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34 卷第期  
2007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4,No.3  
May,2007  
新中国历次教育方针变革及评论  
华  
四川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成都610068)  
摘要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教育方针 这些变化实质上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对教育功  
能的认识与教育方针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新中国教育方针教育功能变革  
中图分类号G40⁃011ꢁ 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0703⁃0093⁃04  
建国初期教育方针变革  
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政权的巩固政  
服务”、“为建设服务等思想成为贯穿我国教育方  
针实践的重要指南比如,“为人民服务等思想已  
经体现在建国之初的教育方针中了因此有人认  
为党的十六大对教育方针的表述,“第一次提出了  
为人民服务的说法欠准确不符合历史实际。  
ꢀ 20 世纪50 年代教育方针变革  
治经济基础的重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重塑是紧迫  
的任务建国初具有宪法效力的共同纲领中明  
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  
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  
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  
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  
1953 年我国进入大规模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并进入社会主义建  
设的历史新阶段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党和国家对  
教育方针作了相应变革。 1954 年新中国第一部正  
式宪法以及政务院公布的关于改革和发展中学  
教育的指示》,都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  
从表述上看最突出的特征是将全面发展作  
为教育的指导思想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方针  
的重要内容这与1951—1957 年我国教育界所展开  
新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分不开。  
1951 ,《人民教育月号开辟问题讨论专  
其宗旨是凡对于教育工作上带原则性的重大  
问题而在认识上尚有分歧的就提出公开讨论”。  
1956 人民教育》11 月号专门编发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是否可作为教育方针的讨论文章当时  
如潘梓年张凌光等参与了这场大讨论甚至毛泽东  
主席也参与进来。  
1]3  
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1949  
12 月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将上述指  
导思想转述为教育目的:“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  
1]8  
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 1950  
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在人民教育杂志创  
刊号上发表当前教育建设的方针一文提出:“为  
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  
2]  
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  
将教育指导思想定位于为人民服务”、“为工  
农服务”、“为建设服务”,此定位与国家政权性质、  
执政基础和执政任务是相一致的具有重大的现实  
意义和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在于为肃清封建的买  
办的帝国主义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为新中国教育  
体制的重建规定了明确的方向其历史意义在于:  
初步形成了新中国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人民  
收稿日期2006⁃12⁃20  
作者简介蒋华(1970—),四川简阳人四川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讲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57 年毛泽东主席针对当时教育界关于教育  
题的探讨中指出:50 年代教育方针带有浓厚的阶  
方针讨论提出了他对教育方针的意见:“我们的教  
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  
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  
级斗争色彩基本上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没有反  
映教育工作内在的规律没有反映教育与生产力与  
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所提出的培养目标没有充分  
3]385  
[4]  
。”  
无疑毛泽东对教育方针的意见对国家教  
体现现代化建设对人才要求的鲜明特点” 。 该文  
育方针的确立与表述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文字表述  
尽管毛泽东只是对教育的目的教育内容和途径  
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与20 世纪50 年代我  
国所处的复杂国际国内背景相联系,1958 关于  
教育工作的指示将教育方针表述为:“教育为无产  
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教育的  
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综观20 世纪50 年代教育方针变革不难看出,  
此时段教育方针具有较大的变动性和不稳定性但  
这一时期教育方针不同阶段的表述孕育了我国后来  
教育方针的基本指导思想基本内涵全面发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育智育体育”  
等范畴可以说这一时期教育方针变革是我国开  
始根据自己的国情探讨和确立适合自己国情特点  
的教育发展指导思想的开端也是我国教育方针开  
始寻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理论探索的起  
但是由于这一历史时期教育方针的歧义性和  
不稳定性为后来文化大革命的教育指导  
思想埋下了伏笔也断送了刚刚起步的教育方针的  
理性探讨。  
也是1980—1982 年修宪期间最早在报刊上公开发  
表的50 年代教育方针提出质疑的文章并引发  
80 年代学术界对教育方针探讨的热潮。  
20 世纪80 年代对教育方针以及相关教育问题  
的探讨可以说迎来了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学术界的  
第一个百家争鸣”。 整个20 世纪80 年代关于教  
育方针的研讨热潮前后共有四次第一次是1980 年  
月第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宪法议案中的  
意见第二次始于1983 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  
三个面向的题词第三次始于1984 中共中央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文件的酝酿第四次始  
1988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文件的酝  
除此之外国家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也将建国以  
来教育方针的理论与实践列入系统的教育科学研  
如国家教育科学六五”、“七五我国社会主  
5]  
义教育方针的研究列入重点规划课题  
上述学术争鸣和理论探讨80 年代我国教育  
方针变革提供了重要基础并为国家教育方针在新  
历史时期的重新确立与表述创造了条件。 80 年代  
国家教育方针在表述上有重大变化的是:1981 年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坚持  
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  
结合劳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  
文革时期的教育方针  
文革时期的教育方针在表述上虽然坚持了  
20 世纪50 年代后期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但是  
6]22  
在实践上却异化了两个必须”。 必须为无产阶  
级服务在实践上异化为为阶级斗争服务”;必  
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上异化为简单的体力  
劳动并在实质上将教育异化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前  
后在逻辑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教育为无产阶级政  
治服务的历史性要求被泛化为抽象性的普遍要求。  
按此逻辑教育必然被异化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和政  
治的奴婢由于教育指导思想与当时国家政治气候  
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倒退。  
改革开放初期和20 世纪80 年代的教育方  
针变革  
。”  
19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  
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  
1]674  
50 年代教育方针比较,“两个必  
面发展。”  
代之以全面发展为教育目的。 1983 年邓小平  
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  
教育界影响深远在实践中起到了教育方针的作用。  
1985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必  
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  
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人才而且必须极  
大地提高全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面向现代化面  
向世界面向未来90 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我国  
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  
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 “所有这些人才,  
世纪70 年代末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  
时代解放思想事实求是 的前提下教育方  
针也成了反思的对象潘益大在关于教育方针问  
新中国历次教育方针变革及评论  
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  
义祖国和社会主义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  
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  
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从教育方针  
的内涵和形式来讲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80 年代教  
育方针的理论探讨从文字表述和实践来看新的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教育最高法的形式将教育  
方针固定下来体现了教育方针的权威性。 90 年代  
教育方针在表述上和实践上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历  
史时期这一时期无论是学术界的探讨还是体现国  
家意志的表述都力求教育方针表述的规范性严肃  
性和科学性。  
两个必须代替了20 世纪50 年代的两个必须”,  
新教育方针的确立及意义  
教育的指导思想贯穿了邓小平的有关讲话精神和相  
关理论这个教育方针被认为是建国以来教育方针  
的又一次变革教育指导思想的又一次转变。  
20 世纪90 年代作为20 世纪的最后十年我国  
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改革开放之初,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所制定的我  
国社会经济发展三步战略目标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  
略目标已基本实现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  
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  
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  
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  
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  
怎样做到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  
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关键时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  
总之,80 年代教育方针变革在教育发展史上  
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结束了文革前后我国教育  
价值取向在教育方针理论和实践上所存在的政治化  
偏差实现了新中国教育史上教育方针理论和实践  
上的又一次历史性转变”;“促进了教育思想的大解  
开创了教育方针理论和实践为以经济建设为中  
7]  
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时代。” 但是  
80 年代我国教育方针的变革也存在着:“重社会本  
轻个人本位的偏差没有得到纠正”,“从教育的  
经济职能从教育与经济社会生产的角度强调教育  
为经济服务的重要性和教育的经济价值而忽视教  
育自身的特殊性及其内在规律”,以及忽视个人与  
10]  
义事业新局面” 。 2002 11 日在北京召开  
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此做出了深  
刻的回答。  
8]  
社会和谐发展等历史失误  
ꢀ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的教育方针变革  
在吸取80 年代教育方针民主讨论积极成果的  
基础上,19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教  
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  
结合培养德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  
此次大会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  
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大会报告对目前我国教育的  
地位作用方针政策教育的目标任务等进行了  
全面深刻的论述提出许多新观点新思路新要  
无论从内容和形式来讲都标志着我国教育方  
针的又一次重大转折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是发  
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  
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  
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9]3140  
”  
的方针这一教育方针在表述上对1985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教育方针表述进行  
了重要的修订表述更加简洁概括在表述框架和思  
路上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向50 年代初和毛泽东表  
述的回归。 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作  
为对新旧世纪交替时期我国教育发展蓝图的总体  
设想和规划强调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  
劳动相结合培养德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  
班人的方针。 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教  
育法正式颁布教育方针也明确写入教育法》:  
新教育方针的表述继承了建国以来教育方针  
变革的积极成果也是建国以来教育方针理论与实  
践的又一次新的总结。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是对建国  
以来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功能正反两方面  
经验的深刻总结关于教育功能的认识建国以来  
历次教育方针的表述都有所反映从建国初的为  
人民服务”、“为工农服务”、“为建设服务20 世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  
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0 年代后期的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文革”  
时期的为阶级斗争服务再到20 世纪80 年代的  
表述中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  
服务看作是对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取向认识上的  
一次辨证否定但是在文字表述上的辨证否定最终  
要通过实践加以检验这也正是我国新教育方针得  
以真正贯彻和落实的关键同样教育方针新表述  
中对教育目的培养途径如对社会实践的高度重  
),人才素质美的素质在教育方针表述中的最终  
接纳等方面的丰富和发展表明在教育促进社会  
发展与人的协调发展上取得了新的进展但这些认  
识上的成果需要丰富的和开创性的实践加以贯彻和  
落实。  
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90 年代和新表述中的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这些表述上的变化,  
表面看上去是文字上的字斟句酌实质上反映了建  
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对教育功能的认识与教育方  
针的价值取向。  
在教育方针表述史上似曾相识的反复反映了我  
国教育方针在教育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上的左右摇  
这种不稳定又折射出我国对教育功能缺乏科  
准确全面的认识和把握虽然我们可以将建国  
初期的为人民服务”、“为建设服务到教育方针新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G]ꢁ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钱俊瑞当前教育建设的方针[J]ꢁ 人民教育,1950,(5)ꢁ  
3]毛泽东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4]潘益大关于教育方针问题探讨[N]ꢁ 文汇报,1980⁃11⁃04ꢁ  
5]王明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概况[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6]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7]何光全廖其发20 世纪80 年代我国教育方针变革的成就与失误[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3)ꢁ  
8]何冠男廖其发ꢁ 20 世纪80 年代我国教育方针沿革研究[J]ꢁ 教育史研究,2002,(3)ꢁ  
9]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G]ꢁ 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10]新华社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党的十六大报告诞生记[EB/ OL]ꢁ (2002⁃11⁃20)ꢁ [2006⁃10⁃11]ꢁ http:/ www.sdrt.  
com/ 2xinwenzhuanti/ quangguo shizheng/ 16 DA/ jiedu/ 10 htmꢁ  
On Previous Reforms of Educational Policy Since 1949  
JIANG Hua  
Adult Education College,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8,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various educational policies are  
put forward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which in fact reflect the understanding of educational functions  
and the value of educational policies of respective periods.  
Key words:New China; educational policy; educational function; reform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