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 卷第4 期
2006 年7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3,No.4
July,2006
市场经济条件下
发展公有制经济的理论思考
何ꢀ 辉
(
凉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销售运输部,四川会理615100)
ꢀ
ꢀ 摘要:发展公有制经济,不能单纯凭借政治权力,而是要不断提高与市场经济的适应程度,发挥公有制所特有
的优势。 传统公有制理论存在着诸多缺陷:公有客体的内涵模糊,公有生产资料所有者权益不明确;公有主体界定
不明晰,不能确保公有生产资料“服务于且只服务于公有主体的功能”的实现;公有制运行机制不健全,充满了各种
矛盾和非理性的东西。 国家机器不适合担当公有资本所有者或所有者代表。 公有制是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总称,经
营领域不存在所有制性质问题。 公有生产资料是无产阶级所专有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原则是平均分配
公有资本利润基础上的按劳分配。
关键词: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客体内涵;主体界定
中图分类号:F121ꢁ 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06)04⁃0030⁃07
ꢀ
ꢀ 一ꢀ 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正确途径
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因此,我们的改革不应只是国
家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进行“公有制
度”本身的改革。 要重新审视“公有制”内部的权利
体系和运行机制,使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随着二次大战后世界范围经济社会的深刻变
化,特别是生产力、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发
展,以及国际关系的多方面新变动,和平与发展成为
时代主题。 中国的对外开放已是必然,中国实行市
场经济已是必然,中国民族私人资本将不断产生已
是必然,外国资本将不断进入已是必然,中国要坚持
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必然,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要占
主体地位也是必然。 面对这么多的必然,又面对公
有制经济日渐艰辛的事实,有人动摇了,怀疑了。 也
有人虽未动摇、怀疑,但除了用政治权力一味坚持
外,似乎也找不出更好的办法。 我认为:在新的形势
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已经由过去武力斗
争转变为经济斗争,即在市场竞争中见高低。 这种
竞争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公有生产资料” 与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发展公有制经
济,而且要使之比任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更快更好,
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 发展公有
制经济,不能单纯凭借政治权力,采用“坚持”的方
式来实现。 公有制经济应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进
行公有制度自我改革和完善,不断提高自己与市场
经济的适应程度,充分发挥公有制所特有的优势,在
市场中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和规则,与非公有制经
济展开公平的较量和竞争,并在较量和竞争中不断
取得胜利。 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证明社会主义的优
越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人们:
我们之所以选择公有制,选择社会主义,不仅仅是为
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更重要的是要“解放
“
私有生产资料”谁能通过市场竞争,而不是通过政
治权力,以获得较快的积累和增值,并为其所有者创
收稿日期:2006⁃03⁃22
作者简介:何辉(1969—),男,四川蓬溪人,四川凉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经济师。
30
ꢀ
ꢀ
何ꢀ 辉ꢀ 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公有制经济的理论思考
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一)虽然“坚持”有利于公有制经济总量快速
信公有制的优越性,就不要担心离开“坚持”公有制
就要失败了,公有制经济就不能发展壮大了。
(二)市场经济将是人类社会长期的生产力要
素配置方式。 公有制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市场经
济,公有制是否优越必然要看其是否更加适应市场
经济,是否在市场经济中有更加突出的表现。 我们
要真正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必须使我们所
坚持的政治制度的基础即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保持足
够的适应性。
(
增长,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保证国家安全、维护
社会稳定、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主要手段,但它
不能解决通常条件下的公有制经济健康持续运转的
问题。 靠“坚持”得来的主导地位是不能使人信服
的,相反地,还会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反对社会主
义的借口,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坚持”。
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利用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依靠已经掌握的政治权
力,采取一系列的政治手段,将公有制经济的总量和
结构维持在一个“理想”水平,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
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
发展起主导作用。 新中国建立后,通过没收官僚买
办资本,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
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占绝对统治地
位。 在1956 年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占32ꢁ 2%,合
作社经济占53ꢁ 4%,公私合营经济占7ꢁ 3%,三者合
计,公有制经济占92ꢁ 9%。 这一成果的实现,无不
是依靠“坚持”来实现的。 这时候采取“坚持”的方
针政策,是与中国的国情相适应的。 因为,一方面中
国刚刚经历了长达12 年之久的全国性连续性战争,
百事待举,百废待兴,人民生活极度困难。 另一方面
新中国还面临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封建地主阶
级的反抗,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 我们只有“坚持”
才能集中极其匮乏的物力和财力,尽快地恢复生产,
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只有“坚持”才能统一
财经,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扭转险恶的经济形
势。 只有“坚持”才能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才能
巩固国防,保证国家安全。
很多人都赞同这样的论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
是沿着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这样的顺序前
进的。 也有人说:我们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充分发
展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但我们不能跨越商
品经济的充分发展直接进入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现代
化阶段。 这种论断隐藏这样一个观点:在生产力高
度发达的现代化阶段将不会是市场经济,现在搞市
场经济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所采
取的一种权宜之计,或者说是以退为进的策略。 我
不赞成这样的说法。
首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
会分工不断深化。
其次,个体利益不会消失,市场经济是体现个体
利益的最好形式。 马克思认为,商品交换的充分条
件是私有制的存在。 但我以为,即使是在单纯的公
有制条件下,每一个具体的劳动者仍然存在自己的
个体经济利益,每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有制组织也会
存在各自不同的组织利益。 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与
人类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动
力。 没有需要或需要已全部满足,就没有发展的必
要。 事实上,物质产品无论如何丰富,但与人的不断
发展增长的需要来比,永远是相对短缺的。
总之,以“坚持”的方式去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
经济,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之所必需。
但从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来看,我
们不应该只这样做。 靠“坚持”得来的主导地位是
不能使人信服的,“坚持”就意味我们还不能确信公
有制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方面的优越性,
就意味着我们还不能确信公有制经济在当今以“和
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能够适应新的形
势,在市场上通过自身的力量取得胜利,所以才会需
要国家政权来“坚持”。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在坚持
连我们自己都没有确信的东西。 所以,只要我们确
再次,需求的多样化,导致计划经济成为空想主
义的乌托邦。 所有实行过计划经济的国家的实践已
经证明:在资源配置的效率上,特别是在满足消费需
要方面,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
(三)公有制经济完全有能力在不依靠任何政
治权力的条件下,适应市场竞争,获得比私有制经济
更快更大的发展。 在适应市场经济方面,公有制天
生具有私有制所不具有的理论优势。 这个优势就
是,公有制消除了“特定的人与特定的其它要素之
间的某种相对固定的优先占有关系”,市场经济中
这种关系的存在,必然影响要素配置组合的范围和
31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途径。
市场经济相对计划经济,主要优势在于资源配
污”,所以,不存在“公有资本”,当然也就没有“公有
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
则只能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即
按劳分配。 这一原则,既体现了公有制的本质,消灭
了剥削,又反对了平均主义,有利于调动劳动者走共
置上。 在私有制条件下,“甲”的资本就是“甲”的资
本,该部分资本交给谁来经营管理,投入什么样的产
业或行业,必然要受“甲”个人的知识、能力、经历和
价值观以及他个人所掌握的信息、经济实力的大小
的制约,也必然进一步影响到资源最终配置组合的
效果。 公有制则不同,公有生产资料是属于众多的
所有者所共有的,这就具有了至少两点私有制无法
或很难具有的优势。 (1) 具有更加雄厚的经济基
础,这就为取得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各种技术管理
人才准备更加充分的物质条件。 (2)所有者的资本
运营能力得到扩充延伸。 公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分
为两个部分:管理权和收益权。 管理权由全体所有
者通过选举、招聘、任命等形式所产生的专门人员或
机构来行使,这就为生产力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扩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
3]413
同富裕的道路”
。 所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
[
1]166
结构”
。
3ꢁ 关于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理论
(1)共同占有,联合劳动。 这种形式的代表主
要有:集体所有制经济和社会所有制经济。 “集体
经济,即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是指由部分劳动
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
[
1]119
式”
。 铁托认为,“国家所有制只是社会主义公
有制的初级形式,因为生产资料由国家控制,国有企
业的劳动者不过是国家的雇佣者,因而劳动者与生
产资料管理和经营仍然是分离的。 在社会所有制
下,生产资料既不属于国家,也不属于集体或个人,
而是由联合起来的劳动者直接管理和经营,并由劳
动者直接支配劳动成果,这就实现了生产者和生产
所以,搞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必须着眼于公有制
度本身的研究,把优势发挥出来。 遗憾的是,我们对
公有制认识总是局限于政治领域,而对其经济意义
却研究甚少,知之甚少。
[
3]418
二ꢀ 公有制及公有制经济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现
状
资料的直接结合”
。
(2)国家占有,国家经营,即国有经济。 “国有
(
一)关于公有制和公有制经济的各种表述
ꢁ 关于什么是公有制的论述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
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它是指由全体
[
1]118
1
社会成员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
。 “斯
“
大林认为:国家所有制就是全民所有制,是社会主义
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体系,它包括人们对
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的经济关
公有制的高级形式,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
3]417
。 但在国家所有制下,特别是在像
的低级形式”
[
1]120
系”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
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实
际意义上“共同占有”是不可能的,真正能直接使用
国有生产资料进行劳动的只是少数人。 所以,国有
经济其实是国家占有、部分人参与的联合劳动。
(3)国家或集体所有,灵活多样的经营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由不同所有制,以控股、参股
等不同方式投资形成法人财产,由企业法人进行经
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
[
1]114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全体劳动人民对
式”
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制,是全社会范围内的生产资
料公有制形式。 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全民所有
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形式,即由社会主义国
[
2]124
家代表全体人民占有属于全民的生产资料”
ꢁ 关于公有生产资料的性质的推断
。
[
1]119
2
营的企业”
。 “这些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
关于这一点,我没有找到直接的明确的论述,但
从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中可以看出:公有生产资料仅
仅只是生产资料,不能作为资本。 其所有权的表现
形式是“占有、支配、使用”,获得劳动就业的权利。
它不能像私人资本那样为其所有者赚取利润。 认为
成分,最终所有权属于国家和集体,国家和集体行使
[
1]119
。
所有者的权益,所以,它们属于公有制经济”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公
[
1]198
。
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
“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还是私,股份制企业的
[
1]120
。 “股份
“
资本是剥削的根源,它的每一个毛孔都沾满了血
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32
ꢀ
ꢀ
何ꢀ 辉ꢀ 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公有制经济的理论思考
合作制是集股份制形式与合作制形式的优点为一体
况下,有谁知道这个所有权还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
(2)如果我们的公有制是指经营权公有的话,
那么,这个世界上除了资产总量只占很少比例的个
体经济外,都是公有制经济了,因为所有上一定规模
的经济组织总是由多个人集体占有生产资料并共同
劳动的。 显然,这样的公有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公
有制。 我们也可以否定它,因为它存在的目的是为
资本家赚取利润,不是为了充分就业。 公有生产资
料最首要的任务是保证其所有者充分就业,为更好
地实现这一目的,它也必须努力做好自身积累,只是
这种积累的途径和结果是不能以牺牲所有者就业为
代价的,因为就业才是公有生产资料存在的目的,就
业权才是公有生产资料所有者最大最根本的权利。
国有制就是这一公有制最理想的实现形式。 但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样的公有制经济又存在着效
率与公平的矛盾:一方面,由于要兼顾公平,不能彻
底坚持效率原则,难于与非公有制经济竞争;另一方
面,效率必然带来贫富悬殊,制造私有制产生的物质
基础———一部分人可以拥有相对过剩的社会产品,
如果运用某种政治手段禁止这一部分资源进入生产
领域形成私人资本,又必然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
浪费,从而降低效率。 此外,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
事实上并不能让所有者成员公平地享受就业权这一
所有者最基本的权利,事实上只是少数人即被一些
人称之为“工人贵族”的才享受了这样的权利,而更
多的生活在农村的所有者却是根本无缘享受了。 难
怪一些人要喊“国退民进”了。
[
4]199
的新的公有制形式”
。 “至于承包、租赁、委托
经营、兼并、收购、出售等经营方式,更是非公有制企
[
4]199
。
业可以用,公有制企业也可以采用的方式”
二)对现有理论的剖析
(
从前面罗列的关于公有制和公有制经济的表述
中,可以看出,传统公有制理论存在着以下理论缺
陷:公有客体的内涵模糊,公有生产资料所有者权益
不明确;公有主体界定不明晰,不能确保公有生产资
料“服务于且只服务于公有主体的功能”的实现;公
有制运行机制不健全,充满了各种矛盾和非理性的
东西。
1
ꢁ 公有客体内涵模糊
人们掌握生产资料不外两个目的:一是劳动就
业,二是获取利润。 不同的公有客体内涵,将赋予所
有者不同的权益,帮助所有者实现不同的目的。 我
们首先要明确这一点,这是我们讨论公有实现形式、
公有生产资料的性质及其所有者权利的立足点和出
发点。 离开了这一前提,我们的思想就会混乱,讨论
也就没有意义。 在现有的关于公有制和公有制经济
的论述中广泛使用“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词,
就很难使人清楚统一地理解公有制到底是指所有权
公有,还是经营权公有,或者是二者同时的公有。
(
1)如果我们的公有制只是指所有权的公有,
其经营权,即占有、使用、支配等权可由任意组织或
个人所行使的话,我们最大的权益和最根本的目的
就是分取利润,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自然也应该是多
样的。 那么,公有制就不能否认资本,公有生产资料
就是资本,就是公有的资本,公有制的中心内容就应
该是关于公有资本所有权的获得和丧失以及公有资
本利润在全体所有者成员之间如何分配等问题。 理
顺内外各种关系,而不是去保证其所有者如何充分
就业,因为就业已经不是所有者的目的。 因此,就应
该把公有资本利润最终地分配到每一个具体的公有
资本所有者成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有资本的成
果不被非公有资本所有者成员所占有,才能体现不
同公有制单位相对独立的利益。 但事实上,我们没
有这样做,除少数集体所有制单位外,更多的公有制
单位,尤其是国有制的所有者成员并没有享受这种
资本收益权。 在改革前,我们还强调就业权,认为这
才是所有权的实现形式,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就
业已不再是必须保障的所有者的权利。 在这样的情
(3)如果我们的公有制是指包括所有权和经营
权在内的全部意义的公有的话,公有生产资料就必
须要承担赚取利润和解决就业的双重任务,铁托的
“社会所有制”就是这样的公有制。 这种公有制不
仅实现形式不可能多样化,而且只适用于规模小、技
术落后的公有制单位。 这只是一种生产力落后、社
会化程度不高的条件下的公有制,是一种与小生产
方式相对应的公有制。 国有制不能算是这样的公有
制,因为它没有真正充分满足所有者的就业权和收
益权。 改革开放前的“生产队”和“小集体”勉强可
以算是这种类型。
2ꢁ 公有主体界定不清
谁是公有生产资料的主人? 关于这个问题有
“全体社会成员”、“全体劳动者”、“部分劳动者”等
几种回答。 且不说这些回答是多么矛盾,就是任何
33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一种回答也只是停留在一个抽象的层面,让人无所
适从。 当我们说是“全体社会成员” 时,是否明白
为他自己的主人做了什么,带给主人的东西,是否就
是主人想要的,我以为这才是公有生产资料的本分。
此外,公有生产资料国有化,必然导致以下几个
方面的弊端。
“
全体社会成员”的含义? 是否包括长期在中国生
活的外国人和国内的资本家们? 是否包括长期在外
国生活的中国人? 不得而知。 当我们说是“全体劳
动者”和“部分劳动者”时,是否包括了仍然参加劳
动的来自国内外的资本家、个体劳动者? 是否包括
那些既没有个人生产资料又处在失业状态的人们?
同样不得而知。 但这都是极端重要和紧迫的问题,
在以多元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阶级状况复杂,不弄
清这些问题,就不能正确回答“公有生产资料为谁
服务”、“如何服务”的问题。
(1)政府社会经济管理效率低下。 公有制经济
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体经济,一个要依靠主体经济
来进行社会经济管理的政府无论如何不是一个高效
的政府,一个掌握了如此丰富的可用以社会经济管
理的物质资源的政府如何能成为一个高效的政府?
(2)公有制经济要承担许多非经济的任务,不
利于公私两种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各自
的优势,公平竞争。
(3)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缺乏按照市
场机制进行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尽管
从单个的企业来看,通过国企改革,随着现代企业制
度的建立和完善,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得
到了极大的增强。 但从国有资产的整体运营上来
看,基本上是不具备市场适应能力的。 一是不论是
国资委或是其它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并不对国有资
产的保值增值负直接责任,国家也没有明确的考核
国有资产整体经营效益和保值增值情况的指标。 二
是国有资产的形成较少地依靠自己的经营利润,而
主要是依靠以政治权力为基础的税收来实现的。
3ꢁ 按劳分配的历史局限性
公有主体界定不清会导致公有制主体的虚拟
化、模糊化。 在实践中,我们总是习惯地把公有生产
资料简单地当作管理国家社会经济的资源和手段,
忽略了生产资料只为其所有者(而不是任何人)服
务的内在要求。 为了便于理解和认识,请看下面的
论述:“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
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它掌握着
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它掌握着
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大生产,代表着社会生产
力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
质基础;它是国家依靠经济手段引导其它所有制经
[
1]118
济,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物质基础。”
“它的主
“在关系国民经
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
从静态来看,按劳分配强调了人和人的劳动的
第一位性,是一个公平合理的分配原则。 即便如此,
按劳分配的完整意义是按劳动者个人的社会劳动价
值来进行分配,而劳动者个人的社会劳动价值不仅
取决于其个人劳动时间,而是更多地取决于劳动手
段(装备和条件等)、劳动者个人的技能、社会现实
需要结构和强度、社会的劳动报酬支付能力。 按劳
分配的公平合理性在于强调人和人的劳动的第一位
性,但在衡量劳动的标准因素中又总包含太多的非
劳动的因素,当这种非劳动的因素不能为全体劳动
者所公平地获取时,按劳分配也就失去了公平合理
的基础。
[
1]118
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
1]118
地位。”
再看看对集体经济的评价:“集体所有
制经济可以体现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
会资金,发展生产、满足和提高人民生活需要、繁荣
市场、稳定物价、吸收劳动就业、扩大商品出口,增加
[
1]119
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等。”
可以说,公有制经济对这样的评价是当之无愧
的,但这些都是从国家机器的角度、从社会经济管理
的角度来评价的。 生产资料存在的根本目的绝不会
是为了国家机器,而是为了其所有者———“人”。 公
有制经济同样如此,也是为其所有者而存在、而发展
的。 至于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那是另外一个层次
的事情,是公私两种经济所应共同承担的事情(这
里不作讨论),现在要说的是生产资料与其所有者
之间的事情。 所以,我们在评价公有制经济时,不应
仅仅看其为国家作了多大的贡献,更主要的是要看
从动态来看,从历史来看,从原始公有制的解体
过程来看,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经历来看,单纯的按劳
分配是公有制内部诱发私有制萌芽的物质基础。 不
管是在私有制下,还是在单一的公有制下,按劳分配
都会带来收入上的差距,而且也必然会随着社会效
率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加大,也必然会产生一部分人
34
ꢀ
ꢀ
何ꢀ 辉ꢀ 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公有制经济的理论思考
的按劳所得远远超过自己的消费需要,即拥有剩余
社会产品。 因此,如何安排和处理剩余社会产品,就
成了公有制者所必须正视和解决的必然问题。 听之
任之,公有制就必然成为培育私有制的温床,即使不
会像资产阶级那样成为自己的掘墓人,却也可以说
是敌人的制造者。 坚决禁止,必然会打击人们劳动
的积极性,也必然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两
个方面我们都有了教训,当然不可。
领域的概念,它固然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础,但
绝不可以将它与政治制度直接地等同起来。 公有资
本国有化,必然变成国家用以实现其国家职能的国
有资产,而非为所有者赚取利润的资本。 我们一再
讲,要政企分开,但政资不分,政企又如何分开? 社
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但这绝不意味
着,国家就有权利将这些本来应该为广大劳动人民
创造利润的资本完全地用在国家的管理上。 况且在
这个国家中,并不仅仅只有无产阶级,而且还有其他
阶级,掌握在国家手中的公有生产资料,又如何能做
到只为无产阶级服务,而不为其他阶级服务呢?
(三)确立公有制是关于公有资本所有权的一
系列规章制度的总称,经营领域不存在公有制和私
有制之分的观念
三ꢀ 公有制度改革应当确立的几个重要观念
前面我罗列并分析了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途径以
及历史上对公有制的理解、认识和一些实际做法。
现在我根据这些分析,提出几个关于公有制度改革
的基本观念,这是我整个公有制度改革观点的基础
和核心。
(
一)确立公有资本观念
一方面,公有资本的所有者是由为数众多的自
然人组成的整体;另一方面,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总
会同时存在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相对独立的公有制
单位。 这就客观要求一整套完善的规则对各公有制
单位内部、各公有制单位之间以及公有制单位与非
公有制单位的产权关系加以规范,使之有序,使公有
资本在经营领域能获得与私人资本相同的自由。
(四)确立公有资本的所有者必须要享受公有
资本的收益权、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原则是平均分配
公有资本利润基础上的按劳分配的观念
公有的生产资料是公有的资本,不只是资产。
作为资本,它必须具备资本的本能,即增值自身、获
得利润。 对公有资本的全体所有者来说,公有资本
存在的意义,不是直接使用,获得劳动就业,而是获
得资本收益。 其与私人资本不同的,只是所有者不
同而已。 公有制消灭剥削的手段,不是要否定资本
在创造剩余价值中的作用,而是按照公有资本的内
在要求,平均分配利润。 马克思说:“资本是死劳
动,它像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活劳动才有生命,吮
[
5]260
吸的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
我以为,
公有资本要为全体劳动者所共同占有,是不可
能也不必要的。 所有者权益只能和私人资本一样,
以收益权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是资本的本质所决定
的,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因为在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本国工作和生活的,不仅
有公有资本的所有者,也有非公有资本的所有者,甚
至还是非本国公民的外国人。 这些非公有资本的所
有者和外国人就不可能和公有资本的所有者一样享
受公有资本所带来的利益和好处。 从某种意义来
说,如果公有资本的所有者不能享受收益权的话,那
么,公有资本特别是国有资产所带来的好处往往更
多地为拥有较多私人资本的人所得到,比如基础设
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方面的建设等等,固然普通老
百姓可以享受,但更多的还是拥有非公有资本的投
资者。 在这种情况下,公有资本的所有权实际上只
是抽象的毫无实际意义的概念。
死劳动,就是已经物化了的劳动,它必然是由活劳动
凝聚而成。 资本在创造利润中的作用,是它在上一
个生产循环中所凝聚的活劳动的必然要求。
(
二)确立国家机器不适合担当公有资本所有
者或所有者代表的观念
这是由国家和资本性质不同职能不同所决定
的。 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社会政治组织和权力机关,
它在阶级社会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为重
要的作用,是关系全部政治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根本
问题。 国家本质上是一个阶级概念、政治范畴。 国
家的职能一般可分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 对外职
能,主要是组织国防,防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调整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保护本国利益不受侵犯。 对内
又可分为三个:(1)政治职能,即一个阶级统治另一
个阶级的职能;(2)国家经济管理职能,即对国民经
济进行宏观调控,维持正常经济秩序的职能;(3)调
和阶级矛盾的职能。 公有资本是资本,是一个经济
(五)确立公有制主体不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概
念,而是由明确的具体的人组成的实体,公有资本总
35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量也必须要用具体的数字表示出来
者进行管理的人和组织才有可能真正负起责任来。
公有制是无产阶级的公有制,是无产阶级范围
内的公有。 公有制是人的公有制,公有制的主体是
人的集体。 任何公有制集体,尤其是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公有制集体,其拥有的资本总量是极其有限
的,没有能力和义务去为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全体
社会成员服务,因此,必须明确公有制主体的阶级属
性,明确公有制集体的具体组成成员。 也只有明确
了这些问题之后,才能加强和完善公有资本的经营
管理,所有者才有了参与管理的渠道,那些代表所有
(六)确立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专门为资
本所有者即出资人代为经营的社会公共机构的观念
无论是公有资本还是私人资本,对企业来说,都
是无差别的,一旦资本投入企业,就得由企业按照市
场经济的要求和程序自主经营。 企业对出资人唯一
的责任是为出资人谋求利润。 企业的经营形式和组
织形式以及内部分配制度是经营领域的事情,不存
在所有制性质问题,不是公有制所应该规定的范围。
参考文献:
[
[
[
[
[
1]钱淦荣ꢁ 邓小平理论概论[M]ꢁ 北京:中央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2]雷云ꢁ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M]ꢁ 杭州: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理论处,1987ꢁ
3]汪永祥ꢁ 马列主义主义原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4]郑必坚ꢁ 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Theoretical Deliberation Over Public⁃Ownership
Economy in Market Economy
HE Hui
(
Sales and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 Liangshan Mining Company, Lit., Huili, Sichuan 615100, China)
Abstract:To develop public⁃ownership economy, we cannot solely rely on the political power, but
must constantly improve our market⁃economy adaptability and give play to the advantages characteristic of
public⁃ownership. There exist many defects in the traditional public⁃ownership theories, such as obscure
connotation of the public object, unclear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public production means owners and un⁃
obvious demarcation of public subject, which cannot guarantee the realization of production means “ser⁃
ving and only serving the public owner”.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public ownership is not perfect and
filled with all sorts of contradictions and irrationalities. The state apparatus are not suitable to be the own⁃
ers of public capital or the owner representatives. The term of public ownership covers a set of regulations
and systems, and the ownership issue does not exist in the management field.
Key words:market economy; public⁃ownership economy; object connotation; subject demarcation
[
责任编辑:李大明]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