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39卷第5期  
2
0129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39,No.5  
September,2012  
暠:刘咸炘历史理论的枢机  
1
2
曹小文,曹守亮  
(1.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048;2.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100009)  
暋暋摘要:刘咸炘指出,“是贯穿历史进程始终推动历史发展变化的根本暠,它既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因,  
又是所展演的规律在历史运动中的具体形态刘咸炘对与历史嬗递和历史兴亡关系的阐发,意在探索救  
国救民的文化道路刘咸炘的论与中国历史上连绵不断的时风暠、“气运研究一脉相承,受到了中西方文化  
思潮的冲击和影响,表现出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嬗变倾向。  
关键词:刘咸炘;“暠;历史嬗递;历史兴亡  
中图分类号:K207暋文献标志码:A暋文章编号:1000灢5315(2012)05灢0164灢06  
暋暋史学名家刘咸炘(18961932)史  
上前所未有的动荡和变革时代,虽然他一生未曾出  
,但并不妨碍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理论来研究历史、  
关注现实刘咸炘关于风俗暠、“时风暠、“世风的理  
论和见解在继承了相关思想的基础上作了新的阐发,  
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对此学术界已有初步的探  
可以说风是时间的变异云出于山川,是湿气所成,  
是雨的根各处气候不同,都是燥湿的缘故,可以说  
[1]239  
云是空间的变异所以看云也就是观风。暠  
刘咸  
炘从暠、“等自然现象的形成入手,从具体的感  
官体验出发,阐述了之本质即潮流。  
潮流是指某一时期某一地域人们好恶习俗思  
想文化的倾向和趋势,主要指的是社会和历史现象的  
具体呈现形态刘咸炘对这一思想还有进一步的阐  
他说:“《刘子新论:风者,气也俗者,习也。  
土地水泉,气有缓急,声有高下,谓之风焉人居此  
,习以成性,谓之俗焉风有厚薄,俗有淳浇明王  
之化,当移风使之雅,易俗使之正是以上之化下,亦  
刘咸炘不但遍览群籍,辑成史志土风一书,而  
且还对多有宏观辩证的理论思考刘咸炘的  
论思想是其观察客观历史评论史学著作的主线  
和标准加强对刘咸炘论思想的发掘,有利于深  
化和丰富中国历史理论问题的研究。  
的起源与内涵  
[
2]666  
刘咸炘在看云一文中阐述了的关  
,有助于理解他历史思想中的暠。他说:“我说的  
云就是流风的风,也就是今世所谓潮流拿水比,拿  
风比,拿云比,总是一样温凉寒暑,都是风的作为,  
为之风焉,民习而行,亦为之俗焉。暠 “事势与风气  
相为表里,事势显而风气隐,故察势易而观风难常  
人所谓风俗,专指闾巷日用习惯之事,与学术政治并  
,不知一切皆有风气后史偏于政治,并学术亦不  
收稿日期:2012灢05灢2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度重大研究项目“20世纪中国古代史领域的重要理论观点研究暠(编号:  
2
009JJD770009)。  
作者简介:曹小文(1981—),,北京密云人,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课程教  
学论;  
曹守亮(1976—),,山东费县人,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与  
史学史。  
164  
曹小文曹守亮暋“暠:刘咸炘历史理论的枢机  
能详,故不能表现耳风之小者,止一事,如装饰之变  
是也风之大者,兼众事,如治术之缓急,士气之刚柔  
不能深知风气之根本,而其所谓原理者,不过进化论,  
故其所注重者,徒在物质如其说,则史止是事物发  
[
3]237  
[6]1121  
是也。暠 形成渊源和本质以及风气  
与事势关系的探讨,反映出刘咸炘对的考察已经  
由自然领域延伸到社会领域,进而为考察人类社会历  
史奠定了基础。  
明史耳,此与经济史观之举一废百何异。暠  
刘咸炘  
认为鲁滨逊的史心,类似章学诚的别识心裁暠、  
撰述意旨暠,是对鲁滨逊史学思想的充分肯定同  
,刘咸炘指出了乃是贯穿历史进程始终,推动  
历史发展变化的根本暠,折射出一种民族史学的本位  
192712,  
刘咸炘对其流风一文作了重要  
[
7]  
调整和修改,引用龚自珍的话阐述了的本质含  
他指出:“龚自珍曰:古人之世,倏而为今之世。  
今人之世,倏而为后之世旋转簸荡而不已,万状而  
无状,万形而无形,风之本义也有然。……风有源有  
源也者,吹之者也,有所为而然者也流也者,受  
意识换言之,在刘咸炘看来,“既是推动历史  
发展的直接动因,又是所展演的规律在历史运动  
中的具体形态当然这一思想,刘咸炘认为即便是章  
学诚也没有认识到刘咸炘将进化论与经济史观简  
单地归结为只关注物质,显然是简单化的误解,其间  
透露出对西方思想学说的轻视与贬低,另一方面文章  
同样洋溢着对中国思想学术的赞扬和赞叹,“以进化  
论言之,已不能解释一切矣而吾中国道家史学之精  
,见始知终,所操者简而能赅章先生之所谓天与  
道者恢恢大哉,疏而不漏,夫岂生物学之定律所能比  
[4]65  
吹者也,不知其然而然者也。暠 在这里,刘咸炘的  
论已经在考察人类历史的古今关系历史演化等  
重大理论问题了。  
刘咸炘当时还将自认为优越于西方理论的救时  
归结为中国人和中国学术的重治心暠。内  
·理要一文中,刘咸炘讲:“希腊哲学家首提一与  
动与静常与变之辨中国亦然道家更推及无  
与有,名家则详论同与异其后西洋学重治物,故详  
于量与质;中国学重治心,故详于本与末,是皆总题  
至于散题,则西洋心物之辨盛而以物理时空之论  
[6]1121  
拟乎暠  
对章学诚所谓的天与道暠,学术界有着  
不尽相同的认识,其中共同的一点就是认为章学诚是  
从社会实践出发作出的提炼和概括刘咸炘在此  
基础上对关系的探索推进了一步。  
19285 ,刘咸炘阐述了与史的关系。  
他说:“《之所陈,万物之理,不独人群也然宇宙  
以人为中心,《固不为动植物设矣所谓史学者,  
其广义即人事学也人事广矣,而史则其聚也宇宙  
皆事,史者,载事者也为史学者至于高深,每欲求史  
之定律人事万端,其律何可尽举必求其律,其惟  
? 虽不能尽其细,而大略具矣,史  
之抽象者也;史者,《之具体者也。《犹律也,史  
[5]653  
为基中国理气之辨盛而以道德理势为重。暠  
咸炘从整体上对中西方哲学思维方面的对比,使中西  
学术分野判然,事实上已经可以窥见他所主张的史学  
见解的缘由。  
针对鲁滨逊的新史学》,刘咸炘提出了如下的批  
:“其言曰:我所谓制度是就极广义说,包括过去人  
类思想动作之方法,以及政治以外各种事业与风尚,  
历史上无论何事,无非是此制度之表现史当为无所  
不包,郑渔仲早倡之矣,但未知风尚耳鲁氏亦仅于  
此言风尚,而未知风尚之贯于诸事也章先生所言则  
[
8]126  
犹案也。暠  
这一论述对于理解刘咸炘的历史思想  
是至关重要的刘咸炘首先认同了阐述规律的  
普适性,是关于人的规律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其次认  
,史学从广义上看是关于人事的学问,两者一个抽  
象一个具体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说来就是:“史识  
在观风察势,风势万端,综贯以求,由繁至简,达于最  
高之原则,则见民风无过一张一弛之迭代,一切世事  
皆由此生,此即循环之大律,《之所谓一闔一闢暞  
[6]1120  
进于此矣。暠  
刘咸炘充分肯定了鲁滨逊将风尚暠  
纳入历史研究的做法,认为较之郑樵,鲁滨逊算是前  
进了一步但这种肯定又是有限的在刘咸炘看来,  
鲁滨逊只在此处谈到历史著作要写风尚暠,但未付诸  
行动;另外,较之章学诚,鲁滨逊在理解风尚的通贯  
性方面要略逊一筹,这也是刘咸炘感到有些遗憾的地  
他接着指出:“又曰:史家从此以后不但应该研究  
事实的然,而且应该研究所以然所有历史要成为建  
设的,而且教训的,该都有史心贯注在里面,不应仅仅  
[
9]594  
者也。暠 由此可见,《之间的暠,在认  
识历史探究天道中所起的桥梁或纽带作用也就再清  
楚不过了。  
关于的起源,刘咸炘作过多方面的探讨。  
集了许多原料就算了事。……史心二字乃鲁所自标, 19247,刘咸炘在双流足征录中指出:“民生  
近于章先生所谓别识心裁撰述意旨者矣惜乎鲁氏 之事,衣食为急地不爱宝,有土者有财志地者宜  
16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先货殖矣生计既足,乃有人才文化之可言,富而后  
三者相关,其因则土风为大审斯三厄,贯以三端,而  
[10]257  
[12]265  
教之义也。暠  
讲史裁篇第五篇指出:“农桑是俗,  
蜀之史乃可以道矣。暠 此论有三点值得注意:()  
[
11]436  
物产人文皆可为土风之因。暠  
很显然,刘咸炘已  
刘咸炘对于历史发展的动因归结为祸乱暠、“风俗和  
人文三者的相互激荡,而且强调了土风的作用为  
最大;()刘咸炘的这一思想并不局限于方志之论,  
而是具有观察历史认识历史的普遍意义,是认识中  
国历史的主线和纲领,这是刘咸炘超过以往史家的独  
特之处;()刘咸炘将蜀地的历史发展归结为治乱兴  
衰的循环往复,这与他哲学上所推崇的循环思想一  
因此,在刘咸炘看来,中国历史进程的发展既不  
是简单的循环,也不是机械的进化,而是一种进化中  
包含着循环循环中蕴含着进化的特殊运动方式对  
于中国历史进程的分析,刘咸炘还有更为系统的分  
,他说:“风之起也,或在上,或在下,无异也大同  
于三代,其风自上;大分于七国,其风自下自汉而  
,上之风之者日弱,下不尽从而自为风在隋而上,  
学不专于文,其相乘则缓与急自唐而下,学偏于文,  
其相乘则虚与实秦急而汉缓之,魏急而晋缓之黄  
老刑名之相乘也,司马迁以老子韩非为一传,盖知之  
一张一弛,唐以下无不然也唐初实而中虚之,  
宋明虚而有清实之,朱实而陆王虚,考据实而今  
经认识到了物质对文化、“所具有的决定性影响。  
当然,这似乎也不宜估计过高,因为在后来的阐述中,  
刘咸炘又将社会历史运动中的产生的根源归结  
为山川河流等地理环境。192611,刘咸炘深入  
分析蜀地风气的言论,就体现了这一认识他说:“蜀  
之文章特盛,所谓好文之风,而柔弱亦与相连柔弱  
,能文而不能武也。……历观古今,蜀不能以武胜  
天下,而文则常开天下之先,若汉之马,唐之陈、  
,宋之三苏是也宋六家,蜀与江西各得其半其  
后蜀文不扬,而江西直传至近代,称古文家乡顾江  
西之承宋开明任绝续之统者,固吾蜀侨人虞文靖也。  
然蜀学亦自有大弊焉能深而不能广,喜约凿而不能  
博贯,工于虚衍其简,而短于实考其繁,此则所谓褊阨  
[
12]265-266  
,山势使之也。暠  
刘咸炘认为,蜀士之多好  
,开风气之先暠,由其自有之大弊均山势之影响  
所致,看出了地理环境的重要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  
将其完全归结为自然地理因素的结果则又走向了极  
。  
[
4]69  
与历史嬗递  
文虚,即文艺亦二者相代。暠 刘咸炘以为纲领  
和脉络分析中国历史演变,虽给人以简单之感,但对  
于认识中国历史也无疑拓展了一个新视角。  
刘咸炘对章学诚之推崇,在学术界是罕见的,自  
认为在学术上超过章氏的地方不多,惟其认为他关于  
的见解是个例外192611,刘咸炘在蜀诵  
绪论颇为得意地撰述方志之精神时写道:  
吾今以土俗贯论,豁然无碍,乃知方志固与国史各有  
刘咸炘在论风气时这样评论苏轼的风气之论:  
好观盛衰之迹,风俗之变,即史学也苏氏策论之  
,流弊甚多然挈举大势而详言之,固前此所无。  
如是篇之论两汉风俗大势,明确过于程氏然其于史  
事考证不详,未明本末,故疏误亦不少西汉士大夫  
之柔懦,乃自高祖轻儒,叔孙献媚,公孙弘阿武帝,诱  
以利禄,积渐而成,非至元成而始然此风既成,遂  
坐视王莽之篡汉,且附成之以保禄位,亦未尝肩披股  
裂也光武矫之,崇尚节义,于是独行逸民之风大盛,  
阉竖之浊,又有以激之,非至桓灵而始然桓帝稍有  
揽权之意,灵帝则不然忠臣义士之不容,正因阉竖,  
不因君严豪俊奔走,乃由名誉之风,而公卿世家渐  
有门阀,又助成其势处士虚声,即是名誉乃豪俊  
奔走之因,而非其果其后之乱,正由名士坐论,不能  
干事,亦未有号呼颠仆之形也苏氏之论,挟纵横之  
,形容动人而多非其实,故虽略有史识,为后人开其  
·
一贯十五国风百篇之书,本非同物特古之方志  
又徒增泛誉之词土俗面目,多已沦亡,故不可说耳。  
此篇之成,较章先生更进一步,但世人真知章先生之  
[12]269  
说者已少,尚安望其知我耶!暠  
刘咸炘在这里指出  
了方志之精神在于贯通,并且认为章学诚也只是达到  
[9]365  
成撰述的水平刘咸炘的精妙之处则在于:  
贯通即以土俗贯通方志,“既论土风大略,而时地  
治乱人文盛衰之故,悉有条贯可以疏通暠,“豁然无  
暠。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土俗土风时风时俗,  
在刘咸炘史学思想中的地位之重要,实乃认识历史之  
枢机锁钥,编撰史著之纲领灵魂据此,刘咸炘在  
蜀土俗略考中以世风土俗为纲领,将蜀地的历史  
划分为三盛三乱他说:“初盛于汉,至晋世而有李  
氐之难,唐遂衰矣;再盛于宋,至末年而有蒙古之祸,  
元遂衰矣;三盛于明,至末而有流寇之祸,近世遂衰  
大抵祸乱之烈生于俗蔽,而人文之盛亡于兵灾。  
[13]358  
途径,而终不立坚确有理之史学也。暠  
刘咸炘以  
风俗之变即史学的标准来观察探究历史,很容易  
看出中国历史演化嬗递的脉络和原因,而所论历史兴  
166  
曹小文曹守亮暋“暠:刘咸炘历史理论的枢机  
亡之因更发人所未发。  
与历史兴亡  
其躁动,则尚厚重之风,南宋行谊之盛,亦由北宋厚重  
之风胎之,正如东汉末行谊之盛由东汉初厚重之风胎  
之也近三百年既似唐,近十余年既似五代,则后一  
时必复于宋,非但行谊当兴,即宋初大老厚重之风亦  
与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19224,刘  
咸炘进一步辨析了与中国历史兴亡的关系他  
指出:“西汉重经学,诸大师以委蛇蕴藉致尊显,士习  
顽懦,一二清名之士,若王严以廉洁称,而纪  
逡两唐,复以伪乱之,竟致王莽之乱,班书合传王贡  
诸人,盖以切致意焉东汉沿其遗习,日盖偷薄、  
安以降,权阉执柄,吏多污黩士愤而标节概,或养高  
山林,或广结僚友,多为矫行以盗虚声,舍公事而从私  
[9]595  
必重见暠 。以宋初厚重静逸之风匡正当时功利  
之风,是刘咸炘为针砭时弊开出的良方当然,要想  
从根本上救民于水火之中,这个对症之药还应当从  
当时的土风当中去寻找的。  
何谓土风暠? 刘咸炘在中书一·一事论中作  
[4]19  
了概括:“气象以下之感人心者为土风。暠 19228  
,刘咸炘在论土风时谈到了地理环境对人的影  
,:“大抵土风生于地形气候,地中温带,其大判  
为南南之形多水而候温,北之形多山而候寒,北  
瘠南肥,北质南文,北刚南柔,北鲁南敏,此大略也。  
中国然,欧洲亦然晋贫,蜀富;南欧富,北欧  
,此肥瘠之分也南欧富文艺,北欧富宗教;北人守  
宋学,南人工词章;书画之北宗方严,南宗变纵此质  
[
14]283-284  
近成党锢之祸,远开流品之风。暠  
经学风  
气影响下的世风,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之深,刘咸  
炘给予了充分的估计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时,刘咸  
炘强调了科举对于时风的消极影响:“士气之弱,实科  
[4]67  
目有以致之太宗之得计者,乃其失计也欤?暠  
举的出现,大大强化了文化的功利色彩,极大地削弱  
了文化对于时风的道德引领功能,及至属遭外侮,  
朝野纷纷言富强异域之学,乘间而至,中国之诸子  
已陈,而异域之诸子方起当考据之盛,集部  
搜剔将尽,已稍稍治诸子书,犹不敢昌其义自汉以  
,谈经济者阳尊儒道而阴迂之,杂采管韩之  
,固已久矣孔之道,本既  
不见,末亦将穷天下之士,谓圣人之道亦若是则已  
四部之学无用明矣,四部之书皆已陈矣,独诸子  
遗说,异域之术为新耳乃举汉唐以来之合一者而  
[3]238  
文鲁敏之分也。暠  
刘咸炘强调蜀学在整个中华民  
族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蜀学复兴,必收兹广博以  
辅深玄自明以来,北方朴质,守关洛之肤壳;南方考  
据词章,华采之极,亦已疲矣蜀介南北之间,兼山川  
[3]267  
之美,宁知后此不大光于华夏乎。暠  
这反映出刘咸  
炘在历史思想中对蜀地和蜀学复兴中华民族和中华  
文化是寄予了厚望的。19287,刘咸炘从世界  
历史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他在重修宋史  
述意中指出:“吾华汉后文化,实在长江,而源出于  
特蜀山险难通而水湍不蓄,故士多南迁不返,而  
土著者深而固僻今西来之风,侵削华化,东南人轻  
,随风而靡,西北人则朴鲁不能与且西北文风,自  
唐大盛,宋后已衰东南宋后乃盛,今则盛极将  
吾蜀地介南北之间,民性得文质之中,虽经元明  
两灾,而文风已渐有兴象又自东西大通以后,中国  
南北之大势,将变为东西东如门闼,西如室内,蜀后  
负须弥而前距海远,山环原野,水如罗纹,亦殊燕、  
[4]69  
裂之,举尧舜以来之相传者而弃之暠 。恰是由于  
国人太过于寻求救国救民之术,所以使得这一时期的  
时风沾染了浓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刘咸炘认为,这  
也正是近世以来导致中华民族危机四伏的重要原因。  
何谓时风暠? 刘咸炘认为群史之感人心者为时  
[4]19  
暠 。对于时风的研究,刘咸炘在指出了时风名  
利张弛循环之大律后,指出:“好利者气弛,人近扬,  
而节义不重;好名者气张,近墨,而行谊可观自乾、  
嘉以来,士崇考据词章,而行谊不如前人,故章先生慨  
宋学之不讲今日美风弥漫,人崇功利,其弊大著,已  
有人主张复宋学也。 …… 以药当时之柔弊  
[15]225-226  
秦之荒漠,后此或将为华化退据之地乎?暠  
刘咸炘之所以如此自信乃是因为有其认识上的根据。  
他在《暣动与植后记中对于中国文化的抵抗力和同  
化力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展现出少有的自信,认为:中  
西新旧,本不相同,不能尽说新的都是旧所有,西的都  
是中所有,但类似胡适的实验哲学周作人的西洋文  
,“不但在时间上是中国旧东西的变相,而且在空间  
[15]223-224  
。暠  
近日欧化美风之行,虽似墨子,实承朱  
,若胡适之宗戴东原,其明征也近有提倡王学者,  
[15]224  
实是对症之药,虽不为究竟,将来必渐盛。暠  
炘找到了拯救时弊改良时风的对症之药暠。从匡正  
时风的角度看,刘咸炘主张今日宜修宋史暠,“今日  
刘咸  
[1]241  
而修宋史,则如范蔚宗之修后汉书》,表狂狷,以药当  
时之柔弊也。……今之政象正如五代宋承五代,静  
上还是中国土风的结晶体暠 ,认为西方学术思想  
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不是什么新事物,至  
16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多算是中国学术的变相或者中国学术的外延从  
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勾稽周末两汉和宋代风  
俗之流变,提出风俗者,“朝廷之急务暠、“天下之大事暠  
这一点看,刘咸炘的这一观点,岂止是自信,简直可以  
说是自负甚高了在同一篇文章中,刘咸炘还明确主  
反对以进化观念概括一切而力主中国古老的循环  
[18]605  
的观点  
清代中期史学家对风俗的关注和研究,  
呈现出自觉的历史批判与现实关怀意识,深化了中国  
[
1]240  
[19]  
暠 。刘咸炘不吝笔墨对中华文化大加赞美:“王  
迟士常言:美人高理文言中国法度甚好,元能得中  
,而用中国法度,非金元能服中国,乃中国法度能  
服金此语今西人多能知之盖中国之文化最  
,且固为世界最老成者合宇宙,安人生,不盲进而  
退反,不极端而执中,皆彼浅者所不晓西人之勇往,  
不过如俗所谓初生之犊耳,若通中国稍久,深被其化,  
心亦渐老,浮气退去,其能不软化乎? 今人皇皇号呼,  
谓文化侵略可畏,不知西人之文化侵略,止可施于澳、  
美洲之低级民族印度之文化已不能变,况中国  
史家的认识 ,这都为刘咸炘论思想的形成奠  
定了学术基础。  
论思想在刘咸炘历史思想中占有特殊地位。  
刘咸炘生活在清代晚期和民国前期,空前的内忧外患  
已经使中华民族面临着瓜分豆剖亡国灭种的边缘。  
刘咸炘以史学家特有的方式探讨了中国向何处去,中  
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等问题刘咸炘将作为探  
究中国古代历史的纲领,同时也是评判史学著作优秀  
与否的重要尺度标准刘咸炘的论与一般意义  
上的风俗世风有着很大不同,属于更高层次上的理  
论话语,同时也与文化文明有所区别,具有更强的理  
论色彩和哲学意味刘咸炘的论既有对宏观中  
国历史进程的考察和审视,又有源于实践和高于实践  
的理论提炼和概括他的这一理论由于根植于深厚  
的传统文化土壤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阐释性,对以  
进化论史观为代表的西方史学作出的深入分析与批  
判则表现出犀利的战斗性我们也应该看到刘咸炘  
论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物质因素所发挥的决定  
性影响,带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倾向;同时由于他过于  
强调对历史运动的决定性作用,则又使这一理论  
涂上几分唯心主义的色彩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思想  
体现了刘咸炘在学术上探索试图改变落后挨打任人  
宰割的社会现实的强烈愿望,并为此进行了不遗余力  
的努力刘咸炘的论与中国历史上连绵不断的  
时风暠、“气运研究一脉相承,受到了中西方文化思  
潮冲击和影响,表现出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嬗变倾向。  
近代以来得以构建深具话语特色和文化风格体系的  
史家凤毛麟角,刘咸炘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位。  
[
16]1031  
? 惟惜今日中国反自轻而困于西化耳。暠  
具体  
看来,刘咸炘的论述未必全然恰当,但其主旨对于救  
亡图存却是积极的正是基于此,刘咸炘对的探  
,才有说服力无论对于何种风气的探讨,也不管  
是对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风气的分析,事实上都意在  
说明当时中国文化的出路以及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  
刘咸炘之所以重视蜀地和蜀学,有其学理上的依据,  
实在是因为在他看来它们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在  
欧风美雨的冲击下复兴的根基。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风气,  
它受气候地理环境物质生产和人文思想传统的影  
,对历史进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史学  
史上,关注和研究风俗的史家,代有其人司马迁  
和班固开其端绪,应劭撰写风俗通义对东汉以前的  
风俗名物作了考察。《贞观政要帝范是唐代探  
讨风俗教化国策的重要论著在宋明理学的影响下,  
史学家和思想家们在考察历史进程时提出了气运暠  
[17]399  
的理论  
,朱熹和赵翼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清  
注释:  
栙1996,蒙默在为推十书》(影印本)所写的序中指出,“观风是刘咸炘史识的高明之处,此序后又收入推十书导读》(上海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近年来,严寿澂以治史绪论为中心,论述了刘咸炘论的特征(严寿澂察变观风,史  
有子意———读刘咸炘治史绪论暤》,《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20113,台湾学者王汎森在复  
旦大学作了题为《“暠:一种被忽略的史学观念的学术报告,讨论到刘咸炘的观风思想刘开军则从传统史学中考察了  
刘咸炘论的渊源,指出刘咸炘的论与司马迁和赵翼在学术上存在承继关系[《试探刘咸炘的历史教育思想》,《四川  
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  
有学者指出:章学诚的“‘不是内在的性理,而是人类社会形成组织治理的基本原则秩序法度规律,是社会历史发  
演化变易的趋势规律,这一趋势规律乃是众人不知其然而然暞,又是不得不然暞,故曰暞暠(瞿林东主编中国古代  
历史理论下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94)。还有学者提出:章学诚的道是在人类社会生活客观趋势推动下逐  
168  
曹小文曹守亮暋“暠:刘咸炘历史理论的枢机  
步形成的,它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暠(陈其泰章学诚对的探索及其时代意义》,《河北学刊》2012年第1)。  
参考文献:  
[
1]刘咸炘.看云[G]//推十书(增补全本):庚辛合辑第1.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2]刘咸炘.史志土风[G]//推十书(增补全本):壬癸合辑第2.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刘咸炘.治史浅纲[M]//刘咸炘论史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刘咸炘.中书[G]//推十书(增补全本):甲辑第1.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5]刘咸炘.内书[G]//推十书(增补全本):甲辑第2.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6]刘咸炘.文史通义识语[G]//推十书(增补全本):甲辑第3.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7]刘海波.刘咸炘史通研究探析———史通驳议为中心[J].天府新论,2012,(5).  
8]刘咸炘.左书[G]//推十书(增补全本):甲辑第1.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9]刘咸炘.史学述林[M]//刘咸炘学术论集·史学编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0]刘咸炘.双流足征录[M]//刘咸炘论史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1]刘咸炘.讲史裁篇[G]//推十书(增补全本):乙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12]刘咸炘.蜀诵[M]//刘咸炘论史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3]刘咸炘.右书[G]//推十书(增补全本):甲辑第1.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14]刘咸炘.旧书别录[G]//推十书(增补全本):乙辑第1.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15]刘咸炘.重修宋史述意[M]//刘咸炘论史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6]刘咸炘.外书[G]//推十书(增补全本):甲辑第3.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17]瞿林东.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下卷[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  
18]顾炎武.日知录[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  
19]刘开军.历史批判与现实关怀:清代中期史学家的风俗论[J].史学史研究,2012,(1).  
[
[
[
[
[
[
[
[
[
[
[
[
[
[
[
[
[
[
Custom:TheCruxofLiuXianxinsHistoricalTheory  
1
2
CAOXiao灢wen ,CAOShou灢liang  
1.SchoolofHistory,Capital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048;  
(
2
.InstituteofContemporaryChinaStudies,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Beijing100009,China)  
Abstract:LiuXianxinindicatedthatcustomexiststhroughoutthedevelopmentofhistory  
andpromotethedevelopmentofhistory.Itisnotonlythedirectreasonforhistorydevelopment  
butalsotheconcreteformsoflawswhichwereelucidatedinYijing.LiuXianxinexploredthe  
cultureroadtosavethecountryandpeoplebyelucidat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customand  
regimechangeaswellastheriseandfallofanation.LiuXianxinstudyoncustomwasessen灢  
tiallycontinuouswithChinesetraditionalresearchoncustomanddestiny.Withgreatimpact  
andfromtheChineseandwesternculture,hisstudytransformedfromtraditiontomodern.  
Keywords:LiuXianxin;custom;regimechange;thehistoricalriseandfall  
[责任编辑:凌兴珍]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