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34 卷第期  
2007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4,No.4  
July,2007  
廖仲恺精神遗产的主要内涵与现实意义  
梁  
中山大学历史系广州510275)  
摘要廖仲恺一生在政治思想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东西 他的精神遗产包涵了爱国主义精神近代  
化经济建设思想及勤政与廉洁高尚品德等丰富内容借鉴继承和弘扬它对祖国今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廖仲恺精神遗产内涵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0704⁃0102⁃08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家国民党左派  
想产生较早其青少年时期从家教与儒学中开始懂  
得爱国的含义和必要性认识到热爱祖国就要努力  
学好中国传统文化和尽力为乡邦服务良好的家庭  
教育无疑是他爱国思想萌发的土壤廖仲恺的父亲  
廖竹宾曾任职于旧金山汇丰银行是当地一位很有  
社会地位的华侨他一向关心桑梓热爱乡邦在生  
活习俗上始终保持着中国士绅固有的传统。 “其教  
领袖廖仲恺先生离开我们整整80 年了 在这期间,  
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一直纪念与缅怀他的丰功伟  
这不仅因为廖先生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建树  
了不朽勋业而且更由于他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一  
直在鼓舞和激励人们前进廖仲恺精神内涵极为丰  
可以进行这样或那样的概括我认为主要包含  
救国拯民的爱国革命精神强国富民的近代化经济  
建设思想以及勤政为民与廉洁奉公的品质等这些  
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在今天仍值  
得我们学习借鉴继承和弘扬。  
1]1  
子辄以国学为先” ,经常训勉仲恺要爱国要努力  
学好中国文化廖竹宾常对儿子说:“祖国是每个  
人的灵魂和生命所寄托的灵魂没有寄托的人生命  
没有寄托的人就像树叶离开树枝一样失去了营养  
的供给便会焦枯而死的所以我们要爱自己的祖  
爱国主义是廖仲恺精神遗产之核心部分,  
应当继承弘扬  
2]3  
就像爱护我们的灵魂自己的生命一样。”  
爱国主义赤诚是廖仲恺精神遗产的核心内容。  
在近代中国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凝聚奋进的原  
动力曾激励过大批志士仁人为祖国的独立民主、  
统一和富强而奋斗不息廖仲恺就是近代中国爱国  
主义践履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一生是伟大的爱  
国主义者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光辉的一生。  
廖仲恺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与特色有以下几  
。  
又说:“要爱护祖国第一条件就是不要忘记祖国的  
文字”,“我们不要忘记我们是中国人对于祖国的  
2]3[3]51  
为此他安排少年的  
文字更应该学习读通”  
仲恺每天到华人开办的国学专馆去学习古文与唐  
可以说家庭教育及儒家文化的启蒙作用对当  
年的廖仲恺产生了两方面的积极影响一是它使廖  
仲恺知道了学好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16 岁的他因  
父亲病亡回到国内后曾一度在叔父的督导下继续  
攻读四书五经从而打下了较好的国学基础我们  
第一作为海外赤子的廖仲恺其爱国爱乡的思  
收稿日期2006⁃12⁃20  
作者简介周兴梁(1944—),江西赣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情末民初政治社会与人物。  
02  
周兴梁廖仲恺精神遗产的主要内涵与现实意义  
5]862  
廖仲恺之所以毅然决然地将自己  
从其双清词草诗词中可见其古文造诣颇深二  
是它使廖仲恺从小就懂得了爱国爱乡的含义使其  
认识到爱国必自爱家乡始他民初从政任职于广州  
立志要建设广东为模范省。 1924他又  
设立改造惠州同乡会计划为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  
面貌出力以惠济民众充分体现了其对家乡的热爱  
之情。  
由与独立”  
的一生献给救国的民主革命事业是因为他深刻认  
识到革命的作用一面是除旧一面是布新”,对处  
在新陈代谢走向进步的近代中国来说,“革命就是  
4]272,63  
他求活的路子” ,“吾人要救中国必须实行国  
6]331,335  
廖仲恺的这些正确认识显然是其  
民革命”  
行动的先导正是炽热与赤诚的爱国主义促使他成  
为一位毕生献身国事顽强进行民主革命斗争的爱  
国职业革命家。  
第二廖仲恺的爱国主义是近代中国的时代产  
当时深重民族危机的刺激是其爱国主义形成和  
发展的社会基础他的爱国主义一开始就同忧国忧  
民和立志投身救亡联在一起从爱国走向革命毕  
生为革命救国事业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构成其爱  
国主义的主要内容作为一位杰出的爱国者和民主  
革命家廖仲恺的爱国主义始终与近代中国反帝反  
封建民主革命斗争的主旋律相合拍他从1903 年  
追随孙中山先生起尤其是在1905 年加入同盟会、  
成为孙旗帜下的一员革命战将之后毕生以革命救  
国为职志他先后历经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讨袁护  
护法斗争和国民革命运动,20 多年一直紧随孙  
中山的鞍前马后成为其革命战友和得力助手直到  
生命最后一息可以说廖仲恺的一生是爱国革  
奋斗和不断前进的一生。  
第三廖仲恺爱国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振兴  
中华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近代化强国以便造福国  
民和全人类他的爱国主义将爱国爱民与实现中国  
现代化联系在一起并强调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振  
兴中华与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必由之路他的这种爱  
国主义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和广大人民的需  
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政治和经济侵略加上清  
廷封建专制及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近代中国处在  
贫弱落后民穷财尽之境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  
为了改变中国贫穷落后和饱受列强侵凌的状  
廖仲恺明确提出要一面革命一面建设”,制定  
4]63-64  
远大的计划按照既定的方针彻底做去”  
逐  
步将祖国建成一个国强民富的新国家他认为中  
国只要摆脱了列强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并注意开发  
富源和发展生产就完全可以建成一个深固邦本强  
国富民赶超欧美的近代化强国。 “我们的民国是  
在这新时代里的新国 的意味……不但是  
精神的新并且是物质的新”,只要我们努力去弄  
一个新建设那时中国的新不要说是欧洲的旧国家  
比不上我们的就是最新的美国也不见得比得上我  
爱国主义是廖仲恺具有坚定革命信仰和百折不  
挠奋斗精神的原动力他一生干的革命工作始终  
都与爱国和救国紧密相联系并总是以此为出发点。  
廖仲恺之所以从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起能始  
终服膺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从未改  
变过信仰是因为他坚信三民主义即救国主义  
”,三民主义为国家谋为人民谋是指导国民革  
命的唯一南针;“三民主义能得实行方算是革命成  
4]17  
”  
在此廖把建成近代化中国作为御侮图  
4]238  
”  
国家才可独立富强廖仲恺之所以能20  
进而赶超欧美各国的问题提了出来充满了对中  
华民族振兴的时代责任感和对国家富强的渴望追  
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特色。  
余年如一日地先后大力协助孙中山组织中国同盟  
国民党中华革命党和中国国民党且不避艰险  
地主持完成国民党的改组工作是因为他深知党  
事较一切为重”,党是进行救国革命的核心领导力  
,“改革国事……必须吾党努力作大准备始有成  
将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探求与向往接受先进的  
社会主义思潮连在一起这是廖仲恺爱国主义思想  
发展的高峰他在这点上超越了本阶级的绝大多数  
极为难能可贵廖同孙中山一样也是19 世纪  
20 世纪初中国最早开始对西方各种社会主义思  
潮进行探索的杰出代表人物众所周知孙从1903  
年开始就将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诩为社会主义,  
并自称是完全的社会主义家廖仲恺作为孙的追随  
1905 年起先后在同盟会的民报上发表过8  
5]588,590  
功希望”  
廖仲恺之所以能勇往直前地进行  
反帝反封建斗争是因为他懂得帝国资本主义之  
侵略实为万恶之源”,满清政府投降卖国军阀武人  
总是与列强狼狈为奸助长内乱因此我们进行国  
民革命运动对内要打倒官僚军阀及一切反动力  
4]192,250-251  
”  
对外要打倒帝国主义,“为国家争自  
0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篇介绍西方社会主义各流派的译作为掀起中国早  
期宣传社会主义热出了大力廖的可贵之处在  
他一开始就以严谨审慎的态度对各派社会主义  
学说进行比较研究试图从中找到一种符合当时中  
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理论用于指导革命救国斗争。  
此后廖仲恺长期坚持宣传亨利·乔治关于土地国  
有的单税社会主义理论并力图在建设民国之广  
东的施政过程中尝试实践它以实现同盟会的平  
均地权纲领这期间他还不时表露出对马克思  
和恩格斯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赞赏肯定与向往  
之情如在1906—1907 年间其在社会主义史大  
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文章中曾简介了  
马克思领导的第一国际并在译文和按语里对马克  
思学说及其事业流露出由衷的同情和敬意。  
这种主义之下之生产是社会全体生产的为消费而  
生产的生产之利不归一人而归社会所以生产越  
社会全体之享受越多人人有平等之机会社会  
4]240-241  
无偏枯之病”  
基于这一认识廖的社会主  
义观开始由小资产阶级社会改良主义向马克思科学  
社会主义转变其将革命救国与振兴中华民族之望  
寄托于科学社会主义他指出:“最近代国家之政  
治组织……其中有两个不同主义给国民选择应用  
一个是资本主义其他一个是社会主义”,“现今  
之青年学生确有倾向于社会主义中国将来之光就  
是在这一点”,“中国在这时代自己经济的基础这  
样薄弱而所受国际经济的压迫这样深重若能够有  
所树立除非是建一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所希  
4]239-241  
望于研究社会主义一般青年的”  
要革命救  
在苏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特别是  
在中国五四运动后的几年里廖仲恺在摸索救国道  
路时重新审视国情通过对中俄两国革命的反思与  
比较与时俱进地对社会主义学说进行了新探求并  
在解释为何要平均地权时增加了重要的新内容。  
他将土地问题与社会阶级斗争联系起来考察更强  
平均地权旨在消除阶级剥削和改善人民生活,  
对地主阶级的压迫与剥削表示憎恶对劳动群众的  
痛苦抱有深切的同情与责任感他进而认为苏俄  
十月革命后的土地国有政策是解决土地和民生问题  
的好办法指出俄国革命以后私有废除生产分  
配之事掌诸国家机关与人民合作社空前之举震慑  
国和振兴中华就必须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廖仲  
恺所得出的答案也是中国近代先进分子经过几代  
人摸索才找到的真理廖仲恺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  
探索者之一。  
总之廖仲恺的一生是革命爱国者的一生爱国  
爱民是他最具特色和魅力的政治品格也是其政治  
思想的核心与主线他的爱国主义不仅表现为一生  
对祖国执著的深厚思想感情而且更表现在其毕生  
始终不懈的救国建国之实际行动上廖的爱国思想  
与践行永远同其关心祖国热爱祖国拯救祖国与  
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他实践爱国主义  
的最高行动准则是毕生献身于祖国坚持革命救国  
与努力振兴中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始终怀着  
一颗赤诚的爱国心在坎坷而漫长的革命救国征途  
上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探索和实践直至生命最后一  
今天虽然时代不同了但爱国主义仍是国家统  
民族振兴和人民团结奋进的力量源泉弘扬爱国  
精神仍是一个永恒而又常讲常新的时代主题正因  
为如此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提出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时将它列为第一条。  
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振兴中华民族和完成祖国统一  
等事业仍需要不断地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因此廖  
先生遗留给我们的堪称为中华民族国魂的这种爱国  
主义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  
近代化思想是廖仲恺精神遗产的闪光内  
值得借鉴发展  
5]845  
全球前途曙光必能出人群于黑暗”  
正是基于  
廖晚年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主张比孙中山更激  
他在1923 11 月的一次国民党中央会上表  
示赞同鲍罗廷关于政府应当立即颁布在广东农民  
7]41,44,46,51,62  
中分配土地的法令的建议  
。 1924,  
第一次国共合作革命联合战线建立后廖仲恺在与  
共产党人共同进行国民革命谋求中华民族解放的  
过程中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  
优越他指出资本主义是私人经济社会法  
政治经济种种之制度多半为拥护资本阶级而  
……凡生产所赢余之利益自然都趋归这一阶级  
手上……生产越多贫民愈众这种怪现象就是国  
家社会的病症资本制度的破绽,……阶级之争斗到  
底是免不了的政治组织之经济基础那就是从根  
本上动摇起来非至崩坏不止”。 社会主义的要  
是社会全体动员来做福于社会全体的所以在  
廖仲恺的近代化经济建设思想闪烁着学识智  
慧的光芒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就主攻政治经  
04  
周兴梁廖仲恺精神遗产的主要内涵与现实意义  
4]228  
不解脱帝国主义列强的政治经济桎梏,  
济学专科对经济理论颇有研究辛亥革命后他追  
随孙中山左右领导与从事财政经济工作达十几年  
之久廖仲恺在为革命当家理财筹措经费和建设  
民国等方面做出过巨大贡献并从中积累了较丰富  
的经济建设经验从而形成了一套强国富民的近代  
化经济建设主张他作为民生主义的宣传者和实践  
始终认为在振兴中国实业发展社会经济和建设  
近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应实现孙中山关于社会文明  
福祉让国民平等以享之的社会革命目标以改善多  
数人的物质生活其实现途径有二一是以平均  
地权办法来解决土地国有问题二是以发展消费  
合作社来解决人们财产不均问题而他对于政治与  
经济关系和当时国情的深刻分析及关于如何进行  
国家近代化经济建设的卓越见解在中国近代经济  
思想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  
则中国产业界上无论有甚么高深学问的人才化  
工业矿学等等研究无论那样精深资本无论那  
4]224  
样巨大皆不能有所作为”  
他一再强调:“国  
民革命不成功则实业之发展绝无希望”,因此,“我  
4]116,224,193  
们一定要革命把目前的不良制度推翻”  
在这里廖仲恺将国家的贫穷落后这一经济现象同  
当时恶劣的社会政治制度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从而  
得出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和封建军阀的黑暗统  
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贫弱和痛苦之根源的正确  
结论鉴于此他认定要振兴中国实业必须先完成  
民主革命的任务解决好这一政治问题是发展国民  
经济进而建设近代化国家的前提这表明他对政  
治与经济的关系有着清楚的认识他把握了当时的  
实际国情在中国何时才能着手进行近代化建设的  
问题上具有远见卓识。  
廖仲恺在论及中国近代化建设问题时提出了  
自己的一些真知灼见首先在探索建设富强国家  
道路的实践过程中廖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要发展实  
业和摆脱贫困落后根本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消除政  
治障碍物以民主革命之胜利来为近代化经济建设  
扫清道路他在列举了帝国主义列强和中国封建势  
力相勾结一起压迫和破坏中国经济发展的种种罪  
行后指出政治上的问题不能解决则经济上的  
问题也不能解决而国内的实业也不能发展这是一  
其次廖仲恺在谈到中国近代化经济建设的具  
体设想与规划时突出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  
廖仲恺十分重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建设富强国家  
中的作用强调应注重刺激生产的原动力”,即发  
展生产力和改进生产方法他指出欧美各国在工  
业革命后生产事业蒸蒸日上产业革命的意  
简单地说来就是生产方法的改革”。 “中国社  
会现状无一非贫乏之症欲救贫乏自非改良生产方  
法不可今之所谓利用机器扩张工场振兴实业,  
4]223  
定的道理”  
。 “所以为今之计应该合全体国民  
4]219,284  
的力共谋政治上的改革以致能够自由发展我国的  
皆图所以解决此生产问题以致富裕”  
显  
4]228  
他形象地比喻说这些年我国  
实业而后可”  
他将发展生产力———采用机器生产学习西方的  
科技与管理进行扩大再生产等看作是使中国经济  
发展强国富民从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途  
第二廖仲恺发挥了孙中山关于交通为实业之  
铁路又为交通之母的思想提出要大力发展交通  
运输事业特别是修筑铁路他指出中国地广人  
在建设中国时要想发挥这两个要素的作用,“第  
一要紧的就是全国的交通机关非改良不可这交通  
机关第一要紧的就是铁路”,“进步发达这两句话  
在经济上商业上和别国国民赛跑”,“眼望着别国  
国民一站一站的接近那世界进步的目标去了我们  
依然在那同一线同一点上争个脱身也争不动”,是  
我们没有把赛跑的障碍物除去之过”,“这些政治  
上的障碍不除经济商业是绝不能进步 因  
我国若要发展大计划的工商业……必须先从  
本源着手把政治上的障碍物扫清这是我们应该努  
力的第一着这第一着做到我们国民便可以向着  
世界进步的目标按照我们的心算大踏步赶上  
4]17-18,20-21  
……未有铁路是不行的”  
他强调发展交  
5]347-349  
”  
廖仲恺在这里所说的谋政治上的改  
通建设事业的好处至少有三点即有利于开发祖国  
各地的富源有利于冲破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有利  
于新思想新技术的传播这些对于国家的近代化经  
济建设都有帮助促进和推动作用第三廖仲恺主  
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经验大力发展近代化的商品生  
产和活跃国内商品经济他认为要使国家富强就  
扫清政治上的障碍”,具体而言就是要彻底  
打倒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军阀势力推翻半封建半  
殖民地的社会制度以民主革命为经济近代化建设  
开路他曾明确地指出我们如不从政治上求解  
打开一条生路必致败亡而后止这是一定的趋  
0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应让从前压死了的民生商业要它热腾腾地发达”  
起来就应学习欧美国家,“用近代生产的组织在  
最有利的条件下自家造东西”;利用我国充裕的劳  
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发展以多用原料、  
多造多卖为主的商品生产和外国的商品竞  
经济掠夺努力去建设一个富强的近代化中国这是  
历史赋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振兴中华的必由  
之路。  
为广大民众谋幸福生活是廖仲恺近代化经济  
建设思想的亮点之二他将发展近代中国经济同  
改善国民的生活联系起来表现出其经济建设思想  
具有为民爱民的特色廖始终认为人民是国家的  
主体中国进行革命与建设的最后目标是使中国  
人民得世界人类平等之幸福人类上应有享受  
之幸福”,我们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目的欲  
解决国人痛苦及谋国家人民之丰富”,为群众谋  
4]17,19  
”  
为加快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  
廖仲恺还提出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组织近代  
专业化的生产依托国内市场并进而开拓国际  
市场及改革紊乱的中国货币将币制革命与经济革  
命一举而完成等一系列有利于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  
的正确经济主张。  
4]238,194,165  
应该说廖仲恺所规划的中国在独立前提下发  
展近代化国民经济的方案是符合当时我国国情的。  
众所周知机械化生产和交通设施等是社会生产力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发达不可少的条件;  
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则是社会分工与社会生产力高度  
发展的标志也是近代化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  
阶段廖仲恺把采用机器生产发展交通事业和商  
品经济等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这无疑为近代中国  
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国民经济走向近代化指明了方  
向和道路。  
幸福”  
他强调我们救中国应先救中  
国的穷……救中国人民的痛苦”,“三民主义中的民  
8]  
生主义就是救我国民穷财尽的良方由此可  
廖仲恺始终将改变祖国的贫弱状况与解除民众  
痛苦之事放在心上时刻把建设好祖国同富民爱民  
紧密联系在一起执著地追求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  
幸福生活这正是他搞好中国近代化经济建设所要  
达到的目标。  
具有国际主义思想的外延是廖仲恺近代化经  
济建设思想的亮点之三他在论述发展中国经济、  
强国富民问题时总是将中国的振兴放在世界范围  
内来考察强调中华民族应自救以救世界人  
廖仲恺的这些近代化经济建设思想尽管属于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经济思想但它的进步性  
却是不容置疑的具体而言含有三大思想亮点。  
反对列强侵略和主张自主图强是廖仲恺近代  
化经济建设思想的亮点之一1840 年英国对华  
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东方列强以一系列的侵  
略战争打败了清王朝并迫使其签定不少出卖国家  
主权和政治经济权益的条约各帝国主义列强凭借  
这些不平等条约将中国作为他们的原料产地和商  
品市场,“以保障他们产业的发达使生产的盈余得  
5]351  
”  
对全世界人民多做贡献近代中国的仁人  
志士谈论强国富民和近代化建设者虽多但强调中  
国富强后应对世界人类多作贡献者则仅廖君一人。  
他指出:“世界上独立的国民总以中国的国民为最  
世界上相连的领土总以中国的领土为最阔世  
界上未开的财源总以中国的财源为最富对于世  
5]350  
界有最大贡献的就是中国。”  
他常以中国建成近  
代化富强国家能对世界人类产生积极影响与多作贡  
来激励国民努力去振兴经济与增强国力他强  
调中国能否建设成功是关乎世界人类福祸的大事,  
我们国家建设不成功就可以累到全世界纷乱我  
4]224  
以尽销于中国”  
从而使中国逐步沦为其经济附  
廖仲恺对此感到既愤慨又痛心他一方面指出  
必须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中国之工商  
政策就是不学他这主义要抵抗这主义的侵  
们建设能成功就可以增加全人类幸福这就是我  
4]29  
[5]352  
”  
并强调我们要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要保  
们对于自己对于世界人类的义务”  
廖仲恺的  
护关税和金融要像保存国民永远的命脉一样,  
这些话既表现出他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又表  
现了其胸怀全球的国际主义精神他还认为中国  
现实的处境与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地位是极不相称  
我们只有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经济腾飞才能造福  
于国民和全人类才算尽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  
廖有将中国建设成为全球近代化经济大国的思  
5]351  
另一方面廖又号召  
保存有限的资源”  
并勉励国民一定要发愤图强发展生产力振兴中国  
的实业迎头赶上欧美各国他说:“我人苟不力图  
自振则此后之被压迫受痛苦将犹无止期  
4]193  
”  
他认为尽快摆脱帝国主义的政治压迫和  
06  
周兴梁廖仲恺精神遗产的主要内涵与现实意义  
而无中国将称霸世界之意我们从他的言行中可  
以看到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两者的统一。  
巩固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后来廖仲恺在孙中山领  
导革命党人进行讨袁护法斗争捍卫民国共和制度  
的艰苦岁月里曾多次身膺党和政府的党务宣传,  
尤其是理财等重任他一如既往地埋头苦干努力  
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了筹措军政费用廖在  
财政部长任上被迫发行销售公债券以集巨款他在  
此项工作中对于各地债券销售数目的报告债票号  
码的呈报及其存根的缴交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和相应的规定并亲自抓好此事他这种一丝不苟  
的精细勤勉作风获得后人的赞颂有人指出廖多  
全权管理党的财务,……没有一笔不清楚的帐  
建设一个近代化的富强的新中国是中国近代  
以来多少志士仁人的梦寐追求这项工程需要许多  
代人相继地不懈努力才能完成廖先生在这方面不  
仅以毕生奋斗努力作出了贡献而且他还为我们留  
下了一笔可以借鉴和发展的思想遗产他关于中国  
近代化经济建设的许多真知灼见———如在进行经济  
建设时要反对外国的侵略与干涉要自主创新地努  
力发展与提高生产力要搞好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活跃市场经济等主张对我  
们今天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共同富裕的小康  
和谐社会仍有参照借鉴作用。  
11]32  
没有一宗无本人签字的收条的支款”  
此的勤政负责实在难能可贵!  
他如  
勤政廉洁是廖仲恺精神遗产的风范之处,  
可为后人楷模  
20 世纪20 年代初的首次国共合作时期廖  
仲恺更勤奋地为党为革命为人民工作他当时先后  
担任过近20 个党政军方面的主要职务经常一天工  
作十六七个小时尤其在筹办黄埔军校及孙中山病  
逝后的日子里他可谓是日理万机常常废寝忘食地  
进行工作据何香凝忆述廖往往一大早起来就忙  
公务直忙到快九点了……还没有吃早餐”,“午饭  
到下午二三时才吃”,“每晚回来都在两三点钟”,有  
廖仲恺是一位民主革命的实干家其夫人何香  
凝曾强调说我们纪念廖先生第一不要忽略廖先  
9]  
生的实干精神” 。 可以说做事认真负责和沉毅  
果敢工作勤奋和精益求精及坚持在理财中精打细  
算与廉洁奉公等等是廖仲恺一贯的思想与工作作  
有人评价说廖先生一生功夫差不多都消磨  
于革命工作上……不尚空谈专注实际;……他的为  
人处事是廉洁仁慈勤奋绝非一般做官发财者所  
5]949,237,365,367  
时甚至到四点钟才回家”  
其工作的繁  
忙与辛劳可想而知周恩来在廖被刺殉难后曾评价  
他是热心作事者……最能负责最能工作之领  
”,“革命军之组织和工农群众之参加国民革命,  
这两种伟大事业的做成多部分的功绩要属之于廖  
1]43-44  
能与之比肩的”  
的确廖的这些优良品质,  
成为他深受孙中山信赖与器重的重要原因何香凝  
指出:“因廖先生忠贞勤奋廉洁沉毅果敢而又  
精于英文特别受孙先生的信任”,孙晚年总是听  
12]29  
先生”  
何香凝在后来的回忆中也写道:“廖先  
9]  
取他的意见处处要他帮助”  
生当时站在主导地位也是我们同志中最努力的一  
”,“自从孙先生逝世仲恺更领着同志群众加倍  
努力工作弄得眠食失常真可以说是拼着命  
工作不避劳怨不计名利勤政为民是廖仲恺  
高贵品质和优良作风之一。 1909,32 岁的廖  
仲恺在日本东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毕业后归国  
参加清廷举办的留学生科举考试中法政科举人旋  
被派往吉林边务督办巡抚陈昭常署中任译员从而  
开始其从政生涯这期间他曾协助陈等与日方办  
理延吉边务交涉事宜尽力尤多而他真正为民执  
政乃始于辛亥革命高潮中的广东军政府时期在  
5]235,946  
”  
廖仲恺这种拼命干的忘我工作作风来自于他  
对中国民主革命救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献身精神。  
他生前曾对夫人何香凝说:“总之生死由他去革命  
9]  
我总是不能松懈一步的。” 其勤政爱民的思想作  
为当时及后来的一切革命者树立了光辉的学习  
榜样这一高风亮节将永昭千秋。  
1911 11 月至1913 月间廖仲恺先后担任广  
东军政府参议财政部副部长副司长)、财政司长、  
广东国税厅厅长等职这期间他在粤督胡汉民手  
下积极忘我地工作,“常入都督府议事至深夜而  
廖仲恺大半生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理财先后  
担任过十七八个省级以上的财政领导职务他认识  
,“”、“二字是为官理财的两大祸根因此始  
终坚持廉洁自律不贪私财廖执掌财权十几年始  
终两袖清风一直过着艰苦的清贫生活廉正是他的  
10]212  
” 。 廖在任内殚精竭虑多方设法为民国广  
东共和政府财政的恢复稳定和发展及新生政权的  
0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又一高贵品质和思想作风在广东军政府的财政司  
长任上他署中无一私人收受无一私财他始终严  
格财经制度和纪律尽力防止司内职员舞弊渔利。  
财政司职员后来在忆及廖司长的工作时说我们任  
职财政部门十余年,“所见长官不少然无一能及廖  
息传出后何香凝冒死上白云山见陈炯明要求释放  
丈夫。 “扣廖事件惊动了不少人法政专科学校的  
陈公博得此消息也心急如焚他不是廖的好友仅  
与廖见过面而未交谈过一言他如此焦急是因被廖  
的廉洁所感动———原来陈从各方面得知廖先生他非  
常廉洁他觉得在叔季之世而有这样一个干净之人  
十分难得对廖受到伤害不由得感到心急他当时  
不识陈炯明无缘直接去求情只好转托法专校长金  
章恳求陈炯明放了廖先生要其不要伤害了这样一  
1]12  
之精勤廉洁者”  
这是对一位理财清官廉洁精干  
作风的称颂广东二次革命失败后廖仲恺随孙中  
山亡命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华革命党不久后他于  
1915 月出任党的财政部副部长并代理部务一  
6]175-176  
年多积极筹集经费支援孙先生组建中华革命军开  
展讨袁护国的军事与政治斗争。 1917孙中  
山由沪南返广州护法时廖力主代孙向德国富商哈  
位清官好人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廖仲恺的  
廉正品质和人格力量感人至深!  
在实行首次国共合作的两三年内廖仲恺先后  
担任了统一广东财政委员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筹  
饷局总办大本营财政委员会委员及主席中央银行  
董事会董事及董事长广东国民政府委员兼财政部  
广东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实业投资委员会委  
员等财政部门的领导职务他担任的广东省长和军  
校党代表也兼有理财之职能廖在位期间努力调  
查各行业的税情饬令遵章征收批解严格考成各县  
长征收钱粮税款之成绩对渎职者严惩不贷发布统  
一广东财政通电要求各军将截留的税款统交省财  
政厅核收并规定各县之钱粮等款归县长征收军人  
不得干扰他厉行禁烟禁赌以发行短期债券及开辟  
税源等办法来平衡财政收支总之廖在统一全省  
财政的过程中雷厉风行不讲情面软硬不吃这使  
一班武人政客和右派官僚们无计可施他们看到廖  
既恐吓不倒又收买不成为保住滚滚财源最后下毒  
手刺杀了廖先生何香凝在论及丈夫的死因时指  
先生主张统一军政财政……坚持禁烟禁赌大  
招贪官污吏不法军人及反动派之忌而有谋杀廖仲  
5](121  
同借款近140 万元  
从而保证了拥孙的议员及  
海军舰队得以南下广东护法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  
法军政府后廖又于月底受命出任军政府财政部  
副部长并代行部长职权因唐绍仪未到部长任)。  
这期间他向海外侨胞广为筹款并力争盐税收入和  
大力发行推销军事内国公债券共支付近420 万元,  
用以支持护法军北伐及援助陈炯明之粤军向汕头、  
闽南发展。 1919廖在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  
的财政部长后又千方百计筹款接济陈炯明许崇智  
的援闽粤军帮助其发展壮大实力长期以来凡是  
他经手的每一宗每一笔款项点滴收入都归公款,  
私自不曾动用分文廖以其廉洁品质与理财能力,  
赢得了孙中山的倚重和全党同志的好评人们赠给  
他一个雅号:“孙中山的荷包”。  
在孙中山1921 年再度开府广州进行第二次护  
法斗争的一年多时间里廖仲恺先后担任过广东省  
财政厅长广州军政府财政部次长中华民国政府财  
政部次长等职他任职伊始即订出整顿广东财政  
计划书并发布整顿财政令纠正以往桂系治粤时数  
年不造缴计算书和领款后不办报帐之弊病他以身  
作则严格财经制度厉行整饬广东的财政金融要  
求各党政部门应恪守定章办理以循法规这期间,  
廖经手的款项数以千万计而其家室仍然是生活俭  
朴清贫他领导的省财厅积极为孙中山出师讨桂和  
举兵北伐筹措饷款先拨出800 万元作为讨桂军费,  
后又拨款300 万元还有说是200 万元供北伐军  
5]69-70  
恺同志之举”  
显然廖在统一财政方面的一  
身正气和两袖清风是其被害殉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廖先生疾贪如仇和廉洁奉公损害了一些人的  
非法权益因而引起他们的忌恨而招来杀身之祸。  
这正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晚年位高权重的廖仲恺  
依然为官极为廉正!  
廖仲恺的勤政廉洁品质来自于他的执政为民  
思想和克己奉公精神他生前常说:“为官不能爱  
[14]  
爱钱则民穷民穷则国弱。” 基于此他毕生将  
13]237  
出师费用  
这招致了反对北伐的广东省长粤  
军总司令陆军部长陈炯明的忌恨。 192214  
陈诱禁廖于石井兵工厂内派一营兵力看守并  
说我已将孙的荷包锁住了看他还怎么北伐此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奉为准则并始终以廉  
正来律己律人堪称是一代楷模和后人榜样他的  
这一高尚品质也是今天我们构建八荣八耻社会  
08  
周兴梁廖仲恺精神遗产的主要内涵与现实意义  
主义荣辱观值得借鉴与发扬的思想财富在反腐倡  
廉形势仍然严峻的今天廖先生的勤勉廉正践行对  
我们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和现实意义。  
天构成社会主义荣辱观值得借鉴汲收的重要内容。  
这些精神遗产是他留给中华民族子孙的宝贵政治  
财富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  
的小康社会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国家的四个  
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和现实指导作  
。  
总之廖仲恺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今天社会主义  
荣辱观的首要内容它光照千秋应予继承弘扬其  
近代化经济建设思想中的真知灼见很值得借鉴与  
发挥其勤政廉洁之高尚品质可为后世榜样也是今  
参考文献:  
1]廖先生殉难周年纪念刊[J].广州,1926.  
2]程途廖仲恺[M].上海正中书店,1936.  
3]王绍子革命先烈传记[M].上海经纬书局,1936.  
4]廖仲恺集[M].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  
5]尚明轩双清文集上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6]陈福霖余炎光廖仲恺年谱[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7](切列潘诺夫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M].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翻译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8]孙总理逝世后之哀悼集会[J].党声周刊广州),(59).1925⁃04⁃13.  
9]何香凝八月二十日廖仲恺身殉革命记[J].宇宙风,(47).1937⁃08⁃16.  
10]丘政权辛亥革命史料选辑上册[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11]何伯言朱执信廖仲恺[M].重庆中国文化服务社,1941.  
12]仲恺先生纪念筹备委员会廖仲恺先生哀思录[M].广州,1925.  
13]周兴梁国民革命与统一建设[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14]廖梦醒缅怀遗爱话当年[J].大众电影北京),1983,(10).  
Principal Intension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Liao Zhongkai Spiritual Heritage  
ZHOU Xing⁃liang  
History Department, Zhongsha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75, China)  
Abstract: Liao Zhongkai leaves much in the aspects of politics and ideology for our benefit. The  
spiritual heritage left by him covers the rich contents of patriotism, modern economic construction ideas  
and lofty moralities of diligence in government affairs, honesty and integrity. It is of great realistic signifi⁃  
cance for the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China today to learn from, inherit and uphold it.  
Key words:Liao Zhongkai; spiritual heritage; intension; realistic significance  
责任编辑凌兴珍]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