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 卷第6 期
2007 年11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4,No.6
November,2007
试论学术失范与编辑的学术职责
苏ꢀ 雪ꢀ 梅
(
四川师范大学社科学报编辑部,成都610068)
ꢀ
ꢀ 摘要:剽窃与抄袭,挂名发表与一稿多发,伪注与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以及关系稿、领导稿和有偿稿等种种学
术失范行为严重地损害了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作为编辑应从本职工作出发,坚守职业道德、加强编辑技术并增强
自身学术修养,为规范学术行为尽自己的职责。
关键词:学术失范;编辑;学术职责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07)06⁃0118⁃05
ꢀ
ꢀ
当前,各种各样的学术失范行为严重地危害了
剽窃和抄袭都是直接把别人的文章或研究成果
或部分或全部地当作自己的文章或成果的行为,从
本质上说是一种极其低劣的盗窃智力成果的行为。
有人将剽窃行为分为显性和隐性,“显性剽窃主要
体现为抄袭他人文章的原文,隐性剽窃则是抄袭他
人文章的观点,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合起来”,同时
认为,“显性剽窃较易识别,风险成本较大”,而隐性
剽窃的文章“没有任何原创性,只是对前人研究的
学术的信誉和学术交流与发展的正常秩序,因此,建
立良好的学术气氛和学术环境以促进学术健康发展
成为学术界所关心的重要议题。
一ꢀ 学术失范行为的表现、成因和危害
1
.学术失范行为的表现
为了规范学术行为,杜绝种种学术失范行为,教
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2004 年6 月22 日第一次全体
会议讨论通过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
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学术规范》),该规范明确
界定了学术基本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
范、学术评价规范和学术批评规范,同时该规范也例
举了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如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
数据,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等行为。 杨玉
圣认为,“学术失范问题约略包括六个方面:第一,
抄袭剽窃;……第二,夸大、注水学术荣誉;第三,强
行在他人成果上署名;第四,数据作假;第五,注释作
[
2]
低水平重复,是典型的学术泡沫甚至学术垃圾”
,
但这类文章“很难识破”又大量存在,是当前学术界
应重点遏制的一个方面。 另外,笔者认为,抄袭的另
一种表现方式就是漏注,即引用了别人的原文或观
点而故意不指明出处的情况,由于这些内容俨然是
以作者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以示人前的,极易误导读
者,因而从实质上说就是抄袭。
(2)挂名发表与一稿多发
挂名发表指自己根本没有参与论文写作的任何
环节而在文章发表时却署上自己的名字。 这种情况
多表现为作者相互挂名发表和导师挂学生之名或领
导挂下属之名发表两种情形。 前者通常是作者之间
为了增加发文量而作出的私下约定,因为这样可使
自己的发文量增加一倍;而后者的挂名原因要复杂
[
1]
伪(伪注);第六,低水平重复” 。 这里,笔者从编
辑工作的实践出发,对学术论文在编辑发表过程中
存在的主要的学术失范行为按其相似的情形作大致
的分析和归类,列出下述几个方面。
(
1)剽窃与抄袭
收稿日期:2007⁃05⁃08
作者简介:苏雪梅(1971—),女,四川泸州人,四川师范大学社科学报编辑部副编审。
1
18
ꢀ
ꢀ
苏雪梅ꢀ 试论学术失范与编辑的学术职责
得多(这里不包括导师对学生论文确有实际指导的
情形),有的是因为导师或领导的学术品行有问题
而无偿占有学生或下属的研究成果,有的是由于学
生或下属想借导师或领导在学术界的影响力而达成
发表的目的,也可能是因为各学校或科研单位的强
行规定(目的是增加本单位的学术量)。
量不重质、 奖惩机制不合理和评议机制不合理
[3]
等
。 而罗哲认为,“学术腐败是外因与内因交相
作用的结果。 从外因看,市场经济初步发展阶段法
律法规仍有待于健全和完善,弥漫于社会生活中的
功利主义、践踏诚信公正原则等道德失范现象,是学
术腐败产生的社会性土壤。 从内因看,学者群体学
术神圣信念的衰减、自律机制的弱化,以及学术管理
与组织部门对学术行为缺乏有效的他律性制约制
度,是学术腐败得以产生的内在环境(学术期刊编
一稿多发则主要指作者将自己的同一文章在不
同刊物重复发表或作者把自己的文章稍作修改(文
章没有实质的改变)后多次发表的行为。
[4]
辑群体也属于学者群体范畴)” 。 其他还有归因
[5]
(
3)伪注与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
伪注,顾名思义主要指不真实的参考文献或注
释。 伪注大致表现为:一是错注,即引文存在错误,
多是由于作者的粗心大意或别的原因而导致在引用
别人的资料或数据时出错;二是转引而不明示,即作
者没有原始文献而直接使用二手或三手材料,为了
体现自己的博学多才在使用二手或三手材料时直接
当作原始材料用,且在使用时又不进行核实,以讹传
讹,结果导致引用的材料本身出错甚至于把所引材
料的作者弄错等;三是杜撰,即作者自己编造的假
注,有的作者出于虚荣心或为了提升自己文章的学
术“份量”而编造若干不存在的注,若按作者提供的
信息去找却根本找不到作者所注的注的内容;四是
滥注,即作者在其文章中大量堆砌参考文献和注释,
不从论文本身的需求去作注,也不管是否与所论观
点相关,而是简单地认为作注越多越好,让人觉得不
知所云。 伪注体现了作者不严谨的治学态度,尤其
在当前网络资源极大丰富、信息量巨增的环境下,更
应加倍对材料进行辨别和核实,最大限度地减少错
误。
于学术浮躁之风等等观点。 这些观点无疑都是
对学术失范行为产生原因的很有见地的分析和总
结。 不过,笔者认为,学术失范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
是学术品格的沦落、学术道德的丧失。 为什么这样
说呢? 因为学术失范行为的产生是一个主观的故意
过程,即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非正当性是明知的,只
是面对由失范行为带来的可能的名利诱惑,使行为
人丧失了应有的学术品格和学术道德,从而做出了
不正确的选择。 可见,在主观上加强学术品格的养
成,强化学术道德的约束力,才是防止学术失范这种
主观行为出现的根本。 对一个学术人而言,保持与
其身份相应的学术品格与道德是对其的基本要求,
而不能把追名逐利作为其没有坚守学术品格与道德
的借口。 也就是说,面对各种纷繁的外部因素的困
扰,如果每个学术人都在心中树立了学术神圣的信
念,能够保持平常的心态,自觉抵制名利的诱惑,维
护一个真正的学术人应有的品格和道德修养,那么,
形形色色的失范行为当然就不会有市场。 这些话听
起来是务虚之言,因为道德的力量凭借的就是内心
的信念,似乎难以抵制物质世界的实在诱惑,但是,
每个行业都有相应的道德要求,正如欲成为一个万
众瞩目的公众人物如歌星、影星,自然就会放弃掉自
己部份的隐私一样,要进行学术研究、欲成为真正的
学术人就应淡泊名利,能够坐得住冷板凳,潜心研
究,这才是正道,这才是一个学术人应有的学术品格
和道德素养。
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则纯粹是作者为了达到
自己设定的研究目的而弄虚作假的行为,是一种恶
意的造假行径,丧失了最基本的学术道德。
(
4)人情稿、领导稿或有偿稿
这类稿件大多是由编辑或编辑部产生,它们基
本上达不到发表水平,因而才欲通过人情关系、领导
关系或支付一定数量的金钱来达到发表的目的。
2
ꢁ 学术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
3ꢁ 学术失范行为的危害
关于学术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相关的分析已
经很丰富而且全面。 如韩丽峰、徐飞认为学术失范
的成因主要是利益驱动和学术评价机制不合理,其
中,利益驱动包括作者、评议人和编辑等经济利益和
其他利益的驱动,而学术评价机制不合理表现为:求
(1)扰乱了学术秩序
部分人由于其失范行为取得了利益,既包括物
质上利益,也包括一些精神利益,如荣誉、声名等,如
同那些假冒伪劣商品对品牌商品的冲击扰乱了正常
的市场秩序一样,失范行为扰乱了整个学术界的秩
1
19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序,使治学环境和氛围不再单纯,影响了学术正常的
发展方向,使踏踏实实的治学方式和途径受到冲击,
造就一批急功近利之人和日渐浮躁的学术风气,这
实际上是对潜心于学术研究、恪守学术品格的人的
伤害,也对学术研究本身造成极大的损害。
实践出发,对编辑在规范学术失范行为方面应尽的
职责分三个层次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一个层次的职责———坚守编辑职业道德,最
大限度地少发质量一般的人情稿领导稿和有偿稿等
特殊稿件。
(
2)败坏了学术声誉
这是从加强编辑道德修养的角度提出的,是对
编辑自身学术道德职责的基本要求。 由于编辑尤其
是学术编辑的职业岗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占据
着一定程度的学术资源的话语权,因此,加强编辑自
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具体而言,
就是把学术质量的优劣作为衡量稿件质量的唯一标
准,也是作为是否予以发表的唯一标准,从而把关系
和人情放在质量标准之后。 然而,现实生活更复杂
也更具体,每个普通编辑必然都拥有一定范围的同
学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和上下级关系等,因此
在工作中难免会碰到相应的人情稿和领导稿,不可
否认这对编辑是很大的考验和压力,因为每个人都
不能摆脱各种关系而存在;同时,市场经济下,物质
力量的冲击也不可小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物质诱
惑和不正之风也会给编辑们带来困扰,有偿稿也应
时而生,这都给编辑和编辑部的用稿造成一定的麻
烦。 所以,建立匿名审稿制具有很好的功效,“它既
可以保证稿件得到相对科学、客观的评价,又能够有
效地遏止‘ 特殊稿’ 以及学术垃圾的成批‘ 出
近年来,由于加强了对失范行为的监督和揭露,
一些人甚至是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的人的失范行为被
披露出来。 这动摇了公众心中对学术的神圣感和遵
从感,使人们对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和崇高性产生怀
疑,极大地败坏了学术声誉。
(
3)挤占了学术资源
这一方面体现在发表上,即“大量低水平重复
研究的学术泡沫,挤占了宝贵的学术资源,使得真正
[
2]
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反而得不到机会发表” ;另一
方面,由于部分人从失范行为中获取了很大的利益,
如获得较高的学位和职称、取得了各种耀眼头衔和
丰厚的经济利益,这样他们自然就占据了学术地位
和话语权,霸占了部分学术资源。
二ꢀ 编辑的学术职责
当前,面临学术失范行为的泛滥之势,学术界对
规范学术行为、净化学术环境、加强学术监督的呼吁
也日趋高涨。 一方面,学者们就加强学术规范纷纷
提出建议。 有的从学术制度建设的层面提出建
①
[6]
议,有的从学术期刊应尽学术责任的层面提出建
笼’” 。 当然,加强编辑的职业道德修养更为重
②
③
议,也有的从编辑职业的层面提出建议。 另一方
面,学者们和一些学术期刊从加强学术道德自律机
制上结盟,自觉抵制各种失范行为,同时加强学术监
督。 如2004 年10 月17 日,来自人文社会科学不同
学科的学者们(杨玉圣、刘庆柱、王逸舟、贺卫方、张
保生等32 人)在北京自愿签署了《关于恪守学术规
要,“充分发挥编辑人员的主体作用,不断强化其职
业道德修养,增强做好编辑工作的荣誉感、使命感和
[
4]
责任感” ,这既是对编辑基本道德自律的要求,也
是减轻编辑工作压力的方法,因为一旦发表了质量
一般的人情稿、领导稿和有偿稿就会有更多的类似
稿件涌过来,反而使自己的工作更加被动。
④
范的十点倡议》 ;2005 年9 月12 日,《中国社会科
第二个层次的职责———增强编辑职业技术,最
大限度地减少在编辑稿件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形式
的学术失范行为。
学》、《北京大学学报》、《中共党史研究》、《新华文
摘》、《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战线》等70 多家社科
学术理论期刊的主编共同发起并制定了《哲学社会
这是从提高编辑职业素养的角度提出的,是提
高编辑工作质量和职业技术以减少各种形式学术失
范行为的重要途径。 具体而言,编辑在编发稿件的
过程中应尽可能注意稿件是否存在抄袭或剽窃、是
否属于挂名发表与一稿多发以及是否包含伪注与伪
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失范行为。 这就要求编
辑不仅是对稿件按一般编辑规范来处理,而且要进
行更深入细致的编辑处理,做大量的查询核实工作。
⑤
科学学术理论期刊工作者自律公约》 ;还有2004
年由多种学术刊物联合发布的《岳阳宣言———遵守
学术规范、推动学术发展》 以及历史类七刊编辑部
于1999 年发布的《关于遵守学术规范的联合声明》
⑥
等。 另外,杨玉圣等学者还主持建立了学术批评
网以加强对学术失范行为的监督。
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学报编辑,从自身的工作
1
20
ꢀ
ꢀ
苏雪梅ꢀ 试论学术失范与编辑的学术职责
一方面,编辑应及时掌握大量的资讯,另一方面,编
辑还应具备职业灵敏度,用积累的工作经验来判别。
正如畅引婷所言,“编辑的职责和任务不仅仅是要
看作者的文稿是否明确标注所引用材料的出处来
源,以及标注的项目是否齐全,更为重要的是要深刻
理解之所以要这样做的作用和意义,进而透过参考
文献判断作者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以及文献来
源是否可靠,同时判断作者的行为是否符合学术规
辑敬业、爱业和提高职业技术的具体实现。
第三个层次的职责———提高编辑自身的学术素
养,最大限度地减少编发没有学术价值的稿件,避免
低水平重复。
这是从编辑学者化的角度提出的,是提高编辑
学术素养和学术分辨力以防范学术失范行为的更高
要求。 当前,多数学术期刊的编辑已经实现了专业
化,即成为了学术编辑,这为编辑学者化奠定了基本
条件。 由于编辑长期从事比较细致繁杂的技术性工
作,因此容易忽视其在学术上的精进,在编辑学者化
倡导下,编辑应加强学术上的修养,掌握学术发展的
脉络和前沿,这对学术论文的选题判断和学术敏感
产生重要影响;同时,编辑还要比较深入地进行自己
所学学科专业的学术研究,从而把握学术研究的层
次性和深度,以保证对学术论文的研究水平和质量
的有相应的判断和评价能力;另外,编辑还应长期与
学界保持密切的联系,交一些学界者的朋友,既可以
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并把握学术动态,又能建立一
批有一定学术造诣的作者群,以争取到高质量的稿
件。 这样,当面临学术质量不高的稿件时,编辑就能
从容地把他们排除掉,从而避免了低水平的学术重
复。
[
7]
范” 。 随着网络业的迅猛发展,通过网络查寻各
种信息也更加方便快捷,但由于网络资源的极大丰
富也造成很多障碍,如增大了对目标信息的查寻工
作量以及降低了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这就需要进行
多途径地筛选,且要求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最大量的
信息。 以学术期刊网为例(因为它提供了较大量的
学术论文信息),这是编辑常用以查寻稿件是否抄
袭、剽窃或是否一稿多发的重要路径,由于大量的失
范行为有一定的隐蔽性,如改换标题、变更作者署名
以及在内容上作部分修改等,这就意味着查寻核实
工作的复杂化,因此,编辑在搜索信息时应采取更多
的途径,如分别进行标题、作者、关键词、主题词等几
种方式来查寻,以便掌握更多目标信息并方便进行
筛选。 这样当然大大增加了编辑的工作量,也是编
注释:
①
参见周兴维《推进制度建设ꢀ 遏止学术腐败———关于重振学术道德的几点思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006 年第5 期;另外,韩丽峰,徐飞认为,应当“营造必要的学术批评环境”、“建立必要的惩戒制度”、“制定可操作的学术规
2
范”、“成立独立的仲裁机构”以及“改进学术评价指标体系”几个方面的制度性建设,见韩丽峰,徐飞《学术成果发表中不端
行为的形式、成因和防范》,《科学学研究》,2005 年第5 期。
②
如周舟认为,“学术期刊‘防火墙’、‘守门人’特殊角色定位,不仅决定了学术期刊应在学术规范中发挥发自身独特的作用,
更决定了学术期刊应该对自身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加大对学术期刊的扶持,为学术期刊的规范
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第二,建立健全科学的审稿机制”,“第三,加强编辑队伍建设”,见周舟《学术失范背景下的学术期刊
发展》,《江西社会科学》,2004 年11 期;廖向东建议编辑部应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编委会集体定稿制、限定内稿比例以及
将转引率与编辑的奖金挂钩等措施,见廖向东《论学报如何遏制学术腐败》,《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5
期;而金铁成则专门讨论学术期刊应如何联合防范和处理一稿多投的情形,见金铁成《同类学术期刊如何联合防范和处理
一稿多投》,《编辑学报》,2005 年第6 期。
③
④
如罗哲认为应加强编辑的职业规范和自律机制建设,见罗哲《从学术腐败看编辑的职业规范和自律机制建设》,《甘肃社会
科学》,2004 年第4 期;而畅引婷则认为,“要充分发挥编辑的能动作用,必须从提高编辑内在的学者型素质和改造编辑所面
临的外部环境两方面综合治理”,见畅引婷《学术出版物编辑与学术规范》,《学术界》,2001 年第6 期。
“十点倡议”包括:恪守职业道德,扎实治学,老实做人;遵守学术道德,尊重知识产权;重视学术规范教育,把好人才培养关;
强化学术精品意识,反对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和片面追求数量;建立健全符合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规律与学科特点的学术
评价体系,优化和完善学术评估机制;完善学术成果发表机制;正确运用学术权力,发扬学术民主,珍惜学术资源;加强实事
求是的学术批评、反批评与自我批评;建立健全学术惩处合同制,加大对学术失范问题、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腐败现象的综
合治理与惩处力度;期待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传媒,秉持理性立场,加强对学术界的舆论监督,改进对学术规范的宣传
和引导,提高遵守学术规范的自律意识,共同营造健康进取的学术氛围。 参见《云梦学刊》2004 年第6 期。
1
21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⑤
该自律公约的内容主要包括:保持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严谨治学,严谨办刊;倡导和遵守学术规范,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
学研究水平;加强廉洁自律,反对学术腐败,与学术剽窃、学术赝品、学术泡沫等不良现象作坚决斗争,捍卫学术的尊严和纯
洁。 参见《人民日报》2005 年9 月13 日第十一版的报道《反对学术腐败ꢀ 捍卫学术尊严》一文。
参见《学术界》2004 年第4 期;《历史研究》2001 年第3 期。
⑥
参考文献:
[
[
[
[
[
[
[
1]杨玉圣.学术期刊与学术规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2]廖向东.论学报如何遏制学术腐败[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3]韩丽峰,徐飞.学术成果发表中不端行为的形式、成因和防范[J].科学学研究,2005,(5).
4]罗哲.从学术腐败看编辑的职业规范和自律机制建设[J].甘肃社会科学,2004,(4).
5]吴增基.学术期刊面对学术界浮躁之风所应负的责任[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
6]周舟.学术失范背景下的学术期刊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04,(11).
7]畅引婷.学术出版物编辑与学术规范[J].学术界,2001,(6).
Attempt at Academic Inappropriateness and
Editor’s Academic Responsibility
SU Xue⁃mei
(
Editorial Office of the Journal of SNU,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8, China)
Abstract: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researches is seriously damaged by various inappro⁃
priate actions such as unauthorized copying, plagiarism, publication with non⁃contributor’s name, doub⁃
le/ multiple publication, false noting, fabrication and distortion of documents and data, publication out of
relation, leader’s concern or dishonesty deal. Editors must stick to the professional morals, improve edi⁃
ting techniques and enhance academic quality and perform the responsibility to normalize the academic
activities.
Key words:academic inappropriateness; editor; academic responsibility
[
责任编辑:李大明]
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