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1 卷第期  
2014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41,No.5  
September,2014  
论民办基础教育的二元结构与分类管理  
兴  
四川师范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成都610066)  
摘要中国民办中小学对于基础教育的价值既是数量补充”,更是功能补充”,兼具实现教育公平与教育效  
率的双重价值这就形成了我国民办基础教育的二元结构即实现功能补充价值的高端学校与实现数量补  
价值的低端学校的相容共存对这两类学校实行不同的管理形成了民办基础教育的分类管理体制。  
关键词民办基础教育二元结构分类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G52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405⁃0084⁃06  
当前我国民办基础教育处于一个特殊而重要  
存在一种观念把民办教育的发展定位限制在对公  
办教育的补充上认为民办教育的存在和发展主要  
是为了弥补公办学校力量和资源的不足拾遗  
的发展时期随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  
我国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初见成效公办名校集团规  
模迅速扩大使民办中小学的生存空间受到一定的  
挤压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严格治理公办学校的择  
校现象促使社会的择校需求转向民办学校客观上  
推高了民办学校考试招生的热度使民办学校的办  
学竞争更加激烈也使原本存在的对民办基础教育  
的认识争论更加广泛和强烈。  
1]  
补缺” 。拾遗补缺只是一个数量问题这意味  
着民办学校在性质上与公办学校应该是一致的因  
而也就是可多可少甚至可有可无的一般认为,  
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  
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民办教育的价值界定  
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  
重要力量”,已经否定了传统的补充论的界定。  
但是在现实中这一类观点还是非常普遍如有人  
认为教育是公益事业民办教育多以挣钱为目的,  
不能把它看成公益事业把公办教育办好就行了没  
有必要下大力气去支持民办教育有的认为民办学  
校越发展公办学校就越难办最大的矛盾就是抢生  
争师资在对民办教育的看法上,“无益论”、  
过渡论”、“权宜论”、“麻烦论”、“可有可无论等  
关于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的认识争论  
民办教育的真正问题是认识问题在民办基础  
教育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上政府及教育行  
政部门教育内部各方家长及社会之间有着明显分  
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观念如何看待民办基础教  
育的地位和作用仍然是当前民办基础教育管理与  
发展中亟待澄清的首要问题。  
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学校的认识偏见  
1]  
与管理定势  
认识并不鲜见  
补充论是基层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甚至民办  
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的这些认识导致现实中  
很多虽然不合理但却顽固存在的现象比如对民办  
中小学重视但不平等管理但不服务鼓励但不扶  
学校举办者和教学与管理人员自己对民办学校存在  
价值的主流认识长期以来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  
收稿日期2013⁃05⁃20  
作者简介郑富兴(1974—),四川隆昌人教育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民办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  
领域为公民与道德教育多元文化与比较教育教育伦理学。  
84  
郑富兴论民办基础教育的二元结构与分类管理  
对民办中小学与公办中小学两类不同学校之间  
特殊教育要求随着学生自身条件和家庭情况的  
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外地移民或流动人口的家长而  
这种特殊教育要求主要是指解决有学上的问  
一般而言移入地的教育资源比移出地要多教  
育水平更高对作为本地人的家长而言这种特殊  
教育要求则主要是指解决上好学的问题能够上  
优秀的中小学就是为孩子出国留学或升入优秀中  
重点大学奠定基础因此,“优秀 是相对而言  
但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是一样的这也  
间接说明家长在民办教育价值认识上的模糊态度和  
功利要求。  
的目标定位组织性质价值意义规模结构发展重  
点等缺少通盘考虑在财政投入方向经费使用方  
教师管理制度上按照既有的思路把主要力量放  
在公办学校上不能建立起民办中小学与公办中小  
学公平竞争的平台这让民办中小学的校长们抱怨  
教育局成为了公办学校总校长”,认为一些政府及  
教育主管部门总是对民办学校怀着戒备心理持不  
信任态度认为民办学校是为了赚钱防范民办学校  
把公立学校的教育市场搅乱。  
社会对民办学校的认识偏见与功利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公轻民”、“国强民弱”、  
公好民差等思想观念民办教育的存在价值和重  
民办基础教育的价值从数量补充到功能  
补充  
要意义迄今尚未被社会各界所充分理解对于民办  
中小学家长是抱着各种目的把孩子送进民办学校  
有的认为民办学校好学习条件优越无论什么  
样的学生进去都可以考上大学甚至名牌大学对学  
校期望值过高有的是因为出差多或做生意无暇照  
顾孩子有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有的是  
当前学界对于民办教育价值或特性的认识都  
是与公办教育比较而言的一般认为民办教育与  
公办教育具有不同的价值公办学校提供达到基本  
标准的相对均衡的非选择性的免费的公共教育  
服务追求的是教育公平而民办中小学则提供达到  
国家标准以上的多样化的有特色选择性的和收  
费性的公共教育服务是兼顾教育效率两者是功能  
互补的关系。  
2]  
因家庭破裂照顾子女不方便由此可见许多学  
家长和教师只是在无奈的情况下才去选择民办  
学校在他们的认识中民办学校位于二流是无法  
回避的现实如果不限制公办学校择校生那些民  
办学校的小升初考试不可能出现扎堆现象民盟成  
都市委2012 年的一项关于成都市民办基础教育的  
调研表明,42.9%的家长们认为成都应最优先支持  
发展高水平有办学特色的知名学校34.4%的家  
长们认为成都应最优先支持发展与公办学校水平  
相似的民办中学关于安排孩子参加民办学校考试  
的原因的回答中,30.8%的家长不太想让孩子读民  
办学校只是想借机增加孩子的经验,28.7%的家长  
是因为读公办学校不确定所以先考民办学校可  
社会对于民办学校还是持不信任态度家长尽量  
让自己的孩子读公办学校不过他们对于民办中  
小学校的评价还是比较肯定的只是认为收费偏高。  
因此社会和家长对民办基础教育的发展定位  
与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强调优  
质教育资源的扩大化他们认为民办学校应该致  
力于满足家长的特殊教育要求提供优质的可供自  
由选择的教育这是民办教育对于家长而言的存在  
价值和重要意义。  
但是无论是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还是社会家  
长乃至部分教育从业者都没有充分认识到民办教  
育尤其是民办基础教育的存在价值和重要意义换  
句话说就是都没有厘清民办中小学与公立中小学  
之间的关系。 “数量补充意味着他们否定了民办  
教育与公办教育之间的差异认为两者没有性质的  
差异和不同的价值与功能。  
认识问题是个根本的问题没有观念上的转变,  
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与创新民办基础教育的  
价值不仅仅是满足家长和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拓宽教育投资渠道弥补国家教育投入的不足更重  
要的是追求在基础教育改革中获得公平与兼顾效  
以及为教育理想的实现提供可能的空间等它是  
对公办教育的一种功能补充”。  
1.实现民众的教育选择权  
为什么教育局成为公办学校总校长”? 因为  
公办学校代表了政府的教育权力民办学校与公办  
学校之间的竞争其实是政府与社会力量之间的教育  
权力之争明乎此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待遇差  
别也就好理解从中外历史来看私立或民办教育  
的历史要比公办教育悠久得多基础教育国家化的  
不过如果进一步深究就会发现家长的所谓  
8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历史很短始于19 世纪西方近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形  
国家垄断教育不是应该的也不是必然的其合  
理性仅限于国家应承担其民族国家意识的教育而  
不是对教育权的垄断一般民众都把教育认为是私  
人事宜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是教育  
尤其义务教育是公共物品这种矛盾的认识其实揭  
示出了民众的受教育权利与国家教育权力之间背离  
与契合的复杂性公立教育是政府支持与政府全面  
垄断的受什么样的教育怎样接受教育民众往往  
无法选择民办学校出国留学与家庭学校这些教  
育新现象成为了民众教育选择权实现的亮点民办  
教育为中国基础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在教育高普及率的基础上追求教育的卓越而实  
行了义务教育私营化改革如英国的教育行动区计  
划和美国的特许学校等这些改革计划反对公共教  
育的整齐划一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公立学校的僵化  
保守主张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引入学校将公立  
学校私营化以家长择校为杠杆撬动学校之间的自  
由竞争以提高公立学校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我国  
私立学校的存在也是促进教育效率的重要保证。  
因此对民办基础教育的价值认识应该走出  
数量补充的观念转向数量补充与功能补充共  
的双重价值理念。 “数量补充与功能补充共举”  
意味着当前的民办中小学兼具实现教育公平与效率  
的双重价值民办中小学的数量补充价值的确  
是对公办学校的补充也是为了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而民办中小学的功能补充价值则侧重强调其解  
决教育需求多样化问题的价值即解决教育效率问  
这样民办学校是与公办学校同样重要的平等  
的办学主体而非拾遗补缺数量补充”。  
基础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二元结构及其合  
理性  
为实现教育理想和教育创新提供可能空间  
国家办学与家长自由选择学校其实都出自一  
种工具性的功利目的就国家而言举办教育在于  
培养未来一代的国家认同与国富民强所需的各级各  
类人才就家长而言选择教育在于为子女未来获  
得完满幸福的生活做准备除了国家与社会的功利  
需要外举办学校还有一种类型或者目的就是受理  
3]  
想的支配在我们的调研中也有少数民办学校  
创办者是基于欣赏欧美国家私立教育而萌生创办自  
己心目中的学校的还有一些是出于探索新的教育  
教学模式或进行教育教学实验改革的目的而创设的  
实验学校当然这不是时下一些所谓的实验学  
”。 总之这类学校必定不是公办的 它们进行  
教育创新的成功经验往往推进了公办基础教育的  
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数量补充既是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也是社  
会家长乃至部分教育从业者对民办基础教育的价值  
认识这是民办基础教育现实发展状况的真实反  
即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办学同质化无论是  
补充论还是扩大优质资源”,都凸显了民办学校  
与公办学校的办学同质化倾向就当前民办基  
础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民办中小学大多缺乏自身  
的办学特色或者是照搬国外学校的模式如办国际  
学校公办学校也在举办国际班或国际部),或者是  
照搬公办学校的模式走应试教育路线。  
获致教育效率  
这一点与上述两点密切关联选择意味着对优  
质教育的需要理想意味着对卓越教育的追求两  
者都是一种追求教育优异或者效率的体现也是一  
种对教育的特殊性和个性的要求一般而言现代  
义务教育的实施主体———公办学校———追求的是教  
育公平的价值取向为公民提供基准教育而私立  
教育则更强调教育效率的价值取向即在坚持公共  
教育服务根本目的的前提下通过为社会提供差异  
教育高端教育以满足社会对选择性教育的需求从  
国际上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鼓励  
民间办学来满足国民对教育的需求私立教育在发  
达国家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  
这种同质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要原因  
在于民办学校自身办学定位不明确不了解民办教  
育的教育特性或者与公办学校相同或者为生存必  
须迎合家长的教育目的一方面民办中小学的负  
责人和管理者都来自公办学校而且大都担任过校  
长等领导职务有着丰富甚至成功的办学经验他  
们认为民办中小学的价值在于数量补充”,那么  
民办中小学与公办中小学的办学应该是一样的因  
他们自觉不自觉地会搬用原先比较成功的公办  
学校的办学经验沿用公办学校的教育方式没有认  
真思考民办中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对民办中小学管  
理的特殊性也认识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民  
4]  
公私立并举发展国家教育事业是全世界一  
条规律性的经验英美两国自20 世纪80 年代以  
86  
郑富兴论民办基础教育的二元结构与分类管理  
办中小学办学特色的形成即使有一些学校搞特色  
建设也大都模仿公办学校的特色学校建设思路。  
另一方面,“迫于家长的压力有的民办学校把教育  
简化成纯粹的升学教育以分数升学率为指导学校  
的一切工作以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  
加之受场地条件设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民办  
中小学大量削减学生的体育艺术科技团队等方  
面的活动忽视了学生在品德情感意志等方面的  
教育偏离了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办学宗旨这个问  
题不解决民办教育将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之中容  
易成为新的应试教育的典型影响民办教育的可持  
办学校自身办学定位不明因为民办教育与公办教  
育具有不同的办学定位但是在公办学校一手包  
揽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这两种价值的现状下民办  
学校的共举兼具却是合理的这样教育行  
政部门与家长对于民办教育的数量补充的价值  
定位也就不难理解在不合理的公办学校二元结构  
的背景下民办基础教育的数量补充也包含了  
功能补充”,换句话说它的功能补充也是一种  
数量补充”。  
因此数量补充与功能补充共举的双重价  
值下分类确定基础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身份这就  
形成了民办基础教育的二元结构。 “数量补充与功  
能补充共举的双重价值实际上肯定了民办基础教  
育内部的两种学校类型———共存实现功能互补”  
的高端学校与实现数量补充的低端学校———的  
合理性前者的典型有两种高水平有办学特色的  
知名学校与公办学校水平相似的中小学校实施选  
择性的教育后者为民工子女学校和住宅小区配套  
学校包括简易性低收费的农民工子弟校以及救  
助弱势群体子女的民办慈善学校属于基准型学校,  
实施共同性的教育就成都市而言这两种类型学  
校的比例大致是1:1,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可能都要  
维持这样的格局。  
5]  
续发展”  
我国公办中小学与民办中小学办学同质化的现  
说明现实中这两种教育体系的关系真的只是  
数量补充而不是功能互补数量补充意味着两  
者功能重叠这就揭示了我国公办中小学自身就存  
在一种不合理的二元结构当前我国公办中小学中  
的重点学校其实是在追求教育效率的价值取  
注重对学生的筛选和淘汰而非通常所认为的  
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对所有学生实施基准教  
因此公办名校僭越了民办学校的价值和功  
义务教育法颁布尤其是当前深化教育领  
域的综合改革都禁止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  
点学校明确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方向这实际强  
调了公办学校要回归提供基准教育的功能自然也  
给民办中小学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公办中  
学与民办中学的优质生源大战实质是公办学校不  
愿放弃既得的利益国家教育权挤压社会和家庭教  
育权的一种博弈表现因此明确民办中小学与公  
办中小学在整个基础教育中的价值差异和功能划  
也就明确了民办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  
整个基础教育体制的重新洗牌当然彻底的改革是  
不现实的民办基础教育与公办基础教育两者之间  
形成清晰合理的价值界定与功能分工需要一个漫长  
的过程公办中小学的重点学校制度传统使得转变  
这一观念很难但是对公办学校而言同时兼具教  
育的公平与效率的双重价值毕竟是一种不合理的情  
这样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教育不公平的社会  
批评仍会伴随基础教育体制改革进程。  
我们当前需要把这种自发形成的结构转变成自  
觉维护的结构首先分类确定现有的民办中小学的  
身份类型依据民办基础教育的双重价值为之作合  
理性基础为后续的分类管理确定前提同时慢慢地  
实现真正的民办基础教育与公办基础教育功能互  
的二元结构在今后较长时期内民办基础教  
育的这种二元结构仍将继续维持。  
一方面,“功能补充是民办基础教育的首要价  
值和功能义务教育法 规定在基础教育阶  
民办中小学以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为  
发展基点以特色教育促发展我们也可以理解为  
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由于优质公办学校数额  
有限不可能满足许多家长和学生的上好学的需  
如孩子的寄宿需求强化外语计算机艺术等特  
长学习与个性发展的特殊需求等这使得家长对教  
育的选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择  
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完全  
前述民办基础教育的数量补充与功能补充共  
的价值意味着民办中小学兼具实现教育公平  
与效率的双重价值。 “共举兼具似乎说明民  
6]  
消除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  
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促进质量  
8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收费高的民办学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  
部分家长学生择校的需求缓解了优质教育资源缺  
国际合作教育教学交流项目加快形成一批投入大、  
硬件好师资强国际化水平高的优质民办中小学,  
取得社会的认可民办高端学校只要依法办学,  
在税收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按照民办教育促  
进法相关规定执行对于办得好的这类型学校按  
照有关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给予鼓励表彰但为  
了维护义务教育的公平价值国家不再给予财政支  
6]  
少与优质教育需求强烈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数量补充仍是当前我国民办中小  
学的重要价值和功能这主要针对流动人口而言。  
以成都为例成都作为四川省会天府之国心脏其  
区位优势使得来成都定居务工经商投资等的流  
动人口大量涌入有的地区外来人口密集甚至已经  
超过本地常住居民人数今后一定时期内外来流  
动人口的规模还会不断扩大按照以流入地为  
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流入地区公办中小学  
是没有能力全部接纳民工子女就学的只能接纳其  
中的一部分而且流入地区政府也不可能在短期内  
7]  
持和经费资助”  
在低端上针对外来人口子女入学的需求大力  
扶持兴办一批符合实际的投入较低机制灵活收  
费较低但能确保教育质量的合格民办中小学校解  
决外来人口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尤其是发展民办中  
等职业技术学校让更多的外地籍初中毕业生有机  
会继续求学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改善家庭生活境  
民办低端学校是民办基础教育政策扶持的重  
必须保障对其财政支持和经费资助并与这类民  
办中小学校签订协议委托其承担部分义务教育任  
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  
规定根据接受义务教育学生的数量和当地实施义  
务教育的公办学校的生均教育经费标准拨付相应  
的教育经费。  
6]  
具备财力新建学校来容纳这些学龄儿童因此,  
在成都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民办民工子弟校的存  
在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这一部分学校的目标规模  
很难准确预测但应建立起有效的数据收集机制及  
时掌握需求总量预留相应的民办学校办学空间确  
保有入学需求的流动人口子女都有入学机会不  
新的住宅小区的配套学校比较特殊现有的一些  
好的住宅小区配套学校是另一种优质学校但是,  
它的主要功能是解决新住宅区业主子女入学问题,  
所以我们将其归为数量补充这也是民办基  
础教育的双重价值的体现。  
当然城市化进程中新建的部分优质住宅区也  
具有较高质量的民办学校既解决了迁入的外地人  
子女上学问题也属于一种高端学校从而兼顾了  
数量补充功能补充的双重功能对于这类  
具有双重价值的民办中小学应坚持以公平为先,  
兼顾效率的原则来选择管理与发展的合适策略。  
2.分类落实民办中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  
探索基于民办基础教育二元结构的分类管  
理体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020)》提出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  
分类管理这使得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制度成为民办  
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这一探讨主要是针对  
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外部关系而言的根据民办  
基础教育的二元结构探讨的分类管理体制则是就  
民办中小学内部体制而言的对民办基础教育内部  
的两类学校做不同的定性并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  
这就成为民办基础教育分类管理的新内容。  
支持民办学校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较高而  
又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政府对民办教育最有力  
的促进措施根据民办基础教育二元结构及其分类  
发展策略两类民办基础学校的教师管理也自然不  
对民办高中和高端民办中小学教师来说单位  
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由民办学校支付对民办  
低端学校尤其是民工子女学校单位应缴纳的各项  
社会保险费由财政支付县两级政府设立民办学  
校教师养老保险专项补贴予以保障参加事业单位  
社会保险的民办学校教师享受与公办学校教师同  
等的退休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困难救助等待遇最  
重要的是要绝对保障民办低端学校的教师与公办  
学校教师在职称评定业务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享  
有绝对同等的待遇。  
确定民办基础教育的分类发展目标  
针对民办基础教育内部的两种学校类型———实  
功能互补的高端学校与实现数量补充的低  
端学校采取不同的发展思路。  
在高端上要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学校同  
时鼓励民间资金以独立举办合作举办股份制办学  
等多种形式举办优质特色学校鼓励民办学校开展  
88  
郑富兴论民办基础教育的二元结构与分类管理  
实行民办基础教育的差异管理策略  
件设施建设多渠道筹资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多引进  
对于低端民办中小学继续坚持扶持规  
优秀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办出学校的特  
。  
的两手策略可以与公办学校同质化”,实现  
数量补充的功能在政策上向农民工子弟校和  
对于高端民办中小学必须走出现在的与公立  
学校的同质化思路误区走精品化个性化创新  
性的办学路径避免公办学校的弊端更好贯彻素质  
教育要求真正做到对公办学校的功能补充”。 从  
基础教育全局来看公办学校和高端民办学校在确  
保公平的前提下的配合、“功能互补”,为不同资质  
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使之得到更适合自  
身特点的教育。  
弱势群体子女的民办慈善学校倾斜以公办学校的  
标准和管理来加以评价监督扶持和引导增强其  
办学责任感与质量意识例如组织名教师学科带  
头人定期到民办中小学上示范课做专题讲座等教  
学活动分期派出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到民办中小学  
挂职交流安排民办中小学优秀教师到公办中小学  
跟班学习低端民办中小学自身也要抓好硬件软  
参考文献:  
1]胡卫董圣足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发展研究,2011,(11):18⁃22.  
2]北京私立树人学校实施整体素质教育的尝试[J/ OL].[2001⁃10⁃30].http:/ / www.edu.cn/ zong_he_163/ 20060323/ t20060323  
17980.shtml.  
_
3]周浩波学校是什么? [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6⁃13.  
4]顾美玲新形势下四川民办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6⁃43.  
5]张兴民办教育若干热点问题探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1999,(10):68⁃72.  
6]顾美玲义务教育法颁发后民办中小学的发展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7,(7):16⁃19.  
7]李清刚熊少严我国民办基础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前瞻[J].湖北社会科学,2008,(4):172⁃176.  
On Dual Structure of Private Basic Education  
and Its Classified Management  
ZHENG Fu⁃xing  
The Research Centre for Private Education,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6, China)  
Abstract:The value of private schools lies in the “added quantity” and “functional supplement” for  
the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which helps to realize education equality and education efficiency. That  
forms the dual structure of China’s private basic education, i.e., the co⁃existence of high⁃end private  
schools as the functional supplement and low⁃end private schools as the added quantity. Different manage⁃  
ment for the two kinds of the private schools formed a classified management system of private basic edu⁃  
cation.  
Key words:private basic education; dual structure; classified management system  
责任编辑罗银科]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