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 卷第3 期
2006 年5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3,No.3
May 2006
福克纳小说中的象征隐喻
黎ꢀ 明
(
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系,重庆永川402168)
ꢀ
ꢀ 摘要:福克纳是20 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他善于借助象征诗艺搭建起他艺术的大厦,用想象、联想和沉思
观照大自然和内心世界。 在他的小说中,原型意象的使用与主题自然贴切,象征隐喻被运用得得心应手,从而有效
地传达了他的创作态度和情感。
关键词:福克纳;小说;象征
中图分类号:I712ꢁ 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06)03⁃0095⁃05
ꢀ
ꢀ 福克纳使用象征隐喻得心应手,原型意象与主
说人生的普泛意义,以人作为描写和阐释的主要目
标,通过对人和人性的描写,解读人类生存境遇,提
出人生的哲理性思考。 小说《熊》 的“故事风格庄
重,不乏隐约可见的神妙事件。 此外,我们还得到一
个肉体化身为人的现象,即使不是基督化身为人。
更确切地说,我们得到了肉体的再生;我们看到了一
个赎罪行动,可以相信它会发展成为拯救赎身”[2]
(207 页)。 同时,《熊》还揭示了人对大自然的摧残和
毁灭,将最终导致大自然对人类的疯狂报复及至毁
灭的哲理性思考。 《八月之光》不是由某个传闻故
事衍生出来,他的创作源于福克纳脑海中的一个意
象。 在谈到《八月之光》 的构思时,福克纳回忆说,
最初在他头脑里“只是一个名叫莉娜·格罗夫的年
轻姑娘,怀着身孕,决心赤手空拳地去寻找她的情
夫”[3](74 页)。 由此可见《八月之光》是一部由一
个意象幻衍出来的真正意义的小说。
题自然贴切,形成一曲和谐的旋律,伴奏着他的南方
悲剧。 福克纳所使用的象征可以分为叙述性象征和
主题性象征:通过叙述性象征来发展小说中个别情
景和故事,通过主题性象征来进一步阐述小说的主
题。 象征手法在福克纳小说中起到了表现人物、传
达情感、突出主题的效果,加深了他的作品的深刻
性,有效地传达了福克纳的创作态度和情感。 本文
试图从福克纳小说中象征隐喻功能的角度来探讨福
克纳小说的艺术成就。
一ꢀ 叙述性象征
在文学领域中,象征的比较准确的含义是一事
物暗示另一事物,但前一事物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也
值得充分注意。 象征和其所象征的事物总是有某种
关联,它能承担象征的功能,是具有其内在的道理
的。 马拉美曾说:诗写出来原本就是叫人一点一点
地猜,这就是暗示,即梦幻。 “象征就是由这种神秘
性构成的:一点点地把对象暗示出来,用以表现一种
心灵状态。”[1](55 页)
通过象征言说人生哲理是福克纳运用象征隐喻
功能的最终目的。 西蒙斯说,象征是“形式对思想,
有形对无形的一切约定俗成的表现”[4](97 页)。 朱
光潜说:“一部分象征诗人‘有着色的听觉’ (color
hearing),一种心理变态,听到声音,就见到颜色。 他
福克纳对小说象征隐喻的哲理化追求,造就了
他的小说象征寓意存在的要义。 他在小说中尽情言
收稿日期:2005⁃08⁃17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福克纳与金庸小说比较研究”,项目编号:06jwsk0100。
作者简介:黎明(1964—),男,重庆永川人,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和英语教学。
95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们根据这种现象发挥为‘感通说’(correspondence),
以为自然界的现象如声、色、嗅、味、触觉等所接触的
表面上虽似各不相谋,其实是遥相呼应,可以感通
的,是互相象征的。”[1] (62 页) 南帆说:“象征是以
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或暗示某种观念、哲理或情
感。”[5](1 页)而艾略特则主张,诗人应为他的思想
和情感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客观对应物” [1] (92
页),即象征是用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或形象,如
动物、植物、色彩、自然现象、声音、日常用品等等,来
暗示和传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绪。 一个意象或隐喻
反复并持续出现,就成为象征,继而成为整部作品象
征体系的一部分。 象征的意义在于具体与抽象的结
合,它成功地调和这一对矛盾,用丰富多彩的现象传
递抽象的观念。 象征意义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它
依赖于文化传统和其他文体。 这就是说,象征具有
多义性和不确定性。 我们可以根据作品的内容、主
题和文学、文化传统给特定意象的涵义规定一个范
畴。 如波德莱尔著名的《恶之花》里的“恶”字,不仅
象征着恶劣与罪恶,而且也象征着疾病和痛苦。 波
德莱尔说:“丑恶经过艺术的表现化而为美,带有韵
律和节奏的痛苦使精神充满了一种平静的快乐,这
是艺术的奇妙的特权之一。”[1](6 页)
物象来表达他对美国南方现实的关怀,以此言说人
类内心的冲突、美国的种族歧视、历史与现实社会。
“福克纳反对在小说中直抒胸臆,主张象征暗示,即
用象征性的物象暗示主题,暗示其他事物、暗示作者
的思想感情”[6] (64 页)。 他以象征隐喻手法的发
言,其目的在于求得对现实社会表达的形象化效果。
福克纳通过使用象征隐喻手法,使陌生的、难以言喻
的事物向已知的具体的物象同化,从而强化人的感
受能力和表述能力,使所要表现的内容更加直观和
更具有感性,因而更加深刻和具有更多的意蕴。 在
他的小说中,一件事或一个人均可以作为小说的主
题性象征。
1.约克纳帕塌法:美国南方的象征
福克纳借助神话把美国南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
类命运的关系思索联系在一起,使他独创的约克纳
帕塌法神话世界成为美国南方的缩影。 这是一种
“哲理的象征”,以某种意象传达态度,表明主题。
“尽管象征性意象传达某种观念或情绪,但哲理和
观念并不支配形象体系,而是形象体系在自然而然
中暗示出哲理和观念。 这是象征的根本特征”[5](1
页)。 约克纳帕塌法世系最终成为一首美国南方的
挽歌。 《押沙龙! 押沙龙》中的塞德潘家族的毁灭,
《喧哗与骚动》中的康普生家族的没落,都是美国南
方历史的缩影,他们的命运就是南方命运的象征。
《我弥留之际》中的大部分人物和事件都具有双重
的意义,除了在故事里的作用之外,他们又是具有普
通意义的隐喻和象征。 这部作品既是美国南方穷苦
白人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又是一个宗教性和象征
性的故事。 作品描绘的地理背景虽然在美国南方,
虽然康普生家族的衰败象征着旧南方社会的毁灭,
却又隐含着远古时代的意象,通过本德伦一家展现
了人类共同的处境和命运。 福克纳在表现康普生家
族的内部矛盾的冲突和家族的解体时,不仅仅是一
种外在的叙事,重要的是在于把康普生家族的衰败
视为一种制度的崩溃,一种南方文化精神堕落的象
征。 家族作为一种象征思维活跃于福克纳的创作意
识中,它作为一个象征载体,隐喻着作者本人对南方
封建制度的反思及至对美国社会的反思。 因此,布
鲁克斯说:“火车里运载的本德伦一家其实是我们
这个复杂得多的社会的有代表意义的缩影。”[7](89
页)福克纳那深刻的理性沉思和丰富的艺术想象,使
小说的意境向纵深演化,向广度拓展,极大地增强了
福克纳小说的魅力在于象征。 《喧哗与骚动》
是一部描写南方大家族没落的小说,其中对人性的
描写,象征隐喻着福克纳对人性自由的哲理诉说。
小说中多次出现忍冬花和时间的意象:忍冬花象征
着人物的需要和压抑,如象征昆丁乱伦的欲望、性
欲,还象征昆丁的软弱和痛苦等;而手表、教堂的钟
声、太阳和影子则是时间的象征。 这些象征物一起
象征着昆丁无法逃脱的时间和他无法阻止的社会变
化以及他的内心痛苦。 小说中昆丁打碎先辈留下的
表,倒着走路,都象征着他想从无法阻止的时间和社
会变革中挣脱出来的绝望。 而迪尔西则是福克纳对
人类爱与美的追求的隐喻,因为他深知:人类的终极
追求就是爱与美。 如果没有爱,人类将无法生存和
发展;如果没有美,人类的存在将是一片混沌与灰
色。 这些都是福克纳对现代西方人精神家园失落的
探索,他以文学的标尺丈量人类的人性与思想,他营
造的象征艺术天地则使他站在世界文学艺术的前
沿。
二ꢀ 主题性象征
福克纳小说的象征更多地表现为通过自然客观
96
ꢀ
ꢀ
黎ꢀ 明ꢀ 福克纳小说中的象征隐喻
作品的感染力。
丁一直希望自己和凯蒂的灵魂被地狱的火包围,愿
2
.耶稣基督:伟大、无私、永恒的隐喻
地狱之火会烧尽旧的世界留下的罪恶和新世界给他
们蒙上的耻辱,从而逃离康氏家族所处的这个骚动
的世界,以火净化他们的灵魂。 《押沙龙! 押沙龙》
的结尾是一场大火,在大火中,象征南方奴隶主罪恶
的塞德潘大宅在大火中化为乌有,大宅的消亡象征
着南方的败落,隐喻着塞德潘家族的毁灭,也是对南
方历史的净化。
本来意象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它带着聚集起来
的一切力量,能驱动我们的情感和理念。 由于微妙
的联想和无穷无尽的含义,使原本平淡的事物具有
了巨大的艺术力量,尤其是象征性意象在小说中处
于特殊的位置,因此在作品中具有“超常价值”。 这
些象征性意象将一种特殊的力量贯注于小说整体之
中,倘若我们忽视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则会影响我
们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可以说,一部小说的突
出象征意象就是这部小说的一面旗帜[8]。 福克纳
运用神话原型的另一种方法是在作品中设置具有原
型意义的意象,构成复杂的隐喻和象征。 他的小说
中出现最频繁的原型意象大多出自《圣经》,如耶稣
基督、伊甸园、十字架、挪亚方舟、蛇、水、火等等。
4.水:毁灭、净化的象征
使福克纳得以进行理智象征创作的原始动力来
源于他心灵深处的原始情感,这种原始情感具有主
宰世界和人类沉浮的力量,作家能够通过苦思冥想
和象征去唤醒它,因此意象总是被福克纳牢牢把握
在他创作之中。 伊格尔顿说:“每一意象的意义完
全在于它与其他意象的关系。 意象并没有‘实质
性’的意义,只有‘关系上’的意义。 ……它们互相
解释、界定。”[9](51 页)我们从局部个别意象的批评
方法来看,某一语项或意象的众多内涵和联想意义
是与文化传统、民族习惯和自然事实紧密相关的;而
“文本互涉关系”,即象征涵义不是独立存在的,它
只在与其他文体的相互关系上方有意义。 水与火在
福克纳的小说中出现频繁。 水象征着净化与毁灭。
福克纳之所以在小说中多次使用水这一原型意象,
那是因为水是洁净的媒介,它象征着纯洁和新生,基
督教重要的洗礼仪式就是象征洗去原罪,使灵魂得
以净化。 水又是灾难和毁灭的象征,《圣经》里的上
帝就曾用满天洪水毁灭罪孽深重的人类。 福克纳在
《喧哗与骚动》中,把水的意象作为洪水的变体,它
是堕落、灾难与死亡的象征。 如主人公昆丁要凯蒂
和达密尔顿断绝关系的一次谈话,昆丁最终投河自
杀,无不都与水相关。 在小说《老人》 中,福克纳对
滔天洪水的描写也给人一种毁灭的感觉,但其中又
蕴含净化和新生的深刻含义。 《老人》中的高个子
在大洪水中驾如挪亚方舟的小船,救人于洪水之中,
不仅让受难的女人产下孩子,而且保护他们逃脱大
洪水的灾难。 其曾经犯罪的灵魂在洪水中得到净
化,而在洪水中诞生的小孩又隐喻着人类获得新生。
在《我弥留之际》中,洪水与大火有着重要的象征意
义,本德仑家族所经历的洪水与大火,就是净化的象
征,它是对爱迪·本德仑灵魂的净化。
“
如果没有基督教为参照,就无法真正深刻理解福
克纳的创作”[9](51 页)。 耶稣基督是福克纳引用最
多的原型意象,他喜欢使用各种方法把小说中的人
物和基督进行类比,从而更深刻地突出原型意象的
象征意义。 《我弥留之际》中的卡什、《老人》中的大
个子囚犯、《熊》中的艾萨克、《喧哗与骚动》中的昆
丁等身上都显现着耶稣基督的影子。 福克纳借用基
督的伟大和无私来对比现代人的猥琐和自私,从而
表现他对南方的堕落与拯救的思考,更寄托他的希
望。 福克纳借助这些物象的自然属性指向社会属
性,从本真的现实意义指向隐含的深层意蕴。 而耶
稣基督的象征意义从不同的方面深化了小说的主
题。
3
.火:神圣、光明、净化、灾难、惩罚的隐喻
象征是一切神秘力量中最伟大的力量,法术家、
艺术家、诗人和作家都会意识或半意识地使用这种
神秘力量。 福克纳在创作中并不满足于事物的表面
的现象和意义,而是扬弃、再现、摹仿,深入到神秘世
界的内部,达到内在和外在的高度契合,努力成为象
征世界的翻译者。 在福克纳的小说中,火是一个复
杂的意象,它在不同情景中往往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火既象征神圣、光明、温暖、净化,又象征毁灭、灾难、
惩罚。 火常被视为神圣的东西,《圣经》中的上帝就
常在火中显现,而《喧哗与骚动》中的班吉心目中最
神圣的东西就是旺旺的炉火,只要望着燃烧的炉火,
他那躁动的心马上就会安静下来,火隐喻着温暖和
家庭温情。 火又是净化的手段,《喧哗与骚动》中昆
5.十字架:犯罪与负担、拯救和赎罪的隐喻
爱迪是《我弥留之际》中的中心,她的一生就是
97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一个苦难的旅程,她的生活就是没完没了的认罪和
赎罪,“他” 是我的十字架,将会拯救我。 这里的
有复杂的象征意义,熊象征着荒野的美,它与现实的
丑形成鲜明的对照。 福克纳“作为一个人道主义
者,他无法容忍对人性的任何形式的压迫和摧残”
[11]。 因此,他的主人公艾萨克就是从大熊“老班”
身上学到了谦卑、勇敢、忍耐、怜悯等优秀品质,使他
弃恶扬善,勇敢地接受命运赋予自己的道德使命,自
觉地像耶稣基督那样去做个木匠。 《熊》中的蛇也
是一个重要的原型意象,蛇是古老的象征物,在这
里,蛇象征原罪和恶。 在《喧哗与骚动》 中,凯蒂象
征着福克纳世界的一种失落。 凯蒂的堕落隐喻着康
普生家族的彻底衰败。 小说中班吉这个白痴形象本
身也是一种象征,他不仅象征着康普生家及整个南
方种植园主阶级的没落与崩溃,而且象征南方“现
代人”精神极度苦闷的精神特征。 福克纳借助班吉
这一形象,深刻表达了对没落贵族的同情和对其堕
落、无能而产生的恼恨。 作家在其中寄托对过去的
眷恋,对资本主义近代文明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失
望和茫然。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女主人公艾米
丽是“一个传统的化身,是义务的象征”,是一个代
表南方旧社会倒下去的“纪念碑”。 艾米丽带有复
杂多面的含义:一个具有“极端矛盾、痛苦的感情世
界———双重的爱(祖先、南方和情人荷默),双重的
恨(流言蜚语与自己堕入情网),双重的负疚(对不
起南方与荷默)”[12]的多层次象征。 而在《喧哗与
骚动》中,福克纳至少运用了两个主题性象征:一是
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对“美”的毁灭;二是黑人的精神
美。 凯蒂在小说中又是美的象征,福克纳曾经说过:
对我来说,她就是美,是我的心肝宝贝[6](66 页)。
三ꢀ 结束语
“
他”是指她与惠特菲尔牧师私通而生产的私生子
朱厄尔,用十字架来比喻朱厄尔,是因为这里的十字
架具有多义性,朱厄尔既是她犯罪的证据,又是拯救
她灵魂的人物,因此,十字架隐喻着犯罪和负担,也
象征拯救和赎罪。 朱厄尔冒险从洪水和大火中救出
爱迪的棺材,而大火中的朱厄尔让人想起《圣经》里
被火云围绕的天使,朱厄尔就是爱迪灵魂的拯救者。
而爱迪的棺材穿过火帘的情景,“让人联想到但丁
去天堂途中穿越的火环,全部情形就像一个净化仪
式”[8]。 这些情形无不具有深刻的象征意味。
6
ꢁ 八月之光:“人类昔日的荣耀”的隐喻
福克纳采用“八月之光”的引喻见于《喧哗与骚
动》里昆丁讲述的一节:“在老家八月底有几天也是
这样的,空气稀薄而热烈,仿佛空气中有一种悲哀、
惹人怀念家乡而怪熟悉的东西。”[10](5 页)。 正如
1957 年在弗吉尼亚大学演讲时,有人问到小说《八
月之光》的涵义时,福克纳说:“在密西西比州,八月
中旬会有几天突然出现秋天即至的迹象:天气凉爽,
天空里弥漫着柔和透明的光线,仿佛它不是来自当
天,而是从古老的往昔降至,甚至可能有从希腊、从
奥林匹克山某处来的农牧神、森林神和其他神祗。
这种天气只持续一两天便消失了。 但在我生长的县
内每年八月都会出现。 这就是那标题的涵义。 对我
说来,它是一个令人怡悦和唤起遐想的标题,因为它
使我回忆起那段时间,领略到那比我们的基督教文
明更古老的透明光泽。”[3](199 页)福克纳的回答已
经表明“八月之光”是指他家乡实有的自然景象,更
暗示了它包含的古老深远的底蕴。 因此,“这个‘唤
起遐想的标题’令人联想到莉娜身上闪现的超越道
德准则的异教观,她那自然纯真、超然物外的品性,
也可用来寓言般地暗示这部小说超越时空的普遍意
义———人世间、人生中总有那么一段神奇的时光,即
使很短暂;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届时都从中得到了
启迪或拯救。 推而言之, 《八月之光》可以作为《福
克纳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讲》 的注释,象征
着人类赖以‘永垂不朽’的古今延绵的‘人类昔日的
荣耀’。”[10](第6 页)
福克纳借助象征隐喻,通过自然物象、社会物象
或生活事件的具象化描绘,使象征隐喻功能指涉一
种感官意像和潜隐的心理意识。 这种感官意像和心
理意识所反映的正是西方现代人的情绪。 在近代文
明给西方社会带来繁荣经济和发达工业的同时,也
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虚伪与隔膜,物欲横流,道德沦
丧。 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生存竞争使西方人的人
性异化了,他们患上了荒诞、孤独、焦虑与压迫感、迷
茫感、困惑感交织的现代病。 如果说福克纳以自然
物象和近代工业带来的城市化的物态意象对西方人
孤独、寂寞、紧张、焦虑等心理进行象征表现的话,那
么,他在小说中采用人与物互为隐喻的象征方式更
是为了传达出他对西方现代社会(美国)的印象与
7
ꢁ 其他象征意义
除以上象征意义外,福克纳小说中的物、人还具
有其他象征意义。 在中篇小说《熊》中,熊的形象具
98
ꢀ
ꢀ
黎ꢀ 明ꢀ 福克纳小说中的象征隐喻
思考,从而在哲学层面上表现出西方现代人的异化
感。 福克纳通过人与物互喻,以强烈的主观感情投
射到客观物象上,构成象征隐喻,来传达他对西方现
代社会的印象与感悟。 这种感悟绝不是形象化的自
然物体属性的展示,而是抽象的思想情绪的启迪,它
隐喻着福克纳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悲观情感以及对西
方现代社会的深刻揭示。 这种隐喻超越自然的局
限,使视角的张力更深邃,也更能表达福克纳的精神
追求和心灵底蕴。 因此,福克纳在小说中使用的象
征隐喻,灌注着他强烈的主观情绪意识,凝结着小说
人物独特的心理感知,是一种特殊个性化的重在隐
喻情绪的象征方式。 它并非一种艺术的猎奇,而是
作者主观意绪的对象化、形象化的寄寓,也是福克纳
以人为本、以人性为关照对象、阐释人生乃至人类命
运的根本目的。
福克纳穷尽毕生精力在作品中对象征的隐喻功
能进行探索,而象征的隐喻功能不仅大大深化了福
克纳的主题,而且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
的艺术活动既是这种探索的结果,也是这种结果的
本身。”[13]福克纳以不倦的努力探索无意识的原始
意象,这恰恰为现代的畸形化和片面化提供了最好
的补偿。 他在寻找人类精神世界客观对应物的过程
中,达到了一种物我无痕、主客一体的至高境界。 他
艺术的深层魅力来自于他所表现的生活现实本身蕴
含的哲理,是他对人生世界的一种直观的哲学顿悟
与把握。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1]龚翰熊.西方现代派文学思潮[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2]李文俊.福克纳评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3]F·格温,J·布洛顿.福克纳在弗吉尼亚大学演讲录(1957⁃1958)[M].里士满: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1959.
4]黄晋凯,张秉真.象征主义·意象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5]吴亮,章平.象征主义小说[M].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
6]刘洊波.南方失落的世界[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克林斯·布鲁克斯.威廉·福克纳简介[M].耶鲁:耶鲁大学出版社,1983.
8] 刘道全.创造一个永恒的神话世界[J].当代外国文学,1997,(3).
9] 汪耀进.意象批评[M].成都:四川文学出版社,1989.
10]蓝仁哲ꢁ 《月之光》的光谱(代译序)ꢁ 福克纳.八月之光[M].蓝仁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11]肖明翰.再谈《献给爱米丽的玫瑰》[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12]余川.福克纳小说创作浅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4.3ꢁ
13]肖明翰. 福克纳与美国南方[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Metaphorical Symbol in William Faulkner’s Novels
LI Ming
(
Chongqing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Yongchuan, Chongqing 402168, China)
Abstract:William Faulkner is one of greatest novelists in America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He is
good at building his artistic mansion with the aid of poetic art of symbol. He observes nature and inner
world with imagination, association and thought. In his novel, appropriate use of prototype image and
theme, metaphor of symbol is applied with high proficiency and it communicates his creative attitude and
emotion efficiently.
Key words:William Faulkner; novel; symbol; function
[
责任编辑:张思武]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