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33 卷第期  
2006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3,No.2  
March,2006  
论证券民事诉讼中的  
行政程序前置制度  
黄丽娟王旭涛  
1ꢀ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四川成都610068;2ꢀ 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处四川成都610074)  
摘要2003 年初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将行政为主的  
程序设置为人民法院审理的强制性前置制度然而从理论以及现实两个角度来分析该行政程序前置制度不尽合  
且这一具体制度无论是法理推演还是现实操作方面都还缺乏应有的合理性。  
关键词行政程序前置制度行政权司法权  
中图分类号DF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0602⁃0028⁃06  
审理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  
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在一定程度上结束了虚假  
ꢁ 200310 日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它与国家的政策紧密相连而司法权则以判断为  
本质内容是一种判断权判断是一种在公平正义观  
念指导下的关于是非曲直的认识而管理是主动介  
入社会生活的一系列行动[1]可见,“司法判决是  
依法作出的行政决定是依政策作出的法院尽力从  
法律规则和原则中找出正确的答案行政官尽力根  
据公共利益找出最有利最理想的答案[2](50 。  
正如韦德所言,“法官与行政官的思想方式是完全  
不同的法官的方法是客观的遵守着他的法律观  
行政官的方法是经验式的是权益之计[2](51  
然而若干规定将行政程序前置于证券的民  
事诉讼必然将行政权的行使方式混同于司法权的  
行使过程之中使行政权所担负的政策性功能主导  
甚至替代司法权的判断而司法所追求的公平正义  
的旨趣也必然随之大打折扣从而导致将司法当作  
行政,“平衡’、‘协调甚至和稀泥’”[1]其结  
果一方面有损于法律的神圣性与权威性另一方面  
也极不利于民众法律信仰之生成对我国的法治建  
陈述所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审理中无法可依的局  
这无疑是继最高人民法院有条件地受理证券法  
上虚假陈述行为之后又一打破坚冰的创举然而,  
法学界对于若干规定中的行政程序前置制度则  
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  
究这一制度设计的理论及现实合理性以便更为清  
晰地指导我们的司法实践。  
行政程序前置制度的法理分析从行政权  
与司法权界分的视角探究  
行政程序前置制度的设计或许更多的是出于回  
应现实的需要然而从行政权与司法权界分的法理  
视角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在纵深的层次上提升我们对  
这一制度的认识克服法律工具主义的短见深刻反  
省行政程序前置制度设计的合理性。  
首先行政权以管理为本质内容是一种管理  
收稿日期2005⁃09⁃16  
作者简介黄丽娟(1978—),福建省三明市人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教师西南财经大学法学博士研究生。  
王旭涛(1977—),河南省汝州市人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处助理研究员。  
28  
黄丽娟王旭涛论证券民事诉讼中的行政程序前置制度  
设造成了诸多弊害[3]。  
种族隔离的深刻的社会政治问题案件但这一问题  
其次由于行政活动具有同政策紧密联系的特  
因此在社会发展的情势中更加强调应变的灵活  
而司法活动则总是本能地与国家的政策保持着  
必要的疏离以维持法律特有的预期性和稳定性特  
因而司法活动更多的是受法律团体内自身话语  
的制约而不代表某个人社会集团甚至政府一时的  
愿望只有这样司法权才能保持一种天然的中  
立性”,以此显现对社会的公正性的追求取向并实  
现其作为权利庇护者的功能若干规定将  
行政程序强行前置于司法审理这一举措无疑是将  
具有政策性功能的行政活动设置为司法活动的前  
让司法活动随着政策的调整变化而摇摆不定。  
由此而来司法背负着过为繁重的政策负担并被迫  
与一时的政策相互博弈权衡而在这一较量的过程  
司法活动将忽而忙于维护国家利益忽而又将  
国家利益弃置一边忙于维护正义显然极不协调”  
至少在当时是无法以政治或道德的方式来解决而  
在这一问题诉诸法院时法院并没有以消极退避的  
态度来采取所谓的不予受理的举动相反法院  
是将其视为法律的问题并通过法律分析论证的方  
式来加以消解[5](141 可见对于寻求司法救  
济的社会纠纷法院不应过多地考虑其社会反响而  
采取消极退让之举而应充分运用法律自身特有的  
技术来积极应对然而我国新近出台的若干规  
作为一个重要的司法解释却主动将求助于司  
法救济的证券民事纠纷的违法性认定问题交由行政  
程序来处理这表明我国的司法活动由于担忧处于  
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而将诉诸门前的社会纠纷抛给  
了行政活动难怪不少中小股东将此举理解为法院  
无法那些难”,相反只能把证监会  
等行政机关已经了一半的接过来剃一  
[6]司法权在行政权面前呈现出的一种明显的  
主动退让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可归咎于我国的司法  
活动尚缺乏足够的法律技术来处理证券民事纠纷,  
然而即使如此更需要让司法部门处于调整证券民  
事纠纷的前沿进行摸索从而积蓄经验完善自身。  
如果不身临其境亲自处理证券民事纠纷司法经验  
的总结与理论的升华就无从谈起司法活动也就难  
以积蓄成熟的法律技术来应对社会的敏感问题因  
面对诉诸司法救济的社会纠纷司法部门的回避  
退让无论如何不是理想之举这不仅有损于法律的  
权威并且在我国行政权日益膨胀不断侵蚀司法权  
界域的情况下更不应表现出主动的让步至少应在  
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作出消极防范以抵御行政  
权的不当干涉。  
4](100—101 这样一来法律与社会的必要阻  
隔必将被打破司法运行的相对自足性也将丧失司  
法活动将跌入盲目追随变动不居的现实的法律工  
具论的泥潭法律退化成可有可无的技术性工具,  
一旦有其他工具可以使社会控制在短期内效用最  
大化那么法律便可以是替代或撤换的[3]于是,  
法律所特有的稳定性预期性将被严重削弱这无疑  
与加强证券市场规范的立法初衷相去甚远。  
再次司法活动负有将社会热点问题转化为法  
律问题的能力和义务司法活动面对社会生活所显  
示的相对冷静的态度只是表明对社会问题采取不  
告不理的态度但绝不意味着对诉诸门前的纠纷  
也退避三舍相反司法活动应以积极的态度来观  
照现实纠纷而法律活动的日益专业化所带来的法  
律技术的成熟也使得司法活动有能力将社会问题通  
过法律的方式加以解决换言之司法活动面对诉  
诸门前的纠纷应尽力将这些社会问题转化为法律  
问题并充分运用专业化的法律技术来定纷止争这  
样一来尽管法官是在不可避免地触及一些具有极  
大社会影响的问题但法官通过法律的方式将大大  
淡化这些问题的敏感度并为激烈的社会问题的  
另外,《若干规定还涉及到司法解释的权限问  
根据立法学的原理司法解释是人民法院审理  
案件时的法律渊源之一来自于法院的司法解释权,  
其只能够在现有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对具体适用法律  
作出一些细化规定而不能超越法律规定的权力。  
而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关于起诉条件  
的规定并没有增设行政前置程序的条款显然该司  
法解释有超越立法权限之嫌,“照顾了法律的  
社会效果的同时实际上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法治的  
统一和尊严[7]。  
和缓软化处理或解决提供一个紧急出口[5]  
140 因此历史上那些甚至无法用政治和道德  
方式来解决的社会问题却常常通过司法活动来加以  
行政程序前置具体制度层面的反思  
缓解例如美国1954 年的布郎案件是一个涉及到  
行政程序前置制度在法理上有不相融之处但  
2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这一制度的设计更多的是现实需要的回应因此有  
必要进一步分析行政程序前置的具体制度以探究  
其制度构建上的现实合理性。  
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导致证券的民事诉讼也随着行政  
程序的波动而缺乏定数诉讼的及时性将难以确保,  
而在此期间广大受损投资者也难以通过诉讼获得  
及时的救济第二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  
的规定行政违法行为如果超过了两年的处罚期限,  
行政机关就不再对该行政行为实施处罚而根据  
民法通则的规定尽管请求权利保护的民事诉讼  
时效也为两年但该期间却是从知道或应该知道  
权利被侵害时起算民事纠纷的救济与行政处罚  
的时效之间就可能产生一个时间差行政违法  
行为逃掉了行政处罚但逃不掉民事处罚[9]假  
设某上市公司三年前在财务报表中所进行的虚假陈  
述行为未被证券监管机构发现也未被处罚但不少  
投资者却掌握了该虚假陈述事实并在之前已经受到  
了该不法行为的损害在此情形下投资者理应享有  
救济损失的民事诉讼权利然而根据若干规定中  
的行政前置程序设计投资者将仅仅由于缺乏一纸  
行政处罚决定书而失去启动司法程序的敲门砖  
[9]其因此受到的损失也将难以得到及时的救济。  
另外依照行政前置程序的规定只有在行政处罚决  
定或刑事判决作出之后投资者才能根据这些处罚  
决定或判决提起诉讼而在行政部门或法院公布处  
罚决定或判决结果之前银行等债权人必然抢先采  
取起诉冻结公司资产的措施而等到投资者再行起  
诉时公司的资产将所剩无几并且在马拉松式的  
行政处罚过程中投资者权益的侵害人也有充分的  
时间从容转移挥霍或隐匿从投资者身上搜刮的财  
[6]于是极有可能出现受损投资者打赢官司却得  
不到有效赔偿的结果投资者的利益因而也将难以  
得到切实保障。  
首先行政程序前置制度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  
限制了投资者的诉权第一法院受理证券的民事  
纠纷应当以追究民事责任为根本内容而民事责任  
与行政活动所追究的行政责任有着鲜明的界分追  
究民事责任无论如何不应以承担行政责任抑或刑事  
责任为前提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也未必就应接受  
行政处罚或是刑事处罚可见如果在司法处理证  
券民事纠纷的阶段设置一个以行政决定为主并辅之  
以刑事判决的前置程序则将只追究那些应承担刑  
事或行政责任的主体的民事责任而对于那些尚未  
违反行政或刑事法律却侵害了投资者利益的虚假陈  
述主体受损者却无法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这无疑  
抬高了投资者起诉的门槛并进而以立法形式直  
接剥夺投资者的胜诉可能有违司法救济的立法精  
[8]第二,“法院不得拒绝裁判 是一个法治社  
会的基本准则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  
的规定只要符合法定的起诉条件当事人有权利将  
纠纷起诉至法院而证据是否充足权利是否应当  
得到保护则是案件受理之后的审判结果的问题人  
民法院没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受理更没有理由为  
原告的起诉设置各种前置程序而反观若干规  
中的行政前置程序则显然是限制了投资者程  
序意义上的诉权使相当一部分证券民事纠纷无法  
解决把对投资者的权利保护堵在了法院的大门之  
[7]第三由于行政程序的前置设计使得受损投  
资者只能就行政处罚中的受处罚人或刑事裁判文书  
中的受刑罚人起诉而对于其他侵害投资者利益的  
主体则无法提起诉讼例如证监会对某证券发行  
虚假陈述案中的发行人主承销商等作出了行政处  
而对于参与这一虚假陈述的会计师或律师等其  
他主体未进行处罚那么受损投资者也只能根据证  
监会所确定的受罚主体进行起诉而不能自由选择  
起诉会计师或律师等其他对其利益造成损害的主  
因此向谁提起诉讼 这一方面投资者的  
诉权也进一步受到了不合理的限制。  
再次行政程序前置的制度使得行政部门不但  
增大了监管成本而且降低了监管效率行政处理  
主要仰赖于政府的监管行为然而根据公共选择理  
政府乃是由若干个自然人组成他们在某种程度  
上也同经济人一样存在着有限理性”,而导源于  
此的官僚机构运行的低效率、“寻租活动都将造成  
政府监管出现高成本低效率的社会资源巨大浪  
费的状况由此对政府监管所采取的追究行政责任  
威慑作用是应打折扣的相比之下投资者从  
关心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他们虽然不如证监会那  
样高瞻远瞩宏观调控但却处于证券市场的最基  
设身处地知悉详情并能迅捷地以提起个别诉  
其次行政程序前置制度阻碍了投资者的损失  
得到及时充分的救济第一行政程序前置的规定  
并没有明确证券监管等行政部门何时介入虚假陈述  
行为介入时间以及何时作出处罚等具体问题这一  
30  
黄丽娟王旭涛论证券民事诉讼中的行政程序前置制度  
讼的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由此而来不仅能发挥剥  
夺违法者的非法利益使其没有能力去违法的个别  
预防功能并且促使其他潜在违法者权衡违法代价  
从而避免再度违法的一般预防功能此种通过直接  
赋予个别投资者诉权的方式能以远远低于政府监管  
的成本来大大提高证券市场监管的效率正如台湾  
学者余雪明先生所说的:“民事责任之意义不仅在  
使受害者得到赔偿更有私人协助政府执法之意义,  
由于民事责任之巨可使犯法者三思而后行故吾人  
对提起诉讼者不宜以好讼目之而应视为志愿警察  
协助政府维护市场秩序。”[10]因此一个高度规范  
化的证券市场绝不能仅仅仰赖政府的监管相反它  
必须借助广大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相对低成本的监  
督来达至规范证券市场的目标显而易见在证券  
民事诉讼之前设置一个行政为主的强制程序必然将  
证券监管的重任完全交由行政机关来承担而要求  
行政机关兢兢业业毫不迟疑地查处侵害投资者利  
益的行为也就是要求行政机关如同不睡的老  
’,要始终处于发现查处问题的工作中[11]。  
此举在增大行政机关监管成本的同时也必然导致  
其监管效率的低下实际上中国证监会已经由于  
人员编制执法素质执法程序等限制而在处理数以  
千计的证券违规行为时显出力不从心的情形可  
行政前置程序的制度设计在实现降低证券市场  
监管成本提高其监管效率的目标方面也难以充分  
诠释其合理性。  
机关的处罚决定或法院生效的刑事判决投资者则  
根本无法向法院提起诉讼此举显然否认了个体投  
资者监管证券市场进而收集取得虚假陈述证据的可  
能性但是如前所述投资者身处证券市场的最前  
沿为维护自身权益必然有极大的动力监督证券市  
场行为并能够及时地以个别诉讼的方式来达到监  
管证券市场的目的因此在证监会等行政机关尚  
未发现虚假陈述行为或尚未对其作出处罚决定之  
投资者却极有可能已经掌握虚假陈述行为的证  
并完全有能力获得胜诉由此可见行政程序的  
确能够减少投资者在起诉阶段的举证困难但若将  
这一程序设计为一种强行性的制度则反而完全否决  
了投资者的举证能力反而有碍投资者通过自己举  
证来达到维权的目的。  
其次行政前置程序的设计还有基于防止滥诉,  
节约司法资源以及提高司法效率的需要有人指  
行政程序前置制度使得投资者只有持有行政处  
罚或刑事处罚决定方能提起诉讼这样就能避免投  
资者在尚未掌握足够的虚假陈述证据的情形下随意  
起诉的情况减少法院的多余审查并集中精力处理  
行政为主的前置程序所确认的虚假陈述民事纠纷,  
从而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然而正是由于  
证监会等行政机关一旦决定查处某一虚假陈述行  
广大投资者便极有可能胜诉那么被处罚对象则  
不仅要受到行政处罚而且将面临着在广大投资者  
所提起的民事诉讼中败诉的结局为避免因败诉而  
引发的大量民事赔偿被处罚对象必然选择向法院  
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行政处罚千方百计地逃避  
民事赔偿责任可见行政前置的制度设计在避免  
了民事诉讼滥诉的同时却极有可能导致行政诉讼  
出现滥诉现象因此司法资源在民事诉讼得以节约  
的同时却由于行政诉讼的大量增加而加大损耗。  
这样一来司法资源只是在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之  
间发生了一个制度性转移而并没有出现有些人所  
设想的避免滥诉节约司法资源的目的再者如果  
假设没有行政前置程序的设置也并不就必然会导  
致证券民事诉讼的滥诉现象如前所述司法活动  
可以运用自身的法律技术来尽量避免滥诉现象针  
对证券民事诉讼较强的社会敏感性司法活动可以  
在法院管辖审判期等具体诉讼制度上进行科学的  
技术性和程序性的设计增大滥诉投资者的诉讼成  
从而防止中小投资者搭便车等滥诉现象同  
对行政前置程序设置目的的检讨  
行政前置程序的制度设计是多种因由共同促成  
的结果其设计的初衷是在稳妥地审理证券市场  
民事纠纷的前提下,“公正高效地处理涉及金融市  
场的纠纷案件可见这一制度设计的目的就是在兼  
顾公正高效的同时稳妥优先因此有必要对稳  
妥优先兼顾高效的设计初衷指导下的一系列具  
体立法目的进行探讨从而明确行政前置程序的制  
度构建能否完全达至这些目的。  
首先设置行政前置程序的最为重要的目的之  
一就是力图解决原告在起诉阶段取得相应证据的举  
证困难无可否认提起诉讼的投资者凭借行政机  
关的处罚决定书或者法院生效的刑事判决书将大大  
减少诉讼过程中证明侵害其利益的虚假陈述行为的  
违法性并将极大地提高受损投资者的胜诉率然  
行政程序前置的强制性却意味着如果没有行政  
3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由于在证券民事诉讼中投资者往往自掏腰包,  
承担全部的诉讼成本投资者因而不得不权衡提起  
诉讼的成本与收益不低的诉讼费用难以预期的判  
决以及诉讼的时间成本都是投资者必须考虑的因  
因此如果在实体法上科学地设计民事赔偿责任  
的构成要件公平计算被告的赔偿范围确保滥诉者  
得不到好处在权衡诉讼成本与胜诉收益仍然是  
民事纠纷如果都得等到证监会等行政机关的处罚决  
定或性质严重的刑事判决做出之后才能解决那么  
在此类行政或刑事处罚决定作出之前虚假陈述的  
证券纠纷则会由于缺乏对之化解的紧急出口而愈演  
愈烈而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受损利益得不到及时的  
救济同样将影响证券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由  
此可见单纯凭借行政前置程序的制度设计也并非  
就能完全达至确保证券市场稳定的目标。  
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情形下投资者便很难随意提  
起诉讼滥诉现象也由此得以预防[6]而就若干  
规定对投资者赔偿的规定内容来说基本上是近  
于苛刻的其不仅在对损害因果关系的认定上采取  
严格的限定而非有利于投资者的合理预见理  
在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上采用简单原始的直接  
计算价差的填补式而非惩罚式的计算损失原  
则以及并非倾向于投资者的管辖权诉讼方式等制  
度的严格设计对于多数的中小证券投资者来说都不  
得不谨慎考虑是否提起诉讼因此即使没有行政前  
置程序的设计我国目前在证券民事诉讼中出现滥  
诉现象并不具有较大的可能性司法资源也因此不  
会有加大损耗的必然结果因此从避免滥诉节约  
司法资源的角度来分析也很难论证行政前置制度的  
科学性。  
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行政前置程序在解决  
投资者举证困难等方面尽管有其合理之处但其真  
正的欠缺在于将行政程序设计为一种强制性的前置  
制度从而将规范证券市场的重任完全交由行政部  
门来承担由此导致了投资者难以获得及时救济增  
大行政机关的监管成本等许多负面结果甚至极有  
可能与这一制度的设计初衷相悖离因此将行政  
前置程序这一制度设计为一种非强制性的前置制度  
反而更为适宜换言之投资者一旦出具对被告的行  
政处罚决定或刑事判决书则可免除证明被告存在  
虚假陈述行为的举证责任反置则应承担相应的举  
证责任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减缓投资者在虚假  
陈述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而且排除了以上导源  
于行政前置程序作为强制性规定的诸多不尽合理之  
真正达到有效规范证券市场保护广大中小投资  
者的目的。  
另外还有人提出行政程序前置的制度设计是  
基于我国证监会等行政部门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和  
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能力因而较之司法活动更能有  
效地发挥稳定证券市场的功能然而许多证券的  
参考文献:  
1]孙笑侠司法权的本质是判断权———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十大区别[J]. 法学,1998,(8).  
2](韦德行政法[M]. 徐烦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3]鲁篱我国证券法的制度设计与现实选择———评我国证券立法思想之缺失[J].社会科学研究成都),2000,(6).  
4]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M]. 米健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5]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6]刘俊海论证券市场法律责任的立法和司法协调[J].现代法学,2003,(1).  
7]陈朝阳证券民事诉讼机制的完善———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手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  
题的通知》[J].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1).  
8]马凌大庆联谊锦州港案考验新司法解释[N].南方周末,2003⁃02⁃20.  
9]丁望岳直挂云帆济沧海———就证券类民事诉讼与华堂律师事务所杨兆全律师谈话录[OL]. 中国律师网,2003⁃01⁃20.  
10]刘敏超薛峰证券民事责任专题[J]. 求索.2001,(3).  
11]刘爱君法律要为股民撑腰了[N].人民法院报.2002⁃01⁃30.  
32  
黄丽娟王旭涛论证券民事诉讼中的行政程序前置制度  
Administration Procedure Preceding System in  
Civil Litigation Over Securities  
HUANG Li⁃juan, WANG Xu⁃tao  
Law Institute,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8;  
Scientific Research Office, Southwest Finance and Economy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74, China)  
Abstract:“The Stipulations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of the PRC on Adjudicating Civil Com⁃  
pensation Case Involved False Allegation” (2003) set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s mandatory preced⁃  
ing system for the people’s courts to hear cases, which is however, viewed from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oints, not rational. This system lacks in rationality in the aspect of jurisprudential ratiocination and prac⁃  
tical execution.  
Key words: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preceding system; executive power; judicial power  
责任编辑苏雪梅]  
讯  
我校召开科研工作会议  
2006 16 四川师范大学科研工作会议在学术厅召开 会议全面总结了我校十五期间的科研工作认真分析  
了我校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目标与措施表达了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  
信心和决心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科技处处长李义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王均副主席梁守勋省社科规划评奖办公室  
主任魏凤琴省科协副主席吴凯省科技厅综合处处长田云辉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秘书长金琳琅应邀出席了会议。  
大会由副校长严余松主持校长周介铭作了题为立足创新抢抓机遇实现跨越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教学研  
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的主题报告周介铭在报告中首先对我校的科研工作特别是十五期间的科研工作作了回顾和总结,  
并提出了我校今后科研工作的发展思路一是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二是拓宽科研经费渠道扩展科研规模三是加  
强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增强科研竞争能力四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五是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凸现教  
师教育特色六是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增强我校文科研究特色。  
唐小我王均吴凯在会上作了发言他们对我校近些年来的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大会的召开  
致以祝贺希望我校以此次科研大会为契机深入挖掘现有优势加大科学研究改革力度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加大投入广纳  
贤才强化管理躬行实践按照中央和省里的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我省自然科学和哲学  
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会上校党委书记高林远宣读了我校关于成立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的决定》,副校长钟仕伦宣读了获得我校2005 年度文  
科和理科科研十佳的人员名单在主席台前排就座的领导为这些获奖人员颁了奖。  
高林远在会上作总结发言他强调指出科研既是大学传统的突出展示和核心竞争力也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社  
会贡献的重要标尺。 “十一五是我校科研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年就是我校科研工作的新的起点是我校科研工作实现新发展  
的重要开端我们要抓住十一五的大好发展机遇大力加强科学研究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  
力奋斗)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