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 卷第2 期
2007 年3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4,No.2
March,2007
史料与历史事实重建
———基督教边疆服务运动档案文献调查
1
邓ꢀ 杰,刘长江
2
(
1ꢁ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都610064;2ꢁ 四川文理学院科研处,四川达州635000)
ꢀ
ꢀ 摘要:边疆服务运动是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为实践其提倡已久的“社会福音”而展开的改造中国西部民族地
区社会状况的实践活动,还专门成立了边疆服务部具体负责实施这一运动,并划定川西、西康、云南等服务区,从事
文化教育、农牧生计、医疗卫生等服务工作,对川康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做出过有益的贡献。 而现有学术研究
著作与论文对基督教会边疆服务均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所依据的史料也十分有限,边部活动的大量原始资料均
未见利用。 笔者拟就所见的边部活动资料进行分类简述,希望能够对边疆服务运动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研究、为认
知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存在与发展变化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关键词: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史料
中图分类号:B9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07)02⁃0020⁃08
ꢀ
ꢀ 1937 年7 月,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大片国土沦丧。 这对一向将传教重心放在沿海沿江口岸城市而
不甚注意乡村的基督教虽是一个沉重打击,但也给基督教的发展带来了历史契机。 战争虽大大缩小了基督
教的生存空间,但是随着国民政府西迁,许多基督教会也随之西移,包括不少教会领袖在内的许多人迁往西
[
1]2
南,这种在“避灾的心理”支配下的“逃难的行为” ,却让他们看到边民生活的困苦,感觉到“人民对于宗教
①
需要的急切,布道机会之广大”,认为“宣教事工的发展,实有未可限量的前途” ,希望“利用这个从患难中
②
产生的特别机会作为前导而开辟西南宣教事工” 。 于是,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作出向西南发展、开发西
南宣教事工的决定。 这一决定与基督教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所经历的宣教重心转移的变化不谋而合。
众所周知,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全世界的基督教会都在经历着由旧时强调吸引异教徒或非教徒使之皈
依上帝到教会应成为传播人道主义的媒介的观念转变。 这种转变要求教会领袖与时代同调,注重基督福音
的精神与物质的利益,促进社会的改革与进步。 在社会福音思潮兴起,世界各国教会组织宣教“强调重点由
个人向社会转移”的同时,中国教会也在经历着类似变化。 20 世纪初,中国教会宣传福音的方式“由单一的
[
2]104
直接的宣传变为包括各种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都用作宣传素材”
。 在这一背景下,在华新教传教
士开始了各种服务社会的“善行”事工,基督新教得到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收稿日期:2006⁃10⁃10
基金项目:此文系参与杨天宏教授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研究》(课题批准文
号:02EZJ001)及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 年度项目《四川少数民族地区近代医疗事业的初期发
展———中华基督教全国总会医疗卫生服务个案研究》(课题编号:SC06D010)的阶段性成果,承蒙杨天宏教授悉心指
导,谨此致谢!
作者简介:邓杰(1973—),女,四川达州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文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民国时期基督宗
教史研究;
刘长江(1965—),男,四川达县人,四川文理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
2
0
ꢀ
ꢀ
邓ꢀ 杰ꢀ 刘长江ꢀ 史料与历史事实重建———基督教边疆服务运动档案文献调查
边疆服务运动正是为基督教实践其提倡已久的“社会福音”而展开的改造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状况
的实践。 1939 年,应抗战建国及教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基督教会人士的鼓动和国民政府的支持下,中华基
督教会全国总会成立了边疆服务部(Border Service Department of Church of Christ in China,以下简称“边
部”),号召全国青年男女有为之士,到当时称之为“边疆”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从事社会服务。 边疆服务的
主要内容有:增进边民智识水准的教育服务,改善边民物质生活的农业生计服务,解除边民疾病痛苦的医疗
卫生服务以及旨在提升边民精神生活的基督教传播。 这些服务在川康少数民族地区曾起到较大的作用,对
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做出过有益的贡献。 余牧人在《抗战八年来的中国教会》一文中指出,边疆服务是“教会
在抗战时期中最有创造性最有建设性的一种新工作,对教会,对国家,都有莫大的贡献”,代表了“中国教会
[
3]9-10
今后的工作路向”
。
对于这一在基督教在华传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业,现有学术研究状况实在难厌人望。 刘吉西等编
写的《四川基督教》是目前笔者所发现的对边部活动叙述较为详尽的著作,该书涉及到边部创建的过程、边
部的经费来源、边部办事处的变迁、边部建立的三个服务区及各项服务事工、边部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及所发
动的大学生暑期服务以及边部的结束等方面,但该书并非讨论边部活动的学术专著,因而涉及边疆服务的内
[
4]
容过于粗疏,有的甚至有史实错误。 秦和平教授著《基督宗教在西南民族地区的传播史》是对边疆服务部
活动进行较为详细阐述的另一要著,该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对边部的宗教服务活动给予了客观评价,这是笔者
目前所发现的对边部活动较为完整公正的历史评价,但书中所涉内容太粗疏,难以从该书中窥视边部的全部
[
5]
[6]
[7]
服务活动。 其他诸如顾卫民的《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 、姚民权、罗伟虹著《中国基督教简史》 等著
作对“边部”历史都有所涉及,但大多寥寥数语,不但不能管窥“边部”全貌,而且还存在部分严重的史实错
误,必须予以纠正和澄清。 就相关学术论文的情况来看,笔者目前所掌握的仅有成先聪、陈廷湘《基督教在
[
8]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以医疗事业为例》一篇文章
。
上述论著可以为研究“边疆服务”提供思路,对中华基督教全国总会边疆服务史实重建具有一定的参考
价值。 但甚为遗憾的是,这些著作与论文几乎均非专门研究边疆服务的学术成果,仅有部分章节以少量篇幅
涉及这一事件,大多属于简介性质,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所依据的史料也十分有限,不仅基本没有作档案调
查,就连《边疆服务》这类基本材料也未充分使用。 这无疑与事件的重要性极不相称。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
原因有二:一是相关资料数量庞大且分散,二是相关资料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检阅困难且不受其他区域的
研究者重视。 笔者在学习研究过程中接触了大量边部活动的原始资料,这些资料对于研究边疆服务极具参
考价值,兹分类作一简述,希望能够对边疆服务运动进行严格意义的学术研究,对认知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
存在与发展变化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
一)档案
档案资料是历史事实重建的重要基础。 涉及边疆服务的档案资料包括四川省档案馆、阿坝州档案馆、汶
川县档案馆、理县档案馆、凉山州档案局、西昌市档案馆、云南省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重庆市档案馆、中国
第二历史档案馆等档案馆的馆藏档案。
1
.四川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四川省档案馆藏有大量有关“边部”的档案卷宗,分散于宗教事务处、社会处、卫生处、民政厅等卷宗。
兹表列数卷,以窥大概。
档案名称
卷宗号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登记表、章程、服务规程
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部1951 至1953 年工作报告及申请结束报告
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部川西区服务部登记表、报告
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部川西区附属机构登记表、报告
中华基督教边疆服务部西康区会概况及西昌礼拜堂报告
建川50⁃435
建川50⁃436
建川50⁃437
建川50⁃439
建川50⁃440
宗教
事务处
2
1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社会处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成立前后经过、情形、公报
民186⁃2⁃1835
民54⁃1⁃2
民政厅 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部人员名册、工作计划、川西区工作报告、暑期服务团筹备经过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工作计划大纲、川西区工作报告、眼疾调查医疗报告及举
办抗建展览、夏令营、妇女职业介绍、献金义卖等情况
民113⁃1⁃30
卫生署四川卫生处关于设立边疆卫生机构开发边陲资源拟具边务实施方案的函及松番、理
县、茂县、汶川办理情形的呈文
民113⁃1⁃1043
卫生处
中央、西南卫生部、川西行署有关处理接受美国津贴医院的指示、办法、通知及西南区处理接
受美国津贴医院会议的总结报告
建西32⁃91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扩大)会议专辑
2⁃37/ 8
ꢀ
ꢀ 此类卷宗涉及到了边部成立原由、成立经过、经办事宜乃至申请结束等诸多方面,同时研究者还可从这
些卷宗内管窥边部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关系变化等相关内容,特别是解放后,随着国家意识形态的变化,
基督教经历的一系列运动等都可从中窥见。 绝大多数档案卷宗从未被研究者使用过,学术价值较高。
2
.阿坝州档案馆、汶川县档案馆馆藏档案
边部开展活动所涉区域主要是四川西北地区,因而阿坝州档案馆、汶川县档案馆的资料较为重要。 笔者
查阅了相关档案,兹列表如下。
阿坝州档案馆馆藏档案
档ꢀ 案ꢀ 名ꢀ 称
卷宗号
4⁃1⁃25
4⁃1⁃26
4⁃1⁃27
4⁃1⁃28
4⁃1⁃29
4⁃1⁃30
4⁃1⁃31
4⁃1⁃35
4⁃1⁃36
4⁃1⁃37
4⁃1⁃38
川西区萝匐寨教会实验区工作计划
边疆服务部工作单位每月收支现金出纳帐等
边疆服务部工作单位每月收支现金出纳帐等(二)
边疆服务部川西药械各工作单位、威州医院、杂谷脑医院、罗匐寨经济收支情况
边疆服务部川西区关于药械经费收支转帐通知单表
边疆服务部川西区一般医药收支卫生工作数字月报表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川西区关于医药收支、医疗月报表和卫生工作报告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川西区关于发领款的收据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川西区各单位经费收支统计报告表
边疆服务部关于人员聘约、经费结算、免费治病、药械等财产统计的通知、公函
边疆服务部川西区关于教育、宗教、卫生工作的函表
汶川县档案馆馆藏档案
档ꢀ 案ꢀ 名ꢀ 称
卷宗号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川西区民国37 年关于经费开支、补助、建房费、津贴改革、同工迁址、
张伯怀等人事任免和美国朋友教会赠美金、衣料、毯子的决定、原则、通知
8
4⁃1⁃62
84⁃1⁃60
4⁃1⁃66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川西区1949 年机构职能、人员基本情况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川西区1951 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告全体同工书和自动断绝一切外国
津贴、田家半月报社再次创刊的决定通知
8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川西区民国38 年教育、卫生工作报告
84⁃1⁃63
84⁃1⁃64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川西区1950 年业务概况、申请登记书、工作人员一览表
2
2
ꢀ
ꢀ
邓ꢀ 杰ꢀ 刘长江ꢀ 史料与历史事实重建———基督教边疆服务运动档案文献调查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川西区1950⁃1951 年度第一、第二届干部会议会议录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川西区1951 年崔德润的检讨、控诉、张伯怀的信和检查药械的函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川西区1950⁃1951 年崔德润等同志写给王贯三主任的信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川西区1951 年书籍清册
84⁃1⁃65
84⁃1⁃68
84⁃1⁃69
84⁃1⁃70
84⁃1⁃61
84⁃1⁃67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川西区民国34 年工作人员履历表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川西区民国38 年刘龄九及王贯三的妻子、儿女给王贯三的信
ꢀ
ꢀ 阿坝州档案馆馆藏有“边部”大量的财政档案,可为“边部”的经费运作、发展等情况提供资料。 汶川县
档案馆馆藏档案涉及区部经费收支、工作开展、人员更迭、与外界接触交往、工作会议、工作人员与家人的通
信乃至解放后工作人员思想动态等诸多方面。 此类档案尘封至今,弥足珍贵。
3
.凉山州档案馆、西昌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边部活动的另一区域为西康地区。 笔者查阅了凉山州档案馆的馆藏档案,发现与“边部”直接相关的档
案如下。
凉山州档案馆馆藏档案
档ꢀ 案ꢀ 名ꢀ 称
卷宗号
10⁃105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委员会第五届年会会议记录及会理县民政调查表
中共西康省委、西昌地委关于宗教、民族工作的意见、报告、总结
伪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西康区移交清册及有关文书
西昌基督教青年团契的情况及下半年工作记录
11⁃1⁃48
14⁃5⁃32
14⁃5⁃300
14⁃5⁃311
14⁃5⁃419
317⁃35
西昌省委关于少数民族、宗教、工商界工作的报告、批示
省、专有关宗教工作的通知、计划
边疆服务部西康区民国35 年会议记录及总部来信登记(1943⁃1948)
边疆服务部西康区工作会议记录(1947⁃1949)
317⁃36
ꢀ
ꢀ 此类档案记录了边部西康区部所召开的多次会议记录,包括工作会议记录、干部会议记录等重要内容,
可以为廓清西康区部的工作开展、人员变动及与地方政府、与“总部”的关系等提供依据。
西昌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有重要价值的卷宗包括《中共西康省委西昌地委关于宗教、民族工作的意见、
报告、总结》(全宗号11,目录号1,案卷号48)、1941 年版《西昌县志》等。 西昌市档案馆馆藏档案主要是解
放后的相关档案,可以从中管窥边部在解放后由于政权变更及意识形态的变化所导致的边疆服务运动的转
变,并为西康区部活动的结束提供佐证。 同时,可以通过《西昌县志》窥视当地的基督教发展沿革。
4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云南系边疆服务的活动范围,因而云南省档案馆藏有大量的相关档案,包括:《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
边疆服务部委员会第五届年会会议记录》附《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总部工作报告》(全宗号
51、目录号4、案卷号251),《川康滇边区边务设计行政委员会》(全宗号106、目录号1、卷号1094),《中华基
督教边疆服务部滇中实验处登记备案》(全宗号106、目录号5、卷号2267)等相关档案。 还有一些因笔者在
查阅时记录的不规范而只知道其卷宗号而不知档案名称的大量档案。
此类档案记载有云南服务区设置缘由、服务区与总会云南分会的关系、服务区与云南省“边区边务设计
行政委员会”的合作与意见分歧、服务区存在期间各种困难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等。 同时,我们还可
从中获悉云南服务区设置时间既晚而又匆匆结束的缘由,是研究云南服务区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
5
.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上海是非边疆服务区域,但由于教会机构众多,有关边疆服务的信息在上海的档案中也有反映。 重要的
2
3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档ꢀ 案ꢀ 名ꢀ 称
档案有:
卷宗号
总会第五届总议会议录
U102⁃0⁃16
边疆服务部工作简报(1948ꢁ 10)
U102⁃0⁃27⁃(1)
U102⁃0⁃27⁃(2)
U102⁃0⁃27⁃(3)
U102⁃0⁃32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服务规程(1943ꢁ 11ꢁ 19 通过)
总会宣教事工周年纪念特刊(1940)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第五届总议会日程(1948ꢁ 10ꢁ 18⁃10ꢁ 27)
总会理事会报告书———提出第五届总议会(1948)
第五届总议会开幕和闭幕秩序(苏州:1948)
U102⁃0⁃33⁃(1)
U102⁃0⁃33⁃(2)
U102⁃0⁃158
总会宣教事工周年纪念特刊(上海:1940)
总会公报(上海:1932#1942)
U102⁃0⁃165
四川教会及社会调查(1941ꢁ 7)
U102⁃0⁃194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第四届常会会议录(1937ꢁ 7ꢁ 15⁃29)
总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记录(1938ꢁ 12ꢁ 8)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记录(1946ꢁ 10ꢁ 7⁃11)
U102⁃0⁃238
U102⁃0⁃239
U102⁃0⁃240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第五届总议会记录(苏州:1948ꢁ 10ꢁ 18⁃27)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第五届总议会日程(苏州:1948ꢁ 10ꢁ 18⁃27)
乡村事工委员会报告书
U102⁃0⁃241
U102⁃0⁃268⁃(1)
U102⁃0⁃268⁃(3)
U102⁃0⁃268⁃(4)
U102⁃0⁃268⁃(5)
U102⁃0⁃289⁃(1)
U102⁃0⁃289⁃(2)
U102⁃0⁃303
总会常务委员会第40、41 次会议记录(1940ꢁ 6ꢁ 12⁃13)
西南宣教通讯第一期(上海:1950ꢁ 12ꢁ 1)
西南宣教通讯第二期(上海:1951ꢁ 4ꢁ 1)
宣教事工画刊第三期(上海:1948ꢁ 4)
总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至四十一次会议记录(北平:1938⁃1940)
Report of the General Assembly for 1947(总会1947 年报告)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立案之经过(1937)
U102⁃0⁃309⁃(5)
U102⁃0⁃310⁃(4)
U102⁃0⁃311
The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Church of Christ in China(中华基督教会全体大会文件)(上海:1941ꢁ 6)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宣教区干部人员服务简章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宣教事工办法大纲(1940ꢁ 1)
U102⁃0⁃318⁃(1)
U102⁃0⁃319⁃(5)
ꢀ
ꢀ 上述各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涉及边部自创建以来的大量工作报告及边部上报给政府的各类文书等,内
容包括边部成立前后的经过情形、边部人员名册、服务章程、总部及各区部工作计划及报告、总议会会议录及
各区部会议记录及与总部通信、各服务区附属机构活动情况、各礼拜堂报告、各工作单位每月收支报告表及
解放后总部、各服务区申请结束报告、与政府的移交清册及有关文书、中共关于宗教民族工作的政策方针等。
对于研究边部与总部的关系、边部工作的社会影响等问题,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具有其他档案不能替代的
作用。 这些档案绝大多数从未被使用过,史料价值较高。
6
.重庆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自南京沦陷之后,重庆是抗战期间民国政府首府所在地,同时又是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总部所在地,
因而在研究抗战时期的教会历史方面地位无与伦比。 虽然绝大部分档案在抗战胜利后被移往南京,但留存
2
4
ꢀ
ꢀ
邓ꢀ 杰ꢀ 刘长江ꢀ 史料与历史事实重建———基督教边疆服务运动档案文献调查
的档案仍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主要有:
档ꢀ 案ꢀ 名ꢀ 称
卷宗号
中国基督教节约献金运动缘起
基督教期刊审查意见表
0053⁃13⁃58
1085⁃1⁃86
1049⁃1⁃348
0067⁃1⁃589
0215⁃2⁃93
1086⁃1⁃49
对于接受美国津贴的基督教团体处理办法
基督教负伤将士服务协会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工作计划大纲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教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的指示
ꢀ
ꢀ 此类档案对于认识边疆服务缘起、了解边部工作计划大纲、《边疆服务》及《边疆服务通讯》刊物在当时
社会上的影响乃至边部在解放初期的境遇及其对政府政策的因应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
7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馆藏里与边疆服务相关的档案应当不少,有些对于研究边部活动很有价值,如
边疆服务部(1940)五六月工作报告》(全宗号649、案卷号336)。 但二档涉及基督教的档案目前尚存在查
《
阅困难,因而笔者所见尚少,相信经过深入发掘,会有更多有价值的档案被发现。
除了以上诸类档案之外,成都市档案馆还馆藏有诸如《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公函:为缕述本会成立经
过情形》(全宗号93、目录号2、案卷号1535)及《边疆服务刊物社申请登记卷》(全宗号38、目录号4、案卷号
5341)等档案。 这些卷宗可为总会成立经过、《边疆服务部》向政府申请登记等相关情况提供佐证。 理县档
案馆也藏有部分解放后边部的相关活动档案,但笔者因条件所限,还未能充分掌握。
通过对这些档案资料的整理分析,可以认识边部成立的经过、发展、各服务区及其服务处的沿革、边部的
经费运作状况、边部对时局发展的反响及边部与边地民众、与总会、与政府的关系等。 但在这些档案中有部
分是解放后的文献,有些是在当时特殊政治背景下写的对于基督教会的“控诉材料”或当事人的检讨材料,
在利用时须细心斟酌。
(
二)期刊
主要包括边部自办刊物及其他基督教相关团体所办刊物。
.边部自办刊物
1
主要有《边疆服务》和《边疆服务通讯》两种。 包括解放后复刊的二期在内,《边疆服务》共出版29 期,时
间跨度从1943 年4 月直至1948 年底。 此刊原为战时出版的不定期刊物,从1946 年1 月起改为定期,按月
出版。 因时局原因,此刊1949 年暂停,1950 年3 月出版复刊第1 期,但解放后共出版二期而停刊,停刊原因
待考。
边部创建人之一的张伯怀在《边疆服务》创刊号“卷头语”里明白宣示创办此刊物主要有三个理由:(1)
边部自1939 年开办以来的三年试办期已满,应将三年的经验和得失报告给关心边民的朋友们,请求指教;
(
2)参加服务工作的同志深入边地,与国内文化思想界注意边疆问题的同志相距愈来愈远,联系越来越难,
借此可以发生一种文化的联系和精神的合作;(3)边部各处同工的经验可借此得以彼此交流、互相参考。 刊
物宗旨为:1ꢁ 介绍边胞实况,促进国人注意边疆;2ꢁ 交换服务经验,增强同工服务兴趣;3ꢁ 沟通各区声气,联
络同工友爱情谊;4ꢁ 研究边疆问题,贡献政府治边意见;5ꢁ 报告本部工作,要求公开指导批评。
《
边疆服务》各期的主要内容:(1)工作介绍,主要介绍当月总部、各服务区的相关情况;(2)采风记,主
要是各服务区的工作人员对于边地风俗、边地民族文化的介绍;(3)消息,报道总部、各服务区工作开展情
况。 总部如有重要会议召开,则在其上刊登会议经过、政要人物的演讲稿及会议的提案等。 为鼓励工作人员
的服务意志,边部还在刊物上登载基督教历史上“边疆服务的模范人物”等。
《
边疆服务》从创刊至1946 年4 月共出版10 期,出版地点成都方正东街72 号。 第10 期出版后,迁往重
庆瓷器街特15 号,直至1947 年12 月第21 期出版后迁往南京中山北路韩家巷5 号。 解放初曾停刊,1950 年
2
5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月复刊时又重新迁回成都暑袜北三街58 号。 页码由16 页至64 页不等。 由华英书局印刷。 初由张宗南
负责,后由刘龄九负责编辑,直至停刊。
由于《边疆服务》负有“沟通各区声气”、“联络同工情谊”的使命,因篇幅限制而未能完全达成,因此边
部又创刊了《边疆服务通讯》,希望借此“能反映同人们的个别动态,能促进同人们的互相了解,能加强同人
们的彼此关系”。
《
边疆服务通讯》于1945 年3 月创刊,因时局影响,纸张昂贵,1946 年10 月停刊。 自1946 年12 月起,
边疆服务》与《边疆服务通讯》合并出版。
边疆服务通讯》由说文社出版部印刷,由刘龄九负责编辑。 主要栏目有:(1)工作简讯,包括总部、川西
《
《
区、西康区、云南服务区的工作讯息;(2)同工动态,刊载总部及各服务区的同工生活、工作情形及同工对工
作的意见、感想等;(3)点滴(或雪泥鸿爪),主要介绍各服务区边民对于边部服务工作的态度、认识,边部及
各服务区的对外关系等。 第1 期至第6 期在成都方正东街72 号出版。 随着总部于1946 年7 月迁移重庆,
边部办事处也随迁重庆,《边疆服务通讯》第7 期在重庆保安路214 号出版,直至停刊。
两个期刊发表的大量文章和通讯,对我们认识了解边部及各服务区工作开展经过、工作人员调动、各服
务单位与外界接触交往、边部服务工作的社会影响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是研究边部历史不可或缺
的珍贵资料。 以往学者涉及边部历史时,几乎没有采用此类资料,甚为遗憾。
2
.其他基督教相关团体所办刊物
此类刊物主要包括《公报》、《天风》、《田家半月报》、《基督教丛刊》、《中华归主》及《协进》、《西南宣教
通讯》、《边疆通讯》、《边政公论》及The Chinese Year Book 等。 除《公报》外,这些刊物大多不是直接历史当
事人所办,但可从侧面反映边疆服务活动在基督教内部所产生的影响。
《
公报》是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的机关刊物。 边部是总会在抗战时期所开展的一项新兴事业,也是德
高望重的教会领袖诚静怡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致力的一项伟大事业,因而对于边部工作动态,公报一直
给予热切关注并及时报道。 边部的工作人员也时时就边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所作出的工作成绩等撰
写文章,在《公报》上发表。 因而对《公报》的收集整理,不仅可了解边部的发展历程,而且对研究边部宗教政
策的制定及福音的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天风》周刊,1945 年创办于成都,由基督教联合出版社出版。 由于办刊宗旨是提供言论渠道,以便教会
对重要的时事问题作出基督教的解释,因而它所刊载的文章是基督教对时局变化及采取的因应措施的反映,
为研究边疆服务历史提供了言论考察依据。
《
田家》半月报由孙恩三创办于山东济南(抗战期间迁移至成都),由华北基督教农村事业促进会出版,
是一份面向广大农民开展普及性教育的杂志。 边部创办伊始,《田家》始终给予了极大关注。 就边部初期所
从事的几乎每一件具有社会影响的事件,《田家》都在其“教会消息”栏给予充分报道。 参与边部工作的牧师
也时常在《田家》撰文,报告边部的宗教思想。 因而,《田家》的报道对于了解边部历史发展脉络,特别是边部
草创时期的历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除此之外,《基督教丛刊》、《中华归主》及《协进》、《西南宣教通讯》、《边疆通讯》、《边政公论》及The
Chinese Year Book 等刊物的不同卷期都有对边部活动的介绍和评价,这些介绍和评价为研究边疆服务历史
提供了来自基督教内部反响的材料。
由于边疆服务的影响远及国外,因而海外文献也值得研究者重视。 就笔者所知,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图
书馆(Yale University Day Mission Library)、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等处藏有与边部运动相关的数据,诸如相关
教会杂志、运动直接参与人的大量中英文信件(包括文本数据和缩微胶卷)等等。 但笔者囿于条件,却不能
全部收集,甚憾。 (承刘家峰老师借印,笔者有一部分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有关边部的资料。)
(
三)相关志书及文史资料
除上述资料外,《西昌县志》、《西昌市志》及《西昌市文史资料》等有关基督教的部分都提到了边疆服务
部的活动。 然而,由于《西昌县志》于1941 年出版时正是边疆服务部活动刚刚开始的试验期,内容简略,以
2
6
ꢀ
ꢀ
邓ꢀ 杰ꢀ 刘长江ꢀ 史料与历史事实重建———基督教边疆服务运动档案文献调查
至边部的成立经过、开办的服务事业均未提及,更不可能反映后来的发展变化;1996 年出版的《西昌市志》就
边部西康区部的服务内容只进行了简要介绍,将教育和社会事工划为一个活动内容,并说“社会教育组在城
内滴水岩创办‘惠康幼儿园’”,并不曾提及西康区所创办的其它小学校,它还将碘盐试验场不准确地划入了
卫生组;《西昌市文史资料》第10 辑登载有边部活动的参与人冼崇光等人撰写的《西昌基督教简史》,虽准确
地描述了边疆服务部在西昌的活动情况,但是它在西昌基督教的传承上着墨较多,而对边部在该地区的具体
服务事工却着墨较少,让人难窥边部活动的详细情况。
另外,《汶川县卫生志》、《汶川县卫生志续编》、《阿坝州志》、《理县卫生志》及其文史资料都简略提到边
疆服务部在该区的活动,可资参考。 《汶川县卫生志》于1993 年5 月写就,属内部资料。 它在“西医西药”章
明确指出:“1940 年1 月,中华基督教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威州诊所建立,西医开始传入我县。”边部无论在
外科、内科、妇产科、口腔及五官科、检验科等方面都具有开创之功。 由于边部医师马锡山的杰出贡献,《汶
川县卫生志》还在“人物”章开篇介绍其业绩,由此可见边部医药卫生事业对当地社会的影响至深且巨。 《汶
川县卫生志》对边部在威州、汶川等地创办医疗事业方面史实的记载并不全面,2003 年8 月出版《汶川县卫
生志续编》就“边疆服务部办医等史实”进行了增补。 《理县卫生志》于1991 年3 月完成,亦属内部资料。 其
“
大事记”多次提到边部所创办的医疗单位及进行的卫生服务,其“医疗事业”章简略叙述了边部川西区所创
办的医疗机构及其医疗活动,参考价值较大。 《汶川县文史资料选辑》第2 辑于1987 年6 月编辑而成,内中
有参与边部历史的吴祖泰写就的《我在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川西区工作的回忆》、包佩华《中
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川西区卫生事业情况简介》及郭风根据当地老人的回忆及相关资料撰写的
《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川西区部情况拾零》、索国光根据收集整理的资料写成的《从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
会边疆服务部的部分历史资料看其成立的动机和目的》,这些资料虽对边部整体历史而言属一鳞半爪,但对
于增强边部历史的感性认识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诸如《四川省文史资料集粹》、《四川省宗教志》、《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等,对
边部历史都有所涉及,虽缺乏系统性、全面性,但仍可借资参考。
上述史料,尤其是档案,是研究边疆服务运动的史源。 此前,基督教(新教)传教事业大多集中在城市,
其影响很少扩大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在学术研究领域,也因此出现了对于边疆研究的空档。 展开“史料
与中华基督教全国总会边疆服务运动的史实重建”的研究,可以为我们认识了解边疆服务事业提供一个新
的方位和视角,对于基督教中文文献与基督教在华传播史的研究也能够提供有价值的素材。
注释:
①
②
胡翼云《贵阳宣教后的感想:大时代的新事业》,总会宣教事工同年工会时刊。 上海市档案馆档案,编号U102⁃0⁃27。
《总会理事会报告书》,《总会第五届总议会会议录》,第52 页。 上海市档案馆馆档案,编号U102⁃0⁃16。
参考文献:
[
[
1]幸与不幸[J ]. 边疆服务,1948,(24).
2]乐灵生. 近二十年来中国基督教运动的改革与进步(1900⁃1920)[G] / / 司德敷. 中华归主:上.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
[
[
[
[
[
3]余牧人. 抗战八年来的中国教会[J]. 基督教丛刊,1945,(9).
4]刘吉西,等ꢁ 四川基督教[M]ꢁ 成都:巴蜀书社,1992ꢁ
5]秦和平ꢁ 基督宗教在西南民族地区的传播史[M]ꢁ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
6]顾卫民ꢁ 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7]姚民权,罗伟虹ꢁ 中国基督教简史[M]ꢁ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8]成先聪,陈廷湘ꢁ 基督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以医疗事业为例[J]ꢁ 宗教学研究,2001,(4)ꢁ
[
责任编辑:凌兴珍]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