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卷第1期
2
012年1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39,No.1
January,2012
梁孝王文人集团的地域成因
尧荣芝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68)
摘要:梁孝王文人集团的形成,政治和经济的原因是主要的,但地域方面的因素也不可忽视,值得探究。梁孝
王梁国为先秦魏国以大梁为中心的东部区域,“北至泰山,西至高阳”,区域广阔。因为地理上的便利而采取就近原
则,是梁园文人聚集梁国的因素之一;而梁国深厚的地域文化积淀,也是文人们汇聚梁园的另一重要原因。再者,
游士们因籍贯与游历等形成的地域分布特点,也促成了他们选择“从梁孝王游”。文人们依就近原则选择不同的诸
侯国作为寻找仕进机会、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条件之一,这也正是促成汉初各藩国文人集团形成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梁孝王集团;成因;地理因素;就近原则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6(2012)01-0107-04
汉文帝子、景帝弟刘武(前186?—前144)先封代王, 《汉文学史纲要》中称:“天下文学之盛,当时盖未有如梁者
[
3]562
两年后徙为淮阳王,八年后徙梁王。刘武去世后,谥曰孝,
故称梁孝王。据《史记·梁孝王世家》载:“孝王,窦太后少
子也,爱之,赏赐不可胜道。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
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
台三十余里。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
拟于天子。出言跸,入言警。招延四方豪杰,自山以东游
也。”
梁孝王文学集团的形成,政治和经济的原因是主要
的,所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甚众,但对地域因素的考察却
很少涉及,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其实梁孝王文学集团
的形成,存在地域因素,是值得探究的。本文试从梁国地
域范围和集团成员地域分布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
1]2083
说之士莫不毕至。” 《汉书·文三王传》也载:“孝王,太
后少子,爱之,赏赐不可胜道。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
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
三十余里。得赐天子旌旗,从千乘万骑,出称警,入言跸,
一
梁国地域范围、文化积淀对游梁的影响
梁王封地辽阔丰腴,《史记·梁孝王世家》是这样描述
的:“其后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
[1]2082ꢀ2083
泰山,西至高阳,四十余城,皆多大县。”
《汉书·
[
2]2208
拟于天子。招延四方豪杰,自山东游士莫不至。”
梁国
文三王传》也是这样记载的:“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
天下膏腴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余城,多大
出现人才彬彬之兴盛局面。梁王不仅具有大国诸侯与皇
室嫡亲的恢弘气度,更是一个难得的性情中人,仗义重情,
对宾客如同知己。梁王还喜爱辞赋,善待辞赋之士,所以
梁王门下的辞赋家尤其多,《汉书·贾邹枚路传》中就有
[2]2208
县。”
对于梁孝王之梁国疆域范围,周振鹤先生在《西汉政
区地理》一书中也有详细考证:
《汉志》云:梁国,故秦砀郡,高帝五年为梁国。
[
2]2365
“
梁客皆善属辞赋”
之说。这正与好儒学的河间王刘
德形成对比,刘德门下的河间集团成员就以儒士为多。有
人称河间集团为“经士集群”,那么梁孝王集团就是名副其
实的文学集团了,仅从这里荟萃的辞赋名家如邹阳、枚乘、
严忌、司马相如、公孙乘、路乔如等便可确定。正如鲁迅在
秦于故魏地置有东、砀二郡,东郡置于始皇五年
攻魏取二十城之后(《始皇本纪》),砀郡置于始皇二十
年取大梁灭魏之后(睢水注)。魏大梁于《汉志》为浚
仪,属陈留郡;睢阳《汉志》为梁都,定陶为济阴郡治;
收稿日期:2011-10-31
作者简介:尧荣芝(1965—),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讲师。
10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谷城在东平国北,属东郡,于是彭越之梁国大体方位 王三子王淮南故地,三分之:阜陵侯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勃
[2]2144
已定。
为衡山王,阳周侯赐为庐江王” 。因此,淮南之九江郡
…
…
为刘安之淮南国。据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可知“淮南
[
3]52
《
史记·文帝纪》:二年三月,“立子揖为梁王”。
国东邻吴国,西界衡山国,北临梁国,南濒庐江国” 。
吴国集团的区域:吴王刘濞虽不善文艺,但他“招致四
方游士,(邹)阳与吴严忌、枚乘等俱仕吴,皆以文辩著
此时之梁国仅有砀郡。
《史记·诸侯王表》:“文帝十二年,淮阳王武徙为
[2]2338
梁王。”武之梁国比揖多淮阳郡北边三城。……“文帝
于是从谊计,乃徙淮阳王武为梁王,北界泰山,西至高
阳,得大县四十余城。”(引文皆见《汉书贾谊传》)。
名” 。《汉书·高帝纪》载:“春正月,……以故东阳郡、
[2]60ꢀ61
鄣郡、吴郡五十三县,立刘贾为荆王。” 《史记·荆燕
世家》载,高祖“十二年,立沛侯刘濞为吴王,王故荆
[1]1994
…
…二、三列城估计为襄邑、傿县、宁陵。此时之东郡
地” 。由此可知刘濞吴国之封域与刘贾同,有三郡五
当然仍属汉,否则孝王之梁当不止四十余城
十三城。据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考证:“东阳郡为《汉
[4]54ꢀ56
[4]36
矣。
志》临淮郡之淮东部分和广陵国全部” ,“鄣郡为《汉志》
[
3]34ꢀ36
依从周振鹤先生的考证,梁孝王梁国主要为秦之砀郡
和淮阳郡北边三城;而秦于故魏地置有东、砀二郡,东郡置
于始皇五年攻魏取二十城之后,砀郡置于始皇二十年取大
梁灭魏之后。
丹阳郡原名,吴郡即《汉志》会稽郡前身” 。那么刘
濞吴国的疆域的确是很大的了,向北已到达淮水,在西北
方向与和它几乎相当的梁国已经接壤,而南面则已至诸越
(今福建),东面直达大海。
魏,本为西周封国,公元前661年为晋国所灭,封大夫
毕万于此地。《史记·魏世家》载:“献公之十六年,赵夙为
御,毕万为右,以伐霍、耿、魏,灭之。以耿封赵夙,以魏封
仔细分析梁国与吴国、淮南、河间等诸侯国区域范围
之后,梁园文人聚集梁国的地域原因便逐渐清晰起来。
第一,为地理上的便利而采取就近原则,是梁园文人
聚集梁国的因素之一。吴国的西北接壤梁国,吴、梁是相
距很近、交通便利的两个诸侯国。所以在吴王阴谋叛乱之
时,严忌、邹阳、枚乘等文士在劝谏无果后便向西北而直奔
梁国,从地理条件上来说是最实际的选择。河间国远在河
北,虽然人们赞扬刘德“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
[1]1835
毕万,为大夫。”
魏城在今山西芮城县北。后来毕万势
力越来越大,于是从其国名而称为魏氏。晋文公即位,令
毕万子魏武子袭魏氏之后封,列为大夫,治于魏。公元前
4
03年,魏与韩、赵三家瓜分晋国,正式成为一诸侯强国。
魏国的疆域主要分为以安邑为中心的西部区域及以大梁
为中心的东部区域。前一区域主要包括魏河西与河东地
区,后一区域主要是魏河内及黄河南岸的中原地区。在这
两大区域之间是韩国的疆土。
[2]2436
之矣” ,但要远走河间国仍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
古代交通很不便利的情况下,远近的选择也是要考虑的因
素。那么淮南国也紧临吴国,为何不选择淮南呢?在相同
地理条件下,当然就应该考虑其它方面的因素了,至少从
地图上可看到,刘安的淮南国已是被一分为三的小国,远
远不及吴、梁之广阔,汉人崇尚宏大的心理也会驱使这些
由此可知,梁孝王梁国应为魏国以大梁为中心的东部
区域,即秦攻取大梁灭魏之后设置的砀郡,以及淮阳郡北
边三城,有四十余城,大致是睢阳、虞县、下邑、砀县、芒县、
襄邑、傿县、宁陵、浚仪、定陶、长垣、济阳、成阳、成安、鄄
城、无盐、巨野、任城、单父、乘氏等。
[2]2338
文人选择梁国,更何况“三淮南之心思坟墓”
呢!
第二,梁国深厚的地域文化积淀,是梁园文人选择聚
集梁国的又一因素。梁孝王梁国既为魏之故地,其地域环
境显然有着深厚的晋文化积淀。晋文化有明显的反正统
特色,主要表现为宗法制观念比较淡薄,也正因为宗法观
念薄弱,使其具有尚贤、尚法、尚功等特点,三晋也因此成
为法家文化的发祥地。同时,梁国也深受楚文化的影响,
因为梁国都城睢阳及周围城池和淮阳北边三城襄邑、傿
县、宁陵等都曾属楚国范围。楚文化具有开拓进取、开放
融合、革新鼎故、至死不屈、亲鬼好巫、浪漫主义等精神特
征。深受晋文化、楚文化影响的梁国,对梁园文人的创作
有灵感的激发、艺术的熏染、知识的积累等作用。正如《汉
再看其它几个诸侯王集团所在的区域位置。
河间集团的区域:景帝子河间献王刘德好儒学,“其学
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修礼乐,被服儒
[2]2410
术,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而游。”
可知河间集
团是研习儒家经典的学术性团体。据谭其骧《中国历史地
图集》,河间国隶属冀州刺史部,东、北、西三面为幽州刺史
部,南面为信都郡,辖今河北衡水、枣强、武邑、冀县等县。
淮南集团的区域:淮南王刘安对艺文很有研究,善作
辞赋,主持修撰《淮南子》。《汉志》载:“淮南王赋八十二
[2]1747
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
据《史记·淮南衡山列
传》,汉高祖十一年,“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
书·地理志》云:“吴札闻唐之歌,曰:‘思深哉!其有陶唐
[1]3075
[2]1648
郡” 。裴骃《史记集解》:“徐广曰:‘九江、庐江、衡山、
氏之移民乎?’”
所以梁园文人才更愿意到梁国来。如
[1]3076
豫章也。’” 《汉书·淮南王传》载,文帝十六年,“立厉
枚乘《梁王兔园赋》对梁园景色和游园情境的描绘,温婉细
108
尧荣芝梁孝王文人集团的地域成因
[
5]23ꢀ24
腻,韵味深长,并有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 。
而河间国相对来说文化积淀不足,“赵、中山地薄人
众,犹有沙丘纣淫乱余民。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
椎剽掘冢,作奸巧,多弄物,为倡优。女子弹弦跕躧,游媚
富贵,遍诸侯之后宫。……邯郸北通燕、涿,南有郑、卫,漳
河之间一都会也。其土广俗杂,大率精急,高气势,轻为
邹阳是齐人,选择到吴王府任职,也有地理上的便利原因,
因为齐与吴国是相邻的两地。以现在地理位置看,山东与
浙江之间隔了江苏,但西汉时的江苏大部分也是吴国封
地,所以齐与吴实际是相连接的。当刘濞阴有邪谋,邹阳
作书讽谏,吴王不听,于是与庄忌、枚乘等离开吴国去了梁
国。当然对于年龄都在五十左右的这三人来说,选择距离
较近、与吴接壤的梁国,是考虑赴梁的因素之一。
[
1]1655ꢀ1666
奸”
不愿意接近的。
。这样的民俗让人望而生畏,一般情况下是
枚乘,字叔,淮阴人。《汉书·艺文志》:“枚乘赋九
[2]1747
二
梁孝王集团成员地域分布与游梁的关系
篇。” 《隋书·经籍志》:“梁又有……汉弘农都尉《枚乘
[
7]1056
在梁孝王文人集团中,庄忌、邹阳、枚乘、司马相如、公
孙诡、羊胜、公孙乘、路乔如等是主要参与者,我们不妨先
看看他们的籍贯与经历,从中分析出他们归附梁王的地域
因素。
集》二卷,录一卷,亡。”
枚乘是公元前181年与庄忌、
邹阳同时去吴国的,时约二十九岁,为吴王刘濞郎中。淮
阴位于洪泽湖东畔,淮水岸边,是刘濞吴国的北面边境城
市。所以,枚乘也是吴国人,在吴国做事也是未离开家乡
的最好选择。吴王谋划叛逆时,枚乘曾上书谏阻,吴王不
听,他便与庄忌、邹阳一起,离吴至梁,从孝王游。从地理
条件说,这是三人依就近原则的选择。
梁孝王文人集团籍贯分布表
姓名
籍贯
姓名
籍贯
庄
忌(前会稽吴(今公孙诡(?— 齐(今山东
11?—?) 江苏苏州) 前149) 东部)
吴王反叛时,枚乘又上书谏阻,吴王仍不听乘策,最终
败亡。七国之乱平定后,枚乘声名大振。景帝任其为弘农
都尉,他不乐做郡吏,以病辞官,复游梁国。梁国宾客都善
为辞赋,枚乘尤其高妙。梁孝王死,他要回淮阴,枚皋母不
愿跟随,枚乘大怒,弃母子俩而去。武帝刘彻为太子时素
闻其名,即位后,以安车蒲轮相召。枚乘年事已高,途中死
2
邹
阳(前
10?—前
29)
齐(今山东羊胜(?—前齐(今山东
2
东部) 149)
东部)
1
枚
乘(前淮阴(今江公孙乘(不
09—前140) 苏淮安)
不详
2
详)
[2]
去。由此可反证:一是枚乘对家乡的深深眷念,宁不做
郡吏,也要去离家更近的梁国,宁放弃枚皋母子,也要回到
家乡淮阴;二是路途遥远,长途跋涉,辗转颠簸,对于年长
的人是很不安全的事情,一般来说他们会极力避免去远离
家乡的地方任职。
蜀郡成都
(
今四川成
都)
司马相如(前
73—前117)
路乔如(不
详)
不详
1
庄忌,会稽吴人,东汉避明帝讳,改称严忌,尊称“严夫
子”。《汉书·艺文志》:“庄夫子赋二十四篇。”旧注:“名
[2]1747
忌,吴人。”
庄忌初仕吴王刘濞。《汉书·贾邹枚路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汉志》载“司马相如
[
2]1747
传》:“吴王濞招致四方游士,阳与吴严忌、枚乘等俱仕吴,
赋二十九篇” 。《汉书·司马相如传》:“以訾为郎,事
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
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
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得与诸侯游士居,数
[2]2338
皆以文辩著名。”
后因吴王有邪谋,对谋士的劝谏不
听,“是时,景帝少帝梁孝王贵盛,亦待士。于是邹阳、枚
[1]2343
乘、严忌知吴不可说,皆去之梁,从孝王游” 。庄忌的
生年不详,“约与邹阳、枚乘相当略长,在公元前181年进
岁,乃著子虚之赋。…… 会梁孝王薨,相如归
[6]58
[]
2
2529ꢀ2530
入吴王府时,约三十一岁” 。作为吴人,在吴王刘濞府 ……。”
此段文字的内容,《汉书》与《史记》几乎完
任职,是一般情况下的首选。毕竟,既不离开家乡又能在
最大诸侯国施展抱负,这是人们很愿意做的事情。而吴王
反叛,劝谏未果,不得已离开吴国时,庄忌已大约五十岁
了。何去何从,有很多要思考的问题,但距离的远近对于
年长的人来说是需要注重的。吴、梁接壤,交通便利,是庄
忌选择梁国的原因之一。
全一致。这里把司马相如客游梁的原因说得很清楚了,那
么是否就没有地域的因素呢?其实蜀郡虽远在偏僻的西
南,但它与都城长安所在的司隶部却是南北方向的近邻,
而司隶部与梁国又是东西方向的近邻。这样一来,一条近
捷的路线便清晰可见。所以最初司马相如选择了去京城
而不是其它诸侯国,从重要性上说是天子脚下,从地域上
说是最近的去处。而后来相如从京城到梁国,也就自然是
近距离的选择。
邹阳,齐人,以文辩著名。《汉书·艺文志》:“邹阳七
[2]1739
篇。”
邹阳生年不详,据《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云:
[
1]2469
“
邹阳……与故吴人庄忌夫子、淮阴枚生之徒交” ,称
公孙诡,齐人。《汉志》不载其赋,《西京杂记》载其《文
鹿赋》。《史记·梁孝王世家》:“孝王……招延四方豪杰,
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之
枚乘“枚生”,邹阳年龄应略长于枚乘,略低于庄忌,所以在
公元前181年与庄忌、枚乘仕吴王濞时,邹阳约三十岁。
10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属。公孙诡多奇邪计,初见王,赐千金,官至中尉,梁号之 公孙乘、路乔如,《史记》、《汉书》都未载其名,生卒行
[
1]2083
曰公孙将军。” 《汉书·文三王传》的记载也是如此:
于是孝王……招延四方豪杰,自山东游士莫不至:齐人羊
胜、公孙诡、邹阳之属。公孙诡多奇邪计,初见日,王赐千
状不详。他们应该都是在景帝四年梁孝王大招游士的时
候去的梁国,也是与羊胜、公孙诡同时至梁。由于没有这
两人的生卒行状籍贯的资料,对其游梁的地理因素就不再
考察分析。
“
[2]2208
金,官至中尉,号曰公孙将军。”
羊胜,齐人。《汉志》不载其赋,《西京杂记》载其《屏风
赋》。与公孙诡同时至梁,得到梁孝王宠信。后因“梁王怨
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
总之,梁孝王文学集团的形成,除了政治、经济、文化、
个人兴趣等因素外,游士们地域分布的特点,梁国的地域
范围与文化积淀等,也是梁孝王文人集团的成因之一。不
仅如此,我们也可以由此推测出,吴国文人集团、淮南文人
集团、河间文人集团等的形成,同样受地域因素的限制。
文人们依就近原则选择不同的诸侯国作为寻找仕进机会、
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条件之一,这也正是促成汉初各藩国
文人集团形成的因素之一。
[1]2085
议臣十余人” 。事情暴露后与公孙诡一起自杀于梁
王宫中。
羊胜、公孙诡虽然是因“奇邪计”得到梁孝王宠信,可
谓“君臣相得”,但如果考察地域环境,也能发现其中的联
系。羊胜、公孙诡是齐人,齐、梁是近邻,由齐入梁便利可
行,所以他们选择游梁应该也有地理条件的考虑。
参考文献:
[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鲁迅全集(第十卷)[M].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4]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5]费振刚,仇仲谦,刘南平.全汉赋校注[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6]石观海,杨亚蕾.梁园赋家行年新考[J].齐鲁学刊,2006,(2).
7]魏征,令狐德棻.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
[
[
[
[
[
TheRegionalFormativeCausesofPrinceLiangXiao’sLiteratiGroup
YAORong-zhi
CollegeofLiberalArts,SichuanNormal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8,China)
(
Abstract:Althoughthepoliticalandeconomicfactorsarethemainformativecausesofprince
LiangXiao’sliteratigroup,theregionalfactorsareworthyofstudyaswell.Exceptpolitics,e-
conomy,cultureandpersonalinterest,theterritorialdistributionofliteratiandtheculturalher-
itageofLiangState’sterritoryarealsosignificant.Literatichosenearbyprinces’feudalking-
domstoseekopportunitiesofbeinggovernmentofficialsandrealizingtheirlifevalues.Asare-
sult,literatigroupsinfeudalkingdomsemergedinearlyHanDynasty.
Keywords:PrinceLiangXiao’sliteratigroup;formativecauses;regionalfactors;principle
ofproximity
[责任编辑:唐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