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0 卷第期  
2013 11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40,No.6  
November,2013  
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化”  
学术交流会综述  
全  
龙泉驿区档案局成都610100)  
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局珍藏了一批从乾  
情况认为:“在这一特殊背景下所形成的’,它  
的意义就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血缘伦理关系所能涵  
盖的鉴于它与家庭生计及当地社会的关系十分密  
因此东山地区的边界同样是十分模糊的。  
这种模糊性折射了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弹性  
和张力是十分强大的它延伸至各个领域所以从  
这个意义上讲对传统中国乡村的家的研究必须同  
时顾及其血缘经济社会文化的各个侧面这样研  
究视野才能更开阔认识问题才能更全面。”苏东来  
先生在浅议契约中的孝道思想分析了田产买  
卖契约和讨送阴地契约中所呈现出的民间传统孝  
道思想的载体方式”,通过分析后认为:“契约中的  
孝道思想是隐含于契约本身的与家族的宗规族约  
等有明显的不同因为契约关乎产权转移经常与  
现实利益勾连在一起更需要我们去做深入的推理  
和研判。”王永波在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书〉  
谈清代契约文书的整理研究中谈到,“《契约文书》  
一书中所收集的大量地契实际上反映了从乾隆时期  
客家人入川到民国末年一整条的变迁史通过这些  
契约可以考察客家人在东山地区繁衍发展的生存状  
态以及他们的组织结构形式这对研究客家文化相  
当有用我们应该运用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宗  
教学法学人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论来充  
加深对契约文书的研究力争在移民史宗族史、  
社会史经济史法律史等方面有所突破尽可能地  
利用契约文书的文献价值为地方文化研究服务”。  
四川大学李映发教授撰写了清代川西农村土  
地占有变迁考察》,根据作者多年档案研究的经验  
隆十九年(1754)开始横跨嘉庆道光咸丰同治、  
光绪宣统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195 年的契  
约文书为复原清代至民国时期成都东山客家社会  
提供了详尽可靠真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这批馆  
藏先后有多位学者前来查阅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在国家档案局提出将档案转化为文化产品的背  
景下龙泉驿区档案局遂与四川客家研究中心  
合作2012 年底在巴蜀书社正式出版了成都龙  
泉驿百年契约文书(1754-1949)》(以下简称龙泉  
驿契约文书》)。 该书精选293 件珍品档案对其进  
行分类整理原色影印标点断句繁体字原文实录,  
对生僻字词进行必要注释再配以东山客家小山  
村复原图》、《龙泉驿民国地名图》、《分类索引表》  
形成一本共计500 、70 万字的精品图书 此  
书一经推出很快被学界关注。 201329、30  
由成都市龙泉驿区人民政府中共龙泉驿区委宣  
传部主办龙泉驿区档案局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  
与旅游学院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三家共  
同承办了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化学术交流座  
谈会邀请省内外学者参与研讨,《四川师范大学学  
社科版)》、《中华文化论坛》、《西华大学学报》、  
成都大学学报》、《文史杂志等学术刊物的主编、  
副主编亦应邀出席。  
30 日的研讨会上四川省社科院陈世松  
研究员在模糊的边界从龙泉驿分关契约文书  
的意义中分析了分家契约文书中呈现的家  
虽分但共有的尝业水源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170  
胡开全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谈到民国华阳县志卷四载:‘道咸以后县署档  
册悉数毁灭生齿盈缩了不可知’。 笔者每阅及  
尝为浩叹而今这些契约文书面世怎不令人欣  
的情况同时又提出研究那些关于土地占有的  
国多学科研究增添新的资料来源”、“可为当前成都  
龙泉经济文化建设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意义王  
雪梅副教授四川龙泉驿阴地契约文书特点与客家  
二次葬习俗》,在详细分析各类阴地契约后总结  
:“龙泉驿阴地契约文书作为土地契约文书中的  
特例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它们类型多样各自权  
利义务明确满足了不同情形下人们对阴地的需求;  
从内容上看讲究程式叙述严谨其中的阴地买卖  
契约既具有一般土地买卖契约的特点又表现出时  
人对安葬逝者阴地的尊重和不可侵犯的民俗特点。  
在龙泉驿阴地契约文书中还直接体现出客家的  
二次葬习俗从中我们看出客家人崇拜祖先迷  
信风水的心理特质也还有一些不得不为之的具体  
原因因此龙泉驿阴地契约文书为今人呈现了一  
幕幕契约民事行为规范地方习惯和墓葬习俗其价  
值不可低估”。 汪洪亮副教授撰龙泉驿分关契约  
事实管窥》,主旨重在归纳事实’,侧重小  
”,认为龙泉驿分关契约为史学研究更接地气’  
提供了更多的资源”。  
166 件契约文书从清代历朝年代讲从所涉及的地  
域类别上讲均可视为考察清代川西土地占有变迁  
最具有代表性的权威史料”。  
四川省文史馆三位馆员均撰写了专门的研究论  
谢桃坊先生成都东山土地租佃关系试析一  
文认为这数百件幸存之契约文书是极为珍贵的历  
史文献它是研究成都东山经济史的非常重要的原  
始资料其中的土地租佃契约35与之相关的土  
地买卖契约105 买地收银凭据10 押租收据  
10 它们是研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土地租  
佃关系的最新发现的资料这有助于我们对土地租  
佃关系中令人困惑的问题给予重新认识”,而且经  
过其细密的计算得出投资于土地的利润是远不  
能与投资于工商业相比”,“如果承认在商业和房产  
的投资所获的利润是合理的则土地投资所获的利  
润也应是合理的结论王定璋先生简论成都龙  
泉驿百年契约文书〉》一文在分析各种契约特点的  
基础上总结出:“清代及民国时期民间契约文书也  
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局限如土地房产园林交易中  
只有文字表述而没有轮廓草图这是易生枝蔓的。  
倘文字表述界限再辅以图形则趋完善。”屈小强先  
《〈百年契约文书〉“分关价值之我见认为:“女  
子与男子一道均分家产的分关文约乃是具有数  
千年传统的中国宗族制度的森严高墙迅速坍塌宗  
法社会走向末日的一个令人鼓舞的象征。”  
提交此次研讨会的论文中有三篇文章是对契  
约文书进行横向比较研究的文章拓展了研究者的  
视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汤君教授撰敦煌黑  
水城龙泉驿文献中的土地买卖契约研究》,经比较  
后总结出龙泉驿契约文书的七个特点:“一律都  
是杜卖契也就是绝卖契”;“契约形式更加繁复严  
成熟固定了”;“土地以及相关附属财产计量非  
常精细说明此地人口密集土地肥沃寸土寸金”;  
坟地的权利受到绝对的保护这体现了汉族为主  
体的地区在祭祀文化上的重视程度”;“亲族优先买  
卖权得到强调和重视可见亲族势力和利益仍然在  
制约和规范着当时的人们”;“卖地原因具体明确,  
生动而富有历史文献意义”;“与敦煌文献和黑水城  
文献相比毫无疑问龙泉驿文献中的契约还呈现了  
清代民国以来契约文化上的文采性追求的一面”。  
成都大学张晓霞副教授撰契约文书中的女性———  
以龙泉驿百年契约文书和清代巴县婚姻档案为中  
》,指出“《契约文书中涉及的女性大多为客家  
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清代和民国时  
客家女性广泛参与到家庭的重大事务决策中类  
似出卖房屋田地等家庭大事也有女性的身影在  
契约的订立过程中她们或者作为契约的订立者或  
者作为契约的见证人在家庭中具有一定的权利”;  
但与川东巴县档案比较后她认为清代四川女性的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省级重点学  
中国近现代史学科有多位学者与会王川教  
授撰清及民国时期成都契约文书署名称谓考》,直  
接提出龙泉驿契约文书研究成都龙泉驿社会  
发展史客家移民史宗族及家庭人文地理社会习  
如风水观念)、基层地方政府管理的第一手宝贵  
资料是研究区域经济社会的一个新视角”,并专门  
对这批历史契约文书署名称谓做了论述邓绍辉教  
授撰《〈契约文书的社会属性与效力》,指出“《契  
约文书所体现的基本原则即公开性公正性惩  
罚性乡约性特点也较为明显”,同时又发挥了教  
化乡民诚实守信”、“协调化解民间纠纷”、“弥补国  
家法律的某些不足三方面的作用对当下还有充  
实了我国契约研究的文化宝库”、“可为四川乃至全  
17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体地位还很低下但是已经有部分女性开始参与  
村与场镇的关系”。  
家庭重大事务的决策甚至独立购买产业在家庭和  
社会中具有了一定的权利到了民国时期女性参与  
家庭重大事务的案例越来越多女性的地位也就逐  
渐发生了变化台湾国立联合大学的刘焕云博  
士撰两岸地区性契约文书采集与运用之比较》,得  
出三点特征:“古文书具有各种法律法制与法治功  
”;“古文书具有科学性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理性  
规范”;“古文书具有伦理性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伦  
理道德规范”,并倡议古契约文书的研究议题是无  
限的只有对其展开全面的诠释与运用才能达到将  
档案转化为文化产品让文化强国让中华文化再次  
发光发热”,“古文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资产,  
也是海峡两岸的共同资产海峡两岸之中国人都应  
该发挥文化意识深刻认识古文书所蕴含的文化底  
更好地彰显其深厚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强  
国与伟大复兴而奋斗”。  
龙泉驿区的本土学者采取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  
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典型的苏氏家族撰写了一些微  
观事项研究论文胡开全撰清代成都东山苏氏家  
族经济考察》,通过对华阳苏氏这支客家移民在清  
代前期迁徙到西蜀先佃种再购田定居灵活运用  
地契和定金约完成了从小宗到大宗购买田地其中  
苏氏家族的苏邦贤苏振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修建祠堂捐功名学堂担任实职官  
苏氏家族入川近200 年间由佃户发展成地方望  
在这段历史进程中苏氏族人热衷于投资不动产  
和捐功名并始终保持耕读传家的家族传统文章  
通过对华阳苏氏个案复原性质的描述构建出一个  
清代四川中等规模家族经济发展的模型”。 刘春博  
士撰清代捐纳功名对成都东山苏氏家族的影响》,  
指出:“在封建社会捐纳功名所获得的社会地位对  
一个家族的发展来说影响巨大因此有实力的家庭  
为加速声望与地位的提升往往会选择捐纳功名科  
举异途作为提升社会声望或向官场爬升的捷径清  
代苏氏家族通过捐纳功名所获得的文化资本无疑  
对其家族的社会声望与经济实力提升都产生了重要  
影响。”此外胡开全还撰写了小议契约文书中  
的地名人物税赋计量问题》,契约文书中涉  
及的主要地点人物当时的税赋水平以及计量方式  
进行了基础性的考证龙泉驿档案馆朱成文硕士  
浅析阴地送讨契约中的几个问题》,通过对58 篇  
阴地契约的研读发现:“阴地契约与其他土地买卖  
契约有很多共同点如中人制度母子商议亲邻先  
买原则同时成都东山地区的阴地契约又有许多  
独特的东西如柴草问题捡金葬现象酷信风水’  
问题这些东西生动地反映了成都东山地区的文化,  
因而显得非常有价值。”龙泉一中特级教师蔡方平  
则主要研究了契约文书所体现的龙泉驿苏氏家族的  
文契书法。  
成都大学谭平教授撰清中叶至民国龙泉驿区  
域历史文化的三个影像及其内涵》,“从女性在土  
房产买卖中的活动及其相关历史背景苏氏巨族  
在无偿为贫穷乡亲提供墓地钱财借贷中显示的乡  
绅雅文化气质清代四川人口持续高速增长的活标  
本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清中叶至民国龙泉驿区域  
历史文化的三个影像及其内涵”。 邓经武教授档  
案是文化建设的资源宝库》,提出龙泉驿契约文  
中蕴含的乡里之间淳朴息争的风气许多问题  
自行协商解决大大减轻国家行政运行的成本这些  
都可以让我们重新思考村民自治问题放手让村  
民管理自己的事务这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  
要方面”。 崔雪梅副教授则在《〈契约文书中的俗  
字类型分析一文中分析了龙泉驿契约文书的民  
间性和手书性指出了契约中俗字现象丰富”,“有  
待进一步研究整理”。  
中山大学博士生郭广辉在《“之内外清代  
民国成都乡村社会的一种微观分析,“根据契  
约文书收录的契约中的产业交易我们可以了解  
这些交易产业的形态和规模以及产权的变更情况。  
围绕产权变更的问题我们可以解释成都地区分  
散型村庄的成因明白成都地区乡村社会的特质  
所在进而可以反思施坚雅对成都地区场镇和基  
层市场社区的研究重新梳理和讨论成都地区乡  
总之此次研讨会就龙泉驿档案馆保存的典型  
历史契约文书中蕴含的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经  
济学内涵及其与客家文化深度融汇后形成的风土人  
来探究龙泉驿从清代到民国时期的区域经济和  
社会文化活动不仅推动龙泉驿文化研究走向深入,  
而且为寻找并树立成都乃至西南区域的人文精神打  
开了又一扇窗口。  
责任编辑凌兴珍]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