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卷第月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3:@<:7A:/#)*+*  
)*+*  
,
-%./01&%23456.10(%/71&8049:/;4<=!3%541&354:05:;>?4<4%0"  
社会主义国际新形象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乔丽军$段治文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杭州!+**)""  
摘要  
!
改革开放造就的中国日益崛起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正日益消除传统社会主义给世人留下  
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扩容了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在国  
我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理念全方位地展示了社会主  
的新形象不断将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核和时代  
成就了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勃勃生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形象改革开放合作稳定  
!
!
'
阴霾(!不仅在事实上促使中国走向富强  
!
'
(
!
际上重新标树了社会主义的新形象#!*多年以来  
!
'
(
义在国际社会中的  
精神与当代中国相对接  
关键词  
'
改革开放("'合作稳定("'负责任("'理性  
(
!
!
#
!
$
$
$
$
负责任  
中图分类号!NB+B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F#!+#%)*+*&*#F**+*F*"  
!
!
*
主幕剧  
+
一 饱受争议的"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发展  
!
!
中国的发展与崛起无疑是这个时代的  
在经济发展与社会改革的双重变奏之中  
特色社会主义以其不争的业绩成为世人关注的焦  
并将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引上了辉煌的康庄大 上最浓厚的一笔 社会主义从  
然而中国在当代国际社会中其身份与角色的 理论走向了现实 但是  
#
定位不仅仅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它同时还 诞生于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之中的社会主义  
是一个在社会制度选择和价值追求上具有特殊性的 一开始还是以一个幽灵的形象艰难地存活于各  
国家 作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明确坚持社会主义 势力的联合剿杀之中的 然而具有戏剧性历  
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之一  
!
之一  
#
#
中国 史上一次难能可贵的实践  
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无疑是)*世纪历史画卷  
#
&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
&
#
#
#
开始了其漫长的探索历程  
&
#
#
*
+
#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 史意义的是#+,),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  
银行倒闭股市崩溃工人失业经济严重衰退  
# # ( ( ( #  
与之相反的是苏联经  
*
+
&
#
#
仅代表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  
同时也代表着 机  
这一具体制度在当今国际社会中的形 资本主义世界一片大萧条  
改革开放所造就的中国日益崛起以及中国特色 济却安然无恙经济发展成为  
*
社会主义  
+
&
#
&
#
*
一枝独秀+&  
+,)+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巨大成就正在日益消除传统社 年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  
#
+,)"年逐步取消新经济  
会主义给世人留下的 农业集体化  
阴霾+#不仅在事实上促使中 政策实行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工业化  
国走向富强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全新的理念 扩 政策再到+,)D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  
了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在国际上重新标树了社 经济一直扶摇直上迅速发展在+,!)年第一个五  
会主义的新形象 年计划结束苏联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强国到  
#
*
(
#
*
#
#
+
#
(
#
&
#
收稿日期!)*+*F*BF)*  
乔丽军!+,DB'"#  
段治文!+,BE'"#  
作者简介  
!
#
安徽巢湖人  
#
浙江杭州人  
#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研究生  
#
&
#
历史学博士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  
! !  
乔丽军 段治文 社会主义国际新形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D  
#
苏联经济总量在世界所占的比例  
#
已从 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下  
神 行政化使得各级官员思想僵化  
忽略了经济的市场性和灵活性  
此后几十年轻工业的落后 从对外关系上来看  
苏联社会主义更是以铁 联模式又是集中了严重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沙文  
的事实向世人宣告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 主义和专制主义等作风于一体的大国强权体制  
苏联不仅打败了入侵势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立 不顾别国的国情以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自居  
下了汗马功劳而且战后还成功地带动了一大批东 处指手画脚发号施令对违反其意志的国家则严惩  
欧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将社会主义制度推向 不贷实施舆论声讨经济制裁外交孤立甚至实行  
全球开始了社会主义多国实践的全球历程 当 军事干预或占领无所不用其极 结果造成了社会  
这一切的成就都得益于后来被称为 削弱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从斯大林上台 觊觎全  
以后 一步步把手伸向全世  
面前 加紧与美国的军备竞赛  
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在世界范  
#
经济运行过程高度  
#
以行政命令来代替  
导致苏联  
+
,),年的#Q跃升为+DQ&目睹苏联经济发展  
*
#
+
的西方各国甚至  
计划经济之长  
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
不分意识形态+#纷纷以苏联为 市场规律  
#
#
#
*
+
#
力图使本国摆脱经济危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斯大林模 主义阵营的分裂  
#
&
+
#
*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的苏联  
#
#
社会主义便以苏联模式为面孔出现在世人的 球利益  
#
并远远跟在美国后面  
#
,
+-+E  
#
开始了它长达半个世纪的全球  
*
扩张历程+&  
+
#
大搞扩张主义  
#
#
+,##  
#
+E日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
以苏联 全球推行霸权主义  
#
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正式形成  
资本主义分庭抗礼的新时代两极对立格局形成  
会主义发展走向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然而  
#
开始了社会主义与 围内的声誉  
&
#
#
+,"D  
#
以中国的改革开放为标志社会主义  
#
&
#
社会主 在实践发展中出现了分化 中国在对社会主义道路  
义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埋下了许多隐患以苏 的重新探索中找到了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  
联模式为样板推而广之的各国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内 义道路+#创新了一种全然不同的社会主义实践形  
在地具有重大的缺陷 我们知道苏联模式的优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认真总结与反思  
在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使得国家在特殊 了中国在社会主义探索阶段所犯错误并正确地借  
情况下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另一方面苏联模式 鉴了斯大林模式给我们所提供的教训提出了建设  
也是一个缺乏自我更新能力的极其封闭僵化的体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想并在实践中成功地开  
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发展苏联模式的许 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探索 他说  
)
多弊端渐渐暴露出来 由于缺乏民主领袖的权力 坦率地说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  
得不到应有的监督与控制在斯大林统治时期为了 带来很多问题我们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  
个人的一己之利不惜大开杀戒通过所谓的大清 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  
运动消除异己争夺权力  
干部到普通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  
斯大林模式的牺牲品 后来苏共逐渐变成个人集权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制政党斯大林一手遮天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制君 的社会主义成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  
面对国际  
邓小平不顾年迈体衰  
发表了一系列攸关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命  
这些谈话不仅向世人宣告了我们走中国  
而且为新时期中国改革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  
)*三十多年来共产主义一词在美国一直是个坏字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至于社会主义则更早就被认为十恶不赦了 在 全面概括与总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  
美国人眼里这两个概念等于由国家控制经济社会 要内容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在高度 目标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
(
#
从列宁的战友到各级 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 +,D)  
#
中共十二大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  
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  
#
(
(
#
无数人成了 开幕词中  
#
邓小平正式提出  
*
#
&
+
的命题  
&
#
#
#
*
#
+#社会主义制度在人民中的形象大跌  
#
以致人们 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
(
谈到社会主义制度时往往把它等同于  
是一种缺乏民主滥杀无辜不讲人道的制度  
#
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更是成为了集权与 运的谈话  
专制的象征一时间视社会主义为  
*
苏联模式+# 内对改革开放的质疑与争论  
#
#
(
(
&
在西 毅然南巡  
#
#
#
*红祸+(*灾难+&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以至于美国耶鲁大学学者C/I/德波特这样评价 开放指明了方向& #  
同年  
#
#
&
#
(
#
,
+-+!,  
平均主义与专制政治&+ 从经济上来看  
#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苏东解体之后  
中国形象标树了社会主义在国际上的新形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的形象是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 特色社会主义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  
一种缺乏自我更新能力的封闭僵化制  
社会  
而应当和任何  
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  
社会&+ 但作为实践形态的社会主义在苏联形成  
毛泽东在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与发展中严重背离了这一初衷后来被称之为苏联  
并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窠臼 模式或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则在集中僵化  
苏联模式  
的路上渐行渐远 从斯大林开始要么是为了维  
护社会主义的纯洁性一味强调苏联社会主义的优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在中东欧轰然崩 越性和先进性对内拒绝对其进行任何的实质性改  
苏联解体社会主 革对外则是 革命输出的需  
社会主 要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进行有限的开放与交往  
然 么是完全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大转风向投向了资本  
坚定的中国共产党果 主义的怀抱之中  
断地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在不断实践探索 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 作为改  
中创建了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模式开启了  
中国特 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多次强调)*无论如何  
的社会主义新形象的新历程  
以来我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位地展示了社会主义在国际社会中的新形象  
包括三大形象  
立足本国国情  
&
#
*
+
#
社会主义在国际舞台上  
&
#
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均  
*
始于 度+&尽管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一再强调)*所谓  
0
+#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却可以追溯 主义社会  
1
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  
#
到毛泽东 以苏联 其他社会制度一样  
&
毛泽东早在+,##年底就提出了  
*
#
,
!-B,!  
为鉴+#表示中国应该走出一条比苏联更好的道路  
&
但遗憾的是  
发展道路时  
#
#
#
&
*
(
(
二 从  
"
#
"
中国特色#$$$"脱胎换 闭  
+
&
#
!
#
后的社会主义新形象  
#
+
,D,  
#
#
#
执政的共产党下台&+,,+  
#
#
#
*
闭关锁国+#只是出于  
*
+
义在全球遭遇了  
*
灭顶之灾+#甚至有人惊呼  
作为一种现实势力将在)*世纪诞生并消亡  
早在苏联解体的+!年前  
*
.
+
&
#
#
#
#
&
#
+,"D  
#
&
#
*
,
)-!+#G!+B  
+
&
改革开放!*多年 要给国际上  
(给人民一个改革开放的形象&+  
#
改革开放是我们任何时  
正是出于这一原则  
#
*
+
为核心理念全方 作为当代中国的第一形象  
主要 候都必须坚持的首要形象  
小平强调指出)*组成具有改革开放形象的中央领导  
#
&
#
&
,
)-),D  
!
"
(
紧跟世界潮流的改革开放 班子  
#
使人民放心  
#)*世纪"*年代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发展并由  
#
这是取信于民的第一条&+  
形象  
改革开放  
#
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变革创新精 此推动的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
使我国经济实力科技  
神在当代的集中体现和创造性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 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面临着巨  
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这也就 大的国际生存与竞争压力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重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同改革开放相伴相 新燃起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从而达到解放  
生的 如果说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 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的目的 正如邓小平  
大胜利  
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 所强调的那样#*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  
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历史新纪元  
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  
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革开放使我们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使我国社会主义充 年以来  
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一种不 会主义伟大旗帜  
同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新实践的尝试并且在国际 义的  
社会上日益树立起社会主义善于自我更新海纳百 义的强大生命力  
川的开放新形象 甚至可以这样说中国特色社会 对外发展友好关系  
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 合作稳定形象  
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顺 对内实现社会安定和谐  
利推进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 形象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曾一再强调要树立  
(
&
#
#
&
#
#
&
#
(
&
#
,
)-+)B  
#
#
那么  
则开辟 招  
改 济  
#
+
#*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  
)-!BD  
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  
#*不坚持社会主义# #  
,
#
+
,
)-!"*  
&
#
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多  
&!*  
党的各届领导人一以贯之高举中国特色社  
坚持改革开放创建了具有世界意  
#
+
#
#
#
#
#
#
*中国模式+#以中国奇迹向世人宣告了社会主  
&
(
&
)
!
"
(
对内维护安定团结的  
对外发展友好关系这  
给人们的一贯  
#
.
#
#
#
*
+
&
#
&
#
+)  
! !  
乔丽军 段治文 社会主义国际新形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一形象  
曾这样说过)*希望你们给国际国内树立一个好的形 改善与提高  
一个安定团结的形象而且是一个安定团结的榜 鲜明对比  
解决危机  
他同样强调)*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 方向  
导致改革失败  
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 中国 义的命运彻底葬送了  
对内我 联不相干苏联在斯大林执政后  
一心一 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转向冷战对峙  
力排各 热战对抗 同时苏联还立足于领导世界革命  
人民的幸福安康 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挥中心和控制中心  
国内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得到巩固社会和谐 这样说斯大林上台以后在苏联的对外政策中有一  
昌明向世人展现出一个追求公正以人为本的美好 种明显的倾向即在世界革命的目标掩护下迅速  
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 发展起来的大国主义大党主义 二战后立足于两  
同世界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一起致力于 条道路的斗争苏联在全球与美国进行势力范围的  
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成为当今世界爱好和 划分与争夺在与美国的争长竞短中苏联最终走上  
维护和平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了霸权主义的道路  
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平共处的典范赢得世界称道 独立自主坚守原则的负责任的理性形象  
新时期我们更加自觉地践行一个大国发展的世界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们一贯坚守的基本原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始人的邓小平曾说过  
)
不参加任何集  
谁搞霸权主义我们  
&
他在对党的第三代领导的政治嘱托中就 得巨大发展  
#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从而与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形成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着手进行改革试图  
重振社会主义雄风由于没有坚持正确  
社会危机迸发最终将社会主  
至于和平的形象更是与苏  
对外关系便从与资  
甚至准备进行  
要成  
可以  
#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  
#
#
#
&
#
#
,
)-!+D  
&+ 在谈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中的角色定位时  
#
(
*
+
#
#
#
#
#
(
#
&
&
*
+
,
)-!D!  
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多年来  
#
#
#
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意谋发展不断解决发展中凸显的矛盾危机  
种干扰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  
#
聚精会神搞建设  
#
#
#
#
&
#
#
#
(
#
&
#
#
#
#
(
#
*
+
#
*
社会主义中国+&对外  
#
(
(
(
&
#
作的旗帜  
#
#
#
#
#
(
#
(
(
&
#
&
!
"
(
#
*
(
担当+#鲜明地提出了推动建设持久和平  
(
共同繁荣 则  
#
的和谐世界的主张  
#
把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秩  
*
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序作为自己发展的外部目标之一  
&
正如一位学者这 团  
#
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  
#
#
,
)-+B)  
样评价道)*中国在对内的和谐社会与对外的和谐世 就反对谁  
#
谁侵略别人我们就反对谁&+  
*
中国不  
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  
自力更  
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中国  
正日益得到 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  
在突显中国话语的积极力量 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 任何  
中向世界做出了一份庄严的承诺)*中国将始终不渝 国家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  
不要指望中国会  
既充 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 在国际社会上  
我们  
又以自 一贯坚守原则不做背离基本价值选择之事成为世  
亚洲金融危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依然坚持人民币不  
的稳定新形象并不是否认前苏联社会主义的稳定 贬值的决策为亚洲各国抗击金融危机恢复经济发  
毫无疑问前苏联社会在)*世纪保持了西方国 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做出了  
望尘莫及的团结与安定 但这只是表面现 巨大的牺牲却以一个负责任的理性大国的身份向  
看起来稳定的苏联社会背后则是暗流涌动建立 亚洲乃至世界人民做出了一个  
高压政治氛围下的社会稳定内在矛盾重重而 己的发展与世界发展同命运从而树立了中国在国  
且长期得不到化解积怨甚深乃至高压政治 金融海啸席卷全  
消失 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灾难  
#
年代以后 人民生 再次让中国负责任的理性大国形象巍然挺立  
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 而西欧资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际  
本主义则正在经历战后的和平发展时期生产力获 上所标树的负责任的理性大国形象并不是否认前苏  
界的发展战略中在发展理念上创建了一种天下为 打美国牌  
公的和谐世界观确立了多元共生的和谐文化  
#建构 牌&+ 他明确地向世界宣告)*独立自主(  
无论过去  
了一种走向未来的和谐世界观的话语&+ 中国提出# ( &  
的和平发展道路和建设和谐世界理念  
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
#
也不打苏联牌  
#
,
)-#"  
#
,
E-  
#
#
#
&
#
,
)-!  
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  
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  
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年  
界上少有的负责任理性大国&+,," #  
当然这里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球所标树 机爆发  
#
#
#
#
#
#
,
#-  
(
促进共同发展&+  
#
#
(
&
#
&
家所  
*
+
&
#
#
#
*理性的选择+#将自  
#
*
+
#
#
#
*
+
一旦 际社会上的良好形象&)**D #  
#
社会就必然面临分崩离析的结局&)*世纪B*  
#
这场由资本主义国家  
*
+
#
苏东国家发展从整体上陷入困境  
#
&
#
社会积怨甚深  
&
#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联以及毛泽东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在国际上的作为  
可以这样说尽管前苏联和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也一 义  
直想负担起自己的 特别是中 实践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并日益标树着社会主义在  
也一直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积极帮助第 国际社会上的新形象但我们并不能就此沉醉于所  
三世界落后国家发展经济但由于特殊的国际环境 谓的成就之中相反我们更应该自警自检谨行审  
和自身的限制其实际效用还是比较有限的 独立 思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轨迹之  
自主坚守原则的负责任的理性形象是与改革开放 中总结新鲜经验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  
的国内环境以及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相对应的没 依据  
有这两个基本因素这一形象是难以真正树立起来 社会主义不等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  
一方面只有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 特色社会主义仅仅是社会主义新形象的一个开始  
不同社会制度才有可能实现和平共处共同致力 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  
于世界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 另一方面这一形象 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坚守捍卫其基本制度  
与改革开放也是密切相关的中国只有对内实行改 进行改革的卓越典范 面对  
对外坚持开放才能唤起自身的生命力 读懂中国  
社会的大发展为自己成为负责任大国提供 主体 们纷纷习研中国成功背后的原因  
前提 试想一个贫穷落后的社会主义大国是 中国经验向全球推广 毫无疑问  
根本不可能为世界做出多大贡献的所以要真正负 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有其世界意义  
担起自己的 多样性探索提供了有益启示  
世界担当+#首先必须要让自己具备这 的创新性  
种担当的主体能力改革开放无疑使中国具备了这 在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  
一资格 此外改革开放打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封闭 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并不等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使中国真正地走向了世界广 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际上标树了社会主义的新  
泛参与到国际政治经济之中为中国真正成为一个 形象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模式  
负责任的理性大国提供了外在的基本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放的中国才能让自己的世界担当落到实处 它所开创的社会主义在全球发展  
不难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标树的社会主 的新实践仅仅是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的一个新开  
义新形象有三大基本内核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精 始它没有终结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探索社会主义  
神实质追求公正以人为本力图实现人的全面自 在全球的发展仍需要诸多的探索 社会主义在中国  
改革进取创新 的成功关键就在于我们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  
崇尚和谐笃实宽 原则又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并结合中国实际对  
不断 其进行了创造性的转换  
从而上演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发 美国给世界的一个错误印象是  
万条但归根到底就一条走美国人的道路  
&
时间#*社会主义+(*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  
#
+
受到人们高度关注 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  
&
*
世界担当+#实际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世纪"*年代以来  
#
#
&
#
#
&
*中国模式+(*中国奇  
的学者悄然涌现他  
+ #  
并将总结而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  
它为各国发展  
为社会主义  
(
#
实现经济 迹+#一大批致力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个开 化+#进而可以在全球推广&  
&
有其相对适应性  
#
#
)
#
#
!
#
#
&
由发展".二是当今时代的精神特质 #  
开放".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内质  
重义守信等"&这三大基本内核交融互摄  
!
!
(
#
#
(
#
&
如果)*世纪,*年代初  
#
与当代实际相对接  
#
)
世界上的道路千条  
展的  
*
时代舞剧+&  
#
#
&
今天  
#
三 前车之鉴  
%
后事之师$$$社会主义发展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伟大成就则要修正这  
!
的变革与坚守  
回顾)*世纪社会主义在全球走过的历程  
不难看出#*中国模式  
一错误在当今国际上重新举起了走自己的路的  
我们 旗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眼下我们更应该关注社  
进而在全球 会主义在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时刻保持清醒的  
苏联模式+#在国际上标树了社会主义的全新 头脑  
怀有危机意识与忧患意识而不是热衷于  
国际金融海啸开 国模式的推广更不能沉醉于当下的成就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自身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始终捍卫社会主义制  
而且 度不能背离方向  
在反危机之中巍 改革开放造就了中国的迅速崛起  
赢得了世界性的称赞 一 国社会主义的第一形象改革开放在本质上不是  
#
*
+
#
&
#
+
超越  
*
苏联模式  
+
#
取代  
形象  
始肆虐全球  
化危为  
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走出危机低谷  
然挺立树立了光辉形象  
*
#
#
*
#
有其历史必然性&)**D  
#
+
#
&
#
! "  
*
+#不仅保证了自身经济的稳定发展  
#
#
#
#
作为当代中  
#
#
&
#
*
+E  
! !  
乔丽军 段治文 社会主义国际新形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西方文明回归+#而是社会主义的自我更新与自我发 产党总书记哈里  
我们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 论他曾在展望未来  
不断更新自我博采众长与一切文明对话从 界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的胜利  
而成就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奇迹 如果说中国特色 不同的道路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新的可能性  
社会主义的成功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 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不一定非是俄国工人和农民在  
/
波立特就提出了  
一本小册子里这样指出  
为通过与俄国革命  
*
和平过渡  
+
的理  
&!*多年来  
#
#
$
%
)
全世  
原则  
#
#
#
#
#
&
#
案例  
了一个失败的案例  
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基本原则和方向造成社会全面动荡  
解体社会主义在全球跌入低谷 苏联解体后  
的政治家基辛格无不惋惜地评价道)*不到十年  
欧附属卫星国家解体苏维埃帝国土崩瓦解几乎把 主义的  
彼得大帝以来俄罗斯侵吞之所有权益全部吐出来  
形象设计+#才能消除人们对社会主义已有的偏见  
从来没有一个世界强权未经交战失利就如此迅速 今天对于国际社会我们自身已经从过去的拒斥者  
一个对世界政治经 革命者打碎者的定位转向认同者融入者改造者  
济格局和西方资本主义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社会主义 的定位 这一转变无疑是当代中国更为务实更为  
模式 理性的选择 我们在身份认同和国际定位中标树社  
瞬间分崩离析 造成社会主义 会主义就是要不断让世人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  
在苏联改革的 命运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  
有很多因素共同致使苏联的解体但苏联在改革中 危机之中的卓越表现给西方带来思想上的强烈震  
方向偏离无疑是苏联灭亡的 这场危机明显损害了美国一直倡导的英美自由  
不能改写戈尔巴乔夫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给 主义模式的声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更多地被  
我们的沉痛而深刻的教训却让世人铭记 与 世人所了解与认同从而使  
之间变换关键是在改革之中能否把握方向在 义再度受到人们的重视  
坚守与变革之中保持必要的张力于坚守中变革于 克思主义似乎成了自由资本主义的救星  
变革中坚守 社会主义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 西方社会对其进行研究 澳大利亚堪培拉时报  
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并不 表这样的评论正如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  
意味着我们对自身制度的根本否定 倘若忘记了这 济一样美国也在建立美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点放弃了自己的制度改革成为 泰晤士报报道这次金融危机资本主义摔得  
向资本主义世界的怀抱不仅使改革自身变质  
灰头土脸+#反倒是倡导共产主义的马克思重新引  
成为了葬送社会主义的途径 起世人的重视而他批判资本主义的资本论也再  
社会主义需要 是 度走俏 变成了畅销书许多在这  
新时期的明智之举 次金融危机中遭受损失的投资人想从其中找到资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 本主义失败的根源 欧元太平洋总裁施夫说美国  
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取代 救市行动代表着这个国家迈向社会主义的最大步  
资本主义的方式与手段也在发生变化 由于各国经 伐标志着美国引以自豪的自由市场的终结  
济相互依存性的加大以及世界多极化趋势大大降低 所有这些都生动地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  
其无可厚非的实践成效向世人展现了社会主义在  
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 当今世界的生机活力以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未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方式也逐渐由暴力革 来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中国标树了社会主义在国  
让位于 英国共 际社会中的新形象  
#
那么  
#
前苏联的改革则是给社会主义发展提供 +,+"年只得选择的那条道路  
#
它将会是一种和平的  
&
前苏联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  
#
过渡  
&
#
力图以人道的民主的社  
*
(
显然  
#
社会主义要以和平的方式取代资本主义  
+
#
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 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确证自身的优越性  
#
以制度上  
进而  
而社会主义的形象无疑是人们了解  
东 与认识社会主义的直接  
#
#
最终导致苏联 的感召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同社会主义  
#
#
&
#
著名 接受这一制度  
&
#
*
素材+&只有不断标树社会  
#
#
*优越形象+#注重社会主义在国际社会中的  
#
&
*
&
#
(
#
(
,
B-"*B  
彻底四分五裂&+ 毫无疑问  
#
(
(
(
&
(
#
一个有着,!年历史("E年执政经验的大党  
#
&
#
实在令人惋惜  
&
那么  
#
#
&
*
悲剧  
+
2
可能 )**D  
#
#
#
*
+
*罪魁祸首+&历史 撼#  
#
#
#
*
+
#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  
&
一时间#*社会主义+(*  
*
+
#
#
+
#
#
+
#
从而促使  
&
*
+
&
$
%
(
#
)
&
#
&
#
#
*
改向+#一味投 国  
$
%
#
#
#
#
而且  
*
&
#
$
%
!
"
*
形象设计+#*和平过渡  
+
&
在西方#$资本论  
%
#
#
#
&
#
#
&
#
&
#
了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
传统的对抗让位于对话  
#
#
*
零和游戏  
+
让位于合作共赢  
&
#
(
#
*
(
+
*
和平过渡+&其实早在+,E"  
#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
时刻保持对资本主义的警觉  
#
树立对社会 大多数人的利益  
加公正公平的方向发展  
社会主义声誉与影响逐渐下 定是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但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理想和价值追求并 的被曲解的社会主义如果抽离甚至放弃了改革开  
未过时因为社会主义与公平正义个人的全面发 放那社会主义的形象并不能给中国带来任何活力  
展和有尊严的体面生活联系在一起 直到今天世 与希望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国际  
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处在低谷然而与之并 社会中所标树的社会主义新形象以及当今资本主义  
存的事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实践 对社会主义趋之若鹜的研究与借鉴并不意味着社  
形态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辉煌成就以 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真正地和平相处 西方资本  
及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崛起雄辩地印证 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态度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了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预言)*他的英名和事业将 并时时准备给社会主义制造麻烦# *颜色革命+(  
永垂不朽3+我们在身份认同和国际定位中标树社会  
人权干涉等一系列事实来看今天我们仍然要对  
主义就是要明确我们始终不忘维护和谋求世界上 资本主义保持高度的警觉切不可麻痹大意  
#
就是要不断推进人类社会朝着更  
当然今天的社会主义必  
而不是僵死的教条  
主义的自信  
&
#
尽管)*世纪后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文献  
!
,
+-!  
"C/I/德波特  
'
欧洲与超级大国,H-'唐雪葆  
#
等译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DB'  
第三卷,H-'北京  
第四卷,H-'北京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观的演进与发展道路探寻,--'政治学研究#)**,#!+"'  
,
)-邓小平文选  
)
)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
人民出版社#+,,#'  
,
E-漆思  
#
杨淑琴  
努力建设持久和平  
亨利 基辛格  
'
,
#-胡锦涛  
'
(
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人民日报#)**#F*,F+B'  
,
B-!  
"
/
'
大外交,H-'顾淑馨  
#
等译  
'
海口  
)
海南出版社#+,,"'  
=
#;3("#0(&"+,(&2>,1+&2+-"3$&)#&(<  
>,1+&2+-$,56/+(#-#6/&0&1"#0+-"+1-  
#
RSCTU4FV.0 N8C(W64FP:0  
!
H1/X4;7S0;<4<.<:#W6:410 8049:/;4<#Y10Z6%.#W6:410 !+**)"#K6401"  
V M = M V M  
!
8-"0&1")[6:/4;:%2K6401%.<%2<6:/:2%/710?%@:040M10?<6:;.55:;;2.&@/15<45:%2K64F  
:;:F561/15<:/4;<45;%541&4;7:0/456<6::@%561&40<:0;4%0%2;%541&4;710?/:A.4&?10:P40<:/01F  
4%01&;%541&4;<471M:#%704FA:1/40M&=?:7%0;</1<40M<6:0:P471M:%2*/:2%/710?%@:040M+#  
5%%:/1<4%010?;<1A4&4<+#*/:;%0;4A4&4<+10?*/1<4%01&4<+%2;%541&4;74040<:/01<4%01&;%54:<  
0
<
*
@
=
@
=
=
=
P4<61A/10?F0:P5%/:4?:1%2*K640:;:F561/15<:/4;<45;%541&4;7+'  
#:;,0<-)K640:;:F561/15<:/4;<45;%541&4;7.40<:/01<4%01&471M:./:2%/710?%@:040M.5%%@F  
/1<4%010?;<1A4&4<=./:;@%0;4A4&4<=  
9
:
!
责任编辑"苏雪梅#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