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1 卷第期  
2014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41,No.3  
May,2014  
世纪90 年代好莱坞电影中的  
美国西藏观解读  
华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成都610066)  
摘要20 世纪90 年代美国有关西藏的影视作品共同特点是虚构了一个乌托邦化的西藏强调了中国中  
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之间的冲突进而为西方社会救赎西藏寻求依据和创造社会舆论环境从史学角度出发对  
小活佛》、《旅藏七年》、《昆顿三部较有影响力的美国好莱坞西藏题材影视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可以发现三部好  
莱坞影片刻意虚构情节严重误读历史曲解了中国中央政府对西藏的主权关系影片的主题思想传递了美国社会  
对西藏长期持有的错误认知和自身价值诉求这类影视作品明显受到美国政治环境的影响是冷战后美国积极以  
西藏人权为由向中国政府施压的外交政策的延伸。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西藏题材美国西藏观;《小活佛》;《旅藏七年》;《昆顿》  
中图分类号J9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403⁃0146⁃06  
ꢀ 20 世纪90 年代西藏宗教和文化在美国受到  
重要体现20 世纪90 年代以西藏为背景题材的  
电影正是好莱坞密切关注美国政府对华交往中不  
断提升西藏问题政治性的重要表现。  
前所未有的关注1989 年到1997美国的佛  
教研习机构从429 所增加到1062 在美国生活着  
150 万亚洲佛教移民另外还有大约50 万美国人改  
三部西藏题材电影的基本内容  
信了佛教而改信佛教的美国教徒大多数受到当时  
消失的地平线》(1937 是西方把西藏形象  
乌托邦化的第一部重要电影该影片成功地将一个  
深藏幽谷的神秘西藏带进了西方大众的视野。 20  
世纪90 年代好莱坞以西藏为背景题材的三部影视  
作品小活佛》、《旅藏七年》、《昆顿》,延续了消失  
的地平线开创的神秘西藏类型但有所区别的是,  
上述影片中的西藏已不再是西方人偶然闯入的世外  
桃源而是与西方社会建立了密切联系的佛国世界。  
1993 年出品的小活佛》,讲述了一个名叫杰  
西的美国小孩被选定为佛教高僧转世灵童的故  
影片通过寻觅认定活佛的经历再现了两千多  
年前释迦牟尼王子从诞生出家苦行求道直至菩  
1]  
电影音乐和明星效应的影响这一时期与西藏  
有关的题材是好莱坞高度关注的主题之一好莱坞  
先后拍摄了小活佛》(1993 )、《旅藏七年》(1997  
昆顿》(1997 三部以西藏历史和社会为  
背景的电影这三部电影通过虚构事实与场景首  
先向西方大众描绘了一个极富异国情调的西藏以  
满足西方社会的一种乌托邦心理需求其次突出了  
中国内地与西藏地方的冲突向西方社会传递了一  
种对西藏错误的认知和价值观进一步强化了西方  
救赎西藏和西藏文化的正义职责”。 好莱坞电影  
中政治意识形态的艺术化一直是美国全球战略的  
收稿日期2014⁃01⁃10  
作者简介何文华(1985—),四川彭州人历史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近现代国际关  
系史。  
146  
何文华ꢀ 20 世纪90 年代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西藏观解读  
提树下涅槃的经历影片受到一位藏传佛教高僧真  
实事迹的启发20 世纪60 年代开始美国嬉皮  
士开始大批涌入印度及尼泊尔等地一位名叫耶喜  
喇嘛的西藏喇嘛向他们开示佛法从而引发了藏传  
佛教大规模向西方弘扬的热潮佛教思想和教义不  
断进入西方人的生活影片中杰西的父母经过再三  
思索同意让自己的孩子前往遥远的佛国世界承担  
神圣的使命尽管杰西在灵童认定过程中的行为和  
表现都十分灵异但他仍旧没有成为转世活佛而是  
最终选择回到了美国父母的身边回到美国人熟悉  
的现实世界中这一情节安排既强调了现实中西藏  
元素进入西方生活的事实也说明对西方而言西藏  
虚心好学的年轻僧人一位西洋文化的崇拜者电  
影的场景布置远远超越了西方人所熟悉的生活模  
在西藏神奇的外景和佛教景观的烘托下整部电  
影以强烈的视觉艺术展示了西藏传统的民族服饰、  
挂毯乐器壁画和金色的佛像等电影还大量使用  
对比手法如解放军入藏前后背景音乐对比汉藏民  
族服饰和性格对比以及佛教教义与战争事实的对  
比等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作为该片  
的导演其电影风格一直以批判精神和悲情色彩著  
但在昆顿斯科塞斯已完全折服于乌托邦  
化的西藏及达赖喇嘛他甚至把达赖回忆中的布达  
3]  
拉宫的老鼠都刻画得机智伶俐。 《费城电影评  
对该片评论道:“此前斯科塞斯的大部分电影都  
是关注复杂的社会和宗教制度心理或仪式但是这  
部电影的基调十分明确达赖喇嘛是好的中国是坏  
精神生活是深不可测的物质生活则是充满危险  
乌托邦的本质仅仅止于幻想影片中的活佛转  
世和灵童挑选行为都依据藏传佛教格鲁派教义和  
仪式通过对藏传佛教仪轨的展示让观众体验了神  
秘的宗教生活。  
[4]  
997 年拍摄的旅藏七年》, 是好莱坞耗资  
。”  
6500 万美元巨资制作的电影改编自1953 年奥地  
影片主题体现的美国价值观  
利人哈里的同名自传体小说主要讲述了海因里  
·哈里在亚洲的漫长之旅哈里是一名德国登山  
队成员二战中被盟军关押于印度但他成功逃脱且  
穿越了喜马拉雅山最后来到了拉萨与藏人共同生  
活并教授藏人西方知识影片中的哈里被妻子剥夺  
了对儿子的抚养权但他很快在童年达赖身上找到  
了精神寄托以慈父般的身份教授达赖知识就在  
哈里把西藏当成自己的第二家乡生活时中国中央  
政府军队进驻西藏紧接着哈里便帮助藏人进行抵  
抗并成功地协助达赖逃往西方。 《旅藏七年是白  
人成功进入异质文明社会的典型叙事类型影片其  
展示的西藏既是一个与世无争信仰虔诚的社会同  
时也是一个科技和教育落后的地区影片中虚构了  
大量解放军在西藏摧毁寺庙破坏宗教文化的场景,  
将中国中央政府塑造成残暴的侵略者”,不真实地  
渲染了中国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社会的冲突与对  
。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同时也是文化价值和意识  
形态的重要媒介。 20 世纪好莱坞影视作品最宏观  
5]15  
的主题是美国和世界”  
。 90 年代好莱坞拍摄  
的三部西藏题材电影首先表达了美国人的西藏  
情结”,这是对异域他者的乌托邦想象其次影  
片传递了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即在全球范围内  
声张正义维护和平和普及美式生活”,这主要源  
于二战后美国成为了世界霸权国家一种霸权心理  
便开始在美国社会广泛存在相应的好莱坞电影行  
5]2  
业也普遍弥漫着超人观念。 《小活佛》、《旅藏  
七年昆顿通过对下述三大主题进行刻意虚  
不仅固化了美国社会对西藏的错误认知而且完  
整表达了美国社会对待国际事务时声张正义”、  
拯救弱者的价值诉求。  
第一虚构一个乌托邦化的异质西藏满足  
美国社会的西藏情结”。  
美国学者奥威尔· 夏尔在著作虚拟的西  
———从喜马拉雅到好莱坞寻找香格里拉中揭示  
了美国人的西藏情结”,勾勒了西藏被发现并被  
制造为香格里拉神话的历程并突出了影视作品  
对推动美国社会西藏热和构建美国人西藏观的  
重要作用因现实西藏的遥远和交通不便绝大部  
分美国人有关西藏的知识只能通过前人著述和间接  
渠道获得而以往西方学者旅行家们共同编织的一  
997 年拍摄制作的昆顿》,改编自十四世达赖  
的回忆录影片以纪实的手法叙述了十四世达  
赖喇嘛被选定为活佛转世坐床到1959 年出逃的历  
史过程片名昆顿 是藏人对达赖喇嘛的尊称。  
为增加影片的真实性影片特意安排了一些普通藏  
人出演并宣传说这些藏人与所扮演角色有着相似  
2]  
的经历。 《昆顿中的十四世达赖被塑造成一位  
14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套典型东方主义话语早已确立了西藏的乌托  
化异质形象对大多数美国人而言西藏是一  
个遥远的雪域圣地一个从未被西方殖民且远离现  
代生活的佛教精神领地尤其在经历了20 世纪中期  
以来的反思现代化浪潮后西藏即意味着神秘主义  
的智慧和宁静是超越时间的生命永恒。 “香格里  
的西藏形象代表了大多数普通美国民众对藏族  
文化的认识期待和想象的基本模式。  
足一个与美国相距遥远的地域需要充分合理的理  
19 世纪末期开始为取得西藏的控制权西  
方殖民国家便虚构出一个所谓的宗主权来模糊  
中国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享有的主权20 世纪  
中期新中国成立以后基于意识形态的不同西方  
社会更是以民族宗教和文化差异等借口刻意曲解  
中国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治理长期研究西方西藏形  
象的美国学者唐纳德·诺佩兹指出西藏是后殖民  
时期西方国家东方主义思维的一例典型认为西  
方在认识西藏时已经沦落为香格里拉话语体系  
囚徒”。 在这套话语表述中,“西藏是一个虔诚  
信仰佛教的幸福和平的地方由一个善良的领袖统  
但却遭遇一个恶魔的侵犯因此西藏应该得到  
年代三部好莱坞西藏题材电影中,“香格里  
异质文化符号的魅力和影响力明显存在。 《旅  
藏七年的导演让·雅克·安劳德把西藏想象为人  
性的绿洲他一直思索着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人  
拥有很多却不幸福相比之下西藏人拥有很少却  
享受着非同寻常的幸福”,片中主角哈里也感叹西  
藏是一个让人实现白日梦想的神奇而美丽的地  
7]10  
拯救从而始终保持纯洁精神领地的价值”  
他  
们认为自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作为一个精神避难  
所和地理上与世隔绝之地已经让位于一个精神上  
的弱者成为被强者统治的地方美国人梦想得到神  
秘西藏文化的拯救也希望拯救西藏民族及文化。  
二者命运的共鸣进一步提升了美国涉足西藏事务  
的积极性。  
6]108  
”  
。 1996迪斯尼公司因新片昆顿的发  
行与中国相关部门产生激烈矛盾美国公共广播公  
司为此采访了奥威尔·夏尔后者对美国电影公司  
选择西藏行为的原因解释道:“西方和美国都十分  
关注西藏因为它是一个显著不同于西方工业社会  
的地方尤其在1959 年中国进驻西藏后一个仅有  
西欧大小的西藏开始面对庞大的中国这成为美国  
一直感兴趣的话题因为它是一个弱者一个遥远  
神秘的高山之巅一个禁城我们不断添注的神秘元  
旅藏七年昆顿用大量篇幅描述了20 世  
50 年代中国解放军入驻西藏的情节中国中央政  
府被刻画得强大而专制西藏则表现得弱小而值得  
同情影片虚构了大量中国军队暴力控制西藏和破  
坏西藏社会文化的情节把中国中央政府进军西藏  
的行为定性为侵略”,把中国政府对西藏的管理定  
性成占领控制”。 影片还虚构中国领导人在  
北京会谈中对达赖谈及宗教是毒药会毁掉西藏”  
的言词意想出中国中央政府治藏原则与西藏宗教  
特色的不可调和性从而为美国涉足西藏找寻依据,  
帮助弱者自然成为正义天赋使命”。 20 世  
50 年代西藏已建立自治区因此电影的主题变成  
了对达赖命运的关注影片的核心情节都设定为拯  
救达赖喇嘛在影片中内地中国人总是被刻画得  
阴险冷酷而达赖喇嘛却被刻画成善良无辜其命运  
随着中国军队进藏而从最高宗教领袖变成被监视和  
囚禁的对象甚至连生命也遭到威胁因此帮助达  
赖就成为西方最后的选择达赖很快地成为美国人  
心目中的西藏的代名词也很快被赋予精神权威乃  
至政治领袖的地位。  
7]13  
素都早已使西藏成为一个强烈吸引的话题。”  
于彼此信息交流短缺和西方现代社会对异质文化的  
浓烈兴趣,《小活佛选择从西藏佛教元素中展示古  
代佛国的神秘,《旅藏七年把哈里闯入的西藏社会  
刻画得既落后又极富异国情调,《昆顿塑造了20  
世纪四五十年代西藏特殊的文化和民族三部电影  
无一例外地利用了美国社会业已存在的有关西藏的  
文化市场刻意虚构其异质形象让观众通过观看电  
影来体验一次神秘的东方之旅同时影片通过场景  
设置来进一步固化美国社会对西藏的错误认知最  
西藏被建构成一个满足美国人在东方寻找文化  
和精神寄托的混合物一个寄托大量美国人梦想和  
情感的归宿地。  
第二夸大和虚构中国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  
冲突为美国救赎西藏寻求依据及创造舆论环  
。  
上述三部好莱坞电影根据乌托邦化的叙事  
类型把西藏建构成梦想中的精神领域但美国要涉  
第三虚构乌托邦故事的结局使西藏得到  
拯救并在西方社会获得重生。  
148  
何文华ꢀ 20 世纪90 年代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西藏观解读  
6]59  
乌托邦本来是对现实社会批判与超越而形  
路可走由此需要从其它文化中寻找灵感。”  
成的理想社会形态,“香格里拉便是希尔顿为批判  
西方战乱现实而开辟的一方净土90 年代好莱坞  
虚构的乌托邦化西藏却成为需要拯救的对象。  
莱坞借助自身掌握的信息流通优势与资源在顺应  
和满足美国人对西藏的乌托邦化想象后将其置于  
亟待拯救的境地进而为推崇美国的自由正义价值  
观提供途径或道路影片建构的西藏形象已经大部  
分脱离了历史和现实的真实面貌是美国文化圈形  
成已久的西藏观念的延续好莱坞在90 年代积极  
推动西藏热”,也是西藏问题在中美关系中凸显  
的延伸。  
小活佛剧情安排转世活佛在美国出现既表达了  
20 世纪中期以后达赖喇嘛走进西方世界的事实也  
传达出西方想要领导和掌控西藏命运的本意;《旅  
藏七年中的西方人哈里不仅教授西藏人现代知  
帮助藏民对抗解放军而且成功地帮助达赖喇嘛  
逃离困境;《昆顿中的达赖是一位西方文化的崇拜  
影片设置他在穿越喜马拉雅山谷时脑海不断出  
现西藏遭中国军队破坏和西藏文化在海外繁荣的两  
种截然相反的画面为了突出西方的拯救”,不仅  
影片中的西方人需要与中国政府展开艰难博弈而  
且现实中的好莱坞电影公司也和中国政府相关部门  
对抗。 1997东京国际电影组委会坚持在电影节  
上播放旅藏七年》,导致中国拒绝参加本次电影  
并酿成轰动一时的政治冲突外交事  
西藏题材电影体现的美国西藏观  
好莱坞电影制作长期受美国政治环境影响相  
关影视作品一直是美国实施公共外交与寻求全球认  
同的主要手段之一电影中政治意识形态的艺术化  
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表现科斯·卜克尔在从  
票房到选票美国的政治电影中谈到:“所有的文  
化都是政治从某种程度上讲所有的文化产品都诞  
生于特殊的价值观念中所以文化的内容都携带着  
10]1  
价值观的来源。”  
好莱坞在美国政治影响下长期  
8]  
” 。 同年昆顿制作时中国政府多次明确  
抗议好莱坞虚构西藏和喜马拉雅题材同时开列一  
份好莱坞电影制作者明星和导演禁单但是迪斯尼  
公司依然坚持了该影片的制作与发行。  
偏执地审视中国:20 世纪20、30 年代美国政府实  
行限制中国移民政策相应的美国新闻报道杂志和  
影片等都表达了这一思想对中国移民潮的恐惧导  
致同期数十部与中国有关的好莱坞电影都把中国人  
塑造得如动物一般肮脏专制;20 世纪40 年代由  
于中国成为二战同盟国中国形象开始变得积极正  
但这种形象很快随着中共的崛起和中国内战的  
爆发而发生变化;20 世纪50 年代以后好莱坞又回  
到攻击中国的旧轨中国及中国人在好莱坞的绝大  
部分电影中都显得黑暗和神秘相关故事主题一般  
基于美国自身的历史和民族感情,“大部分美  
国人对亚洲有一种更为和善的兴趣……美国尤为喜  
欢把自己视为亚洲各国人民的庇护者和保护  
9]216  
”  
美国自视为自由正义等普世价值观的代  
好莱坞拍摄西藏题材电影意在救赎西藏履  
行美国的正义职责同时西藏文化在西方重生则  
进一步印证了美国崇尚的普世价值观救赎的  
本质却是一种霸权观念洛佩兹曾谈到美国把西藏  
作为拯救对象的心理:“拯救者往往成了权威在完  
成扮演的英雄角色任务时核心价值即为取得控制  
这种控制权一方面是对世界范围内拯救对象进  
行选择的权力另一方面是为完成目的而肆意编造  
能够打动观众情节的权力正如我们所见好莱坞  
影片制作人最后选择了西藏作为符合美国人特殊期  
5]11-12  
都围绕着强奸囚禁诱惑拯救或专制等  
90 年代西藏题材电影反映了美国对中国的态  
虽然中国经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并于20  
世纪末期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但中国的政治文化却  
始终不被西方接受中西方对很多问题的理解和看  
法都存在显著分歧冷战后中国失去苏美对峙下  
的战略地位中美意识形态冲突进一步凸显。 20 世  
纪末期美国以人权外交为基础开始执行新干涉  
主义外交政策该政策有两大理论支点一是捍卫  
所谓人类普遍的价值观”;二是认为人权高于主  
”,只要美国认定了某一行为出发点是保护人  
”,则可以不受国家主权限制采取干涉行动相  
应地人权为借口涉足西藏事务也开始成为  
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一环美国国会参议员克雷  
3]  
望和大众文化的对象。”  
纵观90 年代好莱坞的西藏题材电影西藏并非  
仅仅是一个地域或地理概念更多的是美国人精神  
上的西藏情结空间。 《旅藏七年的编剧约翰·  
斯顿谈到:“好莱坞是贪婪和虚假的神坛它已经让  
很多人中毒颇深我们在文化缺失的环境中已经无  
14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2  
·托马斯(Craig Thomas)认为:“西藏人权问题已  
经给予美国政府足够理由长期关注西藏事务美国  
政府应该不断寻找机会在相关问题上扮演一个重要  
一只眼关注政府对行业的影响。” 90 年代好莱坞  
的西藏题材电影突出强调了西藏的异质社会类型、  
汉藏冲突和西方对达赖喇嘛救赎的三大主题影片  
在艺术和娱乐特征中融入了大量的政治信息其  
强调西藏的香格里拉形象主题背后隐藏着  
漠视旧西藏黑暗制度和贫瘠社会状况以及否定中国  
政府在西藏推行改革和发展政策的用意有意把西  
藏再置于停滞和远离现代化的境况中强调汉藏冲  
突的主题背后充满了对中国政治文化类型的意识形  
态偏见相伴随的是中国内地的文化和政策刻意地  
被扭曲化妖魔化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也被淡化救  
赎达赖喇嘛的主题背后反映了美国积极涉足西  
藏问题”,对达赖喇嘛权威予以认可并支持西藏流  
亡集团同时西藏文化在西方的重生则折射出美国  
积极推进西藏问题国际化的政策取向小活  
在重现佛祖故事时就隐藏着藏传佛教转世制度  
国际化的诉求影片中的美国小孩被选定为活佛  
的转世灵童正符合达赖集团抛出的转世灵童将  
在西方出现的宗教政治企图。  
1]  
角色。” 围绕西藏人权的争论中国政府自认是人  
权发展的领先者中国着重强调经过近30 年发展,  
西藏已经改变了过去落后的农奴制度藏民权益得  
到了有效保护,“对于中国人而言人权意味着衣食  
住行经济发展安全即生活在一个稳定的社会之  
但这些和西方一直倡导的个人自由是完全不  
1]  
”  
美国国会从20 世纪80 年代末就开始关注西  
藏问题”。 1987 21十四世达赖喇嘛在美  
国国会作了关于五点计划的演讲其内容主要由  
国会议员兰托斯领导的人权连线组织起草。  
1987 年至1989 年拉萨骚乱后中国政府在拉萨实  
施戒严这一措施更让美国国会开始以立法形式干  
涉西藏事务。 1991美国国会在议案中提及西藏  
是一个被占领国家”,建议美国政府和西藏流亡政  
府建立外交关系同时国会还为美国之音自  
由亚洲广播电台提供资金支持增设藏语广播电  
为西藏流亡者提供美国留学机会进入20 世纪  
此外影片在实际拍摄时也与西藏政治关系密  
旅藏七年聘请丹增特桑(Tenzin Tethong)  
和喀桑(Kashag)担当顾问前者是达赖喇嘛在国际  
交流论坛上的代表之一后者是流亡集团前议会主  
要成员之一;《昆顿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是得到  
达赖授权的官方传记作家而荧幕编剧玛丽莎·曼  
斯恩(Melissa Mathison)也多次拜访过达赖喇嘛并  
90 年代美国行政部门变得很少对国会有关西藏  
问题的议案提出异议。 1992克林顿在竞选总  
统时以美国的西藏政策为由攻击老布什政府的无  
原则性同时他还向国会保证以后将优先考虑西  
藏问题”;1994 国务卿沃伦·克里斯托弗在  
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上发言指出,“西藏问题是美中  
关系中最迫切的问题之一;1997 美国政府同意  
与达兰萨拉流亡政权保持联系;1998 在北京峰  
会中克林顿向江泽民提及西藏问题是美国对华  
政策的一件大事”,同时表明美国希望西藏真正  
1]  
接受后者诸多意见西藏题材电影最终反映出  
好莱坞与美国政府在全球范围极力开展人权外交、  
批评中国政府的行为步调的一致性其意在向中国  
政府施压维护美国政府声称的西藏人权和支持  
西藏流亡政府。  
1]  
的自治” 。 除上述政策外美国还积极扩大多边  
议程西藏人权问题引入许多国际论坛的议  
谋求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通过一项处理中国严  
重侵犯人权的决议。  
结论  
90 年代好莱坞三部西藏题材电影上映首先强  
化了美国社会错误的西藏观生活在圣弗朗西斯科  
的一名西藏僧人咯桑·东杰昆顿的虚构性提  
出了明确批评:“达赖喇嘛是佛教徒心目中的智者,  
而非电影塑造的一个善良的国王绝对的救世主和  
最后的希望形象电影中达赖俨然作为一个政治领  
这都是西方观众迷恋的结果是不真实的是一  
好莱坞在20 世纪90 年代大量关注并拍摄的西  
藏题材电影作品在虚构主题下传递特定价值诉求,  
明显受到中美关系中西藏问题的影响 恩斯  
·吉利欧(Ernest Giglio)好莱坞电影与政治》  
中强调:“政府和电影行业的共生关系可能会因为  
大众民意存在一定分歧但政府和一些相关机构完  
全可以发掘或提升电影的影响力好莱坞会始终用  
11]  
好莱坞式达赖’(Dalaiwood)” ,被扭曲的西藏  
形象最终把美国观众置于自我构建的囚笼。  
其次电影的上映让西藏问题吸引了更多的民意  
150  
何文华ꢀ 20 世纪90 年代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西藏观解读  
[7]79  
的观众走进电影院。”  
关注以支持达赖喇嘛为宗旨的自由西藏运动  
为例其参与成员从1997 年的2000 人上升到1998  
年中期的25000 网站访问数量从每周500 人猛  
升至60000 而且在旅藏七年上映期间增至高  
同时美国的自由西藏俱乐部也从1993 年的  
90 年代的三部好莱坞西藏题材电影大量虚构  
情节与场景刻意忽视与掩盖旧西藏黑暗的农奴制  
曲解了中国与西藏的历史关系和中国中央政府  
对西藏地方的治理行为影片在传播过程中误导和  
束缚了美国大众对西藏的认知而美国的错误西藏  
观念又反过来影响舆论环境和政府有关政策的制  
最终影响到中美两国友好关系的进程进而损害  
了西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实际利益。  
[1]  
12 个飙升至1997 年的400 。 《旅藏七年中一  
名美籍华人演员王氏(B.D Wang)为此感叹:“这部  
电影迎合了美国社会中西藏热喇嘛热潮流,  
虽不是上乘之作但主演布拉德·皮特对观众的吸  
引力会进一步使那些不关注西藏不理解西藏文化  
参考文献:  
1]SAUTMAN B. The Tibet Issue in Post⁃Summit Sino⁃American Relations[J]. Pacific Affairs 1999,72(1).  
2]TAVES B. Review[J].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1998,(2).  
3]MULLEN E L. Orientalist Commercializations: Tibetan Buddhism in American Popular Film[J]. Journal of Religion and Film,  
1998,(2).  
4]FUCHS C. Movie Shorts: Kundun[N]. Philadalphia City Paper January 16,1998.  
5]DACCACHE J G, VALERIANO B. Hollywoods Representations of the Sino⁃Tibetan ConflictPoliticsCulture and Globalization  
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12.  
6]SCHELL O. Searching for Shangri⁃La from the Himalayas to Hollywood [M].Henry Holt & Company,Inc.,2000.  
7]LOPEZ D S. Prisoners of Shangrila Tibetan Buddhism and the West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8.  
8]张一帆日本电影评论家户东夫说人物造型及布景失真[J].中国西藏,1998,(2).  
9]雷蒙·道森中国变色龙———对于欧洲中国文明观的分析[M].常绍明译北京中华书局,2006.  
10]BOOKER M K. From Box Office to Ballot Box the America Political Film [M].Praeger Publisher,2007.  
11]TOGDEN K. Letter[J]. Tricycle The Buddhist Review 1998,(3).  
On the American View on Tibet from Hollywoods Films in 1990s  
HE Wen⁃hua  
College of Historical Culture and Tourism,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6, China)  
Abstract:Hollywood’s films about Tibet in 1990s make up a Utopia image, emphasize conflicts be⁃  
tween Tibetan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China, and make the West as “rescu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ree contemporary Hollywood’s films, i.e., Little  
BuddhaSeven Years in Tibet and Kundun, and finds that they have deliberately fictional plot and dis⁃  
tor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China and Tibet. Greatly influenced by American  
politics, those films transferred the wrong opinion and values of American society and reflect the Ameri⁃  
ca’s pressure on Chinese government under the excuse of “human rights in Tibet” after the cold war.  
Key words:Hollywood’s film; Tibet theme; the American view on Tibet; Little Buddha Seven  
Years in TibetKundun  
责任编辑凌兴珍]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