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 卷第1 期
2014 年1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41,No.1
January,2014
从三条家本《文选》
看《文选集注》之编纂及价值
赵ꢀ 奉ꢀ 蓉
(
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
ꢀ 摘要:作为现存较少的唐抄本,《文选集注》在《文选》研究中的地位较为重要,但当下并没有对其价值进行正
确评估。 通过与代表五臣单注本早期形态的三条家本的比勘发现,《文选集注》之编纂遵循以李善注为中心,以
多多益善”与“求同存异”为基本原则,对采用的诸本均进行了相应删减,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文选》某些版本的
“
原始样貌。 故研究《文选》诸种版本的样貌特征及版本演变时,《文选集注》不是最佳的依据,绝对不能单独使用。
关键词:《文选》;三条家本;《文选集注》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4)01⁃0118⁃08
ꢀ
ꢀ 日本三条公爵家藏古抄本《五臣注文选》是现
察三条家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反映五臣注早期的状
貌。 这不但能够展示三条家本《文选》残卷本身之
价值,而且也是本文必须的步骤。 假如三条家本只
是随意删增抄录的一个本子,本身并不具备代表五
臣注早期状貌的资格,那本文以之为依据考察《文
选集注》的编纂情况,不仅毫无意义,甚至还会得出
错误结论。
存比较少见的五臣单注本之一。 此抄本或者其抄写
[
1]149
。 此本虽为残卷,仅
依据之底本应该是唐抄本
存卷二十,但因为是唐抄本,且为五臣单注本,所以
不仅对考察后来的五臣注本以及合并本有重要的参
考意义,对考察刊本时代的《文选》版本演化有依据
意义,而且对《文选》抄本时代的合并本考察亦具有
同样的参考价值。 本文即以三条家本《文选》为主
要参照,考察同为抄本的《文选集注》之编纂方法、
编纂过程中的变化,进而对三条家本《文选》以及集
在五臣单注本刊本系统中,平昌孟氏本是较早
的刻本,虽然平昌孟氏本现已不存,但传承至今的朝
鲜正德本依据之底本即平昌孟氏本。 因此,通过三
条家本与正德本的对校,可以窥见三条家本的五臣
①
注本《文选》之价值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估。
②
注样貌,进而探讨其价值所在。
一ꢀ 三条家本《文选》的版本价值
作为较早的五臣注本,因为存于东邦且较少流
传,三条家本《文选》的版本价值,即在《文选》流传
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探讨。 本
节通过三条家本与其他五臣单注本的比勘,意欲考
三条家本《文选》,残存邹阳《狱中上书自明一
首》,司马长卿《上书谏猎一首》,枚叔《上书谏吴王
一首》、《上书重谏吴王一首》,江文通《诣建平王上
书一首》,任彦升《奏弹曹景宗一首》、《奏弹刘整一
收稿日期:2013⁃01⁃08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北宋国子监本文选残卷校理与研究”(编号:11JYA751015)、全国高校古籍整
理项目(批准号:省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赵奉蓉(1979—),女,山东潍坊人,文学博士,河南大学文学院教师,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研人
员。
118
赵奉蓉ꢀ 从三条家本《文选》看《文选集注》之编纂及价值
首》,沈休文《奏弹王源一首》,杨德祖《答临淄侯笺
致,有明显的考察痕迹。 如《上书重谏吴王》 中的
[3]135
一首》,繁休伯《与魏文帝笺一首》,陈孔璋《答东阿
王笺一首》,吴季重《答魏太子笺一首》、《在元城与
魏太子笺一首》,阮嗣宗《为郑冲劝晋王笺一首》,共
“今汉亲诛其三公以谢前过”
脱落,却存在对此
句的注释,紧接上一句正文,显然为抄写疏误。
2.注释脱文。 个别词语的阙略不举,仅以其注
释阙略严重者为例。 三条家本脱文严重处凡8 条,
分别如下:
14 篇,然此14 篇中仅《上书谏猎》、《上书谏吴王》、
《
重谏吴王》、《答临淄侯笺》、《与魏文帝笺》、《答东
阿王笺》、《答魏太子笺》、《在元城与魏太子笺》8 篇
为完篇,他篇皆有残缺。
(1)《狱中上书自明一首》 中“以奉丹之事” 下
的注释:
通过与正德本中相同篇目的全面比勘,可以看
出两个本子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是很大,主要体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
ꢀ ꢀ 向曰:樊於期为秦将,得罪于秦,而逃于燕。
荆轲见于斯曰:“今闻秦购将军之首以献于秦,
[
3]108
秦王必喜见臣……”
(
一)书写方面
向曰:于期为秦将,得罪于秦,而逃于燕。
荆轲见于期曰:“今闻秦购将军之首,金千斤,
邑万家,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
仇,何如?”于期曰:“为之奈何?”轲曰:“愿得将
军之首, 以献于秦王, 王必喜见臣
三条家本是抄本,因此手写体、俗体字用得较
多;正德本是刊本,字体比较规范,这是二本在书写
方面的差异,此差异对本文之意图无关紧要。
(
二)音注方面
[2]卷二十,10
在音注方式上,三条家本用“××反”或“音×”格
式,正德本则将注音的标志性词语“反” 及“音” 去
掉,直接用“××”或“×”表示。 这主要是预设的编纂
体例不同所致。 参考其它版本,如奎章阁本等,可以
发现,三条家本之音注方式可能是五臣注较早的样
貌。
……”
三条家本之所以脱文,很有可能是抄写时看错
句子起讫所致。 此条注释本应有两处“将军之首”,
三条家本仅有一个“将军之首”,明显是抄写到前
“将军之首”四字后,继之以为后“将军之首”,继续
抄写,且文意仍畅通。
三条家本与正德本皆对文中的某些字进行夹注
注音,但比勘之后发现,三条家本有夹音而正德本没
有的凡15 条,三条家本无注音而正德本有者一条,
但非夹音,而是在正文下面的注释中,即《与魏文帝
笺一首》“繁休伯”后的注释:“……其文甚丽。 繁,
(2)《狱中上书自明》 中“树功而不望” 下的注
释:
[
3]118
ꢀ ꢀ 向曰:德重也。
[
2]卷二十,14
向曰:德重者,人不以为德故也。
此条类上条,句子两端同,脱落中间数字。
(3)《答临淄侯笺》“蔚矣其文”后注释:
[
2]卷二十,43
步何反。”
这明显是正德本误,注文中出现
[3]155
音注不是五臣注的体例。 三条家本音注多于正德本
有两种可能:一是五臣注在后来的流传中发生了变
化,尤其是与李善注之间的互为阑入;二是三条家本
即为五臣注早期形态,因为五臣注本身的注释意图
及预设对象即一般知识阶层,所以笔者比较倾向于
第二种可能。
ꢀ ꢀ 翰曰:嘉命谓植书也。 蔚,盛。
翰曰: 蔚, 盛也。 嘉命, 植书也。 辱, 污
2]卷二十,40
[
也。
此种情况难以定夺二本谁更接近五臣原貌,然
正德本之注释排列不似五臣注。
(4)《答临淄侯笺》“不复过此”后注释:
[3]155
(
1
三)字句增减方面
ꢀ ꢀ 《诗》有大雅、商颂、鲁颂也。
[
2]卷二十,40
.正文脱文。 明显因为抄写原因偶脱的个别字
《诗》有大雅、小雅、商颂、鲁颂。
不论,三条家本与正德本比较,句子或句子片段脱落
此条可能为抄写造成。 此仅举例列举,非全面
罗列,正德本并不一定准确。
共有两处:一是《狱中上书自明》 “而不留富贵之
[
3]121
;二是《上书重谏吴王》“今汉亲诛其三公以
乐”
谢前过”
有一处,即《答东阿王笺》中的“琳死罪死罪”
字。 可以肯定,三条家本之脱文是由于抄写疏误所
(5)《答临淄侯笺》“使刊定”后注释:
[
3]135
[3]158
。 反之,三条家本有而正德本阙略的亦
ꢀ ꢀ 云:后谁复相知……
[
3]168
[2]卷二十,42
五
向曰:植书云:后谁复相知……
此条为抄写所误,三条家本脱注者及引文出处。
11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120
臣,如郡县,谨斩樊於期首及燕督亢地图。
(
ꢀ
6)《与魏文帝笺》“繁休伯”后注释:
[
3]161
ꢀ ……其文甚丽之也。
…其文甚丽。 繁,步何反。
正德本之增加音注,不符合五臣注音注之体例,
此条三条家本明显有误。 原因也比较清楚,是
因为抄写时错行所致。 即文中有相同的语词,抄写
到第二处时,又从第一个语词处抄写。
[
2]卷二十,43
…
非。
(2)《奏弹曹景宗》“获兽何勤”下注释:
(
ꢀ
7)《与魏文帝笺》“未之闻也”后注释:
ꢀ ꢀ 向曰:汉高祖曰:猎者,追踪杀兽者狗也,而
发踪指示人也。 言景宗指踪非拟萧何,获兽勤
[
3]165
ꢀ 诡,奇也。
翰曰:诡,奇也。
此条三条家本脱注者,或为抄写所致,而《文选
[
2]卷二十,44
[2]卷二十,31
劳不同诸将。
向曰:汉高祖曰:猎者,追杀兽者狗也,而发
踪指示人也。 今诸将徒能得兽,狗功也;如萧何
发指示,人也。 言景宗指踪非拟萧何,获兽勤劳
集注》则为:“吕向曰:诡,奇也。”亦不能确定正德本
一定正确。
[3]141
(
8)《在元城与魏太子笺》 “乃高帝之所忌也”
不同诸将。
后注释:
三条家本与正德本相比增衍之处,为汉高祖之
语,见《史记·萧相国世家》:“高帝曰:‘夫猎,追杀
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今诸君徒能
得走兽耳, 功狗也。 至如萧何, 发踪指示, 功人
ꢀ
ꢀ ……高祖欲宿,心动,问县名为何。 曰:柏
[3]175
人者,迫于人也。 去不宿。 故云所忌。
…
…高祖欲宿,心动,问县名。 曰:柏人。
[
4]卷五十三,2015
祖曰: 柏人者, 迫于人也。 去不宿, 故云所
也。’”
脱落。
三条家本稍有删减。 正德本或有
[
2]卷二十,48
忌。
此条脱落原因同第一条。
(3)《奏弹王源》 “宋子河鲂同穴于舆台之鬼”
后注释:
总之,三条家本脱文的主要原因,多为抄写时不
够细致所致。 8 条中,明显因错行而抄误者有二条
ꢀ ꢀ 铣曰:《诗》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岂其
(
1、8),与此类似者即有可能因为抄写句中有相同
娶妻,必齐之姜? 岂其娶妻,必宋之子。 姜,姓
[2]卷二十,40
也。
的字词而出现脱误者有二条(2、4),脱漏注者有两
条(5、7),另外两条,一条不能确定谁更能代表五臣
注早期形态(3),一条明显是正德本错误(6)。
文中有两个同样的词语,抄写到第一个词语后,
直接将第二个词语续接的内容抄写在第一个词语之
后,而忽略了第一个词语至第二个词语之间的部分,
这就出现了缺略现象。 如果是在第二个词语之后,
再将第一个词语之后的内容重写一遍,便出现了衍
文。 此种情况在三条家本中存有一例。 此外,与正
德本比较,三条家本增衍严重处尚有8 条。 分别如
下。
铣曰:《诗》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岂其
娶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 河之鲤
[
3]152
岂其娶妻,其宋之子。 姜、子,齐、宋姓也。
此条三条家本虽有抄写错误,即多抄一“河之
鲤”,但引用《诗经》原文相对完整,且在对姜、子的
解释上,更加具体明确,此条三条家本优。
(4)《奏弹王源》“参缨冕”后注释:
[
2]卷二十,39
ꢀ ꢀ 参谓入仕也。
参缨冕谓入仕也。
[
3]151
此条三条家本优。 参,参入、列入。 缨冕,仕宦
的代称。 两词联合起来方有“入仕”之义。
(5)《答临淄侯笺》“不更孔公,风雅无别耳”后
注释:
(
1)《狱中上书自明》 中“归以王天下” 下的注
释:
ꢀ
ꢀ 铣曰:荆轲既至秦,持千金之资以遗秦宠臣
中庶子蒙,使为先言于秦王曰:燕愿举国为内
臣,贡职如郡县。 谨斩樊於期之首及燕督亢之
ꢀ ꢀ 济曰:植书云:今往仆少小所著词赋一通,
相与更经也。 修言今植之赋颂,乃与古诗相类,
虽不经孔子删定, 与《 诗》 之风雅无异
[
2]卷二十,14
地图。
[2]卷二十,42
铣曰:荆轲既至秦,持千金之资以遗秦宠臣
中庶子蒙,使为先言于秦王曰:燕愿举国为内
臣,中庶子蒙使为先言于秦王曰:燕愿举国为内
焉。
济曰:植书今往仆少小所著词赋一通,相与
更相经也。 修言今植之赋颂,乃与古诗相类,不
120
赵奉蓉ꢀ 从三条家本《文选》看《文选集注》之编纂及价值
经孔子删定,与《诗》之风雅无异焉。 更,经也。
一定的差异。
三条家本与正德本中,“也”是出现频率最多的
[
3]159
此条与下第7 条类似,在阐释之后,忽然列入几
处词语解释。 这不类五臣注的样式,很可能是讲学
记录之本。
句末语气词,其次是“矣”。 但是,比勘后发现,三条
家本与正德本在句末语气词的使用数量上存在一定
差异。 两个本子皆有者排除在外,从差异性来看,三
条家本没有、正德本有的:“也” 字21 个,“矣” 字0
个;正德本没有、三条家本有的:“也”字76 个,“矣”
(
ꢀ
6)《答临淄侯笺》“未之思也”后注释:
[2]卷二十,42
ꢀ 向曰:鄙宗。 过言谓壮夫不为也。
③
向曰: 鄙宗, 谦词。 过言谓壮夫不为
3]160
字3 个。 从这一数量差异可以看出,三条家本《文
[
者。
选》使用句末语气词的频率要大大高于正德本。 那
么,三条家本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句末语气词存在
呢? 这要涉及到句末语气词的作用及不同语体的特
点。
此条正德本仅列词条,并未解释,或为脱文。 三
条家本有。
(
ꢀ
7)《答东阿王笺》“焱绝焕炳”后注释:
[2]卷二十,45
ꢀ 向曰:焱绝焕炳言文词光明也。
语气词在句末经常用于表达各种语气,在书面
语体与口头语体中均会出现。 “书面语体是用文字
记录语言而形成的语体,书面语以口头语为基础,但
是与口语又有明显差别。 书面语没有口语那种因为
向曰:焱绝焕炳言文词光明也。 焱,火光。
[
3]167
焕、炳,皆明也。
(
8)《在元城与魏太子笺》题目后注释:
ꢀ 向曰: 质迁为元城令之官, 迁邺辞太
ꢀ
声音作媒介而具有的伴随因素,没有那些丰富多彩
[
2]卷二十,47
[5]168-169
子。
的语气、语调”
。 一般来说,书面语言语句雅
向曰:质迁为元城令之官,过邺辞太子,到
重、结构谨严,口头用语则是简短明快、通俗自然,这
种不同表现在口头用语中语气词较多,而书面语则
要精心选择词语及结构。 对应这样的语体区分,三
条家本《文选》与口头用语的联系就多了一点。 三
条家本是抄本,抄本必定会有抄写依据的底本,这个
底本很可能就是一个课堂讲学记录的本子。 《文
选》在唐代影响较大,士子文人竞相学习,学堂先生
讲授《文选》,学生在记录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
将先生讲授时的语气词也记录于其中了。
[
3]174
县而与太子笺也。
此条三条家本对书写缘起的介绍更加具体,更
符合五臣注的注释特征,正德本或有脱落。
(
ꢀ
9)《在元城与魏太子笺》“不亦异乎”后注释:
ꢀ 铣曰:汉严助为中大夫,得侍从从容。 上问
所欲,对曰:愿为会稽太守。 数年赐诏曰:君厌
承明之卢,出为郡吏,久不闻问。 助恐,上书谢:
愿奉三年计最。 诏许,因留拜侍中也。 故云皆
[
2]卷二十,49
克复旧任。
再进一步研究,三条家本中还存在着较为特殊
的句末语气词,如“之也”、“之矣”等,之所以说它们
特殊,一是因为在古代汉语语法中很少有这样的用
法,二是在其他版本中亦未见这些语气词。 之所以
说它们是句末语气词,是因为从文义来看,它们所起
的作用就是表示陈述语气。 三条家本中的句末语气
词“之也”共20 条,不同比例地分布于残存的14 篇
中,如《狱中上书自明》“以奉丹之事”注释有云:“丹
铣曰:汉严助为中大夫,侍从从容。 上问所
欲,对曰:愿为会稽太守。 数年赐诏曰:君厌承
明之卢,出为郡吏,久不闻问。 助恐,上书谢:愿
奉三年计最。 诏许,因留拜侍中。 虞兵寿王自
侍中为东郡都尉,复征入□□□大夫侍中也,故
[
3]178
云皆克复旧任。
在上述九条中,只有第一条为三条家本抄写错
误,其余诸条三条家本均优于正德本,三条家本基本
上保存了《文选》五臣注的早期样貌。 这也说明后
来的五臣单注本亦有变化,可能吸收了《 文选集
注》、《文选》李善注等其他注家的内容。
[
3]108
即燕太子之也。”
《答东阿王笺》 标题后有注释
3]166
此两例皆为对文中出
[
云:“东阿王,曹植之也。”
现人物的说明,很明显,“之”字在此出现是不对的,
不符合语法规范,正德本无“之”字,一条用“也”字,
一条不用语气词表示。 其他18 条亦与此类同。 句
末语气词“之矣”,出现1 次,见于《狱中上书自明》,
“未象管蔡是矣”后注云:
(
四)文末语气词方面
三条家本中语气词运用较多,将其中运用较多
的句末语气词与正德本相比,发现两个本子存在着
12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向曰:丹朱,尧子而不肖也。 象,舜弟,欲杀
注,在《文选集注》中完全消失了。 如《奏弹曹景宗》
舜。 管叔、蔡叔,皆周公弟也。 流恶言以疑周
公,周公诛之。 言朱、象、管、蔡,于尧、舜、周公
则为骨肉, 而不率父兄之德, 故为仇敌之
“魏武置法案以从事”条,三条家本《文选》下列刘良
注:
ꢀ ꢀ 良曰:太祖自作兵书,诸将征伐皆以亲书从
[
3]113
[3]143
矣。
事。 从令者克,违令者败之也。
“
之矣”,正德本作“也”。 “故为仇敌之矣”,前
《文选集注》中则全部删掉了刘良注,而李善注
与之非常接近:
有动词“为”字,“之”字不当用,若无“为”字,“故仇
敌之矣”亦可通。
ꢀ ꢀ 李善曰:《魏书》曰:太祖自作兵书,诸将征
三条家本出现了习用的句末语气词“ 也”、
伐皆以新书从事。 从令者克捷,违令者负败
[6]册二,377
也。
“
“
矣”,也出现了不当用而用的句末语气词“之也”、
之乎”,如此一来,可以进一步印证上面的观点,即
此条注释三条家本与《文选集注》 两家注有四
点不同。 其一,《文选集注》 李善注有引文出处,三
条家本刘良注无。 此为二家注释义例之别,此处无
讨论之必要。 其二,《集注》是“皆以新书”,三条家
本为“皆以亲书”,一字之别,当以《集注》为是。 其
三,《集注》本“从令者克捷”,三条家本无“捷” 字。
其四,《集注》本“违令者负败也”,三条家本为“违令
者败之也。”
三条家本依据的底本或为课堂讲学本,以上与它本
不同的句末语气词,当为学堂先生讲学时经常出现
的口头语。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比勘,可以对三条家本
《
文选》的性质与价值作如下判断:三条家本《文选》
是比较早且比较全面地保存了五臣注原貌的抄本,
它在很多方面甚至优于看上去错误较少的刊本,它
的底本应该是一个比较接近讲学记录的本子。 虽然
因为底本性质及抄写原因,三条家本存在着一定程
度的衍脱之处,但这并不影响其整体价值,它在很大
程度上是完全可以代表唐代五臣单注本的早期形态
的。
二者虽存四处不同,除却文字上的差异,其他完
全一样,因此《集注》本中刘良注没有存在必要,全
部被删。
再如《奏弹曹景宗》“久患诸夏”后的注释:
[
3]143
ꢀ ꢀ 良曰:逆胡,后魏也。 诸夏,中国也。
二ꢀ 《文选集注》对五臣注的改造
《钞》曰:逆胡,谓元魏也。 诸夏,中国,谓
[6]册二,379
洛阳也。
三条本作为唐代出现的较早较全面的五臣单注
本,虽然现仅存第20 卷,但是,既然其能够代表五臣
注早期的形态,就完全可以将其作为参照进而考察
其它一些版本,所以具有极为重要的文献价值。 能
够反映唐抄本的还有一种重要文献《文选集注》,其
中也收录了五臣注。 那么,《文选集注》中的五臣注
与三条家本五臣注有无差异? 如果有,这些差异反
映了《文选集注》的哪些问题呢? 是否由此可以对
《文选钞》与刘良的注释相比,基本相同,只在
对“诸夏”的解释上相对完满,且《文选钞》在《文选
集注》中位于五臣注前,故刘良注被删。
2.部分删减。 即三条家本有五臣注,《文选集
注》亦有,只不过两相对比,集注本少了部分内容。
全部被删的数量相对来说不算太多,但部份被
删的比重还是较大的,绝大部份五臣注或多或少地
有所删减。 依据三条家本保存的6 篇比校,此6 篇
《
文选集注》的编纂作出一些推测呢?
⑤
共有81 条注释,其中全部被删者12 条,占总数的
三条家本残卷与《文选集注》 残卷共存的篇目
有《奏弹曹景宗》 残卷、《奏弹刘整》 残卷、《奏弹王
源》残卷、《答临淄侯笺》、《与魏文帝笺》、《答东阿
王笺》6 篇。 《文选集注》排列各家注本时,其顺序为
李善注、《文选钞》、《音决》、五臣注、陆善经注。 通
过比勘《文选集注》与三条家本《文选》中此六篇,发
14ꢁ 8%;部份被删者41 条,占总数的50ꢁ 6%;共计被
删者占65ꢁ 4%。
无论是全部被删,还是部份被删,其理由则是相
同,就是出现重复现象,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文字基本相同。 如《答东阿王笺一首》“载
欢载笑,欲罢不能,谨韫椟玩耽,以为吟颂”条:
ꢀ ꢀ 良曰:载,则。 欢,言美之也。 韫,藏。 椟,
现《文选集注》 将五臣注作了一定的修改与删减。
④
文选集注》删减五臣注的情况分为两种类型。
《
[3]168
1
.全部删减。 即三条家本某句正文下面的五臣
遗也。
122
赵奉蓉ꢀ 从三条家本《文选》看《文选集注》之编纂及价值
刘良曰: 载, 则也。 欢, 言美之
6]册二,466-467
对五臣注原封不动地一并移入,而是遵循避免重复
的原则,对五臣注作了程度不同的剪裁,其中有因与
李善注重复者,亦有与五臣注外的他家注释重复者。
三ꢀ 《文选集注》对其他注家的改造
[
也。
删去的部份为“韫,藏。 椟,遗也”,而这两个词
的注释《文选集注》中见于李善注:“善曰:……韫,
[
6]册二,467
藏也。 椟,遗也。”
《文选集注》在编纂时依据“避免重复”的原则
将五臣注作了删减,那么,此种修改原则是单独针对
五臣注,还是适用于其他注家呢? 如果是指向性很
强地针对五臣注,说明《文选集注》的编者对五臣注
某些方面的不认可,如果是其他注释亦被删减,则说
明《文选集注》在编纂时有一以贯之的原则。 要证
明这一问题,尚需要对其他的注释进行比勘后判定。
(一)《文选集注》对《文选钞》的取舍
二是文字不同,主要内容大致相同。 如《奏弹
曹景宗》“和戎莫效,二八已陈”条:
ꢀ
ꢀ 良曰:魏绛为晋悼公和戎狄而赐女乐二八。
[3]142
景宗无此功而已,当此赐也。
刘良曰: 景宗无功效而已, 当此赐也矣
6]册二,373
[
也。
很明显,《集注》本去掉了“和戎赐二八”的历史
典故,直接切入评价曹景宗。 《集注》本中的这一典
故见于李善注:“《左氏传》曰:郑人贻晋侯以女乐二
八。 晋侯以乐之半赐魏绛,曰:‘子教寡人和诸戎
《文选集注》删减五臣注内容时,比照的内容主
⑥
要是李善注、《文选钞》 。 《文选钞》原书已亡佚不
传于世,无法与《文选集注》中的《文选钞》相比勘而
作出明确结论。 但是通过《集注》中《文选钞》与李
善注的出现方式及注释内容可以作出接近真相的推
断。
[
6]册二,373
狄。’”
此条《集注》本李善注引用《左传》原
文,而三条家本刘良注则是将《左传》 文辞化为己
句,且与李善注相比,增加了晋悼公赐魏绛女乐二八
的原因,对了解典故及明晰下文意思有重要帮助,然
而《集注》亦作删改。
从出现方式上看,有单一式,有时会单独出现李
善注,有时会单独出现《文选钞》;有联合式,即李善
注与《文选钞》二者共同出现。 单独出现自然不会
有重复现象,共同出现时它们会对不同内容作出阐
释,如《奏弹王源》“固宜本其门素,不相夺伦”后注
释:
《
文选集注》五臣注与前面注释的重复,有时是
单一地与李善注、《文选钞》等重复,有时则是合二
为一,即五臣注的内容分散见于李善注、《文选钞》、
陆善经注等,如《答临淄侯笺》“修家子云老不晓事,
强著一书,悔其少作”注释:
ꢀ ꢀ 李善曰:《尚书》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
ꢀ
ꢀ 良曰:植书云:扬雄犹云壮夫不为,雄《法
《钞》曰:门素,谓本所相承也。 伦,理也。 吕向
[
6]册二,405
言》曰:或问:吾子少好赋? 曰:然,童子雕主篆
曰:使有伦理次第也。
[
3]159
刻。 俄尔曰:壮夫不为。 是悔其少壮也。
李善注是解释“不相夺伦”的出处,《文选钞》则
是解释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无论从文字上还是从
内容上,皆不见重复现象。
李善曰:曹植书曰:扬雄犹称壮夫不为,扬
子《法言》:或问吾子少好赋? 曰:然,童子雕虫
篆刻。 俄尔曰:壮夫不为。 《钞》曰:言虽年老,
尚不能晓知事理,故著《法言》 如此说也,悔其
如此一来,《文选集注》 “去同存异” 的原则对
《文选钞》 同样适用。 但是,事情往往不是如此简
单,《文选集注》中《文选钞》与李善注也存在内容或
部分文字相同的地方,如《答临淄侯笺》“固所以殊
绝凡庸也”之后的李善注与《文选钞》皆对《吕氏春
秋》、《淮南子》的成书情况有所说明,亦见大体相同
的记载:
[
6]册二,445
少小时所著述也。
三条家本刘良注释的前半部分( 至“ 壮夫不
为”)与《集注本》李善注近乎相同,三条家本“雕主
篆刻”字误,当为“雕虫篆刻”,其后的“是悔其少壮
也”,与《文选钞》“悔其少小时所著述也”近同。 鉴
于前面已经在李善注、《文选钞》 中出现了类似内
容,故而,三条家本刘良注释中的上述部分被删。
通过以上对五臣注从三条家至《文选集注》 本
的变化,进而得知《集注》本《文选》对五臣注的编纂
原则:即《文选集注》虽以集注为编纂体例,但并非
ꢀ ꢀ 李善曰:桓子《新论》 曰:秦吕不韦请迎高
妙,作《吕氏春秋》;汉之淮南王聘天下辩通以
著篇章,书成,皆布之都市,悬置千金以延示众
士,而莫能有变易者。 乃其书约,体具而言微
[
6]册二,442-443
也。
12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钞》曰:《吕氏春秋》云:吕弗聚智略之士,
子也,谦恭林博。 自魏太子以下,并争交好。 又
是时临淄侯以才捷爱幸,康秉意投修,数与修
书,修答笺。 后公以修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
作《吕氏春秋》,成,悬之于市,有改一字者赏之
千金。 《 淮南》 成亦悬, 视能改一字赏五百
[
6]册二,443
[6]册二,431-432
金。
侯,乃收杀之。
是否《文选集注》 编纂时候仅仅是对五臣注进
行了去同存异的删减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某
些关键词上,李善注与《文选钞》尚存有一定差异。
此两处皆说《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成书后悬
置于市,但在赏金的具体数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李
善云两者皆赏千金,《文选钞》则言一者千金,一者
五百金。 虽然主体内容略同,然因关键词上存在一
定差异,所以《文选集注》二说并而存之。
陆善经曰:《典略》云:杨修,字德祖。 少谦
恭有材学,卓流奇誉。 魏武为丞相,转主薄,军
国之事皆预焉。 修思谋深长,常豫为答教,故猜
而恶焉。 初临淄侯植有代嫡之议,修厚自委昵,
深为植所亲重,太子亦爱其才。 武帝虑修多谲,
恐终为祸乱, 又以袁氏之甥, 遂因事诛
[
6]册二,432
之。
李善注与陆善经注在对曹植、曹丕对杨修的欣
赏上,较为相似,而在杨修的才学及被杀原因方面,
陆善经则详细、丰富得多。 可见,“求同存异,多多
益善”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对陆善经注的取舍。
(三)《文选集注》对李善注的改造
再如《奏弹曹景宗》“出必以律,锱铢无爽”后注
释:
[
6]册二,377
ꢀ
ꢀ 李善曰:《周易》曰:师出以律。
《
钞》 曰:《易》 曰:师出以律,否臧凶。 注
曰:为师之始,齐师者也。 齐众以律,失律则散,
故师出以律。 律不可失,失律而臧,何异于否,
失令有功,法所不赦,故师出不以律,否臧皆
无论是“去同存异”还是“多多益善”,李善注在
《文选集注》中都是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排头兵,
一切要向它看齐,李善注有者,其它注本不会有,李
善注无者,其它注本才会出现。 那么,《文选集注》
是否保存了李善注的原貌呢?
[
6]册二,377
凶。
李善注与《文选钞》所引《周易》内容为《师》卦
初六爻辞,完整的内容为《文选钞》所引,李善注仅
仅是将《周易》部份内容与原文的“出必以律”对应,
并无其他说明,而《文选钞》则不仅引文完整,而且
引《周易注》进一步解释意思。
[
7]
国子监本《文选》 是李善单注本的第一个刻
本,可能与中晚唐李善注比较接近,不妨以此作为比
校依据回答上面的问题。 通过与国子监《文选》的
比勘发现,《文选集注》李善注与国子监李善注也有
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太大,主要表现在字词的阙略
方面。 可见,《文选集注》对于李善注收录是比较完
整的,但也不是最完整的,在保存李善注原貌方面仍
然不够理想。
通过对这两个例子的细化分析可以看出,《文
选集注》在坚持“求同存异”原则的同时,还有“多多
益善”的原则。
“
多多益善”的原则还可以从单一式出现方式
来看。 《集注》中仅出现《文选钞》没有出现李善注,
通过对校国子监《文选》,这不是因为《文选钞》与李
善注的内容重合,《文选钞》的注释更好而去掉李善
注,而是因为这一句话之下,李善注根本就没有注
释。 所以,根据“多多益善”的原则,《文选钞》就被
排在了这句话下面诸种注释的首位。
四ꢀ 结论
三条家本《五臣注文选》 是一个比较早的唐抄
本,在较大程度上代表了五臣注早期的面貌,因此,
三条家本《文选》具备重要的参照意义。 通过三条
家本《文选》与《文选集注》中的五臣注之详细比校,
由此可以确定《文选集注》编纂者对五臣注的编纂,
进而验证这种编纂方式在《文选集注》中是否适用
于其他诸家。 本文的结论是,《文选集注》的编纂原
则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原则,一个中心即
以李善注为主,两个基本原则即多多益善、去同存
异。
(
二)《文选集注》对陆善经注的取舍
陆善经注在《文选集注》 中出现的频率不如李
善注、《文选钞》高,但是从《文选集注》收录陆善经
注的情况,可以看出与《文选钞》相同的取舍原则。
《
答临淄侯笺一首》 作者杨德祖后收录了李善
注与陆善经注,具体如下:
ꢀ 李善曰:《典略》曰:杨修,字德祖,太尉彪
《文选集注》 在编纂成书之时,面对众多的材
料,从整体上进行了一定的比勘、选择,坚持“多多
ꢀ
124
赵奉蓉ꢀ 从三条家本《文选》看《文选集注》之编纂及价值
益善”的原则,尽量搜罗全面的注释信息,进而形成
的一环,它保存了现在已经佚失的几种《文选》注释
著作的内容,因此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但对其版本
价值亦不能过分拔高,尤其是其中保存的注释如李
善、五臣二家尚有另外传承流传的情况下,其仅具备
一定的参考价值。 要了解《文选》诸种版本注释的
大致情况,《文选集注》是很好的选择,但若要研究
《文选》诸种版本的样貌特征及版本演变,《文选集
注》绝对不是最佳的选择,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独
立使用。
了一百二十卷本,但同时会对各种注释进行“去同
存异”的处理,与李善注相互照应,最终形成了含量
丰富的《文选集注》。 这种编纂原则在其他集注、汇
校之类的文献中同样适用。 如此,集注本的优势就
在于能够保存比较多家的注释,对学习《文选》比较
实用,劣势则在于会遮掩某些版本的原始样貌。 所
以,对《文选集注》的价值应该给出一个比较客观的
评估。
《
文选集注》在《文选》发展过程中是极为重要
注释:
①
集注本《文选》之发现与出版,是现代《文选》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但是,目前学界在强调其价值的同时,无疑存在着过度的
拔高,根本原因在于未能详细考察其保存诸家注释的完善程度。
②
一些学者已做过类似的研究。 饶宗颐先生依据《四部丛刊》本、《文选集注》本及北宋景祐本《史记》、南宋重刊淳化本《汉
书》、绍兴重刊北宋监本《梁书》、绍熙本《三国志》等,详校三条家本。 见:《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中华书局1998 年版。 游
志诚先生依据陈八郎本、明州本、赣州本、奎章阁本、广都本、茶陵本等对校《答临淄侯笺》、《与魏文帝笺》、《答东阿王笺》、
《
答魏太子笺》、《在元城与魏太子笺》五篇,以此考察五臣注原貌。 见:游志诚《文选综合学》,文史哲出版社2010 年版。
③
④
三条家本与正德本皆有句末语气词,然所用词语不同者,不在统计范围之内。
《文选集注》中《奏弹王源一首》脱文严重,情况复杂,不在本文讨论之内。 对此篇文字在诸本中的差异可参看:周勋初《〈文
选〉所载〈奏弹刘整〉一文诸注本之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学论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年版,第218-229 页。
此项统计不含夹音,且单字被删者亦不计算在内。
⑤
⑥
五臣注因与李善注有重合部份而被删的共有20 条,占被删总数的40%;与《文选钞》重合而被删的25 条,占被删总数的
5
%;合李善注与《文选钞》同而被删的4 条,占被删总数的8%;合李善注与陆善经同而被删的1 条,占被删总数的8%。
参考文献:
[
[
[
[
[
[
[
1]傅刚.文选版本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吕向,等.文选[M].朝鲜正德四年(1509)刊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院藏.
3]吕向,等.五臣注文选[G] / / 天理图书馆善本丛书汉籍之部.东京:八木书店,昭和五十五年(1980).
4]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5]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周勋初.唐钞文选集注汇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7]李善.文选[G] / / 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
责任编辑:唐ꢀ 普]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