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 卷第2 期
2014 年3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41,No.2
March,2014
管理类本科专业实验教学
共享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四川大学为例
徐玖平,李小平,米德超
(
四川大学商学院,成都610064)
ꢀ
ꢀ 摘要:以高等教育实验教学改革为背景,分析了管理类本科专业传统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 运用现代教育教
学理论、认知理论及系统理论,针对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从教学管理与资源配置角度构建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验教
学的“3P2C”共享型模式。 以四川大学为例,从实验资源共享的平台搭建、实现渠道、机制保障等方面探索了该模
式在管理类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上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教学;共享型模式;3P2C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4)02⁃0024⁃07
ꢀ
ꢀ 管理类专业是致用学科,理论与实践并重。 基
刚等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了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
[2]
础理论扎实、知识结构合理、角色转换迅速、动手能
力强是社会对管理类专业,特别是本科层次管理类
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 管理类专业的学科特点与人
才需求特征要求其教学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具有
不可或缺的作用。
问题。 通观既有研究,其问题分析稍显表象,体
系或模式设计的系统性等还存在优化提升空间。 专
业与课程体系匹配度低的问题需要从课程结构与课
程管理上突破解决思路,而实验资源不充足等问题
有待通过系统整合共享相关实验资源来解决。 从实
①
验教学管理与资源配置角度进一步展开管理类本
国内高校管理类本科专业在实验教学上普遍存
在资源分散、基础薄弱、专业与课程体系匹配度低等
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
存在的有关问题展开了研究。 如:赵洁等对管理类
科专业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既是满足社会人才
需求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深入推进“实验育人”观
[
3]
。
念、培养本科层次创新人才的内在要求
一ꢀ 面临问题
据统计,国内211 建设高校中,管理类本科专业
[
1]
专业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式做了探索;刘志
跨院系开设的院校有85 所,占总数的77%;管理类
收稿日期:2013⁃10⁃01
基金项目: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教高函[2009]28 号);四川省2009-2012 年高
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本科文综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编号:P09009)。
作者简介:徐玖平(1962—),男,重庆人,四川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管理学;
李小平(1976—),男,重庆人,四川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
米德超(1963—),男,四川南充人,四川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
24
徐玖平ꢀ 李小平ꢀ 米德超ꢀ 管理类本科专业实验教学共享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四川大学为例
本科生年招生规模在500 人以上的有近70 所。 相
对理工医等学科,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所受重视程
度不够,发展起步较晚,存在的问题涉及教学观念、
课程结构、教学管理与资源配置等方面。
统进行审视,没有从“管理既是教育的前提,又是教
[4]
育的手段与结果” 的角度认识实验教学问题。 这
既是教学问题,也是管理问题,更有观念问题。 由
此,解决问题的思路,还须突破一些认识上的窠臼,
将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实验教学问题与其管理问题有
机而系统地结合起来。
(
一)课程设置欠合理
学校费尽心思开出的实验课程,学生往往不感
兴趣或者收获不大;学生在学校实验课上操作演练
的内容,与到工作岗位的需求并不一致。 其归因主
要在课程设置上。 一是实验课程开课对象单一,缺
乏供多专业同时参与的课程设置机制,如ERP 沙盘
模拟实验课程就仅面对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
二是实验模块设置相对孤立,缺乏系统思考与课程
整合,如创业大赛等被视为课外活动,没有被纳入实
验教学体系乃至人才培养体系来整体考量。 三是没
有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变化及时调整课程的内容与手
段,如网络技术、仿真技术等在实验教学中应用不
够。
二ꢀ 模式设计
通过问题的分析不难发现,管理类本科专业实
验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两个“结构”问题:即课程
结构改革与资源结构改善。 为破解这个结构性难
题,结合高校管理类本科专业实验教学现状,集成运
用系统理论、认知理论、教育学理论提出了“实验教
学共享型模式”的思路。
(一)模式界定
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
[
5]894
着做的标准样式”
。 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林
林总总,学界比较认同的是《教学模式》的编著者乔
③
伊斯等从学习环境角度所作的定义和解释。 本研
(
二)实验资源不充足
实验室等实验资源使用范围仅限于所在院系,
究所提出的实验教学共享型模式是指针对创新人才
培养目标,在有限资源条件下,通过建立多方资源共
享机制以弥补原有实验教学不足的新型实验教学形
式。
②
基本处于“画地为牢”状态。 在“文综” 建设之前,
不少高校的管理类专业没有把校内其他人文社科专
业的实验室、部分理工医实验室及校友企业实验室
纳入自身的实验资源范畴,带来实验资源的结构性
缺乏。 实验资源不充足主要表现在设备不足与师资
短缺两方面。 1.软硬件设备不足。 管理类实验室因
建设历史短,投入相对不足,客观上造成实验条件的
局限,如证券交易所模拟竞价、车间物料调度等实
验,对场地要求高、资金投入大,高校短期内不易建
设好这类实验室。 2.师资短缺。 由于继续培训的缺
乏与传统师资选聘机制所限,各高校管理类本科专
业师资中兼具理论与实验教学能力者相对短缺。
(二)设计视角
在展开管理类专业本科实验教学共享型模式的
设计时,除了以其实验教学本身所面临的问题为依
据外,还需以实验教学有关的规律及理论为设计视
角。
1.系统观。 系统科学家贝塔兰菲提出:“整体大
于部分之和,构成特征不能由孤立的各部分的特征
[
6]46
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
来说明。”
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基本特征,也是系
[
7]
(
三)管理运行较滞后
统方法的基本原则。 管理类专业本科实验教学
中实验模块设置孤立、实验资源结构性不足等问题,
从系统论角度讲是实验教学系统缺乏整体性,使得
其整体功能不优。
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及其改革是个新生事物,
从事实验教学的管理人员在认识观念及管理思路上
存在一定滞后性。 不少高教管理者在其接受高等教
育时管理类专业较少开设实验课,导致管理认识上
的先天不足。 此外,对实验资源分散、课程体系不合
理等问题缺乏管理上的统筹;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需
求,缺乏课程系统安排与实验资源配置的有效策略。
上述问题在本质上都可归结为实验教学的管理
问题。 其根源在于割裂了教学与管理的内在联系,
没有把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等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系
2.协同观。 根据物理学家哈肯的协同论思想,
复杂开放系统中子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整体效应或
集体效应,即协同效应,简单概述就是“1+1>2”的效
[
8]
应
。 协同效应可分内部与外部两种情况。 “1+1>
2”的协同效应为实验资源整合与课程共享提供了
很好的理论视角。
2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图1.实验教学共享型模式结构模型
ꢀ
ꢀ 3.时序观。 课程结构关系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有
外的“文综”的其他成员单位的实验室及其实验课
时序的课程安排来实现,本质上是课程知识的逻辑
关系。 课程知识的逻辑与学生认知逻辑一致时,教
与学在知识的供需上就达成了契合。 心理学家奥苏
伯尔在其《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 扉页上开宗
明义:“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
程体系构成;扩展平台主要由学校的理工科实验室、
校友企业实验室及校企共建的专业实验室及其课程
体系构成。
“2C”即两条共享渠道(Channel),具体指实验
资源共享与课程体系共享。 实验资源是实验课程的
载体,实验课程是实验资源的延伸。 实验资源共享
是实验教学共享型模式的关键思路。 实验资源主要
指支撑实验教学活动的物质要素,包括实验室、实验
设备器材(软、硬件)、师资等。 实验资源共享是实
验课程共享的前提与基础,而课程体系共享是实验
教学共享型模式的核心内容。
[
9]
了什么。” 因此,在安排管理类专业本科课程时序
时,教学管理者应清楚学生已参与的相关课程。
(
三)结构模型
结构决定功能,系统的功能调整必然对其结构
[
10]
提出新要求。 新的模式必须从实验教学管理与
资源配置的结构上展开设计。 立足于管理上的对实
验资源的规划配置与机制构建,以四川大学“文综”
为支撑,以管理类专业已有的相关实验资源(实验
室软硬件、师资)子系统和实验课程子系统为基础,
依托相关资源子系统,构建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验
教学的“3P2C”共享型模式(见图1)。
三ꢀ 应用实践
根据前述模式设计,从2008 年以来,依托学校
“文综”建设发展的良好契机,四川大学管理类本科
专业实验教学在资源调度配置、专业体系与课程体
系协同联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
涉及实验教学的核心要素主要有两个,即实验
课程体系与实验资源。 图1 所示结构模型中,“3P”
即三层共享平台(Platform):基础平台、支撑平台和
扩展平台。 管理类本科专业相关的课程体系与实验
资源构成共享型实验教学模式系统的三个平台子系
统。 各平台的资源可在平台内协同共享,不同平台
的资源也可通过平台间的协同进行共享。 基础平台
主要由管理类专业所在学院的实验室及其实验课程
体系构成;支撑平台由管理类本科专业所在学院以
(一)共享平台的搭建
管理类专业在整合实验资源过程中,主动融入
“文综”建设体系,与其他实验单元建立沟通共享机
制。 以管理类专业相关学院所属实验室为主体建立
共享基础平台,实现校内管理类专业实验资源与课
程体系共享;以学校“文综”所属实验室为主体建立
共享支撑平台,实现校内人文社科类专业实验资源
与课程体系共享;以学校部分理工实验室、校企共建
实验室、校友企业实验室及校企协作实验活动为主
26
徐玖平ꢀ 李小平ꢀ 米德超ꢀ 管理类本科专业实验教学共享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四川大学为例
图2.“三平台协同联动”共享平台体系
体建立共享扩展平台,实现校内外多元实验资源与
课程体系共享。 基础平台、支撑平台、扩展平台三个
层次的共享子平台协同联动,构成四川大学管理类
本科专业实验资源的共享平台体系(见图2)。
在图2 中,基础平台是核心,是实验教学共享型
模式的主要功能实现平台,约50%的共享在该平台
实现;支撑平台是关键,为共享平台体系构建搭建了
框架,并为整个共享平台体系提供了机制参考与经
验;扩展平台是补充,丰富完善了平台体系的实验资
源。 协同共享机制是平台体系的保障,确保体系内
各平台子系统协同联动。
术认识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为目标的实验课程集
合;(2)专业实验群:以培养学生用所学专业知识解
决专业问题能力为目标的实验课程集合;(3)综合
实验群: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能力为目标的实验课程集合;(4)创新实验群:以
促进管理类专业与理工类专业深度融合,提高学生
综合判断、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实验课程
集合。 在实验群之间的时序层次安排上,以基础实
验群为专业实验群的先导课程,以专业实验群为综
合实验群的先导课程,以此类推。
专业结构体系与课程结构体系的匹配是多元互
动的。 以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与人力资源专业为例,
在实验课程设计时,他们面向的各实验模块是相对
固定的;但同样的实验课程(如人才测评模拟),对
应这两个不同专业却属于不同的实验群(实验模
块)。 这样就打破了以往“专业———实验”单对单的
实验教学,形成“多专业———多实验”的多元互动格
局,有效实现了课程资源共享。
(
二)共享渠道的实现
在模式设计与共享平台的建设基础上,实现了
管理类本科专业在课程体系与实验资源上的共享。
1
.课程体系共享
为发挥管理类不同专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优
势,依托“文综”背景,按照资源共享的思路,对管理
类的实验教学及其三个平台上的实验资源进行整体
规划,提出了与管理类本科专业对应的实验课程体
系(见图3)。
2.实验资源共享
原有资源不能满足实验教学需求,原因在于相
关实验资源没有被很好地整合调度起来。 形式上的
“资源不足” 在本质上主要是资源结构不合理。
“3P”模式为管理类本科专业共享“文综”实验资源、
校内部分理工医科实验资源及校外相关实验资源搭
④
在“实验群” 概念启发下,我们以学生认知逻
辑为依据,以实验课程对应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为
标准,将管理类专业实验课程分为基础实验群、专业
实验群、综合实验群和创新实验群四个类型。 (1)
基础实验群:以培养学生结合现代信息与仿真等技
建了平台。 资源共享主要内容是实验课程载体———
实验室的共享。 共享平台搭建起来后,相关学院的
2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图3.实验课程共享结构体系
实验资源就在平台体系上实现了多边互融共享。 例
如,对于管理类专业来讲,“心理健康测评实验室”
是其支撑平台上的实验资源;对学校“文综”实验室
而言,该实验室则是其基础平台上的实验资源。 在
具体的共享实现方法上,校内的实验资源共享通过
教务处学生选课系统实现;校外的相关资源通过校
企协同实现。 管理类专业与四川星慧集团合作举办
市场营销策划大赛,与四川省东圣股份合作共建工
业工程实训基地等,都是具体实验资源共享的典型。
实验资源共享的另一个内容是师资共享。 总体
上,实验课教师与实验室是直接关联的,但部分课程
需要通过共享平台上的资源来协作支持完成。 如:
会计仿真实验的部分环节就由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
所的专家来现场指导完成;工业工程实验的部分环
节,学生就在132 厂的专业实验场地由企业专家指
导学生开展实验。
(一)改善了实验资源状况
通过改革实践,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实验资源边
界扩大,实验资源的使用率也得到提升,设备利用率
等指标改善成效明显(见表1)。 “调查统计大赛”
等活动扩展进了实验课程体系,四川省东圣股份公
司等校友企业专业实验室也扩充进了实验资源体系
中。 在此实验教学资源观视野下,管理类本科专业
的实验教学资源还将不断得到丰富。
表1.实验教学模式共享型实施前后的设备评价指标对比
指标
实施前
实施后增加量增加率
项
目
设备数
421
259
832
617
82%
100%
0
411
358
46%
0
97.62%
138.22%
———
设备总值
设备使用率
设备完好率
安全事故数
36%
100%
———
0
0
———
(
三)保障机制的配套
ꢀ
ꢀ (二)提升了实验教学水平
该模式下把创业设计、创新型竞赛项目纳入课
管理类本科专业实验教学“3P2C”共享型模式
的设计及实践是项系统工程。 为确保实验教学共享
型模式的顺利实施,涉及的相关校内单位确立了以
程体系,专业老师担任学生项目指导教师,促进了教
学相长。 此外,实验资源扩展带来实验教学内容的
丰富,其本身也是教学水平提升的渠道。 近5 年来,
实验教学资源支撑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
目和横向科研课题近400 余项,出版实验用教材10
余本,发表实验教学论文近20 篇。
“
网络为共享基础、制度立共享规范、文综行协调职
能”的保障运行机制。 管理类本科专业实验室整体
以分中心名义纳入“文综”体系,在共享载体上与相
关实验单元共享各种资源;以学校“文综”制度《四
川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网络平台运行管理办
法》为基础,对实验教学共享型模式下的责权利进
行了规范。
表2.实验教学共享型模式实施前后的教学情况对比
指标
实施前
实施后增加量增加率
项
目
四ꢀ 实践成效
实验教学课程
实验项目
19
45
26
61
136.84%
39.61%
通过具体运用实践,管理类本科专业实验教学
共享型模式较好地实现了课程结构改革与资源结构
改善,实验设备的使用、实验教学资源的拓展、学生
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
154
215
年服务学生数
年实验人学时数
1246
33220
4125
86220
2879 231.06%
53000 159.54%
28
徐玖平ꢀ 李小平ꢀ 米德超ꢀ 管理类本科专业实验教学共享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四川大学为例
ꢀ
ꢀ (三)促进了创新人才培养
调查显示,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
奖;会计学专业本科生金鑫参加了2012 年底在美国
举行的“英特尔全球挑战赛———伯克利总决赛”(中
国只有前三名团队进入决赛)。
财务管理、会计学等专业近5 年本科毕业生对在校
期间的实验教学满意度高达93.35%(有关实验教学
效果的实证将另文详析);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华
为、Intel 和富士康等知名企业对毕业生综合素质、
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给出了
较高评价。 此外,有关创新人才培养效果的指标明
显提升(见表3)。
(四)扩大了社会辐射影响
在该模式的应用实践中,有关实验室已成为一
些设备生产商和IT 公司的产品推广、测试平台。 如
美国SimioLLC 公司、用友软件、广联达等公司,通过
提供设备软件、建立合作实验室等与我们的实验平
台展开合作。 其中,仿真产品和计划调度软件的实
验资源共享平台搭建与渠道实现等具体实践,为综
合性大学在实验教学的资源调度配置与课程体系建
设上作了很好的探索示范,吸引了不少兄弟院校访
问交流。 通过调查,近5 年管理类本科专业毕业生
所在单位,对实验教学的总体满意度高达95.27%。
近5 年来,管理类本科专业就业率高于全校平均水
平3 个百分点,在全校一直处于领先优势。
表3.共享型模式实施前后学生创新成果数量指标对比
指标
实施前实施后年增加量
备注
项
目
学生获得成果(奖) 6 项/年21.33项/年约3项校级以上
实施后数据为
支撑创新创业项目2项/年18项/年约4项10、11、12 年平
均数
实施后数据为
学生发表论文数25篇/年82篇/年约12篇10、11、12 年平
均数
五ꢀ 结语
为适应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并重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综合运用系统论、认知论等构
建的管理类本科专业实验教学共享型模式,是管理
类专业实验教学依托“文综”,推进校内资源协同、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范式,较好地弥补了原有实验
教学在组织运行与资源配置上的不足。 今后,在该
模式下如何引导学生更广泛地参与共享平台上的实
验学习以及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充实实验资源等方
面还需展开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
ꢀ 在体现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创新创业赛事(项
目)活动中,管理类专业学生表现突出。 2010 至
013 年,仅商学院学生就获得各类创新创业科研项
2
目73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 项。 2010 年,以管理类
专业学生为主体的团队在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
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上获得国家级金奖2 项;2011 年
以管理类专业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团队,获得全国
大学生供应链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
注释:
①
②
③
钟仕伦、谢名春、李树勇等从合理配置资源角度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详见:钟仕伦等《“2+2”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四川师范大学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4 期。
2005 年始,教育部指导有关高校建立了一批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并于2009 年从中评审出了11 家示范建设单位。 文科
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习惯上被简称为“文综”。
乔伊斯等认为: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学习环境,包括使用这种模式时教师的行为;这种模式有多重用途,从安排上课、创
设课程到设计包括多媒体程序在内的教学资料;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信息加工型、社会型、个人型及行为系统型等四种类型。
详见:(美)乔伊斯等《教学模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年版,第17⁃23 页。
④
“实验群”概念较早见于郝宁湘的《论实验与理论的因果关系》(《东岳论丛》1994 年第6 期)一文。
参考文献:
[
[
[
[
[
1]赵洁,薛照明,张洪.管理类专业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2,(4):114⁃117.
2]刘志刚.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构建高水平实验教学大平台[J].中国高等教育,2009,(6):20⁃22.
3]周济.注重培养创新人才ꢀ 增强高水平大学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15⁃16):4⁃9.
4]蔡克勇.管理也是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84,(3):11⁃15.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K].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
[
[
6](奥)路德维希·冯·贝塔兰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应用[M].秋同,袁嘉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
7]侯合银.复杂适应系统的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08,(4):81⁃85.
8]蒋俊东.协同论对现代管理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4,(1):151⁃152.
9](美)奥苏伯尔,等.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佘星南,宋均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10]肖广岭.20 世纪重大基础自然科学进展所体现的系统观念[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0,(1):10⁃14.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Sharing
Model for Undergraduate Management Major
XU Jiu⁃ping, LI Xiao⁃ping, MI De⁃chao
(
Business Schoo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4 ,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disadvantages existing in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management major as well as its
causes; through applying moder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ories, cognitive theory and synergetic theory,
viewed from experimental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experimentalresource allocation, it constructs a
“
3P2C” experimental teaching sharing model for undergraduate management major to meet the demand
for innov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referring to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actices of undergraduate manage⁃
ment major in Sichuan University, it explores into a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of this model by
emphasiz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for experimental resource sharing , its implementation channels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Innov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Sharing
Model; 3P2C
[
责任编辑:罗银科]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