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33 卷第期  
2006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3,No.2  
March,2006  
朱熹思想与现代社会”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宣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基  
又大有不同康德是用理性批判的方式重建理性的  
系统的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问题并开辟了人类  
思考与认知真实的新问题朱熹则是用超融的方  
式吸收与整合北宋诸子建立哲学义理体系的相  
应于康德朱熹开辟了一个超融本体论的思考康  
德重视经验朱子重视体验但朱子对理的理解上  
包含了缺失与其系统的不完备性最后成中英教  
授指出朱熹哲学具有中国哲学体系化的架式他能  
兼分析与综合主体与客体知识与道德部分与全  
体验与诠释本体与方法为一体代表了一个走  
向广阔的超融智慧。  
金会香港孔教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  
都大学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韩国程朱学会等单位  
联合举办的朱熹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  
会于2005 10 25 日至28 日在四川师范大学召  
来自美国韩国巴西中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  
香港等地区的专家学者80 余人出席了会议 与会  
人士对中国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  
思想展开了充分深入的讨论现将讨论的主要问  
题综述如下。  
关于朱熹的哲学思想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教授指  
从朱熹的理一分殊思维原则来看道与器是  
相对冲突的道器的冲突为道体器用”、“道本器  
”、“道先器后”。 这个冲突体现在心性问题上即  
是道心与人心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冲突天命  
之性是善气质之性有善有恶道与器的冲突是善  
与恶的冲突张立文教授认为道与器道心与人  
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冲突的化解是根据体用  
一源理一分殊的思维原则。  
存在和价值的关系问题是当代哲学界争论最  
大的问题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蒙培元教授  
在发言中谈到朱子以其独特的方式将当代西方分  
析哲学所认为的绝然不同的存在和价值二者统一起  
他认为朱子用所以然所当然表示存在  
和价值两种意义但二者是完全统一的,“所以然”  
即是所当然”,二者的统一是在的基本涵义  
展开的过程中实现的理的多重涵义形成一个有机  
整体所以然所当然统一起来的重要方  
法是整体论的要素分析和生命论的类比综合朱子  
天地之心人心”,的关系解  
释成生命目的性的关系建立了人与自然统一的存  
在论与价值论的学说因此蒙培元教授认为朱子  
哲学对于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尤其是解决生  
态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重新诠释理解与评价朱熹是与会学者共  
同关注的问题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以其独  
特的视角从朱熹与康德的比较之中作出了回答他  
认为把二者相比较最富有相互的启发性与开拓性。  
他在大会发言中指出若从现代本体哲学与纯粹理  
性眼光来看朱熹哲学与康德哲学一样建立了自己  
哲学的中心典范但是二者同为承前启后方式却  
浙江大学古籍所束景南教授中提出理一分  
收稿日期2005⁃11⁃16  
作者简介陈锦宣(1980—),四川省宣汉县人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20  
陈锦宣ꢀ “朱熹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是程朱理学的最高本体论原则朱熹的理一  
分殊是对他的整个理学体系的哲学概括是一种  
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统一智的认识论与德的修养论  
相统一的本体论模式在这一模式中规定了多重  
思想逻辑层次的关系从普遍之道与特殊之理的关  
系层次说理本论),“理一分殊道一理殊”;从  
理与气的关系层次说理气论),“理一分殊理  
一气殊”;从理与物的关系层次说道器  
),“理一分殊就是理一物殊”;从体与用的关系  
层次说体用论),“理一分殊就是体一用殊”;从  
性与气的关系层次说性论),“理一分殊就是性  
一气殊”;从天地之心与人物之心的关系层次说心  
),“理一分殊就是心一分殊”;从仁与义的关系  
层次说仁义论),“理一分殊就是仁一义殊”;从  
乐与礼的关系层次说礼乐论),“理一分殊就是  
学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总编宋  
志明先生认为冯友兰一方面继承朱子理学理在事  
先的本体论原则伦常观念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  
另一方面又对其加以改造他用西方哲学思想解  
改造和印证程朱理学思想把中国哲学史上有代  
表性的学说都综合到理学的论域之中并且运用逻  
辑分析的方法对朱子的基本观点做出理论上的论  
创立了新理学体系。  
关于朱熹的经学思想  
就朱子理学思想与其经学思想的关系问题四  
川师范大学蔡方鹿教授作了深入的探讨他在朱  
熹理学与经学的论文中指出朱熹集宋学之大成,  
从而创新发展了理学朱子在理学上的成就大多建  
立在其经学思想的基础之上朱子以注经的形式论  
证并发展了宋代理学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朱子对  
理学的内涵和重要组成部分———天理论格物致知  
论和心性论的论证和阐发上蔡方鹿教授还指出,  
朱熹经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朱熹除重视义理提  
倡新学风阐发新思想外也重视训诂考证以通经,  
通经以求理在义理的指导下从事经书辨伪并在  
以经为本的前提下以传注解经这一经学特色体现  
在朱子的理学思想之中同时朱熹理学的特色也  
集中体现了朱熹经学以义理为主又将义理与训诂  
相结合的特色。  
乐一礼殊”;从忠与恕的关系层次说忠恕论),“理  
一分殊就是忠一恕殊”。 同时他提出理一分殊”  
不仅是程朱理学的本体论与宇宙观而且也是程朱  
理学的方法论与认识论是一种向外的即事即物穷  
理求理的认识论这是对儒家封闭内向的认识论的  
突破。  
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曾春海教授就朱熹人性论  
与上海战国竹简性情论和郭店竹简性自命出》  
作了深入的比较他认为上海战国竹简性情论》  
与郭店竹简性自命出之人性论以及朱熹的气质  
之性皆有善和不善的论述郭店竹简性自命出,  
命自天降的思路中是人生之后产生此经验  
层的人性深受的影响因此,“有待教化导  
于正途才能达性善朱熹理气脉络下的人性论心  
统性情天地之性纯善气质之性及情皆可善可恶,  
有待于心之居敬穷理才能变化气质以天性天理来  
端正气性及情欲而不至不过不及之善上海战国竹  
简及郭店竹简主张端正及导化之教育方  
学习四术亦即》、《》、《》、《及修养  
爱等道德德目同时二竹  
简文中亦特突显情的纯真面道德亦含之价值朱熹  
在经典教育上虽推崇四书但不轻视六经》,那么  
朱熹所理解的》、《》、《》、《之人文教育  
价值对比于二竹简有何相同及相出入之处呢他们  
在天教化之正道上是否可相互诠  
解和补充呢他对此作了诠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汪学群研究员就朱熹易  
学对清代易学的影响作了阐述他认为朱熹对清  
代易学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在版本上由  
费直王弼以来的今本转向朱熹所倡导的古本  
》,即以经传分离取代以传附经的诠释模式其  
,《易经通注》、《日讲易经解义》、《周易折中和  
周易述义四书虽汉宋兼采总体上说仍以朱熹易  
学为主这与清前期学术思想上尊朱熹的大趋势相  
其三清代编纂周易等经典以义理为主以  
通经致用为目的深化了其所推行的崇儒重道政策,  
成功地笼络汉族士大夫人心促进满汉文化合流对  
巩固自己的政权有积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清  
代易学尊朱熹易学则把它当成了统治的工具。  
关于朱熹的政治宗教和教育思想  
关于朱子的政治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李存山研究员认为朱熹继承二程的以大人的  
格君心之非为治道之本的思想始终要求君主  
正心诚意”,格君心之非作为天下万事的大  
在关于朱子理学的继承与发展上中国人民大  
2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根本”。 朱子和二程提出与君主共治天下”,是其  
政治主体意识的显现而他们提出以格君心之非”  
为治道的大根本”,也更鲜明地体现了他们的民本  
思想和政治主体意识然而在君主制下他们的得  
君行道”、“重建秩序思想失败是无可避免的结局。  
南京大学哲学系李承贵教授就朱熹宗教思想中  
儒佛关系问题作了探讨他认为朱熹判别儒佛选  
择了道体的分合”、“伦理的认知工夫的路  
三个方面加以展开道体的分合”、“伦理的  
认知工夫的路径”,佛教与儒学都存在鲜明的  
差异甚至是对立所以佛教与儒学存在全面性的  
冲突和对立那么佛教与儒学的关系如同水火是  
不可能相融的与此相关四川师范大学哈磊博士  
就朱子所读佛教典籍作了考证他将朱子文集》、  
土著述两部分其中本土著述部分又依经论疏记禅  
宗语录人物史传及诗文著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考  
初步勾勒出朱子所读佛教典籍的基本轮廓他  
的研究深受与会学者的关注。  
关于朱子的教育思想四川大学胡昭曦教授和  
粟品孝副教授分别对朱子语类与现代教育和朱  
熹与中国古代的童蒙教育作了探讨胡昭曦教授通  
过对朱子语类的研究分析认为语类真实反映  
出朱熹乐教爱生鞠躬尽瘁的教学态度教书育人、  
首重树德的教育思想和立足自学熟读精思自由讨  
因材施教教学方法这是值得今日教育工作者采  
用的粟品孝副教授认为朱熹既重学思结合理论  
阐释也注意思想的传播与普及其中对童蒙阶段的  
教育颇为重视在中国古代童蒙教育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  
朱子语类及相关文献中朱子直接与间接引用的  
佛教文献依佛教传统分类方式分为经律论疏及本  
责任编辑李大明]  
讯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06)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于2005 12 31 日公布了2006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名录。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2006 年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列入高校综合性社  
科学报。  
由南京大学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攻关项目科学引文索引是从文献之间的引证  
关系上揭示科学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文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走向评  
价科学研究质量为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目前教育部已将CSSCI 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  
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标。 CSSCI 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  
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100 多个单位购买使用并将CSSCI 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职称项  
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  
CSSCI 是我国社会科学重要文献引文统计信息查询与评价的主要工具它以中文社会科学期刊登载的文献为数据源通  
过来源期刊文献的各类重要数据及其相互逻辑关联的统计与分析为社会科学研究与管理提供科学客观公正的第一手资  
。 CSSCI 来源期刊的遴选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800 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  
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遴选程序是按照近 年期刊他引影响因子对所有学术性社科期  
刊分学科进行排序按照高进低出的原则确定各学科预选来源期刊预选来源期刊提交由全国17 所重点高校专家学者  
组成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审议最终确定年度来源期刊苏雪梅)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