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卷第月
#
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
,-&<#)*+*
)*+*
年
"
,%-./0&%12345-0/(%.60&7/389.:3;<!2%430&2439/49:=>3;3%/"
!
成唯识论"的识变结构
杨 东
!
# #成都@+**@A"
南京)+**?!$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
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
#
本文首先对
!
唯识三十颂
所变境相的种类
最后以图示的方式从整体上展示
唯识
"
的心识结构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中所述的八识的结构和功
有无以及假实我法二执的产生 并对
成唯识论所述的识变结构
%
阿赖耶识三性
#
进而对
!
成唯识论
"
!
!
能
#
八识如何变现内外境
#
$
#
#
三性的安立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
相关唯识要义予以会通
#
!
"
关键词#!成唯识论"&!唯识三十颂"&识变结构
&
&
&
中图分类号#B?#A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DE!+E')*+*(*#D***ED*@
!
!
'
(
#
&
!
!
成唯识论
是大乘唯识学论著中具有总结性质的一部重要论典
唯识所现*#那么能使万法显现于前的心识结构及其功能机制自然就成为唯识学理
等大论对此都进行了重要的
识所变境相的种类有无假实以及我法二执外
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厘清成唯识论关于心识的论述深入探讨该
所执外境以及有无假实的安立并对诸要义进行分析最终以图示的方式予以清晰地
是玄奘大师糅译十大论师对世亲唯识三十颂释的一部总结性著作其识变结构自
所说为基础 所以本文首先对唯识三十颂的心识结构进行简略分析然后再详细地
的特点
唯识三十颂
也可以说是唯识学集大成之作
唯识
学的要义一言以蔽之曰
)
论中最为核心和难解的部分之一#'瑜伽师地论(+'大乘庄严经论(+'摄大乘论
(
论述
境的产生等等都做了详密的论证和阐释
论对八识识所变内境
阐明 由于成唯识论
唯识三十颂
#
而
'
成唯识论
(
综合诸论
#
以护法之义为宗
#
对心识结构
+
+
+
&
'
(
#
+
+
#
#
&
'
(
'
(
#
然是以
分析
'
(
&
#
'
(
#
'
成唯识论
(
&
一
!
"
的识变结构
是世亲晚年的著作
阿赖耶识能缘根身器界和种子的说法相同
内执受又分为遍计妄执习气和诸色根根依处 简言之
异熟一切种不可知执受
执受和处 其中执受有二根身和种子
细不可知的 可见阿赖耶识能缘根身种子和器界
由于阿赖耶识作为异熟识和七转识一样具有能缘所缘的特点
生万法的功能和作为识能执持根身能缘所缘的功能分开因此就有了
颂文中没有这二种变现之说但是安慧的释论 和成唯识论都在解释
上也的确只有先说这两种变现才能更好地理解三能变之说
所谓的因能变就是指阿赖耶识中的等流和异熟二种习气
!
'
唯识三十颂
(
#
颇有总结一生所学归趣之意
#
在心识结构上与摄抉择分的八识皆有
即阿赖耶识有两种所缘境内执受和外无分别器相
#
阿赖耶识所缘就是器界
'
(
!
能所缘
#
+
&
,
&
#
+
根身和种子&'唯识三十颂(
"
云
,)初阿赖耶识
#
+
#
+
处了*&即阿赖耶识处于异熟状态时
#
持有一切种子
了别表别活动是极为微
所说之阿赖耶识的所缘转相是一致
#
这样就有必要把阿赖耶识作为种子能
因能变 果能变的说法 世亲的
三能变之前先说这两种变现事实
#
能了别
#
!
能缘
"
&
,
$
处即器界
&
阿赖耶识这种能缘
!
+
"
&
#
+
&
这和
'
摄抉择分
(
的
&
#
#
+
#
)
*
和
)
*
&
$
#
'
(
)
*
#
)
*
&
)
*
#
也就是阿赖耶识中的种子亦即作为种子体
#
收稿日期#)*+*D*ED+E
杨东!+?""%"#
作者简介
#
男四川遂宁人
#
#
哲学博士
#
南京大学哲学系在站博士后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中国哲学与文
#
化研究所讲师
&
E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的阿赖耶识
所以叫做
种子所生之果
#
此时的阿赖耶识称为种子识或者种子赖耶
果能变就是指现行八识了
又由于此现行八识都能变现所以称为
就是现行八识 既然八识能变现转化那么此现行八识又是如何变现诸法的呢
颂曰
!
此能变唯三 不可知执受
是识名末那依彼转缘彼 差别有六种了境为性相
&
由于这两种习气能生起现行诸识是诸法生起之
由于八识皆是种子等流异熟习气生起的是
就是种子
这就涉及到
#
因
#
)
因能变*&所谓
)
*
&
!
+
"
#
#
#
)
果能变*&简言之#)因能变
*
!种子赖耶"#
)
果能变
*
&
#
-
)
三能
变
*
了
!
&
,
#
谓异熟
$
思量
#
及了别境识
%
初阿赖耶识
#
异熟一切种
$
#
$
处了))次第二
能变
#
#
#
思量为性相%))次第三能变
#
#
#
善不善俱非
%
)
)%
由等流
根身
我所
+
异熟习气生起的八识皆能变 异熟能变即阿赖耶识能了别
#
此中能变分为三类
,
一
+
#
#
+
变现显
!
现
我
"
+
种子和器世间 思量能变即染污意 且把阿赖耶识作为所缘
了别能变即前六识能变现色等六境作为所缘 只有识的变现根本就没有所执实我
分别所分别由此彼皆无 所分别之境
根本没有
$
二
+
#
!
末那识"#依阿赖耶识而起
#
#
执为
+
$
三
+
#
#
&
由此
#
#
+
实
&
法外境
&
颂云,)是诸识转变
#
#
#
故一切唯识&*识的变现就是识的分别
#
都是识对自身所变现出来的妄执
#
#
由此成立唯识之义&'成唯识论对此的分析非常细密&'唯识
(
三十颂
(
的心识结构可以图解如图+,
*
根身
种子
*
执受
*
染污意***变现***
%
(
处
* ***器界
三能变
'
种子异赖熟耶习气生起
!
!!!!
$
'
等流
$
(#"
染污意***变现***
我
前六识***变现***六境
&
)
!
!!!!!!!!因能变!!!!!果能变
图+F!唯识三十颂
"的心识结构图
'
成唯识论 把八识的变现说
为八识各自变现见相二分 但
#
颂文和安慧的释论都没有说到见相的问题
相之说用于解释唯识三十颂 这种八识各有见相的能所式结构
道理的确有很多殊胜之处有利于更加深入地辨析诸法生起的机制诸法之有无等等问题
但是这也为理解唯识古义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为大部分原始唯识经论中都没有提到见相之说
所取而能取所取是不能完全理解为见分相分的
二 八识的变现与内境的产生
(
则以
'
唯识三十颂
(
的心识结构为基础予以进一步细化和深化&'成唯识论
能了别能显现的功能说为见分把识所变现所缘虑之相作为相分
应该是世亲之后的论师依摄大乘论及世亲释论进行推阐把见
对于解释诸识的变现以及唯识无境的
也易于学者理解
&
多说能取
(
#
把识能缘
+
+
#
+
#
'
(
#
'
(
的
&
#
#
+
#
#
#
#
#
&
!
'
唯识三十颂
法之义为主抉幽发微
产生的我执法执等唯识学的方方面面都做了精细的分析和抉择
相的有无假实以及我执法执外境的产生 下面就成唯识论关于八识的变现以及内境的产生和性质进行
较为详细的说明和分析
第一 首先把阿赖耶识作为种子识能生万法的特性和它作为识能缘境相能执持
根身的特性分开 前者即是阿赖耶识的因相说为一切种子识也就是种子赖耶后者是种子所生现行果
阿赖耶识的果相说为异熟识亦即现行赖耶 种子赖耶和现行赖耶只是一个赖耶只是以因果分位不同而
说为二 由种子作为亲因缘生起现行阿赖耶识自体此自体生时缘变种子根身和器界作为自己的所缘
#
并由此所缘作为依托而生起了别能缘的作用亦即阿赖耶识的见分种子根身和器界则是阿赖耶识的相
需要注意的是阿赖耶识的变现异熟识变是属于因缘变所缘之境是由诸法自身之实种子为因所变现
所以由因缘势力所变现的根身和器界都是有实在体用的 分别变则是由能缘心之作意计度等分别力所
(
和安慧释对内识的变现结构
+
外境的产生等等说得都很简略#'成唯识论
(
糅十家注
识所变境相的种类识变所
本文最为关注的则是识变结构识所变境
(
#
以护
#
#
精深广博对于种子义
#
+
熏习义
+
四分义
+
四缘义
+
转依义
+
+
&
+
+
&
'
&
#
阿赖耶识&'成唯识论
(
+
&
#
#
$
#
即
#
#
&
#
&
#
#
#
+
!
"
#
#
+
分
&
#
!
"
#
的
#
&
+
'
生之境
#
如第七识和独头意识亲所缘之境
#
没有实用
#
只能为境
&
@
杨
!
东 的识变结构
!'成唯识论(
此中种子是本识亲生自果的功能差别
#
也就是阿赖耶识生起诸法的功能
作用潜能不同于根身
所变现和所缘的是一切有漏种子无漏种子虽然依附于阿赖耶识
非杂染赖耶所变和所缘 器界则是以共相种子为因缘由异熟识现行赖耶所缘变的似色
根身是以不共相种子为因缘由赖耶缘变的似色根及根依处 根身和器界都属于色法都属于
地水火风及其所造的色等法但由于器界是众生所共根身是不共的器界似乎在外根身似乎是
所以有外器界内根身的分别实际上都是阿赖耶识所变现的
需要说明的是诸如山河大地眼耳鼻舌身等色法都是经过众生的意识分别遍计而说的其本性并非山
河大地等但又显现为山河大地 实际上色法是由四大种及其所造色形成四大种则为种子缘生 为了区
把种子缘生大种所造的根身器界说为似色根
可以理解为色等法本身而不是通过前六识显现出来的那个色等法
阿赖耶识所变现的依他起根身器界等色法的本相是圣者所了知的境界非凡夫所能了知
于世俗而说为色等法 诸经论中通常说的色等法也就是依他起缘生法本身所说而不是指遍计法
为了特意加以区别而把依他法说为似色这一点很容易引起混淆需加以留意
诸心心所的生起需要各种缘也各有所依 诸识生起的所依有三因缘依
和等无间缘依 因缘增上缘等无间缘和所缘缘
疏二种 亲所缘缘是指与能缘体不相离是见分等所虑所托主要是指自识所变之相分疏所缘缘是指与能
缘体相离如他识所变之境及自身中别识所变之境能够作为本质成为见分的所虑所托以其间接成所缘缘
故称疏所缘缘 如第八识所变现的根身器界前五识能仗托彼为本质而缘 诸识的所依和四缘是相通的
因缘依和因缘都是指自类识种子等无间缘依和等无间缘都是指自类前识增上缘包括增上缘依但不限于
增上缘依 那么现行赖耶生起所需之缘有哪些呢 阿赖耶识的因缘因缘依是自类种子等无间缘等无
间缘依是自类相续的前识增上缘有很多必备的是第七识俱有依因为藏识与末那同时生起恒依末那
无末那赖耶也不会生起所缘缘包括亲疏二种亲所缘缘就是自识所变之根身器界种子必定有疏所缘
缘在不同情况下或有或无
需要注意的是阿赖耶识所缘变的根身器界种子亲所缘缘是实种子所生是本质而非影像此相分
根境在唯识三类境中属于性境 根身器界都是实种子所缘变有实用不从能缘之心而改变
第二末那识 末那识即染污意以思量为性以阿赖耶识为所依和所缘 末那识生起的因缘因缘依
是自类识的种子等无间缘开导依是自类前识增上缘有多种但必备的是现行赖耶
赖耶为依则不能生起所缘缘是现行赖耶的见分 末那识恒时执着赖耶见分为我并恒审思量
我见我慢我爱四根本烦恼相应成为前六识的染净依 现行赖耶是末那识的疏所缘缘末那识见分缘此本
亲所缘缘"#此相分由于被执为我而与本质之性不符
所以末那识的相分境属于带
#
虽然依世俗说为实有
#
但不能
当作实体看待
&
换言之
#
种子就是一种世俗实有的功能
+
+
#
+
器界此二不但有世俗实
#
用
#
还有世俗实体
由清净法界所摄
等器世间相
四大种
&
阿赖耶识
!
异熟识
"
#
#
但
#
&
#
!
"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
#
&
别于妄执的色等法#'成唯识论
(
+
+
+
似色等器世间#'辩中边论
(
中说为似义
缘生
+
似有情也是此义
#
#
&
由种子
但为了顺
有时候
+
+
#
#
#
&
#
&
#
#
&
#
&
,
!
种子依"+增上缘依
!
俱有依
所缘缘分为亲
$
"
!
开导依"&诸识生起所需之缘可分为四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若
#
$
+
#
+
+
#
#
)
&
#
+
+
!
"
#
#
*
&
因为种子
+
+
#
#
&
#
&
#
#
&
!
"
$
!
"
$
#
!
俱有依"#若没有现行
$
&
#
#
由此与我痴
+
+
+
#
&
#
质而变现一影像作为相分
!
#
质境
&
第三
#
意识
&
虽然前六识都是依第七意根而转起但是第七意是第六识的不共所依所以第六识叫做意
如依眼根而立眼识名等 意识以自类种子为因缘
!
因缘依"$
必需的则是现行第八识和第七染污意此二识都是意识生
意识是八识之中最为猛利敏捷的识能够遍缘三世十八界一切诸法所以意识的所
有无一切诸法 意识主要分为两类五俱意识和独头意识 五俱意识是指与五识
能助五识生起现行还能令五识明了取境独头意识则是不与五识俱起独起泛缘十八界的
五俱意识所缘之境与前五识相同有所托之本质属于性境独头意识所缘之境则包括意识分别力所
变的独影境以及带质境 所以意识所变相分境兼有性境独影境和带质境三种
第四前五识 眼等前五识以无间灭之意根为共所依也有自己不共所依之五色根
子为因缘 必不可少的首先是各自不共所依之五
#
#
识
&
前五识也是根据各自不同的不共所依立名
#
&
自类前识为等无间缘
起的俱有依缺一不可
缘缘非常广泛包括内外
同时生起的意识
意识
!
开导依"$增上缘亦有多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五识也以自类种
!
因缘依"+自类前识为等无间缘!开导依"&增上缘有多种#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根
#
即本识所变眼等净色根
染净依的第七识五识依末那之染净而成有漏无漏
的所缘境必须仗托外质才能生起也就是以阿赖耶识的根身
也就是五境 由于前五识没有分别功能其影像与本质相符
#
这是五识的同境依
$
其次是作为分别依的意识
最后是根本依的阿赖耶识
器界作为疏所缘缘
现量所得所以前五识的相分境属于性
#
能使五识明了所缘境
为诸识生起的根本
变现影像作为相分亲所缘
$
还有作为
#
$
#
&
前五识
#
+
#
缘
境
#
&
#
#
#
-,+
&
三 外境的产生以及三性的安立
!
由上述对八识生起之诸缘
是诸识所变现的本质或影像根本就没有所谓实在的外境
之本质或影像那么众生所执着的实我实法外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这是由于八识之中的第七识和第六识具有计执的功能由此二识计执诸识以及识所变现的本质或影像
为实在的我 认为第八识和前五识都没有计执的功能第六
识能周遍计度 所以也归入能遍计之内认为摄大乘论中所说
能遍计是指 所说的三界心心所皆是虚妄分别
有漏识不能证得真如实际所以都名虚妄分别但并
对分别和遍计的区分应该是继承了摄大乘论的说法
由第七识和第六识遍计所产生的我执和法执各有俱生和分别两种 先说我执 俱生我执 由无始
以来虚妄熏习内因之力产生的永恒与众生身心相俱的我执不需要自己的妄分别和邪说的影响就能产生
此俱生我执有两种 一种是第七识把它缘第八识所起的自心相执为实我也就是第七识见分缘取第八识见
分的时候变现一自心影像作为相分并把此相分执为实在的我此执常时相续没有间断 另外一种是第六
识见分缘取第八识所变现的五蕴之时以此作为本质疏所缘缘而变现自识的影像相分并把此相分境执为常
一之实我此执有间断或起或灭 这两种俱生我执在众生是与生俱来深细难断 分别我执 此执的生
起不但需要内在的无明熏习力还需要现时存在的外缘力 此执并非与生俱有的要依靠邪说和妄分别才能
生起所以只在第六识中有 分别我执也有两种一是第六识依托邪谬教义所说的五蕴相而变现自心相
分别计度执为实我二是依托邪谬教义所说的我相而变现自心相并妄加分别执为实我 相比俱生我执
两种分别我执是粗显易断的 可见我执皆是由缘取五取蕴妄执为我而产生的 既然如此那么五蕴是不是
就是实有的呢 实际上本识所变现的五蕴是从种子缘生幻有的在世俗可说为实有但在胜义是不能说为
实有的 所谓的实我则是第六第七识妄执计度此幻有五蕴而产生的根本没有
法执是指执着诸法为实有也分为俱生与分别二种 俱生法执 与俱生我执一样
无始以来的虚妄熏习内因力所产生的恒常与根身相俱无需邪说和妄分别就能生起 俱生法执亦有二
种是常相续的第七识缘第八识见分起自心相执为实法还有一种是有间断的第六识缘取诸识所变的五蕴
十二处十八界等相或作总相缘取或作别相缘取由此作为依托而生起自心影像相分并执此相分境为实
此二俱生法执也是与生俱有微细难断 分别法执 此执的生起同分别我执一样不但要内在的虚
妄熏习力还需要现时的外缘力 此执并非恒与身心相俱需要邪说和妄分别影响才能生起所以只在第六
识中有 分别法执也有二一是第六识缘取邪谬教义所说之蕴 界诸相而生起自心相分境并分别计度执
为实法二是第六识缘取邪谬教义所说之自性等相而生起自心相并妄执此自心相为实法 这两种法执是粗
显易断的 总之一切法执都是由第六第七识缘自心所现之似法影像执为实有而产生的 此似法即自
识所变现之影像是缘生幻有而不是非有的依世俗谛可说为实有 但所执实法则是由六七二识于此影像
虚妄计度产生的
不但说遍计所执之我法非实还强调了依他起之心心所及其所变现之
书中于此有一段著名的论述
亦如幻事非真实有 为遣妄执心心所外实有境故说唯有识若执唯识真实有
+
八识的结构
+
相互关系和所生境相的分析可知
#
显现于我们面前的境相完全
#
#
所以一切都唯识所现
&
既然一切法皆是识所变现
#
+
-
#
+
法
#
从而产生似乎实在的遍计外境&'成唯识论
(
#
#
第七识虽计而非遍
#
但是能计执第八识
第七二识 那么
认为三界心心所皆是有漏识
+,.
#
#
'
(
)
意
识
*
)
意
*
和
)
意识*#即第六
+
&
'
中边(+'楞伽
(
#
又
怎么解释呢- '成唯识论
(
#
#
#
非都具有能遍计的功能 &'成唯识论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
,
#
并
$
#
&
#
这
&
#
&
#
-
#
#
#
&
)
*
+
#
&
#
&
一
+
&
#
俱生法执也是由
#
#
&
,
一
+
#
$
+
+
#
+
#
#
法
&
#
&
二
+
&
#
#
&
#
#
&
,
+
处
+
#
$
#
&
&
#
+
!
"
&
#
#
#
#
&
+
/,+
#
完全非有
&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成唯识论
(
+
#
似法是幻有
#
也非真实
&
,
诸心心所依他起故
#
%
#
#
!
!
0,+
者如执外境亦是法执
#
%
A
!
杨 东 的识变结构
!'成唯识论(
这里说得非常清楚 此依他起是幻有而非实有
成唯识论中多说依他起的心心所 此中实有都是就世俗而言
心外具有实境的妄执而说唯识因为外境皆是妄执诸识所变现的内境而产生的实际上并无外境
变现但此能变现诸识也是缘生幻有的若认为外境无有诸识实有的话就误解了唯识的意趣 虽说唯识是
为了遣除妄执并不遣除缘起法然而缘生的心心所是幻有世俗有非胜义有 真正实有的是
)唯识实性*#
即缘生法的实相亦即圆成实性空性真如而非缘生的 空性真如本来是超言绝相的然
#
而于言诠则不得不说为胜义实有 中观之说而与之完全相顺的
把上述成唯识论的识变结构 实法外境等义综合起来其识变结构如图
所示 由图 对境相的分析是非常细致严密的尤其是对诸识各自变现之内境所作的详
#
诸心心所是种子缘生依他起性
#
#
但在世俗上说为实有
为了遣除
只有识的
#
所
以
'
(
+
自心内蕴自心内法是实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唯识相*&当然
#
+
&
由此可见#'成唯识论
识所变境相以及识所执实我
(
是融通了般若
+
&
'
(
+
+
#
)
&
)
可见#'成唯识论
(
#
尽剖析令人叹服
&
!
因能变!!!!!果能变
见分
'
能缘
所缘
此相分境乃因缘所变现之器
(
现行赖耶变现
+F常相续之末那识缘取赖耶见分变
.
#
"
%
相分
'
(
#
&
俱生我执为自心影像执为实我)F有间断之
意识缘取赖耶所变之根身
现自心影像执为实我
'
五蕴 变
(
%
#
%
界
$
根身和种子
#
是本质境
#
我执
$
非影像境
#
属性境
+
F
意识缘取邪教所说之五蕴相而变
现自心相
&
分别我执识缘取邪教所说之我相而变现自心
妄执计度为实我
#
分别计度执为实我&)F
意
见分
'
能缘
(
末那识变现
.
#
"
相分
'
所缘
(
相
#
由意识
$
此相分境乃见分缘取赖耶见
种子赖耶
生起
等流
$
异熟习气(#"
末那识
分作为本质 疏所缘缘所变
*
现之相似影像境
#
属带质境 计执诸法
而生起
见分
#
$
'
'
能缘
所缘
此相分境乃见分缘一切法所
变现之相似像境通性境
质境和独影境
见分能缘
所缘
此相分境乃见分缘赖耶所变之根身
!!!!!!! 作为本质依托而变现之相似影像境
影像境但为现量所得属性境
# #
(
+F常相续之末那识缘取赖耶见分变
)F
俱生法执为自心影像执为实法 有间断之
# &
意识缘取诸识所变之蕴
变现自心影像执为实法
意识变现
.
#
"
相分
'
(
$
处界等相
$
%
#
%
法执
$
#
$
带
+
F
意识缘取邪教所说之蕴
$
处界诸
$
相变现出自心相
#
分别计度执为实
&
分别法执法&)F意识缘取邪教所说之自性等
'
(
&
前五识变现
.
#"
相分
#
相变现为自心相妄执为实法
'
(
$
器界
#
#
虽是
!
!
!!!!!!!!!!!!!依他起内境幻有!!!!!!!!!!!!!!遍计执外境非有
图)F!成唯识论"的识变结构图
'
成唯识论
(
把诸心
+
心所及其所变之见相二分皆摄入依他起性
第八识所变的有体有用的本质境相还是意识见分由分别力所生之无体无用
无论是因缘变还是分别变无论是性境独影境还是带质境也无论相分境与见分境是同种
称之为内境此内境是
但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熏习力使得众生的第六识和第七识天生就具有计度妄执的能力把诸
识以及识所变现之内境执为实我实法由此而产生遍计执外境 换句话说显现于众生面前的境相是经过
了六七二识遍计之后产生的并没有如所显现那样的实性 圆成实性则是于依他起缘生法上远离我执
由我执法执空所显之真如实性 简言之圆成实性就是依他起之实相实性众生由于无明而于依他缘
生法上执有实在的能取所取不能明了缘生法的实相若遣除此二取则能显现依他实相 依他起与圆成实
就是法与法性世俗与胜义相与性的关系二者不一不异相待而有缘起法外别无胜义可得这一点与中
观之说若合符契
#
也就是说诸识以及诸识所变现的境相之
中
#
无论是实种子所生
+
#
+
非实种
子所生之影像境
#
#
+
#
生还是异种生
#
一切境相皆是由种种因缘而得生起
#
皆可摄于缘生法之内#'成唯识论
(
#
缘生幻有的
&
#
+
#
&
#
+
#
&
+
法
执
#
+
&
#
+
#
+
#
#
&
+
+
#
#
#
#
#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另外#'成唯识论
(
也说依他起有杂染
由此无漏有为的圣道清净法以及出世间的无漏心心所
无漏清净的角度而言
能摄持一切染净法种子一切染净法皆依之生起
使得真如显现另一种所依则是迷悟依
真如不显则是生死杂染真如显则是涅槃清净
依的根本区别在于持种依阿赖耶识是依他起缘生法
心与心性的关系 虽不说如来藏
分为心与心性前者为持种依后者为迷悟依心与心性皆可言心
行派以真如空性解如来藏的一贯思想
+
清净二分
#
一切众缘所生染净心心所及其见相二分
正智也属于缘生依他起性
还说有两种所依一是持种依
圣道能断除识中的杂染种子生起清净种子
真如乃生死涅槃杂染清净迷与悟的根本所
真如本身则无变异本性清净或者说非染非净
迷悟依真如则是缘生法实性二者是相与性
实际上是会通了如来藏思想的把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但又有相性智如之别秉承和延续了瑜伽
+
有漏无漏诸法
但从
即阿
转染
皆摄属于依他起
它们于境无倒
赖耶识
成净
&
#
!
"
#
1,+
+
#
亦可摄入圆成实性 &'成唯识论
(
,
#
#
#
#
+
#
#
$
+
根本依%%%真如
#
+
+
2,+
依
#
#
#
+
&
这两种
法与法
#
#
#
+
性
+
&
可见#'成唯识论
(
#
#
#
#
#
#
+
#
&
注释
#
'
瑜伽师地论
(
卷五十一
由了别内执受故二由了别外无分别器相故
色界若在无色唯有习气执受了别 了别外无分别器相者
譬如灯焰生时内执膏炷外发光明如是阿赖耶识缘内执受缘
下同
'
摄抉择分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一(,云何建立所缘转相
了别内执受者谓能了别遍计所执自性妄执习气
谓能了别依止缘内执受阿赖耶识故
#
外器相生起道理应知亦尔
-
谓若略说阿赖耶识由于二种所缘境转一
及诸色根根所依处此于有
于一切时无有间断器世间
参见
#
,
!
#
&
#
#
#
#
#
&
#
相
&
+
#
+
#
&
'大正藏(!台湾财团法
人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年版
唯识三十论颂(#玄奘译#'大正藏
#
"
第
!*
册
#
第
EA*
页
&
%&世亲
'
(
第
!+
册
#
第
@*
页
&
"
此中
界表别
过识的了别
)
不可知执受
+
处了
*
一颂
#
霍韬晦先生译为
字分开
器界才有行相表现出来
以及成唯识论
的释论目前有三种汉译本可以参考
吕澂先生从梵本翻译的
一随因缘势力故变二随分别势力故变
成唯识论
请参见成唯识论
唯识三类境是指识所变现的三类不同性质的相分境
不随能缘心改变之境独影境是指由能缘心之妄分别而变现之境
虽有所托的本质但又和本质的自相不符可参见玄奘的
意识和前六识的论述请参见成唯识论卷四
)
彼有不可知
单独加以解释
更突出阿赖耶识所具有的能所结构
,
执受
+
处表别*#)
了
*
字译为
)
表别*#意谓阿赖耶识能使根身
+
器
#
+
显现出来&'成唯识论
(
把
)
了
*
#
#
认为
)
了即了别
#
即是行相
#
识以了别为行相故*#强调只有通
!
能缘
"
作用
#
根身
+
#
&
参见霍韬晦安慧三十唯识原
'
典译注(!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A*年版
"
'
(
卷一#'大正藏
(
第
!+
册
&
安慧对世亲
韩镜清先生从藏本翻译的
成唯识论卷二有漏识变略二种
请参见
'
唯识三十颂
(
,
一
+
霍韬晦先生从梵本翻译的 二
'安慧三十唯识原典译注($ +
安慧三十唯识略抄(&
初必有用后但为境&'大正藏
$
'
唯识三十论($
三
+
'
'
(
,
#
#
(
第
!+
册
#
第
+)
页
&
'
(
)
*
关于阿赖耶识的论述
#
'
(
卷三#'大正藏
(
第
!+
册
#
第
+#
页
&
关于四缘及所依的论述
#
'
(
卷四#'大正藏
(
第
!+
册
#
第
+?D)+
页
独影境和带质境
&
#
包括性境
+
&
性境是指由实种子所生具有真实体用
+
#
#
$
#
别无本质
#
仅为影像带质境是指能缘心所缘取的境界
$
#
#
'
八识规矩颂(&
+
#
'
(
+
卷五#'大正藏
(
第
!+
册
#
第
+?D)@
页
&
+
'
成唯识论述记
(
卷九#'大正藏
(
第
#!
册
#
第
E#)
页
&
+
#
请参见
'
成唯识论
#
第
(
卷一
&
+
卷二
+
卷八#'大正藏
(
第
!+
册
#
第
)+@+#E
页
&
+
'
(
卷二#'大正藏
卷八#'大正藏
卷十#'大正藏
(
第
!+
册
"
页
'
(
(
第
!+
册
册
#
第
#E
E#
页
页
&
+
'
(
(
第
!+
#
第
&
+
!
责任编辑"凌兴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