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0 卷第期  
2013 11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40,No.6  
November,2013  
论民族国家建设与  
西康师范教育的再兴和发展  
珍  
四川师范大学a.社科学报编辑部,b.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成都610066)  
摘要国民政府时期在边疆危机与民族国家建设背景下刘文辉主持的西康政府秉持化边地为腹地的  
新西康建设方略高度重视教育及师范教育对边民的化导作用西康教育及师范教育因此得以再兴与发展起来,  
并以西康建省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表现为由地方自主零星兴办向中央资助地方兴办发展后期表现为  
由中央统管与地方分区推进向结构调整和质素提高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而且它的再兴和发展是在政府的规划主  
导和汉化边民的指导思想下实现的并与边地的国民教育边民教育的推进相配合且以抗战期间西康建省后的发  
展最为迅速这使其既带有浓重的官方色彩和计划性又难免具有粗放发展与质量低劣的时代局限使其对西康教  
文化社会进步乃至边民的国族国家意识养成的化导与推进作用较为有限。  
关键词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国家建设边疆教育边疆师范教育西康  
中图分类号G659.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306⁃0031⁃14  
面对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以及藏区极端民族  
题至今尚少专论发表本文仅以民族国家建设背  
景下的西康师范教育再兴与发展为题作一讨论以  
揭示国民政府时期西康师范教育发展与政治环境、  
官方努力之间的联动关系。  
自治势力对西康的侵犯清末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  
以武力征讨与文化灌输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川边治理  
与改土归流其中吴嘉谟领导的关外学务局以发展  
关学师范带动关外教育发展的举措发挥了举足轻重  
的作用民初因藏人内侵政治失驭兵匪变乱学  
款移作军用川边康区教育出现了明显倒退几无师  
资培养可言刘文辉主政的西康政府则采取化边  
地为腹地新西康建设方略加强了对西康的  
治理与开发西康教育及师范教育随之再兴与发展  
起来关于近代西康教育的推进问题学界既有研  
究不多笔者亦仅对清末川边康区民族师范教育作  
了初步探讨至于民国西康教育及师范教育发展问  
民族国家建设与边疆教育成长西康师范  
教育再兴与发展背景及动因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不久即决定热河察哈尔、  
绥远青海宁夏西康等特别行政区改建行省并决  
议发展边疆教育以促进民族国家建设。 19285  
月全国教育会议上决议注重满徭  
1]乙编,1-4  
……等教育底发展”  
。 8国民党二届五  
次全会党治教育实施方案中规定华侨及蒙藏回  
2]计划,7-9  
。 1929国  
苗等教育分三期实行”  
收稿日期2013⁃07⁃1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化边疆建设与边疆教育转型———1935—1949 年西部边疆师范教育研究”(批准  
:11YJAZH056);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民国四川师范教育研究”(批准号:09SA034)。  
作者简介凌兴珍(1965—),重庆渝北人历史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社科学报编审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省级重点学科  
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近代教育史研究。  
3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448,451,513-514  
,1932—1936  
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决议案里有共谋汉满  
杨诸人亦为边藩之第二”  
蒙回藏诸族政治上经济上教育上之建设”,“诚心  
年间蒋介石萌发了以民族平等为原则组织五族  
联邦制度之想法且准备在满藏等地进行自  
治试验”,并视经营西北与四川大战未起之  
如何掩护准备使敌不加注意之良策后更有  
以追剿红军为掩护经营西南建设对抗俄日根据地  
的想法最后形成以长江以南与平汉线以西地区为  
主要阵线洛阳襄樊荆宜常德为最后之线以川黔陕  
3]40-41  
扶植各民族经济政治教育之发达”  
的内容。 6  
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关于蒙藏之决议案更是  
发展教育作为实现蒙藏经济与文化振兴的入  
4],6  
手办法”  
。 1931 国民党三届中央常会  
通过的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规定由教育力  
力图蒙藏人民语言意志之统一以期五族共和的  
5]9  
大民族主义国家之完成的边教原则与此同  
南京国民政府相关部委也开始着手边疆教育之  
组织建设政策制定与计划拟定蒙藏委员会于  
三省为核心甘滇为后方之应对日俄侵略战略。  
随中国政治经济建设重心向中西部推移西部蒙藏  
回苗等民族教育的国防政治意义被发掘出来。 1932  
章嘉呼图克图在国难会议上提出改善蒙  
藏军事政务宗教教育以御外侮案》。 1934,  
教育部长王世杰向国防设计委员会提出推广边疆  
教育以固疆域案》。 1936国民党中央通过  
国民党中央文化事业计划纲要明确要求用教  
育文化之力消弭边疆民族感情之隔阂抵御外来之  
1929 月成立后除接办整顿北平蒙藏学校外,  
还呈请行政院奖励蒙藏学生求学内地提案在北平  
与成都后决议在南京与康定两处尽先成立蒙藏学  
校各一所教育部于192911 月添设蒙藏教育  
,1930 第二次全国教育会议对于蒙藏教  
5]68  
育主张用国家力量来扶助与推进”  
并决议通  
8]29,31  
实施蒙藏教育计划》。 1931又相继公布蒙  
藏学生就学国立中央北平两大学蒙藏班办法》、《教  
育部订定边疆教育实施原则》、《教育部民国二十年  
度蒙藏教育经费分配办法》、《教育部蒙藏教育实施  
方案要目》、《教育部要求蒙藏各旗宗选派学生攻读  
师范令等法规国民党中央则于1929-1931 年间  
在其主办的中央政治学校附设蒙藏华侨特别班西  
康学生特别训练班以及蒙藏班一二期国民政府  
此时启动边疆教育主要基于三大政治因素一是践  
行孙中山三民主义立党建国宗旨和民国以来教育界  
发展边疆教育的主张二是解决西部边疆落后与教  
育不发达危及边疆安全和国防的现实问题三是实  
现向边省渗透中央势力进而达到统合边疆政局完  
文化侵略建立全国民众精神上之国防  
同  
国民党中央同意中央政校于1933 月改蒙藏  
班为蒙藏学校,1934 2-4 月间又决议在边省要地  
张家口包头宁夏兰州迪化伊犁西宁康定丽  
江共九处筹设中央政校边疆分校并于10 月先期成  
立康定包头西宁分校后又筹设了肃州大理分  
国民政府相关部委亦开始整体规划与拨款补  
助各边省发展边疆教育蒙藏委员会委托云南省立  
第三中学办理的国立丽江康藏师资养成所于1932  
年成立教育部会同蒙藏委员会拟定的教育部二  
十三年度边疆教育计划大纲》、《教育部二十四年度  
推广边疆教育实施办法》、《教育部二十五年度推行  
蒙藏回苗教育计划》、《教育部二十六年度推行边疆  
教育计划大纲及经费预算表对察、  
湘等省蒙藏回苗等族教育及师  
资培养作了规划与经费预算教育部并于1936 年夏  
在百灵庙筹办成立了国立蒙旗师范学校这些举措  
本质上说都是应对时局变化巩固疆域抵御外侮的  
需要因为在中国边疆将至于总解体边疆各自为政  
局面业已形成之时边疆国防建设不得不以教育  
为入手之方”,“教育在边疆今日之建设上为最先而  
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民族国家建设目标直到  
九一八事变发生教育部蒙藏委员会拟议之边疆设  
校开班计划未及办理蒙藏委员会管理之北平蒙藏  
学校亦停止招生仅有中央政校蒙藏班在专门培养  
蒙藏人才。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面临着内乱渐息外患  
日重列强对边疆侵略加剧的局势边疆地区呈现出  
旧的势力逐渐动摇”(指蒙藏王公贵族宗教领袖  
9]66-67,72  
渐失尊崇与信仰新的势力不统一的发展”(指  
边省优秀青年多前往俄日等国求学这一  
又最紧要之工作”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  
政府迁都重庆西部边省成为抗日后方根据地边疆  
教育的政治国防意义进一步突显边疆教育因抗战  
而开展成长抗战结束后国民党中央及政府迁返  
6]293  
很可虑很危险之发展态势  
必尽失边疆”,“西北孙匪广西李白粤陈鲁韩晋阎陕  
因担心不数年则  
32  
凌兴珍论民族国家建设与西康师范教育的再兴和发展  
南京除对边疆教育作了布局调整与规划还强调了  
教育作它的生力军”,因此教育实为三化政策的生  
力军”,“发展边疆教育天然是建设新西康的中  
以边疆国民教育为中心的边教发展取向。  
14],727-737  
西康雄踞西南有高屋建瓴之势进可以促  
成印缅民族之独立退可以谋川滇黔青之共同发  
心任务之一  
西康宁属屯垦委员会成立  
以汉化边区为目的汉化又以政治为主教  
10]20,26  
[17]卷七,21-22  
”,康定更是通川康藏咽喉之地”  
。 1927  
育为先”  
其拟定的二十九年度宁属边民  
年夏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打败刘成  
勋接防西康身兼四川省政府主席川康边防军总指  
挥等要职。 1928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议改建  
西康特别行政区为行省只因刘文辉意图全川而致  
使西康建省搁延未行直到1933 年秋刘文辉在二刘  
大战中败退雅安后始专营西康并推动西康建省同  
因康藏战事吃紧九一八事变后列强侵华与边疆  
危机凸显西部边疆的安全保障与开发建设的紧迫  
性增强时人发出了建设复兴中华民族的重心—  
教育实施计划是以政教合一保教合一汉倮合  
18]99-100  
奖励边民自动兴学为原则  
正是在上述背景思想指导下西康教育及师范  
教育得以再兴与发展起来。  
官方努力与西康师范教育再兴与发展历程  
国民政府时期西康师范教育的再兴与发展大  
致可以西康建省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经  
历了1927-1933 年地方零星自办、1934-1938 年中  
央兴办与资助地方兴办两个阶段后期经历了1939  
-1944 年中央统管与地方分区推进、1945-1948 年  
结构调整和质素提高两个阶段。  
11]7-9  
西康之倡议  
, “ 西康省治之议又一度提  
12]5  
国民党中央遂于1934 12 月决议成立西  
”  
康建委会次年22 日建省委员会正式成立 全  
面抗战爆发后西康建省加速进行。 1938,  
四川宁雅两属划归西康。 1939 年元旦西康行省  
宣告成立刘文辉任省政府主席并于该年春在西昌  
成立西康宁属屯垦委员会管辖宁属汉区县及18  
个特别夷务指导区刘文辉受命以还即借鉴赵尔  
西康建省前师范教育的再兴(1927-1938)  
1927-1933 年间西康特区政府及康定泸定县  
政府开始自主兴办短训性质的师范学校与师资培训  
机构并改组师范讲习所为长期师范学校。 1927 年  
康定知事梁仁俊主持开办西康师范讲习  
附设两等小学校内学生一班共29 ,1928 1  
月起由严钟麟主持并义务担任精神讲话及核阅试  
13]17  
丰治康经验对于教育始较前注意”  
川康边  
16]教育,15[19]附表,192  
防军总部则视整顿教育改良边地行政的重  
要方面认为教育是智识的泉源想边民能够发展  
他们的天才从事于社会的种种的建设舍教育是没  
有别法的”,要求严定计划详分步骤力求普遍,  
仅办六个月结束  
。 1928 年春,  
康定县教育会召集教育界人士暨各家屠行公议附  
加肉厘作西康师范讲习所暨本所平民学校经费”,  
复因女教尚待次第筹画”,“本年暑假女子高校毕  
业一班无处升学”,康定县知事严钟麟遂与两等小  
学校长宁国清女子小学校长汪席丰商定利用两校  
教室教员以及商人牟某私铸藏洋罚银280 开办  
14],303,304  
务使边民积渐能于文化之林”  
在西康特  
区政务委员会成立尤其是政委会主席龙守贤到职  
不仅以培养师资发展教育为首策认为同化  
边氓首重教育而实施教育端赖师资”,“师范讲  
16]教育,6-7,37  
女师范传习所各一班”  
。 8 康  
15]教育,11-12[16]教育,1  
习所之开设诚为目前当务之急”  
定女子师范传习所成立有女生20 全年经费藏  
16]教育,6-7,9-10  
而且成立了教育行政人员训练所国语讲习班康区  
教育渐复旧观西康建省委员会成立后刘文辉  
3960 以肉厘项下附加余款划拨  
西康师范讲习所成立计划招生60 实际招  
更遵照中央及蒋委员长意旨特别注意教育”,聘  
42 学制一年实际仅办六个月结束毕业学生  
20]170  
。 1929 年秋西康特区政务委员会军民  
专家审拟计划以普及教育与提高程度为目  
25 名  
13]17  
西康省成立后为了建设新西康”,“使  
”  
财各长官复假康定女子师范传习所地址召集地方学  
倮各族一律同化于汉族同文同轨并洗净愚昧  
的心理换成聪慧的灵魂变成和汉人一样的聪  
”,刘文辉提出了化边地为腹地的经边方略实  
施了进化”、“同化”、“德化三化政策但不论德  
同化进化实际都有赖于教育之运用”,“都靠  
界人士开教育会议,“筹商经费及改组学校诸问题,  
21]创刊号,1  
结果尚属圆满”  
康定女子师范传习所续办  
22]专载,13  
至  
一班学制一年半,“仅有学生十一二人”  
21],8;,10-11  
1931 月修业期满毕业  
经政委  
会主席兼师范讲习所所长龙守贤呈准师范讲习所  
3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续办第二期结果招生和留级生共计40 余名学制  
二年,1931 年夏毕业学生22 其余一律饬令留  
疆教育计划大纲”,规定划拨西康补助费万元补  
助康定师范1.8 万元补助六所藏小各0.2 万元要  
求省立康定师范续招藏民师资训练班一班并加以严  
21]20,7[23]109  
。 1931 年秋季呈准改组为西康师  
29](),895-896  
范学校”,续招第三期学制三年又称三年制师范  
密训练训练期酌为延长  
21]42,5[23]109  
。 1932 年春招  
第一班招得男生49 名  
遵照教育部规划和指令精神,1935 年春西康  
建省委员会拟呈了改进康定师范学校计划及筹办  
西康省藏族小学计划》,教育部据此指令西康省恢  
复原有之康定师范并附设藏族师资训练班以边疆  
教育补助费1.5 万作为增设藏族师资训练班之用,  
增设藏族小学所或并与中央政校西康分校  
插班生秋季招师范第二班因关外军事影响而  
仅招得康泸两县暨旅康军政学商各界子弟14  
24]53-54  
。 1933 年下期添招第三班女子第一班,  
[25]  
934 年秋季添招男生第四班,1935 年上期招收  
26-27]  
男生第五班添设实验小学一所  
此外,1930  
年夏泸定县知事吴文渊组织了暑期寒假师范  
密切联络以边疆教育补助费项下1.5 万元支拨要  
21]20,9;,10;10,15  
[31]52  
讲习所期限两月  
。 19315  
求务须按计划定期成立  
西康建省委员会拟定  
泸定县城区有初级师范讲习所一所泸定县长吴  
筱波又设立暑假寒假师范讲习班短期训练县中师  
;1933 泸定县长曹良璧在圣谕庙开办县立师  
西康建省初步办法大纲》、《西康二十五年度边  
疆教育计划附经费预算表》,前者计划西康师范改  
进充实遵电办理另拟省立康定师范及附设藏族小  
学师资训练班计划案缮呈预算应需经费共计  
28]166  
范学校学制一年结业一班后停办  
32]专载  
934—1937 年间是国民政府整体规划与拨款  
36455 元  
后者规划康定师范应择要扩建教  
补助各边省发展边疆教育边疆教育进入中央兴办  
与中央资助地方兴办兼营并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国  
民党势力进入川康与川政统一西康筹备建省与统  
筹规划教育及师范教育的重要时期除前述的  
室两所理化实验室一所添购图书仪器设备除师  
范正科缓招外应添招简易师范第三班至少40 ,  
补招藏族师资训练班插班生至少20 名并延长至下  
33]教育,82  
期毕业预算经费3.5 万元  
。 1938,  
934 年中央政治学校先期在康定包头西宁设立  
雅两属划归西康西康省立县立师范增至,  
即省立康定师范省立西昌师范1914 年春在越  
西县城开办、1915 年迁至西昌城内的四川省立第二  
师范学校于1935 12 月更名)、越西县立简易乡村  
师范1933 年春季开办三校此外尚有中央政  
校康定分校简易师范部。 1938 年秋西康建省委员  
会拟定西康省二十八年度施政计划大纲》,计划  
1939 年度省立康定师校停招简师部开办师范部,  
并附设特殊师资训练班省立西昌师范男女分设年  
招一级各办至三级为度并于必要时附设特殊师资  
训练班省立雅安师范拟俟小学增设至相当时期设  
法创立年招一级男女部各办至三级为  
分校后又于1935、1937 年筹设肃州大理分校以及  
教育部于1936 年夏在百灵庙筹设国立蒙旗师范学  
校外,1935 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划拨教育部义  
务教育专款240 万元边疆教育专款50 万元以兴办  
边疆教育其中教育部指定义教经费补助西康万  
边教经费补助西康师范1.8 万元藏小1.2 万  
29](),612-613  
。 1935 10 川康甘青边政研究  
委员会拟订的边民教育计划大纲正式将西康川  
边宁属各县等确定为边民教育实施范  
29](),857-858  
。 1936 年春季教育部划定边疆十省  
为边教实施区边疆师范学校的设立,“已决定由新  
贵州云南绥远西康察哈尔等分设六校除察  
哈尔等省为师范回民班外其余五处均为完全师范,  
并指定新疆办理回民师范贵州云南办理苗民师  
34]计划,222  
事实上除西康特区政府于1934 11 月在雅  
安开办汉康官话学校一班教育行政人员训练班与  
团务干部传习所,12 月又在康定开办川康边防军汉  
30]194  
绥远办理蒙民师范西康办理藏民师范”  
25,35-36]  
指令西康省立康定师范附设藏民师资训练班并兼顾  
夷民师资之训练其他简易师范科及师范科对于藏  
文藏语及康藏史地等课程须认真训练由教育部补  
康语文传习所速成班  
因红军过境直到  
1935 年下期西康师范学校始改组为省立康定师范  
学校原有第三五班分别编为简易师范第一二  
添招藏族师资训练班一班20 惟因经费有限,  
29](),884-889  
1.8 万元  
准边疆教育补助费64 万元教育部拟订的推行边  
。 1937中央政治会议核  
33]教育,82  
设备未按计划购置  
。 1936西康建省委  
34  
凌兴珍论民族国家建设与西康师范教育的再兴和发展  
员会由雅安迁至康定后饬令省立康定师范附设藏  
族师资训练班一班计学生50 招收小学毕业生,  
修业一年半下期毕业学生30 派往藏族小学工  
并设立义务教育师资训练班招录曾任小学教师  
或简易师范毕业生60 四个月毕业派任短期小  
属范围之师资训练除通令宁属各级师范学校自  
1940 年上学期起加授倮语全省中级学校招收旁听  
倮族学生并俟其程度相当改为正式生外由屯委会  
主持开办边民教育师资训练班甲乙两组来培  
18]99-100  
并开办了边民教育师资训练班。 1941  
37][38]计划,288  
学教员  
1937 年上期省立康定师范  
西康省教育厅按教育部要求拟具西康省推进  
师范教育三年计划》,除原有各师范简师继续办理  
并加充实外规定省立西昌师范增设体育师范科会  
荥经两县各筹设简乡师一所并举办各种暑期教  
有简易师范三班藏师一班学生由原来80 人  
39]专载,168-171  
下期续招藏师第二  
增加至160 人  
班并延长至二年毕业并添招简师第四班教学除部  
5]970  
定科目外对于西康特殊教育及康藏语文特别注重,  
员讲习班  
40]专载,176-184  
添建教室二所寝室一院图书室一所  
1942 年春教育部划分全国蒙胞藏胞新疆及  
西南各民族住区等四大边胞住区为17 个师范区要  
求各边胞住区至少设立师范学校一所其中西康省  
1938 年底省立康定师范只设简易师范部藏族  
师资训练班二部拟至1939 年度始行添办师范部、  
简师第四班附设特殊师资训练班已招足学生80  
分甲乙两组定于1939 16 日开  
42]195-203  
占有康定巴安甘孜三个藏胞师范区  
1943 月底新任教育厅长程其保提出了西康教  
育整理思路及分区分段发展办法西康省教育厅拟  
订的中等学校整理办法大纲调整原有三个师范  
区为五个师范区第一师范区以省立康定师范为辅  
导中心康定泸定丹巴九龙金汤泰宁等县局  
属之第二师范区拟于1944 年在康定创设省立边疆  
师范学校一所为辅导中心专收康倮两族优秀学  
分教育医药卫生农艺工艺等组训练使学生  
毕业后能负起建教合一之使命关外巴安道孚雅  
义敦德荣理化定乡稻城甘孜瞻化炉霍、  
白玉邓柯德格石渠等15 县属之第三师范区创  
设省立云定师范学校为辅导中心会理宁南盐边、  
德昌等县局及天会指导局区属之第四师范区以  
省立西昌师范为辅导中心西昌盐源越西冕宁、  
昭觉宁东等县局属之第五师范区以省立始阳师  
范为辅导中心雅安天全汉源荥经芦山宝兴等  
县局属之同时要求实行新县制县份设立县立简  
师校各一所或至少在县立中学内附设简易师范一  
41]附载,207-216  
中央政校康定分校仅一简易师范科  
和小学部中学部。  
西康建省后师范教育的发展(1939-1948)  
939-1944 年间除国立师范学校改由教育部  
直接管理外为了配合新县制实施后国民教育发展  
需要西康省教育厅制定和实施了以省立师范学校  
为中心县立师范学校为辅助的国民教育分区推进  
战略与师范学校设校增班结构调整和素质提高计  
。  
西康建省后因新县制实施国民教育亟待推  
西康省教育厅决定先以与内地情形相同县份作  
为国民教育推行区域再分期扩展至于情况特殊各  
县则划入边教范围适用特殊学制和特殊教材为  
了储备国教师资,1939 西康省拟订并奉准实施  
西康省师范教育三年实施计划》,将全省分为  
雅三师范区分别以省立康定西昌雅安师  
范学校为中心计划在1939 月至1941 12 月  
三年里逐步整理扩充省立康定西昌师范增设特  
义教民教劳作师资训练班和小学教员暑期讲  
习会塾师训练班等以培植特殊师资拟于1939 年  
秋季设立省立雅安师范学校增设义教民教职业  
师资训练班和小学教师暑期讲习会塾师训练班等  
以培植普通师资并在师范学校实施导师制注重精  
神教育侧重职业教育严定服务规程注重社会教  
实施辅导制辅导各区小学改良乡村促进社会  
5]970  
西康省教育厅拟定的西康师范教育下年  
度计划》、《西康省整饬师范教育办法》 ,重申了推  
行学区的计划并拟大量增加图书及音乐艺术体教  
各类教具在省立康定师范加授藏文藏语省立西昌  
师范加授彝语各师范学校加授地方自治科目。  
1943 年在省立始阳师范增招女子简师一班省立康  
定师范增设附小一所,1944 年度拟增设省立泸定师  
范一所凡实行新县制各县设立简师一所或在县立  
中学校附设简易师范班至少一班必要时各县创设  
38]计划,288,290-299  
发展  
拟的二十九年度宁属边民教育实施计划》,规定宁  
。 1939 年春宁属屯垦委员会所  
43]31-42&72-85  
短期小学师资训练班  
3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44 月至1945 西康教育厅依据设  
共约1000 但新县制各县设师资训练机关一所的  
计划尚未达到质的改进计划多因经费和抗战影响  
校计划调整全省师范区为六区每区设省立师范学  
校一所要求新县制各县在1946 年度以内完成每县  
一简师校计划并计划筹设省立第二边疆师范以改  
进康宁两属边民教育师资且拟于机构相当完成  
即着手充实各校内容改善待遇慎选师资并规  
定省立边疆师范学校与洗毛厂农改所卫生院进行  
建教合作西康师范教育发展要点则对设校增班作  
出具体规划拟于1945 月增设省立富林云定  
和第二边疆师范三所分别培养第六师范区汉源、  
越西)、第三师范区会理德昌盐边宁南国教师  
资以及宁属腴田拖乌沪宁等九特区局倮族教育干  
部人才并辅导地方教育发展1945 年暑假后改  
省立康定师范为省立女子师范外各省立师范筹办  
专科师资如西昌师范续设体育专科康定师范设童  
子军专科富林师范设幼稚专科并于西昌冕宁越  
西汉源等县简师校增加班次雅安荥经二县中简  
师科增班改校另于天全会理盐源盐边芦山等  
43]31-42  
未能如期完成  
西康省立边疆师范学校于  
1943 10 月开始筹备,1944 月在康定设立西  
雅安县立初中于1943 年增设简师校班省立西  
昌师范于1944 年度如期完成体育师范科增设省立  
云定富林师范和第二边疆师范及会理县立简师校  
按原计划于1945 月增设 针对布点缺陷结构  
不合理以及内容空虚等问题西康省教育厅已开始  
着手于师范教育的结构调整与质素提高。  
抗战结束后西康省除继续完成设校增班师范  
区调整外主要致力于师范教育的结构调整与质素  
提高。 1945西康省教育厅长向理润遵教育部指  
示拟订的西康省整饬中等学校办法大纲西康  
省师范教育调整方案》,虽仍以增划学区加强辅导  
工作注重师范生专业及精神训练提高师范学校素  
严密管制并指导师范毕业生服务为重点但已  
计划增设专门师范科目要求省立西昌师范体育师  
范科仍旧办理省立康定师范自1948 年起增设幼稚  
师范科省立始阳师范自1949 年度起增设音艺师范  
省立富林师范自1950 年度起增设童军师范科、  
省立云定师范自1951 年度起增设劳作师范科并督  
饬德昌盐源盐边宁南四县于1951 年完成筹设县  
44]特载,60-75  
县中附设简师科  
。 1945西康省教  
育厅拟具奉教育部令实施的西康省卅四年度师  
范教育实施计划》,重申了增设省立师范三所的计  
并再次调整师范教育区为七区并以新设立的省  
立富林第二边疆师范为中心增划第六七师范区,  
第七师范区负责宁属九特区局倮族教育人才培养并  
辅导地方教育发展同时要求省立县立师范增设校  
5]970-971  
立简师一校  
。 1946 西康省教育厅拟  
整饬师范教育办法十条对于设校招生训  
课程留生奖惩及服务均有严密规划以改进质  
重划学区教育兼施为努力重点要求图书仪  
音乐劳作体育卫生等设备应达到最低标准,  
培修或新建校舍应按计划完成按照标准规定课程  
授课举行学业竞试并设置英语专修科举办幼稚、  
艺术童训音乐劳作等专科师范加强师范学校辅  
导地方教育工作依照规定奖助清贫师范生严管师  
班计划于秋季完成。  
事实上中央政校康定分校于1939 年附设藏族  
师资训练所及特殊师资训练班并于1940 月改  
隶教育部并更名国立康定师范学校”,1943 年  
有师范三班并于1942 年奉教育部令筹设巴安分  
,1943 月成立,1945 月改隶教育部并更  
名国立巴安师范学校1940 年上期西康省立康  
西昌师范大体按计划扩增班级附设特殊师资训  
练班并新建校舍越西县立简师新设冕宁县立简师  
则因设备简陋而需认真整顿计划于雅安设立的省  
立雅安师范学校最后选址始阳镇以旧有的江西馆  
修葺改建成立定名省立始阳师范学校1940 年  
48]2  
范毕业生服务并严定办法实行奖惩  
。 1946 年  
除调整各校教育机关人事完成中等学校班次、  
提高师生待遇整饬学风充实设备筹设留学贷金  
西康省还有改国立康定师范为国立康定师范专  
科学校保送奖励本籍学生入专科以上学校肄业的  
45]四中等教育[46]中等教育第三,41[47]53  
[49]3  
秋季开学  
。 1942 月  
计划与举措  
。 1947西康省教育厅拟订的西  
1943 月间西康师范校数由原省立师范2  
县立师范国立康定师范所而新增县立简  
县立中学附设简师班合计班级  
由原师范简师23 班而新增合计27 学生  
康省教育工作计划边疆教育计划有咨请  
中央设立国立西康师范专科学校先办理化数学、  
英文三系举办体育或童军教员训练班一班拟设省  
立体育专科学校省立藏文康语专科学校省立倮语  
36  
凌兴珍论民族国家建设与西康师范教育的再兴和发展  
文专科学校各一所分区分期完成省立普通师范5  
30 省立边疆师范22 县立简师校  
37 班之计划同时着力于充实内容调整班  
康定泸定五县,1945 年增加德昌宝兴甘孜道  
巴安九龙丹巴七县共达21 人口1839300  
学龄儿童289596 1946 年底入学儿童增至  
165281 甚至语言生活习惯不同的康倮宗族都  
整顿学风加强训练充实设备严令实施辅导地  
方教育奖助清贫优秀师范生管制师范生服务励  
56]9  
划入国民教育实施县份  
边民教育范围得以扩  
50]85-97[51]29  
行新学风运动  
1943 康属专为边民设立者有省立小学11  
县立小学及短期小学100 学生约4000 宁  
属九县专为倮民设立者有省立小学总计边地  
小学119 学生7536 1945 康属指定甘  
道孚瞻化雅江东俄洛等五校为改进边校实施  
宁属则选定冕宁盐源盐边宁东等省小为改进  
边校实施校另外在西昌设立宁属边疆文化馆一所、  
结果,1945-1946 年度西康省师范学校已达12  
尚有1946 年度应筹设之简易师范增设省  
立第二边疆师范省立云定师范省立富林师范会  
理县立简师省立甘孜初职校校共招生新增  
县立初中附设简师班并将省立康定师范逐渐  
改为女子师范以本省征购粮食库卷价款先行筹设  
省立师范专科或师范学院西康师范教育在量的方  
面发展可谓迅速已接近饱和状态不过在质的方面  
则为不平衡之发展距较低之应有标准尚属遥  
57]29[58]99-100  
在康定筹备康藏语文补习学校一所  
西  
康康定泸定等县师资来源已不感缺乏边民的文化  
素质汉化程度和民族国家意识有所提高据韩孟  
钧讲:“原来本省的教员因为师资太缺无分品类,  
士兵通司都被征用现在都被淘汰而至于绝迹过  
去的康师西师虽也有不少毕业生但都不到关外边  
荒去服务大半中途改业实在是有若无现在一批  
一批的到关外到边荒去了规避者为数已少”,西康  
各地已能在沿大道附近发现几个解汉语识汉字的  
西康省除专门技术人才外的各项普通合用人才  
大概敷用了边胞知道国家民族的概念在他们心目  
中都有中央都有领袖了每一个角落里都能见到抗  
日和抗战的标语边胞们都乐于踊跃输将救济前方  
52]论著,4-7[53]  
。 1947 国立康定师范正式升  
格为国立康定师范专科学校。 1948 年上半年教育  
部补助西康省基本教育经费85.309 亿元西康省政  
府分配应用委员会划拨亿数千万元平均分配给  
所省立师校和所县立简师校以充实图书教  
[54]  
西康建省后经过努力西康省师范校数和规模  
逐年扩大师范学生及毕业生年有增加在量的增加  
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西康师范学校至1939  
年底计有12 共有学生757 1945 年  
47]54  
达到省立32 班学生828 县立18 班  
抗敌将士乐于应征修机场筑公路建设后方  
55]15-17  
学生658 总共14 50 班学生1486 人  
946 年底西康省立师范计有32 99 县立  
师范12 31 总共19 63 师范校数以及西  
到  
总体来看国民政府时期西康师范教育的再兴  
与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第一具有明显阶段性特  
即由建省前的地方自主兴办向中央与地方兴办  
兼营并进发展再向建省后的中央统管与地方分区  
推进结构调整与质素提高发展符合教育发展从量  
的发展再到质的提升的一般规律第二它的再兴与  
发展是在政府的规划主导与汉化边民的指导思想  
下实现的并与国民教育的迅速推进相配合且以抗  
战期间西康建省后的发展最为迅速这使其既带有  
浓重的官方色彩和计划性又难免受到抗战时期诸  
多因素的制约而呈现出粗放发展的特点第三随师  
范教育的发展与国民教育师资的增培西康省的小  
国民教育县份数量迅速增加边民教育县份得到  
扩展师资来源已不感缺乏边民的文化素养汉化  
程度民族国家意识有所提高体现出师范教育对西  
康教育社会文化进步一定程度的带动作用。  
50]89-94[51]28  
康学校师资几达饱和状态  
随师范教育  
的发展与国民教育师资的增培西康省各县小学数  
量迅速增加据调查,1934 年底西康有小学56  
32]专载  
未筹经费未设学校者不  
1937 年春西康小学已达  
1942 西康省共有小  
学生1800 余人  
29](),873-874  
20 余县  
39]171  
学生3100 人  
1191 学生23178 教职员849 其中康区  
共有小学146 学生7668 教职员234 宁区  
共有小学589 学生23718 教职员849 雅  
区共有小学456 学生27716 教职员770  
38]计划,289  
国民教育县份迅速增加,1941 年仅雅  
汉源西昌会理四县,1942 年增加了天全荥  
盐源冕宁四县,1943 年增加越西芦山宁南、  
3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战争与建省建国环境下的西康师范教育特  
经费占全省总经费的1/ 3。 1947 年度决算支出师范  
经常费2688 万元临时费27210.5 万余元 1948 年  
度决算支出师范经常费3408 万余元临时费  
关于西康师范教育的内涵前面略有提及国民  
ꢄꢃꢂ  
政府时期的报刊亦多有评论。 1938,《战教周刊》  
报道建省前的西康仅有师范学校一所,“校内除桌  
凳外无他设备教师由驻康军政人员兼任学科极不  
完备程度也不整齐校内编制课程修业年限行政  
27210ꢁ 5 万余元 但经费递增明显不敌物价上涨  
速度原因在于西康各属地方均甚贫瘠师范教育几  
乎全赖中央及省款办理而抗战期间中央与地方财  
力万分窘困。  
37]  
组织等均不合部令规程” 。 1943,《新康  
社论称,“以宁属说三所县立简师创立未久,  
限于经费人事实在说不上成绩唯一的省立师范一  
每期上课时间号称十四周其实两头还有幌子,  
学生生活是终日不得一饱至于教员如何课程如  
不必多问”,学校甚至没有一个教育课程专任教  
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师范校班发展与质素改  
省立西昌师范1943 月公告本期各班皆奉  
63]  
令停招” ,省立第一边疆师范1947 月公告  
64]  
本期无毕业班次下期暂不招新生” 。 地方人士  
甚至主张就康雅三属中心地点康定西昌雅安  
各设立一师范学校各区内省立师范学校实行合并,  
59]  
[52]论著,4-7  
。 1945 17教育部视察员程宽正在  
县立则并入县立中学内附设师范班  
抗战  
视察报告中指出:“康定城市不大附近各县及关  
小学及初中无多而康定城内及附郭之中等学  
却有省立康定中学康定师范边疆师范康定商  
康定农职及高级医职等六校各校学生均感不  
即国立师范之师范生与初中生待遇特优而师三  
下亦仅十五人师二下二二人初三下二九人初二  
下三九人是则国立康定师范似无维持设置之必要。  
且该校办理不善不但不能起示范作用抑且予当地  
教育以不良影响予边地人民以不良观感  
爆发后省立师范图书仪器设备等费一律停  
41]附载,209-216  
以致内容之空虚已成普遍现象除  
破烂房屋桌凳外其他教学研究实验诸设备俱极贫  
65]  
” 。 中央政校康定分校自改国立康定师范后校  
60]478  
图书仪器设备殊鲜添置者”  
尽管1943  
年西康省教育厅拟定充实中等学校设备方案和  
师范学校设备三年计划》,并采取措施充实中等学  
校设备但直至1949 年西康省政府仍列省立县立师  
ꢅꢃꢂ  
校为必须培修校舍及充实图书仪器设备者西康  
[37]  
师范学校自1935 年改组后始厉行专任制但  
60]481  
…。”  
上述评论透露出西康省师范教育忒差  
强人意这些评论是否确实实需我们做深入考察  
分析。  
直到西康建省仍常以在康军政人员兼任以致毕业  
升学省外学生须经相当时间补习尤以英鑿三  
66]介绍,6  
尽管抗战时期大批人才迁移  
第一经费递增不敌物价上涨制约了师范学校  
规模发展和质素改进。  
科程度最低  
至川康也没能完全解决西康师范教职员缺乏与兼  
康定师范常年经费据统计,1931 年度3240  
职的问题省立西昌师范有许多课程就闹成有  
67]  
, 1932、 1933 年度4440 1934 年度5640  
书无人’” ,国立康定师范教职员大都兼任  
61]专载,195-213  
[29](),873,874  
但欠薪时有发生 1934  
党政机关或其他教育机关职务至一三处不  
60]476  
利用边校开办的省立第二边疆师范创办  
因受新开办的中央政校康定分校宽裕办学  
经费的刺激西康特区师范讲习所汪所长要求南京  
”  
费仅10 万元初额定人员31 旋核减为21 第  
二学期开学二月后又核减为15 且负债高达80  
62]  
政府补助经费而获准1935 年改为省立师范  
68]22-23  
加上中央补助费,“每年经费为万元后为3.5  
万元  
西康各类师范学校师资缺乏兼职普  
37]  
万元因战争发生后缩为2.5 万元即按七折  
实缘于经费缺乏,“因其缺乏经费所以不能以  
相当代价聘请教师”,“如在根本上缺乏经费的地  
41]附载,209-216  
发给  
抗战时期尤其是西康建省后西  
14],426  
康省立师范经费增长较快比如1940 年度预算师  
范教育费133480 ;1941 年度师范教育经费概算  
则师资即只好由县府职员兼尽义务”  
加  
上教职员薪资增长不及物价上涨速度不少教职员  
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到校外兼职或者做点生  
[69]  
” ,这对校务教学训育的影响可想而知。  
86116 教育部补助边教师资训练费180163 ,  
原因是物价较往年约增倍左右 1946 年下半年  
度决算支出省立师范经费146ꢁ 05 万元而该年教育  
第二师范生与教师待遇菲薄影响到师范学校  
38  
凌兴珍论民族国家建设与西康师范教育的再兴和发展  
招生留生和师范生服务教育。  
荥经汉源天全芦山雅安的汉族子弟也有来  
自宁属的冕宁盐源西昌和关外巴塘新龙等县的  
中央政校康定分校简易师范部学生入学后学  
校供给衣服伙食住宿书籍和纸张连附小中高年  
级的童子军装备也由学校配发学生仅自备内衣铺  
鞋袜笔墨等学生投考踊跃但学生伙食很差、  
70]119,135-160  
民族学生  
除省立康定西昌师范附设特  
殊师资训练班及中央政校康定分校简易师范部注意  
招收边民子弟以培养边教师资外西康省立第一第  
二边疆师范和国立康定巴安师范亦注意招收培养  
边民师资然而真正的边民子弟占极少数。 1943  
邓俊康就注意到西康各师范学校招收学生完全  
是汉民子弟纯粹边民子弟占极少数学生毕业后服  
70]135-160  
不实行奖学金  
1945 年上期学生膳食质  
量尚佳主食全系大米……每星期牙祭即吃肉)  
60]480  
西康师范讲习  
一次每次每人发猪肉半斤”  
所学生每人每月交伙食费大洋伙食标准是每  
日两餐每餐一菜一汤每桌八人每周打一次牙祭,  
务边地均有不适应之苦且因语言文字的差异教者  
24]教育,58[28]166[71]94-95,311-312  
[75]33-36  
书籍费也是学生自备  
与被教者之间的隔膜难以化除  
。 1945教  
935 年改为省立后免缴学食宿杂各费并供给制  
育部视察员程宽正亦指出国立康定师范在校学生  
122 名中107 人为西康籍其中属康省的边区学  
被褥书籍文具用品勤学者发给相当奖品或奖  
学金毕业后免除差徭其余概照部颁标准执  
生仅46 ,“在此四六人中又未必皆为康族或倮  
61]专载,195-213  
[60]477-478  
。 1936 年度每人每月伙食费最低6  
故真正的边民为数甚少”  
每年发军训制服冬夏衣各一套书籍文具费10  
西康师范学校1933—1934 年毕业学生40 ,  
其中升学蒙藏学校川东师范其他学校5  
服务教育行政机关者任教员者不明  
33]教育,82  
。 1940 年每生每月伙食  
灯油茶炭费元  
22 灯油茶炭费每期制服费20 书籍  
61]专载,195-213  
文具15 体育费 1941 年每生每月伙食费  
10 人  
服务教育者仅1/ 4。 1937西康  
ꢆꢃꢂ  
35 杂费每期制服费25 体育费。  
建省委员会明定师范生服务办法及期限并咨教育  
1945 年度起每名公费生膳食费4800 1947  
年度起师范生公费名额820 每名每月食米市  
部迫令各省非服务期满之毕业生不得升  
37][38]计划,288  
。 1938 中央政校康定分校简  
ꢂꢃꢇ  
金币4.2 1939 月订立西康省  
易师范部第一班学生毕业31 其中人奉命到重  
庆巴县界石场蒙藏学校高中部深造其余毕业生有  
的去了叶秀峰组建的国民党西康省党部有的去了  
刘文辉筹建的西康省政府任职真正服务于小学教  
立中学师范奖学金制度规定家境清贫学业操行及  
体育成绩优秀学生奖给高中师范每人每年8、6、4  
元和初中简师每人每年6、 4、 3 元三等奖学  
72]本省法规,68-69  
。 1947 年调整为以每校每班一名为  
育者仅数人到解放时多数成为国民党的党、  
73]31  
[70]154  
原则暂定50 每名奖给奖学金万元  
以后  
51]89  
限于经费,  
教的中下级人员  
简易师范第二班毕业生  
逐年增加至每校学生总额的3/ 10  
14 经省府分发至康属各县小学服务的少数学生  
[75]34[76]  
西康省立县立师范学生待遇不能完全按中央规定办  
核定的师范生公费及奖学金往往不能维持最低  
生活水准学生营养不良现象十分普遍以致师范学  
校招生留生十分困难加上小学教员待遇菲薄西  
康省立县立师范历年休学学生相当多能够正常毕  
业的师范生人数有限而师范生营养不足面黄肌  
加上一袭褴褛的衣着如果毕业后分发到关外服  
不安于现状”  
1943 10 月开始西  
康省加强了师范生毕业服务管制并将其列入各年  
度工作重点还制定了专门的师范生毕业服务及奖  
惩办法。 1944 学年度西康省因规避服务而开除学  
追赔学费者因服务成绩优良而准予保送升  
学以资深造者并训令各师范学校详查具报各  
校毕业生服务情形为使师范生均能服务教育起  
,1946 西康省按照部颁规程拟订师范生手  
》。 尽管三令五申但西康省师范毕业生服务于  
教育部门的人数仍极其有限比如国立康定师范  
74]  
无怪乎受汉讨口子之讥了”  
宁二区的省立县立师范皆以招收各县藏、  
汉等族子弟为主雅安境内的省立县立师范  
全招汉人并无边胞直到西康建省省立康定西昌  
1944 年夏师范班第一届毕业生16 ,“在教育界服  
66]介绍,6  
[60]479  
师范学生中真正康籍者不到200 人  
中央政  
务者仅占半数”  
西康省小学教员1946 年底  
56]11-12  
合格教员仅2026 占教员总  
校康定分校简易师范部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康定泸  
共计5008 名  
3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数的40%;1947 年所需教员6007 通过增培合  
师范部须加授藏语康藏史地注重民族融合历史  
50]89,93-94[51]28  
格教员仅达47%  
西康省县局乡镇保  
及帝国主义侵略康藏事实)、佛学大意看护须知,  
师范正科须加授康藏语文康藏史地注重民族融  
合历史及帝国主义侵略康藏事实)、佛学概要看护  
须知附医学常识)、特种教育法即夷民教育法),  
藏族师资训练班则设体育国文藏语兼收汉族学  
生故特重藏语)、地理特重康藏地理)、历史特重  
康藏历史)、算学特种算学教学法)、自然特重自  
然教学法)、劳作农牧)、图画特重图画教学法)、  
音乐特重音乐教学法)、教育研究就已学之小学  
行政教育概论教育心理小学教材及教学法等学科  
研究并补习之)、特种教育法即夷民教育)、实习  
包括试习试教两项),修业四年者得加授藏文国  
专收藏族学生故特注重国音及汉语会话)、康藏  
史地注重民族融合历史及帝国主义侵略康藏事  
)、看护须知附医药常识)、国防研究训育须注  
重唤起民族精神破除落后思想须融合民族感情、  
统一语言及意志须深究国际情形激发爱民族爱国  
家之精神须利用科学方法改善日常生活及对自然  
界之真确认识须具有佛学情操培养忠孝仁爱信义  
教育行政人员1947 年度第二学期为2704 其中  
ꢈꢃꢂ  
师范学校毕业者730 仅占总额的10%多一点。  
究其原因在于师范生往往得到规避服务的机  
”,“不合格的教师常常与合格的师范毕业生不合  
65]  
” ,即便就职于初等教育的教师也未必认教育  
为终身职业或对教育儿童感觉兴趣师范生甚至以  
77]9  
服务关外教育为当差视服务学校为畏途  
第三课程训育具有民族性区域性战时性特  
但学科讲授不全训育敷衍问题突出。  
在西康建省以前西康省立国立师范学校计划  
设置的课程与教学比较注意西康地区特殊情况开  
设有国民党党义军事学帝国主义侵略史和康藏语  
史地等课程中央政校康定分校简易师范部课  
除遵照部颁课程标准外还参酌地方环境与需  
增设藏文英文二科并于生理卫生科内增授简  
单医药常识理化科除尽量利用所有仪器实验以增  
加教学效率与学习兴趣外并随时利用课外时间参  
观附近工厂以补实验设备之不足每班修业最后一  
学年即以实习为教学中心除随时到附近各国民学  
校及社教团体见习外并于附小作学校行政各科教  
学与教务及训导工作之实习学校还设有军训队  
国民党区分部对全体师生实行军事管理党化  
教育学生一入学就要集体参加国民党除个别教  
师外都是国民党党员。 1945 年后取消军训队长而  
61]专载,195-213  
和平之国民道德  
实际上1936 年阳  
昌伯指出西康师范学生毕业三批,“学校课程方  
未闻有医药农业畜牧等边疆上需要之学科且  
不按部颁规定在三年之间以应授之材料教完甚至  
有时因人力财力之关系减缩应习之学科如师范第  
三期教育课程只授以教育概论及管理法二科且部  
分片断讲授未能以整个知识贯输于学生若言数  
理科则更属幼稚因此每期毕业学生程度尚不若  
内地初中学生既无教学技术复无力向外升  
58]31-34  
改设训导主任并设立三民主义青年团组织  
西康师范讲习所,“除应授以教育学常识外凡关于  
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普通科学列入必修亦决不可  
惟实施党化主义认识为先服务边藏番语文  
尤重”,科目设置19 必修科目为国文史地自  
图画手工唱歌教育学教授法管理法心理  
伦理学训练法政治经济概论帝国主义侵略  
79]6  
”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中央及政府明确规定边疆  
教育的目标和宗旨是训练生活技能培养国族意识、  
融合大中华民族各部分文化实现全国文化统一和  
边疆巩固西康的国立省立县立师范增加了抗战课  
加紧了特殊训练省立康定师范就增加军事训  
78]教育,2-4  
三民主义藏文16 门  
;1931 年改为师范  
学校后招收的三年制普通初中师范第一班开设普  
通的国文英文藏文公民历史地理物理化学、  
生物图画音乐等课最突出的是开军事学帝国主  
义侵略史和康藏史地尤其是根据民族地区特点把  
藏文列为必修课增设乡土教材等都是很切合康区  
实际适合民族教育需要的但却未开设教育课  
41]附载,209-216  
练及实习时间  
特殊师资训练班甲组设  
普通科目公民国文康语军事训练和小学国语社  
小学自然算术小学教育研究以及特殊科目农垦  
学科畜牧学科工艺学科医药常识实习乙组普  
通科目有公民国语算学常识军事训练教育概  
实习以及特殊科目农垦须知畜牧须知简易工  
医药卫生实习等每周教学36 小时每学年须  
28]169-170  
;1935 年下期更名省立师范后除遵照部  
颁规程及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规定办理外简易  
40  
凌兴珍论民族国家建设与西康师范教育的再兴和发展  
办足48 并特重公民军事生产和精神训练唤  
立康定师范专科学校后设置国文史地数理三科,  
国文史地科实行二年制数理科实行五年制五年  
制与二年制的课程在教材深浅上有所区别各科在  
课程设置上突出民族地区特点开设了中国边疆史  
和藏文同时还体现了师范性除开设必修教育课程  
还注重实习专门开办附小四年级为教学实习  
时间在各科中较具优势的是国文和史地二科原  
因在于西康地处边区少数民族所占区域大兴汉学  
数理教师缺乏设备极差故教学重在国文学生  
起民族精神发挥民族思想统一语言及意志),培  
养科学应用之兴趣及改进农牧生活之精神施行农  
80]命令,98-103  
场牛厂之生活习惯训练以深入民间  
事实上该特师班1939 年上下两期所授课程俱偏重  
普通科学对于咨部核定之特殊科目竟不注重终属  
名实相违。 1940 年上期又因未能聘得专任农科教  
特殊课程多未讲授而人事上亦欠调协学生成  
45]四中等教育  
绩亦未能符预期  
西康省立第一边疆师  
70]119,140,152-153  
范设甲乙两种班级各班内分设教医分科,  
其课程和学级编制都带有几分试验性和创造性注  
重实践和民族特色但因班级和课程复杂学生程度  
不整齐特订一套课程并试行一种学级编制即以兴  
趣分为教育农艺工艺卫生四组以能力分为甲、  
丙三组课程分为共同学科和专科学科学生实  
习采取教学实习间期制办法即学生受训二年、  
派出实习一年再调回训练一年。 1944 年夏派出第  
一届工医三组学生36 人到关外南北两路共11  
处据点小学之工厂农场医疗室等实  
国文基础优于数理  
总体来看西康师范教育在办学条件和教育内  
涵上呈现出如下特征第一西康建省以来师范学校  
尽管多有增设但因经济文化落后抗战环境以及经  
师资学生不足等诸多因素限制学校发展规模  
受到影响师范毕业生因待遇低廉而多不愿从教而  
从教者亦多不安于现状以致西康省的合格教员和  
教育行政人员未能达到半数第二西康省培养边教  
师资的虽有省立康定西昌师范省立第一二边疆  
师范以及国立康定巴安师范但招收的学生中  
汉民子弟超过边民子弟培养的边教师资很少加上  
待遇低微生活艰苦到夷区服务的师范生更少又  
因服务边地的毕业生均有不适之苦且因语言文字  
的差异教者与被教者之间的隔膜难于化除对于边  
民教育的推进阻碍实多以致边地的学差观念难以  
消除第三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上注意边疆语文、  
史地宗教及农教知识教育注重党义思想、  
民族精神与国家观念的训育与养成以促进边地生  
生活教育的改进适应边疆内属和汉化的需要,  
然而却普遍存在名实相违的情况第四西康省虽对  
师范教育质素不断提出整顿与充实的要求然而效  
果并不理想师范学校普遍存在教员缺乏且兼职过  
学科及课程开设不齐设备简陋内容空虚学生  
程度偏低等质量问题以及国师康师边师均集中于  
康定以及西师第二边师集中于西昌的布局结构不  
合理问题总之西康师范教育的发展只有量的增  
长而无质的改善和提升是一种粗放的发展样态其  
对西康教育文化社会经济进步乃至边民的国家  
国族意识养成的化导和推进作用不能估计过高。  
结论  
28]173[71]312[81]19-20[82]39-45  
省立第二边疆师范旨  
在培养既懂教育又有工农专业技能既能办学校又  
能从事边疆民族经济建设的一专多能人才学生入  
学时即按志愿分为教育工艺农艺三个专业组课  
程分基础课专业课两类比普通师范课程多学校  
被誉为政教合一建教合一教学合一文武合一”  
的边教先驱摇篮和边疆民族干部学校教生实习是  
到边实校北山边小康专各实习厂场农职校农改  
所的农牧场苗圃以及一些公司的工场  
68]22-23[83]4-5[84]207-214  
1945 年调查国立康定  
师范尽管师范必修科目与部颁标准尚少出入选修  
课循学生之请而定英语为甲乙两组复以地方环境  
需要而增设藏文但规定之社会教育教育辅导等选  
修科目却完全置之不顾恒因教员兼职过多而随意  
调课提早至晨间或延至晚间甚至辄多旷课缺课、  
迟到或早退教员上课多不点名且不带点名册教学  
鲜有准备教学进度至少延缓一学期之多学生上课  
与否一任自由学生作业不足且不加批改教生在附  
小实习,“既无实习教员主持其事复无其他教育教  
员或附小教员在旁指导”,且因教导主任训导组  
级任导师各在校外兼职而无力训导学生,“校风  
遂以日堕”,“学校几成无政府状态”,学生宿舍几  
通过前面的讨论似可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第一西康师范教育的再兴与发展是官方基于  
边疆危机抗战内战环境实施的民族国家建设和西  
60]478-480  
疑为难民收容所”  
。 1947 月升格为国  
4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康建省举措其加强西南边防内属汉化边民统一  
全国文化建设统一民族国家等政治意图十分明显,  
用刘文辉的话来说就是以教育文化之力来建设  
内容改善的影响西康师范教育在质量内容结构  
上呈现出量质不相应内容空虚结构不合理问题。  
这是边疆师范教育的共同特征也是抗战时期各级  
各类教育均存在的设备缺乏师生待遇菲薄等共性  
问题西康各类师范学校更突出地存在着师资缺乏  
且兼职普遍课程开设不全教学训育敷衍塞责边  
生招留困难且不愿服务教育校风学风不良等内涵  
空虚问题其发展样态十分粗放使其对西康教育及  
社会的推动与引导作用受到影响并导致西康学差  
观念难以化除时人所谓经费不足设备简陋师  
资缺乏是西康学校失败之原由”,西康教育根本  
上以经费师资学生为三难则以后之进行即以打  
新西康”、“化边地为腹地”。  
第二西康师范教育的再兴与发展是在政府的  
规划主导和汉化边民的思想指导下实现的并与国  
民教育边民教育的推进相配合由建省前的地方自  
主兴办向中央与地方兼营并进发展再向建省后的  
中央统管与地方分区推进结构调整质素提高发  
且以抗战期间西康建省后的发展最为迅速这使  
其既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又带有浓重的官方色  
彩和计划性还难免粗放发展的特点。  
14],361,426-427  
第三边疆与内地教育本有异质点仅移植内地  
普通教育到边地绝难为功因此西康师范教育在内  
涵上呈现出民族性区域性和战时性特点但因战争  
环境下教育经费增长不敌物价上涨对教育的质素与  
破此三难为其出发点”  
正是我国近代  
边疆教育状况的真实写照及经验教训之所在因  
解决边疆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避免形式主义和  
解决经费师资学生三难问题。  
注释:  
关于近代西康教育及师范教育目前主要有张敬熙著三十年来之西康教育上卷长沙商务印书馆1939 年版42⁃54  
)、熊明安等主编四川教育史稿》(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 年版)、刘先强《20 世纪上半叶康区师范教育发展述论》(《西藏  
研究》2007 年第期第90⁃95 )、凌兴珍试探清季川边康区的边疆民族师范教育》(《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  
期第123⁃132 等论著有涉及但主要集中在清末时段对民国时段则较少论及。  
关于此一问题笔者论国民党中央筹办边疆教育的真意和成效———1929⁃1947 年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筹办边疆教育  
为线索》(待刊有较细致的论述。  
引文中的西北孙匪广西李白粤陈鲁韩晋阎陕杨诸人”,指与中央军政势力相疏离的西北孙殿英部广西为主的李宗仁白崇  
禧部广东陈济棠部山东韩复榘部山西为主的阎锡山部陕西杨虎城部。  
参见杨天石卢沟桥事变前蒋介石的对日谋略———以蒋氏日记为中心所做的考察》,《近代史研究》2001 年第18、  
24⁃25 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年版201 薛光前八年对日抗战中之国民政府》,  
商务印书馆1978 年版59 。  
西康省政府训令省立始阳师范学校发本省整饬师范教育办法仰该县转饬所属简易师范学校班科切实遵行由(1943 12  
)》,雅安市档案馆民国天全县档案案卷号4⁃4⁃132。  
⑧《西康省政府教育厅训令为奉电令拟具本省卅四年度师范教育实施计划一案令仰各照并转饬知照由(1945 )》,雅  
安市档案馆民国天全县档案案卷号4⁃4⁃136。  
校班数参见西康省师范教育三年实施计划》,《西康省政府公报,1939 31 日出版计划288 学生数参  
西康省中等教育概况统计表(1939 )》,雅安市档案馆民国名山县档案案卷号4⁃2⁃740。  
ꢂꢆꢃ1940-1941 年度省立师范经费和师生待遇参见西康省政府二十九年度教育文化经费支付预算书》、《西康省政府三十  
年度教育文化费概算书》,四川省教科所教育志办公室四川省志教育志·教育经费资料编号2497&2498。  
ꢂꢄꢃ1946-1948 年度西康省立师范经费决算数参见西康省三十五年下半年度地方岁出总决算书(1946 日至12 31  
日止)》、《西康省卅六年度省教育文化支出决算数调查表》、《西康省卅七年度省教育文化支出决算数调查表》,四川省档案  
民国西康省政府教育厅档案案卷号228⁃1&2。  
ꢂꢃꢅ《西康省政府三十八年度工作计划教育)》,西康省政府设计考核委员会编制,1948 12 31 四川省档案馆民国  
西康省教育厅档案案卷号228⁃17。  
ꢇꢃꢂ《教育厅公衔》,四川省档案馆民国西康省教育厅档案案卷号228⁃128。  
ꢂꢃꢈ西康省教育厅编西康省教育统计三十六年度第二学期)》,四川省档案馆民国西康省教育厅档案案卷号228⁃2。  
42  
凌兴珍论民族国家建设与西康师范教育的再兴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民国大学院全国教育会议报告[R].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  
2]党治教育实施方案[J].中央党务月刊,1928,(3).  
3]朱子爽中国国民党边疆政策[M].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1944.  
4]关于蒙藏之决议案[J].蒙藏委员会公报,1929,(7).  
5]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  
6]张羽新张双志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五册[G].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7]周美华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第二十四册[G].台北国史馆,2005.  
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G].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9]全福边疆师资培养之计划[J].康藏前锋,1934,6(6,7).  
10]文斗筹设中央政治学校附设蒙藏学校西康分校之刍议[J].康藏前锋,1933,(4).  
11]举安复兴中华民族的重心西康[J].康藏前锋,1933,(3).  
12]举安建设西康之初步工作[J].康藏前锋,1934,6(12).  
13]刘文辉西康现况及赵尔丰治康之失得[J].西北问题,1936,2(1,2).  
14]赵心愚秦和平王川康区藏族社会珍稀资料辑要)[G].成都巴蜀书社,2006.  
15]西康特区政务委员会呈军部请拨款开办西康师范讲习所由[J].西康公报,1929,(2).  
16]西康政务汇刊[G].刘文辉题.1930.  
17]杨肇基西昌县志[M].民国31 (1942).  
18]西康宁属屯垦委员会二十九年度边民教育实施计划[J].康导月刊,1940,2(10).  
19]西康现有学校一览表[J].四川月报,1934,5(2).  
20]梅心如西康[M].南京正中书局,1934.  
21]西康公报,1929-1930,(创刊号—33);1931-1932,(1-44).  
22]康区视察报告第二号———康定县[J].边政,1929,(2).  
23]陈志明西康沿革考[M].南京拔提书店,1933.  
24]西康概况资料辑要·康定[M].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川康甘青边政设计委员会编呈.1936.  
25]康定全县学校概况[J].川边季刊,1935,1(1).  
26]四川边区各县及西康各县教育概况[J].川边季刊,1936,2(2).  
27]西康实行强迫教育[N].国民日报成都),1935⁃03⁃22(4).  
28]阳昌伯民国时期康区师范教育史略[G] / / 政协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甘孜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1988.  
2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教育)[G].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30]西康筹设藏民师范[J].川边季刊,1935,2(1).  
31]我国边疆教育之计划与设施[J].教育杂志,1936,26(5).  
32]建省初步办法大纲关于教育事项[J].西康建省委员会公报,1935,(创刊号).  
33]西康二十五年度边疆教育计划[J].西康建省委员会公报,1935,(创刊号).  
34]西康省二十八年度施政计划大纲[J].西康省政府公报,1939,(4).  
35]西康行政署办官话学校[N].康定藏语文学校短期内即开课[N].成都快报,1934⁃09⁃28(6)&11⁃08(6).  
36]汉康语传习所开课[N].新新新闻,1935⁃01⁃05(7).  
37]西康建省委员会三年来教育工作纪要[J].战教周刊,1938,(5).  
38]西康省师范教育三年实施计划[J].西康省政府公报,1939,(8).  
39]西康教育之今昔[J].西康建省委员会公报,1937,(4).  
40]教育行政计划[J].西康建省委员会公报,1937,(7).  
41]二十七年度西康教育工作报告[J].西康省政府公报,1939,(1).  
42]教育部关于1943 年度边疆教育工作报告(1944 )[G] /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  
编教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43]程其保一年来之西康教育[J].康导月刊,1944,5(10)& 新西康,1944,2(3,4).  
44]程其保一年来之西康教育三十三年七月三十四年六月)[J].新西康,1945,3(9,10).  
45]韩孟钧西康教育概况[M].1940.  
4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6]西康省政府秘书处西康概况[M].1939.  
47]韩孟钧抗战以来的西康省教育[J].教育杂志,1941,31(7).  
48]向理润改进西康教育之我见[J].西康教育,1946,(创刊号).  
49]一年来之西康省政———丙教育部分[J].边政导报,1947,(2,3).  
50]民国卅六年度国家施政方针·西康省[G] / / 教育部各省市教育工作计划汇刊.1947.  
51]西康省教育厅三十六年度工作实施计划[J].西康教育,1947,1(2).  
52]向理润西康省最近一年来教育设施概况[J].新西康,1946,4(5,6).  
53]正在发展待充实的西康师范教育[N].西康日报,1946⁃06⁃07(4).  
54]康省基教费用途已决定[N].西方日报,1948⁃07⁃17.  
55]张淦西康省三十四学年度中等教育统计表[J].西康教育,1946,(创刊号).  
56]苏自强西康省国民教育概况[J].西康教育,1946,(创刊号).  
57]行政院新闻局边疆教育[M].南京行政院新闻局,1947.  
58]教育部边疆教育司边疆教育概况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八月续编[M].南京教育部边疆教育司,1947.  
59]社论开发从教育入手[N].新康报,1943⁃07⁃10(2).  
60]教育部程宽正视察康定师范学校呈(1945 17 )[G] /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  
第三编教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61]西康最近四年之教育概况[J].西康建省委员会公报,1937,(创刊号).  
62]川康边防总部增西康省师校经费[N].成都快报,1934⁃09⁃21(6).  
63]省立西昌师范本期停止招生[N].宁远报,1943⁃03⁃05(2).  
64]边师下期不招新生[N].西康日报,1947⁃07⁃13(2).  
65]韩屏周展开宁属师范教育运动[N].宁远报,1943⁃04⁃05(1).  
66]蒋泽璧西康中等教育之鸟瞰[J].西康教育,1946,(创刊号).  
67]冯虎省师———宁属师资的摇篮[N].宁远报,1944⁃10⁃01(2).  
68]宁属一年来建教工作概述[J].边政月刊,1946,2(7,8,9).  
69]刘渊关于学差[N].西康日报,1948⁃01⁃29(3).  
70]杨嘉铭甘孜州高等教育概述[G].高济昌回忆开办初期的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康定分校[G] / / / 政协甘孜藏族自治州委  
员会甘孜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1988.  
71]冯有志西康史拾遗·文史资料上册[G].政协甘孜藏州自治州文史资料委员会,1992.  
72]西康省政府设置省立中学师范奖学金额办法[J].西康省政府公报,1939,(6).  
73]西康省设置清寒优秀师范生奖学金办法[J].西康教育,1947,1(2).  
74]陈其祥西康省会第六届师范教育运动周献言[N].西康日报,1947⁃04⁃03(4).  
75]邓俊康现阶段的西康边民教育[J].康导月刊,1943,5(5).  
76]省会学府剪影:(国立康定师范学校[N].西康日报,1947⁃03⁃31(4).  
77]张为炯西康康区教育之今昔及其改进之意见[J].康导月刊,1940,2(10).  
78]开办西康师范讲习所计划大纲[G].西康特区师范讲习所简章[G] / / 西康政务委员会周年汇刊.1930.  
79]阳昌伯西康教育设施刍议[J].康藏前锋,1936,3(11).  
80]为令发省立康定师范学校附设西康特殊师资训练班办法大纲及各县学生名额表仰于二十八年三月六日以前送校并报查  
考由省教字第0018 民国二十八年二月十七日发)[J].西康省政府公报,1939,(2).  
81]兰悦忠实验中的西康省立第一边疆师范学校[J].西康教育,1946,(创刊号).  
82]杨正荣西康省立边疆师范学校成立始末[G] / /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委员会康定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出版时间不  
.  
83]边绍明建国前凉山教育撮要[G] / / 政协凉山彝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凉山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三辑.1995.  
84]高立本民族教师的摇篮———省立第二边疆师范学校[G] / / 政协凉山州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凉山文史资料选辑第十  
.1992.  
责任编辑罗银科]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