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39卷第5期  
2
0129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39,No.5  
September,2012  
纪录片解说的美学意蕴  
茹  
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都610068)  
(
暋暋摘要:解说作为电视纪录片语言元素的一种,主要功能是延伸画面信息量增加作品意蕴渲染烘托气氛提炼  
升华主题等配音员在理解创作者意图熟悉文字稿件后,通过内部技巧———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转化为解  
说的动力和激情而进入有声语言解说的创作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解说;美学意蕴  
中图分类号:G222.3暋文献标志码:A暋文章编号:1000灢5315(2012)05灢0152灢05  
201010,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推动  
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表示,国产  
纪录片是形象展示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文化传播载  
。201111日央视纪录片频道正式开播,标  
志着我国纪录片市场由此翻开了更加灿烂的篇章。  
用声画的方式记录历史再现生活是电视纪录片创  
作最基本的手段,纪录片以其纪实的美学风格,取材  
于现实,艺术性地再现生活,品味人间的悲欢离合。  
志思蓄愤,吟咏情性暠———解说的情感生  
成与表达  
我国齐梁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  
雕龙·情采中提到:“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  
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 盖风雅之兴,志  
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  
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  
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  
[2]538  
对现实世界物质本性复原的特性及其对人的存在  
。暠  
意思是以前的作者创作作品是为了抒发感  
的自觉意识使纪录片成为一种负有特殊精神内涵的  
[1]  
,后来的辞赋家为了创作而制造感情。《诗经讽  
谕诗的产生就是因为创作者心中蓄积了愤懑不平之  
,因而吟唱出来,用以讽劝那些居高位的人,这是  
为了抒发感情才创作文艺作品后代的许多辞赋  
,胸中本来就没有感情,却随意夸张文饰的手法,  
借此沽名钓誉,这就是为了创作才制造感情所以  
为了抒发感情而写的作品,语言简练而真实;为作文  
而造作感情的作品,文辞繁杂且空泛失真。“所谓  
蓄愤暞,就是蓄积情感。‘是一个过程,由少到  
,由浅入深,由混浊到澄净,由杂乱到富于美  
艺术品类暠 。无可否认,在电视纪录片所有视听元  
素中画面是最重要的,但它作为无声的视觉形象,还  
必须借助于有声语言的解说来传达作品的思想内  
解说作为电视纪录片语言元素的一种,同画面、  
字幕同期声音乐音响等元素同时呈现出来,帮助  
受众更准确地理解作者意图它的主要功能是延伸  
画面信息量增加作品意蕴渲染烘托气氛提炼升  
华主题表现画面未尽之意蕴每个配音员的生活  
阅历对作品的理解程度情感的生成表达以及用气  
发声时的音质音强音高气息控制语速等具有特  
殊性,这种独特的个性特征在形成语流时构成了艺  
术的律动,具有美感。  
[
3]202  
暠  
在这里,刘勰虽然谈的文学作品的创作问  
,却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美学命题———艺  
术情感的生成问题。  
收稿日期:2012灢06灢30  
作者简介:米斯茹(1982—),,重庆人,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152  
米斯茹纪录片解说的美学意蕴  
[
8]  
在刘勰之前,汉代刘安编撰的淮南子一书中  
就有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且喜怒哀乐,有感而自  
然者也故哭之发于口,涕之出于目,此皆愤于中而  
形于外者也譬若水之下流,烟之上寻也夫有孰  
推之者? 故强哭者,虽病不哀,强亲者,虽笑不和,情  
内涵,才能用富有含义的作品唤起观众的体验暠 ,  
能够直入受众的心田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播音员  
任志宏曾说:“一切丢失思想内涵的语言表达都是难  
以打动人心的,是没有生命力的语言艺术所表现  
的一切技巧和手段,需从稿件内容出发,为稿件内容  
服务所以,思想性是获得丰富的有声语言色彩变  
幻无穷的基础你的语言表达不仅要准确,还须丰  
[3]174  
发于中而声应于外。暠  
声音是表现情感的,这种  
情感是自然形成的,不能是强哭暠、“强亲的无病呻  
那种认为造作的情感是没有意义的。《淮南子》  
进一步说道:“故不得已而歌者,不事为悲;不得已为  
舞者,不矜为丽歌舞而不事为悲丽者,皆无有根心  
[9]  
,由此才能打动自己,感染受众。暠  
入围2007法国戛纳电视节的纪录片茶马古  
》,“用一种异常宁静和朴实的手法如实地再现了  
那片土地和与之相依存的原生居民的生活,让观众  
感受到了一个民族的深沉而厚重的精神世界,我们  
也能从田壮壮平静的视野后感受到他那深藏着的激  
[
4]245  
。暠  
暠、“的真实情感,因为这种状态是没有根  
暠,即不是发自内心的艺术情感如何生成? 在  
淮南子中有这样的叙述:“譬犹不知音者之歌也,  
在不得已的状态下不能表现出  
[10]  
越的艺术心灵暠 。担任解说的任志宏将自己的思  
想与主创者的心灵融为一体,表现出了很好的艺术  
效果如他的解说:“七星北斗迷失方向的地方,神  
古朴静谧,寒暑交叠,恐怖而又使人向往。暠说这  
句话时充分调动想象力,用深沉的语音和特意拉长  
的舒缓节奏为观众营造出一幅富有玄幻色彩的画  
他用声音塑造出画面未尽的意象:“山涧过去了  
还是山涧,山梁那边还是山梁,瘴气弥漫着热带雨林  
所谓的路,马脊背上的热汗流尽了,再流出的是鲜  
。暠将山涧山梁热带雨林马背上的热汗和鲜血  
等画面之外的寓意表达得淋漓尽致最后在再流  
出的后做一个长长的停顿,用气息托住情感再落回  
掷地有声的两个字鲜血暠,营造出很强的听觉美感。  
现在,有许多配音爱好者刻意模仿任志宏的音质和  
用声方式,粗听上去有几分形似,但仔细聆听,就会  
发现其语气和节奏都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腔调,而  
没有实质感情和内涵这种追求所谓固定腔调的  
字正腔圆是我们应该摒弃的中国传媒大学张颂  
教授指出:“我们一贯主张,在处理情气的关系  
,宁可情足声欠,也不要声足情欠情感的色彩和  
分量是非常讲究的,不能稍有疏忽但是,饱满丰  
富的感情对声音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一般来说,  
播音中要求感情要给足,声音要节制,这就是情声和  
浊之则郁而无转,清之则燋而不讴及至韩娥秦  
薛谭之讴,侯同曼声之歌:愤于志,积于内,盈而  
发音,则莫不比放律,而和于人心何则? 中有本  
[4]217  
,以定清浊,不受于外,而自为仪表也。暠  
也就  
是说内心的思想情感郁积到了不可抑制的程度迸  
发出来形成歌声。  
其实,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创作的根本是情感暠,  
有声语言创作的基础也非情感莫属这种情感  
在进入主体之后,主体又对这些情感进行个人认同,  
也就是把自身的情感记忆和经历投射到这些幻觉情  
感之中,从而使自己十分真实和十分强烈地为这些  
[5]65  
幻觉情感所打动暠 ,也就是淮南子中提到的  
愤于志,积于内暠,即感情在心中酝酿凝聚之后用自  
己的风格,“自为仪表地表达出来。  
在电视纪录片解说的创作过程中,解说员将阅  
读解说词之后生成的情感与语言的内外部技巧完全  
融为一体,产生了声调的跌宕起伏暠、语音的明暗  
虚实和节奏的回环往复暠。如今,“把对历史的思  
考植入到对现代社会的观念中,把主流意识形态时  
刻不忘地融入纪录片解说词中,使创作的我们与  
受众的我们都对未来充满展望,这是中国纪录片  
[6]  
的一大特色暠 。“对于纪录片创作者来说,创作的  
[11]173  
目的不仅是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还要通过纪录片  
谐律的含义。暠  
那种在电视纪录片中刻意使用  
[
7]  
表达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观点暠 。作为创作主体之  
一的解说员要想把话说到受众心坎里,需要丰富的  
生活阅历和对生活深刻的理解感悟因为观察体  
验得越细致入微,就越能激起饱满的解说情感这  
样的情感才不是为声造情暠,而是具有深刻的思想  
所谓的琅琅之声暠,有意拔高音域,拉大嗓门的自以  
为是的播音腔调暠,以及一成不变地见字蹦音,刻  
干枯,没有情感内涵,流于一般化而不能直入人  
心的解说形式早已不被受众接受。  
电视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的主创人员回忆  
15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为徐志摩配音的中文国际频道的刚强的配音时形容  
纪录片,一定程度是纪录片政治功能的延续,因为它  
[
15]  
:“你无法想象的声情并茂……还有,声音,竟然可  
以那么美在演播室里听刚强的诗歌朗诵……我也  
没法描述,说声音美的词或夜莺黄鹂或古筝或流水  
或大珠或小珠落到玉盘,这么说对你铁定一点儿帮  
助没有我也觉得纳闷,刚强平时天天在演播室播  
着新闻,也没听出声音有什么特别,可他的声音在另  
被认为是塑造国家形象的有力武器暠 ,当然解说  
的风格却更多体现了现代传播理念随着社会的发  
展和进步,人们享受着日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  
生活,社会变得更加多元化20世纪90年代初  
期至今,出现了一批关注记录社会现实生活,记录普  
通百姓悲欢离合,尽力从普通人的视角去重新打量  
名人伟人暠,将领导人身上的神性还原到有血有  
肉的人性上来的电视人物纪录片解说风格也随  
降调暠。以前常见的高调门大音量强控制重  
装饰的解说方式也逐渐回归到出水芙蓉真  
质朴大方自然,把真挚的感情充分内  
,把丰富的思想加以浓缩,通过具体的内心体验和  
深切感受,用平实的语气传达出来,表达时没有渲染  
和夸张,没有达到极致和饱和,这样就显得内在感情  
更丰富内在语意更深广,追求一种深沉的美朴实  
的美含蓄的美留白的美,带给听众无尽的回味与  
[12]  
一个时空里就那么让人怦然心动。暠 这种让人心  
动的配音效果就是情气的完美结合。  
芙蓉出水错彩镂金暠———电视纪录片  
解说的两种风格  
中国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两种对立的美学观据  
南史·颜延之传记载,颜延之曾问鲍照,自己和谢  
灵运的创作孰优孰劣,鲍照说:“(灵运)五言如出  
水芙蓉,自然可爱,(颜延之)诗如铺锦列绣,亦雕  
[13]218  
缋满眼。暠  
至此,中国美学史上两种重要的审美  
形态形成了这两种诗歌艺术上不同的美学观,讲  
的是雕饰之美和自然之美的差异前者推崇人为加  
,错彩华丽,后者重视自然之美,不着痕迹。“错彩  
镂金式的雕饰之美,主要表现了一种形似之美,重  
在对事物的外形刻画;“芙蓉出水般自然之美,主要  
倾向于传神,重神似而不重形似从美学的角度看  
,“芙蓉出水往往比错彩镂金具有更高的审美  
境界,更受到人们的青睐这是因为中国人的人生  
实践和审美活动大多以节制和谐为理想状态,自觉  
地避免出现一些过度过激的情感及表现方式,故而  
更倾向于一种素朴的自然的芙蓉出水的美,更习  
惯于平实中传达一份悠远于素朴中透出一抹韵味、  
于冲淡中遥寄一缕情思,且这平实素朴与冲淡乃是  
一份豪华落尽后的内敛含蓄的真淳暞,体现着中  
[16]  
思索,让受众在情感共鸣中达到了审美愉悦暠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大型文献纪录  
走进毛泽东》,“通过大量首次揭秘的电影镜头,  
以平视的角度和生动真实的文献资料,呈现给观众  
一个真实可信的毛泽东,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  
[17]46  
通人的毛泽东暠  
其中有一段解说是这样的:  
暋暋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  
;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  
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大元帅。  
这四个对的注解向观众勾勒出一个充满传奇色  
彩的平凡的伟人暠。解说用声适度,语言质朴,节奏  
平缓,感情真挚自然解说员的风格与纪录片的风  
格融为一体,解说不喧兵夺主,天然去雕饰,不着一  
字尽显风流,如同芙蓉出水般清新自然沁人心  
。  
[14]  
国人特有的思维模式与独特的审美意识暠  
在中国电视纪录片早期和中期(1958—1992),  
为了宣传国家方针政策和阶级斗争思想唤起民族  
激情以及宣扬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物质精神成  
,那一时期许多纪录片的解说风格都呈现出高调  
暠、“大音量暠、“强控制暠、“重修饰暠、“快节奏等注  
外在技巧的错彩镂金的特点一部纪录片中让  
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解说员那慷慨激昂意气风发足  
情足声的配音诚然,这些特点符合了特定的历史  
时期对人物狂热崇拜的需要,以及为改  
革开放后普遍浮躁的人心提供符合中华民族主流价  
值观导向的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政府或国家形象  
在配音实践时,有人想当然地认为真实质  
就是用本嗓发音,不用感情,机械地见字发声。  
状态越随意就越真实暠,声音越平越低就越质朴暠。  
实际上,这种不经过任何艺术加工的声音形式给人  
留下松松垮垮无精打采的印象,表达效果必定是拙  
苍白的要想达到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中  
所说的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  
[2]1  
匠之奇自然之妙暠,是需要配音员过硬的语  
言功力才能做到的不为技巧,不是不用技巧,而是  
减少语言雕琢的痕迹,形成艺术的生活化暠。  
154  
米斯茹纪录片解说的美学意蕴  
董倩承担了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中大部分  
己对林徽因这个民国的奇女子的理解,通过细腻的  
语流低沉的气息严谨的声音形式传达出一种紧贴  
内容的意境将林徽因这个美丽但绝不仅仅依靠美  
丽而受人仰视的才女对待情感的态度传达了出来。  
解说作为有声语言表达的一个分支是沟通编  
导的创作意图与受众心理的心桥暠,是带着镣铐的  
舞蹈暠,是在文稿和画面基础上的二度创作暠。列  
·托尔斯泰在其论艺术一书中说:“一个人欲创  
造真正的艺术作品,需要具备很多条件这个人必  
须站在他那个时代最高的世界观水平上,他必须体  
验过某种情感,而且希望并有可能把它传达出来,同  
的配音工作———旁白以及林徽因的中英文配音导  
演胡劲草对董倩有很高的评价:“(董倩)的旁白,  
应该说没有太多的抑扬顿挫,没有改变她惯常的声  
,但是,就是董倩这样的看起来有些平铺直叙的旁  
,把一个过往的知识女性,一个沉鱼落雁般美貌的  
女人,安安稳稳地推到眼前,让人与她对面而坐,仔  
[18]  
仔细细打量这位旷世的女人。暠 的确,每次观看该  
,都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随着画面的不断更  
,人物的人生画卷慢慢展开在空灵的意境中,仿  
佛一支小舟载着董倩的声音划入水面,看似近了,却  
还有距离,似乎近在咫尺,却不能触手可及如第三  
佛光中有一段林徽因写给沈从文的信的独白:  
,在一段  
较短的时间内,蹦出神奇的,如同两个人透彻的  
了解,一句话打到你心里,使得你理智和情感全  
觉到一万万分满足如同相爱,在一个时间里,  
你同你自身以外另外一个人互相以彼此存在为  
极端的幸福,如同恋爱,在那时那刻,眼所见,耳  
所听,心所触,无所不是美丽情感如诗歌自然  
的流动,如花香那样不知其所以……  
[19]100  
时他必须在某种艺术上具有非凡的才能。暠  
解说的艺术创作过程中,配音员通过对纪录片主题  
的认识文稿的理解和对画面节奏的把握,将内部技  
———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转化为解说的动力  
和激情这种真实的创作情感激荡于胸情满于心的  
志思蓄愤暠,最后通过配音员综合运用停连重音、  
语气节奏的技巧,表达出轻快凝重低沉高亢、  
舒缓紧张等节奏和美学意蕴。  
采用芙蓉出水的解说风格的纪录片在情感的  
表达上一般有以下特点:一部纪录片中,画面音乐、  
音响本身已经具有充分的情感表现力,人们通过这  
些元素已经能够把握编导的美学观,解说只是将它  
们进一步升华,润物无声地渗透进叙事中,将解说、  
音乐画面音响融会贯通为一个统一的审美整体。  
在这段独白的解说中,董倩没有刻意突出闪亮暠、  
神奇暠、“满足暠、“幸福暠、“恋爱暠、“美丽等重音,在  
语气的处理上也没有用上山类的句势,甚至抑扬顿  
挫也用得较少而是用拿捏得非常到位的情感将自  
参考文献:  
[
1]赖黎捷.人文精神与纪录片文化景观[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2]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3]童庆炳.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高诱.淮南子注[M].上海:上海书店,1986.  
5]马桂芬.情感是有声语言的基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  
6]倪祥保,朱文婷.纪录片理念与解说方式[J].中国电视,2011,(3).  
7]王冬冬,李奇凌.拍摄者在纪录片叙事中介入身份的合理性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  
8]丛丽娜.对电视纪录片视听语言真实性的思考[J].新闻界,2011,(7).  
9]邓世还.朴实无华,境界高远———兼谈任志宏的语言表达艺术[J].当代电视,2003,(9).  
10]刘岩群,段崇文.纪录片茶马古道的特色和意义[J].当代传播,2004,(4).  
11]张颂.播音创作基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12]胡劲草.《梁思成林徽因幕后故事:配音故事[EB/OL].(2010-10-09).中国网络电视台,http://jishi.cntv.cn/pro灢  
lianglin/20101009/100385.shtml.  
[
[
[
[
[
[
[
[
[
[
[
gram  
13]张少康,刘三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4]张宏燕.“错彩镂金芙蓉出水暠[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15]王琦.电视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的有力武器[J].新闻界,2011,(9).  
/
[
[
[
15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6]王小蕴.纪录片解说平实风格的美学探析[J].新闻爱好者,2010,(11):下半月.  
17]王明军,阎亮.影视配音艺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18]胡劲草.影像中的情感塑造———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的创作背后[J].中国电视,2011,(7).  
[
[
[19]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TheAestheticsofDubCadenceinDocumentaryFilm  
MISi灢ru  
Collegeof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SichuanNormal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8,China)  
(
Abstract:AsalanguageelementofTVdocumentaries,themainfunctionofexplanationisto  
extendpictureinformation,richtheconnotationofTVdocumentaries,rendertheatmosphere  
andrefinethetheme.Thevoiceactor,afterfullyunderstandingoftheauthor'sintentionandget灢  
tingfamiliarwiththewritingmanuscript,applieshisinnertechniques,i.e.,scenereconstruc灢  
tion,mentallanguageandprojectawarenesstohisexplanationandthusformsthecreation  
processofvocalexplanation.Thatprocesscontainsrichaesthetics.  
Keywords:TVdocumentaries;explanation;aesthetics  
[责任编辑:]  
讯  
庹继光教授新著文化产业法律服务导论出版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执业律师庹继光与西南石油大学法学副教授李缨合著的文化产业法律服务  
导论》,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25月出版该书近20万字,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  
师刘海贵撰写序言,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提供出版资助,是目前国内颇为新颖的专门论述文化产业法律服务  
问题的专著,理论性实用性都颇为突出。  
文化产业法律服务导论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当前,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稳步将其打造成为国民  
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大发展面临空前的机遇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框架下进行的,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  
有价值的法律服务,其意义非常重大该书共分为九章:第一章着重介绍文化产业的兴起及发展,第二章为  
我国文化产业法律服务总述,第三章论述文化产业的公共法律服务,第四章概述文化产业市场化法律服务,  
第五章重点论述文化产业法律服务:市场主体问题,第六章阐释文化产业法律服务:商品权益问题,第七  
章分析文化产业法律服务:国际交流问题,第八章探讨文化产业法律服务:争端解决事务,第九章强调法  
律服务的本土化,详尽阐述了成都律师在文化产业中的服务功能如何得以发挥,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法律服  
务活动的开展。  
庹继光教授近年来先后从事新闻传播学法学专业的博士后研究工作,过去几年在法学与新闻传播学的  
交叉领域研究中取得了诸多成果,先后出版了法律传播导论》、《法治视野下的司法传媒和谐论》、《公正审判  
权视阈下的传媒介入监督研究等学术专著,成为该领域有一定影响的学者,《文化产业法律服务导论是作  
者在该领域取得的又一新的学术成果。()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