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39卷第1期  
2
0121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39,No.1  
January,2012  
国内循环经济背景下的  
企业行为研究述评及建议  
王兴琼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成都610068;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710049)  
摘要:企业行为关系着循环经济的成败,研究循环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行为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循环经济  
本质和企业行为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对国内循环经济下的企业行为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归纳,发现学者主要从经  
济学和管理学两个视角进行,并以外部性理论利益最大化理论和博弈论为理论基础,主要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  
研究成果在企业同质性假设下,却不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建议故笔者建议从管理学视角,采用规范实证研  
究方法,以企业为对象,对企业行为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几个可能的管理学研究方向。  
关键词:循环经济;企业行为;行为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6(2012)01-0034-07  
在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循环经  
济是一项造福当代造福子孙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  
的伟大事业但以“3R”为原则低消耗低排  
高效率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向长期以来  
占主导的粗放生产粗放经营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提出了挑战,转型的过程是痛苦的既得利益者的  
消极退避,让人们逐渐感受到循环经济的实现困难  
主要排放者,同时还是各种政策的最终承受者企  
业对循环经济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决定了循环经济的  
成败,推动企业行为的转变是循环经济走向深化的  
[2ꢀ3]  
必然要求 所以,加强对循环经济背景下的企  
业行为研究,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有着重要而直接  
的意义。  
为了解目前国内学者对循环经济背景下的企业  
行为研究现状,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以循环经  
企业行为为题名进行精确检索,共搜索到  
[1]  
重重。  
循环经济的实现需要从中央地方到行业企业  
和个人等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参与,需要投入45篇相关文献通过研读这些文献发现,关于循环  
消费再生物质转化链条的全过程参与在  
这些全过程参与者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在其  
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和地位: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  
,既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也是环境污染物的  
经济下企业行为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尤其是在  
政府决策方面,但仍存在忽视企业主体主观能动性  
和差异性及企业具体情境的问题,导致对企业行为  
的研究无法深入,不能给企业提供有说服力的行为  
收稿日期:2011-10-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领域化集团化科学化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编号:50539130)、四川省教育厅川菜发  
展研究中心项目循环经济背景下的餐饮经营设计———基于组织行为学的思考和验证”(编号:CC08S03)的阶段性  
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兴琼(1978ꢀ),,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  
方向为旅游管理组织行为学。  
34  
王兴琼国内循环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行为研究述评及建议  
转变的理由和建议而循环经济的实现,不仅是个  
循环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行为研究现状和不  
技术问题法律问题政策问题意识问题,也是管理  
问题所以,本文在对循环经济下企业行为研究文  
献总结梳理的基础上,指出目前企业行为研究的不  
足和未来管理学研究的建议。  
()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行为研究的立场和出  
发点  
对企业行为的研究涉及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领  
循环经济本质和企业行为研究目的的分析  
经济学和管理学有着很久的渊源和密切的关  
[
8]  
要了解循环经济下企业行为研究的内容和意  
,须先了解循环经济的本质和研究企业行为的目  
。  
,经济学可以为管理学提供理论基础,但两者分  
属不同学科,在研究重点观点方法上有很大不  
[9]  
管理学侧重从现象事实入手,运用归纳方法,  
对企业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具体环境展开研究;而  
经济学偏爱在人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抽象研究,认  
为其方法特点就是从假设出发,经过逻辑演绎或证  
关于循环经济的定义很多鲍尔丁认为,循  
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  
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  
,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经济,转变为  
[9]  
,导出与假设一致的结论另外,这两者还存在  
研究目标的差异:经济学讲求社会整体的效率与公  
,以提高社会公共福利为宗旨,为政府制定政策提  
供依据;而管理学虽也要兼顾社会的整体利益,但其  
重点是为企业利益服务,以提高企业竞争力,改善经  
营业绩,增加股东回报为目标,为企业决策提供依  
[4]  
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目前,国内社  
会普遍推崇的是国家发改委的定义:“循环经济是一  
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减量  
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  
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  
,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  
[8]  
此外,管理学常常以个别企业为研究对象;而  
经济学常常以企业同质为假设前提经济学和管理  
学在上述定位上的差异,导致了对企业行为研究的  
立场和出发点的不同。  
[5]  
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无论说它是一种经济增长方  
[6]  
[3]  
,还是一种技术范式,循环经济的本质或者终  
极目的都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追求环境保护资源  
节约和生态平衡,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资源投入实  
现最大的社会经济综合效益。  
1ꢁ经济学视角的企业行为研究  
在经济学可以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认知下,关  
于企业行为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中的一大主题在  
企业行为是指在特定的体制环境中,企业作为  
经济利益主体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外部市场环境或 45篇关于循环经济下企业行为研究的文献中,37  
[7]  
信号所做出的连续性规范性的决策或反应循  
环经济下的企业行为不一定是循环经济行为,即涵  
盖经济及资源环境等多重目标的综合行为,有可能  
会背离循环经济的要求以经济利益目标为根本目  
。  
篇是从经济学视角出发的这些研究中,18篇采  
[
6]  
用了数学公式或模型推导的方法进行规范研究,  
[10]  
2篇采用调查实证的方法 ,17篇采用思辨  
[11]  
方法 这些研究都认识到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  
中的主体地位,但大多把企业作为政府市场技术  
多方外部力量的被动受体如赵峰指出,企业是循  
环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微观行为主体,但企业在循环  
经济发展中往往扮演不参与不配合,甚至是反对者  
的角色;企业必须在一定外力的作用下,才会自觉  
循环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行为研究,无论是为政  
府出谋划策,还是给企业指点迷津,最终目的就是引  
导企业行为改变,实施减少资源使用量(Reduce)、  
提高资源重复利用率(Reuse)、促进资源再循环使  
(Recycle)等与环境友好的经济行为,实现循环经  
[12]  
由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 由于经济学假  
[2]  
济的根本追求目标但是,企业有自身的利弊权  
,行为有主动与被动之分所以,企业行为研究的  
立足点应是分析企业为何要实施循环经济行为以及  
必须这样做的原因,探究企业目前的行为表现及其  
原因和后果,以及政府企业各方为企业实施循环经  
济可以采取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建议。  
设企业的经济行为基本上是被动的无力的,既不能  
[8]  
改变环境,又不足以影响最终结果,因此,这些理  
论成果虽研究企业行为,但却没有赋予企业行为正  
面地位,简单地认为在各方外部力量的夹击下,经过  
利益博弈,所有企业的行为自然会改变而研究结  
论大多是给政府提供建议,向政府要政策制度技  
3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4,10]  
[14]  
行为等 这些管理建议看起来都是正确的,但都  
资金和宣传等 。  
经济学研究中关于企业同质的抽象假设,导致  
学者对企业主动性以及企业间实际情境差异的忽  
,进一步导致其研究结论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  
而事实是,处于同一制度场中的企业,虽然面对同一  
制度的压力,但可能由于公司的组织结构战略位  
财务状况的不同,甚至所处行业地域和发展阶  
段的不同,其管理层对压力的感受就不同,从而采取  
缺乏操作性管理学研究本应结合企业内外部实  
,给不同企业提供针对性建议,或者说在某种条件  
下采用何种更有效的管理策略这种状况的出现,  
与我国不少管理学研究者长期缺乏规范研究方法的  
训练有关,也与目前管理学界没有对循环经济下企  
业面临的管理问题引起足够重视,以及一流管理学  
期刊和管理学者的缺位,没有形成有效的研究和争  
论的平台与氛围有关。  
[13]  
[9]  
不同的行为反应 经济学有脱离实际的缺陷,  
使经济学在笼统的政策建议外,无法更有效应对企  
业面对的实际环境和不确定性经济学以企业同质  
性为假设前提做出的行为推论,并不能代替具体情  
()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行为研究的立场和出发点决定了企业行为研究  
的理论基础经济学视角的企业行为研究,主要从  
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  
等学科出发,博  
弈理论等进行分析;而管理学视角的企业行为研究,  
要么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要么没有明确的理论基  
下面就企业行为研究中普遍采用的理论基础各  
自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  
[8]  
境下的企业行为选择。  
2
管理学视角的企业行为研究  
管理学的本质是关于组织和组织成员的学问,  
其核心在于发掘组织和人的价值;从这个角度讲,管  
[8]  
理学家应是关于企业和企业行为的大师尤其是  
管理学中的组织行为学将企业行为研究发挥到极  
,在结合企业内外部情境的基础上,从个体群体  
和组织层面深入解析企业行为及其前因后果它强  
调借助科学手段,从现实情境寻找实证材料,注重现  
场调查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改善  
决策水平,改善企业绩效,因而更适宜对企业行为的  
研究但由于我国管理学研究起步晚,学科基础薄  
,研究规范性有待加强比如,目前的一些研究仍  
单纯采用所谓思辨方法,没有更多地综合实证实  
验等科学方法,造成大胆假设有余小心求证不足,  
1ꢁ外部性理论———企业行为转变的背景  
经济外部性是指一种物品或活动施加给社会的  
某些成本或者效益,而这些成本和效益却不能在决  
[18]  
定该物品或活动的市场价值中得到反应 外部  
性概念由马歇尔在19世纪末率先提出后来庇古  
福利经济学中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提出了外部  
不经济概念,即在经济活动中,某项活动对周围环  
境造成不良影响,而行为人没有为此付出任何代  
[19]  
因此,政府要采用征税和交易权制度的方式  
使外部性问题内部化,也就是社会成本内部化。  
近年,我国经济发展遭遇资源和环境双重瓶颈,  
循环经济逐渐被国人认同并提到战略高度由于企  
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关键角色,以及企业在环境  
污染和资源浪费中的绝对比例,为合理解释政府循  
环经济政策的合法性和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  
,外部性理论被引入并得到广泛研究王守安认  
[8]  
研究结论经不起推敲,缺少科学性。  
45篇关于企业行为研究的文献中,仅有8篇  
[14ꢀ16]  
是从管理学视角进行的 ,意在为企业在循环经  
济下的行为转变提供建议但采用的都是思辨方  
,即根据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以现有理论为基础,  
进行见仁见智的分析,说明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但缺  
[17]  
乏严密的逻辑推理体系 ,属于大胆假设有余小  
心求证不足的研究,因而给企业提出的行为转变管  
理建议也较缺乏针对性,郑亚城建议循环经济  
理念下企业行为进行生态化转向,即确立绿色理念,  
构建创新战略体系,选择生态型生产形式,强化环境  
[18]  
,经济学对污染的定义可表述为外部不经济 。  
具体表现为企业通过过度使用不属于自己的环境资  
,把本应自己支付的成本转嫁给社会他人以及子  
孙后代来增加自己的赢利企业成本小于社会成  
,这必然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环境污染加剧和生  
[15]  
管理和加强环境建设等 ;王辉等提出,企业要实  
[
11]  
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实施绿色营销全过程  
物退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但自然资源和生态  
环境的天然性流动性外部性等特征决定了其产权  
难以私有化,任何个人和企业都无法有效行使对生  
[16]  
防治污染,大力发展生态园 ;刘永清提出,企业行  
为转变的管理建议是转变文化行为管理行为营销  
36  
王兴琼国内循环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行为研究述评及建议  
[
18]  
态环境的产权,只能由政府代表社会实施 循环  
经济的外部性客观上要求政府介入,对企业的行为  
进行规制和管理,通过排污权交易制度和排污税费  
制度,使环境污染私人成本社会化变为私人成本内  
最大化利益回报,才能激发和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  
其中,实现循环经济良性发展。  
3ꢁ博弈理论———企业行为决策的工具  
基于利益最大化要求,传统经济模式和循环经  
济模式必然存在冲突,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企业不会  
[3]  
部化,达到环境污染治理目的胡建兵和顾新一  
[
3,12]  
认为,政府的作用就在于控制企业的环境污染并使  
自觉放弃传统经济模式 所以,政府需要给企  
业施加各种外在力量,如技术推动力需求拉动力、  
竞争驱动力政府主导力等,以迫使企业行为改  
[20]  
社会福利最大化 。  
外部性理论的引入,说明了循环经济下企业行  
为改变的原因,即产生了成本就得承担,同时为政府  
循环经济政策的出台提供了合法性合理性解释。  
2——企业行为决策的基础  
利益最大化理论是经济学以理性人为假设前  
提下的基本决策准则,也是企业行为改变的判断标  
。  
[12]  
这个过程会产生政府企业公众等各方力  
量的博弈博弈理论是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目标的  
行为分析和选择工具。  
如曲福田和张锋利用博弈论,分析认为消费者  
支付意愿转化成本和政府规制成本是决定企业行  
[21]  
为的因素 施中云运用协调博弈理论,强调了政  
府作为企业间关系的协调者,如何利用支付占优和  
风险占优来提高循环经济中企业的博弈支付,促进  
对于政府出台的循环经济政策,企业并不必然  
会接受企业作为一个经济主体,在社会活动中,它  
[13]  
[22]  
不是被动的 企业的任何决策和选择都要经过  
循环经济发展 而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企  
[
3]  
成本收益分析陈勇认为,企业实施循环经济  
会导致成本收益结构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外力干预,  
企业不会主动减少或放弃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而投入  
公民和政府三方主体的积极参与和互动,形成参  
[11]  
与式治理结构是成功的保证 张春英分析了地  
方政府与企业合谋的形成条件,构建了中央政府地  
方政府企业的三方博弈模型,指出影响中央政府监  
地方政府与企业合谋的变量,包括企业合谋污染  
环境时的收益和成本地方政府与企业合谋时地方  
政府的收益和成本地方官员获得的租金中央政府  
[
3]  
更大成本去改变原有技术范式罗俊霞和李忠斌  
也认为,关于企业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和循环经济发  
展模式间的抉择问题,应从企业的成本收益比较分  
[4]  
析入手。  
甚至企业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行为也源于企  
[23]  
的监管成本等 马驰等认为,循环经济的实施必  
然导致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物质利益的重新分配,因  
而导致各集团间的利益博弈,所以,循环经济发展需  
业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源于成本收益分析的  
结果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产生的经济或不经济的外  
部性意味着企业成本和收益与对应的社会成本和收  
益之间的不一致,不同的成本与收益组合决定了企  
[25]  
要良好的制度保障 。  
以上三个理论是目前进行循环经济下企业行为  
研究依据的主要理论,分别用以阐释企业行为改变  
的背景及决策依据和手段在外部性理论中,企业  
[3]  
业的行为动机和方式企业往往通过调整自身行  
[7]  
为实现外部环境约束下的利益最大化所以,胡  
建兵和顾新一认为,企业的目标是追求自身利益最  
大化,在缺乏环境规制情况下,企业生产表现出污染  
加重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特征;如果存在环境规  
,企业则趋向于生产规模适度生产要素配置最  
[13]  
被假设为被动的不负责任的环境主体 ,企业是  
政府政策的被动接受者在最大化利润和博弈理论  
中已意识到企业的主动性和互动能力,但仍潜在地  
认为,只要政府力量足够强劲政策足够诱惑,企业  
必然会接受这些政策以三大理论为基础的研究存  
在对企业主体功能及企业间差异的变相忽视,过于  
强调政府力量对企业的影响。  
[20]  
社会福利水平最高等特征 决定企业行为转  
变的最终动力,取决于企业能否实现利益最大  
[11]  
。  
利益最大化理论的引入,为政府政策制定指明  
()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和结论  
了方向,即在出台循环经济政策时,应考虑企业合理  
的经济利益要求无论是补贴税收信贷还是价  
格等政策,都需要给予实施循环经济行为的企业以  
基于三大理论,从经济学视角进行的企业行为  
研究,主要集中分析企业行为改变的原因并提出政  
3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1]  
策建议管理学视角的企业行为研究,在笼统给企  
业提出管理建议的同时,不少也落脚到了政策建议  
方面。  
力还是取决于企业能否实现利益最大化 外力  
决定论以赵峰为代表,他指出,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的情况下,企业不会主动放弃自身固有的运行惯性,  
技术推动由  
1
企业行为改变的驱力  
[
12]  
研究认为,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的动力因素来自  
于企业内部和外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先决条件 。  
我们比较赞同张迪等持有的发展论观点张迪  
等指出,理性的企业行为调整常常是在经济利益市  
场需求政策法规等多重力量作用下的理性决策结  
(1)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的内力  
张迪等认为,企业行为调整的内部驱力来自对  
[2]  
利润竞争优势企业形象及长期发展等目标的追  
。。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企业发展循环  
经济的初始动力可能主要来自于政府规制的硬性要  
,这时的企业行为更多表现为对外部压力的适应  
性调整;随着发展深入,当企业从循环经济中获得的  
收益超过其为此付出的成本,并且发展循环经济在  
其策略选择中整体收益最大时,循环经济行为成为  
企业的自觉选择他们认为,从企业伦理角度,企业  
行为改变的外在驱力存在规制驱动利益驱动道  
德力驱动慈善驱动等若干逐渐提升的层次面对  
最基本的环境守法要求,政府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  
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动力;随着进入综合利  
用资源促进环境友好层面,盈利预期成为企业发展  
循环经济的主要动力;当上升到更高层面的企业发  
文化伦理上,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更多动力将来  
自于社会力量的推动和企业持续成长的要求。  
2ꢁ企业行为改变的政策建议  
[
2]  
企业在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时,只有综合考  
虑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利益追求及企业长期目标  
,才会将资源与环境等因素纳入决策,使之与自身  
发展有机结合陈诗波也认为,企业参与循环经济  
的内部动力因素包括企业的道德责任感企业追求  
经济效益愿望的推动和提升综合竞争力等,其中追  
[25]  
求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动力 。  
李岩指出,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的内部驱动力来源于  
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和收益提高消费者的需  
求产生的竞争导向等,但无论内部还是外部驱力,最  
[11]  
终取决于企业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 。  
2)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的外力  
(
张迪等指出,企业行为调整的外部驱力包括市  
政府及社会的压力,政府政策法规是初期推动循  
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消费者以钞票作选票督促企  
业生产环境友好产品;公众作为社会制约力量监督  
由于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就是为政府政策提供  
依据,因此不少研究最终落脚点都停留在给政府决  
策提供建议上。  
[
2]  
企业行为政府市场与公众是促使企业采取环  
境友好行为的三个基本部门,三者共同构成了企业  
发展循环经济的外部环境赵峰和陈诗波认为,促  
使企业转变行为方式的外力主要来自行业技术的推  
政府政策的主导市场需求的拉动和竞争对手的  
罗俊霞和李忠斌提出,企业缺乏动力推行循环  
经济的原因在于自然资源低定价和企业自身技术水  
平约束,因此,政府应回归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价  
,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推行并逐步完善排污权交  
易市场,建立相应的补偿及处罚机制;加快循环经济  
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改变产品成本结构;广  
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以绿色消费刺激绿色  
[12,25]  
驱动四种 而李岩指出,外部主要由于政府的  
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迫使企业改变末端治理的方  
,用更小成本使外部不经济内部化;同时市场环境  
变化导致原有的资源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市场准  
入机制也发生变化,迫使企业需做出相应的调整,以  
[4]  
生产。  
张菲菲等提出,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制度保障,政  
[11]  
再次实现利益最大化 。  
(
3)内力与外力的关系  
府要充分利用政府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扩展地区间、  
产业间及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渠道;在硬性指标法  
规手段的基础上辅以多元化的疏导渠道和解决思  
,建立长效的技术转化产业升级社会投融资等  
机制;加快政策创新,对旧有政策法规进行重新审  
关于循环经济下企业行为改变的内力与外力的  
关系,在探讨中形成了三种观点:内力决定论外力  
决定论和发展论。  
内力决定论以李岩为代表,他指出,无论内部还  
是外部压力,最终决定企业转变生产方式的最终动  
[10]  
查和修订,使之发挥更有效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  
38  
王兴琼国内循环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行为研究述评及建议  
陈勇指出,循环经济发展需要政府介入,进行一  
系列制度安排以引导支持和管制企业行为:(1)利  
用补贴贷款等财政金融政策,对企业的循环经济行  
为予以经济利益补偿,建立起有诱惑力的激励约束  
机制,引导企业行为;(2)建立有偿使用资源的价格  
制度和代际共享的资源价格体系,防止企业对资源  
和环境的过度损耗和破坏;(3)加大循环经济技术的  
科研投入,从技术上支持企业循环经济的实施;(4)  
建立循环经济生态企业链,科学合理地布局企业集  
对象进行研究因此,有必要思考和验证,在目前循  
环经济背景下,面对各种内外压力或驱力,企业是如  
何思考如何应对的?它们有没有采取措施?采取  
了哪些措施?它们有什么要求,有没有困难?哪些  
因素制约或促进了它们的行为改变?影响其行为变  
与不变的具体原因有哪些?目前所采取的行为造成  
了什么后果?企业如何看待这些后果?它们会怎么  
应对?等等。  
这是针对所有企业的研究,因此,还有必要考虑  
外在的行业地域差异以及内在的企业所有制企业  
规模发展阶段企业实力组织结构企业文化领  
导风格等因素对企业行为的影响,进行比较性研究。  
对不同企业具体情境的考虑,便于深刻了解企业目  
前的行为现状及其原因,更利于提出针对性的政策  
建议和管理建议。  
[3]  
。  
这些政策建议大致指出了政府决策的方向,但  
大多欠缺对决策的约束条件或情境条件的考虑张  
迪等指出,政府的产权结构经济能力法制水平民  
主化程度等因素,特别是政府间的竞争结构决定了  
[2]  
区域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态度及投入水平;另  
外还存在地方政府与企业就环境污染合谋的可能  
[23]  
2ꢁ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行为改变的原因和条  
件研究  
而企业在响应环境政策时,对环境政策的执  
行与响应是有选择性的;这种选择本身契合企业自  
身的价值追求,而政策到达后被执行或响应的程度  
不仅和企业规模组织结构财务实力企业文化风  
险偏好发展阶段等有很大关系,和行业地域差异  
针对那些循环经济背景下行为已经有所改变的  
企业,有必要思考和验证,哪些企业的行为发生了改  
?它们具有什么特征?哪些内部和外部的因素促  
进其行为改变?在行为改变中是否遭遇阻力?有哪  
些阻力?其行为改变的方向和程度如何?行为改变  
后的结果如何?企业内部各层次如何看待这些行为  
改变?企业成员的行为发生了哪些改变?另外还需  
要比对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以及不同所有制企业  
文化组织结构等情境下,发生了行为改变企业的行  
为差异及成效差异。  
[13]  
等也有一定联系 也就是说,对约束条件或情境  
条件的欠考虑,会影响政策建议的效力。  
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行为研究的管理学研  
究建议  
综上所述,经济学视角的企业行为研究对企业  
行为转变的背景原因等进行了分析,为政府决策提  
供了一些有效的参考建议,但欠缺对决策约束条件  
或情境条件的考虑,影响政策建议的效力;同时由于  
经济学脱离企业实际的固有缺陷,忽视企业主动性  
和差异性,也不能为企业提供真正有效的建议而  
目前管理学视角的企业行为研究又缺乏规范的研究  
方法支持,较难提出适于具体情境的管理建议鉴  
于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本文建议  
从管理学视角,采用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考虑不同  
企业面临的内外情境要素,对企业行为进行针对性  
研究,以提高企业在循环经济背景下的行为调整能  
,促进循环经济在全社会的有效发展具体可以  
从以下几个方向予以考虑。  
3ꢁ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循环经济行为维持的  
影响因素研究  
循环经济发展是个长期持续的工程,需要企业  
长久地执行并内化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有  
必要思考和验证,企业内外部有哪些因素有利于企  
业循环经济行为持久进行,哪些因素不利于企业循  
环经济行为持久进行?这些因素具有什么特征?在  
什么条件下,有利因素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哪些条  
件下,不利因素会受到制约? 得以维持的循环经济  
行为产生了什么结果?这些结果比不采用循环经济  
行为更好吗? 通过对循环经济行为维持的直接效  
间接效应调节效应等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发  
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1
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行为的现状及其前因  
后果研究  
目前的企业行为研究较少把企业作为第一直接  
4ꢁ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具体行为管理建议研究  
郭重庆认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  
3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与其说是一个资金与技术问题,毋宁说是一个管理  
经济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实现各方利益共赢,达  
到政府的政策目的。  
[26]  
问题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管理水平直  
[
8]  
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进程对于循环经济  
发展中面临的重重困难,有必要从管理入手对企  
业行为的管理学研究,根本目的在于根据研究得出  
各种影响因素,提出更有效更可靠的管理建议,提  
升企业实施循环经济行为的绩效,提高其从事循环  
鉴于目前循环经济研究重理论轻实证的普遍  
倾向,以上研究方向都应采用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  
进行,以提供科学可靠的研究结论和切实可行的管  
理建议。  
注释:  
根据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所作的不完全统计,国内关于循环经济的  
定义多达40余种参见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第4。  
参考文献:  
[
1]张思锋.循环经济:建设模式与推进机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张迪,张象枢,陈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行为分析模型研究[J].生态经济,2009,(6):28-33.  
3]陈勇.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与政府行为模式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0,(2):51-54.  
4]罗俊霞,李忠斌.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条件下企业行为选择[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10-112.  
5]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J].宏观经济研究,2005,(4):3-10.  
6]王晶.循环经济条件下企业行为最优化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经纬,2010,(1):93-96.  
7]周立群.关于企业行为研究的若干问题[J].人文杂志,1994,(3):63-69.  
8]谭劲松.关于中国管理学科定位的讨论[J].管理世界,2006,(2):71-80.  
9]刘源张.中国管理学的道路———从与经济学的比较说起[J].管理评论,2006,(12):3-9.  
10]张菲菲,李慧明.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下的企业决策行为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  
8):18-22.  
11]李岩.循环经济下企业生产行为方式转化的动力相关性研究[J].环境保护,2009,(8):24-26.  
12]赵峰.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行为转变的动力学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07,(8):102-106.  
13]余瑞祥,朱清.企业环境行为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工业技术经济,2009,(8):2-6.  
14]刘永清.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企业行为转变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86-90.  
15]郑亚城.浅析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企业行为[J].能源与环境,2006,(1):32-36.  
16]王辉,郑祥民,刘飞.不同行为主体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努力途径[J].环境保护,2005,(1):54-57.  
17]郭菊娥,席酉民.我国管理科学发展若干趋势分析[J].预测,2004,(5):1-4.  
18]王守安.循环经济的经济学解释[J].当代经济研究,2005,(4):35-39.  
19]张红凤.制约双赢到不确定性———环境规制与企业竞争力相关性研究的演进与借鉴[J].财经研究,2008,(7):16-26.  
20]胡建兵,顾新一.政府环境规制下的企业行为研究[J].商业研究,2006,(19):35-38.  
21]曲福田,张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激励与规制机制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4):75-77.  
22]施中云.循环经济中企业行为的协调博弈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6,(9):25-27.  
23]张春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关于环境污染的博弈分析[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4):47-49.  
24]马驰,.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行为分析[J].北方经济,2006,(18):24-25.  
25]陈诗波.循环农业主体行为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26]郭重庆.中国管理学界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J].管理学报,2008,(3):320-3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责任编辑:刘萍萍]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