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38卷第4期  
2
0117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38,No.4  
July,2011  
中国共产党推进农民群体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与经验  
李新芝,刘文芳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成都610068)  
摘要: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实质上就是不断推进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所取得的每一次胜利都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实  
,因此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受众主体———农民群体为对象,探究中国共产党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的历史进程,总结中国共产党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能够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农民群体;历史进程;经验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1)04-0012-07  
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  
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使之为人民大  
众所理解所接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非常  
广泛,而由于农民群体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  
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  
程中必须始终以农民群体为重点当前,推动农民  
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而且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事业的发展方向,关系到社会主义运动的前  
途和命运,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总结中国共  
产党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  
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积极意义本文  
以中国共产党90年来在农民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  
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为对象,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总  
结中国共产党在农民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的成功经验,探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规律和  
趋势,以期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重要性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领导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活动中,首先是自身的马克  
思主义化,即中国共产党要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实践的指导;其  
次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去中国大众,使马克思主  
义理论为一般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毫无疑问,  
中国占绝大多数人口的是农民,因此,中国共产党要  
掌握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就必须首先从马克思主  
义本身寻找理论的资源和实践的指导在马克思主  
义理论中,有关农民问题的理论是十分丰富的概  
括地讲,其基本认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强  
调必须重视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  
恩格斯认为,在农民依然是人口生产和政治的非常  
重要力量而工人阶级还远远没有构成人民多数的国  
收稿日期:2011-04-18  
作者简介:李新芝(1966—),,新疆石河子人,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副教授;  
刘文芳(1973—),,河南卫辉人,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2008级研究生。  
12  
李新芝刘文芳中国共产党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与经验  
,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争取到农民的支持是社会主  
义革命成功的关键,没有农民的参加,无产阶级革命  
领导他说:“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  
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  
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  
[1]684  
[9]77  
” 。为了夺取政权,无产阶级政党应当首先  
趋向是会要错误的。”  
从城市走向农村,应当成为农村中的一股力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  
———邓小平认为,农民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是  
我国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赢得农民,党  
的执政地位就稳固,工农联盟就能加强,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就能顺利进行;反之,失去农民,国家政权  
基础就会被动摇,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断送他反  
复强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  
[2]485  
” 。二是强调必须针对农民自身所具有的特  
点和弱点来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列宁指出,  
从一定意义上讲,农民是很落后的,所以对于农民,  
我们应当赶快用我们的一切宣传手段一切国家力  
一切教育一切党的手段和力量来说服非党农  
[3]145  
” ,必须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去影响农民,  
使农民摆脱了资产阶级的剥削领导和影响,并把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  
[4]472  
[10]65  
他们争取过来,以便一起来战胜剥削者” 。  
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中国共产  
党继承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理  
,并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不断地深化对农民问题  
的认识。  
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  
,中国的改革应该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当然,邓  
小平也意识到封建残余意识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人  
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他  
强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农民教育的首位,同时  
也要注重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中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科技教育水平。  
这实际是为农民教育提出了现实的目标。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农  
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  
[5]37  
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 他号召革  
命知识分子应当热情地跑到农村中去,脱下学生  
,穿起粗布衣,不惜从任何小事情做起,在那里了  
解农民的要求,帮助农民觉悟起来,组织起  
江泽民则进一步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这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时期也是这样。“我国十二亿多人口中,八亿多在农  
广大农村人口能否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一个直  
[6]1079  
”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仍然坚持  
这一基本认识。1950,毛泽东指出:“中国的主要  
人口是农民,革命靠了农民的援助才取得了胜利,国  
[7]79ꢀ80  
[11]333  
家工业化又要靠农民的援助才能成功。”  
而对  
接关系到农村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的大问题。”  
于农民的固有缺陷,毛泽东也有着深刻的认识他  
认为,农民作为小生产者和小私有者所具有的缺陷  
会影响农民阶级革命性的发挥,会给革命带来严重  
危害因此,毛泽东十分强调对农民教育的重要性  
和迫切性,提出了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的著名  
论断要加强农民的思想教育就要加强文化建设。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这就是说,中国  
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大众文化,实质上就是  
教育农民,使其尽快摆脱落后的文化状态落后的经  
济情况,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农村  
的思想文化阵地,先进的正确的思想和优良社会风  
尚不去占领,落后的错误的思想和消极不良社会风  
[12]276  
气就必然会去占领” 。他强调在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对农民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先后提出  
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举措而这些重大  
战略思想和举措的中心问题之一就是三农问题。  
[8]692  
提高农民文化。” 19454,毛泽东在论联  
合政府中又提到:“农民———这是现阶段中国文化  
运动的主要对象所谓扫除文盲,所谓普及教育,20031,胡锦涛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强  
谓大众文艺,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  
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们必须从这  
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  
,自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  
[9]1078  
,岂非大半成了空话?”  
这里,毛泽东在文化  
教育中明确地把农民提到了前所未有的主体的高  
对于教育农民,毛泽东特别强调无产阶级思想  
1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他同时及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毛泽东彭湃等人就把马  
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农村社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广大农民他们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采取  
灵活多样符合农民实际的方式对农民进行教育,如  
创办农民协会,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向农民宣传马  
克思主义基本知识。19247月至19269月在  
广州开办了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这是以中国国民  
党名义开办由中国共产党人主持的培养农民运动  
干部的学校,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共产党宣  
》、《资本论入门》、《工钱劳动与资本》、《共产主义  
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没  
有农民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的历史任务而当今农民的素质还不完全适应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民在思想道德和科  
学文化素质方面还存在着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  
相适应的问题,所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仍然  
要坚持在农民群体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  
进程,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  
道德素质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ABC》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农村党员、  
的影响下,各地也相继开办了多个农民运动讲习所,  
培养了大批农民干部,掀起了农民运动的高潮土  
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也非常重视在农民群体中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不仅积极创办了各种  
学校,如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就曾创办了瑞金列宁师  
范学校中央列宁师范学校中央农业学校等,对农  
民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而且成立了各  
种出版机构,编辑出版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著作,印发  
了许多通俗易懂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读  
,还运用标语口号三字经画报漫画等农民群  
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扩大了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农村社会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也十分重视农民教育工作,在极其困难  
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根据农村的特点和农民的需  
,在各抗日根据地纷纷兴起了民办村学的高潮,冬  
读报识字组夜校等都涌现出来,把农民的马克  
思主义思想教育与劳动家庭社会结合起来,使推  
进农民群体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运动取得很大成  
。  
教育农民群众,引导农民牢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  
[13]  
社会主义思想” 。  
综上所述,9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  
对农民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农民思想教  
育的问题都有十分深刻的认识,始终非常重视农民  
群体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也正是基于对农民  
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刻认识,并卓有成效地  
开展了针对农民群体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运动,中  
国共产党才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  
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  
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  
历史,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中国革命和建  
设的伟大胜利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在农民群体中的大  
众化运动的成功可以说,没有推进农民群体马克  
思主义大众化,就没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下  
面简要回顾中国共产党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  
众化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认为,改造农民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教育  
工作必须做到:者  
在推进他们的工作时,应当根据目前的农村特点,根  
据农村人民的需要和自愿的原则,采用适宜的内容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农业大国,  
农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所以,新民主主义  
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革命,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就是农民问题要解决好农  
民问题,不仅要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更要用马克思  
主义教育农民武装农民,即探求怎样使马克思主义  
与农民实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农民群体中  
的大众化,启发农民群众的阶级觉悟,提高农民的政  
治素质和思想文化素质,从而把农民动员组织起来  
投身革命,去赢得革命的胜利。  
[6]1091  
和形式。”  
在此时期内,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通俗  
易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  
主义与农民群体的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广  
大农民群众所掌握,极大地支持了革命事业。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推动农民  
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使马克思主义渗透到农  
内化于农民内心,构建起了农民的政治意识及对  
14  
李新芝刘文芳中国共产党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与经验  
国家政权的政治认同,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  
的积极性,使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改造之中,推动  
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迅速完成。  
大众化主要是依托农村基层党组织来完成的,而这  
一工作又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政治运动来实现的,  
人民公社化运动就是集中体现人民公社化运动的  
进行,形成了全面教育并领导农民的行政体制农  
村的每家每户,几乎都有党员青年团员妇联成员、  
民兵等政治组织的成员在这样的组织基础和政治  
氛围中,党成功地向农民灌输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农民时时受到政治组织内部纪律的教育和约束这  
样的教育最终形成了农民与党保持一致的政治信  
利用党组织及其领导下的群众性政治组织来组  
织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一切活动,把农  
民置于党和国家的政治领导和社会整合之下,发挥  
了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但是,1957年以后,在  
随着全国性政权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  
工作开始转到如何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使农民摆  
脱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对农民的基本认识,也已  
经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力军转为社会主义的  
教育改造对象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农村阶级  
状况,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依据农民的特点,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引导农  
民走互助合作集体致富的道路在对旧制度改造  
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改造这一时期,  
由于社会处于急剧变革时期,农民思想出现了摇摆。  
针对这一形势,毛泽东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 的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出  
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  
现了偏差,农民群体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越来越脱  
离中国的实际农村社会中大搞群众运动,大搞阶  
级斗争,不仅使农村的发展徘徊不前,而且使推进农  
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遭到了严重的挫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使农民群体马  
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  
群体发生了明显分化,无论是人员构成经济状况,  
还是观念意识,都具有更复杂的层次更丰富的侧  
,农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求也必然面临着更  
新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  
对农民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也开始转换思路,  
对农民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开始转向坚持以人为  
本也即坚持以教育对象———农民为本肯定农民的  
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选择,不再强制要求以国家的  
利益而牺牲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利益马克思主  
义大众化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农村实际贴近  
农民生活贴近农民群众,从农民的实际出发,“工  
农民知识分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千篇一律  
地做工作,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做工作一定要把  
[7]449  
,尤其是这样。”  
他强调要加强对农民的马克  
思主义思想教育,继续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  
众化进程毛泽东还指出,其基本内容就是反对自  
私自利的资本主义的自发倾向,提倡以集体主义和  
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一切言论行动的标准的社  
会主义精神,是使分散的小农经济逐步地过渡到大  
[7]450  
规模合作化经济的思想的和政治的保证” 。教  
育农民的基本方法就是必须根据农民的生活经验,  
很具体地很细致地去做,不能采用粗暴的态度和简  
单的方法它是要结合着经济工作一道去做的,不  
[7]450  
能孤立地去做” 。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具体到实践中,一是通过思想文化批判运动,使农民  
群众对本阶级的落后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其思  
想逐步发生转变;二是通过马克思主义教育,对自身  
的伟大力量有了正确认识,使农民了解了党的路线  
和指导思想,坚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念,为完成社  
会主义改造和迎接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  
良好的思想基础。  
[
14]90  
实践证明,这一时期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  
化的推进成功地满足了大规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  
整个制度变迁的需要,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  
复和三大改造任务的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  
非常复杂深刻的社会变革,但没有引起社会的剧烈  
动荡,反而加强了人民的团结,这的确得益于马克思  
主义在农民群体中成功的大众化。  
握这些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 。教育农  
民以物质利益的激励作为基础,通过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职业技术培训  
和科技下乡为农民发展经济提供智力支持,给农民  
传授现代农业技术知识,培养他们成为现代农业熟  
练劳动者,鼓励农民积极就地创业,开展多种经营,  
为农民增收提供支持,积极探索推进农民群体马克  
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形式,一  
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  
3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  
1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因为只有这一科学理论,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的社  
围绕党在每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来进行的革命时  
,党的中心工作是武装斗争,根本任务是领导人民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  
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推进农民群  
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围绕着这一根本任务,按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总路线的要求,积极提高农民  
的思想觉悟和战斗精神来动员农民参加革命,进行  
武装斗争,为政权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主  
义建设初期,党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实现革命转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等任务  
上来,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自觉地服  
从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对农民进行集体主义  
与工农联盟教育成了工作重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与此相适  
会主义发展方向,也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  
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但是,由于农民群  
体的分化,也使得这一工作出现了教育对象分散教  
育主体缺失的态势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农民  
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必须研究和解决的新  
问题。  
中国共产党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  
化的历史经验  
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不同时期有  
不同的内容及要求,总结历史经验,可以为进一步推  
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归结起来,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群体马克  
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农民为宗旨  
应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也将重心  
,
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实质就是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农民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的经验之一就是通过对农民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  
育特别是阶级斗争理论教育,来启发其阶级觉悟,强  
化其阶级意识,进而引导农民阶级形成摧毁旧世界  
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中国革命取得彻底的  
胜利奠定了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实事求是,一切  
从实际出发的优良传统,并以之教育广大农村干部  
和群众在农村开展蓬蓬勃勃的经济建设的同时,  
也积极探索大力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帮助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本  
质和发展方向,使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而调动  
转移到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使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成为了工作的重心推进  
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农民  
学习理解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培养农民辛勤  
劳动共同致富的思想观念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围绕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主要对  
农民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的教育社会主义  
公共道德的教育社会主义法制的教育,着力培育农  
民的市场参与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市场风险意识和  
市场约束意识,引导农民和农业走向市场,实现农民  
和农业与市场的充分结合,促进农民致富和农村经  
济发展中共十六大以来,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  
义大众化更加自觉地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需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围绕建设  
了农民参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农村的社会主义阵地得到了加强中共十六大  
以来,部分农民群众中存在着诸如改革创新意识不  
理想信念淡化精神支柱动摇精神状态低迷等  
不良倾向,针对这种情况,党加强了对农民的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生  
动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使广大农民群  
众真切感受到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增强了  
农民群众对党的依赖感和信任感。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开由此可见,推进农  
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各个时期都以服从于党  
的中心工作为重心,将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  
众化同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重大措施结合起来,  
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保持党同农民群众的  
密切联系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3.以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有效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以  
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就  
是农民的切身利益问题,因此,解决农民的实际问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  
,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
.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为中心  
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服务  
党和国家工作为中心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  
平建设时期,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都是  
16  
李新芝刘文芳中国共产党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与经验  
的重点所在,也是内在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利进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农村普遍开展  
农民的土地问题是核心问题因此,中国共产党一 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文明创建活动,注重提高农民  
成立,就提出了没收地主土地分给贫苦农民的主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解决农民土地的实  
际问题作为解决农民问题的中心工作所形成的路  
线方针和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从事革命的积极  
,推动了革命的胜利进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特  
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从广大农民要求脱  
贫致富的迫切需要出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  
一系列体现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策,促进了农业  
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逐步  
转移,改善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调动了广大  
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中共十六大以  
,党制定了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  
民收入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真正做到  
了想农民之所想,干农民之所盼,为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努力,进一步调  
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巩固  
了党的执政基础江泽民指出:“历史事实告诉我  
,什么时候我们党把农民问题解决得好,采取的政  
策正确,保护了农民的利益,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工农联盟就巩固,革命建设改革  
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农村的物  
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党通过发  
展农村教育,设置农业科技咨询点举办培训班开  
庄稼医院”、建立科技示范户等方式宣传科学思  
,普及科技知识,帮助农民掌握科学信任科学。  
同时通过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建立阅览室文艺  
汇演书画展览体育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  
,推动了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较好地满足  
了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中共十六大  
以后,党充分利用文化卫生科技法律计生五下  
”,“村民书柜”,“万村书架等有效载体,建立农村  
文化室农村业余文化队等阵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  
与农村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向广大农民群众积  
极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在农  
村的路线方针政策,普及科技法律知识,大大提高  
了农民的政策理解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历史经验  
表明,在农民占绝大多数的中国,提高农民的文化素  
,对于推动农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重要  
作用。  
5.以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和管理为依托  
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通过农村  
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的农村党员干  
部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推  
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力量,肩负着  
联系宣传组织团结广大农民群众,把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落实到农民群众中去的重要责任党制定  
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能否实现,以及实  
现的程度如何,关键在于党的干部干部素质,直接  
影响党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民群众中的感召力  
和号召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办了  
党员训练班,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政治形势和群众  
观点的教育,提高了干部的思想觉悟,为开展武装斗  
巩固红色政权提供了人才保障进入社会主义  
改造时期,在农村学习宣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热  
潮中,中央各部门各大行政区和省市党政高级领导  
干部深入农村举办总路线集训班和学习讲座,为乡  
镇干部进行辅导参加学习班的农村党员干部回各  
各区召开农代会,通过会议和学习班的层层发  
,把总路线精神逐步贯彻到乡村党员干部和群众  
中去,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党在过渡  
[12]260  
就胜利进行蓬勃发展。”  
4
.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为方向  
推进农民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直接表现为  
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大革命时期,党通过农民协  
会组织农民参加夜校识字班,通过讲演新剧和壁  
报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土地革命战争  
时期,根据地开设了夜校半日学校和业余补习学校  
等各种各样的工农业余文化教育组织,这对于中央  
苏区扫除文盲,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起了重要  
作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冬学教  
,对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更准确地理  
解和把握中共中央的精神和指示,更好地在党的领  
导下开展活动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边区输送了  
大批的干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提高广大农民群  
众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解程度,党组织宣传  
员向农民宣讲总路线课程,并采取讨论演讲广播、  
墙报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宣传,使群众既学  
文化知识又关注政治,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逐步  
理解了总路线的精神实质,保证了农业合作化的顺  
1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解程度。1991,党在农村普遍  
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干部和  
党员的整体素质,以实际行动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对  
农民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更好地推进了农民群  
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中也强调指出,要加强  
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素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共产党员的  
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由此,全国各地各级党委积极行动起来,逐步进行  
干部培训的试点工作,将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活动  
由点到面逐步开展起来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  
党员干部存在的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1998  
10,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  
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加  
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乡()党委和村党支  
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  
总之,农民问题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政治问题,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无产阶级政  
党能处理好同农民的关系,事业就能顺利发展;什么  
时候执行错误的农民政策,事业就受损甚至失败。  
农村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领域,农民是马克  
思主义大众化的最重要的群体,没有农村社会的马  
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  
众化只有真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社会的大  
众化,才能打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基,才能不断  
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领域,才能应对各种非马  
克思主义的挑战,才能保证中国前进的正确方向。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只有着力推进农民  
群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赢得广大农民的支持,执  
政地位才会得到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才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15]  
部队伍。” 200810,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  
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  
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做好农村工作至  
[13]  
关重要。” 这就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  
具体要求配合中央指示精神,各地加强了对农村  
党员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  
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正是通过加强对农村  
参考文献: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全集:第四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3]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8-10-20(2).  
14]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5]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1998-10-19(1).  
[
[
[
[
[
[
[
[
[
[
[
[
[
[
[责任编辑:李大明]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