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 卷第5 期
2006 年9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3,No.5
September,2006
“
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与
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李ꢀ 戎
(
四川师范大学教务处,成都610068)
ꢀ
ꢀ 摘要:“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计划是国家为加快教师教育发展而实施,通过对其主要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
的探讨,分析“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和“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可以提出推动教师教育模
式改革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06)05⁃0056⁃04
ꢀ
ꢀ 根据教育部师范司2005 年工作计划,教育部实
师教育基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的多元
化,教师需求主体层次的多样化,都要求在教师的培
养上打破垄断性,实行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和培养模
式的多样化。 实际上,中国已经有相当多的名牌综
合性大学已经成立或正在策划成立教育学院或师范
学院。 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是世界各国教师教
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走向,也是中国师范教育从传
统走向现代的新趋势。
施了“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计划,引领教师教育的
改革发展。 建立“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既是我国
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教师终身学习、提高教师专业
化水平的需要。
一ꢀ “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模式和运行
机制
“
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 的运行应遵循如下基
(二)“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的运行模式
本原则:目标明确,规划明晰;质量第一,保持优势;
首先,整合学校相关的教师教育资源。 力争在
基地内形成集教学、培训、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的
教师教育新体系,同时加强教师职后教育和提高性
教育任务,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基地建设,
选派相关学科的教师到实习基地挂职锻炼、兼课、研
究,国家引导并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与
支持。
[
1]
教研结合,不断创新。 在此原则下,“国家级教师
教育基地”的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包括以下主要内
容。
(
“
一)“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的建设主体
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 的建设以师范大学和
综合性大学中具有较高资质条件的教师学院或相关
学院群为依托,利用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共同整
合优质的教师教育资源,共同设立和建设国家级教
其次,对教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按照综
合化的思路确立新的培养模式,打通师范与非师范
收稿日期:2006⁃05⁃2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项目“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与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和四川省高等
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师教育基地建设与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人才模式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戎(1968—),女,四川乐山人,副研究员。
5
6
ꢀ
ꢀ
李ꢀ 戎ꢀ “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与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专业的渠道,进行“学科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教育”
培养模式的试点改革。 可以从试行“3+1”的本科培
养模式做起,逐步向“4+1”的双学位培养模式和“4+
二ꢀ “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与“全国教师教育
网络联盟”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是在教育部支持下,
以部分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大学为先导,并逐步扩大,
吸纳其他教育机构参加的开展远程教师培训的行业
协作组织。 “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与“全国教师教
育网络联盟” 二者具有相互合作的平台,二者共同
为基础教育的教师提供发展的机会,保证其知识的
更新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2
”、“4+3”的本科与硕士连读形式培养模式过渡,并
逐步建立起“本科”、“本科+1 年专业学习”的教育
文凭教师、“本科+2 年”的教育硕士和“本科+3 年”
[
2]
的专业硕士的新的中小学教师的培养框架
。
再次,形成开放式的教师培训体系。 包括三介
方面。 职前培养:在学生学习综合性的专业知识的
基础上,设置与基础教育相衔接的专业培养方向与
课程教学模块,突出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搭建一个
宽口径的专业方向教育平台;入职教育:形成多层次
的教师教育,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面向全社会提
供教师资格课程,完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实现教师
来源多元化,建立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在职培训:有
步骤、分阶段、分地区逐步提高小学、初中在职教师
的本科学历比例,在高中阶段提高具有研究生学历
教师的比例。 同时,根据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
要,在职教师专业培训由单纯职前教育的机构,向终
(一)“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为“全国教师教育
网络联盟”提供资源保障
“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 集中反映了国内外教
师教育方面最新的研究动向,能够为“全国教师教
育网络联盟”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 “国家级教师
教育基地”通过研究人员不断的研究和积累,可以
形成自己独有的资源库,利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
联盟”中的光盘教学、卫星电视教育、网络教育等各
种模式,实现其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国家级教
师教育基地”为“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提供一流
的课程资源以及师资保障,以确保“全国教师教育
网络联盟”能够实施研究生、专科升本科教育,实施
骨干教师国家与省级研修等相关的培训。 如果条件
允许,其他地方师范院校、区域性大学或学院面向本
地区教师实施本、专科学历教育,承担骨干教师市地
级研修等任务,同时积极参与开发建设共享优质课
程资源,与“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中的高水平师范
大学合作办学,或作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师范大学
的办学点,根据协议承担相关面授、辅导、考试等任
务,成为“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一部分。
(二)“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为“国家级教师
教育基地”提供实践平台
[
3]
身教育的机构转变。 针对中国目前没有区分教
师资格等级的实际情况,将培训与教师职称评定和
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挂钩。 建立针对不同学历、不同
资历、不同专业、相互衔接的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课
程,鼓励培训课程的开发与使用。
(
“
三)“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考核与评估
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 从确定学校到进行建
设都要加强对基地的考核与评估。 这些评估既包括
对“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的考核与评估,也包括对
“
“
基地”内的所有高师教育机构的考核与评估。 对
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的认证可以由教育部或各
省教育厅组织实施,对基地内的其他非基地教育机
构的评估由各省教育厅和当地教育局组织实施,或
委托教师教育基地对基地内的其他教师教育机构实
施认证。 认证的内容应该包括:教师教育方案和规
划、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课程标准与规划、学生素
质、教学与管理等。 对上述基本方面应该制定详细
的指标体系,考核与评估标准除了要达到一般教师
教育机构的标准外,还要突出“国家级教师教育基
地”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创新的成效、科研水平及
其应用的程度等。 实施评估的机构,须经教育部、地
方教育行政部门认证和批准,并事先公布评价方案
按照“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要求,应当积
极加快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建设,促进优质教师课程
资源共建共享,这也是“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
的意义之一。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为“国家级
教师教育基地” 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基地,将基
地中的优秀教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优秀的教师
讲课资源将被做成课件或制成音像制品。 同时可以
利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创建的门户网站,开
设中国教育电视台教师学习频道;利用中国教育卫
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和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学习
支持服务体系,与“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
[
4]
与评价手段
。
5
7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远程教育工程相结合,为全国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
远程教育服务。
这是由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长期以来在教师培
养中普遍实行的终结性、一次完成的模式已经不能
适应形势的需要,而基地的成立以及综合实力和办
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将会带动相关师范院校教师教
育的发展与变革。
(
三)“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与“国家级教师
教育基地”相互合作,为构建开放高效的教师终身
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提供支持
“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 的建立与完善将成
(二)教师教育的培养课程模式改革
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
要前提。 同时,实施“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 计划,
将推动高水平的教师教育创新,构建高水平、高质
量、高效益的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为教师终身
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在推进“全国教师教
育网络联盟”计划的同时,要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
定“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具体计划并组织实
施。 加快计算机远程教育平台和门户网站建设;加
快远程教师学历培训和非学历培训课程资源建设;
加快校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整合相关教师教育资
源;加强与各地教师教育机构的联合与合作。 在此
过程中,“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要根据情况整合区
域内的教师教育资源,发挥基地在教师培训体系中
的龙头作用,同时发挥其他师范院校和举办教师教
育机构的骨干作用,利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
的网络形成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为构建
开放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为建设学习型社会
提供支持。
在“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运行过程中,课程应
及时反映科学和学科发展前沿性成果的新知识和新
内容。 在基地中,培训者要能积极主动地改变课程
内容老化落后的部分。 要努力建构研究性教师教
育,培养既具有广博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精深学科专
业知识,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教师。
同时要改变重知识教学轻能力培养,重智育轻德育
的状况,努力培养既具有科学精神、又具有人文精神
的全面发展的教师。 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要更多
地实行模块教学。 各个层次类别教师教育的课程模
块都由通识课、学科专业课、教育专业课、教育实践
和技能课等四大块组成。 不同课程之间的区别主要
表现在学科专业课和学科课程论、学科教学论和学
科教材教法上。
(三)教师教育中教学方式的变革
在“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中,教师教育的教学
方式也在进行整合。 常见的有分离式教学、研究性
教学和以及教育实践教学等。 为了重点培养学生创
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教育必须突出和加强研究
性教学的研究和实践,通过城乡合作教育与教育实
践教学等手段、途径、方式,提高教师教育的实践性
和实用性。 由于师范教育总的修业年限限制,学生
只能在实习学校学习一些简单的教育实践知识,因
此,在基地中教师教育改革必须重视并尽力解决实
践时间少的问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同学和有志
于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四)教师教育中教师获取信息能力的提高与
变革
三ꢀ “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实施后的教师教
育改革思路
根据教师教育的特点,结合国家提倡的“国家
级教师教育基地” 建设方案和运行模式,要从教师
教育的课程内容改革、培养和培训模式改革,以及理
念更新等许多方面采取措施,使教师教育改革在
“
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的支持下发展得更好。
(
一)教师教育理念的变革:专业化与终身教育
思想
美国学者拉莫斯指出:“如果师范教育只重视
专业角色中的智能的培养,而不把道德的、精神的培
养作为主要的和本质性的部分,那么师范生就没有
领悟教师专业的全部含义并对之做出确认和判断,
这种师范教育是残缺不全的。”要让学生学会关心、
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学习,更要让学生学会思
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要肯定教
师的主体性和首创精神,这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教师教育必须走终身化、一体化发展的道路。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是学习和教育的手段,也是
学习和教育的内容。 通过基地的辐射作用,可以促
进教师教学和研究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也使学生学习质量得到提升。 “国家级教师教育基
地”必须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把大力发
展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改革教师教育的重要任务和重
要内容,把教师和学生能否很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结合“全国教师教
5
8
ꢀ
ꢀ
李ꢀ 戎ꢀ “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与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育网络联盟” 的建设,利用这一平台更好地促进教
师教育的改革。 目前,图书信息仍然是获得资料信
息的主要方式之一。 学校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图书资
料建设,为教师教育提供充足的图书资料,积极引导
学生充分利用其特点和优势。
现。 在教师培训方面,要依靠“国家级教师教育基
地”以及区域教育行政机构,完善教师终身教育的
管理体制。 要建立教师个人档案袋;建立针对不同
学历、不同资历、不同专业的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课
程;建立教师职后培训基地,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统一
管理。 国家要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打破条块
分割、地域界限、旧的分工和体制阻隔,将教师教育
逐步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教师教
育是大学的使命,强调大学尤其是高水平大学对于
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责任。 要改变传统的教师的
理念,强调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不断对教师教育的
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完善“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的
各项保障制度。
(
五)完善教师的职后教育制度:走向一体化
改革教师教育体系,走一体化道路是教师教育
的基本方向。 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必须打破单一的教
师培养体系,吸引非教师教育系统的力量,形成多样
化的教师培养体系。 现阶段,应保持“定向型” 与
“
开放型”两种培养模式并存。 师范教育必须开放,
[5]
实现从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型。 随着“国
家级教师教育基地”的逐步发展与“全国教师教育
网络联盟”的不断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将逐步实
参考文献:
[
[
[
[
[
1]卢双盈.国家级职教师资基地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思考[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9):54⁃57ꢁ
2]江秀乐,袁奋光.重点师范大学建设与教师教育创新[J].教育研究,2003,(6):28⁃32ꢁ
3]冯宇红.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教育改革[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167⁃170ꢁ
4]张奇勇,方洪锦,刘长龙.江苏省教师教育基地的运行机制研究[J].教书育人,2005,(12):13⁃15ꢁ
5]任会兵.专业化发展与中国教师教育改革[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6⁃9ꢁ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Teacher Education Base” and Re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 Pattern
LI Rong
(
Dean’s Office,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8, China)
Abstract:“National Teacher Education Base” project is for the purpose of accelerating teacher edu⁃
cation development. The author comes up with concrete proposals for the promo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pattern reform through an introduction of the principal construction patterns and running mechanism of the
project and an analysis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National Teacher Education Base” and “National
Teacher Education Network Alliance”.
Key words: National Teacher Education Base; National Teacher Education Network Alliance;
teacher education; education pattern
[
责任编辑:李大明]
5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