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1 卷第期  
2014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41,No.3  
May,2014  
邛崃竹麻号子研究的赋学意义  
盾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温州325035)  
摘要竹麻号子是一种造纸劳动号子保存在四川省邛崃夹江两县 为协调劳动采用一领众和的歌唱方  
从其性质来看可分为三种一为夹江竹麻号子》,保持了同造纸劳动的紧密联系因而表现出腔调丰富节奏  
规整和部词生动活泼的特点二为邛崃竹麻号子》,因手工造纸工艺的消失而呈衰变状态较具舞台化歌唱化特  
三为由竹麻号子艺术团表演展现在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舞台的艺术化的竹麻号子》。 若用古代的文  
体名来作类比这一现象可反映出从的跨越周代乐官传述民歌有”、“”、“三种方式由  
”、“”、“等具有不同辨音能力的乐官承担。 “为按民歌曲调原样进行传达,“为用雅言诵的方式来  
转述民歌,“为离开原来曲调的仪式性诵读”、“的转变有其必然性这不仅因为古代人所采  
之风要用于仪式和王者听政故须按仪式规范加以改制须以雅言传述以达上听而且因为真正的民歌是同民众  
的劳动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旦脱离所生存的土壤便不免变质这一点是邛崃竹麻号子研究对于赋史  
研究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竹麻号子》;民歌的生存条件的转变  
中图分类号I276.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403⁃0159⁃07  
邛崃古称临邛是著名的巴蜀古城也是西汉人  
名叫杨祚钦。  
早在2006 四川师范大学西部民歌研究  
司马相如卓文君爱情故事的发生地。 20138  
中国赋学会和四川师范大学联合在邛崃举办赋  
学讨论会与会者不仅重新谈起2100 多年前的浪  
漫故事而且讨论了赋的性质和起源等问题会议  
之所以在邛崃召开是因为这里提供了地点主  
题的因缘际会这是颇让人感到兴趣的为此今  
想把这几个元素结合起来通过邛崃的名片———  
所万光治教授就从学术角度对竹麻号子作了考  
这个月中旬万光治团队到达邛崃对邛崃民歌  
进行全面采录在天台镇平乐镇夹关镇共采录了  
40 首民歌编号1536-1575)。 其中有 首同造纸  
相关联的民歌也就是由宋乐攀(1946 年生等二人  
演唱的竹麻号子》(编号1539)、由杨祚钦(1942 年  
等五人演唱的竹麻号子》(编号1559),以及由  
杨祚钦演唱的造纸山歌》(编号1560、1561)坝  
区竹麻号子》(编号1566)。  
竹麻号子》,来谈谈四川师范大学的一个研究特  
进而讨论中国赋史上的重要问题———赋的性质  
和起源问题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赋和风  
的关系问题。  
考察表明:《竹麻号子是造纸工人在打竹麻时  
所唱的一种劳动号子主要保留在邛崃境内的平乐  
它唱腔质朴粗放高亢具有浓郁的川西地方  
特色。  
邛崃竹麻号子和对它的考察  
竹麻号子可以说是邛崃的骄傲它于2008  
年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人  
收稿日期2014⁃03⁃04  
作者简介王小盾(1951—),江西南昌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5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和其它劳动号子一样,《竹麻号子的歌唱方式  
是一领众和当钩子手手执长钉耙把需要捶打的  
竹麻交给工人时工人们就配合劳动节奏唱起了  
竹麻号子》。 竹麻号子的唱腔富于节奏和变化。  
唱词的内容比较丰富乐段的伸缩性也比较强段落  
之间常用嗦咿”、“”、“哟嗬等衬词并且采用  
一种数十二月的传统唱法比如,《竹麻号子包  
上工号子》、《中午号子》、《收工号子等段落。  
据杨祚钦公布的资料其中上工号子的歌词是:  
正月里晨花齐开放哟啊二呀月燕子上高  
梁罗;  
三月里阳雀叫头上哟啊四呀月农忙正栽  
秧罗;  
五月里端阳闹龙舟哟啊六呀月家家晒衣  
裳罗;  
七月里荷花满池塘哟啊八呀月十五桂花  
香罗;  
九月里重阳蹬山上哟啊十呀月丰收把酒  
尝罗;  
冬月里家家把火烤哟啊腊呀月过年人人  
忙罗。  
哟嗬哟嗬哟嗬哟嗬嘿哩哟嗬哟嗬哩呀。  
1.平乐工人打竹麻的劳动场景  
邛崃竹麻号子和夹江竹麻号子》、邛崃  
造纸山歌的比较  
万光治团队对竹麻号子的调查并未止于邛  
事实上从邛崃往南走120 公里在峨眉山下的  
夹江县也有丰富的手工造纸的历史遗迹据推测,  
夹江的造纸史超过了500 在这里同样流传  
考察人员注意到:《竹麻号子有很深厚的历史  
背景它同从宋代开始繁荣的造纸业密切关联在  
宋代成都地区有一半草纸产于古镇平乐所以古有  
2]  
竹麻号子等造纸民歌  
成都草纸半平落的说法据说平乐的造纸作坊  
万光治团队是在2008 24 日到达夹江县  
来源于浙江现在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是平乐镇同乐  
这一天在夹江县迎江乡大桥村四组他们向一  
位名叫郑文均的老人(73 采录了首民歌其中  
首是竹麻号子》,另外首是山歌。  
村的芦沟———这里有74 处造纸遗址 另外制作  
手工竹纸总共有72 道工序包括砍竹浸泡捶竹、  
选料浆灰蒸头锅篁锅蒸煮一层竹麻一层石  
)、打竹米长的木杆把竹料捣碎)、洗料蒸  
二锅洗料发酵打堆择料捣料淘料漂白打  
加滑水捞纸压水掀纸打吊子贴纸晒纸清  
郑文均所唱的竹麻号子》,分别属于平腔  
编号4227)、 高腔编号4230)、 银丝调编号  
4229)、胡琴调编号4231)。 一般来说平腔指的是  
旋律平缓的歌唱用真声演唱富于咏述性其音区  
不高接近通常的朗诵调高腔指的是高亢响亮的  
歌唱曲调音域宽广旋律有较大的起伏银丝调、  
胡琴调则是由于唱词中的衬词而得名的比如胡琴  
调的衬词中有模仿胡琴的拟声词有人说邛崃的  
竹麻号子也和夹江竹麻号子一样有高腔平  
连环扣银丝调扯麻花之分既然如此这两者  
之间便可能有传承上的关联。  
1]231  
包装等等  
在以上这些环节中造纸工人有很多机会歌唱,  
比如砍竹的时候可以唱山歌捞纸的时候可以唱小  
而当竹料经过浸泡初步捶打筛选浆灰蒸煮  
等工序后工人要借着篁锅里的高温把竹麻纤维进  
一步捣碎这就是打竹麻的环节 这时工人要站  
在热气腾腾的篁锅上用力捶打也用力呼吸1)。  
出于协调劳动的需要人们便唱起了竹麻号子》。  
但是据四川师范大学西部民歌研究所周翔分  
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简单周翔认为以上这些  
160  
王小盾邛崃竹麻号子研究的赋学意义  
造纸民歌音乐形态上的特征是颇不相同的。  
邛崃平乐镇宋乐攀李永林演唱的竹麻号  
1216。 其音调和唱词的结合表现出四川劳动者风  
·
趣幽默的性格羽调式· 为领唱旋律的骨干音,  
》(编号1539)。 这首号子歌的音乐有一定的当代  
特点感觉是在保留竹麻号子劳动音乐节奏的基  
础上由现代人进行了整理演唱者的状态比较舞  
台化歌唱化与劳动场景的结合不够密切。  
在合唱的帮腔中加入了徵(5)使音乐的色彩更  
加丰富而且节奏上也有变化使用了十六分音符  
与八分音符的组合与领唱产生对比整段音乐显  
得活泼张弛有度。  
邛崃平乐镇杨祚钦等五人演唱的竹麻号子》  
以上说的是音乐学角度的观察如果从文化传  
承的角度看待以上情况那么它们应该说明了这样  
一些事实。  
编号1559)。 这首歌的音乐可分为两部分前部是  
引子旋律既和以上一首编号1539)相同也和网  
上视频中的竹麻号子相同估计应表演要求进行  
过组合后部是主体十二个月 为唱词采用  
传统唱腔其音乐特征是四分之二拍节拍规整,  
音乐律动强与劳动节奏配合较密切音域较窄在  
在邛崃杨祚钦所传承的竹麻号子是具有  
典型意义的因为它保留了较多的传统音乐成分反  
映了打竹麻劳动对歌唱的制约但是其旋律资源  
却不丰富采录时的歌唱往往重复由此可见随着  
手工造纸这种传统工艺的消失即使在有上千年造  
纸历史的邛崃,《竹麻号子也不免于衰变亦即被  
新的歌唱风尚所侵蚀。 《竹麻号子一旦走上舞台,  
成为宣传工具这种衰变就更加明显了。  
度内级进加小跳采用一领众和的歌唱方式演  
唱时再现了劳动场景音乐旋律为单句的循环反复,  
和部对领部尾句加以重复尾声则较为歌曲化。  
邛崃平乐镇杨祚钦演唱的坝区竹麻号子》  
编号1566)。 从音乐角度看这首歌和以上1559  
号是同一首歌。  
相比之下夹江竹麻号子的表现要更为生  
动一些在唱腔上它有平腔高腔之分在曲调上,  
它有银丝调胡琴调扯麻花连环扣之分为着同  
劳动节奏相配合它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节奏  
规整强弱分明它的和部词生动活泼富于生活情  
音乐的色彩也很丰富另外据统计它遗留下  
杨祚钦演唱的造纸山歌》 ( 编号1560、  
561)。 这两首歌旋律相同只是唱词不同 曲名  
悲调”,大概指音乐具有抒情特点———整段速度  
较慢情绪较竹麻号子更为缓和句幅被拉开音  
域也加宽多大跳与旋律的回旋音乐多起伏表达  
出情绪的起落。  
3]463  
来的歌词有150 多首  
很不一样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同源关系。  
通过邛崃夹江两地竹麻号子的比较可以  
它和邛崃的竹麻号子》  
夹江竹麻号子》,四首歌虽然分属平腔高  
银丝调胡琴调但它们有共同点即演唱形式都  
是一领众和节拍都是四分之二拍。  
看到劳动方式对于劳动音乐的积极作用据考察,  
夹江的手工造纸传统比邛崃保存得完好夹江手工  
造纸最盛于清朝曾是清代科考的专用纸文闱  
卷纸”,后来又被定为贡纸”。 民国年间有记载说:  
四川造纸区域为夹江铜梁合川广安四县而以  
平腔号子编号4227)的特点是节奏规整强  
弱分明以八分音符为主这一特点估计跟劳动强  
度有关其旋律进行以级进与三度音程:1 ·6、1  
4]305  
、5 3 的组合为主 合唱时使用附点节奏(x.  
夹江所产为最多。”  
可见夹江造纸业远盛于邛  
x),对应于劳动中的重音节奏可以看作劳动律动  
的自然体现。  
。 1949 年以后尽管受国家经济体制影响个体  
经营的手工纸业举步维艰但在1978 年以后夹江  
造纸业得到改善其书画纸产量一度(1990 达到  
高腔号子的特点是和部唱腔相对长一些一拍  
一字或两拍一字旋律中的骨架音是2、5,多级进  
度音程的组合。  
5]36  
全国的40%  
。 2003文化部启动中国民族民  
间文化保护工程”,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受到重视遂  
2006 年列为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样  
一来制作手工竹纸的全部工序便在夹江得到恢复,  
银丝调号子编号4229)的特点是音乐风格活  
多十六分音符基本上是一音一字和部的唱词  
生动有生活情趣比如当当儿扯哟”、“哎呀嫂儿  
”、“哎呀呵吔呵十六分音符中以2223的同  
音反复为旋律核心又加入级进环绕回复音型  
3]16-18  
2  
竹纸制作技艺保护点也得以一一建成  
便是对夹江工人打竹麻的劳动场景的反映夹江  
竹麻号子的丰富性原始性应该是以这种对劳  
16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动方式的保护为条件的。  
于社会时尚和政治需要,“采风的功能和范围有一  
个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虞夏以来讽谣始作采风者是乐  
”,主要采集歌谣之言”。 此即左传·襄公十四  
6]151下  
夏书所说亦见于尚书·胤征》  
):  
遒人以木铎徇于路。”杜预注:“遒人行人之官也。  
7]1958  
徇于路求歌谣之言。”  
第二阶段两周之时歌谣用于礼乐诗颂并用  
于制订雅言劝谏君王采风者是遒人使者”,兼采  
代语童谣歌戏怨刺之诗”。 此即刘歆与扬  
[8]11  
雄书所说又见于应劭风俗通义序》  
):“三代  
2.夹江工人打麻的劳动场景  
周秦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僮  
从另一方面看在劳动号子的传承过程中歌  
[9]518  
歌戏。”  
手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歌手离开劳动方式劳动  
方式遗失歌手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号子音乐的散  
比如自贡的盐工号子》、隆昌的麻布神歌》,  
都是劳动方式尚存而歌曲失传的例子而杨祚钦所  
演唱的竹麻号子造纸山歌》,则反映了歌手的  
歌唱风格对音乐的影响尽管号子山歌是两个不同  
的民歌种类号子强调律动山歌则节奏自由但杨  
祚钦演唱的竹麻号子造纸山歌》,却有很多相  
———它们的切分音节奏是相同的旋律骨架系统  
是相同的宫音也一样这一点也意味着,《竹麻号  
造纸山歌》,乃用于造纸劳动的不同工序。  
作为竹麻号子》  
第三阶段到了两汉礼仪残缺武帝追慕周秦,  
兴礼制乐采风者称风俗使者”,所采偏重风俗”。  
此即汉书·艺文志所说:“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  
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  
[10]1756  
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汉书·艺  
文志采风之官中还有一种叫稗官”,主要采集  
街谈巷说。  
那么万光治是哪一种采风者呢我看比较像  
夏周之时的乐师他有三个身份一是文化传承者,  
因为他有抢救遗产的责任心二是艺术家因为他有  
对民歌资源的珍爱三是研究者因为他有辨别真伪  
的敏感也有记录风俗的自觉事实上从西周开  
就有一种虚饰颂声的诈伪歌谣这种伪到  
万光治的民歌调查工作已经进行了十年。 2004  
当他卸去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职务之时就  
建立了西部民歌抢救小组并且购置了一部丰田越  
野作为座驾他采用先打游击后攻城的策略先  
是前往甘肃新疆等地进行资源调查然后有计划地  
进行四川民歌的采录他走遍四川省181 个县像  
卷地毯一样收集到各种民歌约4000 2011,  
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羌山采风录》;2013 年  
年底多卷本的四川民歌采风录也已结集。  
汉代更盛以致谣言成了一种贬词现代的采  
风之人要在沙里淘金就必须具备以上三个身份。  
从这一角度看,《竹麻号子是现代的。  
如果把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类那么号子便  
是民歌中同劳动生产关系最密切的类型如果按劳  
动的类别把号子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  
船渔号子作坊号子等五类那么由于地理环境  
多样四川是号子形态特别丰富的地区拥有作坊号  
子这一较特殊的类别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手  
采风是万光治对自己的工作方式的评价也  
是他对这几千首西部民歌之性质的认定据此我  
们可以把他看作现代的輶轩使者”。 就这一名称  
而言他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不仅有名牌輶轩”,  
而且有进口的木铎”———有很高级的录音录像设  
。  
工业劳动往往被现代机械所取代很多作坊号子失  
去了生存土壤濒临消亡。 《竹麻号子集中反映了  
以上特点所以我们可以把它当作现存诗的  
代表。  
竹麻号子的关联  
不过以上这些竹麻号子却是彼此有别的,  
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夹江竹麻号  
从古代留存的资料看,“”、“采风”、“采风之  
是三个相关联的词语历经两周而至秦汉由  
162  
王小盾邛崃竹麻号子研究的赋学意义  
11]787下  
所谓乐语”,指的是仪式  
》,第二种是邛崃竹麻号子》,第三种是出现在媒  
以声节之为异。”  
体上的竹麻号子》。 夹江竹麻号子是作为劳动  
号子而存在的一直未离开孕育它的生活土壤可以  
说是本色的”。 邛崃竹麻号子有歌手而无劳  
可以说是劳动号子的遗存而当竹麻号子变  
“《竹麻号子艺术团的保留节目进而登上中央  
电视台欢乐中国行的节目之时它显然就不再是  
用语因此作为的通假字,“应该是对仪  
式上所歌诗的复述。 《周礼·春官大师须  
大祭祀帅瞽登歌”,瞽矇则要讽诵诗世奠系,  
11]797中  
鼓琴瑟”  
可见的主要内容是古  
(“诗世”)和黄帝以来的世系传承(“帝系”)。 一  
方面为尊重诗世帝系的原貌须采用的方  
背文”、“不开读”;另一方面为适合仪式要  
须采吟咏以声节之的方式即富于仪式性的  
朗诵。  
———这时它在功能上被赋予艺术”(而非生  
产手段欢乐”(而非劳动情感的定义据媒体  
报道,《竹麻号子艺术团成立于2005 其艺术表  
演由中央电视台播出于2009 13 我认  
若用古代的文体名来作类比那么这里有从  
”“等方式意味着对的改造有其  
必然性因为采风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用于仪式,  
其二用于劝谏这两个目的都要求对进行改  
除掉仪式要求外,《左传·襄公十四年所记的  
一件事可以解释这种改制的必要性。 《左传:  
卫乐师师曹受命以歌款待孙蒯师曹恐孙蒯不解”  
的跨越。  
本文所说的”,周官时代的概  
周礼·大司乐所说的、  
11]796上  
”  
尽管周礼成书于战国到汉代初年但  
7]1957上  
汉书·艺文志的记载看,《大司乐这份文献直  
词意于是改而诵之”  
这件事说明同歌相  
10]1712  
其年代可以追溯  
接来自六国之君魏文侯”  
,“是更加明白易解的这就印证了上  
面的判断:“是两种不同的朗诵方式赋  
是雅言诵或保留了歌诗音节的韵诵而诵则是离开  
的仪式性诵读。  
到两周而若把周礼和西周时期的可靠文献相  
比证———比如拿周礼和西周金文相比证———那  
,《周礼所载职官四分之一以上可以在西周金  
文中找到根据这就说明,《周礼一书保存了许多  
有必要指出,“”、“等方式都具有一定的  
技术含量因为六诗是瞽矇受教的科目,“乐语”  
是国子受教的科目既然称”,则这些科目便各  
有其专门性具体说来只有具备极好的辨音能力,  
才可能”;只有兼通方言和雅言才可能”;而  
对于国子来说只有习得各地方言土歌才可能  
倍文”;而一旦按仪式的要求来对加以转换,  
就必须学会吟咏以声节之”,也就是的方法。  
正因为这样,《左传·文公四年说赋是肄业”(习  
西周时期的职官制度史料大司乐中有两个  
相互对应的课程组合一是大师教瞽矇的、  
”;二是以乐语教国子、  
”。 这两组课程便是同关于仪式用乐讽  
谏用诗的早期记录相吻合的可以相信是周代的制  
。  
以上所说也意味着,“代表了乐师时  
代两种传述的方式:“是按其本来面目采录  
民间语言童谣歌戏并进行传述;“则是用雅  
言的方式或以声节之的方式进行传述关于这  
一点我在诗六义原始一文中作过详细论  
7]1841上  
之人所长是一种专门伎艺  
关于”、“”、“之法的专门性,《国语·  
周语还有一段涵义丰富的记录:  
12]222-229  
这一论证可以支持关于的一个经  
ꢀ ꢀ 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  
139-10  
典的定义汉书·艺文志引先秦之语所  
瞍赋矇诵百工谏。  
10]1755  
这句话说的就是风俗  
:“不歌而诵谓之赋。”  
歌谣和的关系。  
这段话说的是天子听政”,但从中可以窥见仪式活  
动的一般这段话记录了听政过程其中有献诗献  
献书谏等项目记录了听政对象其  
中除公卿至于列士外有瞽工等技术  
人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出现了三种盲乐官:  
一为”,即虽然有眼球但眼皮天然闭合因而无  
所见的乐官二为”,即眼球缩坏的乐官三为  
六诗相对应国子所学乐  
中有”。 郑玄注大司乐:“倍文  
曰讽以声节之曰诵。” 贾公彦疏:“倍文曰讽’  
谓不开读之以声节之曰诵此亦皆背  
但讽是直言之无吟咏诵则非直背文又为吟  
16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即有眼球而无见的乐官亦即俗所谓睁眼  
背文”、“直言的方式这说明任何形式的采  
”,都不可避免要使用的手段作为  
的补充我们在很多场合看到过万光治教授  
的民歌演唱同时也看到过他的民歌辞朗诵其实,  
前者就是所谓献曲”,后者则是登高能赋”。  
” 。 他们恰好分别承担了”、“”、“的职  
这件事是富于社会生理学内涵的 因为根据  
目无明则耳聪的道理,“”、“”、“三者的  
顺序是有规则的既是失明程度之强弱的顺序又是  
辨音能力之强弱的顺序而且是某种职务的顺序。  
关于民歌变质的原因前文还指出了另外两个  
重要因素一是丧失了歌手二是丧失了承担它的社  
会组织比如自贡的盐工号子》、隆昌的麻布神  
》,都是因歌手丧失而失传的例子而古乐脱离  
其社会组织较明显的例子是汉书·艺文志所  
:“制氏以雅乐声律世在乐官颇能纪其铿锵鼓  
献曲者须精于记音以识别曲调所以由瞽这种  
天生的盲人承担;“者须有较强的记音能力以  
识记所以由瞍这种未必天生失明但却完  
全失明盲人承担;“者须听懂的内  
所以由这种稍有光感的盲人承担。  
10]1712  
关于”、“”、“等乐官的分别和分工,  
颇多资料作了记载尽管有些文献会把这几种盲人  
的名称彼此混淆但有一个基本判断却很明确瞽是  
盲乐官中最具技术能力的人物承担掌管原始史料  
而不能言其义。”  
铿锵鼓舞是说音乐尚  
,“不能言其义则是说由于丧失了承担仪式的队  
伍而遗忘了其仪式涵义如果要究其更深一层的原  
当然应该归咎于养育歌手及其队伍的社会条件  
的丧失所谓礼坏乐崩”,便是因为这些丧失而形  
成的但正是由于这些丧失,“这一文体却得以  
产生了。  
的职责这些原始史料或称作”, 或称作  
”,或称作”,从文体分类的角度看其实都可  
以归入的范畴因此所谓”,可以  
看作对这些史料的加工前文说到这种加工是祭  
祀仪式和外交活动的需要现在可以补充的是这也  
是王者听政的需要。 《国语·楚语:“临事有瞽  
史之导宴居有师工之诵史不失书矇不失  
体的产生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  
是根据周礼·春官·大司乐的记载大司乐实施  
的国子之教有乐德乐语乐舞三个系列课程目的  
是培养能致鬼神和邦国谐万民安宾客悦远人、  
13]551  
[11]787下  
。”  
这段记载表明正因为是方言土语,  
作动物的仪式人材和行政人材  
这些人材已  
王者难以听懂所以要用两种方式来对它加以传达:  
其一是的方式由瞽史实行主要传达  
大义其二是的方式由矇工实行主要  
传达辞意。 “”、“”、“ 等同样需要这种转  
总之”、”、”,既是必  
然的也是必要的。  
掌握”“之法二是根据左传》、《国语的  
记录由于经过了乐语教育所以公卿士大夫往  
往能够赋政于外”, 并在外交场合赋诗言  
13]258-264  
”  
三是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这  
的才能在春秋以后最终结晶成了赋体:  
ꢀ ꢀ 春秋之后周道寖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  
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  
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  
现在联系竹麻号子》,我们对的  
古老关系又可以有新的理解了。 《竹麻号子 表  
真正的民歌不仅是同方言土语相联系而且是  
同民众的劳动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后者是前  
者生存的土壤一旦脱离土壤任何民歌都不免会  
变质所以,《周礼·春官介绍六诗乐语”  
使用了两个涵义相近的词一是、  
”,用以指原生态的民间谣言歌戏以  
及对它们的忠实记录二是”  
”,用以指对的朴素传述以及它所采用  
101756  
有恻隐古诗之义。  
这就是说赋产生于学诗之士把他们所专长的  
聘问歌咏变成了新文体亦即赋而若追踪其源  
则这种作为新诗的辞赋乃来源于古老的不歌  
而诵”。 这件事启发我们包括竹麻号子在内的  
那数千首四川民歌一旦出版便提供了造就一种新  
诗体的可能。  
本文所使用的调查资料由四川师范大学西部民歌研究所周翔张科成提供特表感谢!)  
164  
王小盾邛崃竹麻号子研究的赋学意义  
注释:  
据四川师范大学西部民歌研究所2006 20 日调查笔记。  
参见以下资料:《楚辞·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王逸注:“谓毁也。”洪兴祖补注:“言众女竞为谣  
以谮愬我。”(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 年版14-15。)《后汉书·刘陶传》:“光和五年诏公卿以谣言举刺  
二千石为民蠹害者。”李贤注:“谣言谓听百姓风谣善恶而黜陟之也。”(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 年版1851。)  
参见张亚初刘雨两周金文官制研究》,中华书局1986 年版李晶春秋官制与周礼职官系统比较研究》,河北师范大学  
2004 年硕士学位论文。  
参见杜亚雄汉族民歌音乐形态分类刍议》,《乐府新声》2011 年第彭子华汉族民歌分类研究的思考》,《交响》1998  
年第戢祖义中国劳动号子》,《云岭歌声》2004 年第。  
许慎说文解字·目部》:“童矇也一曰不明也从目蒙声。”“无目也从目叜声。”“目但有眹也从目鼓声。”段玉  
裁注:“无目与无眸子别无眸子者黑白不分无目者其中空洞无物。”刘熙释名·释疾病》:“鼓也瞑瞑然目平合如  
鼓皮也有眸子而失明蒙蒙无所别也缩坏也。”  
例如诗经·大雅·灵台矇瞍奏公”;《国语·楚语临事有瞽史之导宴居有师工之诵史不失书蒙不失诵”;《左  
·襄公十四年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吕氏春秋·达郁篇矇箴师诵”;《淮南子·主术瞽  
师诵”;《贾子新书·保傅篇瞽史诵诗工诵箴谏”。 从这些文献中可以概括出如下一种二分关系:  
典据  
关于瞽史掌诗  
关于矇瞍掌诵  
诗经·大雅·灵台》  
国语·楚语》  
矇瞍奏公  
临事有瞽史之导史不失书  
史为书瞽为诗  
宴居有师工之诵蒙不失诵  
工诵箴谏  
左传·襄公十四年》  
吕氏春秋·达郁篇》  
贾子新书·保傅篇》  
矇箴师诵  
瞽史诵诗  
工诵箴谏  
他们的主要区别是瞽的地位较高掌歌诗用于”、“”,瞽史之称;“矇瞍的地位较低掌诵谏师  
”。  
参考文献:  
1]潘吉星中国造纸技术史稿[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  
2]李盈盈歌唱与劳动四川夹江马村乡竹麻号子调查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  
3]夹江县志[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4]杨大金现代中国实业志·制纸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8.  
5]刘少泉夹江手工纸与中外经济文化[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  
6]尚书正义[G] / / 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7]春秋左传正义[G] / / 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8]应劭),王利器校注).风俗通义校注[M].2 北京中华书局,2010.  
9]钱绎方言笺疏[M].李发舜黄建中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1.  
10]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1]周礼注疏[G] / / 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12]王小盾诗六义原始[M] / / 中国早期艺术与宗教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  
13]国语[M].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责任编辑]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