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卷第月
#
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
,-&<#)*+*
)*+*
年
"
,%-./0&%12345-0/(%.60&7/389.:3;<!2%430&2439/49:=>3;3%/"
杜诗%伪苏注&与宋文化关系管窥
+ )
杨经华$周裕锴
!
+'贵州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贵阳EE***#$)'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
摘要
#
在杜诗伪注中#.伪苏注
/
的影响最为广泛
还与当时宋学的时代精神有关
而任意臆改史实
不过是宋学精神的一种异化而已
杜诗&.伪苏注/&宋文化
!
$
危害最为巨大
宋学强调
在注杜过程中
%
%
它的产生
#
不仅与当时
.夺胎换骨/$.点铁成
淡化客观史实造
断以己意/#高扬主体意识$ #
杜撰历史伪造出处
!
!
金
/
的诗学理论密切相关
#
%
.
成了一种为证明
作为一种解释方式
关键词
.
己意
/
$
伪造典故之风%.伪苏注
/
#
托名东坡
#
#
#
#
#
中图分类号#O)*@')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DE!+E')*+*(*#D**A+D*E
!
#
刊为
世称
尽管历代学者对它的批 作为创作的样本
产生之深刻原因
学界 蕴含着巨大的知识含量
莫砺锋曾撰文指出
伪苏注 丰富的知识信息在杜诗的注释中
而是与宋人所奉行的诗学观念息 追溯语词出处探究深沉寄托成为历代注家追求的
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杜诗的基本态 最高宗旨
即对老杜之诗无一字无来处
伪苏注饱受批判的原因不是因其伪托苏轼之
苏注正是对这一观念的印证
而是其作注的态度极其恶劣 如果仅仅是伪托
现还与黄庭坚 的诗学理论 苏轼之名而实事求是地为杜诗作注的话那么作为
点金成铁伪造的拙 较早的宋注它还是有功于整个杜诗学的 然而
点铁成金的假象迎合了
伪苏注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肆无忌惮地伪造典
莫先生对伪苏注
产生 故
伪苏注专注历代注家往往注不出来的生僻典
给人以填补注释空白之感 是不是作伪者学识
渊博为他人无法企及呢 其实不然这些难解的典
'
东坡杜诗故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杜甫
诗歌创作是知识与才学长期积淀的结果 而
伪苏注*&自 看来# &
杜诗更是以无一字无来处著称
也正是由于杜诗中所蕴藏
考证典故史实
!
!
宋人伪托苏轼之名注释杜诗
事
(#或云
'
东坡杜诗事实
(
等名
#
)
)
伪苏注
*
在南宋刊行以来
#
#
)
*
#
!
判从未停息
却鲜有追究
的出现绝非偶然
息相关第一
#
然对
)
伪苏注
*
#
&
&
上世纪末
#
#
#
#
#
#
#
#
,
#
&
度
#
)
*
的普遍迷信#)
第二#)伪苏注
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有密切联系#)伪苏注
伪
)
*
*
$
*
的出 名
#
&
)
*
#
*
用杜诗
)
*
#
&
#
劣典故造成了杜甫善于
)
*
#
)
*
#
/
+K)0
当时诗坛的普遍风气
原因的分析诚然是深刻的
笔者以为要揭开伪苏注
必须深入当时整个宋学精神的内在本质
伪苏注之产生绝不仅仅是一种诗学现象
是一种在宋学精神影响下的一种文化现象
伪苏注
&
)
*
&
#
但惜其仅局限于诗学领
)
*
域
&
#
)
*
产生的真正原因
#
还 故
#
&
&
换言之
#
#
-
#
)
*
#
#
同时还 故都是作伪者编造出来的
&
如
'
夏日李公见访()
墙
&
头过浊醪*#诸本皆无注
#
而
)
伪苏注
*
注云
,
一
%
&
之
%
伪
&
!!
苏曰
-
友人见陶侃
#
侃家贫无以致诚
#
其邻
!
收稿日期#)**?D+)D+@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宋代杜诗阐释学(!*?Q,Y"E+*+#"$贵州财经学院博士基金项目&
侗族贵州三穗人文学博士贵州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
# # $
四川双流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杨经华!+?"E%"#
男
男
#
#
周裕锴!+?E#%"#
#
#
#
&
A+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人贤
#
谓侃曰-.子门有长者轩车
#
何不延之论当 质
#
在整个宋学精神传统中
宋人基于强有力的主体意识与创新精神
宋朝王冀公过侃 切前人思想均不苟同 宋人的一切学术研究
黄鸡白酒邻舍 取得创造性成就乃在于他们不迷信古人完全要
自得 成为宋
#
却并非偶然
&
世事1/侃曰-.贫不能备醇饵%/邻人密于墙头度
#
对一
以浊酒只鸡
#
遂成终日之乐
%
&
#
能够
庙有诗云-.九重天阍梦卷搏二 翼
#
#
#
+
!,
恩
%/名公谓其诗中题
%
)
断以己意*#主张
)
和
* )创造*&)自得*
墙头过浊醪*# 儒使用极为频繁的重要概念
如
# ,
人患居常讲习空言无实者
这个
乍看有根有据
晋人物遗事的文献
)
典故
*
故事句句字字紧扣
但遍考晋书 陶侃传
全无此事 此外如
)
#
'
4
(
以及记载魏
送孔巢父谢
引栖岩老
#
盖不自得也
五经亦是空
%
!
!
#
&
'
为学治经最好
#
苟不自得
#
则尽治
!
"
+
A,卷一
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自是君身有仙骨
人见孙登故事#'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焉得并州快
*
也
%
某尝有数句教学者读书之法云以身体之
-
#
剪刀
#
剪取吴松半江水
*
引索靖见顾恺之画山水故
以心验之从容默会于幽闲静一之中超然自得
于书言象意之表
注者伪造了他与
为了使其注文可信#)伪苏注 在宋儒看来#)自得*
是实现创造的前提
其序自云,)歜上书之 悟# &
全生弃逐岭表东 得
#
#
/
#0@##
+?,卷三
%
事
#
都是
)
羌无故实向壁虚构
#
*
&
#
此盖某所为者如此
是源于主体内心世界的感
李春青在谈到宋人的 自
的主要意义是强调为学求道
其注文 须返诸内心而无需旁索
在宋儒这里其意义则一是
作者遂煞费苦心地编造了他追随苏轼在岭南的 高扬独立意识与主体精神
二是倡导一种自由平和
*
苏轼在岭南亲受其教的史实
明年言狂意妄圣天子不赐镬樵
坡先生亦谪昌化
&
)
#
#
#
#
*范畴时说,)1自得2
/
E0前集#
卷十
#
幸忝门下青毡&*
&
中
行迹
#
#
/
+*0+++
#
如
,
的精神境界&* 苏轼评价王安石时云,)少学孔+
东晋李 孟晚师瞿耼罔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粃百
# + # # $
江淮人效 家之陈迹
如果理解成褒语
两个方面自得和创造
宋学中的这种自得精神
!
立春"-.菜传纤手送青丝/#苏曰
-
!
!
鄂立春日命芦菔
$
芹芽为菜盘馈贶
#
作新斯人&*++0第三十八卷)断以己意*+)作新
/
#
#
恰好总结了宋学创造精神的
之
%
古诗云-.芦菔白玉缕
#
生菜卷青二十丝七盘%/予居 斯人
*
+
!,
惠州
翟夫子即惠州翟逢亨
学多闻居住白鹤峰读书嘉祐寺
#
适值春日
#
书示翟夫子
北宋秀才 事母至孝博 迅速向诗学领域转移
&苏东 王安石云,)孟子曰,1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不求仕进 自得之则
北宋绍圣四年!+*?"" 居之安# #
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诸左右逢其
非直施于文而已然亦可托以为作
这种张扬主体意
不仅是主体认知客观世界的前提
同样也是诗文创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宗旨
在诗歌创作方面这种自得则体现为以
山谷始自出己
%
,
&
#
&
#
#
&
$
#
#
坡贬居惠州期间与他有来往
&
冬
首
句
实
#
苏东坡有
诗中有
'
白鹤峰新居落成夜过西邻翟秀才
(
二 原&2孟子之云尔
#
#
/
+)0卷七十七
&
)
林行婆家初闭户
#
翟夫子处尚留关
*
之 文之本意&*
在王氏看来
#
#)伪苏注
*
即据此伪造其与翟夫子谈论杜诗的史 识的
)
自得
*
精神
#
#
#
造成他与苏轼交游的历史假象
&
&
除此之外#)伪苏注
*
还伪造注文出处
#
杜撰子虚
#
)
*
)
己意
乌有文献
#
如
'
开元别记(+'三峰记(+'武党庙记(+ 入诗*&严羽
'
沧浪诗话(,)至东坡
唐人之风变矣&*魏庆之'诗人玉屑(,)
使
荆公尝云,1诗家病使事太多#
+
#
'
汉祖入关碑
(
等等
#
此不赘述
完全根据自己的理解
然地为杜诗构造各种典故出处 朱熹说它是
陈振孙云其 随事造 己意
/+!0卷七
虽表述不一但却道出了
即不必事事有据
甚至根据句意虚构
这种注释不仅无益于杜诗的理解
传统引入浮躁轻薄之歧途
二 伪注背景异化的宋学精神
完全根据己意伪造各种典故
然这种主观至上忽视客观存在的精神实 意
&
意以为诗
任意想当 事不为事使
反用 与题合者类之
借事以相发明
#
总之#)伪苏注
*
#
#
盖皆取其
若能自出
则用事虽多亦何所
不迷信古人成就了宋
&
)
#
如此乃是编事
#
虽工何益
-
/
@0卷八四
杜诗见句
一一牵合
苏注的本质特征
主观理解出发
#
增减为文
*
#
)
#
#
变态错出
#
#
/
"0卷十九
文
#
*
#
#
)
伪 妨-2* 宋人以己意入诗
#
#
*
,
#
但完全从自己 诗的独特成就
&
#
+
杜撰史实出处
甚至将杜诗注释 明显
作疏义
之区域
固 相
&
体现在学术方面
#
宋人的断以己意更是尤为
)
*
#
&
朱熹在谈到
'
诗经
百千万言
刘侍读
(
研究时说,)唐初诸儒
#
为
而不能有以出乎二氏
&
#
因讹踵陋
#
#
#
&
至于本朝
#
!
敞
"+欧阳公
!
修
"+王丞
始用己
!
)
伪苏注
*
+
出处
#
!
安石"+苏黄门
!
辙
"+河南程氏
+
横渠张氏
#
/
@0卷七十六
不可恕
#
+
#
有所发明&*
宋人耻与古人同事事出于
#
A)
杨经华
!
周裕锴
!
杜诗
)
伪苏注与宋文化关系管窥
*
"
己意的理性精神
然而过于强调主体的自我体验与自我感悟
端自信于自己的主观理解
念的淡薄 这种断以己意
#
成为推动宋学走向颠峰的持久动 一赘述
&
除
'
字说
(
之外
#
王氏的 诗
'周官新义(+'
十九周官新义
等更是如此&'四库全书总目( ' (
必然导致对客观存在观 提要云,)安石之意
本以宋当积弱之后欲济以富
又惧富强之说必为儒者所排击于卷是十九附会经义
力
&
#
#
极 义
(
#
#
#
&
)
*
一旦走向极端
甚至走向伪造典 以钳其口实
在宋人的各类著作中
伪造典 深中王氏注释训诂之学之肯綮
臆造历史史实以证明己意的作法并非偶然
但从今人丘汉生辑录的辑佚本看来
仍复不少 如王氏对豳风 七月
自西来入我中国
有庞 枣中的 剥枣 解释为 剥其皮而进之
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
这一解释与旧注 扑击也
以其俗易中国之俗
以其书 后来王安石罢相闲居金陵一次在山野间偶然听到
中国人犹未肯乐焉而从 农家童子称扑枣为剥枣卷发十五现自己释义有误于是上
养老之关
如果不是在铁证如山的
王氏不可能会如此从善如流 这里
但同时也反
的理解中所存在的无视文献依据
附会以达主观目的的阐释倾向
在这样如此强调
中国之道*#虽有外 观史实的宋学时代背景之下
典故与出处有什么值得奇怪呢
即使是不 神之异化而已
释契嵩在论证佛门
托苏之由
伪苏注
将从师
患无以为 而宋代杜诗伪注很多
及还而其母已殂
慨不 帆
遂寺其家以善之
终亦归死于是 只有
#
必然导 强
#
#
#
/
+A0
致为了论证己意而不惜奴役史实
臆造史实的反面
#
#
非真信周礼为可行&* 论述可谓
故
故
#
&
#
&
王氏
'
诗义
其牵强之
八月剥
养老故
不同
(
虽然已
#
)
*
#
&
佚
#
#
石介
'
中国论(,
处
#
&
'
4
( )
中
!
闻乃有巨人名曰佛
#
#
*
)
*
)
#
!
/
+?0卷四十三
眉曰耼自胡来入我中国
#
#
也
*
&
)
剥
#
*
&
以其道易中国之道
#
#
#
易中国之书#))虽然
#
#
#
+
+#,++@K++"
/)*0
之也
%
疏请求删去这条注释
尝载 系不外是王氏自得
之书
客观事实面前
&)剥枣
#
*
与
)
*
老子乃中土之人#'史记
4
老子韩非列传
东汉由此衍化出老子化胡经
而化
(
#
)
*
之说
老聃西游之事
石介言老子
纯出于个人臆造
氏于传则自中国西入胡
#
'
(
&
#
&
)
自胡来入我中国*#
由
)
胡
*
)
中国*# 虽然反映了王氏从善而改的严谨学风
#
&
南宋黄震早就对此表示怀疑,)老 映了他在
己意
'
诗义
(
#
#
#
今云自胡入中国
石介伪造史实的目的
挺立民族意识和崇儒意识证明
道化之而终不改
伪造典故似乎成为了宋人的通病
打诳语的佛门中人亦不例外
亦重孝行时亦引古云
慧能始鬻薪以养其母
殆欲为佣以取资
得以道见之
故曰叶落归根
慧能鬻薪以养母
#
亦未知 但凭
)
*
&
/
+E0卷四五
何据也&*
其实
#
#
无外为
)
己意*#高扬主体意识
+
淡化客
伪苏注之伪造
-
此亦不过宋学精
#
)
#
出现
)
*
&
#
#
&
&
#
&
三
#
苏轼学风流弊所及
为他人伪托与苏轼本人无关
据周采泉杜集书录及程千
'杜诗伪书考(#宋人所为的伪注达十三种#
为什么
) * + #
伪苏注那么肆无忌惮的伪造典故出处而且
一定要托名苏轼呢 细考苏轼生平所为这种伪造
坛 典故风气之盛行实与苏轼本人密切相关
出于己 苏轼凭借才气率意伪造典故的行为
自造禅门典故 于嘉祐二年应礼部试的
实质上不过欲借六祖之名以钳众人之口 文第二段云
!
#
,
虽然
)
*
#
#
然
%
#
#
#
'
(
!
!
母储
#
%
#
#
#
+
+@,三十六册#)!*
也
%
#
能公至人也
归死其旧宅之事
故纯为契嵩
契嵩以孝行为佛之本
%
-
#
+
#
不见
'
#
&
经
意
(#此前亦未见任何文献提及
#
)
#
#
首见于其
*
之伪托
&
#
#
'
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
该
&
,
在宋学精神的影响下
#
注释训诂之学难免不受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
三 三
/# % %
尧曰-.宥之/#
而乐尧用刑之宽
# %
#
%
将杀人 杀
皋陶曰-.
故天下畏皋陶执法
四岳曰-.鲸可用%/
#
冲击
物
&
王安石的文字训诂学本身就是宋学精神的产
之
&
凡解不顾历史事实
#
纯出以
)
己意
六书
其荒唐之处
鹤林玉露
一而大谓之天是诚妙矣
世传东坡问荆公何以谓之
*
附会
原则
受到后世
&
如其
之坚
尧
鲸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
'
字说(#一反班固
+
许慎等确立的
)
*
#
一概
曰
-.不可
2
用
)
会意
*
的方法来分析字形
#
#
之不听皋陶之杀人
圣人之意
疑惟重
#
而从四岳之用鲸也 然则
盖亦可见矣%! -.罪疑惟轻#
功
宁失不经%/呜呼
1
学者的嘲讽
&
罗大经
'
(
批云,)字义固有可
#
书
"
曰
得而解者
者甚多
#
如
1
2
#
然不可强通
%
与其杀不辜
#
2
尽之
+
++,卷一
&
1
波 曰
2#
,1水之
矣
2
/
+"0卷十三
皮
概以
&2坡曰,1然则滑者
#
水之骨也&2*
王安石一
水之皮*#都是没有任 当时的一代宿儒欧阳修等人
中附会之处甚多
此不一 载,)诸主文皆不知其出处
文中杜撰关于
)
皋陶杀人
*
的典故甚至瞒过了
#
)
会意
*
解字
&
#
如言
'
字说
)
波
*
为
)
&
按赵令畤 侯鲭录
' (
何根据的臆测
其
(
#
#
及入谢日引过诣两制幕
#
A!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次
#
欧公问其出处
#
东坡笑曰,1想当然尔&2数公大 传(*条更是体现了苏轼典型的托梦阐释手法
&
该条
创作动机的分析进行讨论
周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南北征讨
苏轼在梦中托数
虽然善讽但未能感切
当如饮
则民不堪命
这不过苏轼借此
祈招的理解
/
)+0+)?
笑
&*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
#
据叶梦得
陆游老学庵笔记
则载为梅尧臣与欧阳修文问及出处苏轼答云
总之无论是想当然
何须出处*#都表明了此则典故完全是出于苏 穆王之心
轼自己的杜撰是纯粹想当然的结果 适于饥饱之度而已
苏轼不仅在文学创作中杜撰典故
也无不沾染这种想当然的习气
的解读更是进一步助长一种不重实据
阐释之风 如他对历来众说纷纭的杜诗
解释即是一例
仆尝梦见人
多误解吾诗
恨失吞吴4#人皆以为先主武侯皆欲与关羽复 望的达成
故恨其不能灭吴非也
之国不当相图晋之所以能取蜀者
吴之意
然子美死凡四百 烈的主观理解与愿望
而犹不忘诗 区区自别其意
此真书生习 之假托伪造在解释策略上并没有什么本质分别
不过 本身是一种无法验证之物而伪造的文献
这段解释在杜诗注释史中非常著名
不是因为 则易于查考验证 伪苏注作者与苏轼相比
见解的别致而是因为它白昼见鬼 的托梦方式
过手段不同而已
尽管苏轼声明这是杜甫本人托梦传达本意然谁能
由于苏文善于随机生发翻空出奇甚至伪造典
保证这不是苏轼玩弄的
老学庵笔记
的把戏呢 即使我们相信苏轼所做的梦是真的
学者翕然从之而蜀士尤盛
也不过是他的一厢情愿的梦想而已
吃羊肉苏文生
者会做不同的梦我们又凭什么确保这不是梦者的 室南渡之初形成了一股崇尚苏轼文章的热潮
之作者受苏轼文风的
'
石林燕语
卷八
何须 祭公谋父作
人辩论其中一人认为
(
就
'
左传
(
对古诗
'
祈招
(
&
卷八
+
陈善
'
扪虱新话
(
卷五
+
'
(
'
左传认为
(
#
#
#
#
/
)E0+!#+
#
)
'
祈招
(
以止之
&
出处*#时人为之太息不已
还是
&
#
)
*
#
'
祈招
(
#
)
$
另一人则分辨云,)以民力从王事
#
#
)
*
&
酒
#
$
若过于醉饱
#
#
王
/
)@0+"
#
其学术著作 不获没矣&* 明眼人一看便知
#
)
*
&
尤其是他对杜诗 表达自己的诗学观点而已
&
他对
的手法显然是同出一辙
&
以梦的形式来阐释作品
它反映了什么样的心理呢
'
(
#
与
#
+
凭空猜测的
'
八阵图
(
&
'
八阵图
(
的
#
假如这个梦是真实的
根据西方精神分析
只有未能得到满足的人才会
,
话
#
-
#
云是杜子美
%
谓仆曰-.世人 学派佛洛依德的观点
,
#
!
!
!
八阵图"%诗云-3江流石不转
#
遗 富于幻想或多梦
&
佛洛依德说,)梦的内容是在于愿
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 由此看来
苏
我本意谓吴蜀唇齿 轼梦中托人之言分明就是他自己内心思想的深层
以蜀有吞 折射 其托梦之本质在于借梦来表达满足自己强
苏轼的托梦阐释与伪苏注
/
)"0E+
#
#
仇
#
#
%
#
#
#
#
&
+
#
此为恨耳%/此理甚长
#
&
)
*
年
气
#
#
#
&
只
+
++,卷六七
%
)
梦
*
#
#
&
故
)
*
#
不
#
)
*
&
&
)
#
#
!
1
以今准古2+以己意度诗意 故"#青年士子纷纷效之
&
按
'
载
( ,)建炎
&
亦有
-
#
那 以来尚苏氏文章
#
#
/
)A0卷八
&
何况不同的读 语曰,1苏文熟
#
$
#
吃菜羮&2*
宋
在
#
&
/
))0
1
私意
苏轼坚信自己的理解
情况下造就了这样一个理想之梦
正如苏轼这个故事所象征的那样
任何希望超越千 权威性
百年之上的时空距离身历其世面接其人
而与作 的杜诗解释史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者的自我合而为一的理想
苏轼之流逞其聪明颖悟
世人慕其文采风流摭拾为笔记诗话
$
2
而是杜甫的
1
原意
2
呢
-*
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伪苏注*
#
在没有任何文献依据的 影响与启发亦在情理之中
周裕锴指出
苏轼通过一个虚幻的梦来建构解释的合法性与
不仅是一种极不严谨的作法也同时对后世
洪业因此批
不必皆有
后来注
&
#
&
,
)
#
#
#
#
#
#
&
#
都只是一个虚幻的 判云,)王安石
&* 任何人的理解都不可能超越时空限制而 所据
与诗人原意完全重合
伽达默尔说,)每一时代都必 杜者更从引用
#初未尝专为杜集著书也&* 洪业
须按照它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历史流传下来的本 认为 逞其聪明颖悟不必皆有所据的学
# *
+
#
#
/
)!0)E+
梦
$
#
/
)?0
序
&
#
苏轼等人
都必 术作风对注杜风气的破坏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的产生尽管与苏轼本人无关但这种
不过是一 假托伪造的习气的形成苏轼显然难辞其咎
综上所述宋学之
传递 此数例可窥一斑 而且对于苏轼等人编造证据
其 改史实之行为宋人不但没有批判反而传为佳话
左 连文坛盟主欧阳修亦赞其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
)
/
)#0!A*
文
&* 任何阐释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性
#
#
然打上浓厚的时代烙印#)那种相信自己能够通过主 因此#)伪苏注
*
#
观的体察而实现与作者原意的千年对接
#
#
&
/
))0
场美好的迷梦
苏轼正是一个非常善于用梦来表达情感
思想的人 他记梦或与梦有关的作品非常多
东坡志林甚至辟有梦寐专类 其中梦中论
*
&
#
)断以己意*#重意不重实#
即
#
臆
+
#
&
&
&
#
#
#
'
(
'
(
&
)
'
)
#
#
A#
杨经华
!
周裕锴
!
杜诗
)
伪苏注与宋文化关系管窥
*
/
!*0+)?
章必独步天下
*
其文风之雄劲豪迈
&
在整个宋代
既然时代之名流尚可如此堂而 效
#
人们无不赏慕 皇之伪造典故
#
时人亦不以为忤那么末流加以仿
#
&
#
进而变本加厉
#
亦势之所然
&
注释
#
'
苕溪渔隐丛话
(
前集卷十一,)余观注
'
诗史(#是二曲李歜述&33必好事者伪撰以诳世
无一语有来处&*!汪应辰
杜诗伪书考(+洪业杜诗引得序(+
#
所谓李歜者
#盖以诡名耳&*
!
如胡仔
汪应辰
'
书少陵诗集正异(,)闽中所刻
'
东坡杜诗事实
陈振孙等著名学者也对伪苏注
伪苏注的妄诞
诸多例证荒唐可笑的批判参见李文泽
'王安石的文字训诂学%%%北宋新学学派之个案研究(#文载
第十三十四辑
"#四川大学出版社)**@年版&
(
者
#
不知何人假托
&
皆凿空撰造
#
' (
文定集卷
十
("除此之外
#
朱熹
+
)
*
予以批判 到了现代
&
#
程千帆先生
'
'
周采泉
关于对王安石
宋代文化研究
'
杜集书录(#均从不同角度批判了
)
*
&
'
字说
(
#
"
'
(
+
!
上
参考文献
#
/
+0莫砺锋
)0莫砺锋
!0黄希
#0周采泉
E0胡仔苕溪渔隐丛话/G0'北京
@0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集/H0''四部丛刊
"0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H066文渊阁四库全书
A0程颢 二程遗书/H0'66文渊阁四库全书
?0杨时龟山先生语录/H0''四部丛刊
+*0李春青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G0'北京
++0苏轼苏轼文集/G0'北京
+)0王安石临川文集/H066文渊阁四库全书
+!0魏庆之诗人玉屑/G0'上海
+#0石介徂徕石先生文集/G0'北京
+E0黄震黄氏日抄/H066文渊阁四库全书
+@0释契嵩孝行章第/H066全宋文
+"0罗大经鹤林玉露/G0'北京
+A0永瑢 四库全书总目/G0'北京
+?0王安石王文公文集/H066文渊阁四库全书
)*0洪迈容斋续笔/H0''四部丛刊
)+0赵令畤侯鲭录/H066曾枣庄
))0杨经华')伪苏注何以托名苏轼/,0'杜甫研究学刊#)**A#!!"'
)!0周裕锴 上海人民出版社#)**!'
)#0伽达默尔 上海译文出版社#+???'
)E0杨伯峻春秋左传注/G0'北京
)@0苏轼东坡志林/G0'北京
)"0佛洛伊德梦的解析/G0'北京
老学庵笔记/G0'北京
杜诗引得/G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0杨万里诚斋诗话/H066曾枣庄 四川文艺出版社#)***'
'
杜诗
)
伪苏注
*
研究/,0'文学遗产#+???#!+"'
/
'
杜甫诗集演讲录/G0'桂林
补注杜诗/H066文渊阁四库全书
杜集书录/G0'上海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A"'
上海古籍出版社#+?A@'
人民文学出版社#+?A+'
商务印书馆#+?+?'
上海古籍出版社#+?A"'
上海古籍出版社#+?A"'
商务印书馆#+?!#'
/
#
黄鹤
'
'
上海
,
/
'
,
/
'
,
/
'
(
初编本
上海
上海
上海
'
上海
,
/
'
'
,
/
#
程颐
'
'
,
/
'
(
续编本
'
,
/
'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
中华书局#+?A@'
/
'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A"'
/
'
,上海古籍出版社#+?"A'
/
'
,
中华书局#+?A#'
/
'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A"'
,上海辞书出版社#)**@'
/
'
'
上海
/
'
,
中华书局#+?A!'
/
#
等
'
,
中华书局#)**!'
/
'
'
上海
上海
成都
,
上海古籍出版社#+?A"'
商务印书馆#+?!#'
四川文艺出版社#)***'
/
'
(
续编本
苏文汇评
'
,
/
'
'
'
,
/
*
/
'
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G0'上海,
/
'
真理与方法/G0'洪汉鼎译
'
上海
,
/
'
,
中华书局#+??*'
/
'
,中华书局#+?A+'
/
'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A@'
,
中华书局#+?"?'
/
)A0陆游
'
/
)?0洪业
'
,
/
'
'
苏文汇评
'
成都
,
!
责任编辑"唐 普#
!
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