬本所收元命包仅有  
佚文一条:“天子五庙,二昭二穆,以始祖而五。”其下  
注曰:“《经义考·毖纬三据杜氏通典引  
[11]758下  
。”  
今查杜佑通典》,该书卷四七礼七·吉  
礼六》“唐虞立五庙句下注云:“郑玄按礼纬元命  
以下辨析礼含文嘉》、《礼稽命征》、《礼斗威  
》、《(泛引)礼纬各篇之佚文有误者。  
()《礼含文嘉》  
[12]1298  
天子五庙,二昭二穆,以始祖而五。’”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九一宗庙考一·天子宗庙也  
[
13]825上  
引有此段文字,书名亦标礼纬元命苞》 。宋  
高承事物纪原卷二礼祭郊祀部第九·宗庙:  
1.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丰荒之  
[11]752下  
。  
2.云者运气,布恩普也。  
3.神鼎者,质文精也知吉凶存亡,能轻能重,  
[14]42上  
[11]752下  
礼纬元命苞唐虞五庙。’” 《经义考\集  
均信据通典》,辑有礼纬元命苞一篇清姚振  
隋书经籍志考证卷九经部九》“《礼纬三卷,郑  
玄注条曰:“经义考·毖纬篇又有礼稽命曜》  
[11]753上  
能息能行,王者兴则出。  
:以上三条文字均从说郛本抄录,前文已辨其  
,此不赘论。  
礼元命包》《礼瑞命记三篇。《稽命曜似即稽命  
》,《元命包》《瑞命记似皆谶记,非纬书,故章怀太  
4.天感之而嘉生菽粟诞苓釐卉,五子皆至五  
[15]5193ꢀ5194上  
[11]753上  
子于七经纬不数及之。”  
姚振宗虽认为  
子者,五谷也。  
礼元命包不是纬书,《经义考将其视作礼纬篇  
:此条文字之下所注出处为西园史余》。检  
诸典籍,《西园史余之外,不见他书引用。《西园史  
为明末张萱所撰,已佚,不知其根据何书引录此  
段文字作礼含文嘉》,疑为张萱误录,集纬本承袭其  
。  
目不对,但他承认礼元命包确有其书,是以谶记的  
形式而存在不过,姚氏也只是推测,并无文献证  
。  
今从古代典籍检索,《通典所引是礼纬元命  
之名的最早出处此外,《通典同卷郑玄云周  
制七庙句下注云:“按玄注王制礼纬元命苞》  
[11]753下  
5.令屏封作穗书,象嘉谷也。  
:此条文字之下所注出处为西园史余》。检  
诸典籍,《西园史余之外,不见他书引用疑为张萱  
误录,集纬本承袭其误。  
[
12]1299  
唐虞五庙,殷六庙,周七庙。’”  
此处也引有  
礼纬元命苞之文。《通典共两次出现礼纬元命  
164  
余作胜刘亚男重编说郛本集纬本礼纬佚文辨正  
[
11]753下  
6.,天赐神女圣姑。  
,则止四亲庙,何云五庙,知是脱文明始封之  
云云乃卢观释礼纬,,礼纬本  
:此条文字现存文献最早见于水经注卷四  
渐江水》。原文云:“山下有禹庙,庙有圣姑像。  
[
文与卢观语相混今皆据补。”  
19]2774  
,《礼记·王  
礼乐纬:禹治水毕,天赐神女圣姑即其像  
孔颖达疏引礼纬稽命征:“唐虞五庙,亲四  
[
17]590下  
[16]383  
。” 《水经注此条文字引作礼乐纬》。检核  
典籍,《礼乐纬之名不见书目著录,也未见他书引有  
此条文字之外的礼乐纬佚文可见,《礼乐纬之  
名或是郦道元之笔误,要么是礼纬》,要么是乐  
》。清代多数谶纬辑本将此条文字辑入乐纬》,如  
赵在翰的七纬》、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等均  
是如此当然,从内容上看,集纬本将其辑入礼纬》  
似亦可行不过,郦道元并未标明礼乐纬的具体  
篇名,故集纬本将其录入礼含文嘉篇似有不妥,移  
《(泛引)礼纬则更为恰当此外,水经注的  
完整引用看,条末圣姑二字,显为水经注之文,  
而非礼乐纬之文,当是集纬本因下限判断不准而  
误辑此二字。  
,始祖庙一。”  
集纬本据古本魏书辑录礼  
文字,故脱漏始祖一三字,当补。  
[11]755下  
9.三年一祫,五年一禘,以衣。  
10.服想见其容色,三日斋,思亲志意,思亲所好  
[
11]755下  
,然后入庙。  
:以上两条文字见北堂书钞》、《初学记》、《太  
平御览等书引作礼稽命征》,不误但在北堂书  
等书中,以上两条文字是一条完整的佚文,9  
条句末与第10条句首字相连集纬本分  
作两条,且第9条末句10条首句皆文不成义,当  
是誊抄之误,应合为一条。  
()《礼斗威仪》  
[11]756下  
11.舜在位时,西王母又尝献白玉琯。  
:此条文字之下所注出处为西园史余》。检  
诸典籍,未见西苑史余以外其他书籍引用,疑为误  
录之文,集纬本承袭西苑史余之误。  
()《(泛引)礼纬》  
7.,文以地德殷受天而王,周据地而  
[
11]754上  
王也。  
:此条文字之下所注出处为“《经义考·毖纬  
大戴礼注引此”。今查戴德大戴礼记卷十  
,其原文如下:“虽古之治天下者,岂生于异州哉?  
昔虞舜以天德嗣尧:“凡质以天德,文以地德。  
[
11]759上  
12.夏无大祖。  
:此条文字之下所注出处为“《·王制”。  
今查礼记正义》,其前后文如下:  
礼纬含文嘉:‘殷授天而王,周据地而王  
[
18]519-520上  
。’”  
从以上引文可以看出,“质以天德,  
郑必为天子七庙唯周制者,马昭难王义云  
丧服小记王者立四庙”,又引礼纬》“夏无  
大祖,宗禹而已,则五庙殷人祖契而宗汤,则  
六庙周尊后稷,宗文王武王,则七庙自夏及  
文以地德两句是大戴礼记的注文,而非礼纬含  
文嘉文字。《经义考察文不周,将此二句亦引作  
礼纬含文嘉之文,集纬本从经义考转录二  
[
16]383  
手资料,而不查核原著,故承袭了经义考的错误。  
不过,集纬本之外,清人陈立的白虎通疏证》、苏舆  
春秋繁露义证都出现了同样的错误,或亦是受  
,少不减五,多不过七。”  
观诸前后文,所引礼纬文字叙述三朝庙制的  
句式都是“××××,×”,从文义上看,自夏  
至周构成一个历史序列的叙述整体因此,集纬本  
只录首句夏无大祖”,造成了此条佚文多数文字漏  
,佚文不完整,句意也不明确。《古微书本所辑自  
经义考的影响。  
(
)《礼稽命征》  
[
11]755上  
8.,亲四。  
[20]255下  
:此条文字之下所注出处为“《北魏书卢观  
首句夏无大祖至末句多不过七” ,文字完  
礼纬》。”今查魏书卷一〇八礼志二》,其  
,则不误。  
[
11]759上  
文如下:“《礼纬又云:‘诸侯五庙,亲四,始祖一。’明  
始封之君或上或下,虽未居正室,无废四祀之  
13.小雅讥小已之得失,其流及上。  
:此条文字之下所注出处为史记索隐·司马  
相如传》。今查核原著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索  
确实引有此条文字,但不同史记版本所标示的  
引书名称各有差异,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引作礼  
》,这些版本有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单刻本史  
[19]2770  
。”  
始祖一三字今本魏书校勘记曰:“诸本下  
今本魏书所引礼纬较集纬本所录多  
始祖一明四字,《册府卷五八二有礼纬》  
称五庙,始祖庙一加四亲庙为五,若无始祖一三  
16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记索隐》、金陵书局本、《史记会注考证中华书局  
点校本(底本为金陵书局本);另一种引作诗纬》,  
这些版本有百衲本(底本为南宋建安黄善夫本)、武  
英殿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史记三家注合刻  
本等清代学者在使用这条文字时也存在分歧,如  
此类论诗文字,但在诗纬,“《,王道太  
[25]卷一〇二引诗含神雾》  
,功成治定而作也”  
,“《关雎知  
[4]卷一四五引诗推度灾》,705上  
,冀得贤妃正八嫔”  
等论》  
之文则很多见以此而论,“《小雅讥小已之得  
,其流及上辑入礼纬与主旨乖违,归入诗纬》  
[21]  
徐璈诗经广诂引作礼纬》 ,王先谦  
则恰得其宜。  
[22]《司马相如传》,1198上  
[11]759上  
以玄鸟所生之子故赐以子姓。  
14.  
汉书补注》  
、《诗三家义集  
[
23]卷十四,550  
》  
引作诗纬》,陈乔枞诗纬集证将此  
[24]  
:此条文字之下所注出处为西园史余·》。  
检诸典籍,《西园史余之外未见他书引用,疑为西  
苑史余误录之文,集纬本承袭其误。  
条文字辑作《(泛引)诗纬之文 我们认为,从内  
容上看,此条文字以判属诗纬为宜因为其所论  
·小雅之旨,在现存礼纬佚文中尚未见到  
参考文献:  
[
1]陶宗仪(原纂),陶珽(重编).说郛[G]//纬书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瞿昙悉达.唐开元占经[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807.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3]徐坚,.初学记[M].2.北京:中华书局,2004.  
4]李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  
5]欧阳询.艺文类聚[M].汪绍楹,.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6]郑玄(),贾公彦().周礼注疏[G]//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董斯张.广博物志[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981.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8]陈元龙.格致镜原[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032.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9]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0]乔松年.纬攟[G]//纬书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11]殷元正.集纬[G]//纬书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12]杜佑.通典[M].王文锦,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8.  
13]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4]高承.事物纪原[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920.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15]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G]//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5.  
16]郑玄(),孔颖达().礼记正义[M]//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7]郦道元.水经注[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373.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18]戴德.大戴礼记[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28.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19]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0]孙瑴.古微书[G]//纬书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1]徐璈.诗经广诂[M].清道光十年(1830)刻本.  
22]王先谦.汉书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3]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M].吴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  
24]陈乔枞.诗纬集证[M].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小嫏嬛馆刻本.  
25]虞世南.北堂书钞[M].清光绪十四年(1888)孔氏三十三万卷堂影宋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责任编辑:唐普]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