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40卷第4期  
2
0137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0,No.4  
July,2013  
明代禁小说令与小说的发展  
芝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  
(
暋暋摘要:明代禁小说令十分严格,从中央政令到地方法令再到社会舆论,层层罗网对小说进行施压然而,小说  
禁令只是官方进行思想统治的一种手段,并未从根本上阻碍小说的发展首先,明代官方禁小说令的实施有其自  
身的局限性,再加之禁令的颁布总是滞后于小说作品的产生,所以小说依旧会按照其自身的发展轨迹前行其次,  
小说禁令与整个社会思潮的冲突,说明了在明代这一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小说的蓬勃发展已成为必然之势。  
最后,小说创作与意识形态的逐渐融合,从思想层面揭示了明代小说发展所具有的宽阔空间。  
关键词:明代;小说禁令;小说发展  
中图分类号:I206.2暋文献标志码:A暋文章编号:1000灢5315(2013)04灢0123灢08  
暋暋小说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期,自魏晋南北朝的  
志人志怪小说唐宋传奇宋元拟话本之后,迎来了小  
说的繁盛时期———明代小说有明一代,讲史神魔小  
人情小说及拟宋世人小说繁荣一时,为清代小说开  
辟了新的路径指明了新的方向然而,明代从中央到  
地方包括社会舆论对小说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和约  
,这一点给小说的发展和繁荣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就中央禁令而言,官方以最高指令对部分小说进  
行禁毁,它的导向性十分明显;而且随着明代特务机构  
的建立成熟,官方禁小说令的实施应当更加严格但  
事实却并非如此,官方禁令仅限于几部影响力较大的  
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地方法  
令是中央法令的补充和延伸,但却极少涉及到对小说  
的禁毁,而主要是对搬演杂剧和戏曲的禁令按照一  
般逻辑,地方官吏依照中央指示实施禁小说令,本该有  
相关法规以佐中央政令,或有相关业绩载于官方文  
,但查阅相关史书文献,此种记载并不多见社会方  
,舆论的造势主要见于明代文人别集的记载,集中表  
现为一些忠于程朱理学的文人自觉摒弃有碍视聪的小  
但是,“程朱文人的行为并未阻碍小说的进一步  
发展;相反,文人的洁身自好恰恰给小说的发展提供  
了相对自由的空间,底层文人和市井小民正是利用这  
一点,推动了鄙俗小说与正统诗文的并行从中央政  
令到地方法令再到社会舆论,明代的禁小说令可谓层  
层罗网笼罩在小说的发展进程中但明代小说的发展  
似乎能够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在弹性的罗网中求得自  
身的生存。  
小说禁令的官方约束及其局限  
明初建国,太祖从巩固王权和加强封建统治角度  
出发,认为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暠,令  
郡县皆立学校,延师儒,授生徒,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  
[1]1686  
,以复先王之旧暠  
,推行程朱理学,培养效忠于大  
明王朝的知识分子再加上移民垦荒兴修水利减税  
恤民等事功方面的努力,经过二十几年的励精图治,国  
库逐渐殷实由于洪武时期的一系列有效政策,到永  
乐初期,大明朝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数  
[1]1895  
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暠  
除去事功方面不论,明太祖在文治方面除了实行建  
学校聘师儒等正当手段外,还实行了一系列禁令,如  
禁军官军人学唱禁搬演杂剧禁歌舞等等在诸多禁  
令中,针对当时流行的小说,实施了禁书令据明姜南  
墨畬钱镈·合编充军记载:“太祖皇帝立法虽尚严,  
收稿日期:2012灢01灢29  
作者简介:张晓芝(1985—),,山东蓬莱人,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  
12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然皆为扶植良善,摧抑奸顽,故奸顽之徒合编充军者有  
迎合了世人的阅读旨趣。  
二十二种,谓贩卖私盐诡寄田粮私充牙行私自下  
闲吏土豪应合抄札家属积年民害官吏诬告人  
充军无籍户揽纳户旧日山寨头目更名易姓家属、  
不务生理游食断指诽谤小书主文野牢子帮虎伴  
直司今此法俱在,而此等之人,纵横无限,公然无  
所忌惮,虽有犯者,往往以计脱免,稂莠不除,嘉禾不  
明代小说以蓬勃的姿态向前发展,丝毫没有受中  
央政令的影响,而且随着小说语言的成熟,其影响力在  
不断增长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三百七十九记  
:“万历三十年十二月己未,礼部题,……臣等以为皆  
宜禁,如作字必依正韵,不得间写古字,用语必出经史,  
不得引用子书,及杂以小说俚语。……诏是之,:本  
章字画,令查嘉靖八年体式刊印颁行,余依拟严行申  
[2]40  
,无怪乎民之穷且困也。暠 这里的小书暠,当是短  
篇小说一类的东西,抑或是讲史一类的文稿禁令将  
小书与贩卖私盐旧日山寨头目土豪积年民害官吏  
等并举,列为社会的流毒之一,其社会地位的低下不言  
而喻自明太祖以下,成祖英宗神宗思宗各朝皆有  
小说禁令,但这些禁令却未从根本上阻止明代小说的  
发展原因如下。  
[4]7139-7140  
,违者参究。暠  
据实录知,嘉靖八年的奏议体  
式是官方认可的标准体式,而引小说语入奏议也已不  
是一朝一夕的事自嘉靖八年(1529)至万历三十年  
(1602)七十余年,官方才认识到小说体已渗入到最  
高层的官方文本体式中,不得不采取强令禁止措施。  
由此可以看出,小说语言的渗透力是极其强大的,即便  
是高层统治阶级也无法避开它的浸染但这种浸染的  
循序渐进性,使他们无法立即觉察到从官方法令的  
相对滞后性,我们可以断定,它必定给小说的充分发展  
腾出了有效的空间。  
()官方政令的相对滞后  
先看一条具有代表性的禁小说令清顾炎武日  
知录之余卷四禁小说摘自英宗实录:  
暋暋正统七年,二月辛未,国子监祭酒李时勉言:  
近有俗儒,假托怪异之事,饰以无根之言,剪  
晚明已经是社会弊端全部凸显的时期,统治者对  
农民起义是最恐惧的,因而对水浒传等小说的禁止  
是最严厉的崇祯十五年四月十七日刑科给事中左懋  
为陈请焚毁水浒传题本:  
灯新话之类,不惟市井轻浮之徒,争相诵习,至于  
经生儒士,多舍正学不讲,日夜记忆,以资谈论;若  
不严禁,恐邪说异端,日新月盛,惑乱人心;乞敕礼  
,行文内外衙门,及调提学校佥事御史,并按察  
司官,巡历去处,凡遇此等书籍,即令焚毁,有印卖  
及藏习者,问罪如律,庶俾人知正道,不为邪妄所  
暋暋……而贼必因以为名,据以为薮泽者,其说始  
水浒传一书以宋江等为梁山啸聚之徒,其  
中以破城劫狱为能事,以杀人放火为豪举,日日破  
城劫狱,杀人放火,而日日讲招安,以为玩弄将吏  
之口实不但邪说乱世,以作贼为无伤,而如何聚  
众竖旗,如何破城劫狱,如何杀人放火,如何讲招  
,明明开载,且预为逆贼算矣臣故曰:此贼书  
李青山等向据梁山而讲招安,同日而破东平、  
张秋二处,犹一一仿行之青山虽灭,而郓城、  
寿范诸处,梁山一带,恐尚有伏莽未尽解散者。  
[3]2018-2019  
。暠从之。  
顾炎武所录禁小说一则,从官方的角度说明了  
禁小说的原因,所谓恐邪说异端,日新月盛,惑乱人  
暠。问题是,英宗朝始禁剪灯新话等小说,未免太  
据考瞿佑剪灯新话成书于洪武前期,约洪武十  
一年(1378),而到正统七年(1442)才采取严厉的禁止  
措施从小说流布到禁令的实施,时隔六十多年,官方  
的反应实在过于迟钝六十余年,就通俗小说的离奇  
情节易于诵记的特点而言,《剪灯新话的传播恐早已  
深入人心瞿佑本人因受元末东南士风的影响,思想  
中存在一些离经叛道的东西,尤其是爱情题材方面,具  
有明显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其通俗性和世俗化的特  
,使其拥有强大的读者基础,“人多喜传而乐道之暠。  
从李时勉的奏疏来看,《剪灯新话在正统年间产生了  
更大的影响,就连经生儒士也日夜记忆,以资谈论暠。  
为了获得功名而苦读经书的人,之所以如此沉浸于剪  
灯新话之中,说明剪灯新话描述的故事是大家喜闻  
乐见的,牡丹灯记》、《渭塘奇遇记》、《秋香亭记等  
[5]16-17  
水浒传一书,贻害人心,岂不可恨哉!  
崇祯十五年六月二十三日兵部为梁山寇虽成擒  
仍严禁浒传等事记云:  
暋暋……崇祯十五年六月日本部尚书陈等具  
,十五日奉圣旨:降丁各归里甲,勿令仍有占聚,  
着地方官设法清察本内,严禁浒传》,勒石清地,  
俱如议饬行,钦此钦遵抄出到部送司案呈到部  
拟合就行,为此:  
咨都察院,合咨贵院烦照本部覆奉明旨内  
事理,希转行山东巡按,即严饬道府有司,实心清  
,务令降丁各归里甲,勿使仍前占聚;一面大张  
124  
张晓芝明代禁小说令与小说的发展  
榜示,凡坊间家藏浒传并原板,尽令速行烧毁,  
……  
不许隐匿;仍勒石山巅,垂为厉禁,清丈其地,归之  
版籍并通行各省直巡按及五城御史,一体钦遵,  
禁毁施行。  
一书铺当禁之书:一曰时文,蠹坏学者心术;  
二曰曲本,诲人以淫;三曰佛经,四曰道经,扇惑人  
现已通行禁革,委官宜责取各铺并地方总小  
甲邻佑结状,如再发卖前项书籍,重治以罪,再不  
许开书铺;仍大书告示,张挂关隘去处,不许从外  
省贩卖前项书籍,私入广东境内,不时差官盘验,  
以诘奸弊。  
咨东抚登抚,合咨贵院烦为遵照本部覆奉  
明旨内事理,希严饬道府有司,实实清察,……凡  
坊间家藏浒传并原板,……期于窟穴肃清,萑苻  
屏迹,施行。  
通行九边省直各督抚,合咨前去,烦为遵  
照本部覆奉明旨内事理,希大张榜示,凡坊间家藏  
……  
[7]876  
左仰南雄府抄案转行各州县遵行。  
[6]429-430  
浒传并原板,勒令烧毁,不许隐匿,施行。  
,《宗伯集卷五十七云:  
崇祯十五年的禁水浒传与英宗朝禁剪灯新话》  
性质相同由于水浒传更能触动统治者的神经,所  
以禁令更加严酷然而,《水浒传的成书经历了漫长  
的时间,官方未能从水浒故事萌芽即行禁令,后期的  
禁止只能是亡羊补牢值得注意的是,明代诸如剪灯  
新话》、《水浒传之类的小说应当很多,加之官方政令  
的鞭长莫及和相对滞后性,对小说的禁止只能流于表  
,不能从根本上影响小说的发展。  
暋暋一刻书近日非圣叛道之书盛行,有误后学,  
已奉明旨,一切邪说伪书,尽行烧毁但与其焚其  
既往,不如慎其将来以后书坊刊刻书籍,俱照万  
历二十九年明旨,送提学官查阅,果有稗圣贤经传  
,方许刊行;如有敢倡异说,违背经传,及借口著  
,创为私史,颠倒是非,用泄私愤者,俱不许擅  
如有不遵提学查阅,径自刻行者,提学  
官及有司将卖书刊书人等,严行究治,追板烧毁,  
等因奉圣旨,俱依拟著实行,……坊间私刻,举  
()高层阶级的莫衷一是与地方政令的消极适从  
[
8]13  
统治阶级禁止小说的流传,是从维护封建社会秩  
序的角度出发的,目的是使阶级意识深入人心然而,  
仅靠官方的法律措施,无法从根本上禁止小说的流布。  
官方约束对统治阶级而言是一个无法调和的悖论,他  
们一方面发布禁令,另一方面却又做着只许州官放  
,不许百姓点灯的事如明周晖金陵琐事剩录卷  
金统残唐中这样记载:“武宗一日要金统残唐小  
说看,求之不得一日侍以五十金买之以进  
发重治,勿饶。  
南雄府所颁布的禁书措施表面上看起来十分严  
:一是范围广,所禁之书包括了时文曲本佛经道  
经四类;二是法令严,“重治以罪暠。然其局限性也不言  
而喻首先,禁书范围太广,不切实际这样的禁令一  
方面无法真正实施,另一方面剥夺了人民大众接受文  
化的权利,无异于焚书以愚黔首暠,这种历史的倒退决  
定了禁令的无效性其次,“重治以罪只是官方辞令  
通词暠,由于此禁令仅限于广东境内,各州县遵从地  
方政令的同时,必定会想到更高一级的中央政令而  
中央政令提纲挈领式的文件,其要求必定没有地方  
政令细致烦琐因而,地方官员本着不违犯中央政令  
的原则,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为官之道的指导下,不  
会大肆禁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官员的离换,地方政  
令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者,刻书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开  
阔视野明人思想精进,乐谈理学心性,著述颇丰,私  
刻自撰之文已成风气从商人的角度来看,刻书者会  
获得一定的报酬,而这些收入中的一部分会成为中央  
(包括地方)的税收所以,地方上一方面要禁异说禁  
私史和违背经传的著作,另一方面又要从中获取税利。  
这种矛盾的相互妥协,必定会使地方政令变得疲软,以  
致地方官员对政令的实施持有消极观念就刻书而  
,明代刻书者对付官方政令也有自己的一套,私改书  
[5]前言,10  
。暠  
这一则材料向我们透露了如下信息:其一,  
最高统治者尚且要看小说,其他官员自不待言,士人民  
众更是对小说情有独钟;其二,“求之不得说明禁小说  
令有一定效果,但最终得以购买,暴露了小说不能从根  
本上禁止;其三,五十金购得,其价格之高说明商  
品经济社会下娱乐追求的昂贵代价。  
正是因为上层统治者的出尔反尔莫衷一是,致使  
地方官员只能敷衍了事,再加上中央法令的滞后以及  
相对无效性,使得地方法令更是无所适从综明一代,  
地方上在禁小说这一行为中所起的效果甚微下面有  
几则代表性的地方法令,对小说的禁止可谓无关痛痒。  
庄渠先生遗书卷之九公移魏校谕民文之  
》:  
暋暋为风化事当职巡历南雄,考按图志,采访民  
,略举所当禁革者,条具于后:  
12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掩人耳目者有之;书贾刻书,随意删削内容者有之;  
闽建阳有书坊,出书最多,而板纸最滥恶,盖徒为射利  
任何约束都不被人民大众所接受。  
这种官方约束的不可能性,是由社会发展决定的。  
商品经济的萌芽,必然会导致文化发展的趋异性于  
明代而言,文学渐次走向的一面,一方面是对传统  
文化的反叛,另一方面则使整个中国文化达到雅俗共  
赏的平衡状态以小说戏曲等为代表的俗文学暠,在  
清两朝以一种绝对优势的姿态与雅文学抗衡。  
官方的禁令反倒成为它们蓬勃发展的反推力经济的  
快速发展,社会舆论的造势,印刷术等传播手段的丰富  
和完善,不仅起到很大宣传和导向作用,而且冲破了官  
方约束的藩篱明代禁小说令的无效和后期小说的蓬  
勃发展,说明了小说的禁止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必要需  
,更不是所谓文化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从本质上  
,禁小说只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地位和利益的一种  
手段。  
[9]266  
暠  
者有之明人喜好著书立说,亦喜刻书存世,  
然文才不足以立论者,则变更旧书之名,重立新名,借  
以求售图利,因而同书异名者有之,给后世学者徒增辨  
识之扰。  
()俗文学的自觉与官方约束的不可能性  
随着小说的发展,俗文学的自觉性慢慢渗透人民  
大众的内心,甚至包括一部分思想激进的文人所以,  
仅靠遵从程朱理学的几个传统文人来使民众自觉远离  
小说,是极不现实的一些鄙陋的规定,只适用于很小  
的范围或团体,随着团体的解散,影响力渐渐削弱,以  
至于无如清汪正先正遗规卷上记载明刘宗周证人  
会约戒,其中戒游荡条有一则云:“习市语称绰号、  
[5]189  
造歌谣传奇小说者上罚。暠  
所谓上罚,并不具有  
政府法令的效力,最严重的后果也无非是退出该文人  
结社团体又明莫是龙笔麈有言:“经史子集之外,  
博闻多知,不可无诸杂记录今人读书,而全不观小说  
家言,终是寡陋俗学宇宙之变,名物之烦,多出于此。  
第如鬼物妖魅之说,如今之燃犀录》、《暌车志》、《幽怪  
等书;野史芜秽之谈,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小说禁令与社会思潮的冲突  
从中央政令到地方法令再到社会舆论和文人结社  
的文约定规,层层铺设的小说禁令并未从根本上阻碍  
小说的发展,这是因为社会思潮的洪流早已席卷整个  
明代社会先进的思想从下至上浸染社会的各个阶  
,于是在整个明代社会中,形成一种与传统思想相对  
抗的强大社会思潮有明一代学派林立,思想家亦如  
星斗般闪现以王阳明李贽等为代表的著名思想家,  
将个性充分发挥。“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  
[10]202  
,焚之可也。暠  
这也只是一家之言,仅是极小的团  
体和个人会以此为是,遵从与否则另当别论。  
俗文学的自觉,在小说的创作中有明显的表现。  
[11]188  
金瓶梅对人性的揭露,是真性情的流露水浒  
。暠  
诸君要实见此道,须从自己心上体认,不假  
[
11]188  
等历史剧,更是基于历史事实,表现人民大众的智  
,这种歌颂下层人物的作品,必定会触动统治者的神  
对统治阶级的不屑和嘲讽会令他们如坐针毡,不  
禁则会寝食难安然而,事与愿违,遭禁毁的小说越发  
具有生命力这种目的和效果的悖论,是统治阶级无  
法预料到的所以,大凡一种有生命力的事物,起初必  
定要经受摧残小说的发展,从所谓的九流十家,可  
观者九家而已小道到被斥为不登大雅之堂之  
,再到占据一定的文学地位,成为中国文学的一枝奇  
,这期间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从某种意义上说,统治  
者的文化专制和暴虐政治是无法从根本上约束文学发  
展的综观小说禁毁的历史事实,我们得出这样一个  
结论:文学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不受任何强制性措  
施的左右,雅文学的发展有其历史传统,更重要的是有  
官方的导向,譬如科举制度的存在;而俗文学的发展则  
植根于社会的底层,以其极大的魅力浸染至上层社会,  
例如官方对戏曲表演的接受,所以其生存的根基更加  
雄厚小说是一种来自民间且亲和大众的文学形式,  
外求始得。暠  
,一而已以其全体恻怛而言谓之  
,以其得宜而言谓之义,从其条理而言谓之理不可  
外心以求仁,不可外心以求义,独可外心以求理乎? 外  
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  
[11]188  
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暠  
盖良知之在人心,  
[11]243  
亘万古塞宇宙而无不同。暠  
在王阳明看来,心是一  
切认知的来源,所行所为大可依而行。“知行合  
从另一种角度讲,即是我做我所想暠,追求心外无  
的真实境界思想家李贽则在自赞中云:“其性  
褊急,其色矜高,其词鄙俗,其心狂痴,其行率易,其交  
寡而面见亲热其与人也,好求其过,前不悦其所长;  
其恶人也,既绝其人,又终身欲害其人志在温饱,而  
自谓伯夷叔齐;质本齐人,而自谓饱道饫德分明一  
介不与,而以有莘藉口;分明毫毛不拔,而谓杨朱贼仁。  
[12]130  
动与物迕,口与心违。暠  
在评论水浒传时又说:  
[12]109  
“《水浒传,发愤之所作也。暠  
表面上是针对  
水浒传而发,深层心理则是夫子自道暠,“联系李贽在  
官场上生活中的挫折看,这正是李贽对现实不满与愤  
126  
张晓芝明代禁小说令与小说的发展  
[
13]  
懑之所在暠 。李贽这种与众人异的思想,对他人观  
念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齐裕焜在其明代小  
说史中提及李贽,并肯定其对冯梦龙等小说家的影  
:“李贽等人进步的文艺思想继续影响着文坛,冯梦  
龙尊崇李贽,他的文艺思想与李贽一脉相承,对此后的  
中对历史人物性格的颠覆,《平妖传》、《封神演义》、《西  
游记中对神魔怪异的想象,无一不体现出小说家卓越  
的才华。《中国禁书简史在论及剪灯新话,有这  
样一段论述:“在正统时期,一面是剪灯新话的影响  
扩大和深化,另一方面是又出了一些类似的小说,随着  
数量的增加,在读者中想必引起了更大的反响这也  
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在英宗时期,士人的思想渐趋活  
[14]7  
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暠 所以小说家大胆的  
尝试,依个人好恶的率性行为与思想家有着紧密的联  
小说家的行为与社会思潮的统一,是小说能够蓬  
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小说禁令则与先进思想相  
背离。  
[17]151  
。暠  
知识分子思想的活跃以及官方政令的鞭长莫  
,正是明代中后期小说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理学之外的真实世界  
(
)小说禁令无视思想的跃进  
统治者对小说的禁止出于对理学的尊崇,但是小  
说这种大众文化艺术形式所表现出来的自由反叛精  
,是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这其中包括部分统治阶  
层的人物小说的创作是在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和约  
束下进行的,发展变化的动因方式以及各种表现形态  
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明代社会审  
美娱乐的消费观念,这是一种理学之外的真实世界。  
王小舒曾说:“假如说权威文化的消费观是以礼为  
美的话,那么市民阶层的消费观便是以华为美。……  
(娱乐)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达而迅速蔓延,风靡  
小说中所体现出的思想与当下社会思潮紧密相  
,而明代禁小说令,则与整个社会思潮相左从明太  
祖时的禁小书到崇祯十五年的严禁水浒传》,小说  
的发展始终是在不宽松的政策下生存这种无视思想  
进步的政令注定被社会所淘汰以人情小说为例,《金  
瓶梅写家庭生活,《玉娇梨写才子佳人,《如意君传》  
绣榻野史写宫闱秘闻肉欲情色这些超越了传  
统思想脱离了程朱理学束缚的作品,除了在当时引起  
极大的轰动之外,还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金瓶梅》  
而言,这种离经叛道之作是必然会被禁止的然而,当  
文学家思想家渐次介入作品阅读品评作品时,再行  
禁止只能是亡羊补牢,为时晚矣袁宏道在殇政·十  
之掌故中说:“诗余则柳舍人辛稼轩等,乐府则董解  
王实甫马东篱高则诚等,传奇则水浒传》、《金瓶  
等为逸典不熟此典者,保面瓮肠,非饮徒  
[18]141  
世间,权威文化想压也压不住。暠  
在商品经济的催  
生下,文化消费自然也以娱乐为美,充斥耳目的是生活  
中的一切娱乐色彩小说作为茶余饭后的聊资和人际  
交往的手段之一,有广泛的大众基础而且随着时代  
的变迁,明代的社会生活呈现出多姿多彩的一面,主要  
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时代性,随着时代的不同,人们的  
生活也就随之发生变化;二是随着社会的变迁,旧的生  
活方式的日益淘汰,新的生活方式的不断开拓,必然会  
[15]1419  
。暠  
逸典暠,可见其对金瓶梅的推崇在给董其昌的书  
他把小说与词曲并列,并将金瓶梅归为  
[
19]13  
信中,他又写到:“《金瓶梅从何得来? 伏枕略观,云霞  
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后段在何处? 抄竟当于  
形成一些左右人们生活的时尚暞。暠  
从明代中期  
以后,无论是江南,还是北方,无论是人们的生活观念,  
还是社会生活的实际,无不显示出一种与基于社会安  
定与礼教控制下的民族社会的差异性如何评价这种  
社会变动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生活变动,在学术界存在  
[16]289  
何处倒换? 幸一的示。暠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  
袁宏道已从文学的角度对金瓶梅作出了评价,而且  
评价甚高,称其云霞满纸暠;第二,《金瓶梅已经开始  
有传抄本,随着抄本广布,何能禁得? 屠本畯在山林  
经济籍中说“《金瓶梅流传,海内甚少……恨不得睹  
[
19]662  
着不同的见解,也是一件仁智互见的事情。暠  
总而  
言之,明代社会转型极具变化性,举凡人口的持续增  
,经济的商业化与货币化,城市的繁荣,社会流动的  
加速,生活文化的活力多样性暠,无不显示出它  
与前一时代本质上的不同。  
[16]259  
其全暠  
,更加体现出金瓶梅对文人的吸引力。  
统治者意图将人民的思想禁锢在程朱理学的框架  
,使其不得越雷池一步,这显然违背了思想发展的内  
在规律明代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历  
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人情小说讽刺  
小说和公案侠义小说,可谓是众体齐备,成就显著这  
些作品都体现出一定的进步意义。《水浒传》、《杨家府  
演义中对英雄形象的刻画,《三国演义》、《列国志传》  
审美与审丑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即使是古圣贤之  
经典也并非尽是合乎礼教思想。《剪灯新话序曰:“余  
每以近事相闻,……既成,又自以为涉于语怪,近于诲  
,藏之书笥,不欲传出客闻而求观者众,不能尽却  
,则又自解曰:《》、《》、《》、《春秋皆圣笔之所  
12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述作,以为万世大经大法者也;然而言龙战于野,  
载雉雊于鼎,《国风取淫奔之诗,《春秋纪乱贼之  
一般老百姓是买不起这些文学书籍的,他们顶多只买  
万年历》、《居家便览》、《商贾要览之类的实用书  
因此,元明时期刻印文学书籍的接受对象,基本上  
,是又不可执一论也今余此编,虽于世教民彝,莫  
之或补,而劝善惩恶,哀穷悼屈,其亦庶乎言者无罪,闻  
不出皇家贵族达官贵人土豪富商或文人学士的范  
[20]序  
[24]78  
者足以戒之一义云尔。暠  
瞿佑思想的与众不同在于  
。暠  
但两位先生都忽略了一点,随着私人刻印小  
它能够突破封建礼教的藩篱,面对现实生活真实的一  
所以,“既然作为封建社会大经大法的儒家经典,  
以及先圣贤人都不一概排斥怪异淫乱之事的记述,那  
么在小说中描写这些东西又何足为怪呢? ……他们的  
小说决不能因为它们涉于语怪暞、‘近于诲淫而横加  
指责,蓄意排斥,应该看到它们能够满足读者审美需  
,从而产生劝善惩恶暞、‘哀穷悼屈的社会效  
说的发展,以及翻刻小说成本的降低,平民也有能力购  
买小说,当然,这些平民中很大一部分是从事商业的。  
我们要说的是,小说刻印技术的提高,不仅加快了小说  
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它给刻印者带来了经济收入商  
品经济社会中,这是文化牟利的一种有效手段明代  
书坊以营利为目的,“就私家尤其是书坊刻书言,考虑  
更多的是市场需要与经济效益,这决定了出版者要将  
目光盯住市场,考虑什么样的读物才是最受读者欢迎  
新兴的通俗小说无疑有广大的市场,这从它在当  
[21]115  
暠  
所谓审美需求暠,对明代而言,更多的则体  
现在声色娱乐方面。  
[
25]135  
然而,同样是小说创作,时代不同,特点亦有不同。  
鲁迅有过这样的论述:“宋时则忌讳渐多,所以文人便  
设法回避,去讲古事加以宋时理学极盛一时,因之把  
小说也多理学化了,以为小说非含有教训,便不足道。  
但文艺之所以为文艺,并不贵在教训,若把小说变成修  
时的传播与出版后的热销可以看出暠  
然而,统治  
者是不会放弃利益的争夺,任何有利的职业官方都会  
介入例如,“当时官坊还大量刊行小说戏曲,与民争  
明周弘祖古今书刻有都察院刊本三国志演  
》、《水浒传》;明郑以桢刊本三国志演义所题,有金  
陵国学本;明宦官刘若愚酌中志卷十八记内板经书  
纪略》,雍熙乐府二十本,一千七百九十三叶,《三  
国志通俗演义二十四本,一千一百五十叶,并谓:‘《三  
[22]319  
身教科书,还说什么文艺。暠  
这种从文艺角度看小  
说的创作,注意到了时代的作用,鲁迅对宋代的忌讳暠  
和思想的抑制作用是不以为然的所以,他说:“当时  
士大夫,虽然都讲理学,鄙视小说,而一般人民,是仍要  
国志通俗演义》、《韵府群玉》,皆乐看爱买者  
[22]320  
[5]前言,14  
娱乐的;平民的小说之起来,正是无足怪讶的事。暠  
当时代变迁至明代,娱乐因素自然会占据越来越高的  
位置,它的群众基础较前代更加深厚。  
。暞暠  
前面所引金陵琐事剩录所载武宗花重  
金购买金统残唐一书,说明刻印小说能够牟取暴利,  
也说明统治者在以官方身份禁小说的同时,也以读者  
的身份介入小说因此,当小说的刻印和发行能够带  
来利润和市场轰动的时候,统治者是不会放弃这种机  
会的官方曾严禁水浒传流传,但武宗却好览水  
》暠。这种看似违背常理的行为,其实是官方的一种  
妥协小说内容的吸引力,是对任何读者都起作用的,  
无论是皇帝还是平民明代中期(嘉靖万历)是小说  
传播繁盛期这一时期,刻书重心从官府转入私家,刻  
书中心转入新的经济发达地区谢肇淛五杂俎记  
:“宋时刻本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今杭  
州不足称矣,金陵新安吴兴三地剞劂之精者不下宋  
小说的创作与官方意识形态的融合  
官方对小说的禁止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而小说  
的发展又迎合了大众的口味,这之间的冲突必须很好  
地解决,才能使小说得到长足的发展事实证明,小说  
的创作与官方意识形态恰到好处的融合,促使了小说  
的发展。  
首先,统治者有经济先行的思想小说广泛的群  
众基础,给小说的发行带来了可观的利润空间,统治者  
会利用税收手段对从事刻印小说的商贾收取钱财但  
石昌渝认为:“买得起(小说)的必定是有钱的官绅地主  
商人及其子弟,租书铺的老板也会买,但他是为了转租  
赚钱一般的民众,多半只能上租书铺租来一读,或者  
通过根据欣赏它们改编的戏曲说唱走进它们的艺术世  
[9]266  
,蜀之刻皆寻常耳。暠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天下印书,以杭为上,蜀次之,闽最下余所见当  
今刻本,苏常为上,金陵次之,杭又次之,近湖刻歙刻  
[23]27-28  
[26]59  
。暠  
郭英德也说:“元明时期文学书籍的大量出  
骤精,遂与苏常争价。暠  
商人刻书如火如荼,官方以  
,为文学接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当然,能买得起  
,尤其是有余赀购买诗词曲赋小说等文学书籍的,  
主要还是皇家贵族达官贵人土豪富商或文人学士,  
税收的形式从中取利,是官方对商业的默许,也是其意  
识形态的转变。  
其次,文化政策服从于商业发展的需求小说的  
128  
张晓芝明代禁小说令与小说的发展  
创作在中晚明时已成为不可阻挡之势,官方的文化政  
,有了社会和经济基础的小说,无论何种禁令都将只  
是一纸空文。  
策在对小说的禁止方面已经无很大效果;而且,文化政  
策与经济政策的顾此失彼使他们认识到,经济的发展  
才是最终的立国之本从明代小说中所体现出的商品  
意识和经济意识,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经济的发展  
给文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和基础;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中  
所体现出的种种思想和困惑,也被小说家引为素材而  
加以创作于是,小说中的商业因素成为反映官方意  
识形态的一面镜子特别是明代中期以后,社会生产  
得到恢复,商品经济繁荣,商人成为小说家关注的目  
明代拟话本约近五百篇(除去重复篇目),就已知  
的小说中,有大量涉及商人与商业活动例如,《金瓶  
就是以商人西门庆为主人公的三言二拍中  
所涉及的商业题材更多小说中越来越多的商业因  
,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明代社会思想在不断向开放迈  
明代的弃儒从商弃农从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  
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是明代经济政策的一个缩  
在明代,读书人从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中解放出  
,特别是经济落魄屡试不中的文人,他们将目标转  
向经商,这在三言二拍中多有反映小说喻世明  
杨八老越国奇逢中的杨复,“读书不就,家事日  
渐消乏暠,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  
再次,官方禁令与价值疏导同期并举创作者的  
思想观念和审美取向,对社会发展中的价值观念有着  
重要影响然而,官方禁令(即非疏导措施)加剧了文  
人的逆反心理,小说的创作越来越朝向思想解放的一  
于是官方意识到,“已不能遏制小说的发展,惟  
有采取引导措施,使小说朝着统治者的意愿发展从  
清代康熙朝禁淫词小说可以推想,禁小说令从某种程  
度上说是对影响社会道德的淫词秽语进行遏制,至于  
它所起到的效果则或是超越这个范围,或是丝毫不起  
作用超越这个范围,则跨进了文字狱的范畴;而丝毫  
不起作用,则是统治者的虚张声势小说中的思想(包  
括语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与人民大众的亲和力,  
反映出绝大部分人的心理就语言审美而言,统治者  
是给予赞同的神宗万历三十年十二月禁以小说语  
入奏议暠,说明小说的语言对官员的吸引力极大,以致  
朝臣的奏议语言都采用小说体暠。就对人格魅力的刻  
,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与关注而言,统治者也许是无法  
意识到的但从他们禁小说的态度———并非一网打  
,我们可以窥测出,官方的意识形态渐趋融入社会大  
众的思想。  
[
27]166  
利息,以为赡家之资暠  
。《拍案惊奇姚滴珠避  
明代统治者实施禁小说令,其初衷是禁止有碍视  
思想激进的小说在社会上流布,肃清人民思想,以  
利统治,然而,小说中所具有的先进思想是任何禁令都  
无法禁止的。《水浒传金瓶梅的传播就是典型的  
例子明代小说是一个时代的特色,也是明代社会思  
潮发展的缩影梁启超说:“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  
羞惹羞郑月娥将错就错中的潘甲也是已自弃儒为  
[28]29  
暠  
。《二刻拍案惊奇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  
厄海神显灵中的程宰,世代儒门,少时多曾习读诗  
暠,因为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  
[29]680  
次着暠  
,于是北上为商,贩卖人参松子貂皮东珠  
[
30]序  
之类;后在海神的指引下,通过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  
经营策略,成为富商诸如此类,以商业为题材的小说  
三言二拍中最多在明代禁小说令中,只对淫言  
秽语有所忌讳,而反映在商业中的欺诈抢劫谋财害  
,官方则充耳不闻这就是狭隘经济政策背后所隐  
藏的文化氛围,小说的多角度发展与此不无关系所  
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暠  
有明一代,社会  
思潮蓬勃发展,因而明代诗戏曲等均较前代有  
所发展,而小说更是明代文化特色的代表在大历史  
条件下,小说中所描绘的图像正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种  
种现象。  
参考文献:  
[
1]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姜南.墨畬钱镈[G]//丛书集成新编:86.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  
3]黄汝成.日知录集释[M].栾保群,吕宗力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4]明神宗实录[M].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上海:上海书店,1982.  
5]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增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6]明清内阁大库史料:第一辑[M].沈阳:东北图书馆,1949.  
7]魏校.庄渠遗书[G]//文渊阁四库全书:872.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
[
[
[
[
[
12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8]冯琦.宗伯集[G]//四库禁毁书丛刊:16.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9]谢肇淛.五杂俎[M].上海:上海书店,2001.  
10]莫是龙.笔麈[G]//丛书集成新编:88.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  
11]王阳明.阳明传习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2]李贽.焚书·续焚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3]王猛.试论明代小说序跋的文体特征与文学价值[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14]齐裕焜.明代小说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15]钱伯城.袁宏道集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6]屠本畯.山林经济籍[G]//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64.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  
17]陈正宏,谈蓓芳.中国禁书简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18]王小舒.中国审美文化史:元明清卷[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  
19]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0]瞿佑.剪灯新话[M].周楞伽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1]袁震宇,刘明今.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明代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2]鲁迅全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3]石昌渝.通俗小说与雕版印刷[J].文史知识,2000,(2).  
24]郭英德.元明的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J].求是学刊,1999,(2).  
25]冯保善.明清小说与明清江苏经济[J].江苏社会科学,1999,(3).  
26]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M].北京:中华书局,1958.  
27]冯梦龙.喻世明言[M].恒鹤等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8]凌濛初.拍案惊奇[M].章培恒整理,王古鲁注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9]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M].章培恒整理,王古鲁注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0]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OntheBanofNovelsintheMingDynasty  
andtheDevelopmentofNovels  
ZHANGXiao灢zhi  
(
SchoolofLiterature,Xinan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ThebanofnovelswasquitestrictintheMingdynasty.Fromcentraldecisionsto  
localadministrativeordersaswellasthepublicopinions,allendeavoredtosuppressthedevelop灢  
mentofnovels.Nevertheless,thebanwasonlyanofficialmeasureofspiritualruleanddidnot  
substantiallyhinderthedevelopmentofnovels.Firstly,thebanhaditsownlimitations.Theim灢  
plementofthebanwasafterthecomingoutofnovelssothatthenovelsdevelopedintheirdue  
course.Secondly,thebanwasinconflictwithsocialideologicaltrendofthaterawhichproves  
thattheboomingofnovelsisthenaturaltrendunderthespecificbackgroundoftheMingdynas灢  
ty.Finally,thefusionbetweennovelwritingandideologypavedawidepathforthedevelopment  
ofnovelsintheMingdynasty.  
Keywords:theMingdynasty;thebanofnovels;thedevelopmentofnovels  
[责任编辑:]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