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 卷第5 期
2007 年9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4,No.5
September,2007
抗战时期的兵役制度
—
——以四川为例
冉ꢀ 绵ꢀ 惠
(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都610064;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成都610031)
ꢀ
ꢀ 摘要: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大后方建立与实施了较为完备的兵役制度。 作为抗战建国后方基地的四川,即建
立了较为完备的兵役制度和征兵体系,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国民党正面战场提供了大量的兵员,为抗战胜利做
出了巨大贡献。 四川征兵制度的实施和宣传,增强了四川民众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 同时,抗战时期四川兵役
制度弊窦丛生,各级兵役人员借征兵之机搕索中饱、估拉壮丁等,甚至导致农民暴动。
关键词:抗战时期;兵役制度;四川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07)05⁃0107⁃08
ꢀ
ꢀ 抗战时期,为补给前线兵员、争取抗战胜利,国
自愿服兵役之男子募充之”,显然抗战前夕国民党
统治区实行的是征兵与募兵兼行的制度。 1936 年8
月,国民政府内政部、军政部公布了兵役法实施办法
民政府在大后方建立与实施了较为完备的兵役制
度。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了怎样的兵役制度? 成
绩怎样? 又有那些弊端和危害? 目前学术界尚无专
即《兵役法施行暂行条例》,并在1938 年4 月进行
①
[1]287,289
文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四川作为抗战建
了修正
。 该条例规定:初高中以上的学生可
国的根据地,既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兵役制度,又为抗
战时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提供了大量的兵员,对抗
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缓免常备兵役。 这是抗战前中期中国军队文化素
质甚低的原因之一。 迟至1942 年12 月,国民政府
才公布施行《战时征补兵员实施办法》,对征兵调查
办法、抽签办法、检查办法、征集办法、兵员补充办
法、新兵交接办法、征兵宣传办法、优待军人家属办
一ꢀ 兵役制的建立
抗战全面爆发前,国民党对全面抗战没有充分
的准备,也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现代征兵制度。 抗
战之前,国民党军队基本上采行募兵制,即以临时招
募的办法征补兵员,所以当兵者多是无业游民、兵痞
无赖,在民众中形成了“好男不当兵”的观念。 1933
年6 月17 日,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个《兵役法》12
条,这个非常简略的兵役法迟至1936 年3 月1 日才
正式实施。 规定:中华民国男子有服兵役的义务,兵
役分国民兵役和常备兵役,常备兵役实行征兵制;同
时规定,“在地方自治未完成的区域,得就年龄合格
[
2]
法等做出较为详细全面的规定。 兵役法实施后,
各省陆续根据《兵役法》建立了征(募)兵制度和征
(募)兵体系。 由此可见,在抗战全面爆发前,国民
政府的现代兵役制度还没有在全国普遍建立起来,
中国公民既没有受过起码的军事教育,也没有树立
义务服兵役的观念,中国补充兵员和后备兵员严重
短缺。 而此时的西方列强却早已建立起完备的现代
征兵制度,如德国1813 年采用征兵制度、法国1793
年实行征兵制度、意大利1876 实行国民兵役制度、
收稿日期:2007⁃04⁃06
作者简介:冉绵惠(1964—),女,重庆市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门史博士生,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
1
07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日本1880 年实行义务兵役制等等,其后备兵役和补
充兵役均十分健全。 所以时人曾这样评说:“列强
司令部设遂宁,下辖遂宁、南充、剑阁3 个团管区。
师管区司令部驻在地的团管区业务由师管区司令部
兼办,不另设团管区司令部。 师管区司令部直辖2
至4 个补充兵团,担任接兵、编练、送补前方野战军
的任务。 各县政府成立军事科承办各县兵役业务,
而“具体的征兵事务则由所属区、乡(镇)、保、甲负
[
3]
先兵役而后战争,我国先战争而后兵役。”
抗战全面爆发后,各部队伤亡巨大,需兵急迫,
特别是1938 年10 月武汉、广州同时沦陷后,军事指
挥中枢迁移重庆,“我国抗战转入最艰苦的阶段。
这时战争烽火,从黄河北岸发展至长江两岸,又延及
珠江流域,全国增加至十一个战区。 参战的国民党
军队已达两百个师,经过多次重大战役,伤亡官兵愈
来愈多,而沦陷的省区愈来愈广,可以正常征兵的范
③
责执行” 。 1941 年9 月,国民政府决定把团管区一
级撤消,管区改为军和师两级。 管区司令由军政部
统一委派各个建制部队的军官兼任,每个师管区对
口一至数个军,各以所征集壮丁优先补充对口部队,
使征、补、训三者合一。 四川各团管区撤消后,师管
区增至22 个。
②
围愈来愈小” ,建立和实施兵役制度迫在眉睫。 按
照《兵役法施行暂行条例》45 条规定,国统区主管和
实施征(募)兵事务的机构主要是军政部及内政部
据四川省训练团第九期考训员对18 个县县政
的调查,当时四川各地采取的征兵及接送兵方式并
不统一。 在征兵方式上,各县乡镇保甲接到征兵命
令后有采取抽签等方式征兵的。 如巴县在每次奉颁
征兵令后,保长即通知各甲长士绅,会集一处抽签,
中签者宣布按次入营,但从实际调查结果看,巴县按
抽签方式征兵大多徒具形式。 华阳县中和乡1937
年至1941 年中签出征者仅有3 名,三圣乡第五保则
只有1 名。 隆昌县在奉到征兵令后,由县府按各乡
配额,召集全县士绅代表及乡镇长等公开抽签,抽中
者即发征集令,由保甲人员强迫征送之。 相对来说,
邛崃县采用的抽签办法较为公平,即由县将征兵额
分派到乡镇,再由乡镇分派到各保,保长再召集全体
甲长抽签,如某保一次需征送2 名壮丁,保长就根据
其保所管辖的甲数,每甲准备一签,其中准备2 名中
签之号,由各甲长依次抽取,抽中者由该甲甲长召集
户长会议公议征送之。 待第二次抽签征送时,前已
中签之甲就不再参加抽签,待到各甲均已抽送完毕
后,再行全体重抽。 乐山县则是由各保长将甲级壮
丁册呈报县政府,县政府召集各乡镇长代为抽签,中
者令保长征集到乡公所送县兵役科。 资中县则是有
时按中签壮丁征调,有时未经抽签,由保长先就漏丁
逃役者、流氓剩余分子、谎报年龄者中征送。 除此而
外,也有一些生活困难的壮丁自愿当兵或愿被雇请
替别人当兵的,还有乡镇保甲长奉到征兵令后,即临
时指派壮丁较多之家服役的,而更多的是各级兵役
人员采取各种手段估拉壮丁。 在接兵、送兵方面,有
由保直接送交接兵部队队长者,如彭县;有由乡
(镇)将所征壮丁送到县府,由军事科通知接兵部队
前来验收,或由军事科验收后,派员送交接兵部队
(
1939 年2 月军政部下属的兵役科升格为兵役署,
944 年11 月又扩大为兵役部),还有省政府、师管
区(后各省多成立军管区)、团管区、县市政府、区、
1
[
1]302
乡镇(联保)
。 其中,“军政部是全国兵役行政
的总发令机关,兵役署是全国兵役总规划机关,军管
区司令部是全省兵役总筹划总执行机关,师管区司
令部是分区的承转指导机关,团管区司令部是直接
指导督促的机关,团区以下,则国民兵团及其所属区
队、乡(镇)队、保队、甲班等与夫常备队、自卫队、预
备队等各级队之组织,为训练服役机关,县政府的军
[
4]
事科及区、乡(镇)公所为征集机关”
。
作为抗战大后方的四川,其担负的征兵任务十
分繁重。 抗战时期,四川建立的征兵体系主要是采
用省军管区,下辖师管区和团管区,各县军事科(后
改为兵役科),然后通过区、乡镇、保、甲层层征兵的
方式。 四川军管区是1938 年6 月1 日成立的,由当
时的代理四川省主席王缵绪兼任军管区司令。 四川
省军管区成立后,将原设的6 个补训处、1 个壮丁验
编处及社会军训委员会等机构裁撤,其业务则并入
军管区司令部统一管理。 7 月1 日,四川省遵照军
政部的规划,成立了6 个师管区,每个师管区管辖3
个团管区,共18 个团管区,另有1 个征兵事务所。
他们是:成茂师管区,司令部设成都,下辖成都、茂
县、绵阳3 个团管区;叙泸师管区,司令部设宜宾,下
辖宜宾、泸县、资中3 个团管区;渝酉师管区,司令部
设重庆,下辖巴县、涪陵、永川3 个团管区和1 个酉
阳征兵事务所;建南师管区,司令部设乐山,下辖乐
山、眉山、邛崃3 个团管区;夔绥师管区,司令部设万
县,下辖万县、大竹、巴中3 个团管区;川北师管区,
1
08
ꢀ
ꢀ
冉绵惠ꢀ 抗战时期的兵役制度———以四川为例
者,如长寿、巴县、华阳、隆昌、宜宾、简阳、剑阁、邛
崃、乐山、灌县、眉山、西充、资中等;有由接兵部队通
知县府定期接收再由县府转知乡(镇),按日整批征
送者,如阆中;也有设新兵招待所,便利乡镇及接兵
部队收交者,如华阳。 当时壮丁由乡镇保甲送交县
军事科和接兵部队时,均要进行验收和剔退,但验收
没有专门的仪器,纯粹凭主管官员肉眼观察,所以主
名。
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四川各级征兵人员
完成了征兵工作,基本上保证了抗战征兵的需要和
兵源的输送,使四川成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兵源基
地。 曾任国民政府兵役机关骨干幕僚和团管区司令
的万金裕承认:“八年抗战,四川省在各个方面都作
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对于前线所需大量兵员的征
④
⑦
观随意性很大,趁机收受贿赂的情况也较为普遍。
集、训练和补充尤远远超过其他省份。” 1945 年10
由于现代战争愈来愈需要文化素质高的官兵掌
握现代武器装备,加上扩大兵源的需要等,1943 年3
月,国民政府公布《修正兵役法》6 章32 条,对1933
年公布的第一个兵役法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
其中特别取消了对初高中学生的缓免役规定。 抗战
后期,蒋介石下令发动知识青年志愿从军运动。 为
配合运动的开展,大约1944 年10 月,国民政府颁布
实施了知识青年志愿从军的多种条令,对知识青年
月8 日,《新华日报》刊发《感谢四川人民》的社论指
出:“在八年抗战之中,这个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
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就是四川”,“四川人民
对于正面战场,是尽了最大最重要的责任,直到抗战
终止,四川的征兵额达到三百零二万五千多人;四川
为完成特种工程,服工役的人民总数在三百万以
[
6]
上”
。
当时四川省能完成如此大量的征兵任务,是有
(
包括女青年)从军的征集、训练、参军与学籍保留
较高难度的。 据1943 年9 月内政部统计,四川当时
有4329682 户, 总人口46438490 人, 其中男子
24199029 人,壮年男丁(系指18 至45 岁的男丁)
等作出规定,进一步完善了知识青年从军的政策,保
障了从军知识青年的利益,促进了知识青年志愿从
军运动的发展。 到1945 年1 月,知识青年志愿从军
运动结束,计有50865 名大中学生和公教人员志愿
报名从军,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军队的素质,
而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在四川收到的效果最
[
7]
5451551 人。 如果以抗战时期四川征兵300 万计
算,四川平均1.4 户要出1 个兵,平均15.4 人中有1
个兵,平均8 个男子中就必须有1 个人当兵,壮年男
丁平均1.8 人就必须有1 人当兵,而当时规定服常
备兵役的年龄是20 至25 岁,可能这个年龄段的壮
丁全部当兵还不够。 虽然八年抗战期间每年都会产
生新的青壮年,但同时也有人走向老年或死亡,所以
这个数据在四川人口尤其是四川壮丁的比例是相当
高的。
[
5]222-223
好
。
二ꢀ 征兵的成绩及其困难
抗战时期四川兵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保障了
四川向抗战前方输送兵员,使四川成为正面战场抗
战的主要兵源基地。 特别是1938 年10 月,武汉、广
州沦陷,抗战转入相持阶段后,四川负担征兵的任务
愈来愈重。 据《抗战期间各省历年实征壮丁人数统
计表》和《抗战期中各省壮丁配额统计表》统计,在
整个八年抗战期间,全国征送壮丁14050521 名,其
中四川征送2578810 名,占全国21 个省征送总名额
的18ꢁ 35%,接近1/ 5;抗战爆发的第一年(1937 年)
是抗战时期四川征送壮丁最少的一年,人数在10 万
以上,在1941 至1944 年的四年中,四川年均征送壮
丁35 万人以上,抗战胜利的1945 年征送壮丁28 万
以上;如果加上从四川划出去的西康和省级不详的
特种部队及军事机关、学校招募的四川壮丁人数,四
为了随时满足前方部队补充兵员的需要,四川
征兵配额常常很大,除年度正常征额外,还在一些重
大战役之后增配“特征”、“加征”额,有时一年征兵
数次,甚至每月征兵。 为了战争需要,新津县“有时
一年征兵几次,有额征、特征、加征等名目”,1942 年
[
8]660
一次征兵就达1200 名
;1938—1945 年(缺1944
年)七年间,崇庆县“全县征兵24940 名(含知识青
[
9]273
。 据
年参加远征军263 名),每年平均3563 名”
曾任眉山团管区司令的周树德回忆,他在到职不久
即成功征送大量兵员,1937 年11 月开始正规征兵,
12 月又加倍征送特征兵之特征额一次,1939 年2、3
两月“除月额外,又加倍征送加征兵之加征额二
⑤
川在抗战中征兵接近300 万。 当时兵役部及军政
[
4]12
部给四川的兵役配额也是各省之冠,达3193807 名,
次”
成征兵任务愈来愈困难,于是单丁独子之家也被迫
09
。 经过多次征兵后,多丁之家愈来愈少,完
⑥
比排在第二位的河南省2210473 名多出983334
1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应征。
在农业社会,青壮年常常是家庭主要劳力和地
两种,均系按年分四季照发,发钱则每季六元,发谷
则每季二市石”,但执行发钱的市县较少,只有重
庆、成都、自贡三市和达县、铜梁等少数县份,大多数
县份是按季发谷,而全川各市县原有积谷,截至
柱。 在这种情况下,征兵之难可想而知。 1938、1939
年,四川一些乡镇(联保)保甲开始出现征兵困难。
[
10]
1938 年,新津县第三区太平联保第三十保保长王茂
1939 年度止,实已发去总数3/ 4 弱。 也就是说,
1939 年以后,四川省能够用来发放的优待谷已经不
多了,而四川征兵额却在大量增加,于是只得责成地
方机关或优待委员会捐募筹集出征军人家属的优待
金(谷),“而所谓筹募,皆不过劝告性质,根本不能
强制执行,徒供不肖官绅假借名义,鱼肉乡愚,中饱
侵蚀,毫无稽考,于是一切法规办法,形成不兑现之
轩、队附王志清以及甲长桂松廷、桂松云等人“为无
丁派送,免征单丁,联恳察核,恐误征章事”,联名呈
文指出,“以本保征丁论,早已违犯征章,政府明令
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今单丁业申送五名,艰难可想。
职保户口六十五家,除曾为军人正在抗日前方,或贸
易远方工业留(流)落于外者,其余均是佃农雇农,
照章应征壮丁并无一人。 尚有单丁数人,全家生活
均以是赖。 且职保迭受天灾,保民均表饥寒困饿之
[
11]
支票” ,这是四川出征壮丁家属优待制度不能很
好执行的重要原因。
⑧
惨,每次抽送单丁,哭号四野,惨不忍睹” 。 可见,
而抗战时期又是四川实施现代征兵制度的开
始。 通过其实施和宣传,四川民众增强了国家观念
和民族意识,开始打破“好男不当兵”的旧观念,志
愿从军者增加,这也是值得注意的。 在实施征兵制
度的过程中,四川通过建立省、市、县、乡镇等各级兵
役宣传机构培训各级兵役人员,创办《四川兵役》半
月刊(1938 年9 月创刊,从3 卷1、2 期开始改为月
刊),出版《四川兵役概况》、《国民兵役建设》、《四
川兵役讲话》 等兵役小丛书,发行军政部刊行的兵
经过多次征兵,新津县第三区太平联保第三十保多
丁之家已征送完毕,只得违章征送单丁,而每次征送
单丁,往往惨不忍睹。 1939 年,江津县第二区金锒
石联保亦呈述:“本联保……辖境共划六保,人口不
满四千,统计男丁仅一千八百余名,壮丁不过五百,
而其适龄健壮者更属寥寥,且率皆兄弟俱无,老弱待
哺,家庭生活胥于是赖。 窃自抗战以来……本联保
所送之丁,除中途逃亡及验收剔除外,为数当在二百
名以上。 凡家有壮丁二人以上者,早已抽送无余,末
后数次惟斟酌其家庭环境及生活状况,虽有适龄壮
丁一人之家,亦因迫于上峰之督责綦严,强迫征送,
以符政令,以致人心惶惶,舆情鼎沸,咸视服役为畏
途。 有避而夜宿荒野者,有逃征而跌伤者,有迁移黔
省者,甚有持械拒征者,又有被征丁之父母扭殴保甲
索子拼命者,或于送丁时妻儿牵衣拦道哭阻,种种险
[
10]
役法规数十种 等,宣传兵役法令和当兵光荣、抗
战必胜等思想,打破“好男不当兵”的旧观念,激发
民众自愿当兵服役的热情,增强民众的国家观念和
民族意识。 据1939 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对四川
等16 个省壮丁检阅报告称:“除边远各县份,文化
落后之地区外,其他各县市之壮丁……对国家之观
念,民族之意识最为浓厚,□抗战必胜之信念亦最为
⑨
象、惨状,实难枚举,因而市场冷落,谣诼频兴。” 江
[12]
坚定。” 1943 年11 月,蒋介石手令军政部长何应
津县第二区金锒石联保在反复征丁之后,由于强迫
征送单丁,造成人心惶惶,谣言四起,壮丁逃亡,其父
母妻儿拼命、哭闹、阻挡征兵的种种困境。
钦发动知识青年志愿从军运动。 11 月中旬,四川省
军管区参谋长徐思平在四川三台鼓励学生从军,收
到了极好的效果,为全川乃至全国树立了榜样。 到
1945 年2 月初,全川有29157 名男女知识青年志愿
另一方面,征兵越多,需要优待的家属也越多。
在经济落后且要完成前方所需征粮任务的情况下,
四川各级兵役机构面临着优待兵员家属的困难。 在
战争初期,由于征兵不多,并有陈年积谷可供使用,
各地还能基本保障出征壮丁家属优待金(谷)发放,
随着战争的持续,优待家属的困难越来越大,弊端也
越来越多。 四川各县市优待出征军人家属,是依照
国民政府行政院颁布的优待出征抗敌军人家属条例
和四川省颁布的施行细则办理的,“分为发钱、发谷
[
13]258
报名从军,有12717 名体检合格
,体现了四川
民众高昂的爱国热情和当兵报国的新观念的树立。
三ꢀ 兵役制的弊端及其危害
抗战时期,四川各级兵役人员在为抗战做出贡
献的同时,由于兵役制度本身的缺陷和兵役人员素
质低下等原因,四川兵役制度又流弊丛生。 对此,我
们也应有清醒的认识。
抗战时期,兵役制存在的弊端和造成的危害,就
1
10
ꢀ
ꢀ
冉绵惠ꢀ 抗战时期的兵役制度———以四川为例
四川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年(1938、1939、1940) 拉充□□□,贿洋数十元,中
途得逃。 今因伊等在甑子上瓜分积谷,有志荣目睹。
第一,各级兵役人员和各种地方基层势力操纵
ꢄꢃꢂ
ꢆꢃꢂ
征兵抽签,致使国民政府规定的“三平原则” 受到
恐漏,伊隙复拉送充。 此违法强征者六也。”
严重破坏,严重挫伤了民众的抗日爱国热情。 清末
民国时期,四川袍哥(即哥老会)势力强大,遍及城
乡。 抗战时期,四川许多乡镇保甲人员即是袍哥成
员,所以袍哥实际控制了四川很多地方基层政权,左
右征兵征粮等事务。 “各县哥老势力相当扩张,如
新都之八镇公、全汉公,金堂之忠义公,其潜势力极
大,各地参加哥老组织者除无业游民及浮滑少年外,
第二,各级兵役人员强拉、虐待壮丁,造成百姓
家破人亡,既使兵员质量受到影响,又严重影响四川
人民的生产生活及社会治安。 “估拉壮丁”是抗战
开始后国民党统治区征兵中普遍存在的丑恶现象,
而四川“估拉壮丁”现象尤为严重。 四川省临时参
议会县政考察团报告指出了四川征兵中存在的强
拉、虐待壮丁的种种弊端:“二区各县欠额甚多,壮
丁因待遇不好,逃役亦众”;“三区各县对征兵问题
均感困难。 永川、荣昌并有兵贩子甚多”;“四区各
县兵役多未依法办理,仍多估拉情事”;“六区各县
估拉壮丁,比比皆是。 补训处对壮丁待遇极坏”;
“十三区补训处对新兵待遇极苛,有打杀活埋情事,
⑩
绅商及乡镇保甲人员亦多参与” ;“汉流、哥老力量
□
伏社会,四乡遍布,更如川西北无□不□袍,倘若
政令不为当地袍哥头老通过,则可云毫不能推行,甚
至大起乱子,于是土豪、哥老、汉流,相互勾结,左右
[
14]
地方官吏,操纵法令” 。 比如1939 年四川征兵,
采取适龄壮丁抽签办法,“各地举办抽签大会,由适
龄壮丁本人直接到会抽签,而中签者却都是贫苦大
众,没有一个地主豪绅子弟,有人暗中操纵其事,十
ꢇꢃꢂ
政府宜加注意” 。 而四川省训练团第九期考训员
在对18 个县县政进行调查后也指出“估拉情形各
ꢈꢃꢂ
县均有” 的事实。 可见,当时“估拉壮丁”现象十分
ꢂꢃꢅ
分显然” ,地方基层办理不公,加上袍哥势力的操
普遍。
纵把持,使国民政府规定的“三平原则” 实际变为
当时参与“估拉壮丁”的人员,既有作战部队官
员,也有乡镇保甲长,还有接兵部队、国民兵团人员
以及补充部队官长,对此国民政府军政部也无可奈
何。 1944 年9 月,军政部代电指出:“查本部对于新
兵生活待遇之改善,与捆绑、卖放、估拉、虐待之取
缔,不啻三令五申,但近查各级负责官长多未克尽职
责,弊端丛生,以致□不肖管区人员竟有串通接兵部
队从中舞弊者,国民兵团人员则有勾结乡(镇)保甲
长卖放、顶替者,补充团队官长亦有估拉虐待、欺朦
长官者,甚至各接兵部队拉兵、捆兵、卖兵、卖放、虐
待种种不法情事层出不穷。 含念及此, 痛心曷
“
三不平”。 而乡镇保甲长对有钱有势或能给他们
送钱的人,不是不敢得罪,就是网开一面,“多数保
甲推行役政舞弊甚多,有钱有势者,虽丁多不敢过
问,只向无劳力之肥户强拉,但纳贿即行私释,结果
乃收捕穷弱分子之单丁独子,或拦拉行人,以充应征
[
15]
数字而塞责” 。 1942 年2 月,巴县石庙乡第五保
名保民代表向县政府呈诉:“保长王辅臣、队附袁
9
德贞至充职已来,黑暗重重,贪婪无厌,劣迹如鳞”,
其行为“最贪污”如下:“本保富绅袁志坤有成年壮
丁六人,袁德祥有弟兄五人,王沛宣有弟兄三人,王
月廷有子三人,徐志阳弟兄四人,于兹征兵数年,未
见抽一入伍,此挟私荫庇者一也。 刘汉清家有三子,
俱已成年,暗纳黄谷叁石,私许免役。 此藉丁敛财者
二也。 朱海青有丁五人,廖金臣有丁四人,各贿钞票
数百元,免去抽征,并委二人为当地甲长,掩人耳目,
此舞弊得财者三也。 李钦山有子三人,应照例抽一,
而钦山暗贿法币数百元,该保长、队附另拉顶替,暗
串钦山冒领优待二次,计洋柒拾元,竟被伊等瓜分。
此违法敛财者四也。 陈树青之弟家寒贫苦,无洋贿,
伊征之无赦。 后私逃出营,理应截领优待,该保长亦
串同树青朦领优待二次,计洋柒拾元,此谋串得财者
五也。 徐志云种土为业,于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
ꢉꢃꢂ
极。” 这些人沆瀣一气,采取种种手段和方式强拉
壮丁,造成百姓家破人亡等种种惨剧。 1938 年10
月16 日,江津县政府第三区第八十八保呈报了一起
因“估拉壮丁”造成的惨剧:“今日赶集,中秋节场适
遇水泛,必经渡船通过,殊开渡河心,即遇八十六保
刘泽成(保长)之壮丁多人在岸拉夫,船中人多惶恐
ꢊꢃꢂ
不前,以致潮惧竟遭沉没,溺死无从考查” 。 又据
1945 年3 月25 日《新华日报》报道:“万县县属城守
镇临时保长林子桢,在三月一日夜间,带领武装到桥
马滩船帮,估拉壮丁,该帮队员牟顺之拿出身份证和
符号,证明已准予缓役,保长当面把各种证件撕碎,
硬要拉去,牟反抗时被打,受了重伤,落水淹死,死尸
1
11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6]
第二天才被捞起。” 成都通讯《拉丁! 拉丁! 发生
多少悲惨事》 云:“川省本年征兵额已定三十四万
名,贪污官吏趁火打劫,各地都有骚扰,兹略记数事
如后。 ㈠洪雅县三宝乡第三保保长,越保拉居民李
吉安为丁,李因并不住在三保,不服,被保甲长开枪,
重伤毙命。 又某乡保长队附,率队丁到居民史少廷
家捕捉,史某见势不好,离家潜逃,被保长队附等分
路追赶,逼迫下河,竟至淹死。 ㈡垫江县立中学因被
匪徒抢劫,县政府以该乡巡丁二十余人,隔墙不加防
御,有失职守,全数充兵役,但因多人潜逃,该乡队长
就去拉请,有李姓一家,竟被‘请’去四人。 ㈢眉山
县城中保长拉丁之风流行,一般人民无事不出,闭门
深藏,市容萧条。 上月间有一保长率队在天华街拉
丁,人民积愤已久,群起加以痛打。 三月二十八日本
市书院南街七十八号面馆老板吕东山,因他朋友私
卖壮丁被发觉,应赔款六万元,由吕担保,但他朋友
竟逃跑,吕被迫上吊而死。 外西雍家渡日前有流氓
拉一五十岁的老人做‘壮丁’,手枪走火,这老人立
即被打死。 这事对农村劳力影响很大,因被害者都
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贫农,常常一家三个壮丁,已
被征刈了二人,其余一个也得不到缓役,硬估拉去,
的扰乱,农村的治安也受到了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农
[15]
村政治机构没有适当的改进
。
第三,被征壮丁家属优待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
执行,甚至有的优待金被贪污中饱而根本没有发放
到壮丁家属手中,致使被征壮丁,尤其是一些单丁独
子壮丁被征家庭,其父母妻儿生活无着,生产无助,
处于十分凄惨的境地。 1939 年2 月,四川省政府训
令指出,仁寿县第二区“推行役政以来,凡经验收出
征壮丁,大多务农,其家中父母妻儿非老即幼,不能
生产,恒相赖以为生活,一旦应征,田园无人耕种,不
免荒芜,雇工又苦无钱,此种情形,遂使应征者借词
逃役、伪病或迟滯不前,已送征者恒多乘间潜回,种
种现象时有所闻,如不设法补救,非特影响役政,抑
且有碍农耕。 职有鉴于此,令所属各保分组优待出
征壮丁家属代耕队,特制定代耕办法,以期施行”,
所以四川省政府训令江津县政府等遵照仁寿县第二
ꢄꢍꢂ
区办法办理。 但从后来的许多情况看,由于经济
困难和制度缺陷等种种原因,各地并没有很好贯彻
落实壮丁家属代耕办法和其他优待壮丁家属的政
策,以致农村劳动力缺乏、征属生活困苦等情况依然
存在。 1940 年3 月26 日,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
钦在兵役会议闭幕训词中曾列举了有关优待出征军
人家属方面的八个缺点:“一、各地办理优待机关,
多未确实组织成立,已成立的又多不能实实在在去
办理优待。 二、各地办理优待的基金,多限于临时捐
募,未能筹定款。 三、代耕队和义务帮工队,原为最
易办而最切要的,但多未能收到实效。 四、对于出征
军人家属,未能确实调查,以至无法实施优待。 五、
优待方法,没有确实宣布给人民知道。 六、出征军人
家属未为社会尊重。 七、优待事务的实施,未能按照
办理成绩,分别考核奖惩。 八、常有依势欺负出征军
[
17]
弄得农田荒芜,粮食生产极可忧虑。”
正因为当时大多数壮丁是被强迫、陷害、欺骗而
来,所以他们大多在智识和身体素质方面比较低下。
据调查,当时所征之壮丁,平均90%不识字;家庭出
身以贫苦佃农为最多,也有小贩劳工及数亩田地之
自耕农,这些壮丁多数营养不良而体格弱小;一些乡
镇保甲长为完成征兵任务,甚至故意把吸食鸦片和
ꢂꢃꢋ
神经病患者等送交部队。 1938 年2 月28 日,国民
政府军政部驻蓉壮丁验编处范处长报告,根据所属
的48、58、59、60 四个大队征集的壮丁来历调查表统
计,壮丁中被拉来、雇来者约占总数的1/ 2,不仅影
[
18]
人家属,各地未能确实予以保障。” 1944 年10 月
2 日,重庆《新华日报》就有“璧山县征属刘熊氏讨饭
来渝申诉他应得的优待金谷被当地乡长侵吞”的报
ꢌꢃꢂ
响壮丁素质,且“有关抗战前途至重且大” 。
“
估拉壮丁”导致一些壮丁为躲避抓捕,到处逃
[
19]
亡,甚至占山为匪,严重影响社会治安。 “十区匪风
又起,乃物价上涨及逃避兵役之所致。 如梁山、大竹
道
。 加上被拉壮丁的往往是单丁独子的贫苦农
民,“达县所送壮丁,十之八九是单丁独子,大多为
[20]
衣衫褴篓的贫苦农夫” 。 这些单丁独子被征,其
ꢂꢍꢎ
交界聚匪已达二千以上” ;在云阳、奉节两县交界
处,“现有股匪三四千人,枪数百枝,在初人数甚少,
继则数量越增越多,此不免为壮丁合伙逃亡之原因,
内中有奉节县因征抽壮丁激变,几个全保人民连妻
室儿女带往在逃者”,陈洪进认为,前述事实是危害
抗战的,士兵的素质越趋越劣,农村的生产受到相当
父母妻儿生活无着、生产无助,造成了许多惨不忍赌
的悲剧:川北遂宁某乡一户农家,因在十保保长的贿
赂下丈夫被一巡查队丁拉丁,妻子不让而被打死,父
母因独丁被拉走,生活无靠而服毒自杀;岳池镇一母
亲也因不肯让自己的幺儿被估拉壮丁而被乡长的弟
1
12
ꢀ
ꢀ
冉绵惠ꢀ 抗战时期的兵役制度———以四川为例
[
21]
。
弟当场枪杀
验丁收据的情况。 有的部队验收处与县府军事科勾
结,共同舞弊,卖放壮丁,医官及军事科均可分得利
第四,国民党军政机构层层贪污中饱,借征兵之
机买卖壮丁、敲诈壮丁家属,使人民对国民党征兵制
度深恶痛绝,这是国民党政权失去人心的重要原因,
也是国民党最终垮台的重要因素。 1939 年6 月,四
川省军管区司令部即在一份训令中指出:“各级办
理役政人员,如团县区乡保甲长等,常有徇情舞弊情
ꢇꢍꢂ
益。
不仅在四川,在整个国民政府征兵区域都存在
这些弊端,使抗战时期本应由人民承担杀敌报国光
荣职责的征兵制度,演变成为民怨沸腾和农民暴动。
1939 年5 月10 日,白崇禧曾致电蒋介石说:“保甲
组织在抗战期间多未能尽领导发动民众之职能,反
乘战事征工、征兵、募债等等机会,鱼肉民众,黑幕重
[
22]
事者。” 各地乡镇保甲长通过估拉壮丁,冒领优待
谷,中饱私囊。 如资中县白庙乡,“历年申送壮丁多
有估拉送验,而优待谷则无家属承领,如原第一保所
送之壮丁炎政德、万二兴,第二保梁光廷,第四保贾
青山等均系估拉,其他各保不下数十名,此种无人承
[
23]102
重,徒增民众困苦,对政府之不满。”
1938 年12
月5 至11 日,四川中江县发生连续七昼夜、波及11
区10 余乡场的农民暴动,农民打死自卫队壮丁、联
保主任、保长眷属数十人,暴动民众被打死100 余
人,双方伤者不计其数。 事件亲历者承德芳在暴动
情形报告中分析事变的起因有六个方面,其中三个
方面与当时的征兵制度直接相关:即“征丁不公平,
征贫免富,营私舞弊,勒索肥私”;“已征壮丁在营受
到待遇太苦,衣不得暖,食不得饱,来信向家中诉苦,
父母妻儿因而伤感者”;“优待出征壮丁之办法不见
兑现”等。 1939 年2 月,四川资阳县又发生因联保
及保甲长抽壮丁舞弊,遭农民反对,杀死该县18 个
联保主任中的17 个,“并聚集两三千人手持农具不
散。 县长则派遣保安团,将该种农民围困,共死伤七
ꢅꢍꢂ
领之优待谷,即完全被该乡长暗自冒领” 。 各级兵
役人员收受贿赂,买卖壮丁,“查江北市区壮丁以小
商贩最多,每逢征兵之期,应征者则以数十元贿赂其
保长,以期免役。 而保长或通贿各甲长,或通贿其联
保主任(即巡官)后,即派壮丁数名在四乡路口强拉
商旅服役,或以钱收买贫民、流氓滥竽充数,上级机
关以征兵非易,只求足数即可转送,向不究查其征兵
之方式及手续,而主办兵役机构只验其合格与否,亦
不查其是否为应征之壮丁。 近在民间查询则过去所
征之兵,计什九均如是。 江北各保甲长等虽声称征
ꢆꢍꢂ
兵困难,但莫不藉此为发财之机会” 。 在验收和剔
[
24]160-164
退壮丁时,更是贿赂盛行,甚至倒卖壮丁。 因验收和
剔退壮丁没有专门的仪器,纯粹凭主管官员肉眼观
察,所以验收官员趁此机会收受贿赂,少则100 元,
多者3000 元,经过贿赂后,不合格可以合格,合格的
有时也可剔退,甚至有不必出丁,直接出钱购买部队
八百人”的惨剧
。 由此可见,恶劣的征兵制
度使人民对国民党政权失去信心,这是国民党失去
人心的重要原因,也是国民党政权最终垮台的重要
因素。
注释:
①
笔者发现除《民国档案》1998 年第3 期所刊黄安余《简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兵役制度》和《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 年3
期所刊仲华《试论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兵员征补》、《成都大学学报》2005 年4 期所刊刘一民《抗战时期兵役制转变与四
川农民对兵源的贡献》等文章对国民党的兵役制度从概况和法规意义作了研究和介绍外,对为抗战输出最多兵员的四川征
兵制度还缺乏具体深入的研究。
②
④
③⑦ꢂꢃꢅ万金裕《抗战八年四川人民在征兵服役上之贡献》,《成都文史资料选辑》第11 辑,第84、82⁃83、78、84 页。
ꢈꢃꢂꢍꢂꢇ《四川省训练团第九期考训员十八县县政调查总报告》第五篇,第6⁃14、13⁃14、8 页。 四川省档案馆:历史资料军警特宪
类,案卷号374/ 3。
⑤
⑧
⑨
⑩
⑥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四川省档案馆:历史资料军警特宪类,案卷号3281(1) / 1。
《三区太平联保第三十保呈文》,四川新津县档案馆:新津县政府兵役科,归档号218。
《江津县政府训令第二区查酌办理(1939 年役字100 号)》,四川江津市档案局:江津县政府档案,案卷号1(101)⁃318⁃1。
《新都、金堂、广汉、什邡、德阳、罗江、绵阳、三台、中江、彰明、江油、绵竹县政民情报告》,四川省档案馆:历史资料综合类,案
卷号1/ 30/ 3。 估计调查时间为民国32 年(1943)。
ꢄꢃꢂ平均,即按人口比例分配应征人数;平等,不分贫富贵贱;平允,除应免缓役者外不能逃避兵役。
1
13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ꢂꢃꢆ《石庙乡第五保九名保民代表向巴县县政府递交的呈文诉状(民国31 年2 月)》,重庆市巴南区档案馆:民国巴县档案,案卷
号J1⁃6⁃60。
ꢂꢃꢇꢍꢂꢎ《四川省临时参议会县政考察团第二组第十三组考察报告》,第4、7 页。 四川省档案馆:历史资料综合类,案卷号1/ 20⁃
38/ 4。
ꢉꢃꢂ《渝江师管区司令部代电》,重庆渝北区档案馆:民国江北县政府档案,案卷号01⁃467。
ꢂꢃꢊ《江津县政府第三区第八十八保呈文》,四川江津市档案局:江津县政府档案,案卷号1(101)⁃284。
ꢂꢃꢋ《四川省训练团第九期考训员十八县县政调查总报告》第五篇,第2 页。 四川省档案馆:历史资料军警特宪类,案卷号3/ 74/
3
。 2005 年7 月,笔者访问曾任简阳县禾丰乡公所32 保保长蔡廷璧的两个女儿蔡宏恕(1928 年生,2005 年77 岁)、蔡国清
1930 年生,2005 年75 岁)时,就谈到她们的父亲当年花钱请人代替本保壮丁当兵之事。
(
ꢂꢃꢌ《江津县政府案转委员长行营代电》,四川江津市档案局:江津县政府档案,案卷号1(101)⁃280。
ꢂꢍꢄ《江津县政府转四川省政府训令》,四川江津市档案局:江津县政府档案,案卷号1(101)⁃318。
ꢅꢍꢂ《白庙乡公民代表王正江等8 人呈文》,四川资中市档案馆:案卷号2⁃7⁃2133。
ꢆꢍꢂ《江北保甲之弊端》,第43⁃44 页。 重庆市档案馆:重庆市政府档案,案卷号2⁃555。
参考文献:
[
[
[
[
[
[
[
1]林振镛.兵役制概论[M].正中书局,1940.
2]战时征补兵员实施办法[J].四川兵役(复刊),1943,1(1):19⁃28.
3]朱为鉁.兵役大要[J].周德树.我国役政之回顾与前瞻[J].四川兵役,1940,3(7、8):2⁃5.
4]周树德.从三年役政经验中所见到之兵役问题[J].四川兵役,1941,4(1、2):13.
5]万金裕.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在四川[M] / / 西南民众对抗战的贡献.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6]社论.感谢四川人民[N].新华日报,1945⁃10⁃08(2).
7]国民政府内政部.各省县《各级组织纲要》实施成绩一览概况[G]∥章伯锋,庄建平.抗日战争:第三卷政治(上).成都:四川
大学出版社,1997.
[
[
[
[
[
[
[
[
[
[
[
[
[
[
[
[
8]四川省新津县志编纂委员会.新津县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9]四川省崇庆县志编纂委员会.崇庆县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10]戴高翔.半年来之四川兵役改进概况[J].四川兵役,1940,3(7、8):22⁃23.
11]孙子乐.优待生产合作一元化之理论与实施之计划[J].四川兵役,1940,3(1、2):5.
12]纪事.廿八年度军委会壮丁检阅总报告提要[J].四川兵役,1940,3(3):16.
13]周开庆.民国川事纪要(民国26 年至39 年)[M].台北:四川文献月刊社,1972.
14]王锡.对四川征兵问题之检讨与今后役政应取之改革[J].四川兵役,1940,3(1、2):8.
15]陈洪进.从四川兵役问题论农村政治的改革[J].中国农村,6(5):7,10.
16]东南西北[N].新华日报,1945⁃03⁃25(2).
17]拉丁! 拉丁! 发生多少悲惨事[N].新华日报,1945⁃04⁃06(3).
18]何应钦.今后役政应改革之点[J].四川兵役,1940,3(3):1.
19]璧山一乡长侵吞抗属优待金[N].新华日报,1944⁃10⁃02(3).
20]东南西北[N].新华日报,1945⁃05⁃21(2).
21]读者园地[N].新华日报,1945⁃05⁃8(4).
22]1939 年6 月四川省军管区司令部训令[J].四川兵役,1939,2(16):13⁃14.
23]白崇禧关于安徽省保甲组织剥削和危害民众情形致蒋介石电(1939⁃05⁃10)[G] /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
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政治(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
24]承德芳关于四川中江县农民暴动情形报告及四川资阳县农民因国民党役政苛虐进行暴动被镇压屠杀有关文件[G] / / 中
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政治(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
责任编辑:凌兴珍]
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