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卷第月
#
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
)*##
年
#
+%,-./&%01234,/.(%-5/&6.278-92:;!1%32/&1328.389<=2:2%."
试析历!!兼史论安表克斯现密特与与认扎密知托的的争论关系
!
王 志 华
!
!
!
厦门大学哲学系
#
福建厦门!>#**@"
摘要
!
安克斯密特认为历史表现与认知的关系分两个方面 在叙述文本的层面则无指
关于历史实在 扎密托对安克斯密特的文本无指称理论提出了异议
#
其实扎密托混淆了自然科学与史学主体间的共识标准也和当下的史学实践相左
#
在陈述句子层面有指称
认为主体间的共识可以成为
因此其观点
&
!
!
称
#
而仅仅是
$
%
!
叙述文本的指称
!
#
#
#
和立论均不成立
!
关键词
!
历史表现与历史认知安克斯密特扎密托指称关于主体间性
&
&
&
&
&
中图分类号!X*#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D*#BCD*>
!
!
+
#
*
+
!
!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思想史及史学理论教授安克 在垫子上
这一句子中
主词
坐在垫子上
在叙述文本的层面上
每一个历史叙述都具有一个主题
黑猫
指称着猫的状态
情况不是这样
或者说是
与现实中的那只
斯密特!^-/.V&2.\,=%&0A.V8-952:##CB@%"是当 猫相对应
#
谓词
*
+
#
因此
代西方历史哲学领域很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深学者
#
有指称
&
但是
#
#
凯尔纳!I/.9X8&&.8-"认为他是当代引起最大争议 的
&
#
*
统
(
#)@@
的历史哲学家
数他关于历史表现与认知之间关系的观点
一 安克斯密特论历史表现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叙述具有融贯一致性
#
而在其理论中
#
最具争议性的要 领性概念+!L%&&2/:%- L%.38:9"#如法国革命
'
中
W
;
S
&
产阶级
'
罗马帝国以及拿破仑等等藉此使得该历史
这些统领性概念与黑猫坐
黑猫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
又指称着现实中的猫可是
#
&
*
!
从常识的观点看
学现状看历史就体现在历史著作之中
的历史都是文本之中的历史 那么
#
历史是人类过去之事
$
而从史 在垫子上
+
中的主词
*
+
#
#
我们所谈论
黑猫既统领该句子
历史著作与历 统领性概念则仅仅统领该叙述而不指称历史实在中
史实在即人类过去之事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很久以 的某物
这是因为首先这些统领性概念都是一些
人们一直认为历史著作就是对历史实在的认识
集合性名词而现实中存在的都是一个个的具体事
历史著作就是告诉我们关于过去的知识 而安克斯 物或具体事件
如罗伯斯庇尔路易十六等具体的
密特却试图挑战这种常识他认为历史著作并不提 事件如攻占巴士底狱
现实之中没有一个可以被称
供关于过去的知识它并不指称历史实在而仅仅是 为
等等之类的人物或具体
关于历史实在 那么如何理解这种观点呢
事件我们只能说某某是关于或属于法国革命的或
历史叙述无指称其意思是说历史叙述在 中产阶级的
或许我们会疑惑为什么这些耳熟能
整体层面上并不和历史实在相对应 在这点上它 详的概念在现实中没有对应物呢
我们经常谈论法
区别于陈述句子 国大革命或中产阶级的时候不都是可以说出一些具
陈述句子中的主词和谓词都有指称 黑猫坐 体的人或者事情的吗 难道我们不可以说它们指称
*
+
#
$
#
&
#
-
&
,
#
来
#
#
#
&
#
'
#
#
#
#
#
*
法国革命+'*中产阶级
+
'
*
+
&
#
-
#
!
一
"
#
&
#
&
#
-
&
#
如
*
-
收稿日期!)**CD*>D*)
王志华!#C?"%"#
作者简介
!
男
#
江西赣州人
#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
&
#BC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着这些人或者事情吗 之所以可以 为它所包含的每一个陈述句子都指称着一个个的历
被称为 史事件而这些历史事件都是公认的属于这个主题
法国大革命 或者说和这个主题相关的 当历史学家叙述某
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之间必定得是一个有机联系 个历史主题时只能从和这个主题相关的公认的历
的整体 可是现实中存在这么一个有机联系的整 史事件之中选择素材历史实在对历史写作的限制
体吗 现实中存在一个轮廓清晰的法国大革命吗 仅限于此 这也是历史叙述和文学叙述的区别所
实际上并不存在 我们所能知道的仅仅是一个个的 在 在历史叙
一个个具体的事而这些人这些事之间的必然 事中经验性的基础应该是 而在文学叙事中
#
联系在历史实在中是找不到的因而过去是由无数 作者只要追求可以称之为与情境事件人物相关
的没有意义的事实事态和事件所构成的一堆混乱 的
的材料它成功地抵制了历史学家对他们的有意识
在其一生中所做 述句子之间的不同
的所有事情之间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它们不能构 件后者具有自指性
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对此
为只要主人公是一个情节就有整一性
因为有许多事件%%%数不清的事件发生在一个人身 具有真值的陈述句子组成的历史叙述会超越认知
其中一些是不能并成一桩事件的同样一个人 呢 这是因为当陈述句子组织成融贯的文本时形成
有许多行动 这些行动是不能并成一个行动 了超越于陈述句子的新东西
叙述实体是陈述句子的组
桌子之类同样的属性但它
-
问题是#*物体
+
*
物体+#当且仅当它是一个内在的有机整体
如果是一个
&
#
*
+
*
物
+#那么它所涉及到的 的
#
&
'
'
#
&
#
#
-
-
&
&
#即托波尔斯基!+8-U N%%&9V2"说的*
; S
真的
1 2 #
人
#
#
'
#
*
!
'
'
(
#)#@?F#@"
'
"
类型学上的真就可以了
+
&
#
1
其次
#
我们总是强调叙述的整体层面与单个陈
前者是认知性的指称历史事
它仅仅是统领叙述文本所包
使得这些句子具有融贯性它指
称它所包含的所有的陈述句子这个整体 为什么由
(
))@"
的理解2+
&
这就好比一个人
#
&
#
#
$
#
*
+
&
#
亚里士多德说,*有人认 含的那些陈述句子
#
#
#
#
其实不然
$
&
上
#
$
#
-
#
#即叙述实体!(/--/D
(
!))>
的
&+ 所以历史实在中没有与这些统领性概念的 :2781,Y9:/.389"&
而
*
对应之物 它具有和诸如小狗
既然历史实在在整体上是无意义的那么历史 并不是那些陈述句子本身的组成部分 这就
叙述的意义或者说融贯一致性从哪里来呢
安克斯 是说叙述实体是一个物#*它不是描述外部实在的透
密特认为它来源于叙述的话语是语言的结构赋予 明语言工具而是体现了对过去的综合性视角的语
历史实在以融贯一致性从而可以被人们所理解所 言实体
把握 因此整体的历史实在存在于历史表现之中 只指称它自己
是和历史表现同时到场的或者说它不能独立存在
于历史表现之外 所以从整体上看历史无所谓本 中历史学家的选择的作用
来面目或者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历史的本来面目 本身是由一系列的孤立的历史事件所构成
历史叙述虽然不指称历史实在但它是关 体上是无序的 这就是说每一个历史主题都会涉
历史实在的 对于 包含着相当多的彼此没
在本质上是不确定和不稳定的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获得关于
过每一个历史表现中所包含的描述来确定的&+ 过去的大量的具有真值的陈述句子#*通过这些陈述
要理解关于二字的涵义首先我们必须区分 句子历史学家仔细地选择具有描述内容的句子并
整体的或部分的历史与历史事件两个层面 所谓叙 且仔细地把它们组织起来从而把过去的相关部分
述无指称指的是历史在整体上的混沌状态
克斯密特并不否认在历史事件的层面上我们可以获 句子的政治学
&
合
#
'
#
(
))#**
#
+
&
-
#
#
#
(
@))B
#
+
&
而物是不指称它之外的任何东西它
#
&
#
#
&
#
再次#*关于
+
二字还彰显了在历史写作的过程
如前文所述历史实在
它在整
&
#
#
&
#
#
&
#
!
二
"
#
*
&
#
于
于
+
&
*关于+#安克斯密特说,*1关 及到相当多的不同的面相#
因为它并不是通 有必然联系的事件
# &
2
#
(
B)B#
*
+
#
#
&
#
#
但是安 制造出来#00我们可以说历史写作需要关于陈述
#
而文本就是历史学家政治的结
不同的历史学家会选择不同的事
从而构成不同的历史叙述虽然其主题都是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法国大革命在托克维尔那里是悲
在米什莱那里则是喜剧的缘故
二字表明历史叙述与历史实在之
因 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不确定的具有开放性它不
(
>))??
得真知识
#
即可以获得大量的真实的陈述句子
即历史研究 件
获得具有真值 的
&
把一组陈述句子 剧
尽管在整体层面上历史叙述没
&
为 果
+
&
显然
#
此
#
安克斯密特区分了史学的两个层面
#
#
#
与历史写作
&
在历史研究的层面上
#
的陈述句子
$
在历史写作的层面上
#
#
&
组织成融贯的整体
&
因此#*关于
+
#
有指称
#@*
#
但并不能说它和历史实在没有任何关系
#
#
#
王志华
!
试析历史表现与认知的关系%%%兼论安克斯密特与扎密托的争论
像诸如
其指称具有无可争议的确定性
以说历史表现所包含的每一个陈述句子具有真值
这是确定的这就是关于的意思所在但是另一 在历史叙述中所看到的习以为常的事物如法国大革
方面历史学家对关于某个主题所涉及到的陈述句 命中产阶级等都是语言所创造的 因此历史实
子具有自由的选择余地由于选择的不同所形成的 在总是和其语言紧密不分历史真理都是分析性的
关于同一个主题的历史叙述会形成本质的差异在 为真而且具有相对性和历史性
这个意义上历史叙述 我们必须辩 在中指历史实在中引注所辨识出的个体事物的
不可一 类型不是简单地和现实一致地被给予我们的所有
的类别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 构成性的关系网
没人会认为诸如文艺复兴
+
的概念指称着和桌子椅子之类同样的事物但这不
安克斯密特上述观点的关键之处在于整体与个 是否认这类概念具有认知性的理由因为在自然科
对于历史实在而言个体的历史事件是可 学理论中同样有很多的理论术语得不到经验的确
但整体的历史则是无意义的对历史叙述而 证即不具有精确性和确定性比如电子中子场乃
其所包含的陈述句子是有指称的但其整体层面 至黑洞等等 从认识上讲离开语言系统我们甚至
并无指称如果说有那就指称着它所包含的那组陈 没办法识别桌子和椅子因此要确定独立于我们的
述句子即安克斯密特所说的自指性 这就是说陈 语言系统的客体是什么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甚至
而其有机的组合则是非认知性 是在桌子椅子的情况中#1被给予性
述句子是认知性的 似乎也是一个
因此对知识即陈述句子的组织即历史叙述 误导性的词汇因为它否认在构成这类客体中语言
不是知识 安克斯密特认为以往的哲学都忽视对整 与感知的作用
体的文本的研究#*当代语言哲学仅仅关注由语词
句子或命题所引起的问题而极大地忽视了对成组 不仅整体的历史实在是一片混沌
陈述句如故事或叙述的研究
实仅仅是一个开端#00真正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些 精确性与确定性也是没意义的
*
黑猫坐在垫子上
+
这样的陈述句子中的主 则无法这样做
&
所以
#
是语言强制!3%5,&92%.%0&/.,/8"而非
经验强制!3%5,&92%.%08]8-28.38"的结果#
我们
S S
#
安克斯密特推导出文本层面
词
#
&
一方面我们可 的真理
#
S W W
#
#
*
+
$
#
#
'
#
&
#
#
#
#
#
&他说,*我们在实
#
*
无指称+&因此
#
!
,
"
证地看待历史叙述与历史实在的关系问题
#
,
刀切
&
'
(
))#>)
二 扎密托*+%4.b/552:%+对安克斯密特的 络&+ 扎密托认为
#
*
!
批判
#
#
体的区分
知的
#
#
#
#
$
#
#
'
'
言
#
#
&
#
#
#
#
#
#
&
#
#
*
#
2
的
#
!
"
!
"
#
(
?)#?>
&
+
&
可见
是语言强制!3%5,&92%.%0&/.,/8"的结果#
S W W
#
#
自然科学的真理其实也
所以
其实自然科学所
这就是说在自然科学中
它同样存在着语言
但是并不能因此就否认自然科学的认知属性
#
从认知上区 因此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否认叙述文本的认知性
分整体与个体其潜藏的理论假设就是符合论意义上 既然自然科学中也没有确定性和精确性
的真理观 认识论联结词与物而表现即历史叙 它是以什么标准来评判真理或指称的呢 扎密托认
则联结物与物
所 为,*科学哲学相信正是这些理论提供了具有主体间
强调的真理仅仅是符合论意义上 性共识的对正在讨论中的那部分实在的认知性理
就是判断
显然只有陈述句 真理的标准#*真正的问题并不是去追问独立于我们
文本无法与历史实在符 的概念系统还存在什么东西而是我们是否可以在
所以安克斯密特否认了文本的认知性 扎密托 语言与现实之间辩证地建构起具有主体间性的东
'
#
(
))@"
+
&其实#*知道事 面对的实在又何尝不是呢-
#
(
))"
事实整合成一个一致性的历史叙述
+
&
所以
#
整 强制
#
体的叙述文本所引发的问题是全新的
&
&
#
那么
#
即
*
#
!
-
(
B)")
述的整体层面%%%引者注
"
+
&
以
#
安克斯密特
即单称命题和世界中的事实之间的符合
他认为真理具有精确性和确定性
子可以满足这种真理要求
*
1
2
(
?)#?>
(?)#??
的
#
+
&
解
&+ 这就是说#*主体间的可接受性+
#
#
#
合
#
&
(
?)#>!
!
+%4.b/552:%"认为这并不构成否认叙述文本认 西
+
&
那么在史学中主体间性可行吗 在此
扎密托提出了实践上的理由
&他说,*对于大多数历
其实自然科学并不是如安克斯密 史学家而言
历史概念2!429:%:23/&2=8/"完全是
的基础 虚构的从而在本体论上把限制在表现的层面而不
#
-
#
知性的充足理由
扎密托认为
&
#
#
说
1
特所言那么精确和确定&*精确性和确定性
+
#
(
?)#>B
就是认为在自然科学中客体具有
*
被给予性*!P278D 对过去的现实有任何言说#这实在无法接受&+
它的边界不稳定但它不仅仅是一个隐
899"#因此仅仅通过观察就可以确定指称 #
而且我们知道它 诸如中产阶级
.
&
而史学 比如
#
波兰
#
领域只有陈述句子可以满足这样的要求
#
叙述文本 喻它确实存在
#
#
&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文艺复兴的概念或许更复杂
严肃地对待这些概念#*我们不能一方面宣称一门学 的
科的合理性而另一方面又宣称在实践中我们被它 研究对象
哄骗了好几个世纪
虽然这些概念在逻辑上缺乏明确所指
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共同地
在导向对正确的深度具有主体间的认同的意义 下的不在场
#
但历史学家都是非常 度上仅仅是语言层面的或者说仅仅是认识论意义上
#
因为自然科学以其直接所面对着的自然现象为
*
(
")译序一
!
1
2
+
&
它的客体诸如桌子椅子之类
从本体上看是清晰可见的它们是始终在场的
#
我们无法获得关于其属性的知识
历史与自然科学本质性的区别在于其本体论当
#
(
?)#>B
+
&
也就是说
#
在扎密托看 的
#
#
来
#
#
但是#*在 尽管离开语言
#
#
然
#
1
看正确的方向2%%%
而
#
(
C)@)
1
2
#
即
*
历史出场每当历史不再
这也就 史科学却不可能直接面对着已经成为了过去的历史
主体间的共识构成这些概念的 事实它直接面对着的只能是历史文献而且历史学
这和自然科学中的情况是一样的因此不能说 家也不可能像自然科学家那样反复进行实验来加以
(
")译序一#!&可以说
也不能说历史实在本 核实 离开了语言历史实在 指
+ # # !
就不存在 从这个角度看自然
前者的
而后者的混沌则源于存在是不
尽管在自然科学中也有些概念是
但它们总是具有被证实或证伪的可能性
安克斯密特的理论脱离 它们从根本上必须与其实在相符合 如果把这种科
实际上扎密托是以主 学的假设称之为审美性的话那么这种审美也仅仅
体间的可接受性来取代安克斯密特的审美标准 是服从于其认知目标这就是丹图所说的审美从属
最后扎密托指出了安克斯密特理论中的相互 于认知并且尤其是科学认知的方式 这其实恰
矛盾的地方 安克斯密特把历史表现看成是一个由 好也支持了安克斯密特的审美优先于认识论的观
语言建构起来的 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安克斯密特持一种什
东西 但是 么样的科学观点即使是从扎密托所说的后实证主
对实在增加任何东西 也不能抹杀科学与历史之间本体
管它给予了我们在世界寻找出路的方法&+ 安克 上的区别
扎密托从后实证主义的科学观来批判安
斯密特还认为对知识的组织不是知识对知识的组 克斯密特有点隔靴搔痒之嫌
织怎么就不是知识呢想想在自然科学中的情况 所以把自然科学中主体间性套用到史学中是
总之在扎密托看来安克斯密特割裂叙述文本 不恰当的
与认知的关系是不能接受的虽然叙述文本的指称 见识没有丝毫潜在的主体间性可言
不如陈述句子的指称那么清楚明白
主体间性来确定这和自然科学的真理或指称是同 而言
统领性概念在认识论 是有效的
+
#*
历
(
?)#?>
上
%%%我们本质上是在看同一个物
+
&
是说
#
在史学实践中
#
#
$
指称
#
#
历史概念是历史学家的虚构
身是混乱的没有意义的
#
#
混乱是认识论层面的问题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
整体或部分的历史
"
&
#
而不是本体层面的
关键的原因在于
他两个问题
而后两个问题正是历史学家的直接兴趣所 假设性的
&
#
很 科学与史学显然处理的是不同的两类实在
#
*
安克斯密特把本体论问题置于其 混沌仅仅源于语言
#
#
!
即方法论和认识论问题%%%引者注
"
之 同层面的 因此
&
#
上
#
#
#
(
?)#>B
在
+
&
由此扎密托认为
#
&
了史学实践没有实际价值
#
&
#
#
&
#
*
(
#)#*>
#
+
#
&
*
+
*
物
+#它也是世界本体论清单上的 点
他又说,*表现不会 #
甚至是关于它的知识#00尽 义的科学观点看
&
#
&
#
!
确切地说是不该
"
#
#
(
B)?!
#
#
&
#
&
#
#
#
&扎密托宣称,*如果历史表现中所展现的
#
那么鼓励从不
#
(
?)#?>
#
但是可以通过 同的角度看事物
2就没有意义&+ 对于自然科学
无论是实证主义还是后实证主义主体间性都
#
但是在历史学之中则不然 对此伊格尔
1
#
#
样有效的#*!历史表现中的
的意义上
#
可以被认为和自然科学理论中的指称术 斯!P8%-'P'R 8-9"如是说,*我不认为在历史学中
W WW
(?)#?>
语大致相同的方式指称着历史实在 因此历 存在着范式因为在方法方面人们不可能达成共识
+ & # # #
史表现不仅在陈述句子层面而且在叙述文本的层面 在解释上更是如此
"
#
#
&
#
#
而自然科学中共识却广泛存在
(
#)#!)
上都是认知性的
&
着
&+
三 为安克斯密特辩护
那么
#
我们对扎密托提出的在史学实践中历史
扎密托认为自然科学与史学的客体都是混沌 学家关于诸如法国大革命文艺复兴或者波兰等概
以此来否认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这显然是混淆 念都具有某种共识又该如何看待呢 它能否构成这
了两类不同的客体 我们可以认同扎密托的观点 些概念的指称呢 对于此我们必须指出两点 首
即如果单就语言层面讲确实离开了语言自然科学 先扎密托说史学中广泛存在着共识和当代史学状
的客体也是混沌的但是自然科学中的混沌很大程 况显然相悖 心态史微观史普通人物史黑人史
!
'
的
#
#
-
&
#
-
#
&
#
#
#
#
#
&
'
'
'
'
#@)
王志华
!
试析历史表现与认知的关系%%%兼论安克斯密特与扎密托的争论
妇女史等史学形式的兴起
化与碎片化前此那种单一的统一的历史已经不复 马斯
存在 可以说安克斯密特的立场更加吻合历史写 有任何与他们自己的学科相关的东西
作的现实状况
个历史表现仅仅是看待历史实在的一个建议
哪一个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扎密托一味地强调以主
体间性来评判历史写作
发展还停留在线性史观的阶段
间性来评判叙述文本那么如何比较它们之间的优 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
劣呢 其中哪 发批判安克斯密特的理论是没有说服力的
个表现有着最广阔的视野能够展现出最多的实在 不是逻辑的观点而是一种价值判断
第二最大胆最冒险从现有历史认识基础看最不 最后扎密托认为安克斯密特一方面说历史表
另一方面又说历史表现不会对实在增
加任何新的东西存在矛盾 在此关键的是要理解到
实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
可以说是价值中立 为一个物仅仅属于我们当下的世界
也超越了既定的伦理规范 世界的成员 所以它为我们这个世界增加了一个
当然也就超越了扎密托所说的主体间的可 物而没有对历史实在增加任何东西 其实我们怎
接受性标准 但是超越主体间性并不意味着反主 么可能作用于过去呢 过去已经过去了我们怎么
体间性某个优秀的历史表现还是可以获得大众的 可能为它增加什么东西呢 第二在历史写作中
认同的 这是因为知识总是通
安克斯密特对此说,*如果叙述的解释在长 什么对知识的组织不是知识
时间内没有受到质疑那么它就被所有人接受并且 过命题来表达可是历史表现它不仅仅是一系列命
成为日常语言的组成部分它可以转化为某种类型 题 怎么可以是知识呢 知识属于
的物的概念 属于本体范畴因此它不是知识
它并不反主体间性 在史学中历史研究仅仅是一个预备的阶
个绝对的评价标准它仅仅是优秀历史表现的一个 段更重要的在历史写作正是在历史写作之中
必然的副产品 其实如果把主体间性作为评价准 学家针对某个主题选择与其相关的一些历史事件而
则必然会阻碍历史写作的创新这在智识领域不 构成一个融贯的历史图景从而达成对历史实在的
是好事 深刻洞察与见识从而赋予历史实在以意义从这点
其次
即使史学中确如扎密托所言存在着广泛 看#*叙事之于历史
的共识这也和安克斯密特的理论无关 在安克斯 见在史学领域中
密特看来史学理论与史学实践是并行不悖的两个 简而言之扎密托对安克斯密特的批判在总体
领域理论并不一定要符合实践实践也不必迎合理 上是不成立的因为他把主要的精力用来批判安克
对此 诚然安克斯密特
他自己直言不讳地说,*我不认为历史学 斯密特的自然科学观或真理观
家应该高度关注史学理论&00#对于历史学应该 的真理观确实有些老套
但这并不会影响其论证的
实际上无论他持实证主义还是后实证主义
学科中所发生的事情进行基要主义的和先验论的分 的真理观都不碍事因为无论哪种真理观都无法抹
而应该是后天的并且满足于在科学家和历史学 杀自然科学与历史学在本体上的区别 因此主体
家做完他们的事情之后提出某些普遍性的问 间性可以适用于自然科学但不能套用到历史学
#
凸显了历史写作的多元 趣
$
就算是科学家曾注意到像是卡尔
4
波普尔和托
#
4
库恩之间的争论他们也很少会发现在这里
#
(
B))BCF)@*
&
#
+
&
一
#
他鼓励历史写作的创造性
#
认为每一 旦以史学实践上的理由来批判历史哲学观点就会
#
#
没有 出现阿瑟
4马维克!A-:4,-G/-[23V"在批判海登
(B))@)F)>#
怀特时那种幼稚之处 因此我们不能因
4 & #
法国革命的
&
#
表明了他没有跟上史学的 为在史学实践中对那些诸如中产阶级
'
#
&
既然不能以主体 概念具有某些共识就认为它们有着确定的指称
所以扎密托从史学实践出
这其实
#
这
#
&
#
-
安克斯密特认为,*决定性的问题是
#
#
#
-
#
&
#
'
'
#
可能是正确的%%%然而在此基础上同样没法被排 现是一个物
#
(
B)C>
除
%%%的叙述表现是具有最广阔眼界的表现&+
&
可见
于道德与政治价值的任何内容
它不仅超越了认识论
与标准
#
该标准是非常形式化的
#
其中没有涉及任何关
*
+
#
*历史实在+#历史表现作
#
而并不是过去
#
#
的
#
#
&
#
#
&
#
&
#
-
#
#
-
#
#
为
&
-
#
#
#
#
#
而是一个物#*
物
+
-
(
#*)B>
&
叙述物已经成了实在之物&+ 可 认知范畴
但它不会以主体间性作为一 可以说
#
可
*
物
+
#
&
见
#
#
#
#
#
#
#
#
史
&
#
则
#
#
#
&
#
#
(
#)CB
#
#
就如公式之于科学家
认知服务于审美
#
+
&
可
#
&
#
#
&
#
#
#
#
论
&
#
&
#
#
(
#)#*>
听其自便&+
*
哲学不应该是对于在科学和人文 有效性
#
#
析
#
#
&
#
#
#
否
(
#)"@
题
&+ 对安克斯密特而言
#
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 则历史学又会倒退到#"'#C世纪的那种线性历史
&
是不同的历史学家可以不在乎历史哲学的观点同
#
#
样
*
科学家往往对科学哲学家们之间的论点不感兴
按照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说安克斯密特关于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历史表现与认知之间关系的观点基本上是可以成立 来分析 我们
即历史表现在整体上无指称但通过它所包含的 也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谈 历史的真面目
+
陈述句子我们可以判断它是关于哪个历史主题 是就整全的融贯的历史实在这个意义上说的那么
历史学家在叙述某个历史主题时只能从和该主 历史的真面目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第二如果它是
题相关的真实的陈述句子之中选择其素材历史实 就单个的历史事件或单个的历史人物来说的那么
在对历史写作的制约仅限于此 如果以这样的理论 历史的真面目就确有所指是有意义的
*
历史的真面目+#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
的
#
#
#
第一
#
如果
*
#
*
+
#
的
#
#
*
+
$
#
#
#
&
*
+
#
&
参考文献
!
(#)!波兰
())^'\'A.V8952:'?)%%)(&0#G.&,,3+#2)*(&,3*)5'&'. ("#D&'(.%&)*2'G)*;)#(G)'I/,8,G/-:2.,9(24%00Q,YD
"
埃娃
4
多曼斯卡
'
邂逅
,
后现代主义之和的历史哲学(G)'彭刚译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W
>
6
=
> >
_
&
2948-9##C"!'
(
!)亚里士多德诗学(G)'罗念生译
'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
B)^'\'A.V8-952:'D&'(.%&,)59#%#'#*()(&.*(G)'1:/.0%-=,1:/.0%-=6.278-92: Q-899#)**#'
;
:
(
詹素平
'
@)周建漳# 近三十年来西方历史哲学的新进展(+)'国外社会科学#)**C#!@"'
>)^'\'A.V8-952:'I29:%-2%-/4 /.=Q%9:5%=8.295,\83%.92=8-/:2%.9,\8&:%Q-%0889%-b/%-2.(+)'D&'(.% )*7!"#.% #
W S; S;
(
W
6
6
$
%&')C#(%'!##CC*'
(
?)+%4.b/552:%'A.V8-952:/.=I29:%-23/&\8-898.:/:2%.(+)'D&'(.% )*7!"#.% #$%&'BB#(%')#)**@'
S
6 6
(
")!
英
"
沃尔 张文杰译
'
C)周建漳历史及其理解和解释(G)'北京,
'
荷 历史与转义
"^4\4安克斯密特 ,
'
#
'
桂林
历史哲学%%%导论(G)'何兆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隐喻的兴衰(G)'韩震译
(
(
#*)!
'
北京
,文津出版社#)**@'
,
)*$+',-./'03)+9))-N'.+,2'6$*()02).)-+$+',-$-&:,@-'+',- H'+/
(
(
)6,-.'&)2$+',-,=+/):,-+2,D)2.83)+9))-1-F)2.<'+$-&M$<<'+,
MA(Pb42D4,/
!H8/-:58.:%0Q42&%9%4#c2/58.6.278-92:#c2/58.#^,2/.!>#**@#L42./"
S S; ; _
1
3.+2$6+,A.V8-952:/998-:9:4/:8/3492.W,&/-98.:8.383%.:/2.8=Y;/429:%-23/&-8S-898.:/D
2%.[4234293%.9:2:,:8=Y;/98:%098.:8.3894/9/-808-8.382.429:%-23/&-8/&2:;[42&8:48[4%&8
8]:[42344/9.%3%,.:8-S/-:2.429:%-23/&-8/&2:;29_,9:*/Y%,:+2:'b/552:%/-W,8=/W/2.9:
A.V8-952:"9%S2.2%.:4/:429:%-23/&:8]:%.:48[4%&84/9.%-808-8.380%-2.:8-D9,Y_83:278/338S:/D
Y2&2:;3%,&=Y82:9-808-8.38'I%[878-#b/552:%3%.0,989./:,-/&9328.38/.=429:%-23/&-8S-898.D
/:2%.#:489:/.=/-=%02.:8-D9,Y_83:278/338S:/Y2&2:;-,.93%,.:8-:%3%.:85S%-/-;429:%-23/&S-/3D
238'A33%-=2.W&;#b/552:%"9:48%-;292.3%.929:8.:/.=,./338S:/Y&8'
)89,2&.,429:%-23/&-8S-898.:/:2%./.=3%W.2:2%.$A.V8-952:$b/552:%$-808-8.38$/Y%,:D
899$2.:8-D9,Y_83:272:;
:
:
:
:
7
.
"
责任编辑#凌兴珍$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