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1 卷第期  
2014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41,No.1  
January,2014  
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  
课程改革的实践转向  
碧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成都610066)  
摘要公共教育学是高师院校非教育学专业师范生必修的基础课在我国职前教师教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  
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的实践转向存在于现实与网络两重世界表现为现实的想象的和虚拟的三种  
课程实践形态必须坚持课程实践的时空观文化观审美观与价值观通过实施四年一贯制”,做中学”,解  
决公共教育学课程实施的起点问题通过以校为本拓展途径创新机制解决课程资源的整合问题通过实施课程  
团队共建制度和改革课程评价解决教育公平与课程民主的落实问题这些改革举措彰显了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  
课程改革实践转向的以学习者为本倡导学习化课程实现课程团队共建的基本特色。  
关键词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实践转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401⁃0093⁃05  
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实践转向的  
程蒙受了同样的待遇”。 同时作为公共课程公  
共教育学课程与其他公共课程一样难以在学生心目  
中与专业课程的地位相匹配。  
缘起  
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面临的现实困  
2.公共教育学课程知识悬置”。 综观公共教育  
学教材尽管由单一走向了多元至今已有200 多  
但其课程知识的展示多表现为较强的客观性理  
论色彩与宏大叙事的言说方式这与教师知识的经  
验品性相去甚远由于教师从事教育是要独自面对  
变动不居的教育现场任何客观性的理论说明都必  
须转化或接受有条件有情境的现实挑战因而教师  
的教育知识必须基于个体生命体验把宏大的普遍  
叙事转换为教师的个体叙事纳入其内在的教育信  
转化为实践智慧。 “知识并不仅仅在大脑中’  
(in the mind),它也在身体中’(in the body),‘在  
公共教育学课程是高师院校非教育学专业师范  
生必修的基础课它以形成学生正确的教育观念和  
相应的教育教学技能为基本目的然而长期以来,  
公共教育学课程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说起  
来重要用起来次要”。 这门必修课几乎变成了  
修课并已演化为公共教育学课程命运不佳的  
不争事实究其缘由大致可从以下几方面予以说  
。  
公共教育学课程地位边缘化”。 尽管公共教  
育学课程作为教师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培养教师素  
质的重要途径但公共教育学课程隶属教育学课程,  
教育学课程面临的非难与不公也使公共教育学课  
1]26  
我们的实践中’” 。 所以教师知识是一种个人  
知识”,是情境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公共教育学  
收稿日期2013⁃06⁃20  
作者简介刘远碧(1967—),重庆梁平人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  
和教育史。  
9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课程知识情境的空壳化与教师个体知识的诉求  
导致公共教育学课程知识的悬置”,难以扎根学生  
心灵引发共鸣与生命冲动。  
其教育问题并以培养这些教师认识解决基础教育  
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根本任务因为一般教育问题大  
致包含教育事实问题与教育价值问题两个层面教  
育事实问题直接联系教育实际就是教育实践中客  
观存在的问题教育价值问题涉及对教育实践问题  
的思考与解决方法的选择与判定它是与实践关联  
的问题所以从对教育问题的关注来看,“教育学  
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性学科无论是一般原理的探讨,  
还是直接以改进实践为目的的研究最终的指向都  
公共教育学课程实施单一”。 这主要体现在  
课程实施途径与课程资源两方面公共教育学课程  
一直以来主要依靠课堂教学采用单一的教材文本,  
课程资源贫乏教与学无味”。 从课程的主体取向  
上讲主要体现了便于教师教的教程因为课  
程实施单一教师面对枯燥的教育说理和机械地自  
圆自说难免厌教成人的材料是学生的材料  
的可能性而不是学生的材料的现状成人的材料  
直接成为专家和教师活动的一部分而不成为初学  
5]  
是面向实践的” 。 公共教育学更是如此。  
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实践是指个体生存活动  
的展现方式是个体把握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之  
间关系的活动方式其最终目的是人与人之间自由、  
2]194  
者和学生的活动的一部分”  
学生在教师话语  
6]  
霸权下难以形成民主对话和建立有效的生命联  
难免厌学。  
和谐关系的实现” 。 我们在此强调公共教育学课  
程的实践转向并不是简单地将教育理论的地位和  
作用予以抹杀更多地则在于强调教育理论与教育  
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关注教育学理论在实践中的  
应用以及个体在教育生活中的价值生成这一转  
一方面要求教育理论回归教育实践接受教育实  
践的检验与完善另一方面要求学习者通过教育实  
教育体验生成一定的教育经验再接受专家引  
在对话探讨反思中获得有鲜活生命力的个性  
化的教育学知识。  
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的实践需  
近代以降教育学始建基于科学范式的理论  
假设及其实验操作之上这一方面大大增强了教育  
学的科学含量提升了教育学的技术品质促进了作  
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学的科学化建设但同时也使教  
育学知识逐渐地远离了人主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  
的复杂多变实然的生活状态造成了教育学  
知识逐渐地与实际经验尤其是实践智慧相脱节,  
概言之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需要确  
立实践立场增强实践关怀要直面本土的教育实践  
所存在的问题从分析解决这些现实教育问题中提  
炼出符合本土教育实践的学科概念与理论范式以  
增强公共教育学研究对教育实践的解释力与指导  
。  
3]  
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去生活化倾向” 。 事实上,  
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的发现表达和解决为己任,  
教育科学是从实践中来为实践所检验的知识是在  
描述事实发现规律的同时去建立实践原则的知识。  
教育学的学科立场就是以这样的教育实践作为  
自己的内核性问题以实践作为问题之源教育问题  
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实践转向的  
理论构想  
4]  
的最终求解也在于以行动去解决问题” 。 而那种  
游离于教育实践之外单纯注重体系建构和简单移  
植的研究虽然也有价值但是倘若这样建构的教育  
知识体系不从教育实践出发并接受教育实践的检  
其知识体系所包含的概念范畴与命题对教育实  
践没有或匮乏解释预测能力的话那么这种知识  
体系不管其形式上多么完美逻辑上多么自恰都会  
显得苍白无力。  
公共教育学课程实践的层次与形态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方式手段领域等的不断  
变革与拓展人们对实践的认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  
在农业社会主要实践活动是农业生产主要实  
践能力是从事农业生产及相关活动的能力在工业  
社会主要实践活动是以机器为代表的工业生产主  
要实践能力是与使用机器相关的操作动手能力在  
信息社会主要实践活动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主要  
实践能力体现了手与脑并用的特点因此对实践  
活动和实践能力的认识我们要立足于信息社会、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在于培养适  
应基础教育师资要求的师范生因此高师院校公共  
教育学课程主要从适应基础教育教师的立场去关注  
94  
刘远碧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的实践转向  
综合实践能力生存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等)  
社会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生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
专业实践能力实习见习毕业论文设计与创作等)  
{
特长类实践能力适应个性兴趣发展的能力)  
网络世界网络虚拟实践能力运用计算机网络处理信息的能力)  
1.现实与网络世界中师范生的五种实践能力结构图  
知识经济时代与时俱进地加以把握在信息社会,  
实践能力是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融农业  
社会工业社会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于其中的综合  
能力素质信息时代产生了新的实践能力要求教  
师的网络虚拟实践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新要求如图  
形态课程实践的区别在于它存在的数字化”、  
界面的表现性它依托一定的技术条件,  
在虚拟空间进行教育实践其特点有两个方面一  
是可控性教学场景的选择处理依据个体的决策;  
二是可重复性操作演练可以在同一情景下反复进  
。 “虚拟形态的教育实践活动与想象形态教  
育实践活动相比其优点在于它能够把想象快捷地  
转化为虚拟现实并具有趣味性生动性等特征。  
公共教育学课程实践的基本观点  
所示公共教育学课程实践存在于现实与网络两  
重世界在现实与网络世界中师范生五种实践  
能力的整合是当前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这就要  
求作为教师教育基础课程的公共教育学必须满足教  
师实践能力素质的需要培养师范生解决教育实践  
问题的能力。  
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的实践转向秉持  
对公共教育学课程实践的基本认识包括课程实践  
的时空观文化观审美观和价值观这些观点奠定  
了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实践转向的认识基  
。  
在这两大课程实践层次中体现了公共教育学  
课程实践的三种基本形态。  
.“现实形态的课程实践活动这一课程实践  
1.公共教育学课程实践的时空观这一观点认  
公共教育学课程实践在时间维度上坚持四年  
一贯制”,即从师范生入校即开始该课程的实践充  
分利用暑假寒假课堂教学时间及课外见习时间  
在空间维度上该课程实践沟通课堂内外学校  
内外等空间场所它体现的是公共教育学课程实践  
时空的开放性。  
形态具体是指教师的课堂示范课堂执教行为训练  
和课程见习等活动。 “教师即课程”。 教师的教学  
行为对学生来说就是一门活教材”,教师的示范性  
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通过无意识学习  
的方式体悟教师所展示的技能包括课堂设计言语  
表达包括肢体语言)、组织教学课堂管理板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专业自主权根  
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通过自愿参  
与和小组讨论后推荐等方式让一些学生就有关教  
学内容在课堂上组织其他学生学习从而锻炼学生  
的课堂执教行为能力从中增强教育体验课程见  
习活动具体包括学生在假期的教育实践锻炼在课  
程学习期间深入中小学课堂的教育体验等活动。  
2.公共教育学课程实践的文化观这一观点认  
公共教育学课程实践既贯穿历史的教育经验思  
想与理论等集体的教育智慧也积极地分享与吸纳  
个体有益的教育实践案例经验与思想它体现的  
是公共教育学课程实践文化的包容性。  
3.公共教育学课程实践的审美观这一观点认  
公共教育学课程实践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并形成良好的教学反响使学  
生逐渐丰富与完善教育学知识结构提升教育教学  
能力激发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教师职业的向往。  
它体现的是师美生美教学美教育美等多种课程  
实践审美属性。  
.“想象形态的课程实践活动想象形态”  
的课程实践活动可以通过说课用语言表述想象的  
教学过程通过阅读教育名著在想象中逐渐促进教  
育智慧的生成。  
.“虚拟形态的课程实践活动利用现代高科  
技手段充分运用虚拟形态的学习平台增强学  
生的教育实践素质这是对现实形态想象形  
的课程实践的有益补充。 “虚拟形态现实  
4.公共教育学课程实践的价值观这一观点认  
公共教育学课程实践一方面奠定学生的职业意  
达成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增强对教育工作的积极  
9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情感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民主和公平  
源的统整问题一是创立多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  
专题教学内容模块包括现代公共教育学  
基本原理公共教育学主体与公共教育学主要方法  
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包括课堂教学观摩教育教  
学实践体验顶岗教育实习等自主与合作学习模  
包括教育著作教育故事的阅读教育教学问题  
的探究学习等二是更新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  
如对专题模块的教学主要运用案例讨  
结论的教学方法实行集体授课并在注重理  
论精讲的同时结合文本影视师生个人叙事等不  
同形式的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在思考中达到对教育  
理念理论的认识和内化对实践模块的教学采取  
的是组织学生到中小学进行课程见习促使学生运  
用所学理论去观察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求学生  
利用寒暑假到自己家庭所在的社区给中小学生做  
家教到社会进行基础教育的现状调查等对自主  
与合作学习模块可要求学生阅读不同教育文献包  
括教育名著经典教育故事等写出读书笔记在课  
堂学习之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针对基础教  
育现状的课题进行合作探究等。  
意识能够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和其他社会生活。  
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实践转向的  
问题及应对  
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实践转向  
须应对的基本问题  
公共教育学课程实施的起点问题公共教育  
学课程实施是仅从封闭的课程体系入手还是走向  
开放拓展课程边界从师范生角色培养开始或者  
该课程实施是仅从学习教材开始还是从做开  
即通过教育体验生成教育感性认识与问题意识  
开始这是本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  
公共教育学课程资源的统整问题课程资源  
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基础与前提条件公共教育学是  
恪守传统教学的单一性还是通过资源统整实现师  
资队伍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等资源优势整合这  
是本课程实施的核心内容。  
公共教育学课程实施中落实教育公平课程  
民主的问题教育公平和课程民主是现代教育的基  
本价值追求如何通过该课程的实施实现教育公平  
与课程民主这是本课程实施的重要价值取向。  
3.实施课程团队共建制度和改革课程评价解  
决教育公平与课程民主的落实问题在课程实施团  
队的组成上必须突破传统教学主体样式组建包括  
教育学专业教师学科教学论教师辅导员中小学  
学科教学指导教师以及学生代表在内的多方人员组  
成的课程团队教育学专业教师主要负责教育学理  
论部分教授学科教学论教师和中小学学科教学指  
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深入中小学进行课程见习辅  
导员负责学生课程学习见习的组织督促检查学  
生代表参与教学改革方案研讨与制定对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的改革提出意见与建议并收集  
学生对课程实施的反馈信息课程实施主体的多元  
化既整合了多方智力资源也体现了民主化的教育  
教学理念。  
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实践转向  
的主要措施  
实施四年一贯制”,做中学”,解决公共  
教育学课程实施的起点问题结合高师院校学生多  
数来自农村并将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我们认  
为了增强师范生对教育的理性认知需要从教育  
感性培养做起为此我们将本课程进行拓展与延  
在课时上实施四年一贯制”,即从被录取告知  
作为师范生开始就由其所在学院辅导员要求学生  
利用假期进行教育见习与教育实践锻炼形成教育  
感性认识通过辅导员与学生商议拟定弹性作业  
方案在该方案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至少三  
项活动认真完成每期开学初检查并举行交流报  
告会读教育类相关书籍1—2作好读书笔  
记和读后感看教育类影视作好观后感写教  
育类小论文与中小学教师主题交流作好  
交流记录去中小学听课次数不限),作好听课记  
给中小学学生上课次数不限),作好教学日志;  
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发展现状撰写社会实践调  
查报告。  
同时通过变革课程评价落实教育公平与课程  
民主问题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改以往结果性评  
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为主”,调整课程的平时成  
绩与期末成绩的构成比例平时占50%,期末占  
50%)。 二是变革课程评价主体形成包括教育学专  
业教师学科教学论教师辅导员中小学学科教学  
指导教师以及学生代表在内的各方人员组成的课程  
评价团队教育学专业教师及学生代表评价学生理  
以校为本拓展途径创新机制解决课程资  
96  
刘远碧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的实践转向  
论学习成效学科教学论教师及中小学学科教学指  
导教师评价学生课程见习效果辅导员及学生代表  
评价学生寒暑假实践活动效果三是多元化评价内  
主要指课程学分结构的调整即课程 个总学  
分由个理论学分和个实践学分构成其中个  
理论学分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1 个实  
践学分由学生在校学习的实践成绩及寒暑假校外实  
践活动的成绩构成。  
2.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实践存在于现实与  
网络两重世界表现为现实的想象的和虚拟的三种  
课程实践形态。  
3.公共教育学课程实践的时空观文化观审美  
观和价值观奠定了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  
实践转向的认识基础。  
4.实施四年一贯制”,从教育感性培养做起增  
强师范生对教育的理性认知以解决公共教育学课  
程实施的起点问题。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5.创立多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系更新教学组  
织形式与教学方法以解决课程资源的整合问题。  
6.实施课程团队共建制度和改革课程评价以  
解决教育公平与课程民主的落实问题。  
当前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面临地位边缘  
”、知识悬置和实施单一的现实困境这就需  
要我们确立课程改革的实践立场增强其实践关怀。  
参考文献:  
1]()F.迈克尔·康纳利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经验叙事[M].刘良华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靖国平论教育学的学科范式知识样式及其话语方式[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2):7-10.  
4]张立新回归实践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自我意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1):101⁃103.  
5]柳海民李伟言教育理论原创缺失归因与解决策略[J].教育研究,2003,(9):13⁃17.  
6]唐爱民教育学如何理解实践概念[J].当代教育论坛,2005,(15):21⁃23.  
On the Practice Turn of Curriculum Reform of  
Public Education in Normal Universities  
LIU Yuan⁃bi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6, China)  
Abstract:Public education is the basic course for normal university non⁃professional education  
students and weighs a lot in pre⁃service teachers education. The practice turn of curriculum reform of  
public education in normal universiti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both in daily teaching and internet, in other  
words, be in the 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imaginary and virtual teaching; the curriculum practice  
should be conducted within view of space⁃time, culture, aesthetics and values; the curriculum practice  
should last for the whole four years of undergraduate period and guide the students to learn in doing;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schools as the base.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its evalua⁃  
tion system should be reformed to realize the education equality and democracy. All those measures dem⁃  
onstrat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arner⁃oriented, advocate learing curriculum and realization of  
curriculun team building.  
Key words:normal university; publ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practice turn  
责任编辑罗银科]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