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38卷第6期  
2
01111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38,No.6  
November,2011  
虚无主义及其克服:  
尼采海德格尔和马克思  
唐忠宝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100091)  
摘要:尼采通过上帝死了”、“重估以往一切价值”、“强力意志以及超人等宣言对基督教信仰和柏拉图主义  
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海德格尔则将虚无与存在并列考察,试图通过追问存在颠覆形而上学来克服虚无主义在尼  
采和海德格尔的理论陷入困境之处,马克思找到了一条克服虚无主义的现实路径,即从现实的个人出发,以实践  
来建构其立足于人类社会新唯物主义”;同时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对资本私有制以及异化进行彻底  
的批判和积极的扬弃,最终实现人性的复归。  
关键词:虚无主义;尼采;海德格尔;马克思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1)06-0038-06  
异化进行彻底的批判和积极的扬弃,最终实现人类  
在如何看待虚无主义的问题上,尼采海德格尔  
和马克思在理论深层上进行了颇具历史意义的对  
他们都认为虚无主义与传统形而上学密不可  
,克服虚无主义必须清算形而上学海德格尔将  
尼采称为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认为尼采在批判形  
而上学的同时又建立了新的形而上学,即价值重估  
之后的强力意志事实上,海德格尔对尼采的指责  
反过来也适用于其自身的理论,因为海氏以此在”  
为基础的存在论,本质上仍是形而上学,此在的  
形而上学”。两位思想狂人在清算形而上学上的不  
彻底,也注定了其克服虚无主义的不成功与尼采  
和海德格尔不同,马克思找到了一条拒斥形而上学  
的现实道路,即从现实的个人而不是抽象的超  
此在出发,实践来建构其立足于人类  
社会社会化的人类新唯物主义”;同时立足  
现实,尤其是资本主义的现实,对资本私有制以及  
真正历史的开启以及人性的复归。  
根据海德格尔的考察,哲学上对虚无主义”  
(Nihilismus)一词的首次使用可能起于弗里德里  
·H·雅可比在写给费希特的信中,雅可比频  
繁使用了虚无”(Nichts)一词,并指出他自己所反  
对的唯心论是虚无主义”,而不是喀迈拉主义”。  
在雅可比之后,屠格涅夫使得该范畴流行开来,成为  
一个表示如下观点的名称,:“惟有在我们的感官  
感知中可获得的亦即被我们亲身经验到的存在者,  
[1]669ꢀ670  
才是现实的和存在着的,此外一切皆虚无。”  
虚无主义一词到了尼采那里,具有了更多的  
含义尼采将虚无主义看成是一种历史运动,他说:  
收稿日期:2011-03-17  
作者简介:唐忠宝(1983—),,河北秦皇岛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哲学基础  
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8  
唐忠宝虚无主义及其克服:尼采海德格尔和马克思  
我描述的是即将到来的东西:虚无主义的来临。  
这场运动是不可遏制的———尽管有过大规模的  
拖延企图……我叙述的是今后二个世纪的历史  
尼采把这种象征着强力意志的超人的精神力量称  
积极的虚无主义”,以区别于最高价值的自行贬  
消极的虚无主义”。尼采认为,“积极的虚无  
主义消极的虚无主义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是  
[2]732  
…” 。这种历史运动的本质性特征,就是尼采  
借查拉图斯图拉之口说出的那句惊世骇俗的宣 提高了的精神强力的标志”,后者是精神强力的衰  
[
1]730  
———“上帝死了上帝永远死了我们已经杀死  
[3]173  
退和下降” 。  
不难看出,尼采是通过对整个西方形而上学哲  
他了” 。那么,“上帝死了意味着什么?尼采认  
,一方面,作为西方世界最高价值象征的上帝因  
此丧失了对于存在者和对于人类规定性的支配权  
;另一方面,失去了约束力的存在者本身也就彻底  
丧失了价值和意义这个上帝代表着一般超感性  
领域的整体意义,因此,上帝之死势必要导致虚无  
主义的发生尼采曾经对此做出过明确的界定:“虚  
无主义:没有目标;没有对为何之故的回答虚无  
学传统尤其是对柏拉图主义的批判进而寻求克服虚  
无主义的在尼采看来,以柏拉图主义为代表的西  
方形而上学只是一些骗人的把戏,尼采对此深恶痛  
界  
对立的超感性世界,使的  
世界,,在  
基督教看来则是象征最高价值的上帝”,二者本质  
并无差异,都是对彼岸世界的一种悬设虚无主义  
正是由于这种彼岸世界或超感性世界的坍塌所导致  
。  
[4]400  
主义意味着什么呢?最高价值自行贬黜。”  
什么  
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 在尼采看来,就是以  
上帝为代表的基督教信仰体系以及以柏拉图主义为  
代表的西方形而上学体系的坍塌和崩溃,简言之,即  
如此看来,通过揭示西方形而上学的这种虚假  
,以及通过揭示包括上帝在内的最高价值的虚假  
,尼采似乎能够顺理成章地克服掉这个最可怕的  
敌人”———虚无主义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一方  
,尼采在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同时又在其对立面  
设定了一个新的形而上学实体,即强力意志,这无疑  
又重新回到了形而上学;另一方面,“那种根据价值  
来评估一切把自身理解为一种价值评估并且以一  
上帝死了以及形而上学的终结。  
于是,要克服因最高价值失落所导致的虚无主  
,就需要对价值进行重估基于此,尼采提出了要  
重估一切价值”,并建立以强力意志为核心的全  
新的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尼采的价值重估,并不是  
仅仅要设立一些彼岸的自在的价值标准,因为这是  
传统形而上学的做法在尼采看来,“虚无主义不能  
[1]735  
[5]431  
种新的价值设定为己任的思想来自何处?”  
也就  
从外部来加以克服” ,而是必须在此岸世界中创  
造出价值来这种全新的价值就是象征生命本身以  
及生命行为之原动力的强力意志,它不承认在自身  
之外的任何东西具有价值可见,尼采的重估价  
不是在以往价值的旧位置上把改变了的价值设  
定起来,而是意味着以往一切价值本身的失效,即以  
往价值的这个位置消失了这种价值之思与传统  
形而上学的思路有很大差异,因为不光以往的价值  
遭到贬黜,而且首要地,那种对价值的需要,对属于  
以往种类并且处于旧位置上(即处于超感性领域  
是说,把价值本身当作终极的根据,而不问价值本身  
的来源问题,这虽然与传统形而上学以新价值取代  
旧价值的思路不同,却仍然是一种囿于价值思维模  
式的形而上学尼采称自己的哲学为倒转了的柏  
[5]169  
拉图主义” ,但因为柏拉图主义是形而上学,那  
颠倒了的柏拉图主义自然难逃形而上学的窠  
。  
尼采颠覆形而上学的不彻底,决定了他在克服  
虚无主义问题上的不彻底换句话说,以价值论的  
视角来看待虚无主义,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形而上学,  
自然也就无法穷尽虚无主义的本质。  
[1]673  
)的价值的需要,也被连根拔起了” 。作为强  
力意志最高级形态的超人最能够体现出尼采重估  
价值的反形而上学立场。“根据尼采的观点和意见,  
超人并不是对以往人类的简单放大,而是人类的一  
个极其明确的形态”,“超人径直把以往价值中的人  
[1]677ꢀ678  
类抛在身后,‘跨越了这种人类” 。也可以  
,“超人是唯一的此岸世界中的价值之最高形态。  
海德格尔从存在论的立场出发,对传统形而上  
学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清算,从而对如何克服虚无主  
3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义的问题提出了更为深刻的见解。  
过追问存在,进而克服虚无然而,通过追问存在果  
海德格尔认为,整个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可以  
归结为遗忘存在即忘在的历史表面上看,人们  
似乎都在谈论存在”,但事实上,人们谈论的只是  
真就能克服形而上学以及虚无主义吗?  
第一,从海德格尔早期的著作(尤其是存在与  
时间》)来看,其以此在为核心建构的基础存在  
似乎并不成功。  
存在者”。在海氏看来,存在者与存在是不能被混  
淆的,前者指的是一切的人和物,而后者指的是存在  
者的存在传统形而上学正是没有注意到区分存在  
者与存在,误将存在者当成了存在,因此,“存在本身  
海氏认为,追问存在问题的出发点应该是人的  
存在,因为只有人能够提出关于存在意义的问题。  
他将人这种特殊的存在者称为此在”,在此存  
的意思那么,“此在有何特征?海德格尔解释  
[1]981  
在形而上学中还是未被思考的” ,也就是以存在  
者之思取代了存在之思。  
[7]49  
,“此在的本质在于他的存在” ,即人的存在决  
定了人的本质这里的存在是一种过程上的存  
,时间上的存在也就是说,“此在的本质不是固  
定不变的,而是由其存在的过程决定的,“此在源始  
的存在论上的生存论结构的根据乃是时间性”,“时  
海德格尔认为,形而上学就是一直以来关于存  
在者整体的真理,它的典型形态就是柏拉图的理念、  
基督教的上帝以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它们在根  
本上代表了存在者意义上的超感性领域现在,  
由于占据统治地位的超感性领域失效了,变得空  
无所有,以至于存在者本身丧失了价值和意义”,因  
,“虚无主义,‘一切客人中最可怕的客人’,就要到  
[7]270  
间性构成了此在的源始的存在意义” 。可以说,  
时间性是海氏前期哲学思考的根本维度,是其颠覆  
形而上学追问存在本身的基本思路。  
[
6]771  
来了” 。  
海德格尔在一定程度上是认同尼采的,两位思  
问题是,此在为核心的基础存在论能否  
在根本上克服形而上学? 进一步说,从存在论的立  
场出发,通过人的此在式存在的分析,能否在根本  
上追问存在的意义?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对此,德  
里达的指认十分准确:因为海德格尔肯定此在在  
追问存在问题上的优先地位,必然导致其在某种程  
度上将的地位形而上学地巩固起来了海氏自  
己似乎也察觉到了这一点,这也是他未完成存在与  
时间的一个重要原因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  
,海德格尔索性将基础存在论称为此在的形而  
上学”,尼采下卷中,他更是称存在与时间所  
走的道路和所做的努力违背其意愿而进入了一个  
想狂人都承认虚无主义与形而上学密不可分,克服  
虚无主义必须清算形而上学进一步说,由于虚无  
主义产生的内在原因是超感性世界的坍塌和崩溃,  
因此必须在根本上拒斥以往一切超验的形而上学。  
同时,海德格尔对尼采的认同又是有限的在  
海氏看来,“虚无主义这个名称和概念指的是一种存  
在思想,但尼采却完全是从价值思想出发来把握虚  
[1]734  
无主义的” 。也就是说,探讨虚无主义的本质  
不能忽视存在的思想,因为虚无是相对于存  
而言的,“虚无主义在其本质中就是一种与存在  
[
6]816ꢀ817  
[5]6  
本身同时进行的历史” ,尼采恰恰忽视了这  
一点换句话说,虚无主义虚无就是一种存在,是  
某种程度上有所欠缺或遮蔽的存在,海德格尔解释  
,“存在之为存在是一个有别于它本身的东西,它  
如此地确定地是另一个东西,以至于它甚至不存  
危险的境地,即只是重新增强了主体性……”  
第二,从海德格尔转向后的哲学思路来看,通过  
追问存在来克服虚无主义的努力仍然是失败的。  
如果说海德格尔前期的基础存在论仍然具有  
一种西方的形而上学印记的话,那么其后期的哲学  
则明显带有东方式的神秘主义色彩他几乎放弃了  
存在”、“语言等具有西方形而上学印记的范畴,转  
而尝试用大道”、“道说等具有东方哲学尤其是中  
国道家哲学特征的概念众所周知,海氏后期对老  
子的道家哲学思想推崇备至,尤其是关于的学  
那么老子哲学究竟能否为克服虚无主义提供合  
理化及切实可行的建议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因  
,老子哲学不仅没有试图克服虚无主义,在根本上  
[1]986  
’” 。事实上,海德格尔是将虚无理解为一个  
存在范畴,而不是尼采所理解的价值范畴。  
显然,从根本立场上看,二者克服虚无主义的途  
径是截然不同的尼采的虚无是基于价值论立场  
的虚无,因此他要求打破一切旧的价值体系,主张  
重估一切价值”;而海德格尔的虚无则是基于存  
在论立场的虚无,因此他放弃了重建任何一种新价  
值的努力,甚至放弃了纯粹的价值之思,转而主张通  
40  
唐忠宝虚无主义及其克服:尼采海德格尔和马克思  
反而是对虚无主义问题的消极回避在老子看来,  
虚无以及虚无主义本身并不构成一个问题,“天下万  
[8]100  
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虚无是一种自然状态,它  
并不可怕,当然也就无需克服了。  
马克思虽然没有专门撰文探讨如何克服虚无主  
义的问题,但在理论深层上,他早已对虚无主义的克  
服率先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明确的答复海德格尔  
眼中的无家可归”,在马克思看来,就是现代人普遍  
异化的生存状态;海德格尔所说的遗忘存在”,在马  
克思看来,就是由商品拜物教带来的对人之生存的  
遮蔽;海德格尔存在论视域下的虚无,在马克思看  
,则是现实生活实践中的资本虚无;海德格尔期待  
诗意栖居”,就是马克思希冀的共产主义可见,  
马克思的学说与虚无主义问题密切相关。  
然而,现实远非老子说的那么简单,因为虚无主  
义是伴随着现代性的步伐而产生,“它的展开还能引  
[6]772  
起世界灾难” 。海德格尔之所以谈论虚无主义  
决不是要取消虚无主义,而是要从根本上克服它,即  
从根本上改变现代人无家可归的生存状态。  
海氏哲学对虚无主义本质的指认是准确的,包  
括他对远离虚无主义的理想生存状态的描述也是十  
分深刻的,即荷尔德林诗歌所描绘的人们诗意地栖  
”。然而,后期海德格尔试图克服虚无主义的路径  
依然是不成功的,这尤其体现在他追问存在拒斥形  
而上学的方法上海德格尔为了防止别人对他的误  
,即在克服尼采的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同时又建构  
了一个新的形而上学,因此他反对对存在下定义  
的方法,甚至反对用陈述句的方法,因为在陈述句  
的形式中不可能伸手可及地包含着因而也无法提  
供出那种关于虚无关于存在关于虚无主义及其本  
关于本质(名词的)之本质(动词的)的答  
遗憾的是,人们往往认为,马克思与虚无主义不  
在一个理论视域内,因此忽视了从马克思的视角来  
揭示虚无主义问题海德格尔虽然对马克思的异化  
理论有所重视,认为马克思在体会到异化的时候深  
[5]383  
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中去了” ,但其对马克  
思误解也是十分明显的一方面,海德格尔眼中的  
马克思是尼采式的传统形而上学的完成者,他对此  
解释说:“纵观整个哲学史,柏拉图的思想以有所变  
化的形态始终起着决定性作用形而上学就是柏拉  
图主义尼采把他自己的哲学标示为颠倒了的柏拉  
图主义随着这一已经由卡尔·马克思完成的对形  
而上学的颠倒,哲学达到了最极端的可能性哲学  
[
5]631  
” 。海德格尔自创了一个极具特色的标示方  
———打叉法,即在存在两个字上打一个叉,“这  
个打叉的涂划首先只是在做抵御,也就是抵御那种  
几乎无法消除的习惯,:存在想象为一个自为  
[5]631  
[6]1244  
只是时而走向人的对立面” 。然而,这种方  
法仍然解决不了问题因为海德格尔毕竟是一位哲  
学家,而不是诗人,他必须要对自己的思想有所阐述  
进入其终结阶段了。”  
另一方面,海德格尔又认  
马克思达到了虚无主义的极致”。晚期海德  
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他引用马克思的原话时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  
其哲学思想的显然,此时的海德格尔陷入了欲  
言却不能言的两难境地。  
,”,“个  
形而上学的命题”,“我对马克思的解释”“向着存在  
而思,向着存在送出自己的方式而思从这个观点  
和角度来看,我可以说,马克思达到了虚无主义的极  
海德格尔一方面说,“无家可归状态是忘在的标  
”,另一方面又说,“无家可归状态变成了世界命  
[5]382ꢀ383  
[]  
9
” 。这种悲观主义的话语充分表达了他内  
心对克服形而上学和虚无主义的无奈与悲观晚年  
的海德格尔在接受明镜记者的访问时,更是将其  
哲学的悲观情绪表达到了极致,他说:“如果我可以  
简短而且也许是说一点老实话,但却是从长期的沉  
思来回答,我就要说:哲学将不能引起世界现状的任  
何直接变化不仅哲学不能,而且所有一切只要是  
人的思索和图谋都不能做到只还有一个上帝能救  
” 。在我看来,海德格尔之所以会对马克思产生  
如此大的误解,根本上是由两人对哲学出发点的不  
同理解造成的。  
应当承认,马克思的思想与尼采海德格尔的确  
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即都认为颠覆形而上学  
与克服虚无主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但不同的是,  
马克思的出发点不是此岸世界中抽象神秘的超  
此在等范畴,而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  
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  
[6]1306  
渡我们。”  
4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同  
,“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  
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  
本的虚无性进行了彻底地揭露,从而为人类实现自  
由全面发展即克服虚无主义提供了切实的路径选  
马克思曾经对自己的学说作出过这样的定位,  
[10]524  
和条件下活动着的” 。马克思正是从现实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  
个人出发,物质生产即人的实践为核心,来  
变世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  
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  
建构其立足于人类社会社会的人类新唯  
[
10]502  
[10]527  
物主义” 。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不同于  
以往一切形而上学的旧哲学,它是一种实践的哲学,  
实践的唯物主义”。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  
哈的提纲第一条中所说的,“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  
改变现存的事物” 。  
事实上,作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同义语的共产  
主义”,就是马克思所预想的对现代人普遍异化的生  
存状态的积极扬弃,同时也就是对虚无主义彻底的  
克服因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  
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  
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  
乎人性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复归,是自觉实现  
并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实现的复归这  
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  
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  
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  
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  
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  
(
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  
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  
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  
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  
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  
[
10]499  
” 。蒂里希准确地理解了马克思的这段经典  
论述,“在马克思看来,唯物主义意指历史进程的一  
切方面都取决于人再生产自己的存在所采用的方  
,……这一定义表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并不是形  
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明确反对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否则,他也  
不会把他的唯物主义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对  
于马克思来说,辩证法并不是叮当有声的机械装置。  
它是描述社会力量社会冲突和社会趋势的一种方  
[
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10]185ꢀ186  
然而,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共产主义”,人  
们往往误以为马克思先行设定了现实的个人这一  
前提,然后与之对应又设立了共产主义这一远大  
的理想目标至少海德格尔就是这么看的,他说:  
……在马克思看来,决定历史的是纯粹的历史内 生产在哪里具有其地位呢? 在实践中实践是通  
[
11]57ꢀ58  
在因素” 。蒂里希认为只有马克思的实践唯  
物主义才能正确地描述历史,而在我看来,正确的  
历史观是克服虚无主义的重要前提,马克思的历史  
过什么被规定的呢? 通过某种理论,这种理论将生  
产的概念塑造为对人的(通过他自身的)生产马克  
思具有一个关于人的理论想法,一个相当确切的想  
[12]  
[9]  
观实际上内含了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观” 。  
,这个想法作为基础包含在黑格尔哲学之中。”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  
[10]196  
不管海德格尔对此作了何种曲解,马克思的意图是  
再明显不过了,他说:“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  
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  
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  
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  
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 ,“历  
[10]211  
史是人的真正的自然史” 。这种历史观给我们  
以深刻的启示,即人自然社会是内在统一的,而抽  
思辨的形而上学恰恰是割裂了三者的有机统一,  
从而导致了虚无主义正如马克思所说:“被抽象地  
理解的,自为的,被确定为与人分隔开来的自然界,  
[10]539  
。”  
也就是说,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明显地  
异质于形而上学的思辨概括,因为马克思的共产主  
义决不是一种空想,而是一种现实的历史运动。  
简言之,马克思相信人类可以凭借自身的力量  
克服虚无主义,而尼采和海德格尔则对此持否定和  
悲观态度对马克思哲学的这种入世精神,罗蒂曾  
有过中肯的评价:“不用借助于非人类的力量,也能  
[10]220  
对人来说也是无。”  
显然,马克思并没有像尼采和海德格尔那样,在  
批判形而上学的同时又重新建构一个形而上学体系  
或实体,而是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通过对异  
化及私有财产的批判,对商品的拜物教本质以及资  
42  
唐忠宝虚无主义及其克服:尼采海德格尔和马克思  
使人类的未来不同于人类的过去,这一见解在共产 作为否定的否定的肯定,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复  
[13]324  
党宣言中得到了十分壮丽的表达。”  
那么,当  
原的一个现实的对下一段历史发展来说必然的环  
[
10]197  
人类克服掉虚无主义实现了人性的复归之后,这  
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是不是如黑格尔和福山所说的  
历史终结了呢? 马克思对此既不悲观也不乐观,  
他说,“共产主义并不是人的发展的目标”,它只是  
” ,换句话说,共产主义虽然实现了人类自身  
的解放以及虚无主义的克服,但也决不是历史的终  
,而只是人类真正历史的开始。  
参考文献:  
[
1]海德格尔.尼采:下卷[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尼采.权力意志:下卷[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尼采.上帝死了[M].戚仁译.上海:三联书店,1997.  
4]尼采.权力意志:上卷[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海德格尔.尼采:上卷[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6]海德格尔选集:下卷[M].孙周兴编选.上海:三联书店,1996.  
7]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  
8]老子[M].饶尚宽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9]F·费迪耶,.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J].哲学译丛,2001,(3).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蒂里希选集:上卷[M].上海:三联书店,1999.  
12]侯才.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及恩格斯的诠释[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5).  
13]罗蒂.后形而上学希望[M].张国清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
[
[
[
[
[
[
[
[
[
[
[
NihilismandItsCounters:Nietzsche,HeideggerandMarx  
TANGZhong-bao  
PostgraduateSchool,PartySchooloftheCPCCentralCommittee,Beijing100091,China)  
(
Abstract:NietzschedeeplycriticizedtheChristianityandPlatonismthroughthedeclarations  
oftheGodisdead,revaluationofallvaluesinthepast,willtopowerandsuperman.  
HeideggerobservedthroughcombiningnihilitywithexistenceandtriedtocountertheNihilism  
byaskingwhatbeingitselfisandoverturningtheMetaphysics.WhenbothNietzscheandHei-  
deggerꢁstheorybeinginajam,MarxfoundapracticalapproachtocounteringtheNihilism,by  
startingfromtheconceptofrealindividualtoconstructthesocial-basedNewMaterialism  
throughpractice,meanwhile,basedontherealityofcapitalistsociety,hethoroughlycriticized  
andpositivelysublatedthecapital,privateownershipandalienation,andeventuallyleadtothe  
returnofhumannature.  
Keywords:Nihilism;Nietzsche;Heidegger;Marx  
[责任编辑:苏雪梅]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