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33 卷第期  
2006 11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3,No.6  
November,2006  
炎帝神农说辨伪  
徐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摘要炎帝神农说流行二千年 然司马迁史记无此说且查检先秦汉初的二十多部文献言神农或炎帝  
多处神农与炎帝皆不相混二者的时代特征重大的行为和事件皆判然有别是神农与炎帝为先后不同时代之  
。 “炎帝神农说源于汉代刘歆世经以上古帝王世次附会五行说捏造了炎帝神农氏”。 传统的炎黄子  
的说法也是沿袭了炎帝神农在前黄帝在后的错误若依史实只当是黄炎子孙”。  
关键词上古史炎帝神农考证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0606⁃0067⁃07  
在为数有限的上古史的文献中司马迁的史记是比较可信的材料。 《殷本纪中商王的世系经王国  
维证明与商代甲骨文所载相符就是明证。 《史记·五帝本纪赞:  
学者多称五帝尚矣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 ……  
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 《缺有间矣,  
①  
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者道也。  
以此知史记关于上古史的有关记载是经过作者推敲考证去芜存真的有根据的史料故我们从史  
的资料说起。  
史记·五帝本纪:  
轩辕之时神农氏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  
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  
抚万民度四方教熊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  
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  
]  
为黄帝。  
这段话说神农氏衰”,“神农氏弗能征”,神农氏是衰微的前首领黄帝有军事实力诸侯皆宾从于他,  
蚩尤最为暴”,“炎帝欲侵陵诸侯”,是不服从黄帝的两支部族黄帝积极备战联合四方反复较量终于降  
服炎帝取得炎黄集团的领导权然后黄帝统帅诸侯消灭了作乱的蚩尤于是替代神农氏为天下尊崇的首  
太史公的这段文字清楚地告诉人们神农非炎帝由于炎帝战败而与黄帝联合以后在这个集团中居  
于次要地位故炎帝不与五帝并列而司马迁也没有为之作纪神农氏弗能征”、“炎帝欲侵陵诸侯,  
神农氏当然不是指炎帝且退一步说连炎帝是神农氏后代子孙都成问题世衰”,不能征”,又怎  
侵陵诸侯三战强大的黄帝呢太史公不以神农氏炎帝为一人甚明。  
史记·五帝本纪的根据是什么与先秦文献的记载一致吗查检先秦汉初文献得到以下结果言  
收稿日期2005⁃11⁃20  
作者简介周及徐(1957—),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语言学博士研究方向历史语言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神农氏与言炎帝处皆不相混足证太史公言之有据。  
)《国语只言炎帝不言神农。 《国语关于炎帝只有一段话。  
. 《国语·晋语》:“司空季子曰:‘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与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成  
2]  
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以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炎为兄弟同族而异姓既有内部  
的争斗也有日后联合的根基。 《国语史记一致。  
)《周易不言炎帝言神农处如下。  
. 《·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  
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  
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敎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  
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3]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据所  
神农氏在黄帝之前不与其同时。  
)《左传全书言及炎帝共两处皆与神农无关。 《左传不言神农。  
. 《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来朝 公与之宴 昭子问焉曰:‘少皋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  
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  
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皋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髙祖少皋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  
4]  
。’” 《孔子家语·辨物略同见后例24)。 郯子所言五部族及其图腾并无先后次第有可能是与黄帝有  
族源关系而不同支的五个部落联盟。  
. 《左传·哀公九年》:“史龟曰:‘是谓沈阳可以兴兵利以伐姜不利子商 伐齐则可敌宋不吉。’史  
[4]  
墨曰:‘水名也水位也名位敌不可干也故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水胜火伐姜则可。’”  
)《庄子九处言神农不言炎帝此举其四例。  
. 《庄子·胠箧》:“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 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  
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戏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  
5]  
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庄子之神农处至德之世”。 此即老子》“小国寡民章  
所述而明言结绳之世即伏羲神农之时也安乐和睦没有战争下三段同。  
. 《庄子·至乐》:“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彼将内求于巳而不得不得  
[5]  
则惑人惑则死。” 据此则神农黄帝为不同时代之人。  
. 《庄子·让王》:“昔者神农之有天下也时祀尽敬而不祈喜 其于人也忠信尽治而无求焉 乐与政  
5]  
为政乐与治为治不以人之坏自成也不以人之卑自高也不以遭时自利也。” 此段与吕氏春秋·诚廉》  
篇略同,《吕氏春秋》“”。 “乐与政为政乐与治为治”,《吕氏春秋乐正与为正乐治与为治”,  
吕氏春秋文意乃顺。  
. 《庄子·盗跖》:“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 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  
之曰有巢氏之民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 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  
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  
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舜作立群臣汤放其主武王杀纣 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汤武  
5]  
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如此说神农之世尚处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远离尚武征伐的黄帝炎帝时期。  
)《战国策言神农有二处不言炎帝。  
. 《战国策·赵策》:“王曰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 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 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  
6]  
舜诛而不怒。” 以此神农与黄帝是古今不同俗”、 “(礼制不相袭的帝王。  
[6]  
0. 《战国策·秦策》:“苏秦曰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 言神农氏之征伐仅此一  
与其他材料不符可疑。  
)《韩非子不言炎帝一处言神农。  
周及徐ꢀ “炎帝神农说辨伪  
1. 《韩非子·六反》:“凡人之生也财用足则隳于用力上懦则肆于为非 财用足而力作者神农也。  
7]  
上治懦而行修者曽史也夫民之不及神农曽史亦明矣。”  
)《孟子言神农一处不言炎帝。  
2. 《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 下文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当  
指神农氏。  
)《管子五言神农一处言炎帝神农不与炎帝混例如:  
3. 《管子·轻重》:“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而天下化之。”  
8]  
9]  
4. 《管子·封禅》:“桓公旣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 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  
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  
黄帝封泰山禅亭亭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俈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  
9]  
禅会稽。” 在前后文中同时提到神农和炎帝的这一段文字很能说明神农炎帝为二且神农先于炎。  
司马迁史记·封禅书引之。  
)《吕氏春秋十三处言神农不与炎帝混淆三言炎帝亦不与神农混东汉高诱注方以神农为炎  
如例17、19、20)。 例如:  
5. 《吕氏春秋·季夏纪》:“季夏之月……是月也树木方盛 乃命虞人入山行木无或斩伐 不可以兴  
土功不可以合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无举大事以揺荡于气无发令而干时以妨神农之事水潦盛昌命  
10]  
神农将巡功举大事则有天殃。” :《礼记·月令文与此略同但作以摇养气”、“毋发令而待”、“神农  
将持功”,吕氏春秋文意方顺前人云月令钞自吕览》,盖不虚言。  
6. 《吕氏春秋·诚廉》:“昔者神农氏之有天下也时祀尽敬而不祈福也 其于人也忠信尽治而无求  
[10]  
乐正与为正乐治与为治不以人之壤自成也不以人之庳自髙也。” 此段与庄子·让王篇略同。  
10]  
7. 《吕氏春秋·知度》:“此神农之所以长而尧舜之所以章也。” 以神农在尧舜之前。  
8. 《吕氏春秋·慎势》:“故观于上世其封建众者其福长其名彰 神农十七世有天下与天下同之  
10]  
。”(高诱注:“神农炎帝也农植嘉谷化养兆民天下号之曰神农。”)  
9. 《吕氏春秋·爱类》:“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 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  
[10]  
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亲耕妻亲绩所以见致民利也。”  
0. 《吕氏春秋·用民》:“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神农。”(高诱注:“夙沙大庭氏之末世也 其君无  
[10]  
故自攻之神农炎帝。”)淮南子·道应训》:“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  
君而归神农。”与此略同。  
1. 《吕氏春秋·执一》:“因性任物而莫不宜当彭祖以寿三代以昌五帝以昭神农以鸿。”(高诱注:  
五帝黄帝轩辕颛顼髙阳帝喾髙辛帝尧陶唐帝舜有虞神农炎帝三皇之一也皆以治世体道昭明  
10]  
鸿盛也。”) 《吕氏春秋以神农为五帝之前时代。  
吕氏春秋三言炎帝:  
10]  
10]  
10]  
2.《吕氏春秋·孟夏纪》:“孟夏之月,……其帝炎帝。”  
3.《吕氏春秋·仲夏纪》:“仲夏之月,……其帝炎帝。”  
4.《吕氏春秋·季夏纪》:“季夏之月,……其帝炎帝。”  
)《孔子家语三言炎帝不言神农。  
5. 《孔子家语·辨物十六》:“郯子朝鲁 鲁人问曰:‘少昊氏以鸟名官何也?’对曰:‘吾祖也我知之。  
昔黄帝以云纪官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以火共工以水大昊以龙其义一也 我髙祖少昊摰之立也凤鸟  
适至是以纪之于鸟故为鸟师而鸟名自颛顼氏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  
11]  
。’孔子闻之遂见郯子而学焉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略同于左昭十七  
》(参前例3)。  
6. 《孔子家语·五帝德》:“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齐睿庄敦敏诚信长聪明治五气设五量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  
略同于大戴礼记·五帝  
万民度四方服牛乘马扰驯猛兽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克之。”  
》。  
7. 《孔子家语·五帝》:“故其为明王者而死配五行是以太皋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皋配金颛  
[11]  
顼配水。” 炎帝诸家皆不列为五帝又此章称扬五行之说以五行与古帝王相配与刘歆之说相类见后  
)。 疑该段文字系东汉以后人托名孔子而增入然亦不言神农。  
十一孔安国尚书序言神农不言炎帝:  
8. 孔安国尚书序》:“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由是文籍生焉 伏  
[12]  
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伏牺神农黄帝为相继之世·系辞下》(2)可见  
这段文字的内容承于前代文献非魏晋之际作伪亦未称神农为炎帝。  
十二)《大戴礼记不言神农一处称炎帝赤帝”:  
9. 《大戴礼记·五帝德》:“孔子曰:‘黄帝少典之子也曰轩辕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彗齐长而敦  
成而聪明治五气设五量抚万民度四方敎熊以与赤帝战于版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  
13]  
其志。” 此段文字太史公五帝本纪所本,《孔子家语略同25),刘歆世经改为以与炎帝之后战于  
阪泉”,(《汉书·律历志下世经》)增一文意大变。 (见后文。)  
十三)《淮南子十四处言神农四处言炎帝二者划然不混例如:  
0. 《淮南子·主术训》:“昔者神农之治天下也神不驰于胸中智不出于四域怀其仁成之心 甘雨时  
五谷蕃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月省时考岁终献功以时尝谷祀于明堂明堂之制有盖而无四方风  
雨不能袭寒暑不能伤迁延而入之养民以公其民朴重端悫不忿争而财足不劳形而功成因天地之资而  
与之和同是故威厉而不杀刑错而不用法省而不烦故其化如神其地南至交址北至幽都东至汤谷西  
14]  
至三危莫不听从当此之时法宽刑缓囹圄空虚而天下一俗莫怀奸心。”  
1. 《淮南子·齐俗训》:“故神农之法曰文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  
[14]  
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  
2. 《淮南子·道应训》:“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高诱注吕  
[14]  
氏春秋·用民》:“夙沙大庭氏之末世也。” 庄子·胠箧》,大庭氏远在上古至德之世”,与征战不休的  
炎帝相去甚远。  
3. 《淮南子·泛论训》:“昔者神农无制令而民从唐虞有制令而无刑罚夏后氏不贠言殷人誓周人  
[14]  
逮至当今之丗忍而轻辱贪得而寡羞欲以神农之道治之则其乱必矣。”  
14]  
4. 《淮南子·泛论训》:“夫神农伏牺不施赏罚而民不为非。”  
5. 《淮南子·修务训》:“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 于是神农乃  
如敎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湿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  
14]  
日而遇七十毒。”  
6. 《淮南子·修务训》:“盖闻传书曰神农憔悴尧瘦臞舜霉黑禹胼胝 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忧劳百  
[14]  
姓甚矣。”  
淮南子言炎帝者四三条四处),不与神农同。  
7. 《淮南子·天文训》:“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 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徵,  
14]  
其日丙丁。”  
8. 《淮南子·泛论训》:“故炎帝于火死而为灶禹劳天下死为社后稷作稼穑而死为稷羿除天下之害  
[14]  
死而为宗布。”  
9. 《淮南子·兵略训》:“黄帝尝与炎帝战矣颛顼尝与共工争矣 故黄帝战于涿鹿之野尧战于丹水之  
舜伐有苗启攻有扈自五帝而弗能偃也又况衰世乎夫兵者所以禁暴讨乱也 炎帝为火灾故黄帝  
14]  
擒之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 此段言黄炎之战明炎帝不是淮南子本书所多次提到的上古之世的  
神农是最为清楚的证据高诱仍注吕氏春秋之一贯强合二者为一。  
周及徐ꢀ “炎帝神农说辨伪  
十四)《逸周书二处言赤帝”(即炎帝),不言神农。  
0. 《逸周书·尝麦解》:“昔天之初,□作二后乃设建典 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  
□□上天末成之庆蚩尤乃逐帝 争于涿鹿之河),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 执蚩  
15]  
杀之于中冀。” 二后当是赤帝和黄帝蚩尤少昊为赤帝即炎帝之二卿蚩尤争夺帝位赤帝惧怕依  
黄帝而杀蚩尤这也是说的黄炎同时不及神农。  
十五)《山海经四言炎帝不言神农例如:  
1. 《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 祝融  
16]  
降处于江水生共工。”  
除了上述文献先秦及西汉文献尚书》、《诗经》、《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周礼》、《仪礼》、《礼  
》 、《论语》、《墨子》、《老子》、《尔雅方言皆不言炎帝及神农。  
以上共检先秦及汉初文献26 不含史记》、孔氏尚书序》),包括了主要的经书和诸子文献凡言及  
神农或炎帝之处共58 义相同相近者未引出),皆划然二分不相混淆神农氏为上古之世的部落首  
其时和平安定勤苦农耕与世无争炎帝为后世之部落联盟首领先后与黄帝蚩尤大战后来臣服黄帝,  
与之联合逐杀蚩尤26 部古籍中竟然无一处将神农与炎帝相联系而且神农与炎帝的生活的时代生活  
方式重要的事件皆不相同泾渭分明这不是偶然的史记·五帝本纪区别神农炎帝为二见前  
),是详考古史言之有据的。  
将神农与炎帝合而为一始见于汉书·律历志下》。 班固采用刘歆世经》,把上古帝王前四位的次第  
排为太昊炎帝即神农)、黄帝少昊如果刘歆有另外的材料依据那也许可成另一说与神农炎帝异代  
不同时之说并存可是读汉书·律历志下所引世经》,刘歆的史料竟是左传·昭公十七年关于的炎  
的那段话见上引例3)·系辞下关于的神农的那段话见上引例2),便有了炎帝神农一说,  
很是令人意外我们在上文也用了这两段材料它们与其他文献材料完全一致只证明神农与炎帝为不同时  
代的二人仅根据这两段材料刘歆为何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我们看看刘歆是怎么做的 下面是汉书  
·
律历志下世经的文字:  
春秋昭公十七年郯子来朝”,传曰昭子问少昊氏鸟名何故对曰:“吾祖也我知之矣 昔者黄  
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太昊氏  
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昊)[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言郯子  
据少昊受黄帝黄帝受炎帝炎帝受共工共工受太昊故先言黄帝上及太昊稽之于》,炮牺神  
17]  
黄帝相继之世可知。  
左传这段文字3)提及的五位上古部落首领及其图腾并未以先后之次第据前文所引先秦文献:  
黄帝与炎帝战39《淮南子·兵略训》),二者当同时伏羲神农在炎帝前14《管子》);共工与颛顼战  
ꢃꢂꢁ  
38),更在黄帝之后太昊之次第不可知少昊在黄帝之后或与其同时40《逸周书》)。 所谓稽之于  
》”,即是·系辞下的那段文字2)。 其中言及伏羲神农和黄帝为先后相继的帝王只有黄帝同  
于郯子所言伏羲神农皆不见于左传》。 两条材料只有黄帝一点是相同的但是不知为何刘歆竟据此  
得出了上古五个帝王的先后次第:  
太昊伏羲共工炎帝神农黄帝 少昊  
其实使刘歆得出这个次第的不是史料而是西汉后期至东汉盛行的五行说”。 黄帝为土德太昊  
为木德少昊为金德炎帝为火德颛顼为水德之说在当时已很流行孔子家语·五帝》、《淮南子·天文  
》、《吕氏春秋十二纪),但都是以这五帝配方位四时等等与历史上的世代更替无关五行说的核心  
是木水依次循环相生不息。 《世经更是从太昊到当朝皇帝全以五行相配五德终始说明  
古今帝王是历史循环中的正统如何把历史上帝王的替代安放到五行说的框架中使二者次序相合用上古  
史来证明五行说放之四海而皆准”,刘歆煞费苦心他看到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的这段话中从太昊、  
炎帝黄帝倒数上去正好是木土的顺序可少昊氏不依顺序反落在最后但不要紧逸周书的证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据说明少昊在黄帝后40),又少昊属金在土黄帝之后正好与其位相当只有共工捣乱硬横在太昊  
和炎帝中间郯子又明言他以水纪”,既不当其位又不好再来改变他的位次那样未免把郯子的  
话弄得太支离破碎于是便以虽有水德在火木之间非其序也任知刑以强故伯而不王”(《汉书·律历  
志下》)的话搪塞了过去这样上古帝王的世次便与五行说配合了:  
古世次太昊ꢀ →ꢀ 共工ꢀ →ꢀ 炎帝神农ꢀ →ꢀ 黄帝ꢀ →ꢀ 少昊……  
非其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根据汉书·律历志下世经整理)  
笔者也曾纳闷史籍中上古圣王的材料很是不少本文就收集到五十多条刘歆之时当有更多),为何撇  
开其他刘歆偏偏选了左传郯子的那段话作了世经的基础呢现在明白了那段话与五行说最近!  
本来不干神农氏什么事郯子的话里根本没提到神农但上古文献里屡屡说到神农刘歆完整无缺的古  
圣王世次不能没有他怎样把神农装进这个已钉好的无法再伸展的五行说框子里 古籍中说神农在黄帝  
之前如例2、5、6、8、9、14、28、34),那当然不能是名声不好的共工也不能是伏羲刘歆之太昊),因古书里往  
往将神农与伏羲并提如例5、6、9、14、28、34),弄成一个会互相矛盾但古书有一个空子可钻同时说到神  
农和炎帝的书很少于是正好刘歆便把神农和炎帝粘贴在一块儿这书说的炎帝他就是神农那书说的神  
ꢁꢂꢄ  
他就是炎帝!  
这样刘歆便打造了既合于五行说又勉强周全于史籍之间的上古圣王次序。 “炎帝神农只不过是  
这件造假工作的副产品而已在这件事上刘歆作伪的技艺并不高明把上古文献一一排列起来就可看出破  
就像前面所做的那样),但刘歆作伪的成果却大大地流行开来广泛地影响了当时的知识分子以致被班  
固这样的大家接受刘向校书中秘刘歆为王莽国师刘氏父子掌握了当时国家最集中的历史文献资源其  
余的人莫能望其项背凭着这个至高的地位刘歆的学术观点影响很大在文献古籍匮乏的时代尤其如此。  
刘歆说行于后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借助了当时盛行的五行说的推动刘歆似乎来了一个古代圣  
王五行说普及运动”,东汉以后的古书注解家们高诱郭璞郭象杜预韦昭陆德明颜师古令人难  
以相信这些精英们都像被洗了脑子似地接受了炎帝神农的赝品流波所及竟逾两千年!  
沿袭这个错误而影响最大的是史记·五帝本纪张守节正义引西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其云:  
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 人身牛首长于姜  
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  
这段广为引用的文字实以国语·晋语关于炎帝之言1)为主干增入前三字后十一字依左传·昭  
十七年》(3)、《孔子家语·五帝》(27)等篇如此神农便姓了”,神农与炎帝便合成了一个人。  
水经注》、《史记集解》、《史记正义》、《史记索隐和司马贞补作的三皇本纪皆因之传统的炎黄子孙”  
的说法也是沿袭了炎帝神农在前黄帝在后的错误若依史实黄帝为主炎帝为次只当是黄炎子孙”。  
说文叙》:“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府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  
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  
18]  
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伏羲神农在上古结绳为治至黄帝始造书契二者先  
后不同时,《说文叙不误。 《说文后叙》:“曾曾小子祖自炎神缙云相黄共承高辛大岳佐夏吕叔作藩,  
18]  
俾侯于许世祚遗灵自彼徂召宅此汝濒。” 全说的是黄帝以来姜姓辅佐姬姓炎子孙合作统治华夏  
18]  
的事情亦不误盖因许氏炎帝之裔渊源有自 但是说文》:“神农居姜水因以为姓。”  
没一点照应十分突兀说文》“字说解系后人因刘歆说变乱本当为炎帝居姜水因以为  
。”此与下文黄帝居姬水因水为姓一致。  
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郑玄注:“炎帝大庭氏也。” 郑玄不以炎帝为神  
与前后  
19]  
ꢅꢂꢁ  
。 《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毋发令而待以妨神农之事也。”郑玄注:“发令而待谓出繇役之令以  
19]  
预惊民也民惊则心动是害土神之气土神称曰神农者以其主于稼穑。” 以神农为土神不与炎帝相牵  
可见东汉早期的学者们尚未完全受刘歆说的影响。  
周及徐ꢀ “炎帝神农说辨伪  
俞敏先生也被刘歆的把戏蒙过了把神农当作炎帝因而把太史公的轩辕之时神农氏衰……诸侯咸  
归轩辕的话见本文开始所引),理解为二弟轩辕黄帝活了六百来年等大哥炎帝神农的后代衰微  
ꢆꢂꢁ  
才代替他们统治中国!” 太史公岂能如此糊涂 若以神农炎帝为二炎为兄弟(《国语·晋语》),  
神农衰落黄炎相争黄帝胜之而有天下太史公之言何等顺畅!  
注释:  
五帝德》、《帝系姓孔子家语的两篇因前文有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之语以此知。  
大戴礼记也有这两篇近年来有出土文献证明孔子家语应是汉代孔氏家传的文献非如后人所言为三国王肃伪作。  
此轩辕氏当不指黄帝,《庄子区别神农之时与尧舜黄帝之时甚明参见下6、7、8 。  
补遂高诱注:“国名未详。”  
云云房玄龄注:“云云山在梁父东。”  
亭亭房玄龄注:“亭亭山在牟阴。”  
近年来考古发现证明此书不是三国王肃伪作而是西汉以来孔氏家学所传。  
此序虽伪作但与古文尚书一样许多内容辑于前代文献有重要价值。  
此书汉志著录篇数与今本符盖汉初文献非出于魏时汲冢,《四库提要辨之已明。  
礼记·月令篇三言炎帝二言神农吕氏春秋·十二纪略同陆德明注曰:“此是吕氏春秋十二紀之首後人删合爲  
此記。”《礼记其余篇目不言炎帝神农。  
ꢁꢆꢂ俞敏汉藏两族人和话同源探索》,《俞敏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9 年版,204 。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ꢇ 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ꢇ  
2]国语[G]ꢇ 韦昭注上海涵芬楼影明本四部丛刊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ꢇ  
3]周易[G]ꢇ 王弼注上海涵芬楼影宋本四部丛刊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ꢇ  
4]春秋左传集解[M]ꢇ 杜预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ꢇ  
5]庄子[G]ꢇ 郭象注陆德明音义上海涵芬楼影明本四部丛刊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ꢇ  
6]战国策校注[G]ꢇ 鲍彪校注吴师道重校上海涵芬楼影元至正本四部丛刊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ꢇ  
7]韩非子[G]ꢇ 上海涵芬楼影宋本四部丛刊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ꢇ  
8]孟子[G]ꢇ 赵岐注上海涵芬楼影宋本四部丛刊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ꢇ  
9]管子[G]ꢇ 房玄龄注上海涵芬楼影宋本四部丛刊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ꢇ  
10]吕氏春秋[G]ꢇ 高诱注上海涵芬楼影明本四部丛刊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ꢇ  
11]孔子家语[G]ꢇ 王肃注上海涵芬楼影明翻宋本四部丛刊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ꢇ  
12]尚书[G]ꢇ 孔安国传陆德明音义上海涵芬楼影宋本四部丛刊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ꢇ  
13]大戴礼记[G]ꢇ 上海涵芬楼影明本四部丛刊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ꢇ  
14]淮南子[G]ꢇ 高诱注原题许慎撰)ꢇ 上海涵芬楼影宋本四部丛刊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ꢇ  
15]逸周书[G]ꢇ (《汲冢周书》)ꢇ 晋孔晁注上海涵芬楼影明嘉靖癸卯本四部丛刊初编 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ꢇ  
16]山海经[G]ꢇ 郭璞注上海涵芬楼影明成化本四部丛刊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ꢇ  
17]班固汉书[M]ꢇ 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2ꢇ  
18]许慎说文解字[M]ꢇ 北京中华书局,1963ꢇ  
19]礼记[G]ꢇ 郑玄注上海涵芬楼影宋本四部丛刊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ꢇ  
责任编辑李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