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0 卷第期  
2013 11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40,No.6  
November,2013  
巴蜀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李一平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66)  
为推动巴蜀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四川师  
合体体现为马列主义现代新儒学思想西方哲学  
思想和政治思想三者融合发展并表现出巴蜀近现  
代哲学独有的特质其次是从个案入手研究巴蜀  
地区的哲学家及其哲学思想巴蜀地区在漫长的历  
史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思想家哲学  
如严遵三苏张栻杨甲仁廖平刘咸炘唐君  
毅等成中英教授从唐君毅先生的成长与哲学发  
展透视巴蜀文化的反思及创新精神一文从唐君  
毅的生平和哲学思想的发展讨论巴蜀文化的人文精  
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志博士《〈老子指归变化观  
探讨即从天道变化思想”、“人道变化思想”、“天  
人变化思想三个方面探讨了严遵老子指归的变  
化观四川师范大学蔡方鹿教授论三苏蜀学的哲  
学思想一文总结了三苏蜀学中的哲学内涵并指  
出其对巴蜀哲学建构和发展所起的作用四川大学  
古籍整理研究所张卉博士在张栻对朱熹心性论的  
影响一文中指出朱熹在张栻的影响下建构起较  
为完备的心性论的体系在宋明理学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黄晓军编辑蜀中隐逸ꢀ  
王学遗响———杨甲仁心学思想述论认为杨甲仁  
站在心学的立场上吸收朱子的理气论将其改造为  
统属于心性修养的性气论主张性气不离不杂而其  
目的则在于论证修养论上的以性化气四川省社会  
科学院陈德述研究员从唐甄思想的特征看它的现  
实意义从唐甄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其包含的普适价  
值探讨其现实意义宜宾学院吴龙灿博士首尾一  
贯的孔经哲学体系———廖平经学早中晚三期分期新  
尝试重新看待廖平的中晚年经学思想把廖平  
一生的学术思想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结合近代学术  
思想大背景对廖平经学六变说法重新进行分  
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四川师范大学  
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四川师范大学科研处文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政治教育学院教育科学  
学院协办的巴蜀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 年  
20-22 日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海内外的80 余  
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中共四川省委宣传  
部副部长朱丹枫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高林远教  
授及各举办单位主要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美籍华  
裔学者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成中英先生四川大学  
古籍研究所教授曾枣庄先生在开幕式上讲话祝贺  
研讨会成功举行。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天  
府新论的主编及商务印书馆、《人文杂志的编辑  
也应邀参加了研讨会法国学者四川大学海外教  
育学院外籍教授阿兰·卢梭(Alan Rousseau) 和四  
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10 余名海外留学生参加  
了研讨会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72与会代表们  
通过大会主题发言和分组研讨相结合的形式对巴  
蜀哲学宗教历史文化教育语言文学等多个方  
面展开了讨论和交流取得了一批丰硕的成果,《四  
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将择优陆续刊发。  
巴蜀哲学宗教研究  
与会学者对巴蜀哲学的研究首先是从总体角  
度研究巴蜀特定时期的哲学文化四川大学舒大刚  
教授吴龙灿博士汉代巴蜀经学述论对汉代巴蜀  
经学的发展变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四川师范  
大学潘忠伟博士蜀汉政权与巴蜀经学演变总结  
了蜀汉经学演进的基本路径和格局西南民族大学  
刘俊哲教授巴蜀近现代哲学思想的转型发展及  
其特征》,认为近现代巴蜀哲学是一个多元素的复  
166  
李一平巴蜀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刘兴淑副研究员王恩洋的  
文化三路向认为王恩洋的新文化三路说受  
国说对近年来盛行的不同地域集团矛盾说提出质  
认为蜀汉的亡国首先是其政治目标无法实现,  
对外战争使得国贫民困导致域内民众信心普遍丧  
其次是这种信心丧失恰好与当时的知识水平汇  
从而导致了蜀汉国家认同破裂谯周劝降后主成  
西华师范大学金生杨教授宋人对蜀乱的认  
识与辨析介绍了宋人对蜀人好乱之说的认识以  
及以蜀人为主的宋代士大夫对蜀人好乱之说的  
批判四川师范大学魏华仙教授及硕士生徐瑶宋  
代四川地区饥荒述论通过史料考察了宋代四川地  
区的饥荒概况分析了成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四  
川师范大学王化雨副教授南宋绍兴前期的中央遣  
蜀帅臣以南宋前期中央政府遣派蜀地帅臣探讨南  
宋中央与四川的关系云南大学赵永忠副研究员  
宋王朝与四川少数民族的盟誓论述了宋王朝与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盟誓的概况作用及特点西华  
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吴佩林教授清代地方社  
会的诉讼实态———基于四川地方档案的研究辨析  
了清代地方社会的诉讼实态存在着反诉讼社会”  
诉讼社会的观点四川师范大学黄天华副教  
抗战时期四川人和下江人的冲突与融合揭示  
了在抗战时期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及各个群体之  
间存在着的紧张关系四川师范大学王川教授民  
国时期西康枢纽城市昌都的兴起及盛衰从地理位  
置分析着手论述了作为历史的地理枢纽昌都的  
形成与演变并着重论述了民国时期其基础设施的  
变更以及人口构成职业及社区组织的情况四川  
大学成功伟副教授浅析农村合作运动与民国时期  
四川农贷的统一化进程论述民国时期四川农贷的  
演变进程并指出这一进程是伴随着农村合作运动  
的发展而进行的乐山师范学院向玉成教授华西  
边疆研究学会外国会员的康区游历考察及其影响》  
对华西边疆研究会涉康活动资料进行了梳理和译  
并探讨其影响西南交通大学冉绵惠教授新  
中国建立初期中共在四川重构乡村权力的理论与实  
论述建国初期中共重构四川乡村权力的理论和  
政策及其在两方面的实践努力。  
到了梁漱溟的影响王之新说是对梁之旧说的  
继承与创新西南民族大学刘俊哲教授传统儒学  
的传承与拓展刘咸炘的人学理论对刘咸炘的儒  
家人学理论作了讨论宜宾学院杨永明教授唐君  
毅论理想人文世界的建构对唐君毅提出的人文  
世界的内涵进行了较全面的阐释。  
本次会议宗教方面的研究主题呈多样化态势。  
四川师范大学杨东副教授论圭峰宗密对空有二宗  
的判摄以及简别分析了华严宗祖师宗密如何运用  
华严宗的判教方法对其他两个佛教宗派———空宗和  
唯识宗进行判释及作出判释的原因四川师范大学  
皮朝纲教授李斯斌博士巴蜀禅画僧对禅宗画学  
史的重要贡献以寓蜀或巴蜀籍画僧贯休法常竹  
禅三人为代表分析他们的绘画及画学思想勾勒出  
禅宗画学史的大致发展面貌体现了巴蜀禅僧对于  
禅宗画史之贡献四川外国语大学林移刚副教授  
清代四川坛神考考证了四川地区的坛神信仰的  
形式和源流四川师范大学汪洪亮副教授顾颉刚  
与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运动———以顾颉刚日记为  
中心的考察则考察了顾颉刚参与中华基督教会边  
疆运动的基本情况。  
巴蜀历史文化研究  
巴蜀地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也是巴蜀文化研  
究的热点之一会议收到相关论文近30 主要从  
政治经济文化考古史论著作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于巴蜀政治经济的研究四川师范大学段渝  
教授古代巴蜀地区酋邦与国家形成的两种机制》  
分析了古代巴蜀地区清江流域廪君集团酋邦与四川  
盆地三星堆古蜀王国两种具有典型性的社会形态,  
认为可以把酋邦看成是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初级  
阶段把王国看成是早期国家演进过程中的高级阶  
陕西师范大学崔建华博士蜀地入秦初期的管  
理体制再探讨结合秦初蜀地管理体制的变化对  
华阳国志张若守蜀四十年的说法提出质疑。  
三峡大学王前程教授从荆州之争看蜀汉民族政策  
的成效指出在争夺荆州的战争中各少数民族为  
蜀汉集团作出了巨大贡献蜀汉实施开放的民族政  
其成功的历史经验至今仍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  
意义四川大学博士生王瑰信心丧失与知识忠  
———从谯周生平看蜀汉灭亡兼驳地域集团矛盾亡  
关于巴蜀文化考古史料方面的研究四川大学  
彭邦本教授故道起源新探———上古巴蜀与中原文  
化互动渠道研究之一运用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  
将历史上连接关中和蜀中最早的一条道路———“故  
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上推到传说中的炎黄至夏商  
16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周时期四川师范大学屈小玲教授金沙遗址蛙型  
金箔马家窑彩陶蛙纹古埃及蛙女神———试析古  
文明蛙崇拜之间的联系和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肖明华研究员蜀西南夷地区考古发现的海贝及其  
之间的关系两文通过考察巴蜀地区的出土文物,  
探寻巴蜀与外来文明的交流情况复旦大学博士生  
陈玮唐五代成都外来文明研究对唐五代成都地  
区的外来人宗教乐舞及方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刘波副教授试论地理环境与多元民  
族文化形成之关系———藏彝走廊四川甘孜州  
九龙县为例分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在多元民族文  
化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重庆大学贾雯鹤  
教授黄帝与嫘祖对传说中的黄帝和嫘祖进行考  
三峡大学杨剑兵讲师井冈山大学郁玉英博士  
巴蜀语言文学文献研究  
巴蜀语言研究主要表现为对巴蜀地区方言的研  
四川师范大学黄尚军教授四川大学博士研究  
生李国太四川方言部分隐语探析从四川民间的  
数字隐语和吊脚话入手对四川汉语方言中部分隐  
语的构成特征和文化内涵做分析认为其在理性意  
义之外大部分还包含着文化意义体现出独特的四  
川特色四川师范大学周及徐教授四川雅安地区  
方言的历史形成及其与地理和移民的关系通过比  
较雅安地区方言与周围方言语音的特点以及分析其  
语言历史演变过程得出雅安地区方言是宋元以来  
的土著方言南路话的分支的结论四川师范大  
学袁雪梅教授及硕士生周泳伶《〈汉语教材所见20  
世纪初成都话入声特征以新发现的近代传教士编  
写的四川方言教材汉语教材为材料讨论20 世  
纪初成都话入声状态认为20 世纪初成都还残留着  
入声特征。  
张献忠剿蜀史料的新发现及其价值在明遗民王  
炜所著嗒史中发现了塘报形式的张献忠剿蜀史  
并论述其价值而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王春英教  
中共汶川县委党校徐锐自然灾害与民族文化  
转型———以四川省汶川县羌族文化的地震灾后重建  
为例》,四川师范大学吴其付副教授四川省社科联  
邓有根从山水到风水———阆中古城城市形象的变  
则对当今的地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路。  
关于巴蜀史论著作方面的研究四川大学曾枣  
庄教授宋代史家多蜀人通过分析苏洵等宋代史  
学家的史学著作论述了蜀人在史学方面的成就。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王怀成博士三国两晋时期诸葛  
亮形象史实考辨———兼论裴注所引诸史家笔下的诸  
葛亮历史形象分析鱼豢魏略和陈寿三国志笔  
下诸葛亮形象的异同并结合三国志裴松之注,  
探讨时人与后人对同一历史人物看法的差异和原  
武汉大学谢贵安教授《〈宋实录川蜀作者群初  
论述宋实录中川蜀作者之众的概况及形成原  
四川师范大学刘开军博士传统史学理论在近  
代传承的典型个案分析———以刘咸炘对章学诚的研  
究为例指出现代史学建设的窘境是在继承传统上  
有所欠缺可借鉴刘咸炘的史学思想。  
巴蜀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作家作品的研  
究上四川师范大学熊良智教授扬雄蜀都赋论  
从古书记载和用韵出发认为扬雄蜀都赋并  
非伪作南京大学博士生邓稳由齐楚设喻论析  
子虚上林赋的大一统主旨论述了司马相如子  
虚上林赋中的齐楚设喻是该赋大一统主旨的体  
成都大学杨挺副教授天子一行遗圣迹 锦城  
长作帝王州———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对成都的  
三重地理想象认为李白此诗以特殊的视角描写成  
表现出奇特的地理想象体现了成都乃至四川丰  
富多面的城市形象与地域印象四川师范大学房锐  
教授赵崇祚与花间集〉》花间集编撰者赵崇  
祚的家世及其生平事迹进行探究并分析赵崇祚在  
中国古代词史上的贡献成都大学邓经武教授巴  
蜀文化美学的一次狂欢聚焦花间丽词从地域美  
学的角度论证花间词在巴蜀诞生的原因及其价  
四川师范大学庄逸云副教授苏轼的归去来  
情结分析了苏轼归去来兮情结的原因以及  
求归地点的不断变化认为这体现了苏轼心态呈现  
出步步退让日趋随遇而安的特点成都大学严铭  
副教授巴蜀杨慎与杜甫蜀中诗论述了杨慎与寓  
蜀杜甫独特的因缘关系认为杨慎常以老杜自喻自  
其诗更得杜诗风韵四川师范大学赵俊波副教  
论文钰及其哀蜀都赋〉———兼谈清人对庾信赋  
作的接受哀蜀都赋为中心分析文钰其人其  
这些论文将宏观理论探讨与具体实例相结合,  
综合运用考古学文献学统计学等各种研究方法,  
对巴蜀历史上的重要问题作了探究值得注意的  
在古代巴蜀历史研究方面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  
中于先秦和宋代两个时期而在近现代方面学者  
们则注重以史为鉴探求巴蜀今后发展的道路。  
168  
李一平巴蜀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同时探讨了清人对庾信赋作的接受情况乐山  
舟中读文选〉”考论考辨了苏轼评论文选的  
大致时间和使用的文选版本苏轼对文选的评  
论反映了其没有深入阅读文选的事实四川师  
范大学张海副教授及硕士生彭清宜赵抃入蜀考》,  
井冈山大学郁玉英博士杨剑兵讲师范成大蜀地  
交流考则分别对入蜀文人赵抃范成大的相关事  
迹作了考证。  
师范学院杨兴玉副教授郭沫若史剧的戏剧叙事研  
究述略通过对戏剧叙事与戏剧研究关联性的考  
解析了从范畴学科和视域等层面展开郭剧戏剧  
叙事研究的可能性。  
也有研究者用宏观的视角考察巴蜀地区的文学  
现象四川师范大学汪燕岗教授论清代四川通俗  
小说的出版讨论清代四川通俗小说的出版情况,  
认为四川是清代通俗小说的出版中心之一其中宣  
讲小说作为一种新的小说类型很值得重视四川  
大学李怡教授四川与1980 年代的中国诗歌认为  
四川在1980 年代的中国诗歌运动中初步形成了一  
种颇具区域特色的艺术个性四川诗歌的艺术经验  
在当代中国的诗歌历史中具有特殊意味四川诗歌  
的道路为中国新诗的新时期之路打开了别具一格的  
艺术天地。  
巴蜀教育研究  
西南大学徐仲林教授巴蜀古代教育的丰碑》  
论述了文翁兴学孟蜀石经晚清教育对巴蜀教育发  
展的影响西南大学熊明安教授巴蜀教育几个争  
议问题的分析探讨围绕巴蜀教育的起源和与中原  
教育的联系古代六艺中”、“”、“”、“的  
课程内容怎样理解巴蜀教育比齐鲁”,西汉最早  
的地方官学是否文翁创立的蜀郡学等问题进行讨  
西华师范大学苟德仪副教授清代教官宣讲与  
地方教化———兼及科举制废除对教官的影响以清  
代教官侧重州县教官宣讲为中心研究其与地方  
教化的关系并兼谈科举制度废除对教官的影响四  
川师范大学凌兴珍编审近代川边民族教育的推  
———以川边师范教育为线索的考察以近代川边  
及西康民族师范教育为线索勾勒了近代川康民族  
师范教育的发展历史展示了边疆教育发展与官方  
作为之间的关系。  
与文学研究紧密相连的是文献的研究四川师  
范大学李大明教授陈寿编辑诸葛亮集述考指  
出陈寿所撰诸葛亮故事就是诸葛氏集》,此外还  
探讨了诸葛氏集的特点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  
究所郭齐教授魏了翁文集版本优劣考辨从残缺  
情况文字内容两方面出发考辨了现存四种魏了翁  
文集版本即宋本安本吴本和四库本各自的优劣。  
四川师范大学李斯斌博士《〈益州名画录综论辨  
别了益州画录益州名画录并非一本同名之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焦宝助理研究员近代报刊  
诗词中东坡生日雅集考考证了近代报刊诗词中东  
坡生日雅集情况四川师范大学唐普副编审苏轼  
在巴蜀文化中巴蜀教育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  
对巴蜀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论  
文将教育史与教育理论相结合展现了巴蜀教育研  
究新的一面。  
责任编辑]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