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34 卷第期  
2007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4,No.5  
September,2007  
白头吟考辨  
洪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68)  
摘要古乐府白头吟以其情意真切格调高古而妙绝古今 对该诗作者和题目的认定后世诸家歧说不断。  
西京杂记所载后世有文君白头吟说行世此说影响甚广宋书·乐志所载后世有古辞白头吟说  
问世玉台新咏的辑录体例后世有古辞皑如山上雪此说较为可信。  
关键词白头吟》;《西京杂记》;《宋书》;《玉台新咏》  
中图分类号I206ꢁ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0705⁃0141⁃04  
作品有诗白头吟一首及司马相如诔一篇。  
司马相如诔首载明人梅鼎祚历代文纪》。  
文君相如事历来文人多所附会据传她的  
所以葛洪就附会为文君自绝为了行文方便笔  
者在以下叙述中称葛洪所记为文君白头吟”。  
最早以白头吟为题并著其辞的是沈约宋  
·乐志·乐三》:  
严可均辑全汉文卷五十七云:“梅鼎祚文纪有  
未详所出西京杂记》,长卿素有消渴疾及  
还成都文君为诔传于世。 《杂记 虽言为诔,  
ꢀ ꢀ 晴如山上云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  
来相决绝平生共城中何尝斗酒会 今日斗  
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踥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郭东亦有樵郭西亦有樵两樵相推与无亲为  
谁骄凄凄重凄凄嫁娶亦不啼愿得一心人,  
白头不相离竹竿何嫋嫋鱼尾何离簁男儿  
欲相知何用钱刀为齿立如五马啖萁川上高士  
1]434  
不载其辞盖近代依托也。”  
看来严氏认为此诔  
是后人据西京杂记所载的伪托之作。 《白头吟》  
一诗历来更是歧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钩稽史  
力图还原白头吟的真实面目就教于方家。  
卓文君与白头吟原载晋葛洪西京杂  
》:  
622-623  
今日相对乐延年万岁期。  
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  
但沈约在乐志·大曲下所录的这首古辞并  
没有著明其作者而是以古辞代替作者名氏对  
大曲里其他作品有录入作者姓名的体例我们  
至少可以推断在沈约的时代已无法考订出这首白  
头吟的确切作者同时宋书·乐志·乐一的一  
段记载也颇值得注意:  
卷三  
以自绝相如乃止。  
葛洪虽言卓文君作白头吟》,但葛氏并未著其  
这里有两种可能一是葛洪亲见过卓氏白头  
》,只不过他没有把诗录入西京杂记》。 一是葛  
洪根本就没见过卓氏所写白头吟古辞很可能是  
见到当时流行且被后世徐陵录入玉台新咏皑  
如山上雪古辞由于古辞里有愿得一心人白头  
不相离所以葛洪就有意附会了文君作白头  
》,同时古辞里还有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 ꢀ 凡乐章古词今之存者并汉世街陌谣讴,  
江南可采莲》、《乌生》、《十五》、《白头吟之  
549  
属是也。  
江南可采莲》、《乌生》、《十五诸篇其篇名都  
收稿日期2006⁃12⁃20  
作者简介汤洪(1972—),重庆云阳人讲师博士研究生。  
4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是以首句入题,《白头吟却以专名出现我们不能  
据此断言说是沈约错把西京杂记附会的白头  
套在了古辞皑如山上雪白头吟的特  
殊身份不得不令人怀疑。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  
诗题下曰:“先君尝谓文君白头吟词云:‘郭东  
亦有樵郭西亦有樵。’ 杜公此诗前四句或本  
7]210  
。”  
针对此清人陈沆诗比兴笺乐府古  
辞笺下录皑如山上雪在论及该诗题目和作  
8]33  
宋阮阅  
白头吟题解里所录的一句话可以和以上材料相  
者时:“及宋黄鹤注杜诗混合为一。”  
印证:  
诗话总龟前集卷四十二怨嗟门:“《 白头  
古今乐录:“王僧虔技录:《白头  
》,相如将聘茂陵女为妾文君作白头吟以自  
599  
[9]615  
吟行歌古皑如山上雪。”  
相如乃止。”  
阮阅在解释当时流传的皑如  
宋齐之际的王僧虔和沈约几乎同时是王氏的  
观点影响沈氏还是沈氏影响王氏不得而知但可  
以肯定的是王氏和沈氏都认为这篇古辞的题目就是  
山上雪并被时人称为白头吟的古诗时直接引  
西京杂记作证那么在他看来现世所传的白  
头吟就是文君白头吟”。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  
六云:“《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  
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 《乐府诗集》  
白头吟疾人以新间旧不能至白首故以为  
余观张籍白头吟:‘春天百草秋始衰弃我  
不待白头时罗襦玉珥色未暗今朝已道不相宜。’  
李白白头吟:‘妾有秦楼镜照心胜照井愿持  
照新人双对可怜影。’其语感人深矣至刘希夷作  
白头吟乃云:‘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死白头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则是言男  
为女所弃而作与文君白头吟之本意异  
白头吟》。 姑且不论王沈二氏此观点是否受葛洪  
西京杂记的影响但以白头吟名篇又首现于沈  
宋书》,比沈约稍晚的徐陵录此篇时却不冠以  
白头吟》,而名之皑如山上雪”,所以沈约以白  
头吟名篇也是存在诸多疑点的为了行文方便,  
笔者称沈氏所录为古辞白头吟”。  
在沈约稍后梁陈之际的徐陵所辑玉台新  
》,古乐府诗六首题下录皑如山上雪一篇: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  
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蹀躞御  
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  
10]536-537  
。”  
葛氏所论与阮阅大体相同宋王铚  
雪溪集·白头吟序:“《乐府解题:‘司马相  
如将聘茂陵女子文君作白头吟绝之。’《宋书·  
文君所作白头吟:‘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  
卷一  
蓰蓰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徐陵所辑既没有以白头吟名篇也没有以  
卓文君为作者而是以皑如山上雪作为篇名不  
著作者姓名徐氏在葛洪王僧虔和沈约之后、  
沈所论徐氏极有可能看过但徐氏并没有照搬他  
们的观点那么在徐氏看来这篇流行于世的古辞  
作者已不可考而且也没有专门题目只是按古诗惯  
例以首句入题为皑如山上雪”。 为了行文方便笔  
者称徐陵所录为古辞皑如山上雪”。  
11]549  
但愿同心人欢爱不相离。’”  
针对王氏这  
一看法,《四库提要卷一百五十八进行了辨证:“乃  
集中白头吟序不引西京杂记》,而引吴兢乐府  
解题》,已迷其本。 (西京杂记虽伪书然在吴  
兢之前即兢说所自出。) 又称宋志载文君诗云  
不知宋书·乐志》《白头吟实作古词不作文  
12]1359  
此亦千虑之一失信乎考证之难也。”  
受葛洪西京杂记影响认同文君白头吟说  
的后世有李善黄鹤阮阅葛立方王铚严羽谢维  
谢榛陆时雍冯惟讷王士禛沈德潜等。  
沧浪诗话·诗体下释直举文君有  
10]691  
南宋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  
白头吟》”  
·前集卷二十八于白头吟下云:“司马相如将聘  
茂陵女子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 诗曰:  
皓好山上雪……’ 相如感之乃至。 《 西京杂  
文选卷二十八鲍明远白头吟诗题下李善  
注曰:“《西京杂记司马相如将娉茂陵一女为  
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沈约宋  
古辞白头吟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原  
13]239  
》。”  
谢氏不但认同文君白头吟并且此  
段材料有误导读者认为西京杂记不但载有卓文  
君作白头吟》,而且还著录其辞明人谢榛四溟  
诗话文君白头吟说的自觉认同就更为明确  
:“卓文君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  
6]404  
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按照前后叙说逻辑在  
李善看来,《宋书所录白头吟即是西京杂记》  
所载文君白头吟”。 黄鹤在补注杜诗卷十一杜  
42  
ꢀ 《白头吟考辨  
其古雅自是汉人语鲍明远拟之曰:‘直如朱丝绳,  
清如玉壶冰。’此亦用汉人机轴虽能织文锦罗縠,  
未标明作者就是卓文君而是以乐府古辞著其作  
[21]274  
逯氏也是分本辞和晋乐形式录诗但和  
14]1191-1192  
惜时样不同尔。”  
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  
乐府不同的是逯氏是先录本辞后录晋乐形式。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西京杂记认  
为本篇是卓文君为司马相如欲另娶茂陵女而作似  
所言与谢榛相似:“五言在汉遂为鼻祖西京首首  
俱佳苏李固宜文君一女耳胸无绣虎腕乏灵均,  
白头吟寄兴高奇选言简隽乃知风会之翊人  
22]374  
属附会。”  
林庚中国历代诗歌选:“本篇最  
15]1402  
远矣。”  
冯惟讷古诗纪卷十二录卓文君白  
16]31  
明  
早见于玉台新咏》。 另有宋书·乐志载晋乐所  
奏歌辞篇幅较长却不是本辞本辞大约作于东汉  
时期,《乐府诗集载入相和歌辞》。 这是女子对用  
情不专得男子表示决绝的民歌,《西京杂记以为是  
头吟》,本辞录玉台》,晋乐所奏录宋书》  
人的诗歌理论在清代化为诸多实践选家多尊言践  
辑录了很多选本王士禛古诗选在录皑如  
山上雪篇时不仅以卓文君为作者同时以白头  
名题而闻人倓在笺古诗选对此深信不  
23]122  
西汉时卓文君的作品恐不可信。”  
林二氏  
西京杂记都持谨慎怀疑但他们都未对宋书》  
质疑所以仍以白头吟名篇 同时林庚判定该  
辞作于东汉也似出臆断。  
17]19  
沈德潜古诗源皑如山上雪篇体例  
18]46  
与王士禛完全相同  
受沈约古辞白头吟说影响的有吴兢郭茂  
黄节逯钦立朱东润林庚等而后世诗家诸如  
鲍照张正见虞世南刘希夷李白张籍白居易、  
汪遵邵谒唐庚滕毅方孝标刘寿萱等有意无意  
间践行着沈约宋书白头吟的见解且都身体  
力行或用古辞本意拟作白头吟》,或反其意而为  
。  
玉台》“古辞皑如山上雪说的影响并不如前  
两说广泛个中原因已很难考证但后世诸如御  
》、纪容舒冯舒陈沆等不囿于文君白头吟说  
古辞白头吟“,坚持玉台的观点也为我们留  
下一些思考的空间。  
太平御览卷十二字条下引乐府歌诗  
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  
24]60  
四句卷七十五字条下引古诗曰:  
唐人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直录白头吟》,那  
在吴氏看来,《白头吟当是乐府古题所以他  
:“右古词:‘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又云:‘愿  
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始言良人有两意故来与  
之相决绝次言别于沟水之上叙其本情终言男儿  
当重意气何用于钱刀也一说司马相如将聘茂陵  
人女为妾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 若  
宋鲍照直如朱丝绳’,陈张正见平生怀直道’,唐  
虞世南叶如幽径兰’,皆自伤清直芬馥而遭铄金  
决绝”  
今日斗酒别明日沟水头蹀躞御沟上沟水东西  
24]350  
四句对照御览前后录入体例可以推  
”  
断在御览辑录者看来这些诗句既无专门题目,  
也无确切作者可考清纪容舒玉台新咏考异:  
ꢀ ꢀ 宋书·乐志 载此篇亦曰古词 后人因  
西京杂记之说举卓文君以寔之西京杂  
但曰文君作白头吟》,不云即此词也此  
列之古乐府中而不署文君之名古人详慎去  
19]33  
25731  
点玉之谤君恩似薄与古文近焉。”  
虽然吴氏在  
后来臆断远矣。  
此同时举西京杂记文君作白头吟》,但他似乎对  
卓文君作白头吟一事并不相信所以采用一说”  
的判断而且在白头吟下也不著作者为卓文君,  
而是判定为古词”。 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乐府诗  
》,录入体例和吴兢相同也是以白头吟为题,  
纪氏对玉台不署作者姓名且列诗皑如山上雪”  
于古乐府的观点是完全肯定的清人冯舒诗纪  
匡谬卷二也专门对明人冯惟讷古诗纪作出辨  
:  
ꢀ ꢀ 宋书大曲有白头吟》,古辞”。乐府  
诗集》、《太平御览亦然玉台新咏 题作  
皑如山上雪”,非但不作文君并题亦不作白  
头吟西京杂记有文君为白头吟以  
自绝之说然亦不著其词或文君自有别篇不  
得遽以此诗当之也宋人不明其故妄以此诗  
实之如黄鹤杜诗注,《合璧事类,《西京杂  
4]  
古辞代作者只不过乐府在录白头吟》  
本辞之前先录入白头吟的晋乐演奏形式晋乐  
在本辞基础上所加的十句仅仅只为谐律而已近  
20]48  
人黄节汉魏乐府风笺》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下辑  
白头吟》,虽然于诗题下也引西京杂记》,但却并  
体例和乐府一致。  
4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之类并入此诗,《诗纪因之,《诗删选之。  
今人遽云有此妙口妙笔真长卿快偶可笑可  
及宋黄鹤注杜诗混合为一后人相沿遂  
为妒妇之什全乖风人之旨两意决绝”、  
沟水东西”,文君之于长卿何至是乎盖弃  
友逐妇之诗非第小星逮下之刺。 “愿得一心  
白头不相离。”忠厚之至也。 “男儿重意气,  
何用钱刀为。”慷慨之思也因削其妄题统归  
266  
。  
冯舒认为按照西京杂记的记载或许卓文君写过  
一首白头吟》,但绝不是宋书乐府中记载  
白头吟》,冯惟纳诗纪中录入的这首所谓白  
头吟当是古辞且为无名氏之作此外陈沆诗比  
兴笺乐府古辞笺下录皑如山上雪并笺  
:  
33-34  
古诗不以嫉妒诬风人焉。  
陈太初的观点和冯舒基本相同但陈氏认为始作俑  
者是宋人黄鹤在补注杜诗中的臆说根据笔者前  
面的考证这一混同当推向唐李善注文选》。 此  
从唐人大量的拟白头吟文学实践中我们也能  
看出在唐代这一观点的混同已经十分普遍综观  
古辞皑如山上雪我们似乎有理由相信玉台》  
为我们保存了这一悬案的真实原貌。  
玉台新咏载此篇题作皑如山上雪”,  
不云白头吟”,亦不云何人作也宋书大曲有  
白头吟》,作古辞,《御览》、《乐府诗集同之,  
亦无文君作白头吟之说西京杂记伪  
书始附会文君然亦不著其辞未尝以此诗当  
参考文献:  
1]严可均全汉文[G] / /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87.  
2]葛洪西京杂记[G] / / 四部丛刊初编79 上海上海书店,1989.  
3]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5]徐陵玉台新咏[G] / / 四部丛刊初编314 上海上海书店,1989.  
6]萧统文选[M].李善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  
7]黄希原本黄鹤补注补注杜诗[G] / / 文渊阁四库全书1069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8]陈沆诗比兴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9]阮阅诗话总龟前集[G] / / 文渊阁四库全书1478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0]葛立方韵语阳秋[G] / / 何文焕).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  
11]王铚雪溪集[G] / / 文渊阁四库全书:1136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2]永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3]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G] / / 文渊阁四库全书939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4]谢榛四溟诗话[G] / / 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  
15]陆时雍诗镜总论[G] / / 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  
16]冯惟讷古诗纪[G] / / 文津阁四库全书:461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7]王士禛选闻人倓笺古诗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8]沈德潜古诗源[M].北京中华书局,1978.  
19]吴兢乐府古题要解[G] / / 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  
20]黄节汉魏乐府风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1]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2]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3]林庚中国历代诗歌选先秦至隋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4]李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5]纪容舒玉台新咏考异[G] / / 文渊阁四库全书1331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6]冯舒诗纪匡谬[G] / / 丛书集成初编0171 北京中华书局,1985.  
责任编辑]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