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34 卷第期  
2007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4,No.4  
July,2007  
近代中国传统手工业城市衰落略论  
——以景德镇为例  
瑛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都610064)  
摘要传统手工业城市的衰落是近代城市变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以明清时期盛极一时的典型传统手工  
业城市景德镇为例分析了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景德瓷业所面临的挑战及其衰  
落的原因说明城市主导产业的兴衰对产业结构单一的手工业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关键词近代中国手工业城市衰落景德镇陶瓷业  
中图分类号K928ꢁ 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0704⁃0139⁃05  
在农业时代如果说商业交通路线对商业城市  
明代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洪武二年  
(1369 ),洪武皇帝在景德镇珠山建立御窑厂专  
门生产皇宫御用瓷器所制瓷器只求精工不惜工  
使制瓷技艺更趋进步到宣德时期御器厂所造  
瓷器, “ 无物不佳小巧尤妙此明窑极盛时  
的作用是决定性的那么对手工业城市而言支撑着  
城市经济的主导产业则是其生存发展的命脉从产  
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看任何产业部门都要经历形成、  
发展成熟衰落的过程而由特定的产业部门聚集  
而成的专业性城市的发展必然受到主导产业兴起、  
发展成熟衰退周期性变动的影响而发生波动中  
国传统手工业城市的兴衰明显体现出这一规律著  
名的瓷都景德镇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传统手工业城  
其繁盛于明清衰落于近代的命运集中地反映  
了城市受单一主导产业影响而起伏跌宕的历史命  
以往有关景德镇的研究大多仅仅关注其主导产  
业瓷业的兴衰变化从景德瓷业本身内部诸要素如  
产品特性生产方式行业组织以及经营观念等探讨  
其产业兴衰的原因本文试图将景德镇放在近代中  
国从传统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过渡的广阔时代背景  
从政治局势国际竞争等外部环境景德瓷业的  
内部问题以及传统瓷业向近代工业的转型等多角  
分析城市主导产业衰落对单一手工业城市造成  
的致命影响。  
1]5,64  
”  
珠山周围亦分布着众多民窑生产规模  
很大据万历年间(1573—1620)统计当时瓷业雇  
[2]49,12  
每日不下数万人”  
明末宋应星在其不  
朽巨著天工开物中描述明代制瓷业时称,“合并  
数郡不敌江西饶郡所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  
[3]7  
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  
明代后期,  
景德镇瓷器行销国内外并大量运往欧洲1602  
年至1637 经荷兰东印度公司运到荷兰的中国瓷  
器总数高达300 万件以上1608—1616 缺  
1609、1611 两年六年内经荷兰东印度公司运入欧  
4]18  
洲的瓷器共641165 其中以景德镇瓷为主  
瓷业的兴盛带动了城市的繁荣当时的景德镇乃  
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 ……万杵之  
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戏目之曰四时雷  
5]206,7  
电镇”  
收稿日期2007⁃03⁃06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十五课题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批准号:02BZS03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范瑛(1976—),四川成都人讲师博士研究生。  
3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129  
由于瓷业衰落景德镇的  
清代前期景德镇瓷业的发展达到了瓷业发展  
意萧条而陷入困境  
的高峰制瓷技艺产品品种及生产数量均达到历史  
最高水平景德镇陶录记载:“陶至今日器则  
美备工则良巧色则精全仿古法先花样品式咸  
月异而岁不同矣而御窑监造尤为超越前  
人口开始大量流失许多原来在瓷窑的工人迁往广  
东从事瓷业或者改行别寻他业。 1903江西巡  
抚布政使柯逢时奏:“江西浮梁县之景德镇制造瓷  
已历数朝曩年售价约值五百万金近乃愈趋愈  
1]5,67  
[4]339  
。”  
清代景德镇民窑更多其生产规模远远  
岁不及半。”  
超过了明代清人沈怀清说:“昌南镇即景德镇)  
陶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事陶之人动以数万计海  
民国建立后制造及贩卖瓷器的商人均曾设法  
恢复旧业并建新式窑数座但因缺乏资本制造商  
与贩卖商又不合作以致毫无成效以往兴盛时中  
国各省均派庄客常年驻办故景德镇瓷行林立共有  
牌号数千家之多全年累计输出约千万元,1924 年  
1]8,112  
樽山俎咸萃于斯。”  
1723—1795),景德镇产瓷值约350—440 万两白  
输出商品值主要是瓷器和茶叶折银360ꢁ 5—  
50ꢁ 5 万两主要商品流通额约相当于17 世纪英国  
每年出口商品值相当于法国年出口商品值的1/ 3  
据统计雍正乾隆年间  
9]  
1925 年则仅有三四百万元景德镇瓷业最盛  
时期有瓷业工人20 万人1934 年只剩下万  
销售额最高时达1000 万元1934 年下降到  
400 万元烟囱虽有万余座但出烟者不过十之一  
4]228  
商品输出值是英国的2/ 3,法国的1/ 4 强  
随着瓷业生产的发达景德镇的城镇规模亦得  
到相应的扩大清代督陶官唐英描绘道:“景德一  
僻处浮梁邑境周袤十余里山环水绕中央一洲,  
缘瓷产其地商贩毕集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  
8]129  
抗战时期景德镇再次遭受重创瓷业一落  
千丈据报道抗战前景德镇有瓷窑150 余座年产  
瓷器19954 万件而到战后的1947 瓷窑仅余76  
[10]  
年产瓷器仅万件城市从20 多万人的大城  
6]138  
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靡不借瓷资生。”  
业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全国各地身怀绝技的制瓷匠师  
市变成了几万人口的小镇。  
聚集景德镇形成了景德产佳瓷产器不产手工  
景德镇近代衰落的直接原因是城市主导产业制  
瓷业的衰落而景德镇制瓷业衰落的原因又是多方  
面的。  
1]8,120  
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  
豪商大贾咸聚于此”,“其人居之稠密商贾之喧  
市井之错综物类之荟萃几与通都大  
的局面一时间,  
首先近代中国外有帝国主义的军事战争以及  
经济方面的关税协定和货物倾销的压迫内则有多  
次国内战争和无数次的军阀混战混乱动荡的政治  
经济局势断送了中国一切的发展可能瓷业的衰落  
乃是必然的结果景德镇衰落的先兆起于太平天国  
时期景德镇是由江西入安徽的要道成为军事要  
曾国藩的军队和太平天国军在此转战数载以致  
百业尽废此后清政府统治日渐落末瓷业销路因  
之不畅虽然在光绪时稍有恢复但不久辛亥革命  
爆发入民国后差不多连年有军阀混战交通屡  
商旅裹足同时民初革命军北伐江西由景德  
镇溃退安徽又带来战争骚扰。 1931,“九一八”  
事变东三省瓷器销路完全阻塞营口哈埠关东各  
帮均裹足不来。 1932因淞沪战争导致银根吃  
景德镇各业几乎不能维持近代以来混乱动荡  
的政治局势使得景德瓷业饱受摧残只能在一波又  
一波时局冲击下挣扎求存。  
7]旧序15,26  
”  
景德镇成为天下闻名的瓷业城市。  
浮于饶称望邑景德一镇屹然东南一雄业陶者  
于斯贸陶者聚于斯天下之大受陶之利而  
举以景镇名”;“浮处万山之中而景德一镇则固邑  
南一大都会也殖陶之利五方杂居百货俱陈熙  
1]8,112  
景德镇城市的格局以御器  
熙乎称盛观矣”  
厂为中心街巷和民窑围绕御厂逐步扩增至迟在  
嘉庆年间景德镇街市的扩展自观音阁江南雄  
1]1,5  
人口达25  
镇坊至小港咀前后街计十三里”  
遂与佛山汉口朱仙并列为全国四大镇。  
近代以来景德镇的主导产业制瓷业日渐凋零,  
其城镇的发展出现日益衰落的状况御窑厂于咸丰  
五年(1855 停产直至同治五年(1866 以后  
才逐渐恢复生产但早已没有昔日辉煌据资料统  
道光年间景德镇开工的窑数有280 个左右咸丰  
年间则仅有20—30 个瓷窑开工1869 年才恢复  
细瓷窑60 每窑有200—300 工人 盛极400 余  
年的明清御窑全然废圯民窑所剩110 余座也因生  
其次对景德镇瓷业造成致命打击的是伴随西  
方侵略而来的现代机器工业的冲击18 世纪欧  
40  
近代中国传统手工业城市衰落略论———以景德镇为例  
洲制成真正的硬质瓷后,19 世纪后期欧洲陶瓷生  
产普遍采用机器法等国的陶瓷工业迅速发  
展起来因机器生产成本低廉日渐把中国陶瓷挤出  
国际市场东方日本也显露锋芒跻身竞争行列。  
同时列强在华攫取的关税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又  
使得外来商品的价格分外低廉咸丰八年(1858  
),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凡进口的洋货除在海  
关完纳5%的进口税外另缴2ꢁ 5%的子口税就可以  
代替沿途所经内地关卡应征的各种捐税和厘金。  
这样一来来自西方的机器生产的工业品可以不受  
中国内地厘卡的束缚大量地输入中国的内地。  
洋瓷以其低廉的成本和繁多的样式畅销中国,  
夺走了景瓷大部分市场今世中国贸易通志》  
记载:“就各国进口货之品质观之德两国全用  
机器制造规模极大德国在一九二零年又有瓷器  
输入其价值为四零八一两以后年年增加),且其  
技术极为巧妙不但成本较廉机器能节省生产  
),制品样式亦多至不可胜数德国货品质坚  
价格低廉最受市场欢迎即英国货也有相当声  
津常关税可见层层盘剥的苛捐杂税实在是景德  
瓷业衰落的又一致命因素。  
繁杂的税收杂费使得景瓷的运销成本剧增为  
了同机制瓷器抗争并抵销税捐的盘剥景德镇瓷业  
不得不想方设法降低成本遂走上了偷工减料粗制  
滥造的下坡路瓷业生产水平日益下降如陈浏在  
陶雅中感叹:“吾华瓷品尚矣而今不如古者原  
因甚复也曰胚胎昔之土质细腻今则粗劣矣曰  
手工昔之模范精整今则苦窳矣曰釉盟古之至  
探整泅今别枯燥矣曰彩色昔之朗科解明曰釉  
昔之色泽莹润今则枯燥矣曰彩色昔之颜料  
鲜明今则黯败矣曰式样昔之古意深厚今则俗  
恶矣曰画手昔之写生雅致今则蠢谬矣 曰火  
12]卷上  
昔之出窑完美今则暴薛矣。”  
产品质量的  
降低导致市场更形缩小景德瓷业陷入恶性循环、  
更趋衰败的境地。  
除了以上外部因素外来自景德瓷业自身的内  
部因素也是导致景德镇瓷业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是瓷业产业组织的落后景德瓷业到近代一  
直延续农业时代的产业组织结构即以家庭手工业  
作坊为主规模相对较小分工很细当时景德镇制  
瓷业可细分为36 包括掘土业匣钵业烧窑  
制瓷业彩户看色业瓷行瓷店黏灰行白土  
行等等由于分工过细且以家庭作坊为主往往能  
分不能合能散不能聚不利于资本的积累和聚集,  
极大地限制了行业的规模发展可见以小规模的  
传统家庭手工业作坊为主的手工瓷业显然无法适  
应现代产业商品竞争的需要自然无力与现代组织  
的大机器产业的洋瓷相竞争。  
11]161  
。”  
由此可见当时洋瓷对中国瓷器的冲击。  
20 世纪初日本陶瓷业迅速崛起并向中国及中国  
传统的海外市场大量输出景瓷国际市场销路日渐  
狭窄到了清末以产瓷著世的中国在外国洋瓷倾  
销的袭击之下市场日见减退光绪三十三年  
1907 ),景德镇细瓷出口与最旺之年相比已减  
去一半多被日本瓷器所挤占。  
与洋瓷在中国通行无阻形成鲜明对比景德镇  
瓷器的销售却不得不面对层层关卡和赋税盘剥以  
致于在与洋瓷的竞争中毫无优势可言太平天国起  
义之后景德镇瓷器外运先在景德镇缴纳一次统税,  
在经过湖口运出江西省境时再纳一次出口税民  
国时期景德镇每年税收为40 万元湖口出口税与  
此数相等两处税额共计每年征收80 万元 1928  
景德镇瓷器总产值660 余万元以征税80 万元  
二是行业组织的落后景德镇瓷业的行业组织  
以传统的行会行帮为主行会行帮是农业时代商品  
经济发展的产物曾在沟通内外经济解决商业生产  
纠纷以及兴办公益慈善事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近代以来行会行帮的负面作用日益突出行会行  
帮垄断技艺限制工人的自由雇佣和商品的自由交  
极大地阻碍了生产发展行会中不乏陋习恶性,  
常有以会首做寿年节之名敲诈勒索或勾结官绅欺  
压民众等现象有的行会从封建的地方观念家族观  
念出发为一己私利不惜挑起与临县的争端甚至发  
展为地方性武装械斗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1926 景德镇爆发了乐平籍和都昌籍的大械斗,  
两县人民互相仇杀相持数月误杀其他各县人甚  
11]164  
计算约合12%的税率  
仅景德镇和湖口两道  
税关已经难以负荷而景德镇本镇的苛捐杂税更是  
难以枚举。 1932江西省政府开始在景德镇设立  
专局征收瓷捐引起了各商帮的强烈反对及罢工罢  
景瓷要运至其他地区又要受当地税捐的剥削。  
如从景德镇运往天津的瓷器先要在本地纳出口正、  
附税到九江需纳政捐到天津海关又重征正本税、  
附半税和河北省厘捐如要再转运各地还需缴纳天  
4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造成景德镇空前的大惨案以致街市之上数月无  
百业凋零。  
德镇经济的现代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  
景德因瓷而兴亦因瓷而衰历史上辉煌一时  
的制瓷业不仅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人口和财富也  
造就了明清时期天下四聚之一瓷都景德镇的  
空前繁荣成为这个传统手工业城市发展的强劲动  
然而在现代工业浪潮的冲击下传统行业优势  
逐渐丧失同时内部问题日益凸现景德瓷业一落千  
导致了城市的全面衰落。  
此外景德镇地处偏僻风气闭塞手工业者和  
商人大多数观念保守墨守成规不思进取面对洋  
瓷的挑战他们束手无策反而走上了粗制滥造的道  
不仅在制瓷质量上不断下降在瓷业改良方面也  
没有大的建树所以一直难以挽回颓势。  
清末民初为了挽救景德瓷业曾有过一些现代  
化改良和努力1904—1910中国先后建立了  
七个近代式的瓷厂景德镇的江西瓷业公司是其中  
之一,1907 年由上海道瑞江西候补道李嘉德创办,  
计划从冀赣五省筹集资本40 万元结果  
只筹集到20 万元 因资金不足没有力量购置近代  
的新式机械设备只得因陋就简利用旧式手工制瓷  
业的生产工具进行操作生产规模难以扩大资本值  
也一直蹒跚不前。  
首先近代是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  
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现代工业的出现不可避免地  
会对传统手工业造成严峻挑战现代机器产生以其  
较低的成本批量化的生产廉价的产品和优质的质  
量形成了巨大的竞争优势导致传统手工业的全面  
危机另一方面传统手工业工艺技术的落后产品  
结构的单一经营方式和管理观念的陈旧等自身问  
题也日益暴露出来成为其发展的制约更加剧了其  
危机导致传统手工业日益衰落。  
934 国民政府设置陶业管理局和筹建光大  
瓷业公司聘请曾在东北创办肇兴窑业公司而闻名  
的陶业改良家杜重远来江西主持杜重远对景德镇  
瓷业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发表了景德镇瓷业调  
查记指出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官僚资本的剥削是瓷  
业生产衰落的根本原因进而提出了重振景德镇瓷  
业的计划步骤和方法1935 年因政治因素而被  
判入狱他所制定的改善景德瓷业的规划和种种措  
都未来得及实施。  
其次城市衰落与城市结构功能有密切联系。  
相较而言结构功能单一的城市比综合性结构功能  
的城市更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也更易于衰落。  
因为单一结构功能的城市往往对某一产业具有较大  
的依赖性其他产业部门都是围绕主导产业而形成  
和发展的因此往往随着主导产业的兴衰而兴衰。  
中国传统手工业城市尤其是中小手工业城市往往  
都具有以某种主导手工业为核心的单一经济结构,  
对主导产业的依赖性尤为明显城市发展因此隐含  
着极大的风险这种情况在近代化工业浪潮的冲击  
下显然更为严重。  
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改革振兴和发展  
工商实业然而江西地方官员却消极应付后来在  
中央政府的敦促下虽然兴办了一些近代工业企业,  
但数量有限15 远远落后于当时全国近代工  
业的发展水平景德镇创办的近代企业仅有两家,  
1903 年候补道孙廷林创办的景德镇瓷器公司和  
在中国由传统农业时代步入现代工业时代的关  
键时期代表传统优势的城市主导产业由盛转衰新  
兴现代工业亦未能及时跟上原本单一的城市经济  
结构使得景德镇根本无力抵御因城市主导产业衰落  
而带来的城市整体衰落趋势伴随着制瓷业的凋  
城市的发展失去了主要动力景德镇也失去了昔  
日繁荣的面貌故其衰败的大势实难扭转一部景  
德镇的城市兴衰史有力地表明主导产业对经济结构  
单一的传统手工业城市发展命运的决定性影响也  
为当今的城市产业构成和结构调整提供了历史的借  
。  
1907 年上海道瑞江西候补道李嘉德创办的江西瓷  
业公司景德镇近代工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昔日同  
为四大镇之一的汉口和其他新兴通商口岸城市江  
西官僚顽固守旧的态度与碌碌无能的作为使其在  
景德镇的发展与转型中并未扮演起近代工业助推者  
的角色由于缺乏现代化产生的内在发展条  
13]37  
景德镇现代工业发展举步维艰近代工业  
在景德镇的发展极为有限无法弥补因传统主导产  
业的衰落而带来的损失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景  
参考文献:  
42  
近代中国传统手工业城市衰落略论———以景德镇为例  
1](蓝浦郑廷桂景德镇陶录[M].傅振伦详注孙彦整理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  
2](光绪江西通志[M].刘坤一等修刘铎赵之谦等纂光绪七年(1881)刻本台北华文书局影印,1967.  
3](宋应星天工开物[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影印,1976.  
4]梁淼泰明清景德镇———城市经济研究[M].增订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5](王世懋二酉委谭[G] / / (沈节甫纪录汇编上海涵芬楼,1938.  
6]唐英陶冶图说[G] / / 熊寥中国陶瓷古籍集成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7](乾隆浮梁县志[M].程廷济修凌汝绵纂南昌江西省图书馆油印本,1960.  
8]隗瀛涛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9]杂纂[J].钱业月报,6(6).  
10]日货美货汹涌而来景德镇瓷业不景气较战前减产九万倍[N].解放日报,1947⁃02⁃27.  
11]江思清景德镇瓷业史[M].北京中华书局,1936.  
12](陈浏陶雅[G] / / 中国古代陶瓷文献辑录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  
13]何一民开埠通商与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及早期现代化的启动[J].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146(5):34⁃40.  
On Traditional Handcraft Industrial City Decline in Modern China  
FAN Ying  
History & Culture Institute,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4, China)  
Abstract: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handcraft industrial cities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modern ur⁃  
ban changes. Taking for instance Jingdezhen, typical one in its heyda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  
nasties, this author analys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Jingde ceramic trade impacted by modern industrial  
tide during the critic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ociety to modern industrial so⁃  
ciety,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its declin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xternal context of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ts internal problems as well a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ceramic trade  
to modern industry, and illustrates decisive impact that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city’s leading industry  
has on the city’s development of unitary industrial structure.  
Key words:modern China; handcraft industrial city; decline; Jingdezhen; ceramic trade  
责任编辑凌兴珍]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