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39卷第2期  
2
0123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39,No.2  
March,2012  
明代屈原戏论考  
何光涛  
(四川宜宾学院文新学院,四川宜宾644007;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68)  
摘要:明代以屈原为主角或配角的戏曲共四部:袁于令的传奇汨罗记》、吕天成的传奇神女双栖记》、徐  
应乾的传奇汨罗》,均已亡佚袁于令创作汨罗记一事虽仅属传闻,但确属实;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他的正义性  
,促成他创作了该剧;但创作后不久,其父出于望子成龙的心理将其焚烧。《神女》、《双栖记是否属于屈原戏,学  
术界看法不一,但相关文献和它们的剧情均表明它们是屈原戏;《神女的作者存在争议,但基本可以认定是吕天  
关于徐应乾的生平,除了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中的零星记载,明末刘若愚酌中志一书也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今人的戏曲著作多将汨罗写成汨罗记》,以上四剧的关系因远山堂曲品模糊不清的记载显得扑朔迷离,  
其实它们之间并不存在互相参考抄袭的事实。  
关键词:明代屈原戏;《汨罗记》;《神女》;《双栖记》;《汨罗》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2)02-0105-10  
有明一代,以屈原为主角或配角的戏曲共四  
史遗文》,诗文有音室稿》(或作及音室稿》)、《砚斋  
稿》(或作留砚斋稿》),戏曲作品有西楼记》、《金锁  
》、《鹔鹴裘》、《瑞玉记》、《玉符记》、《合浦珠》、《珍  
珠衫》、《汨罗记》、《战荆轲》、《双莺传。  
,分别是袁于令的传奇汨罗记》、吕天成的传奇  
神女双栖记》、徐应乾的传奇汨罗》,均已亡  
关于它们的文献资料甚少,学术界目前还无专  
文论述本文拟汇集相关文献资料,对四部剧作的  
相关问题予以考论。  
学术界对袁于令的生平著述和思想多有研究,  
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对其汨罗记一剧,还少有  
研究该剧仅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著录,:“闻友  
人袁凫公有汨罗记》,极状屈子之忠愤,《成乃为  
秦灰,不可得见,惟散其事于神女》、《双栖记。  
袁于令的汨罗记》  
袁于令(1592—1672),江苏吴县人原名晋,  
明末改名为于令;字韫玉,一字令昭;号凫公,入清不  
久号箨庵;别署幔亭峰歌者幔亭过客幔亭仙史吉  
衣道人白宾;室名有剑啸阁音室及音室砚斋留  
砚斋他出身吴县名门望族,风流倜傥,性喜音律,  
热衷戏曲创作本为贡生,后因与人争妓除名国子  
明末入京求官,结果不详入清后步入仕途,最  
后官至荆州知府顺治十年(1653),侵盗钱  
[2]65  
孔坪为此,历历叙致,已是畅其所欲言。” 这段话  
有很多值得研究之处,如袁于令是否真正创作过汨  
罗记》?若是真实的,又是谁烧了它?他创作该剧的  
原因是什么?笔者拟就这些问题作一番考述,以就  
教于学术界。  
()袁于令创作汨罗记的真实性  
[
1]程迓亭赠荆州守袁大韫玉题下注引,258  
”  
,依靠朋友的周济,诗酒自娱康熙十一年  
之罪被免官,回到家  
因为该剧仅见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一书,并  
且祁彪佳又说是”,即听说,所以袁于令创作该剧  
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笔者认为,要考查其真实性,  
(
1
672),客死于绍兴上虞县著述丰富,小说有隋  
收稿日期:2011-11-03  
作者简介:何光涛(1975—),,四川平昌人,宜宾学院文新学院副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10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首先得分析祁彪佳和袁于令之间的关系。  
没有和袁于令的家人交往过,所以他只能是从袁于  
令本人那里听到的。  
祁彪佳(1602—1645),浙江山阴人,字虎子,  
一字幼文,又字弘吉,号世培,自号寓山居士,明末著  
名戏曲家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任福建兴化府  
推官崇祯四年(1631)升御史,后出任苏州府松江  
府巡按后因得罪权贵,受到排挤,退居家中达八年  
之久崇祯十五年又被启用为河南道御史崇祯十  
六年因弹劾吴昌时,被改官南京任刷卷潞王监国  
,出任苏州府松江府总督清顺治二年(1645)清  
兵大举南下,自知事不可为,自沉殉国。  
袁于令会不会是故意杜撰此事,以欺骗祁彪佳  
而博取名声呢?应该不会,因为他极富才华,文思敏  
,要创作一部戏曲并非难事如清人雷琳等编撰  
渔矶漫钞记载他曾经创作传奇瑞玉》,“词曲工  
,甫脱稿即授优伶群绅约期邀袁,集公所观唱  
是日诸公毕集,而袁尚未至优人请曰:‘剧中  
李实登场,尚少一引子,乞足之。’于是诸公各拟一  
俄而袁至,告以优人所请袁笑曰:‘几忘之。’  
即索笔书卜算子〕……。语不多,而句句双关巧妙。  
他一生交友广泛,尤其和袁于令交往颇深,这  
[
4]78  
从他祁忠敏公日记远山堂尺牍的相关记载中  
可以看出他对袁于令的戏曲才华非常佩服,经常  
请教戏曲音律方面的问题,还请他帮忙修改自己所  
写和所编的剧本,甚至在写作远山堂剧品远山  
堂曲品时还请他帮忙搜集剧本袁于令也确实热  
心地给予了帮助。  
诸公叹服,遂各毁其所作。”  
从祁彪佳的角度看,他也不会在远山堂曲品》  
中故意虚构此事以增加好友的名声因为在他写作  
此书的时候(1629),袁于令早就以西楼记名闻  
天下,不需要靠弄虚作假来增加名声。  
()是谁烧了汨罗记》?原因是什么?  
崇祯八年(1635)八月,袁于令路过山阴,特地拜  
祁彪佳说袁于令的汨罗记》“记成乃为秦灰”。  
望了辞官在家的祁彪佳祁彪佳创作了四首诗记载 秦灰有两个出处,一是指秦始皇焚烧书籍,二是指  
[
3]1587  
这次相会,在诗中他称袁于令为素心人” ,盛  
赞他的才华胜过陆机潘岳八年后,也即是崇祯十  
六年,袁于令在北京候选,祁彪佳在京师任职,二人  
再次相见祁彪佳在癸未日历中详细记载了他们  
这次交往,他们有时在月下小酌,出画卷共观  
项羽焚烧秦宫无论出自何典,“秦灰在此之意都  
是灰烬。《汨罗记为何成了灰烬呢?因相关史料阙  
,无法确知,只能推测笔者认为,原因应该不出  
两方面,一是毁于自然火灾,二是毁于人为。  
首先来看自然火灾在古代,一个家庭失火应  
该是件大事袁家是名门望族,社会交往广泛,若发  
生火灾,自家或好友都可能有所记载但是,现存关  
于袁家的所有文献资料,均无相关记载所以大致  
可排除汨罗记毁于自然火灾的可能性。  
[3]1337  
[3]1338  
” ,有时同至莲花庵观水” ,有时共素  
[
3]1338  
斋于寺之阁上,共述居园之乐” 。这次交往前  
后达半年之久,两人几乎形影不离该年八月,祁彪  
佳因弹劾吴昌时被迫调离北京,出任南京刷卷离  
开时,袁于令还将家眷托付祁彪佳带回吴江。  
由以上材料可知,二人关系非同一般,因此祁彪  
佳对袁于令的创作应该非常关注袁于令创作汨  
罗记一事,祁彪佳虽是耳闻,但应该事出不虚。  
祁彪佳对于此事的态度是严肃的,他没有亲眼  
见到剧本,故只说是听说听谁说的呢?揣摩远山  
堂曲品中的那句记载,大致可以推测是听袁于令自  
己或袁于令家人说的因为记成乃为秦灰,不可得  
其次来看人为因素,汨罗记果真毁于人为,  
那是谁烧了它呢?是统治阶级因该剧内容触犯了明  
代律令而烧了它吗?还是社会上的某个人认为该剧  
在讽刺自己而烧了它吗?应该都不是,因为远山堂  
曲品明言“《成乃为秦灰,不可得见”,刚刚写好  
就被烧了,外人是没看到的既然外人连剧本都没  
看到,又何来烧它之事?再者,是袁于令本人因为不  
满意该剧的质量而烧掉它吗? 应该也不是,因为从  
”,说明剧本刚写好后就被烧掉了,除了袁于令或 远山堂曲品极状屈子之忠愤一句看,此剧内  
其家人,外人是没有见过剧本的,对剧情自然也就无  
从知晓但是,极状屈子之忠愤……惟散其事于  
容应该不错。  
那么,究竟是谁烧了它呢?笔者认为,极有可能  
神女》、《双栖记一句可以看出,祁彪佳很熟悉  
剧情所以祁彪佳只能是从袁于令或其家人那里  
到的,从祁彪佳现存文稿来看,祁彪佳一生  
是袁于令的父亲烧毁它的这可从袁于令的家族背  
袁于令本人的性格行为方面去推考,还可从西  
楼记中的相关剧情去印证。  
106  
何光涛明代屈原戏论考  
袁氏家族是吴县名门望族,“家世多循吏文  
5]  
小净应欲下介〕〔外复唤转介从今以后,  
凡是会文的相公来,都请进厅堂若是闲人酒  
客求诗索字的,一切都回了。  
[
” 。吴门袁氏家谱记载,袁于令九世祖袁宁  
一在元代曾官海道万户,赐第吴县闻德坊;曾祖袁褒  
为太学生,潜心读书,未仕;祖父袁年为万历八年进  
,初任南京兵部武库司主事,最后官至陕西按察  
使;叔父袁坊,国学生,历官山西布政使司理问广东  
化州府同知山西绛州府同知;父亲袁堪为万历二十  
八年举人,初任浙江孝丰知县,后官至广东肇庆府同  
由此可见,这个家族是书香门第,几乎世代皆从  
事举子业。  
小净晓得。  
孩儿过来,你今后一意举业,把所制词  
,不论已成帙未成帙,已刻版未刻版,都将来  
烧了,决不可再做了。  
孩儿谨尊严命。  
第九出庭谮写于鲁请于鹃的文社好友赵伯将  
前来,询问于鹃的学业情况赵伯将嫉恨穆素徽和  
于鹃相好,趁机在于鲁面前大进谗言这里再次提  
到烧书的事情:  
袁于令生于这样的家族,又是贡生,本应修身  
律己,集中精力于举子业,但是,他却喜好那些于举  
业毫无帮助被士人视为小道的戏曲他本人也风  
流浪荡,追逐声色之娱,经常过着晓日珠帘半上钩,  
小净令郎是高才,原不消十分用功,那曾  
有名士甘就时趋。  
[
1]吴伟业赠荆州守袁大韫玉》,258  
少年走马过红楼”  
的生活最  
说起名士,一发是他自误张本,只为终  
日自负了词坛重名,反把时艺看易了。  
小净须是禁他做绮丽语。  
后以至与人争妓,对方甚不平,为兴讼  
[6]《西楼记》,492  
[6]《西楼记》,492  
”  
,袁父,送子系狱” 。虽  
然有这样的牢狱之灾,但他似乎并未醒悟,年老之时  
回忆年轻时的生活,还不无自豪地说:“若仆生神庙  
初载耳,借父祖之清华,恣游敖,其视大江以南山水  
皆吾园池而名姝巧笑,倡优狎客之徒,悉家隶也。  
歌词一落笔,晨而脱稿,夕遍里巷过数十日,而海  
内管弦而歌凡北里善和诸坊曲,氍毹灯烛,高堂  
前日老夫曾到他书房,见歌曲满案,已  
面谕一番,都把来烧毁了,难道又做?  
小净不瞒老先生说,烧得几何? 如今俳  
优所习,皆令郎歌曲须是搜索外面底本,惩治  
演习之人,方断其作兴还须屏外游,锁书斋,  
限功夫,精神方聚。  
[7]《赠袁箨庵七十序》,621  
所奏,无非袁生辞也。”  
,药石之言,老夫谨领命了正是与  
袁于令这样的性格行为,父亲肯定非常生气。  
父亲必然希望他专心科举,继续光大袁氏家族所  
,当父亲看见他创作对举子业毫无帮助的戏曲作  
品时,必然愤怒,甚至烧毁这也可以从袁于令带有  
自传性质的传奇西楼记的相关情节得到印证。  
君一面语强看十年书。  
西楼记在明代盛演以来,就有很多人认为  
该剧是袁于令的自身写照,如宋起凤稗  
[
9]101ꢀ102  
[10]  
》 、顾公燮消夏闲记摘钞袁栋书隐  
[6]《西楼记》,492  
丛说》  
等文献中的相关记载今人也普遍  
西楼记写宦门子弟于鹃与名妓穆素徽之间的  
认为该剧多少带有袁于令的自传性质,并从人物命  
人物思想等方面加以考证,如徐扶明的袁于令  
曲折爱情故事二人郎才女貌,真心相爱,却遭到相  
国的儿子池同和于鹃的好友赵伯将的百般破坏最  
终二人在侠士胥表的帮助下,终成眷属。  
[11]57  
[12]11ꢀ14  
<西楼记>》 、陆萼庭的谈袁于令周  
震麟的袁于令戏曲作品的个性特点和人格理  
[
13]69ꢀ70  
剧中的于鹃出身名门,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喜  
欢歌词曲赋父亲于鲁进士出身,为当朝御史第  
四出检课写于鲁对于鹃雄才自恃,杂艺分心,广  
》  
笔者认为,文学作品虽然不等于生活  
本身,但来源于生活,剧中烧书情节应该有生活的影  
现实生活中,袁于令应该有作品被烧的经历。  
并且剧中烧书的原因和现实生活中袁于令因为性格  
行为可能受到父亲的指责是一样的所以,大致可  
以认为汨罗记是他父亲出于望子成龙的心理烧掉  
。  
[8]  
结四方之名流,遂袭一时之虚誉很不满意,担心  
把举子业看轻了”,于是一天突然去他书房查看,  
看到书桌上尽是新写好的用于付梨园供歌唱的  
淫词艳曲”,非常生气于鲁要他看重文章事业”,  
熟读祖父遗书”,而不许再去撰著词曲”,最后命令  
他杜绝和文友们往来,并烧毁了他写的词曲:  
徐朔方李复波两先生经过详细的考证,认为  
西楼记作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由此我们也可  
10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以得知,《汨罗记的写出时间应该在这之前,是袁于  
令非常年轻时的作品。  
可能写出极状屈子之忠愤的剧作出来其实,袁  
于令是一位人格非常复杂的作家,除了这些让人诟  
病的缺点,他还有让人肃然起敬的一面比如他富  
有正义感,敢于参与反对阉党的斗争天启年间,以  
宦官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专权,横行无忌,祸乱天  
其中御史崔呈秀是无恶不作,排在阉党五虎”  
之首位;应天巡抚毛一鹭为魏忠贤立生祠不遗余力;  
织造局太监李实助毛一鹭打击东林党人,穷凶极恶。  
袁于令为此创作传奇玉符记瑞玉记对他们进  
()袁于令创作汨罗记的原因  
联系剧名看,再联系远山堂曲品极状屈子  
之忠愤的那句话,可知该剧写了屈原整个一生的悲  
剧历程,而袁于令创作此剧时还不到十九岁他如  
此年轻,又过着晓日珠帘半上钩,少年走马过红楼”  
的公子生活,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主题沉重的历史  
剧呢?笔者认为,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极大的  
关系。  
[16]171  
行揭露和讽刺。《玉符记》“直陈崔魏事” ,《瑞  
从万历中期开始,神宗皇帝宠幸郑贵妃,厌恶群  
玉记》“描写逆珰魏忠贤私人巡抚毛一鹭,及织造局  
[
4]77ꢀ78  
臣争斗,“不视朝,不御讲筵,不亲郊庙,不批答章疏,  
[14]261  
太监李实,拘陷周忠介事” 。由此可见,袁于  
令是位无所畏惧富有正义感的人虽然这是他三  
十七岁的事情,而创作汨罗记是他十九岁前的事,  
但一个人的性格主要是从年轻时就养成的,一生大  
体不会变,所谓江山易移,本性难改”。所以从性格  
特征来看,他也可能创作出汨罗记这样一部借古  
讽今的历史剧来。  
中外缺官亦不补” ,导致朝廷政事累积,官僚倾  
,朋党相攻,整个官场处于阴沉恐怖的气氛中而  
农民起义也前赴后继,仅万历二十八年(1600)至三  
十九年(1611),就发生了浙江赵古元福建吴建、  
南京刘天绪保定刘应第等人的起义边境也面临  
着危险,北方边患不息,东南沿海倭寇不断侵扰整  
个明朝陷入风雨飘摇的困境之中内阁大臣叶向高  
上疏道:“今天下必乱必危之道,盖有数端,而灾伤寇  
盗物怪人妖不与焉廊庙空虚,一也上下否隔,二  
士大夫好胜喜争,三也多藏厚积,必有悖出之  
,四也风声气息日趣日下,莫可挽回,五  
吕天成的神女》、《双栖》  
吕天成,正史无传据他的曲品》、王骥德曲  
》、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等文献记  
,他是浙江余姚人,生于万历八年(1580),卒于万  
历四十六年原名文,字勤之,号棘津,别号郁蓝生。  
他出生官宦世家,曾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参加秋  
,失利他终其一生科场都不顺利,自从对他影响  
很大的沈璟外舅祖孙矿和表伯父孙如法相续谢世  
,“他逐渐转入颓唐,崇信庄老,‘淡然入  
[15]6233ꢀ6234  
。”  
道出了明王朝内忧外患的根源。  
为此,正直的士人和官员无不忧心忡忡,如顾宪  
高攀龙钱一本等人一些剧作家也拿起笔创作  
了很多富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如沈应召的去思记》、  
冯梦龙的精忠旗》、叶宪祖的使酒骂座易水  
其中很多是历史剧,借古讽今,针砭时弊。  
袁于令生于这样的时代,在醉心声色之余,对当时的  
腐败混乱也应该有所感悟并且他生于官宦之家,  
[17]429  
’” 。他因从小受家族长辈的指导,嗜好声  
,擅长词曲后来又和沈璟王骥德交善,更精于  
曲律创作小说绣榻野史闲情别传》,《绣榻野  
今存创作杂剧齐东绝倒》(又名海滨乐》)、  
长辈们平时议论时政,也极有可能影响着他所以 秀才送妾》、《胜山大会》、《夫人大》、《儿女债》、《耍  
他创作汨罗记的目的,应该是借屈原忧国忧民的  
忠愤事迹,讽刺当朝那些无心国事而专心倾轧的  
风情》、《缠夜帐》、《姻缘帐共八种创作传奇神  
》、《双栖》、《戒珠》、《金合》、《三星》、《神镜》、《四  
》、《四元》、《二媱》、《神剑》、《李丹》、《蓝桥双  
朋党;甚至还有可能借楚怀王宠幸郑袖而疏远忠臣  
之事,讽刺神宗皇帝宠幸郑贵妃而懈怠国事。  
除了时代因素之外,袁于令富有正义感的性格  
也是他创作该剧的原因。  
阁画善》,共十三种创作戏曲理论著作曲品》,  
为晚明戏曲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些戏曲  
作品除了齐东绝倒曲品》,均已失传。  
众所周知,袁于令有许多让人诟病的事情,比如  
他一生都热衷于声色之娱;入清做官,被视为丧失民  
族气节;做官后又因侵盗钱粮而被免官,等等纵  
览他的一生,看似他确实是一个人品不高的人,不大  
祁彪佳远山堂曲品:“闻友人袁凫公有汨  
罗记》,极状屈子之忠愤,《成乃为秦灰,不可得  
,惟散其事于神女》、《双栖记。”据此可知,吕  
天成的神女》、《双栖记两剧中也有屈原故事,也属  
108  
何光涛明代屈原戏论考  
[2]131  
于屈原戏但是历来研究屈原戏的学者要么遗漏这  
见矣。”  
3.祁彪佳在远山堂曲品》“艳品中著录吕  
两剧,要么只提及双栖记而忽略神女》,其原因  
究竟是什么?两剧的故事情节如何?并且,有些文  
献认为神女的作者是吕天成的父亲或者其他人,  
这又当如何解释? 这些都值得研究,笔者拟就这些  
问题进行考论。  
天成神女时说:“此勤之未解音律时之作沈  
词隐评之,:‘东邻客舍,曲有情境,而音律尚  
堕时趋。’乃其才情富丽,每一词如万绣齐张,亦  
[
堪配》,亦堪佐》。”  
2]19  
(
)曲品远山堂曲品中相关记载的整  
体分析  
一些学者遗漏这两种剧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吕  
4.吕天成在曲品》“新传奇品中著录王剑  
池的传奇春芜时说:“《春芜》,宋玉事,予曾作  
神女》、《双栖二记串插有景,然何必禅寺  
[
18]243  
天成在曲品中著录王剑池的传奇春芜时所说的  
那句话:“《春芜》,宋玉事予曾作神女》、《双栖二  
串插有景,然何必禅寺也? 间为一友赋幽香  
? 间为一友赋幽香者。”  
细细研读这些材料,不难发现,祁彪佳在远山  
堂曲品中的三处说法是从不同角度说明的,都是准  
确的,并非自相矛盾他先是总体谈论袁于令的汨  
罗记和吕天成两剧的关系他认为,袁于令的汨  
罗记写出后就被烧了,后来的人不可得见,但是剧  
中的屈原故事却在吕天成的神女双栖记中可  
以看到。  
[
18]243  
。”  
而不是写屈原的。  
而另一些学者只提及双栖记而忽略神女》,  
由此他们认为这两部剧作都是写宋玉的  
原因大概是远山堂曲品中的另外一则材料:“《双  
》,神女改本也与前绝不同,》、《供  
其笔端,觉汨罗江畔,暗雨凄风;黄陵庙前,暮色斜  
然后,他再就吕天成两剧的具体情况进行谈论。  
他认为双栖记神女改本被改本的关  
,也即是神女双栖记的初稿,修改之后,两  
剧就绝不同那么,改的究竟是什么呢? 是故  
事情节还是其它? 对此,《远山堂曲品又透露了一  
些端倪:“《神女》,此勤之未解音律时之作。”暗指它  
的音律有问题而吕天成的老师沈璟也曾经批评过  
[
2]131  
,恍忽如见矣。”  
改本,改了后才写到了屈原汨罗江畔等事迹,因此  
双栖是屈原戏,神女不是。  
他们觉得双栖神女的  
这些看法似乎都有道理,因为它们都有相关的  
材料作为支撑,并且这些材料要么来自吕天成自己  
所著的曲品》,要么来自大家都在征引的远山堂曲  
[19]899  
》。若要否定它们,要么就是否定吕天成自己的 神女的音律问题,说它音律尚堕时趋至  
,要么就是承认远山堂曲品中的记载自相矛盾。  
实情究竟如何?《神女双栖究竟是不是屈  
原戏?笔者认为,要澄清这些问题,必须对曲品和  
于内容方面,沈二人都没有提出批评,沈甚至赞  
[19]899  
扬它说东邻客舍,曲有情境” 。由此推测吕天  
成对神女进行的修改,应该是它的音律方面的问  
那么,经过修改后而成的双栖记情况又如何  
?沈璟评论之:“《双栖记神女改本,然与前  
远山堂曲品中的相关记载进行整体科学的分析,  
而不应该片鳞只爪地抓住其中的部分材料进行片面  
分析这样,才能得出公允的合理的结论为了便  
于说明,现将远山堂曲品曲品两书中关于吕  
天成两剧的所有材料罗列如下:  
[19]899  
绝不同高唐之梦,玉梦也,何不改正之?”  
此评论可以大体得知,《双栖记在音律方面与前绝  
不同,但是内容方面没有多大改动,以至沈璟提  
出建议:“高唐之梦,玉梦也,何不改正之?”又从祁彪  
佳的评论可以看出,《双栖记的语言因为》、  
1.远山堂曲品》“能品中著录徐  
应乾的传奇汨罗时说:“闻友人袁凫公有汨  
罗记》,极状屈子之忠愤,《成乃为秦灰,不可 供其笔端”,从而雅致形象得多了,产生的阅读  
得见,惟散其事于神女》、《双栖记孔坪为  
效果是觉汨罗江畔,暗雨凄风,黄陵庙前,暮色斜  
,恍忽如见矣”。  
[
,历历叙致,已是畅其所欲言。”  
2]65  
2.远山堂曲品》“雅品残稿中著  
录吕天成的传奇双栖时说:“神女改本  
与前绝不同》、《供其笔端,觉汨  
罗江畔,暗雨凄风,黄陵庙前,暮色斜照,恍忽如  
至于曲品中的说法,客观地分析,吕天成的意  
思是说王剑池的春芜是写宋玉故事的,而自己也  
有两部剧作写到了宋玉他并未说他的两剧只写了  
宋玉而没有写屈原事实上,在戏曲作品中,屈宋两  
10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人是经常被共同写到的,如尤侗的读离骚和胡盍  
朋的汨罗沙》。  
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  
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  
[22]28ꢀ29  
由以上分析可知,《远山堂曲品曲品中的  
穷士乎!’”  
由此可知,剧中还写道了伍子胥。  
记载都是从不同角度说的,每次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以梦解梦者说明伍子胥出现在剧中其它人物的梦  
所以闻友人袁凫公有汨罗记》……惟散其事于神  
》、《双栖记一句也自然不诬,由此可以确定这  
两剧都写到了屈原,都是屈原戏。  
中的倡优拙,楚剑利一句看,剧中还出现了倡  
优角色。《说苑》:“秦昭王中朝而叹曰:‘夫楚剑利,  
倡优拙夫剑利,则士多慓悍;倡优拙,则思虑远也。  
[23]365  
()两剧的故事情节  
吾恐楚之谋秦也。”  
梅鼎祚对剧中的倡优深为  
从以上极状屈子之忠愤”、“觉汨罗江畔,暗雨  
凄风”、“宋玉事等语句可知,两剧是以屈宋故事为  
。  
愤怒,担心他们迷惑楚王分散楚王治国的精力,从  
而对楚国的安危深表忧虑由此可知,倡优在剧中  
的戏份必然不少。《双栖只是就音律方面从神女》  
改编而来,剧情应该也大致相同。  
远山堂曲品》“黄陵庙前,暮色斜照一句看,  
剧中还可能出现了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关于  
黄陵庙,韩愈黄陵庙碑:“湘旁有庙,曰黄陵,自  
前古立以祠尧之二女舜二妃者。……尧之长女为  
娥皇,为舜正妃,故曰君其二女女英,自宜降曰夫  
人也九歌辞谓娥皇为君,谓女英为帝  
()《神女的作者问题  
关于神女的作者,祁彪佳远山堂曲品》、王骥  
曲律等都记载为吕天成。《远山堂曲品的记载  
已见上引,《曲律有两处记载:  
自词隐作词谱,而海内斐然向风衣钵相  
,尺尺寸寸守其榘矱者二人:曰吾越郁蓝生,  
曰槜李大荒逋客郁蓝神剑》、《二媱等记,并  
其科段转折似之;而大荒乞麾至终帙不用上  
[20]5679ꢀ5680  
。”  
由此可知,在剧中,娥皇女英又有可  
能和楚辞·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等同起来了。  
从梅鼎祚鹿裘石室集》“文集卷十八《<神女  
>题词一文还可知神女剧中更多的故事情节。  
题词云:  
[24]165  
去叠字,然其境益苦而不甘矣。  
同舍有吕公子勤之,曰郁蓝生者,从髫年便  
解摛掞,神女》、《金合》、《戒珠》、《神镜》、《三  
》、《双栖》、《双阁》、《四相》、《四元》、《二媱》、  
骚累与日月争光,神女以雨云着梦,后代遂  
指大夫之所讽,襄王之所遇者,而诧以为奇,又  
一梦矣芦中人乃复谱出,是以梦解梦者也。  
体娴雅而口微辞,殆以宋玉自命乎? 至若吊屈  
怀湘,则又茹志于忧国,寓陫于詈余,将亦被放  
之辰,行吟之次,以代詹卜耶? 吾闻之,倡优拙,  
楚剑利是记出倡优且工,吾不胜为楚虑  
[24]167  
神剑》,以迨小剧,共二三十种。  
王骥德和吕天成交善,所言应该不诬吕天成  
自己也说:“予曾作神女》、《双栖二记。”由此,该剧  
的作者看似毫无争议,必然是吕天成后世戏曲著  
作在著录神女时也直接将它归于吕天成名下。  
但是,和吕天成同时的龙膺却认为作者是吕天  
成的父亲,他在重刊纶濦文集卷二十四答吕麟趾  
太仆:  
[
21]345  
。  
詈余出自离骚》,指女媭责备屈原,由此可知  
此剧有此类情节又言被放”、“行吟”、“詹卜,  
当是用了屈原卜居》、《渔父故事,而写进剧中(《卜  
:“屈原既放……往见太卜郑詹尹云云;《渔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云云)。又  
吊屈怀湘”,可能还涉及到贾谊的渡湘江而作赋  
以吊屈原的故事神女以雨云着梦一句看,宋  
神女中的内容肯定也被写进了剧中,只是神女  
和娥皇女英湘君湘夫人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不得  
而知。“芦中人指伍子胥,典出赵晔吴越春秋》:  
乃足下神女记》,英英如百琲明珠,遇合本  
,才情复丽,大是合作,可必其传然悉楚事  
楚人无能张之者,幸借五色管张之,何哉? 足下  
内朗外温,肤清神澈,当代之兰台大夫也,故能  
[25]241  
发其余蕴,游戏弊端。  
麟趾为吕天成之父吕胤昌的字龙膺与吕麟趾  
交善,在这封信的开头回忆他们的交往,:“始仆与  
足下同理官,齿相若也,情则肺肝,义则金兰,即生同  
[25]241  
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  
,第同籍,蔑以加焉。”  
,年龄又相当,有着金兰之交并且从龙膺对该剧  
由此可知他们同朝为  
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夫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  
110  
何光涛明代屈原戏论考  
的评价来看,他是阅读过该剧的据此,龙膺所言应  
该不虚。  
例外都引用远山堂曲品至广宁迁乌”、“官医  
,以强项为当事所扼等文字,非常简略,模糊不  
。  
作者究竟是吕天成还是吕胤昌? 惜乎资料有  
,不能确考徐朔方推测说:“或是父子合作也。  
父代子作,或父子合作而单署子名,以博早慧之美  
其实关于徐应乾的事迹,《酌中志一书还有一  
定的记载。《酌中志是明末太监刘若愚所著,主要  
记叙了由万历朝至崇祯初年中的宫廷事  
[
26]266  
但王骥德在曲律中这样评价吕天成:  
又说:“勤之制作甚富至摹写丽情亵  
。”  
[28]前言,1  
勤之童年便有声律之嗜既为诸生,有名,兼工古  
” ,也兼及宫外之事,是一部比较翔实可信  
[25]172  
[28]前言,1  
文词。”  
的著作” 。该书卷二十一辽左弃地详细地  
,尤称绝技世所传绣榻野史》、《闲情别传》,皆  
记载了万历天启年间全辽沦陷的前因后果,其中  
[25]167  
其少年游戏之笔。”  
由此可知吕天成从小就聪  
有徐应乾的一些事情全文较长,兹录重点于下:  
,似乎不必靠父亲这样的帮助来博取名誉。  
笔者认为,说作者是吕胤昌仅见龙膺的答吕麟  
趾太仆》,属于孤例,在没有新材料出现的情况下,还  
是应当认为作者是吕天成,徐朔方据梅鼎祚神  
女记题词中的芦中人乃复谱出,是以梦解梦者也”  
一句,认为芦中人是指神女的作者,并说:“似托  
至万历三十三年春,成梁以宁辽伯总镇辽  
,巡抚则赵公楫,欲将鸦谷关外,将其哈唎佃  
子等处地方居民招徕内徙,以邀功赏时先将  
军应祺正任辽阳副总兵,曾具呈阻之曰:……。  
奈抚镇贪功之谋已成,见呈大怒,遂多方布阱,  
其欲甘心先将军矣。……。先将军由此愤郁成  
,于本年夏告病回卫,七月三十日抵里,八月  
十一日病故其年冬,抚镇果行文招徕居民,安  
土重迁,几至激变。……。遂将膏腴地数百里,  
尽为所得。  
[
26]266  
名付刻者。”  
是指剧本的作者,而是指剧中的人物。  
徐应乾的汨罗》  
)关于徐应乾的生平  
笔者对此不敢苟同,“芦中人并非  
(
徐应乾,正史无传,相关文献极少,最常见的是  
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中的零星记载该书共著录徐  
应乾六种传奇,并对每种的内容作了一定介绍,其中  
两种涉及到他的一些生平。  
丙午夏,辽镇广宁管饷通判徐公应干,浙江  
绍兴人也,目击辽镇边备大坏,条十五事上于镇  
首列□□一款,而两老不胜怀忌至秋七  
,奉按院萧公淳檄委徐公阅察河东十四卫,于  
辽阳库庙见先将军呈谏割地之案,不觉冲冠眦  
,为赋二诗以志不平晓渡青石岭一律  
:“深秋于役未曾休,历尽凄凉辗转忧绝贡  
称王宁久服,割地岂良筹? 草头垂露含民  
,山脚流泉咽戍愁郑侠丹青今若在,时艰早  
已达宸眸。”清河堡阅操一绝曰:“曾闻辟土  
得封侯,割地如何秩更优? 可惜殴民分界处,膏  
腴多少属东。”抚镇闻之,遂将徐公捏陷,革职  
为民。  
德政篇》,徐应乾弘农之渡虎,中牟之驱  
,潮洲之驯鳄,被之弦歌,足为治谱至广宁  
[2]64  
迁乌,则徐君自道也。  
治谱一词,典出南齐书》:“琰父子并著奇绩,  
江左鲜有世云诸傅有治县谱》,子孙相传,不以  
[27]914ꢀ915  
示人’。”  
后以治谱为称颂父子兄弟居官  
有治绩之典这说明该剧描写了徐应乾的父亲或兄  
弟在弘农中牟潮洲等地为官,卓有政绩。“广宁”,  
明洪武二十三年置,治所在今辽宁北镇县。“则徐君  
自道也这句话又说明该剧还记叙了徐应乾在辽宁  
北镇的事情。  
□□既得膏腴之地数百里,遂阴怀叛心,隐  
忧日滋自三十四五年后,兵科等衙门宋公一  
韩等,各疏劾弃地非是内有云:“刘副将一呈  
两诗》,徐应乾徐君官医巫,以强项为当  
[28]186ꢀ187  
事所扼,乃直记其事;而盛斥李宁远赵中丞,快  
而辄死,徐通判二诗而去官。”  
[
2]64ꢀ65  
其胸臆,不顾悠悠之有口也。  
李成梁,辽东总兵,《明史卷二百三十八有传;  
赵楫,辽东巡抚二人贪功贻患致使全辽沦陷之  
,《明史多有记载但他们倾轧副总兵先将军管  
饷通判徐应乾之事,《明史无载从以上材料可知  
徐应乾的籍贯在辽东时的官职以及遭到打击排挤  
由此可知徐应乾曾官任医巫,但是强项指什  
,“当事又是谁,为什么盛斥李宁远赵中丞等,  
很难明白。  
近代以来诸多戏曲论著在介绍徐应乾时,无一  
11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的原因和结局,也明白了他的传奇两诗剧名的来  
才是汨罗记》。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反映了祁彪  
佳的严谨态度。  
清代沈复粲在鸣野山房书目卷三乐府家二  
历和盛斥李宁远赵中丞的原因。  
概之,由以上两书中的相关记载可以大致勾勒  
出徐应乾的生平:徐应乾,浙江绍兴人,字孔坪,生卒 ·传奇中著录了他所看到的五百五十六种共百六  
年不详,万历三十四年(1606)尚在人世父兄曾在  
弘农中牟潮洲等地为官,卓有政绩他曾官任医  
巫和辽宁北镇任管饷通判任通判之时,因见北镇  
防备大坏,曾于丙午年夏条陈十五事上书镇抚赵楫,  
遭到赵楫和李成梁的怀恨后赵李为了贪功邀赏,  
十二本完整无缺的全本传奇,其中也有“《汨罗》”  
[32]95  
一剧 ,但是未标明作者名查阅戏曲目录文献,  
元明清三代现存的戏曲剧名中有汨罗二字的共有  
四种:袁于令的汨罗记》、徐应乾的汨罗》、清初郑  
瑜的汨罗江和晚清胡盍朋的汨罗沙》。袁于令的  
不顾副总兵先将军的阻拦,强行迁徙关外之民汨罗记在写好后就被烧毁了,故当排除;郑瑜的  
”,致使辽东边疆数百里之地落入敌人之手丙午 汨罗江是杂剧而非传奇,也当排除;胡盍朋的汨  
年秋,徐应乾阅察河东十四卫,在辽阳库庙中看见当  
时先将军的阻拦信,对赵李二人更加非常愤怒,于  
是写了晓渡青石岭》、《清河堡阅操两诗进行讽刺。  
李闻知,捏造罪名,将他革职为民被革职之后,  
徐应乾写了大量的传奇作品,记叙自己在辽东之事,  
德政篇》、《两诗筹虏但除此之外,他何  
去何从,因史料匮乏,不得而知。  
罗沙创作于咸丰元年(1851),而沈复粲是道光三十  
(1850)去世的,故也应当排除因此,《鸣野山房  
书目所著录的汨罗当是徐应乾的作品这里,也  
明确无误地说明徐应乾的此剧名为汨罗》。  
但是,今人的戏曲文献著录此剧多把剧名误写  
汨罗记》,如庄一拂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傅惜  
华的明代传奇全目》、齐森华等主编的中国曲学大  
辞典》、徐寒主编的中国艺术百科全书》、邓绍基主  
编的中国古代戏曲文学辞典这大概是错误地  
认为远山堂曲品》“孔坪为此字是承前指代  
袁于令汨罗记一剧。  
另外,万历四十年(1612)左右,广东也有一名叫  
徐应乾的人,千顷堂书目》、《浙江通志》、《广州通  
》。因其籍贯官职著述均与前面的徐应乾不  
,故在没有新材料出现的情况下,笔者不敢将二人  
视同为一人引录于此,以待学术界察焉:  
关于汨罗的剧情,大概是徐应乾借题发挥,借  
忧国忧民的屈原讽刺无谋误国倾轧忠臣的赵楫和  
李成梁,借不辨忠奸的楚王讽刺神宗和熹宗在处理  
赵楫和李成梁之事上的含混赵楫和李成梁本应处  
,非但没有,而且他们的子孙要么送国子监读  
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十一儒家类”:“徐  
应乾,《士林正鹄四卷,字以清,遂昌人,贡士,  
官雷州府学教授,搜辑古人孝、  
[29]306  
敏八行,凡二百余条。”  
[28]188 [28]188  
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四十五经籍”:  
” ,要么蒙准袭爵” 。这样的结局连酌  
[
28]188  
士林正鹄四卷,黄氏书目:徐应乾著,字以  
[30]4174  
中志的作者太监刘若愚都感到窃痛” ,何况  
曾经深受其害的徐应乾呢? 徐应乾本人性格直率,  
敢说敢为,由创作传奇两诗记》“盛斥李宁远赵中  
,快其胸臆,不顾悠悠之有口也就可以看出而  
这部汨罗》,又是历历叙致,已是畅其所欲言”,其  
中必然有辛辣的讽刺。  
,遂昌人。”  
雍正广州通志卷四十一名宦志各府”:  
徐应乾,仁和人,由岁贡,万历四十年任雷州府  
学教授,端庄儒雅,卓有师范,初训英德,著有  
士林正鹄》、《读书正旨诸书,又汇集雷州  
[
31]  
》,草编摩未就而去。”  
)关于汨罗的剧名和剧情  
远山堂曲品》,徐应乾共有传奇德政篇》、  
以上四剧之间的关系  
(
祁彪佳远山堂曲品:“闻友人袁凫公有汨  
罗记》,极状屈子之忠愤,《成乃为秦灰,不可得  
,惟散其事于神女》、《双栖记孔坪为此,历  
历叙致,已是畅其所欲言。”这段话虽然在剧目的著  
剧情的提示方面为后人提供了很多帮助,但同时  
又有一些疑点疑点一:从写作时间上看,难道是袁  
作在前吕作在中徐作在后?疑点二:散其事于  
两诗》、《筹虏》、《扊扅》、《三迁》、《汨罗六种,全未  
流传下来关于汨罗的剧名,《远山堂曲品著录  
:“《汨罗》,徐应乾闻友人袁凫公有汨罗记》  
孔坪为此,历历叙致,已是畅其所欲言。”此处明  
确说剧名为汨罗》,而不是汨罗记》,袁于令创作的  
112  
何光涛明代屈原戏论考  
神女》、《双栖记,莫非吕作借鉴了袁作? 李  
的先后顺序是:《神女》—《双栖记》—《汨罗记》。吕  
复波为此也感到疑惑,袁于令的生平及其作品》  
一文中说:“这段文字很叫人生疑。……莫非吕取袁  
作之关目写入己作? 然而吕天成曲品刊行时,其  
作已成,袁于令不大可能早此写成本子来姑记此  
天成神女完成时,袁于令才九岁;《双栖记完成  
,袁于令最多才十二岁袁于令汨罗记不可能  
早于吕天成的两剧那么,祁彪佳为什么要说惟散  
其事于神女》、《双栖记?“散其事三字给人  
的感觉似乎是吕天成参考了袁于令的汨罗记》,甚  
至抄袭了其中的一些情节。  
[33]284  
待考。”  
但他后来并未就此进行考证这些疑  
点牵涉到四剧之间的关系,不得不察,笔者姑作推  
,以就教于学术界。  
笔者认为,祁彪佳自然知道吕天成不可能参考  
或者抄袭袁于令的汨罗记》,除了完成时间的先后  
原因之外,还有汨罗记》“记成乃为秦灰”,吕天成是  
不可能看见的但他之所以这么说,大概有以下两  
方面的原因。  
我们首先来看四剧创作的时间。  
()袁于令(15921672)汨罗记》。据本文  
第一部分的相关推论可知,该剧的完成时间应该在  
万历三十八年(1610)若推论仍不足以令人信服  
的话,那么此剧的完成时间至迟不会晚于祁彪佳远  
第一,从对四个剧本了解的先后顺序来看,他或  
许最先知道袁于令汨罗记的剧情,于是有了先入  
为主的心理基础;当后来读到吕天成和徐应乾的剧  
本时,他就无意识地根据自己最先知道的袁于令汨  
罗记的剧情去评价它们,而忽略了几个剧本创作的  
先后关系,无意识地认为自己后读到的就是后出的。  
第二,从他与三位剧作家远近亲疏的关系看,他  
与吕天成徐应乾无甚交往,而与袁于令交善,故他  
心里可能时时存念着袁于令的剧作因此,即便他  
知道几个剧本之间的先后顺序,甚至也最先读到吕  
天成徐应乾的剧本,但他在写远山堂曲品时也极  
有可能无意识地忘记或者忽略它们之间的先后顺  
,而拿好友的剧作作为蓝本去评别人的作品。  
ꢂꢁ췍  
山堂曲品最终完成之时,也即是1631。  
()吕天成(15801618)神女》、《双栖记》。  
据徐朔方先生王骥德吕天成年谱考证,《神女的  
[26]265  
完成时间在万历二十七年(1599) ;《双栖记完  
成的具体时间虽然不得而知,但据吕天成于万历三  
十一年(1603)曾将包括此剧在内的十余种戏曲寄给  
沈璟批评一事可知,此剧完成时间最迟不会晚于该  
[
26]246  
。  
()徐应乾(??)汨罗》。因无其它资料佐  
,我们只能根据远山堂曲品的成书时间,推出它  
的完成时间至迟在1631但具体何年,不得而知。  
据此可知,除去徐应乾的汨罗》,其它三剧完成  
注释:  
吴柏森我亦江边憔悴人———古代屈原戏鸟瞰》(《宜昌师专学报》1994年第2)和王学秀杂谈屈原戏》(《当代戏剧》1997  
年第2)将它们称为屈原戏”。  
袁于令,正史无传,其生平资料散见于陈继儒题西楼记》、毛先舒赠袁箨庵七十序》、董含三冈识略》、龚鼎孳定山堂诗  
》、曹溶静惕堂诗集》、彭而述读史亭诗集》、袁栋书隐丛说以及吴门袁氏家谱》、《江陵县志》、《荆州县志》、《吴县志等  
文献中今人孟森西楼记传奇考》(《心史丛刊二集)、徐朔方袁于令年谱》(《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5)、李复波袁  
于令的生平及其作品》(《文史第二十七辑)、陆萼庭谈袁于令》(《清代戏曲家丛考》)等文对这些文献钩沉爬梳,对袁于令做  
了比较全面的考证本文对袁于令的生平简介对这些成果有所参考。  
祁彪佳,生平资料见明史卷二百七十五、《祁忠敏公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63)祁彪佳文稿等文  
。  
谭坤祁彪佳与晚明曲家交游考》(《中华戏曲》2007年第1)和赵素文晚明戏曲家祁彪佳与袁于令的交游》[《九江学院学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两文有比较详细的考证。  
关于袁于令的科举出身有进士贡士贡生三种说法,李复波袁于令的生平及其作品》(《文史第二十七辑)考证认为当是贡生。  
其中那曾有名士甘就时趋”、“禁他做绮丽语”、“还须屛外游,锁书斋,限功夫,精神方聚”、“正是与君一面语强看十年书为  
唱词。  
:徐朔方袁于令年谱》(《浙江社会科学》20025,157)和李复波袁于令的生平及其作品》(《文史第二十七辑,280  
)。  
11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吕天成的传奇剧目,各书著录不一吴书荫在曲品校注附卷三吕天成和他的作品考》(中华书局1990年版,435)中  
考证得出共有十三篇,兹从之。  
遗漏这两剧的如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中华书局1961年版)、《楚辞书目五种补遗》(《楚辞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84年版),崔富章楚辞书目五种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齐晓枫明清戏曲中与屈原相关剧目考》(台湾辅仁  
国文学报第二十一期),王学秀杂谈屈原戏》(《当代戏剧》1997年第2)。只提及双栖记而忽略神女的如徐扶明关  
于屈原的戏曲作品》(《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3)。  
引文中有“……”的地方,为笔者省略。“□□”非笔者所加,乃原书所有。  
췍ꢂꢁ关于远山堂曲品最终完成时间,杨艳琪在《<远山堂曲品>为何未收孟氏传奇?》(《戏剧》2004年第2)一文中考证说:  
“《远山堂曲品的写作在1631年前就已初步完成,后来也未做增补。”本文从之。  
参考文献:  
[
1]靳荣藩.吴诗集览:14[G]//四部备要:集部第85.北京:中华书局,1989.  
2]祁彪佳.远山堂曲品[M]//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六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3]祁彪佳.祁彪佳文稿[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4]孟森.西楼记传奇考[M]//孟森.心史丛刊(外一种).秦人路校点.长沙:岳麓书社,1980.  
5]陈继儒.题西楼记[G]//古本戏曲丛刊:二集.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  
6]袁栋.书隐丛说:7[G]//续修四库全书:113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7]毛先舒.潠书:1[G]//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10.济南:齐鲁书社,1997.  
8]袁于令.西楼记[M]//古本戏曲丛刊:二集.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  
9]宋起凤.稗说[M]//明史资料丛刊:2.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10]顾公燮.消夏闲记摘钞[M]//涵芬楼秘籍:第二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17.  
11]徐扶明.袁于令与西楼记》[J].中国文学研究,1996,(2).  
12]陆萼庭.谈袁于令[M]//清代戏曲家丛考.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  
13]周震麟.袁于令戏曲作品的个性特点和人格理想[J].艺术百家,1995,(2).  
14]孟森.明清史讲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5]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6]焦循.剧说[M]//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八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17]吴书荫.吕天成和他的作品考[M]//曲品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  
18]吕天成.曲品[M]//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六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19]沈璟集[M].徐朔方辑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0]韩愈.黄陵庙碑[G]//董诰.全唐文:56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1]梅鼎祚.鹿裘石室集文集:18[G]//续修四库全书:137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2]周生春.吴越春秋辑校汇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3]刘向.说苑[M].向宗鲁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7.  
24]王骥德.曲律[M]//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六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25]龙膺集[M].梁颂成,刘梦初辑校.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26]徐朔方.王骥德吕天成年谱[M]//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27]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28]刘若愚.酌中志[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  
29]黄虞稷.千顷堂书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0]嵇曾筠,.浙江通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省志辑·浙江).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31]郝玉麟,.广州通志[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32]沈复粲.鸣野山房书目[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33]李复波.袁于令的生平及其作品[J].文史,1986,(2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责任编辑:唐普]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