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 卷第2 期
2007 年3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4,No.2
March,2007
论“经济人”假设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
万ꢀ 顺ꢀ 福
(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成都610068)
ꢀ
ꢀ 摘要:“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关于人的经济行为动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早期
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对西方社会及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是,对于“经济人”假设怎么评
价则是长期以来经济学、管理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至今众说纷纭。 本文论述了“经济人”假设的主要内容,“经济
人”假设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以期对“经济人”假设做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经济人;需要;行为动因;人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F091ꢁ 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07)02⁃0028⁃06
ꢀ
ꢀ 一ꢀ “经济人”假设的主要内容
经济人”又称“惟利人”、“实利人”,是指人的
的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或者毋宁说必
[2]25
“
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社会的用途。”
斯密认
行为是为了追求本身的最大利益,工作的目的就是
为了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最早是由英国著名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
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批判重商主义时提出的。 人
性论是斯密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 他从“经济人”
和“利己心”出发,把“经济人” 和“利己心” 看作是
一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源。 所谓“经济人”
就是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表现人的利己本性的经济
活动的主体。 所谓“利己心”就是认为人的本性就
为,追求个人利益,每个人为改善自身境遇所作的一
贯的、恒常的努力,是社会、国家和私人富裕由以产
生的源泉。 我们有饭吃并不是由于面包师的仁慈,
而是因为他们要获得自身的利益,满足他自利的天
性。 因此,商品交换就是人的自利本性的体现,分
[
2]109
工、货币也都是利己主义活动的结果
。
最早将“经济人” 假设运用到管理学研究及管
理实践中的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弗雷德鲁克·温斯
洛·泰罗。 泰罗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认为人从
事劳动的惟一目的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 人都是自
私、自利和懒惰的,因此,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强
化管理,惟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刺激性的差别计件工
资制来刺激工人按科学的定额和作业方法从事劳
动,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泰罗指出:“人的天性
[
1]126
是利己,追求个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 斯密认
为,经济人的利己性是人的本性的要求,自私自利是
不变的人性。 而为了利己,每个人还必须考虑利他,
只有激发出他人的利己心,才能使之为自己提供某
[
2]97
种利益
。 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
[
3]114
究》一书中明确提出:“每个人改善自身境况的一致
的,经常的,不断的努力是社会的财富、国民财富及
好懒是严重的”
,工人之所以“磨洋工” 的重要
3]112
,而解
[
原因是“由于人的天性趋向于轻松随便”
[
2]310
私人财富所赖以产生的重大因素。”
“每个人都
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极大多数工人,如果每天干同样的活比同类工人
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
[
3]106
途。 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的利益,而是他自身
所得的工资更多,也就感到满足”
。 美国著名学
收稿日期:2006⁃08⁃17
作者简介:万顺福(1952—),男,四川成都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
8
ꢀ
ꢀ
万顺福ꢀ 论“经济人”假设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
者麦格雷戈把“经济人”假设称作X 理论,并把这种
X 理论的内容概括为:人生来就是懒惰的,只要有可
能就会逃避工作;一般人都缺乏雄心壮志,也不能负
任何责任;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需
要;人习惯于守旧,反对竞争,把个人的安全看得高
于一切;人在本性上是缺乏自律的,容易受他人的影
响;一般人参加工作都是为了自己的生理和安全的
需要, 只有金钱和物质利益才能激励他们工
化行为假设的争论。 在这场争论中,反对“经济人”
抽象的学者的根据是厂商的实际行为并不符合最大
化行为假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著名学者赫
伯特·西蒙的观点。 西蒙认为,以往的经济学和管
理学把人看成是以“绝对的理性”准则为指导,按最
高准则行动的“经济人”。 而实际上这是做不到的,
因为:“按照理性的要求,行为主体应具备关于某种
选择的后果的完备知识和预见。 而事实上,对后果
的了解总是零碎的。 由于后果产生于未来,在给它
们赋以价值时,就必须凭想象来弥补其时所缺少的
体验。 然而,对价值的预见不可能是完整的,按照理
性的要求,行为主体要在全部备选行为中进行选择。
但对真实行为而言,人们只想得到全部行为方案中
[
4]78-79
作
。
根据“经济人”假设,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们认
为在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中应采取以下管理主张和
措施: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完成生产任务,提高劳动生
产率,对人的感情和愿望可以不关心;组织应以金钱
刺激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取严
厉惩罚措施;订立各种严格的工作规范,加强法规管
制;以权力和控制体系来保护组织本身及引导员工;
管理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员工无关,工人的责任是
干活,听从管理的指挥。
[
6]79
的很少几个。”
因此,人的行为既不是全智全能
的追求最大化准则,完全符合逻辑的“经济人” 行
为,也不是完全无理性而言的机械人,而是有限度理
性,合理选择手段的决策人行为。
学术界长期以来对“经济人” 假设的争论或批
判,虽然有很多不恰当的地方,但给人们客观评价
“经济人”假设提供了很多思考问题的新视角。
二ꢀ “经济人”假设的历史作用
泰罗曾对人不像牛那样愚蠢而感到遗憾。 他认
为,如果人像牛那样愚蠢,他的这套办法就可以让他
[
3]134
。 “经济人”
们俯首帖耳,工作的效率就会更高
假设从提出到现在,始终成为经济学、管理学家争论
的焦点之一。 早在18 世纪末和19 世纪初期,在“经
济人”假设刚刚提出不久,就有人对这个观点进行
了批判。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凯里就指责英国古典经
济学家提供给人们考虑的是一种纯粹的野兽,认为
他们讨论的“是人性中最低级的本性,而把人的最
“经济人”假设之所以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提出,并逐渐成为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的重要理论
基础,有其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 “经济人”假设从
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的多种需要中,抓住了人
的最基本的需要,发现了工人工作积极性背后的经
济动机,这是个明显进步。 斯密和泰罗所处的时期
是社会化大生产正在和刚刚建立时期,生产力水平
相对低下,劳动成为谋生的第一手段,经济动机成为
人们积极工作的主要动机。 在这种假设基础上形成
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也就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这种理论在实践中运用也必定收到一定的效果。 就
此而言,我们应积极张扬“经济人” 假设的正面效
应,充分利用其合理性。
[
5]55
高利益看作是纯属干扰其理论体系的东西”
。
德国历史学派反对古典经济学家对“自利”的强调
和由此建立起来的抽象分析方法,力图用“真实的
人”来取代“经济人”这种“抽象的人”,并想通过强
调伦理价值来驱除自利行为。 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
克尼斯认为“‘经济人’观念实际上是说人总是不可
救药地受纯粹自私动机的驱使,人就是一种纯粹的
[
5]56
生物体”
。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凡勃仑认为,生物
(一)“经济人”假设为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的
发展提供了分析工具
本能只是人的经济行为的原始根源,真正决定行为
的主要力量是“制度”,认为“古典经济学家失败的
根本渊源在于它的那种非历史的、简单的“经济人”
人性观,它把“经济人”视为一个超越一切社会环境
和历史时间概念的享乐主义者,这种观点是完全错
经济现象和管理现象是现代社会中涉及面很广
且极为复杂的两种社会现象,而研究经济现象和管
理实践的经济学和管理学作为一门系统理论体系的
建立,必须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为前提。 而“经济人”
假设正好揭示了人类行为的基本特征之一,消除了
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给经济学、管理学研究带来的困
[
5]58
误的”
。
2
0 世纪40 年代中期发生了一场关于利润最大
2
9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难,从而使科学的经济分析和管理科学建立成为可
能。 与研究人类行为的其他模式和假设相比,“经
济人”假设不能不说是一种最普遍、最有效的工具。
亚当·斯密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认为个人天生
就是为个人利益打算的。 他在论述劳动分工时提
出:“分工是出自个人利益打算,并认为这不是语言
能力和理论的结果,是为人类所共有,也为人类所特
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来防止工人偷懒,不断地刺激工
人的积极性和进取心,而经济刺激是调动工人积极
性的最好办法。 泰罗的管理思想在实践中运用,极
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推动了西方管理思想的
大发展。 “经济人”假设尽管存在很多不足,但它毕
竟为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发展找到了一个支点,
并且在这个支点上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众所周知,西方经济思想和管理学思想虽然在古代
就开始出现,但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零散的。 一直到
18 世纪末19 世纪初期,西方经济学才逐渐形成一
种理论体系。 虽然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还不是很
完整,但是他已经涉及到了很多经济现象的研究。
斯密的思想对后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西方现代
管理学是在20 世纪初泰罗的管理思想出现后才结
束了长期存在的经验管理,将管理从一种单纯的艺
术或技巧上升为一种科学理论。 而亚当·斯密和泰
罗的思想正好都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其理论基础
的。 不可否认,正是由于斯密和泰罗的理论的建立,
为以后西方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
基础。 在他们以后,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就呈加速度
向前发展,不仅影响了西方国家的发展,同时也影响
了全世界。
[
2]310
有。”
在论述劳动和资本的用途时,他认为:“劳
2]16
,人们多劳多得
[
动的乐趣完全在于劳动的报酬”
必然会趋于勤勉,资本的用途是为了追逐较高的利
润。 在论述地租时,他极力主张地主追求地租的合
理性,并认为个人利益越大,社会也就越富有。 也就
是说,斯密经济学的核心是个人利益,这也是斯密整
个经济研究根本前提或出发点,并由此演绎出他的
整个经济理论体系。 同时,斯密认为满足人的“利
己心”的最好途径就是实行“经济自由”,他提出:
“
别的动物,一到壮年时期,几乎全都能够独立,自
然状态下不需要其他动物的援助,但人类几乎随时
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
那是一定不行的。 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们的利己心,
使有利于他,并告诉他们,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
[
2]12-13
有利的,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
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一书
的基本思想是提倡基于“利己心”的经济自由主义,
强调自由放任,强调“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反对任
何形式的国家干预,使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追求个人
利益,以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增进个人收入和国家的
财富积累。 达到“富国裕民” 的目的。 斯密的经济
自由主义思想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
思想的集中体现,这在当时对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是有进步作用的。
(二)“经济人”假设客观地反映了人类行为的
重要动机
“经济人”假设将人假设为利己的,追求物质利
益是人的行为的最大推动力的观点,从一定层面上
揭示了人的行为的主要动机。 人的行为的动机是多
种多样的,社会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 但人的欲望、
需要是人的行为动机的原始动因。 人的欲望、需要
在不同条件、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是有差异的。 而历
史已反复证明,物质利益的需要和满足是人类最原
始、最基本的需要。 因为人类要生存和从事其他活
动,必须首先解决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问题。 满足人的基本生存条件就必须要有最低限度
的物质利益。 尤其在人的基本生存条件还未得到根
本保证的情况下,追求物质利益往往成为人的行为
的最根本的动机。 因此,在人的生活水平较低的情
况下,运用经济手段和利益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激
发人的工作热情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 马克思主义
的唯物史观也非常强调物质利益的重要性,故而指
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
泰罗被称为西方现代管理之父,他的最大贡献
是把“经验”管理上升为“科学”管理,改变了人们对
管理的长期错误认识,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也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
泰罗认为,只有把人假设为自私、自利和懒惰的,才
需要管理。 因此泰罗的整个管理思想都主张用严格
的、规范化的、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对工人进行管理,
并用差别计件工资制刺激工人的积极性。 在泰罗看
来,劳动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工人劳动的惟一目的就
是为了挣钱,获得经济利益,养家糊口,但绝大多数
工人本质上又不愿意多工作。 所以,必须寻找一种
[
7]82
关。”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3
0
ꢀ
ꢀ
万顺福ꢀ 论“经济人”假设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
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
东西。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
罗经过长期的实验和研究,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科
学管理理论,这套理论的基础也是“经济人”假设。
泰罗认为,由于绝大多数人都是懒惰的,不愿意承担
更多责任,而人从事劳动的惟一目的就是获得物质
利益。 因此,要解决工人的懒惰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惟一的办法就是严格管理,即采取“积极性加刺激
[
8]79
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这表明,历史活
动的第一要义,就是物质生活和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的过程。 社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不断创
造物质财富和不断满足人类物质及其他需要的历
史,即不断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过程。 因此,“物质
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
[
3]24
性”
的管理。 为此,泰罗全部管理思想中最明显
的特征就是通过反复的实验取得相关数据,并以此
为根据制定出一整套规范化、标准化的规章制度、产
品质量、工人培训和计酬方法等,并以差别计件工资
制为突破口,激发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所以,泰罗的
管理理论具备了很强的操作性,当时的福特汽车公
司运用这套先进的管理思想,加上生产流水线,促使
劳动生产率在原来基础上提高了3—5 倍。 后来,
“泰罗制”很快在美国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得到运
用,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大大加
快。 由此可见,“经济人”假设对19 世纪末20 世纪
初期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其
历史作用不可否认。
[
7]79
精神生活的过程”
。
列宁也曾经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唯物主
义者。 他们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世界和人类,看
出一切自然现象都有物质原因作基础,同样,人类社
会的发展也是受物质力量即生产力发展所制约
[
9]91
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人”假设与马克思
主义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有着某种契合,都强调
物质利益对人的行为进而对整个社会发展的极端重
要作用。
(
三)“经济人”假设对西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
生了重要影响
“
经济人”假设提出和运用的时间,正是西方资
三ꢀ “经济人”假设的局限性
本主义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在资本主义形成和发
展初期,效率一直是困扰很多国家和学者的重大问
题。 因此,斯密和泰罗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发展
历史上竭力追求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历史转折
时期。 斯密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提出了一整套提
高劳动生产率的思想,而这些思想都是以“经济人”
假设为前提的。 如斯密在分析劳动分工、劳动熟练
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报酬几者关系时,明确
主张劳动分工能增强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劳动熟练
程度增强可以大大提高单位时间的劳动生产率。 而
这一过程的完成,必须以合理的劳动报酬为基础。
因为人是“经济人”,合理的劳动报酬是刺激人的劳
“经济人”假设虽然有其合理和科学的成分,但
是,不可否认,“经济人”假设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自
己不能克服的局限性。 从“经济人”假设提出不久
直到现在,中外学术界都对它争论不休。 那么经济
人假设到底存在哪些局限性,至今人们众说纷纭。
笔者认为,至少下面几个方面的局限性是非常明显
的。
(一)“经济人”假设对人性的认识是片面的
经济学、管理学必须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前提。
问题在于,人性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古
今中外,人们提出了若干种人性假设学说,并把各种
人性假说运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性认识
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 但是,人类至今对人
性的认识仍然是肤浅的,而且这种认识总是处在不
断的发展过程中。 每种认识都有其合理性和科学
性,但每种认识都有其片面性。 早在中国古代就出
现了“性善论”、“性恶论”、“性善恶混合学”、“性三
品说”等众多人性假说,现代的西方世界也出现了
“经验人”、“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复杂
[
2]123
动积极性的根本方法
。 斯密的上述思想,对当
时的英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
响。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分
工细化的完成,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从根
本上影响了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泰罗所处的时代,在美国已基本完成了资本主
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的发展,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
出现了不少“托拉斯”、“康采恩”式的大型甚至超大
型企业。 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和复杂程度,降低了企业的效率。 在这种背景下,泰
[
10]
人”、“文化人” 等10 种以上的人性假说思想
。
“经济人”假设只是众多人性假设中的一种,这种假
设揭示了人的行为的利益动因,发现了人的行为与
3
1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抓住了经济利益对人的行为
的基础性重要作用,这一点与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
观有一致性。 但是,“经济人” 假设仍然是片面的,
它只看到了人的行为动因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激
发人的行为动因的多种因素。 虽然,经济利益是人
的最基本的需要,也是人的行为的最基本的动因,但
绝不等于人的全部需要和全部动因,尤其是社会发
展到知识经济的今天,人们的需要早已超越物质层
面,人的行为动机更多的不是基于生存,而是基于人
的全面发展。 “经济人”假设甚至将人视为一种经
济动物,信奉的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价值观。
以这种假说作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必然得
出一些错误的结论。 实际上,正如马克思提出的那
样:“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
生活质量的影响,精神生活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
高,人的非物质的需要如安全、交往、尊重和自我实
现的需要将成为人们更为关注的需要,非物质的手
段也将成为激励人的积极性的主要手段。 泰罗的科
学管理思想之所以最初效果很好,以后逐渐呈递减
趋势乃至最终被行为科学取代已经很好地证明了这
一点。
(三)“经济人”假设绝对化已经成为人的全面
自由发展的桎梏
“经济人”假设把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人生的
目的,而把人的自由发展作为手段。 这在“以人为
本”的现代社会中其局限性自不待言,与马克思主
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也是相悖的。 即使是一些资
产阶级经济学家也反对把获得利益看成是人生目
的。 法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西斯蒙第反对
斯密、李嘉图为生产而生产的经济学,称之为“殖财
学”,而主张把“经济学看成是一种‘道德科学’,认
为政治经济学从最广义上说是一种博爱的理论。 任
何一种理论,如果不以增进人类幸福为目的,都不应
属于这个科学。 古典经济学以财富为对象而忘了
人,它完全忽视了资本主义经济在盲目追求无限生
[
11]18
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
二)“经济人”假设适用度是有限的
经济人”假设揭示了人的行为与物质利益之
间的关系。 因此,以此假设为基础形成的经济学和
管理学理论能够说明和解决一些经济现象和管理问
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人的积极性。 所以,当泰
罗的科学管理思想运用于管理实践过程中,收到了
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但是,“经济人”
假设及以其为基础建立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的适
用度是极其有限的。 它有自己特有的适用范围和社
会发展阶段。 如果离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抽象
的将经济人假设运用到各种领域和经济发展的各个
阶段,无限度地夸大其作用,甚至将其绝对化,必然
[
13]78
产欲望的驱使下对人类幸福所造成的损害”
。
德国的新自由主义学派提出的“社会市场经济理
论”认为,社会市场经济的目标是在生产力发展、科
技进步同个人自由发展完全协调的基础上,实现
“全民福利”和“社会平等”,使绝大多数人享受经济
[
14]
繁荣的果实。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
态》、《资本论》等著作中详细论述了人的全面自由
发展问题,明确提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就是社会
发展的目的。 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为实现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创造条件,而追求物质利益,竞
争乃至市场经济等,只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进程的众多手段之一。 “经济人”假设把人仅仅看
成是一种追求物质利益的动物是站不住脚的。 马克
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批判了资产阶级
把人与人的关系完全物化的情况:“它使人和人之
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
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把人的尊
[
12]
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实践证明,“经济人”假
设比较适合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管理水平
不高、效率低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的社会发展阶
段,因为在这个社会发展阶段,劳动更主要的是人们
的谋生手段,人们通过从事某种职业,谋取相应的物
质报酬,主要目的还是解决本人及家人的衣、食、住、
行等生存所需的物质生活的基本条件。 所以,在这
种条件下,物质的需要是人的根本的首选的需要,经
济利益的满足则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最基本的手
段。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
的需要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当今世界与斯密和泰罗
所处时代已有根本的区别。 亚当·斯密时代工场分
工等仍然是英国工业生产中的主要形式,泰罗所处
时代的美国,生产流水线才刚刚出现,而现在的人类
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更加注重非经济因素对
[
7]253
严变成了交换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最理
想的社会形态就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
[
11]167
,所谓“全面发展的个人……也就是用
的发展”
能够适应极其不同的劳动需求并且在交替变换的职
3
2
ꢀ
ꢀ
万顺福ꢀ 论“经济人”假设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
能中只是使自己先天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
展的个人来代替局部生产职能的痛苦的承担
依据,这无疑将对人们的思想造成极大混乱,阻碍人
[15]
的全面发展。 经济学、管理学是关于人的学说
,
[
7]37
者”
。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地总结了人类历
我们必须围绕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完整的人”,研究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研究和
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研究如何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充分发展人的才能,力争使各方面协调发展,体现其
真、善、美,推动人类社会不断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
国迈进。
史发展经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崭新观念,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人的全面
而自由的发展。 所以,在“以人为本” 的今天,有人
仍然将“经济人”假设泛化,尤其是一些人将“经济
人”假设绝对化,并把它作为解释人的行为的理论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1]马涛.经济思想史:第2 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F·W·泰罗.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9ꢁ
4]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企业的人性方面[M].伦敦:英国企鹅图书有限公司,1987.
5]杨春学.“经济人”的三次争论及其反思[J].经济学动态,1997,(5)ꢁ
6]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8.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列宁全集:第1 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姜利军.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模式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0,(5).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2]毛立言,胡家勇.“经济人”假设研讨会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5,(12).
13]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M].何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14]许崇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超越[J].经济学动态,2001,(12).
15]尹世杰.再论当代经济学应加强对人的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4,(7).
On Historical Effect and Limitation of “Economic Man”Hypothesis
WAN Shun⁃fu
(
Economics & Management Institute,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8, China)
Abstract:“Economic ma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arly rationales of wester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s a basic hypothesis of human’s economic behavaiour motive. It exerts great influence on
western society as well as the wester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t is a controversy in the
academia, however, as to how to evaluate it. This author expounds its main content, its historical effect
and limitation, in the hope of probing into it further.
Key words:“economic man”; demand; behaviour motive; human development
[
责任编辑:李大明]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