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卷第月
#
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
+/.,/-;#)*##
)*##
年
#
+%,-./&%01234,/.(%-5/&6.278-92:;!1%32/&1328.389<=2:2%."
'
魏晋胜流画赞(发微
李 斯 斌
! !
!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成都>#*#*#"
摘要!.魏晋胜流画赞
/
是顾恺之一篇非常重要的画论
!
#
对于此文的真伪也多有争辩然而殊少从文体发展的
!
!
角度进行辨析
!
从文体的角度来看#.历代名画记
画赞/".论画 !
关键词!.历代名画记/&.魏晋胜流画赞/&
/
中所存
.
魏晋胜流画赞实为顾恺之赞序集佚
/
#由此#.魏晋胜流
/
是否题目互误的讨论也将得到推进
赞序
& /
&.论画
中图分类号!R)*>E)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D*#!)D*?
!
!
近人多有讨论顾恺之
.
魏晋胜流画赞
/
的问题
魏晋胜流画赞/&其四#.魏晋胜
中存在 流画赞
其五#.魏晋胜流画赞
文
两文题目错置以解 风与顾恺之不合
观顾氏之文比之
#
陈传席先生则坚持两文 于当时之
画赞
对此问题也时有讨论 胜流画赞实为卑劣
关于顾恺之论画 魏晋胜
与韦宾相反袁有根先生则对韦宾所列证据一
伪作 一提出质疑并提出此文必为顾恺之所作 其论证
&
.
画赞/#皆不出自
.
!
!
傅抱石
顾恺之
释文题不对之矛盾
题目是合理的 近几年来
其中以袁有根先生
流画赞
'
俞剑华谢巍等先生以
'
.
历代名画记
/
/
内容与题目不合
韦宾先生认为
之文与嵇含
'陶潜画赞相较#.魏晋
(#)
与顾文差异很大
&
&
/
.
论画/'.魏晋胜流画赞
/
#
&
,
#
而唐兰
'
.
/
#
&
#
&
/
#
#
.
<
=
与
<
#
=
题目互误及其他/'.<魏晋胜流画赞
%%%与韦宾先生商榷/#韦宾先生.<魏晋胜流画 理由概要如下
其一#.魏晋胜流画赞
=
#
&
辨
赞
,
=
辩伪
/
最为突出
#
使顾恺之此文是否为题目互误
'
/
与赞体不符实不成立
赞体之义实为托赞褒
顾氏之赞则是重文体之义非重文体体例引
之赞皆不为整饬之句为证 其二
#
题目互误这一观点 认为此文非画工之所能为
居然有得一之想等非画工所能为也
文中几处理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否定了
一文并非顾 胜流画赞语无伦次文采鄙陋之说 认为其是一篇
文采鄙陋非顾恺之 文学水平
学术水平美学思想相当高的画论
韦宾论证概述如下
内容来看所评人物皆顾氏之前或
&
是否为伪作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讨论
&
文章观点相 提出
,
赞体并非只四言之文
&
#
对
#
亦各有所据
为本文叙述方便
论画 魏晋胜流画赞
#
难有定论
&
贬
&
#
#
#
在赞同
.
历代名画记
/
所存顾
.
史记/'.汉书
/
#
&
恺之
下
.
/
与
.
/
&
其
*迁想妙得+#*神属冥
&
又对韦宾
魏晋
#
继续展开我的讨论
&
芒
#
+
一
'
魏晋胜流画赞
(
实为赞序
魏晋胜流画赞
认为此文语无伦次
为好事者窜人的伪作
其一
#
.
!
韦宾先生之文认为
恺之作品
作品
.
/
/
#
&
&
#
#
'
'
&
从
#
&
,
.
魏晋胜流画赞
/
#
(
)F!)
#
早在张彦远之前#.顾恺之集
/
已佚
文心雕龙
世说新语刘 析
&
其 同世
#
断定为顾氏之作
&
二
4
#.魏晋胜流画赞
/
与赞体不符
&
主要引
.
应该看到
然而
#
双方都对此问题有细致的认识和分
魏晋胜流画赞为其后人伪窜
#
魏晋胜流画赞文字与赞体体
颂赞
/
中对于赞体的解释
&
刘孝标注中所引顾恺之 最充分的理由依然是
&
其三
#
与
.
/
&
#
目前认定
.
/
孝标注等所引顾文不合
.
/
收稿日期!)*#*D*CD#)
作者简介
!
李斯斌!#C?C%"#
男
#
四川广元人
#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
#!)
李斯斌!.魏晋胜流画赞/
发微
裁不合画赞的讨论与赞体内容要求不合
'
有根先生对此有深入的叙述与批评
&
虽然袁 蔚然
#
其陆云
.
赠顾骠骑诗/'.鸣鹤/#陶渊明.停云/'
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兰
荣木/#皆有诗序 .
亭诗序/'.桃花源诗并序/&这种诗序的现象
对于
艺文类聚
如晋庾阐
#
但依然没有说
.
&
其中
#
服力
&
#
首先
以此为
.
#
举
魏晋胜流画赞
.
史记/'.汉书
/
之赞文不为整饬之文
辩解的理由有欠妥当 其理 中多处可见
赞体汉时初兴 舜像赞并序
夫至道玄妙
#
赞体来说
#
也是如此
&
赞并序的现象
#
在
.
/
/
&
#
而画赞并序亦是如此
#
&
.
虞
由为汉时为文体发展的初步阶段
.
文章辨体序说
#
&
#
/ ,
曰
/
中言,*按赞者
#
赞美之辞&.文章缘
#
非器象所载
故道资冲朴
畅悠悠者之心也
!
#
灵化潜融非轨
!
!
起
班孟坚
/
曰
,1汉司马相如作荆轲赞/&2世已不传
.
&
厥后
迹所传
!
#
则谓之三皇!22盖亦
(
B)B?
.
汉史
/
以论为赞
赞体作为一种体裁才逐渐成
盘桓乎数韵
#
至宋范晔更以韵语&+
!
可见由汉至晋之时
#
#
其
.
辞
/
曰
-
玄像焜耀
神道虽寂
玄风既畅
#
万物含灵
务由机生
妙尽无名
!
!
!
飞龙在
拥琴高
民鉴其
型
#
所以刘勰有言,*必结言于四字之句
#
天
咏
朗
#
阳德文明
寄和五声
!
!
#
(
@)#@C
之辞
汉书
至其谓
盖尝取而玩之
其叙传也
#
约举以尽情
之赞
班固之赞
其述赞也
词虽似赞
#
昭灼以送文
#
此其体也&+
班
#
!
#
)
>*)#>F)#?
固
.
/
#
实不为赞&.文体明辨序说
/
中言
,
#
孰测窈冥
贺司空修像赞
系命世之期
*
1
#
与此同流2#则余未敢以为然也
&
晋孙绰
.
/ ,
曰
#
#
名虽为赞
而实则小序之语
赞体处于
同样保留了顾恺之的其
卷八有其
湛湛若凝 开神以质
#
而实则评论之
!!公应天纵之德
#
#
质与荆玉参
汉王
文
&
#
#
#
安得概
贞
#
鉴与南金等照!22虽齐孝之归孟轲#
(
!)#B!
谓之赞而无辩乎-+ 顾氏为东晋时人
#
之宗仲舒
赞曰
#
无以加焉
思文公侯
!
成型阶段
#
在
.
艺文类聚
/
中
#
-
#
诞保休祥
!
#
素质玉洁华
)
>*"B*
它赞文&.艺文类聚
/
.
水赞/,
藻金章!22公之云徂
#
华裔同悲
实为平常之事
!
#
!
乘风檀澜
#
妙齐得
以上可见
中所序亦并不强调
这一现象
#
画赞并序
#
&
同时赞
#
!
!
)
>*#@*
一
!
#
#
统称为赞
&
赞序虽为序亦为
#
观顾恺之同时期其他作者赞文
#
如戴逵
.
山赞/' 赞体的一部分
&
#
实则与赞序的形成过程
'
.
水赞/'.酒赞/#嵇含
皆为整饬之赞文
.
画赞/#陶渊明
.
扇上画赞
何顾恺之独此赞出此体实不为 注
撰集之
如果说赞体至顾恺之时已经成熟那么如 文集的序言
注引中顾恺之画赞不 赞受诗序的影响
这一点也是袁有根反驳韦宾 赞通常也统称为赞
详考之下我认为诸处所引或为意 连序并赞的现象
或为赞序 同样今所见 历代名画记 中 序赞两者已经散离
魏晋胜流画赞一文亦为赞序之文
序作为一种体裁
之后有
史通
/
等
#
有关&.后汉书
4
班昭传/,*所著赋' ' ' ' '
颂铭诔问
凡十六篇 子妇丁氏为
("))?C)
大家赞实则就是
&
#
'
哀辞
'
书
'
论
'
上疏
大家赞
而后来
'
遗令
/
焉
#
&
!
人所解
其二
何解释
为整饬之文的现象
最有力的证据
引之文
&
#
又作
.
&+
.
/
#
#
&
#
赞体渐形成一种固定文体
#
而
.
世说新语/'.文选
/
.
/
#
也发展了赞序
&
正是如此
#
赞序与
中往往常见
与赞相脱
为例其文
-
#
&
所以#.艺文类聚/
&
#
#
&
然而
&
#
亦有很多赞序
.
陈思王画赞序
#
#
#
&
#
.
/
以
/
#
.
/
#
&
曰
,
#
汉时渐兴&.史记
/
之中每卷
!!盖画者
#
鸟书之流
!
昔明德马后
#
美于色
#
*
太史公曰+#多发作者之见
#
评论人物 刘知
&
厚于德
#
帝用嘉之
!
尝从观画过虞舜庙见娥
帝指之戏后曰恨不得如此为妃 又前
见陶唐之像后指尧曰嗟乎 群臣百僚恨不
得为君如是帝顾而笑故夫画所见多矣
此文在艺文类聚中收入序而在艺文类聚
录有
汉景帝赞
克灭七国
#
#
几
.
4
序例
/
言
,
皇女英
#
-
!
!
!
孔安国有云
-$
序者
含比兴
故每篇有序
至于表志杂传
状若子书然可与诰誓相参
?*"*
#
所以叙作者之意也!%
#
-
5
#
)
>*#)>C
窃以
.
书
/
列典谟#.
诗
/
#
若不先叙其意
敷畅厥义 降逮
亦时复 中
#
#
#
!
难以曲得其情
!
#
!
.
/
#
.
/
.
史
/".
汉
/#以记事为宗
#
#
#
,
立序
风雅齐列矣
可见
小序之分
!
文兼史体
#
#
#
!!魏陈王曹植
.
/
曰
-
景帝明德
#
继文
)
!
之则
!
肃清王室
风移俗易齐美成康
!
以上赞
#
!
省役薄赋
#
百姓殷
)
>*)!*
#
序之存在历来已久&.毛诗
小序分列每篇之前
/
便有大序和
#
而晋时诗序之风
昌
!
#
&
&
'
序是否原为一体已不可知这种赞序散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离的现象
#
又如晋戴逵
.
闲游赞/,
始年十六
画法余画
可不勖哉
不足法而书画固可法
#
以致远学画可以知师弟子行已之道
#
学艺之外
孔子十弟子图
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
欲汝学书则知积学可
又各为汝
#
书画过目便能
#
就余请书
嗟尔羲之
吾余事虽
#
辅其天理
#
知溟海之禽
#
不以
#
.
/
以励之
!
#
!
!
昔神人在上
笼樊服养 栎散之质
故遂求方外之美略举养和之具
畅其所托始欣闲游之遐逸终感嘉契之难会
以广一往之咏以抒幽人之心云尔
晋戴逵闲游赞文很长
而录之 细读之下实则为一篇很长的赞序
!
#
不以斧斤致用!22
我
&
#
#
#
#
为杂赞八首
#
#
!
#
#
#
#
#
)
>*>@*F>@#
)#)*C>
#
!
赞之
!
.
/
#
共
B"?
字
#
因此我择要
此明显为赞之序文
#
而张彦远亦引为赞
&
可见
#
&
#
#
并不是 把赞之序文称作赞
#
实则唐时普遍如此 然而谢巍
认为 赞
.孔子十弟子图赞/*
谢先生断此赞为序是正确的
#
&
赞文
&
文中明言,*为杂赞八首
#
畅其所托&+由此可 在
.
中国画学著作考录
/
(
#!)#*
见
#
赞文部分亡佚之后
#
其序文有时也依然称作赞
&
字讹
#
乃序字
赞讹为序
+
&
现在我们再看袁有根先生所提到的
.
世说新 但
*
+
的结论明显失之偏颇
&
实则
中国画学著
对于
此为
来解释这一
视序为赞唐风如此
#
谢先生
语
语
仞
/'.文选
/
注引中所保留的顾恺之赞文&.世说新 对于赞序之别是非常清楚的
曰 壁立千 作考录
C)BB)
&
在其著
.
4
赏誉
/
,*王公目太尉,1岩岩清峙
#
/
中
#
对于赞并序的现象分析很多
&
.
魏
(
2&+ 刘孝标注曰,*顾恺之
.
夷甫画赞
/
曰
,1夷 晋胜流画赞
/
虽有
*
既称
的见解却以
实对赞前作序序发议论
的现象重视不够
综上所述
上所述
作用
.
画赞/#却与赞体不合
#
(
C)BB)
(#!)#"
甫天形瑰特
#
识者以为岩岩秀峙
则云,*顾恺之作
#
壁立千仞&2+
一大纰漏
+
#
*
误为赞体
+
.
晋书
岩清峙
实则古人引书
之时才保存原文
顾恺之所作夷甫画赞
袁有根先生举的另一个例子
中李善注五君咏 嵇中散引顾恺之
4
王衍传
/
.
画赞/#亦称衍岩 现象
#
'
'
#
(
#*)卷四三##)!"
三处所引
而不拘于原文
二字之别亦可鉴
实应为四言赞体之文
文选
#
壁立千仞&+
#
皆有参差
&
&
#
多会其意
#
#
只是摘抄
#
序往往有抒发作者之见的作用 如
作为画赞亦往往通过序来表达作者观点的
序之行文可长可短可韵可散 顾恺之是一
卷二一 个出色的画家也是一个文学家 对于画赞自然在
嵇康赞如 人物画赞的同时难免对于绘画技法一番评论
一文实则是顾恺之所作画赞序
通灵 文的集佚 魏晋胜流画赞 为顾恺之序文集
宁夜闻静室有琴声怪 佚可以解决许多争论的疑难之处
其一赞体体裁为四言之文少有五言
&
#
#
文中
*
清
+'*
秀
+
&
#
#
.
/
原文
#
&
&
#
#
&
#
是
.
/
#
&
#
.
4
/
.
/
#
&
因
下
,
此
#.魏晋胜流画赞
/
#
%
顾恺之
东海徐宁师之
其妙而问焉
.
嵇康赞
/
曰
-$南海太守鲍靓
#
&
视
.
/
!
!
士也
!
!
#
#
,
!
靓曰-6嵇叔夜!7宁曰-6嵇临命东
#
#
#
内容多
(@)#@"
事生奖叹 而
+ &
行文句式参差
实则此一疑问旋即通畅
市
解
#
何得在兹07靓曰-6叔夜迹示终而实尸 褒贬
&
如刘勰所言#*本其为义
#
)
##*!*!
!7%
.
魏晋胜流画赞
/
却多发议论
#
&
文题
&
袁有根先生此一引文极为重要
是不是嵇康赞全文 实则我们怎么读
想到它是赞体 然而以李善所出顾恺之嵇康赞
一语便一口认定它是赞体实则太草率 如果我们 解释
结合艺文类聚中许多序赞散离古人视赞序为赞
文的一部分这些现象我们就很容易知道李善所 风格
实则只是顾恺之嵇康赞的赞序部分
可均在辑录全晋文 标明为
说这是一种精审的态度 李善为唐时之人
赞序料其原因有二
已经只留存下了这一部分 序本 语
身为赞的一部分
.三国名臣序赞/#这些实则是诸赞之集&
集赞之例 如旧唐书 经籍志
& . 4 /
#
但问题在于
都不会联 序文
,
这 两两相悖
&
若解之为序
#
.
/
-
#
#
#
本有发议论之功用
#
且文体格式不定&.魏晋
&
#
*
+
胜流画赞
/
体裁议论之内容与赞体之矛盾可以得到
'
#
#
&
&
.
/
'
其二
#
可更为确定此文确为顾恺之之文
&
序文
亦为
魏晋胜流
#
#
#
自不必与赞文相较
&
文中多有精辟之论
#
引
#
.
/
&
清人严 顾恺之之论
&
这也同时可以解释为什么
.
.
/
时
#
.
嵇康赞序/#不得不 画赞
/
所赞之物皆为顾氏时代之人物
&
&
#
他仅引
其三
#
可以解决
.
魏晋胜流画赞的形成问题
历经六朝之 赞体一般一物一赞但也有集赞之文 世说新
.晋诸公赞/#.文选/
诸处所引 卷四十七录袁宏
画赞亦有
载张胜有桂阳先
卷一百一十三引傅玄古今画
/
&
#
,
其一#.顾恺之集
/
#
&
如
.
乱
#.嵇康赞
/
$
其二
#
/
#
无需强调其为序&.历代名画记
/
卷五王廙画孔子十弟子&.
余兄子羲之幼而岐嶷必将隆余堂构
赞云
/
,
.
#
!
今 贤画赞/#.北堂书钞
/
.
!!
#!B
李斯斌!.魏晋胜流画赞
/
发微
赞
/&可见
#
集赞之体
实为赞序集佚
等书注引或是为唐人后辑
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为唐时赞序集佚
那么就可以解释
实则为一文 张彦远在
妙极一时
论画
顾恺之确实是有
评量一词
#
唐前已然风行
&
因此#.魏晋 文题互倒
&
观其
世说新 与标题确有相互错位的现象
则认为此两文题目无误
是评画之文
从他的评语中可以看出
至于画赞是画了魏晋胜流的像而加以赞语
以说
中一部分
的像的所以为张彦远摘录
却被略去了
唐兰先生的对于
及览 所以被俞剑华先生一一否定
提出
论画
俞剑华先生以为题目误倒
中反复提及而且很多论者盲目相信
其实完全不误
他列举了历代名画记
.
论画/'.魏晋胜流画赞
/
两文
#
内容
胜流画赞
/
&
而此文不见于
.
&
与此相反
#
唐兰先生
语
/'.文选
/
#
&
,
其四
#
.
/
!!$论画
%
#
张彦远在叙卫协时所
之文
画赞
#
.
魏晋胜流画赞/'.魏晋名臣
引可证
!
$
模写要法%!
/
&
.
历代名画记
魏晋名臣画
皆模写要
魏晋名臣
指义模
/
中提到
,
#
#
所
*
又常画中兴帝相列像
#
&
著
一篇
.
$
评量甚多%!历代名画记所引画赞只是其
赞
/#评量甚多
&
又有
.
/
#
#
顾氏在此说明他是怎样来画这些人
(
#))卷五#C"
法
画赞
&+
依文可见
#
.
#
#
而对这些人的评语
)
#"*
/
一文
#
且多评量人物
&
但
*
+
#
!
糊
&
但
.
历代名画记
/
云
,*余见顾生评论魏晋画人
#
.
画赞
/
的结论猜想成份过多
而陈传席先生也认为
#
(
#))卷二#)"
深自推挹卫协
#
即知卫不下于顾矣&+
北风/.列女图/#自 此两文文题不误
*
&
.
顾生集
/
有论画一篇
则不妨顾在卫之下
#))卷五#C@
可知
#
叹服卫画
.
#
,
以为不及
&
#
荀又居顾之上
#
则未
!!顾恺之的
.
/
和
.
魏晋胜流画赞
在他的很多著作
/
两篇文
(
敢知&+
.
魏晋名臣画赞应该为魏晋胜
/
.
章
#
#
&
流画赞/#但这就需要对
.
论画/'.魏晋胜流画赞
/
#
#
直至现
)
#C*>"
题目是否互误进行深一步的探讨
!
&
在
!
#
!
二
'
论画('魏晋胜流画赞
(
题目互误再议
.
/
中的两处重要材料
与
!!顾恺之论画云-$.七佛/ .大列女/#皆协
之迹 亦协手巧
! / #
伟而有情势!.毛诗北风图
有论画一篇
则不妨
,
题目是否互误的讨论最为激烈&#CB*
年
#
傅抱
一文中就认为张彦
远对这三篇重要的著作临以轻心未曾深深体会过
石在
.
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
/
)
#)*CB
#
密于情思!% 及览
顾生集
北风/".列女图/#自以为不及!
荀又居顾之上则未敢知
.
/
#
叹
而出现失误
&
傅抱石认为
,
服卫画
.
)
#)*C@
!
顾恺之三篇著作
当以画云台山记
#
就对于画学
"
画史的重
顾在卫之下
#
#
!
!
要
#
.
/
为第一
#
其次要推张彦远 陈传席先生以此二条认为张彦远料不会几次
皆模写要 误识两文之题目观其所引正是顾恺之 论画 之
两文题目实并不互误 由此 论
陈传席认为,*.
是顾恺之评论绘画作品优劣的文章
就是画魏晋胜流的像再作
东方朔画赞 的内容形式相仿
#
说的
.
论画/!但这一篇
.
论画/#并非
$
#
#
.
/
法
%
而应该是
.
魏晋胜流画赞/!22张彦远指 文
#
&
#
(
#C)>"
为
.
魏晋胜流画赞
/
的
.
论画
/
这里面才是
$
模写 画
/
+
#
而
要法%!像这种重要而极易觉察的错误
#
为何自 *1魏晋胜流画赞
2
#
1 2
赞语
唐以来千余年不被人发现
#
自宋的
.
广川画跋
都一直相 佛皆非赞画
. /两题不误之观点#*
论画/'.魏晋胜流画赞
魏
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一文 晋胜流画赞内容为论画这一标题并无不妥而
+ . / #
模写要法的内容取名 魏晋胜流画赞 则很难理
郑为 顾恺之画论中的传神艺 通 陈传席认为画赞并非赞画而是赞人这是对
历代名画记所载的以模写要法为内容的
魏晋胜流画赞一文却很难让人相信是赞人的
应该说傅抱石俞剑华先生和唐兰陈传席先
把两篇的 生所提出的观点都有证据
是否为题目互误呢
结合以上叙述我们知道如果是唐人搜集佚文
题目当然为唐人所自编那么标题总是要反映内容
这样一来实则俞剑华先生的理由更有说
/
以赞这些胜流
&
和
1
2
(
#C)>C
直至清的 佩文斋书画谱
.
/
#
+
&
)
#B*!*CF!#*
沿
#C@!
0
年
#
傅抱石在
.
/
中也直接提出,*事实上他还把其中两篇的题目可能
*
+
*
+
(
#B)!"#
弄错了&+ 此后
#
.
&
*
+
#
(
#@)
(#>)
术
点
/
'
金维诺
.
顾恺之绘画的成就
顾恺之研究资料
指出
等到纪录文章的时候
魏晋名臣画赞定为
论画定为
把名臣二字改成胜流以致文不对题
由此可见认为两文题目互倒的主要原因在于 才合理
/
都持这一观 的
#
但
.
/
*
+
#
俞剑华先生在
.
/
一书中也表明
.
/
&
了相同的观点
#
,
#
'
'
!
张彦远
'
(
#
&那么#.论画/'.魏晋胜
-
!
题目颠倒了
把模写要法的
!
把
.
/
.
论画/# 流画赞
/
.
/
.
魏晋名臣画赞/#
并
#
#
)
#?*#"
#
!
#
#
#
&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服力
记
&
那么
#
如何解释陈传席先生列举
我们先看袁有根先生 唐时对于一切关于讨论品评画的文章可能都可指为
魏晋胜流画赞题目互误 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
对陈传席先生的反驳 陈传席以上两处引文中的论画一词的意义 细读
造成这种自相矛盾的原因之一
.
历代名画
此处
*
论画
+
一词
#
是一种泛指
#
当无异议
&
可见
/
中所出现的这一现象呢
-
在
.
关于顾恺之
<
论画
=
与
<
=
.
论画/&那么
#
#
及其他
!
/
,
*
+
&
#
很可能顾 之下我们发现这里同样是一种泛指意义实际上
题目是 指的是顾恺之的魏晋胜流画赞一文只不过由于
原因之二是张彦远本人 顾恺之有论画一文就让我们很自然想到的是他
对这一问题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看法因此一会 论画一文 通过这样一分析那么陈传席先生的
儿这样说一会儿又那样说 论点所举材料便不足为据了 而张彦远也并不是对
再一种可能便是历代名画记并非出于张 这一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看法而只是我们的误读
彦远一人之手而是两人或多人所写由张彦远 才造成我们的困惑
担任主编 他们在这一问题上没有一个统一认 由谢巍先生提出了两文题目互
所以这种造成前后矛盾 居于这种原因造 误的另一种观点 他在中国画学著作考录 中提
成前后矛盾其主要责任还在张彦远身上
对于这两篇文章原本没有题目是可以认同的 传至
若为赞序集佚题目当是后加 而且正如张彦远所 或旧
陈朝顾野王之流 一篇
遗脱至多 盖是世上未见其踪 亦不究内容
#
#
#
!
恺之的这两篇文章原来并没有定题目
张彦远收录时给加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值得注意的是
#
识
#
!
&
.
/
)
)**
#
!
到
,
#
!!文不对题
#
何以造成0 .历代名画记
/
#
&
南宋
#
原书内容有部分佚失
#
或传抄有误
画赞 便
一篇内容一分为二
摹写要法误题为
#
说
,*如宋朝谢希逸
'
#
当时能画
#
评
刻漫漶!22由于重刻时缺失
.
/
#
品不载
又述作之人
如果原有题目
但认为张彦远本人对这一问题就没有一个明确的
并非出于张彦远一人 皆与
#
详之近古
#
&
#
&
&
将属于
如何便把
以补其阙
.
论画
/
#
(
#))#?
#
不广求耳&+ 魏晋之文
#
当时多佚
#
.
/
.
魏晋胜流画赞/#
)
#!*#"
#
出现题目互误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
!
*
这一观点主要还是为了解决画赞之体裁与内容
魏晋胜流画赞不符的现象 但这样做就存在
这样的臆测来解释张氏 以下疑问其一以画赞体裁与内容来看实则皆不
我认为则是值得商榷 如何会收录一篇与画论无
叙画之兴废中就明言道
编为此记且撮诸评品
看法+#甚至是*.历代名画记
/
.
/
&
之手
混淆两文题目的现象
代名画记卷一
聊因暇日
亦探于史传
今大唐会昌元年
铨量颇定 此外旁求错综
将来者有能撰述其或继之
#
而是两人或多人所写
+
,
#
#
#
&
其
.
历 重在议论#.历代名画记
/
/
.
/
,
关的画赞
-
其二
#
现存的
.
论画/'.魏晋胜流画赞
/
两
#
#
#
用明乎 文若为一文
#
则更无依据
#
且前后相谈并不连贯
妙极一时
论画一篇
可见两文并非
魏晋胜流画赞本为
书崔白蝉雀图
所引如下
次山次水
故张舜宾评画以禽鱼为下而
&
其
!
!
所业
#
#
以广其所知#22自史皇至 三
#
张彦远言,*又常画中兴帝相列像
魏晋名臣画赞/#评量甚多
言之无 写要法&+一多评量
#
&
著
#
凡三百七十余人
心目所鉴
时大中元年
#)*#>F#?
#
编次无差
#
.
&
又有
一为模写要法
谢巍先生为了说明
一部分又举广川画跋
今录广川画跋
.
/
#
皆模
!
#
#
#
&
#
隐
&
#
!
#
原为一文
论画
&
.
/
)
岁在丁卯
!
.
/
#
.
/
中
.
/
由此可见#.历代名画记
/
的撰写并不是出自多 所引顾文为例
是不是张彦远本人对这一问题就没
有一个明确的看法 笔者认为并不是这样 笔者发
在所有讨论陈传席先生列举的张彦远引顾恺之
两处画论时皆忽略一个重要的现象 论画
是不是就是指顾恺之的论画一文 历代名 相对
画记 一词极为普遍其卷一叙 之文体
师资传授南北时代就有言 为首的篇名
以顾生之迹天然绝伦评者不 意义这与古人取篇名之法相悖
一词的出现早期只不过是由于原篇名缺
失或者集佚成文皆暂以论画为名而已
&
.
/
,
人之手
&
那么
#
!!顾恺之论画以人物为上
#
#
次狗
-
&
马
#
台榭不及禽鸟
)#*卷六
!
#
)
现
#
蜂蝶蝉虫又次之
细读之下 论画
论画为篇名
篇名一般都是以论字为末
而以论画为一篇名
因此
#
#
,
即
*
+
一
#
此
*
+
依然是一种泛义
晚唐以前所未见 &*
#
与
*
评画
+
'
词
#
.
/
-
从
.
&
以
*
+
#
论
+
/
一书中所见#*论画
+
#
.
#
#
唐前少有
实不表明任何
我们可以推
*
论
+
字
/
,
&
*
+
#
自古论画者
敢一二 余见顾生评论魏晋画人
即知卫不下于顾矣
#
#
#
&
!
!
!
#
深自推挹卫 测#*论画
+
#
)
#)*)"
协
#
!
#
*
+
&
#!>
李斯斌!.魏晋胜流画赞/
发微
因此
并非张彦远之误
#
笔者认为
&
#
两文题目互误更有道理 由于没有妙本相校只好存其所是而未妄加
这一现象又是怎么产生的 改动 如此看来张彦远所见之时此两文已无妙本
历代名画记为明代嘉 相校而只好存其所是 加之唐人亦不关心
*名臣+'
胜流之别 历代名画记中前后文题小有出入
&
因载于篇 一文实则为唐时顾恺之画赞
并不能以赞之体裁内容来判断此
而此文之题目与论画互误实非
而为前人脱错随滋生事端
#
但这 是如此
#
#
那么
#
&
#
#
呢
靖刊本
-
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的
.
/
&
#
文后有注
,
*
+
#
在
# /
自古相传脱 因此#.魏晋胜流画赞
序文集佚因此
# #
自 文的真伪问题
.
/
已上并长康所著
#
!
!
)
))*卷五
错
实则
#
未得妙本勘校
!
'
#
张彦远已经说得很清楚
#
文题之异实
*
&
.
/
#
古相传脱错+&他当时得到顾恺之三篇画论之时已 张彦远之误
#
#
&
注释!
!
对于画赞
*
+
这一概念的清理
五十卷
谓之画赞
#
韦宾先生可谓用心良苦
&
画赞是先有文再有画
#
还是先有画后有文
#并不可考&.历代名画记/
虽云,*.汉明帝画宫图
/
#
第一起庖牺五十杂画赞
#
#
汉明帝雅好画图别立画官
#
#
诏博洽之士班固贾逵辈取诸经史
' #
事
页
#
命尚方画工图画
#
&
至陈思王曹植为之传+!.历代名画记/#俞剑华注释
然而#.历代名画记亦云,*灵帝召邕画赤泉侯五代将相于省
由此可见#*画赞
一词 画孰先孰后并不确定 画赞的功能与颂近
赞这一词的使用还比较混乱 它既可与 也与
每有发论假君子以称之 二传云公羊子
陈寿曰评王隐曰议何法盛曰述扬雄曰撰刘昞曰奏
通称史臣其名万殊其义一揆必取便于时者
可见在汉时赞体尚未成型且本无褒贬之用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C>B年版第
"#
邕书画与赞皆
#
褒贬人物
#
"#以说明先有文而后有画
&
/
#
兼命为赞及书
&
擅名于代
与当时绘画作为一种施教手段是分不开的
论赞第九
#
时称三美&+!同上
#
第
">
页
"
+
#
赞
'
&
#
&
这
&
而在汉时
#
&
*
颂
+
近
#
*
序
+
近
#
又与
云太史公
裴子野自显
刘知几著
随着赞体的成
*
论
+
近
&.史通通释
4
/
中言,*.春秋左氏传
谢承曰诠
/
#
&
'
榖梁子#.史记
/
#
既而班固曰赞
姓名皇甫谧
#
荀悦曰论#.东观
/
曰序
#
#
#
#
#
#
#
袁宏
'
#
'
葛洪列其所号
&
史官所撰
#
#
#
#
#
则总归论赞焉&+!参见
,
#
浦起龙通释#.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C年版
#
第 页
?@
"
#
&
熟
#
赞逐渐形成了如刘勰所言的
*
义兼美恶
+
的四言诗句
&
从文体的角度来看
像赞 序为画中之人
王廙早于顾恺之这实则也证明东晋之时
名臣不等于 胜流
相传脱误处不得善本校之
又两晋风流诸多名臣亦为风流之人
意义相近且一字之差
魏晋胜流画赞而非
一词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讨论
孔子应答弟子时人
#
赞序应该表现为赞的一部分
但亦有例外&.历代名画记
&
晋时赞体皆为整饬之文
#
又以人物为主 属
#序亦与赞中人物相关&*画赞+
卷五王廙画孔子十弟子赞序实则是言写赞之原因甚至还有技法观
#
赞序在内容上还表现出议论的功能并非完全服从于画赞中的人物
名臣 名流义同 明代曹学佺蜀中广记
%
#
赞
'
#
/
.
/
点
&
#
#
#
&
*
+
*
胜流+#但唐人未必细辨 ,*此记自古
*
+
与
*
+
两者&*胜流
+
与
*
+
&
.
/
云
&
#
#
出
.
魏晋胜流画赞/&云台在今苍溪县界&+!曹学佺.蜀中广记/#上海古籍出版社#CC!年版#>?C
页
流
"
#
#
唐人颇赞谢安为东晋第一风流
同出历代名画记
并非名臣之类
以论字为篇名首字较少
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而王充在论衡 对作篇
可见论不仅有议论之义
魏晋胜流画赞一文的特点相符合
&
&
唐人对于
卷五顾恺之条下
*
名臣
+
与
*
胜流 名
+
的观念较为模糊&*
+'*名臣
+
&
又
*
名臣+'*胜流
+
.
/
#
笔误的可能性是很大 此文唐人
&
取题目本作
论画
.
/
.
魏晋名臣画赞/#观其赞中议论
#
&
对于
文志
辑而论纂
论也 论者
*
+
#
&
实则
#
在魏晋以前
#
#
以
.
论语/'.论衡
/
为例&.汉书
4
艺
'
/
中言,*.论语
/
者
#
'
#
&
#
夫子既卒
#
门人相与
亦非述也
论纂的意
#
故谓之
.
论语/&+!.汉书/#中华书局#C>)年版##?#?
页
"
.
4
/
中则自言,*非作也
#
#
&
#
述之次也&+!黄晖
.
论衡校释/#中华书局#CC*年版###"*
页
"
#
#
也含有汇集
*
+
思
&*论画
+
一词
#
实则也指表示汇纂关于议论绘画的文句
&
这与
.
/
参考文献
!
(
#)韦宾'.魏晋胜流画赞
))袁有根'.魏晋胜流画赞
!)袁有根顾恺之研究(G)'北京
B)吴纳
@)范文澜
>)欧阳询
?)刘知几
")范晔后汉书(G)'北京
C)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G)'北京
/
辩伪(+)'美术观察#)**!#!##"'
(
/
伪作辨%%%与韦宾先生商榷(+)'美术观察#)**B#!!"'
(
'
,
民族出版社#)**@'
(
#
徐师曾
'
文章辨体序说 文体明辨序说(G)'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C>)'
!
(
'
文心雕龙注(G)'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C@"'
上海古籍出版社##CCC'
上海古籍出版社#)**C'
(
'
艺文类聚(G)'
新
)
版
'
上海
,
(
'
史通(G)'浦起龙通释
'
上海
,
(
'
,
中华书局##C?@'
(
'
,
中华书局##C"!'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房玄龄
##)萧统文选(G)'李善注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G)'上海
#!)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G)'上海
#B)叶宗镐傅抱石美术文集(G)'上海
#@)郑为顾恺之画论中的传神艺术(+)'美术研究##C@?#!B"'
#>)金维诺顾恺之绘画的成就(+)'文物##C@"#!>"'
等
'
#?)俞剑华# 顾恺之研究资料(P)'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C>)'
'
#")唐兰试论顾恺之的绘画(+)'文物##C>##!>"'
#C)陈传席
)*)袁有根
)#)董逌
)))张彦远
'
晋书(G)'北京
,
中华书局##C?B'
(
'
'
北京
,
中华书局##C??'
(
'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C>B'
上海书画出版社##CC"'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
(
'
,
(
'
(
'
(
(
(
'
陈传席文集(G)'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
关于顾恺之论画与魏晋胜流画赞
. / . /
题目互误及其他(+)'新美术##CC"#!!"'
钱塘丁氏旧藏校本
(
(
'
广川画跋(P)33适园丛书
'
'
(
'
历代名画记(G)'明嘉靖刊本
'
1
>2,3)'-+,!"#$%#&'("&)*#+,+-.-&
ZR12DY2.
!
L%&&88%0^2.8A-:9#1234,/.(%-5/&6.278-92:#L48.=,#1234,/.>#**>"#L42./"
W ; W
1
3.+2$6+,N48<,&%W;%.C#LR&*+"#*G&;D;)Z)*#M4234%.38/-%,98=/48/:8==29S,:8%.
:9/,:4%-942S#29/.25S%-:/.:3%&&83:2%.%03%558.:/-289Y;P,X/2DU42"9G;*D;)'^8[9:,=289
/78#4%[878-#Y88.=%.80-%5:48S8-9S83:278%02:99:;&8'N429S/S8-/259/:8&,32=/:2.W:4/:
48<,&%W;%.C#&LR&*+"#*>G&;D;)Z)*3%&&83:8=2.G&B)&-&*>D;)S&29429[-2:2.W0-%5
:99:;&8'A.=48.38:48-8[2&&Y80,-:48-=8Y/:8%.:485295/:34%0:48:2:&89%0G;*D;)/.=
C#&LS&*+"#*>G&;D;)Z)*A
)89,2&.,G&B)&-&*>D;)S&$C#&LS&*+"#*>G&;D;)Z)*$8,&%W;$S-80/38$G;*D;)
2
4
:
2
7
"
责任编辑#唐 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