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33 卷第期  
2006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3,No.2  
March,2006  
新理学对朱子理学的继承与发展  
明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冯友兰一方面继承朱子理学理在事先的本体论原则伦常观念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另一方面又  
对其加以改造他用西方哲学思想解释改造和印证程朱理学思想把中国哲学史上有代表性的学说都综合到理  
学的论域之中并且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朱子的基本观点做出理论上的论证创立了新理学体系。  
关键词冯友兰新理学朱子理学  
中图分类号B244ꢁ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0602⁃0005⁃03  
冯友兰创立的新理学是中国现代哲学中很有影  
价值本体的意义上说天理构成伦理纲常的终极依  
。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  
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  
所适而不在[3](70,《读大纪》,3656 新理学  
虽然没有像朱子那样直接把伦理纲常归结为天理,  
但基本上沿袭了价值本体的观念他强调伦理纲常  
根源于人之理社会之理”,断言大部分底道  
德是因社会之有而有底只要有社会就需要这些  
道德无论其社会是哪一种底社会这种道德中国  
人名之曰’,常者不变也照中国传统底说法,  
有五常即仁[4](220 新理学同  
朱子理学一样都以论证恪守伦理纲常的必要性为  
宗旨希圣希贤为人生价值目标 同朱子一  
冯友兰也把恒常的价值本体(“”)看作保证社  
会稳定的哲学基础。  
响的哲学思潮在谈到新理学的思想来源的时候,  
冯友兰坦率地承认新理学与朱子理学有直接的继承  
关系他说:“我们现在所讲之系统大体上是承接  
宋明道学中理学一派。”[1](1 那么新理学继承  
了朱子理学中的哪些思想遗产呢冯友兰本人没有  
论及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新理学继承了理在事先的本体论原  
新理学明确地提出:“理先于实际底例而有。”  
新理学只对理在事先作了一些非根本性的修改。  
朱子理学认为在万物之先的理是一个完整的精神  
实体,“一理之实而万物分之以为体”;每个事物都  
是全体之理的体现,“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  
[2](94,2371 新理学则认为在万物之先  
的是由无数多的理组成理世界”,每个事物只能依  
照其中某些理而不能依照理之全体朱子侧重于  
从体用关系说明理在事先”,新理学侧重于从个别  
与一般的关系说明理在事先”,他们从不同的角度  
得出大体相同的结论。  
第三新理学继承了朱子理学天人合一的思  
想模式朱子理学认为:“物与我心中之理本是一  
两无少欠但要我应之尔物心共此理。”[2](卷  
12,220 只是因为人们受到人欲的限制才造成  
人与天理之间的隔阂要想实现天人合一的终极目  
就必须加强身心修养,“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第二新理学继承了朱子理学的价值本体思想  
以及纲常伦理观念朱熹提出永恒不变的天理不  
仅仅是存在的本体更重要的还是价值的本体从  
收稿日期2005⁃11⁃11  
作者简介宋志明(1947—),吉林省吉林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总编。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新理学同样把天人合一视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冯  
友兰称之为天地境界”。 他对天地境界作了这样  
的描述:“在超乎自己之境界者觉其自己与大全,  
中间并无隔阂亦无界限其自己即是大全大全即  
是其自己此即所谓浑然与物同体’。” [1] (305  
在这种境界中的人,“极高明而道中庸”,“即世  
间而出世间”。 朱子认为人应当在义理上与天合  
新理学则认为人应当在境界上与天合一应该说  
新理学的理论更为精致了但是他们的学术宗旨  
是一致的都确立内在而超越的价值取向。  
德的哲学中及近代哲学如海格尔的哲学中底  
之观念气之观念有似于其中底 之观  
道体之观念有似于其中底之观念 大全  
之观念有似于其中底绝对之观念[5](119 。  
冯友兰试图借用西方哲学之攻程朱理学之  
”,对其作出新的阐发凸显了中国理学与西方  
哲学之间的共同性和兼容性。  
其次冯友兰试图把中国哲学史上有代表性的  
学说都综合到新理学思想体系之中他以极高明  
而道中庸为尺度剪裁孔孟名家老庄易庸玄  
禅宗陆王等各家思想以期为我所用他声称,  
新理学于它的应用方面它同于儒家的道中庸’。  
它说理有同于名家的所谓’。 它为中国哲学中  
所谓有名找到了适当底地位它说气有似于道家  
所谓道它为中国哲学中所谓无名找到了适当底  
地位它说了些虽说而没有积极地说甚么底废  
’,有似于道家玄学及禅宗所以它于极高明’  
方面超过了先秦儒家及宋明道学[5](113 冯  
友兰把公孙龙物莫非指的思想道家道生万物”  
的思想玄学经虚涉旷的思想禅宗担水砍柴,  
无非妙道的思想陆王先立乎其大的思想都吸  
收到新理学思想体系之中从而使之有了区别于朱  
子理学的独到之处就新理学的思想覆盖面而言,  
远远超过了宋明理学。  
冯友兰的新理学对于程朱理学既有继承的关  
也有改造和发展的关系正如冯友兰自己所述,  
新理学是接着程朱理学讲的但不是照着程朱  
理学讲的新理学确有其之所在我认为它的  
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冯友兰试图用西方哲学思想解释改造和  
印证朱子理学思想他从新实在主义出发把朱子  
理学说成是纯客观论”,将这一点规定为新理学和  
朱子理学的共性他说:“我们的主张可以说是一  
种纯客观论照常识的看法一件一件底实际底事  
物是客观底但言语中之普通名词如人形容词,  
如红底方底等所代表者均不是客观底或不能离  
开一件一件底实际底事物而独有纯主观论以为一  
件一件底实际底事物亦是主观底或可归于主观底。  
但这种说法是说不通底。 ……我们的主张是纯客  
观论旧日底理学亦是纯客观论。”[1](45-46)  
在这里他运用西方哲学的术语把新理学的哲学性  
质表达得十分清楚它认同西方的新实在主义反对  
朴素的实在论即所谓常识的看法”),也不赞成主  
观唯心主义即所谓纯主观论”),而主张名词所代  
表者离开一件一件底实际底事物而独有的客观  
唯心主义冯友兰用客观唯心主义这条线把新实在  
主义同朱子理学联结在一起构成了他的新理学。  
例如他把新实在主义的两个世界的理论同程朱  
理学的理在事先的学说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理  
世界在逻辑上先于实际底世界的观点他用新实  
在主义的个体性原理对程朱理学浑然一体的太极加  
以分割提出了太极即是众理之大全的观点除  
了新实在主义之外新理学还吸收了实用主义和柏  
格森主义的某些观点冯友兰也注意用西方哲学史  
上古典哲学的学说印证自己的观点他说新理学  
理之观念有似于希腊哲学如柏拉图亚里士多  
再次冯友兰试图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朱子  
理学的基本观点作出理论上的论证我们知道朱  
子理学虽提出理在事先的原则但并没有作出充  
分的理论论证只是作为一种信条而加以倡导这  
样的信条很难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要必须提升到  
理论的高度才能重新产生影响力新理学试图完  
成这个任务在冯友兰写作新理学的时代国外逻  
辑学有较大的发展出现了数理逻辑这门新学科。  
数理逻辑是演绎逻辑的发展但具有更加形式化的  
特点它暂时撇开思维的具体内容仅从思维形式  
方面研究命题的真假有些哲学家把数理逻辑的形  
式化方法运用到哲学研究中形成所谓逻辑分析”  
的哲学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把哲学逻辑化或  
者把逻辑哲学化他们首先把逻辑学看成先验的纯  
粹抽象概念的分析和演绎的体系然后把哲学也看  
成先验的纯粹概念的分析和演绎体系新实在主义  
者用这种方法复活了古希腊的柏拉图主义和中世纪  
的唯实论冯友兰也想采取同样的方法复活朱子理  
宋志明新理学对朱子理学的继承与发展  
他反复申诉,“哲学中之观念命题及其推论多  
是形式底逻辑底而不是事实底经验底[1] (10  
他通过如果——— 的蕴涵关系对理在事  
加以论证把程朱理学提升到了现代哲学的理  
论形态。  
析方法构造起来的哲学体系众所周知冯友兰不  
但是著名的哲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哲学史家他  
中国哲学史等著作中对程朱理学的解释不太  
注意新理学与程朱理学之间的区别常常用新理学  
的观点解释程朱理学难免流露出解释学的偏  
”。  
综上所述可以说新理学是以朱子理学为正宗,  
以中外各种有影响的哲学理论为借鉴运用逻辑分  
参考文献:  
1]冯友兰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9.  
2]朱熹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朱熹朱熹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4]冯友兰新事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0.  
5]冯友兰新原道[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4.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Zhu Xi Lixue by New Lixue  
SONG Zhi⁃ming  
Philosophy Institute, Chinese People’s University, Beijing,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Feng Youlan inherits the “li zai shi xian” (reason preceding matter) thinking model of  
Zhu Xi Lixue (a Confucian school of idealist philosophy) of ontological principles, moral principles and  
integration of heaven and human⁃kind on one hand, and remolds it on the other hand. He explains, re⁃  
molds and proves it with western philosophical ideology, combines the representative doctrines in China’s  
philosophical history into the discussion of Lixue, employs logical analysis to expound and prove Zhu  
Xi’s basic view⁃points, and thus establishes a New Lixue system.  
Key words:Feng Youlan; New Lixe; Zhu Xi Lixue  
责任编辑李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