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39卷第1期  
2
0121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39,No.1  
January,2012  
从意义论角度看老庄  
与海德格尔诗学的不同指向及其意味  
1
2
张婷,吴兴明  
(1.成都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成都610041;2.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610064)  
摘要:学界多从存在本体论的角度研究海德格尔与中国老庄的相通,值得补充的是从意义论的视角的研究。  
从意义论角度考察,中国老庄与海德格尔的思想进路既有相通一面,同时在论世界真相意义创生和价值指向上又  
存有重大差异深入领会这些差异,对于理解中国诗艺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走向具有重要的参照意  
。  
关键词:海德格尔;老庄;意义论;诗学  
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2)01-0118-07  
由于在思想视角上的接近以及最近20年中国  
哲学界文艺学界出现的海德格尔热,老庄与海德格  
尔的比较研究已呈热点趋势虽然如此,众多的研  
究又似乎都是从存在本体论的角度展开的,比如  
张祥龙的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终极视域的开  
启与交融》,钟华的从逍遥游到林中路———海德格  
尔与庄子诗学比较》,那薇的道家与海德格尔相互  
义论的角度展开的,与之相近的是,海德格尔的存在  
[4]13  
论就是讲存在的意义问题” 。放在分析哲学的  
理路上,可能没有哪个语言哲学家会承认海德格尔  
的存在论是一种意义理论”(theoryofmeaning)。  
可是,如果承认现象学的意义论也是现代意义理论  
的一个重要分支,比如胡塞尔,那么就实在没有理由  
否认海德格尔也开创了一个意义理论的独特视野。  
况且如果要追溯语言尤其是语言诗性的意义论本  
,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种意义理论比海氏的存在  
意义论更有说服力很有意思的是,海德格尔与庄  
子那么相像,除了入思的进路而外,同样也没有哪一  
个古人对中国诗意论的启示有庄子所给予的那么  
,而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实际上又深刻地显示了中  
西之间诗意原创的不同源泉。  
[1ꢀ3]  
诠释———在心物一体中物成其为物》  
等等这  
里的海德格尔是指海氏的晚期,而老子或庄子的视  
则主要是讲他们的本体论视野。  
值得补充的是意义论视角的研究实际上,海  
德格尔和庄子的许多话只有在意义论的角度才是可  
以理解的同时,在语言论转向的背景之下,意义论  
的角度可能会比存在本体论更值得挖掘如果联  
系到对语言诗意的分析,也可以说意义论比存在—  
本体论的角度更加意味深长。  
我们先看老庄思想与晚期海德格尔意义理论的  
相似之点。  
老庄与海氏晚期意义论的相近性  
()意义思考的入思取向  
庄子关于言道的诸多论述都是从意  
哈贝马斯曾经提出,面对文本或语言,如果把迄  
收稿日期:2010-08-12  
作者简介:张婷(1975—),,四川成都人,成都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高级记者;  
吴兴明(1957—),,四川内江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18  
吴兴明从意义论角度看老庄与海德格尔诗学的不同指向及其意味  
今为止关于意义思考的入思进路总结起来,大致可以  
说一共有三条可能的取向:a.从语言与世界的关系入  
(词与物),b.从语言内部的结构关系入手(词与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  
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  
不足贵也,为其贵非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  
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行  
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 夫行色名声果不足以  
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  
[5]64ꢀ70  
),c.从语言与使用的关系入手(词与人) 。庄  
子和海德格尔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把意义探寻的  
取向定位于对意义源起的还原性追溯。  
海德格尔说:  
[
6]《天道》,488ꢀ489  
!  
广泛地比较尽多尽僻的种种语言,意义学  
说并不就自行出现。……意义学说植根于此在  
的存在论它的荣枯系于这种存在论的命  
……轮扁曰:“臣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  
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  
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其间臣不能  
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  
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  
[4]193  
。  
又说:  
[6]《天道》,491  
倘若我们使话语这种现象从原则上具有某  
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种生存论环节的源始性和广度,那么我们就必  
须把语言科学移置到存在论上更源始的基础之  
把语法从逻辑中解放出来这一任务先就要  
求我们积极领会一般话语这种生存论环节的先  
两段引文是从两个相反的方向作现象学描述:意义  
的产生从内而外和意义的理解自外而内这里,、  
语言意义言者世界的原始显现()呈现为一个  
意义产生的反向过程读书,我们先读到的是文字  
(言语),但言语是有意义的,于是我们从言语而进入  
意义的理解;可是,活生生的意义只存在于写书人的  
心中,我们从语言中读到的意义只是写作者心中意  
义的有限传达,因此,要充分理解意义,就必须进入  
作者的内心(“”);但即使作者就在眼前,他所说的  
话语也不能把他所领会到的意义完整准确地表达  
出来,因此,在严格的意义上讲,我们要充分地占有  
[
4]193  
天基本结构……。  
把分析哲学结构主义都共同看重的语法从逻辑中  
解放出来”,生存论环节的先天基本结构去理  
阐说意义,进而把意义看成是存在世界之诸关系  
[4]121  
维度的因缘联络” ———这样的理解怎么看都不  
像是在说语言的意义显然,这是一条向主体内在  
性还原,并经过主体内在的意义建构环节而走向对  
意义主体世界之间关系的内在反思性重构的道  
这一意义探求的指向是现象学意义理论的共同  
特征:他们不从意义的外在建构去探讨———比如像  
分析哲学那样,从作为语言符号的结构性内容而直  
接进入指号与意指语言与世界之关系的探讨,而是  
从领会的原始现身(前理解)到存在之显现或意识的  
内在给予,再到意义的语言之创生,到意义建构的惯  
习化日常化这样一个反向回溯的清理进程这一  
路向当然也不像结构主义,仅仅片段性地从语言文  
本内部的诸结构关系去思考意义是什么,而是反思  
性描述意义是如何而来,通过对意义原始发生的内  
在还原来展示意义究竟为何。  
意义就只有一个方法:直接置身于活生生的内在领  
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  
会状态庄子强调,活生生的领会才是意义的原始  
踿踿踿  
源泉庄子通过一系列寓言反复强调的得意忘  
”、“得鱼忘筌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强调,孟子的以  
意逆志,是为得之也包含着此种含义老庄孟子  
都是要强调活生生的意义之原初领会才是根本,而  
不是主张要抛弃语言。  
至于究竟是言能尽意还是言不尽意,其实是庄  
子所论的枝节如果把看成是人在语言之先的  
最原初初始的领会,言不尽意就是必然的用现象  
学的术语来表达,活生生的意义状态就是胡塞尔海  
德格尔所谓的出场”、“敞亮”,即胡塞尔所说的意识  
踿踿  
在这个意义上看,中国老庄的意义论确实是有  
某种现象学因素的我们知道,庄子有非常突出的  
言意之论,但应该明确指出的是,所谓言意之论用今  
天的哲学术语来表述,其实就是意义问题言意论  
就是中国的意义论。  
在原初直观中的直接给予,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在  
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  
踿踿踿  
世界境遇中的领会或现身这当然就是早期海德格  
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  
尔所谓存在在情绪状态中的原始现身”,一种最原  
初的意义领会的给予不管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只  
有回到这一在世遭遇状态的领会,才回到了意义给  
予的源头这种在场的意义论在西方思想史上遭到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  
11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后来德里达称之为在场形而上学的强烈质疑虽  
然如此,但是说意义领会或产生的原初源泉在活生  
生的在世状态这一点上其实是不可以反驳的。  
简言之,这就是现象学和老庄哲学共同具有的  
向内反思追溯还原的意义研究之路向我们看到,  
这条路向在中国古代的意义理论中实际上是影响全  
局的,尤其是对传统诗意论的影响至为强大禅宗  
的顿悟,江西诗派的点铁成金”,神韵说性灵说境  
界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历代经学大师所强调的  
统一的并存物让四方的四重整体(dasGevi-  
ertderVier)栖留于自身这种聚集着的让栖  
(versammelndesVerweilenlassen)乃是物之  
物化(dasDingenderdinge)。我们把在物之物  
化中栖留的天神的统一的四重整体称  
[
7]992  
为世界(Welt)。  
由此,决定了他们为活生生的意义原发状态,进  
而确定了一个超越于文本并为文本意义奠基的世界  
论或存在论基础在意义的原始发生上,现象学和  
老庄的意义论都一直坚持文本言辞不是意义本始,  
在文本或言辞之后还有一个更深的世界原始状态的  
意义论根基,这一基础在老庄是作为天地本始的与  
之领会,大道之成言(“意之所随”),在海德格尔  
则是世界在存在论遭遇上的敞亮或现身所以,他  
们都决然否定意义只决定于文本内部的语言构造。  
在他们看来,文本如果离开了活生生的领会状态,意  
义就无从现身,文本就不成其为文本文本的意义  
源头活水”,都是坚信这一意义论原则的,都坚持意  
义的原发状态是一切意义创造的最终源泉。  
)意义的世界论或存在论基础  
(
探讨意义的世界论或存在论基础的关键问题  
:这一活生生的意义状态究竟在哪里? 它是在文  
本之中还是在语言本身的结构之外? 换言之,意义  
的最原初状态究竟是情绪领会意识,还是语词?  
这是老庄海氏现象学一路与诸多意义理论区别的  
分水岭。  
最终是来源于人们对天地大道之领会庄子是领会  
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  
在老庄海德格尔看来,活生生的意义状态是在  
人与世界一体的言语活动之中最原初的意义领会  
状态是在语言的将成未成在世界进入语言或理解  
的成形处边界处庄子说:  
先于言说,海德格尔早期是理解先于陈述,晚期则是  
语词聚集着领会,人的领会和语词一起创生———在  
晚期的海德格尔看来,人唯有在语言中才是可以领  
会的他们由此一直认为,意义理论是存在论即世  
界论的一个部分这就是前文强调海德格尔关于意  
义的世界结构论的原因进一步,这种意义基础论  
的世界结构论必然包含了一种综合论的意义观:语  
言的意义对世界的领会以及这种领会在主体身上  
的原始发生呈现为一个相互连贯内外结缘的转化  
结构,语言意义世界现身主体领会四者相互融  
,互为转换,从而勾连出一个容纳语言主体(说者  
与听者)、世界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视角这一语言、  
主体领会世界的一体性意义缘发的结构关系,同  
时也是老庄所看到的意义之发生的世界关系。  
要强调指出的是,这里的世界结构基础论比上  
文所概述的哈贝马斯所说的意义理论的三种视角有  
着更精微的区分和更深入的挖掘在哈贝马斯的论  
述中,现象学的意义理论没有被归入现代意义理论  
的范围从哈贝马斯在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中对胡  
塞尔海德格尔的评述,我们可以看到,在那里现象  
学仍然是作为传统形而上学的一种现代形式来看待  
(有着最终形而上学倾向的意识哲学”、“主体哲  
”),因此,现象学关于意义的思考被哈贝马斯排除  
在意义论的考察之外在哈贝马斯看来,意义理论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  
果有言邪? 其未尝有言邪? 其以为异于鷇  
[6]《齐物论63  
,亦有辩乎?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 有以为  
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 其次以  
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矣其次以为有封焉,而  
[6]《齐物论74  
未始有是非也。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  
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  
[6]《齐物论83  
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  
老庄之所述是一个意义的原始发生从无到有的过  
。“未始有物之时是不可言语的包囊万有的混沌  
(
或者”),而后进入语言进入确定之”  
”、“”、“”、“”)。  
海德格尔说,对世界原初领会的第一个环节是  
(
命名”,意义在命名中呈现。“这种命名并不是分贴  
标签运用词语,而是召唤入词语之中命名在召唤  
(DasNennenruft)”。  
这些被命名的物,也即被召唤的物,把天、  
神四方聚集于自身这四方是一种原始  
120  
吴兴明从意义论角度看老庄与海德格尔诗学的不同指向及其意味  
是自分析哲学之后的语言论研究,它是从根本上排  
除形而上学的所谓意义论语言学的考察也由此  
()把意义的创生确定为世界真相的原始显露  
那么,在原初性的意义上,何为活生生的意义领  
会状态呢?直言之,活生生的领会状态就是海德格  
尔所说的存在之敞亮世界在情绪状态中现身或他  
晚期所说的世界真理之敞现,也即老庄哲学所说的  
道之显现,是恍兮惚兮之大道原始的被领会和把握,  
也就是人在活生生的领会状态中的得道之领悟在  
这一点上,海德格尔与老庄进而又有三个共同点。  
1.他们都共同认为,世界真相的原始显露就是  
在本来意义上的真真理海德格尔反复说,存在就  
是最原初的去蔽”,存在在世界中的出场”,这一出  
场正如前文所言,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真理”。老  
庄反复强调,道之显现即为真知”、“知道”。真人、  
圣人之领会是那最原初的唯有以神遇而不以目  
才能达到的领会,是显露着的在冥冥之中决定  
万物人世人生命运的宇宙内在运行的”。  
2.原初呈现的就是诗意在这个意义源起  
的意义上,语词最初的命名陈述就是揭示呈现,就  
是最原初的”———诗意海德格尔所谓的语言的  
诗意,就是最原初的真理之自行发送和达到,也就是  
老庄所谓的真意”。正如陶渊明所说的那种难以言  
[5]  
被哈贝马斯称之为后形而上学思想” 。可是,在  
我们看来,这么急匆匆地排除现象学方法是有欠缺  
排除了现象学方法,排除了对意义的原始发生  
论的研究,我们就不可能真切地描述意义究竟是如  
何产生的尤其是对于人文学美学文学理论的意  
义论建构,排除了现象学方法和对意义发生的还原  
性研究,我们几乎寸步难行因为审美艺术的意义  
显然不只是像结构主义和新批评所说的那样仅仅和  
隐喻反讽叙述学相关,而是和人生世界的内在领  
会密切相关意义不仅仅是通向语言的实用性交  
,意义也并不像早期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所看  
到的那样,仅仅是认知性意义,仅具有认识的真值  
认知意义上的真理价值意义还通向人生意义、  
世界意义的建构,通向社会文化的价值认同,通向  
人生价值真相的揭示和生活的意义问题就像马克  
·舍勒所研究的那样,意义不仅包含认知,还包含  
[8]7ꢀ47  
价值和情感 显然,这些非认知性的意义非  
认知领域,只能通过现象学的方式才能领会描述和  
重构所以,必须从更根本的意义上来看待与维特  
根斯坦的世界作为语言的原子事实图像迥然相异的  
现象学的世界意义论。  
[10]《饮酒》,89  
表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中的”,  
当然也是中国自魏晋之后反复强调的天机启动之  
真意或司空图所谓韵外之旨”,一种日常性语言难  
以表达和穷尽的不尽之意”。因为是最原初的显  
,所以是创新的”,是开示,是直接显现大道道  
体的原初之”。  
同时,意义的原始发生是不是一定有一个存在  
论的世界基础?这一点应该是可以肯定的没有世  
界基础以及没有对世界的领会,意义就成了无源之  
,我们对意义就不可能有纵深的理解和领会这  
也同时就决定了,意义问题不能仅仅从语言内部的  
结构关系当中去打量可是这里的困难在于,当我  
们从世界结构的角度去看待意义的时候,我们常常  
会把语言仅仅看作是表达意义的工具,由此我们就  
会持着一种工具论或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意义观,把  
意义非语言化形而上学实体化正是基于这一点,  
海德格尔晚期抛弃了早期的此在世界中心论的意义  
,而取语言存在论的视角就是说,那作为言说活  
动的语言本身就是世界本体的一个部分,世界的存  
在结构是意义论的基础,言说本身就是世界存在结  
构的一维甚至是起聚集和构成作用的始基,天地人  
神不是外在于言说,而是在言说中聚拢并显现正  
因为如此,海德格尔才反复强调人是一个是与否的  
说话者,只因为人归根到底就是一个说话者,是唯一  
3.这种就是一切日常之意的最原初的起  
在海德格尔看来,这就是存在之在场在语言中  
的初始言说,一切流俗之见都是这种语言之原初创  
造的惯习化日常化,也即陈旧化在庄子看来,这  
就是未封”、“未定”、“畛外之意向已分”、“已定”  
之人言的进入由于话语语词的原初意义之创生  
就是无定无限的大道之意向已分”、“已定之人言  
的进入,因此,只要已进入了语言状态的就已经  
是死意定意和被伦常日用所磨损了的”,因而它  
也是丧失了原初揭示性力量的畛内之陈言俗语。  
由此也就决定了,在老庄看来,要保持语言的创造性  
就必须挣脱语言俗意的牢笼,而进入未封”、“未  
的意义原生的创造性领会状态当然,如前所  
,从后世诗意论的发展来看,这也就是那带出了活  
泼泼意义境界的不尽之意”。  
[9]83  
的说话者” 。  
12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老庄与晚期海德格尔意义论的差异性分析  
更值得关注的是老庄与晚期海德格尔意义理论  
的不同点。  
之深远的潜在影响而同样显然的是,这一维度完  
全不在中国道家的意义论视野之中老庄的意义论  
本源是”,“不是神,而是鸿蒙之初恍兮惚兮  
的天地万物的原始混成他说:  
中国老庄意义论与海德格尔意义论之间的不同  
之点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  
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  
,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世界真相的差异  
在原初领会的世界真相究竟为何上,老庄和晚  
期海德格尔之间有根本的差异在海德格尔早期是  
此在世界结构的因缘联络,晚期是天地人神四维  
一体的世界结构大概是领悟到早期存在论还有浓  
厚的主体中心论偏向,海德格尔逐渐抛弃了以主体  
的寻视烦忙为中心的此在基本本体论,也抛弃了作  
为本体论解释学的此在筹划论的前理解结构,而代  
之以人对存在的看护和以天地人神为世界结构的  
存在论立场在海德格尔早期的世界结构中是没有  
神的,而在晚期的世界结构中则非常明确地有了神  
在世界中至高无上的超越性原发地位。  
[12]二十五章,63  
法自然。  
老子的世界结构是”。在海德格尔  
晚期,“天地人神四维一体的结构没有分裂没有先  
,那就是存在的世界性,它们共同聚拢显现于人  
,这就是”,就是真理”,也就是意义”,是一切  
陈言之意的原始源泉所以他说,日常性的语言倒  
是一首被磨损了的诗可是老子的—  
的世界结构是有先后有本末的,因此他说:“人  
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样,在老子那  
,一个本然的天地之境界就高于人的作为,高于人  
世间进一步,天地之境界还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  
的乃是”———“自然”。那里没有神,没有人可以  
向上升腾的彼岸,没有从自然之中升腾起来的价值  
之域,在终极的意义上那里所有的仍不过是自然而  
!  
神性乃是人皆以度量他在大地之上天空  
之下的栖居的尺度”。唯当人以此方式测度他  
的栖居,它才能按其本质而存踿踿(sein)。人之  
栖居基于对天空与大地所共属的那个维度的仰  
望着的测度。……人就他所归属的那个维度来  
测度他的本质这种测度把栖居带入其轮廓  
对维度的测度乃是人的栖居赖以持续的保  
证要素测度是栖居之诗意因素作诗即是度  
()世界语言意义的差异  
[
11]205  
(Messen)。  
这里要聆听和牢记的是,神之为神对荷尔  
在世界结构中语言所分到的意义之差异,由此  
进而决定了在他们的世界结构中语言所分到的意义  
不同。  
德林来说是不可知的,而且作为这种不可知的  
东西,神恰恰是诗人的尺度。……不可知的神  
作为不可知的东西通过天空之显明而显现出  
这种显现(Erscheinen)乃是人借以度量自  
老庄笔下的是人对鸿蒙大道原始混沌的  
局部领会。“被诉说于人言是”,”,是局  
部畛内之意(“观点”),而观点由于其局部性决定了  
[11]206ꢀ207  
[6]《齐物论》,66  
身的尺度。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海德格尔  
于是,所谓的存在的真理”、“诗意就变成了神通过  
则是天地人神的凝结略缩凝结略缩与  
天空在诗人心灵中的显现。“诗人召唤着天空景象 观点不同,“观点无法避免其片面和偏见,因此,  
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  
的所有光辉及其运行轨道和气流的一切声响,把这  
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 踿踿  
一切召唤入歌唱词语之中,并且使其所召唤的东西  
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 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踿  
老庄对一切人言,包括圣人之言都持否定态度要  
得到真知就只能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  
[11]210  
[6]《外物》,944  
在其中闪光和鸣响。” (着重号为引者所加)在  
”  
,从言内之意进入活生生的领会状态。  
踿踿踿踿踿踿踿踿  
此意义上,诗性就是神性,诗就是必死者在晦暗人生  
可是凝结略缩却是人无法抛却的,因为那本身就是  
意义的原始构成,世界只能在此种构成之中现身。  
所以,海德格尔反复说,“人诗意地栖居”。与所有自  
然物石头花草不同,唯有人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  
就是说,诗意,即天地人神在言说语词中的凝  
中灯塔般闪烁跃动照亮着世间万有的意义的精灵。  
显然,这是人生在世之至为珍贵的”,是决不同于  
在日常实用中被板结磨损了的”。“之一维  
的出现使海德格尔的意义本源论显示出基督教神学  
122  
吴兴明从意义论角度看老庄与海德格尔诗学的不同指向及其意味  
,对人而言具有创世之功人的世界原本是一个  
意义的世界,是在语言中并唯有在语言中才能开辟  
的世界当然,这也就再次印证了海德格尔早年的  
著名论断:存在论不是讲述存在是什么,而是讨论存  
摧毁人世间的诸种意义建构。  
那么,海德格尔呢?与老庄一样,海德格尔的意  
义之思也有极其深远的现实和历史的针对性海德  
格尔思索的直接指向是如何克服现代性危机在他  
看来,我们这个时代(现代)的根本标志是技术”,现  
代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技术统治的时代而技术统  
治的根源在于把在主客现代性分裂背景下的对象性  
之思(即所谓在者之思”)看成真理”(所谓科学真  
理观”)。这就是他一再抨击的主体中心论或逻各斯  
中心主义的意义观在这种意义观的统摄之下,语  
言成了一种工具,工具论的语言观成了一种占统治  
地位的观念由此,语言的诗意被强大的对象性意  
识遮蔽了,我们丧失了回返意义本源的智慧。“天地  
人神之存在境遇的原初开启状态关闭了,存在被遗  
忘了,世界进入了黑暗时代人类抵达夜半,神之光  
不再闪烁,存在之光不再敞亮,虚无主义笼罩着人  
这就是海德格尔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判断。  
据此,海德格尔意义追思所召唤的是向天地人神”  
四维一体的现代性前分化状态回返这里我们可以  
看出,他呼唤的时代其实就是神仍然笼罩着天空大  
地之信仰的时代(前现代世界),甚至是理想化的有  
诸神存在的古希腊时代所以,海德格尔的价值指  
向有鲜明的欧洲性和时间性他绝不是要回到鸿蒙  
之初,而是要回到有神之意义充盈的时代中去那  
个时代不是荒野鸿蒙,而是人神交融,是内聚在  
语言深处的天地人神四维一体的原始并存。  
[
4]10ꢀ13  
在的意义问题 。  
()两种意义论学说的不同价值指向  
实际上,不管是老庄还是晚期海德格尔,他们研  
究意义论的最终目的都并不仅仅是追问意义为何本  
,而是要提出文明取向的路向问题看似极端抽  
虚玄的意义问题,实际关涉的却是人类文明向何  
处去的价值取向。  
老庄研究意义问题的目标,是要提出否定儒、  
法及自西周以来的中国历史的文明取向老  
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六伪;六亲不和,  
[13]十八章,45  
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  
庄子说:“绝圣  
[6]《胠箧》,342  
弃智,大盗乃止。”  
在老庄看来,仁义礼乐、  
慧辨兵戈文治武功法律权力审美等等,都是导  
致人世间残暴混乱的直接根源,要达到天下太平,就  
必须从根本上去除这些舍本逐末的所谓文武教化。  
而去除的根本之道,就在于明白圣有所生,王有所  
[6]《天下》,1065  
,皆源于一”  
庄子说: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  
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  
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  
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  
百家往而不返,必不合矣! 后世之学者,不幸不  
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  
老庄意义论的价值  
[
6]《天下》,1068  
。  
就把意义的本源追溯到原始鸿蒙而言,老庄的  
意义论最终走向了抛弃语言所谓回到前语言的混  
沌状态,其实带有浓厚的形而上学实体论倾向当  
我们把意义看成是在语言之外进入语言的更原始之  
物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回答,这一先于语言的原始之  
物究竟是什么?这样,我们就不得不把意义归结于  
那个在逻辑上产生了万事万物的”———“自然”,  
从而消除了意义自身的原初规定性这显然是老庄  
的意义论在理论上难以克服的缺陷但是,这并不  
意味着它的历史效果是坏的或者始终是消极的———  
由于中国文化的意义结构中缺少神的维度,那一茫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老庄意义论的深远用意他们  
追溯到”,追溯到活生生的意义状态,追溯  
到开辟鸿蒙的之显现,思致幽微,殚精竭虑,其  
实都是在探寻一条根本的路径:如何回复大体”,返  
回混沌鸿蒙的原始状态(所谓未分未定的”)。  
意义论的意义在于,只有在它的思想逻辑中,我们才  
踿踿踿踿  
能知道,儒墨所谓的文明教化百家津津乐道的文治  
武功,何以是舍本逐末天下混乱之源,而拯救之途  
又是起自哪里,指向哪里———不言而喻,此一根本的  
指向必定是走向源始的意义境遇,即走出人世间,走  
世外”。作为一个意义维度,“世外当然不是指  
自然时空,而是指逼近洪荒的创意性———一种意义  
原创的边界状态老庄不断从人世间退回到天  
”,质言之,就是要据天人交感的领会而不断地  
世外的混沌实际上充当了一个世俗性极强的文  
踿踿踿踿踿踿踿  
化结构的形上之维后来这一独异的形上之维又因  
踿踿踿踿踿踿踿踿  
佛学引入而被极大强化,最终构成了中国人生存世  
界之极其莽莽苍苍而又冷彻淋漓的意义之维。  
12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因此,自老庄以降,“古人谈诗论文论画论人  
指向的孤独,那是消失了一切世间温暖的茫茫之域  
或孤独个人与鸿蒙荒野的交融与瞑合中国人一直  
没有坚挺温暖的神圣信仰,缺少了老庄所开辟的这  
样一个意义维度,我们很难想象中国人的生存结构  
是一个什么样子而在这一意义论维度中,我们如  
果稍微考察一下比如中国水墨画与西洋画(油画)、  
中国器乐与交响乐等等的差异,我们会一再领会到  
中国传统艺术当中的那种返向原始伸入荒野的茫  
茫弥漫的入神之境界;我们会一再体验到中国文  
化在根底深处的虚无,体验到水墨在中国精神中的  
那种难以言说的冷色的灵性和作为意义原色调的本  
体性。  
论生死中,一直有一种茫茫虚无和明丽人生广  
漠荒野和有限世内的映衬区分缠绕和转化浸润。  
没有这个似乎是发自虚无而又最终归于虚无的广袤  
的意义域,世间日用的一切意义就丧失了根基灵韵  
[13]  
和自我更新的原动力” 。可以说,一种直踿踿通洪踿踿  
的创世性力量以及对这种几乎无规则的淋漓原创的  
踿踿踿踿踿踿  
崇拜是贯穿中国传统的书武术、  
兵家纵横岐黄农工乃至方技术数之中的基本精  
与基督教的温暖人间性的拯救指向不同,“世  
”、“鸿蒙的意义指向有一种人间伦理无法温暖的  
怪异冰冷和寒彻。“世外决定了中国人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
1]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终极视域的开启与交融[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2]钟华.从逍遥游到林中路———海德格尔与庄子诗学比较[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4.  
3]那薇.道家与海德格尔相互诠释———在心物一体中物成其为物[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5]于尔根·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M].曹卫东,付德根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6]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  
7]海德格尔选集()[M].孙周兴(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6.  
8]马克斯·舍勒.形式与情感[G]//刘小枫(编选).舍勒选集:.倪梁康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  
9]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M].熊伟,王庆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0]陶渊明集[M].逯钦立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  
11]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C]//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孙周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12]老子[M].饶尚宽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
[
[
[
[
[
[
[
[
[
[
[13]吴兴明,卢迎伏.天道之光所照亮的一隅———庄子的意义论与20世纪西方文学意义论的视角相关性[J].文艺理论研  
,2009,(4).  
TheDifferentReferencesandMeaningsofthePoetics  
ofLaoTzuandHeideggerfromthePerspectiveofSignificance  
1
2
,
ZHANGTing WUXing-ming  
(
1.ChengduCulturalTravelDevelomentGrou,Chendu,Sichuan610041,China;  
p g  
p
2
.SchoolofLiteratureandNews,Sichua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4,China)  
Abstract:TherelevanceofLaoTzu‘sthinkingandMartinHeidegger‘spoeticsintheperspec-  
tiveofontologyisstudiedadequately,whereasifweanalyzeLaoTzu‘sthinkingandMartinHei-  
degger‘spoeticsinthetheoryofmeaning‘sapproach,wewillfindthattherearetoomanydiffer-  
encesinthetruthofworld,thecreativenessofmeaningandtheorientationofvaluebetweentheir  
thinking.TheChinesepoem,literature,artandeven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canbeunder-  
stoodprofoundlythroughtheabove-mentioneddifferences.  
Keywords:MartinHeidegger;LaoTzutheoryofmeaning;poetics  
[责任编辑:唐普]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