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卷第2期
2
011年3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38,No.2
March,2011
魏了翁思想的现代价值
蔡方鹿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成都610068)
摘要:南宋著名理学家魏了翁创建鹤山书院,在教学实践中批评当时的不良风气,重视义理,着眼于提高人的
道德素质,并提出较为明确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思想,提倡“以和邦国,以谐万民”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具有重要的
现代价值,值得今天的人们借鉴。
关键词:魏了翁;教育思想;生态环保思想;和谐思想;现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H244ꢀ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1)02-0161-06
010年是南宋理学家魏了翁(1178ꢁ1237)创 “属连”的白鹤冈。于是,“即其地成室,是为今白鹤
2
[
1]卷九十二,《赠王彦正》
建著名的鹤山书院800周年。鹤山书院是四川最著
名的书院之一,历史悠久,魏了翁在此讲学授徒,著
书立说,确立学派,发展理学,与叶适等著名思想家
交往,培养了众多人才,在四川及中国书院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当时鹤山书院藏书十万卷,其规模之宏
富,实为宋代各书院之首,而与当时朝廷秘阁所藏相
当。魏了翁创办鹤山书院、确立理学之鹤山学派,为
发展宋代新儒学和巴蜀学术做出了突出贡献,其教
育、生态环保、和谐思想,具有现代社会所需要和借
鉴的合理内涵,而值得挖掘,为我国现代社会主义社
会的教育事业、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以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战略目标。因此,探讨魏
了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以此促进魏了翁与鹤山书
院研究的深入开展和普及推广,具有重要的学术价
值和现实意义。
书院”
。另一方面是为了聚友读书和
授徒。书院落成时,正值准备参加秋试的邛州学子
没有讲习之所,于是魏了翁把他们作为书院的第一
批学生,召来鹤山书院授业。由春至秋,经书院学习
半年后,这批学生参加类省试,考中者“自首选而下
拔,十而得八,书室俄空焉,人竞传为美
[
谈”
1]卷四十一,《书鹤山书院始末》
,其中包括考取第一即“类
元”的王万里。尽管鹤山书院开办的第一年就取得
了考“十而得八”的好成绩,被人们称赞,但魏了翁却
认为“是不过务记览为文词,以规取利禄云尔,学云
[1]卷四十一,《书鹤山书院始末》
学云,记览文词云乎哉”
,并不以
记览文词以通过科考而获取利禄为然。可见,魏了
翁办书院的目的不在于考取率的高低,也不是为科
举服务的。
书院开办的第一年就人走室空,传为美谈。又
召四方之士共学,负笈从学者,络绎不绝。由于学生
增加,便又扩修了书院。书院内侧有一小室,取名
一
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魏了翁一生共亲手创办了两所鹤山书院,即蒲
江鹤山书院和靖州鹤山书院。蒲江鹤山书院的创 “师立斋”,由著名功利学家叶适题铭。后来于嘉定
建,始于嘉定二年,建成于嘉定三年(1210)春。建书
院之初,一方面是为了就近为其父守墓,在为其父卜
墓地的同时,又卜得鹤山书院的地址,即与长宁阡
十四年(1221),魏了翁又收到叶适寄来的《魏华甫鹤
山书院》的诗,可见叶适与魏了翁的关系密切,魏了
翁也因此受到永嘉功利学派的影响。魏了翁家中过
收稿日期:2010-12-02
作者简介:蔡方鹿(1951—),男,四川眉山人,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教授,中华朱子学会副会长。
16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去就有藏书,后入京担任秘书省正字时,又将禁中书
籍抄录了一些带回,并收集寻访公家、私人所刊行之
书,包括朱熹的著作,共得十万卷,附在一起而珍藏
在书院的阁楼上,取《六经阁记》中的文字称藏书楼
为“尊经阁”,由阳安刘光祖为之作《记》。尊经阁下
面又有一堂,堂内有榜,取邵雍之语为“事心”。
魏了翁撰《书鹤山书院始末》,详细记述了自己
建书院的经过,称自己是“穷乡晚进”之人,虽然通过
了科举,涉入官场,但过去所学未能尽信,请免官回
乡,退而聚友,在书院藏修息游,与诸学者诵读经典
之遗言以及朱熹的著作,阐明其办书院的目的不是
为了记览文词以获取功名利禄,而是为了传播“先王
遗言”,随事省察,以求不失善良之本性和人的初心,
科第”、“善权利”为价值衡量标准的弊端以及流入佛
老、陷于虚无等流弊。对此,魏了翁指出:“师废而民
散者乎,父诏子承,师传友习,以工文艺为儒者之巨
擘,以取科第为稽古之极功,以善权利为用世之要
道,间有不肯自混于俗,则入佛入老,凿空架
[1]卷四十八,《长宁军六先生祠堂记》
虚。”
由于师废民散,学界父子
相承、师友相传的均是一些追求文辞不求义理、单纯
为了科举、追逐权势和利益的不良风气,与理学教育
的宗旨完全不符;甚至流入佛老,不讲社会治理,崇
尚虚无之风。魏了翁批判学界出现的种种坏风气,
力图贯彻义理思想的指导。在思想和学术发展的历
史进程中,魏了翁肩负两重使命:既要批判“庆元学
禁”,为确立理学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正统地位而
奔走;又要解决理学盛行后,有人不按义理办事,使
[1]卷四十一,《书鹤山书院始末》
“尚不虚筑室、贮书之意也”
,即
以义理思想教授学者。这就是魏了翁筑室藏书建书 “道问学”流于形式的问题,以扭转靠记诵程朱词章
院讲学的目的,体现了魏了翁的教育思想。
来猎取功名利禄的坏学风。
魏了翁以继承和发扬理学为己任,针砭学界流
弊,认为禁理学带来了教育界、学术界流弊盛行的恶
果。虽然学界流弊早已有之,历代皆有,但“庆元学
禁”之后却愈演愈烈。魏了翁强调指出了这种情形,
他说:“(理学)奚其伪而被以此名,屏不得传。于是
魏了翁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直至今天也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魏了翁从事教育
所面临的最大课题是要解决受教育者求学的目的问
题,这因科举和教育的弊端日益严重而更显得重要。
他一再强调,要端正学者的求学态度,以“明人伦”和
驱一世而纳诸近功浅利之域,以渔猎为学问,以缀缉 “求仁”为教育的目的,向学生贯输理学的价值观,使
为文章,以躁切为实才,以贪刻为奉公。……夫学术
学生认识到,读书固然重要,但必须是以“求仁”、“明
人伦”为目的。读书不是为了获取功名利禄。尽管
人们可以做官,也可以参加科举,但不论是居官,还
是求学,都必须以义理为指导,否则教育的目的就没
有达到,培养出来的人只会给社会带来不利,从而使
社会更加腐败。从学风、士风、朝风到整个社会的民
风民俗,都得靠教育来维系,这是魏了翁对教育寄予
的希望,也是他对教育高度重视的表现。他在企图
解决教育面临的课题时,所提出的把握教育发展方
向的观点,对当时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不仅
是对当时追逐语言文词之末的一种批判,而且加强
了义理思想在教育领域的贯彻。
[1]卷十六,《论敷求硕儒开阐正学》
之不明,其害乃至于此。”
自理
学被指为“伪学”,遭排斥而不得其传,使当时的学风
为之一变,驱使一世学子单纯追求狭隘的功利,以至
造成学术不明、学风猥劣、士风败坏等弊病。虽然南
宋朝廷自嘉定以来改变了过去韩侘胄禁理学的文教
政策,起用了一些遭贬黜的“伪学逆党籍”人物,但这
并未解决人们从思想深处去追求义理的问题。随之
却带来了书愈多而学益弊,只求祖述朱熹而不去领
会其学术精神的新问题,使得剽窃揣摩之风盛行,求
学的目的只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缺乏为国家、民众
服务的精神。这种求学态度是造成学界弊病的根
源,一切缀缉、渔猎、浮浅、华丽的学风和文风均源于
此。于是,魏了翁大力宣传和表彰理学,以使其得到
广泛流传。
魏了翁批评教育界“工文艺”、“取科第”、“善权
利”的不良学风,重视义理,以“明人伦”和“求仁”为
教育目的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借
鉴意义。最近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第二
章(四)战略主题,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
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为达此目
的,要求做到“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魏了翁不
魏了翁抨击社会风气的腐朽、官僚士大夫的寡
廉鲜耻,最后落脚到学界的流弊,一切根本的问题在
于教育,在于学术不明、学风不正。这是魏了翁针砭
学界流弊的基本立场和出发点。由于不讲义理,学
术不明、学风不正,学界出现了一切以“工文艺”、“取
162
蔡方鹿魏了翁思想的现代价值
以通过科举而获取功名利禄为目的,而是重视义理,
着眼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树立为社会民众服务的
精神,以“求仁”、“明人伦”为目的的教育观,与新时
代的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有相契合之处,值得吸取。
说一套,行的却是另一套的坏风气,魏了翁指出,要
把学习与实行结合起来,不得口是义理,心怀异端和
私利,以圣人之学作为升官晋级、装饰门面的工具。
如果书本脱离实践,行为违背义理,导致知行悖离,
行不遵学,那将于世无补,与民无益。这反映了魏了
翁知行统一的思想对现实生活的干预,也体现了其
现代价值。
《纲要》第二章(四)指出:“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
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
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些也正是魏了翁的教
育思想所大力提倡的。魏了翁主张“观民以察我
二
生态环保思想的现代价值
[
2]卷二下
[3]12966
道” ,“利民之事,知无不为” 。提出为
民、利民,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并强调创新,不拘
泥于成说。指出:“又见得向来多看先儒解说,不如
一一从圣经看来,盖不到地头亲自涉历一番,终是见
得不真。又非一一精体实践,则徒为谈辩文乘之资
耳。来书乃谓只须祖述朱文公诸书。文公诸书读之
久矣,正缘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
活精神也。来谕未敢以为然,高意以为如
魏了翁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思想家和提倡重民、
关心民众疾苦的官员,在他的思想体系里,具有较为
明确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思想,这对我国现代化事业
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和价值。
魏了翁的生态环保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禁止设陷阱、捕兽机关以伤害牛马牲畜,否
则将刑杖惩罚并赔偿损失
魏了翁吸取《尚书·费誓》有关戒令的记述并加
以发挥,而提出保护牛马牲畜,禁止设穽布机捕捉,
违者惩罚的主张。他说:
[
何?”
1]卷三十六,《答周监酒》
魏了翁不同意只须祖述朱熹的
观点,主张不停留在朱熹对经典的解说上,不以先儒
的解说为标准,而是强调创新,但以圣经原典(“六
经”)为诠释的文本依据,在读“六经”并付诸实践的
过程中,来发掘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思想。正
如张立文教授所指出:“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活水,
穽以穿地为名,檴以得兽为名,檴亦设于穽
中,但穽不设机为异耳。杜,塞之,窒,敜之,皆
闭塞之义,使之填坈废机,无敢令伤所放牿牢之
牛马。牛马之伤,汝则有残人畜之帝刑。今律
文施机抢作坈穽者杖一百,伤人之畜产者,偿所
减价。王肃云:“杜,闭也;檴,所以捕禽兽;机,
槛之属;敜,塞也;穽,穿地为之,所以陷堕之,恐
[4]
从当时的文化资源来看,便是‘六经’。” 这体现了
中国经典诠释源头活水的一致性的特点。
《
纲要》(三十二)条在论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5]卷二十
时,把“注重知行统一”放在重要位置,以形成各类人
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在这方面,
魏了翁真知与笃行相结合、知行相互促进的思想,恰
与《纲要》的精神吻合。他说:“于躬行日用间随处体
验。须是真知得,便能笃行之,得力则所知益
害牧牛马,故使闭塞之。”
所谓“穽”,同“阱”,“穿地”指挖地为深坑,以捕小兽。
檴即擭,指设于陷阱中的装有机关的捕兽用具或木
笼,可见,穽与檴都是为了捕捉禽兽牲畜的,它们之
间的区别在于穽不设机关,檴设机关而已。魏了翁
指出,杜塞窒敜皆为闭塞之义,目的是为了填坈废
机,不使伤害所放养的牛马牲畜。如果你伤害了牛
马牲畜,就会遭到相关刑罚的惩治。而今律文对于
设穽布机捕捉牲畜的人,将施以杖一百的惩罚,如果
伤及了人之畜产,还将作价赔偿所受的损失。可见,
魏了翁对保护牛马牲畜的重视,并引王肃的话加以
论证,为了防止牛马受到伤害,所以要填平闭塞捕捉
禽兽的陷阱和机关。魏了翁这种保护牛马牲畜,不
使之受到伤害的思想,对于当代的动物保护,克服人
类的盲目滥杀,也是有启迪意义的。
[1]卷三十五,《答朱择善》
明。”
魏了翁主张在躬行日用间随处
体验所学之知。在知与行的关系上,魏了翁强调,笃
行是真知不可分隔的,真知便能笃行,离开了笃行的
知,不是真知;行之得力,则所知益明。这里,魏了翁
表达两层意思:一是知行结合,双方不相脱离;二是
知行互相促进,由知带行,以行促知,使知更加明白。
魏了翁重视“笃行”的思想以是否躬行践履作为是否
真知的要素,从知行结合、相互促进的思想出发,魏
了翁批评了知行脱离,只知不行,行不所知的学风。
他说:“若书自书,人自人,说自是说底,行自是行底,
[1]卷三十五,《答朱择善》
则全不济事。”
在的读儒家圣贤之书,而实际并不按义理办事,口头
针对当时士大夫中存
2ꢀ“厚封植”,保护竹木植物
魏了翁在其所作的《临川过永叔植慈竹义木于
16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庭乃榜其堂曰慈义索余诗》中,明显表现出自己“厚
封植”,保护竹木植物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思想,并以
植物寄托人间社会的道德情感,使人与万物合一,融
为一体,而不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主宰,这与西方文
化重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重人对自然的一味索取
的观念形成对照。他说:
想相关,魏了翁还提出了对于山泽之财物要以时取
之,不得随意入山取之的主张,这是对儒家反对滥用
资源、省费节用思想的继承。他说:“山泽之赋谓山
泽之中财物,山泽之民以时入而取
[1]卷一百四,《周礼折衷》
之。”
对于山泽中的财物,山泽之民应
按照时节入山而取之,不能随意入山获取山中财物。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魏了翁保护山泽中财物的环保
思想。
冬笋与霜堇,孝可使之生,老槐与枯荆,义
可使之荣。芸芸天壤间,何物非吾诚。根心贯
芽枿,影响于形声。过君资孝友,早识真重轻。
一时东南彦,意气何相倾。虚几隐天籁,深居观
物情。慈竹吾父子,义木吾弟兄。夜檐月送影,
儒家历来反对滥用资源,孔子明确提出“节用而
[6]《论语·学而》
爱人,使民以时”
的思想。《论语·述而》
记述“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曾子加以继承,主张
[6]《礼记·祭义》
昼户烟输晴。与我一般意,乃作堂堂名。竹根 “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
,树木和
头戢戢,下覆复上承。木以同本故,叶叶皆相
亲。承覆匪强合,相亲谁使令。兹有靡不有,斧
斤日丁丁。 愿言厚封植, 岁晚长青
禽兽作为山中财货均应取之以时,不得随时无限制
地任意获取。魏了翁“山泽之民以时入而取之”的思
想是对儒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取物以时,按自然规
律办事思想的继承和发挥,值得今天的人们借鉴。
4ꢀ“童枯则不税”,“税其有”
[1]卷三,《临川过永叔植慈竹义木于庭乃榜其堂曰慈义索余诗》
青。
魏了翁认为,人间之孝可使冬笋与霜堇得以生
长,而人间之义可使老槐与枯荆得以繁荣,在天壤之
间的芸芸万物都具有诚的道德品质。根心与芽蘖相
连,形声产生出影响。通过与过永叔交往,魏了翁感
受到他的孝友品质,盛赞他是东南一带有才学德行
的俊彦之士,而与之意气相倾。其为人虚其朕兆而
隐其自然之音声,深居以观物情。他把慈竹喻为吾
父子,而把义木喻为吾弟兄,将父子之亲、兄弟之谊
寓于竹木之中,而竹木本身又具有慈孝、道义之品
格,其引申义在于竹木等植物具有与人相通的道德
性。夜间的屋檐下映着月光的影子,白天的房门在
烟雾缭绕的日光之中。与我一样,都是以竹木来为
其堂命名。并观察到竹根头不停地上下摆动。由于
竹木同本,故其叶均是相亲相爱,那么上下摆动并非
强合,相亲也不是奉谁的指令,表明人与自然合一是
自然而然的,非有人为的安排。这里有而无不有。
然而,斧头整日伐木的丁丁声,引起了魏了翁的反
感。他要求厚封广植,封山育林,壅土培育,广植林
木,使树木一年到头能够保持长久青青。
魏了翁主张,税收应建立在林木川泽丰茂,百姓
实得其财货的基础上,对于不繁茂、没有水的山林川
泽,则不当收税,防止官吏“滥征敛万民”。他说:“考
[1]卷一百七,《周礼折衷》
之山林川泽,童枯则不税。”
对于《周
礼》所记载的“以知山林川泽之数”,郑玄注云:“山林
川泽童枯则不税。”贾公彦疏曰:“山林不茂为童,川
泽无水为枯,所税者,税其有。今山林不茂则无材
[6]《周礼注疏》卷七
木,川泽无水则无鱼鳖蒲苇,故不税之。”
认为所谓童枯,即指山林不茂为童,川泽无水为枯。
魏了翁对此加以考证:“所税,税其有。山林不茂为
枯,则无林木;川泽无水为枯,则无鱼鳖蒲苇,不税
之。荆公,凡在民者皆知其数,然后知群吏征令有当
否? 知其有当否? 然后可得而治正
[1]卷一百七,《周礼折衷》
也。”
指出所谓税收,应该是“税其
有”,建立在实有其财货的基础上,而不是税其无。
就像山林不茂,光秃秃的;川泽无水,没有鱼鳖;百姓
没有从山林川泽中得到财货,你怎么去收税? 魏了
翁引王安石《周官新义》之语加以强调,凡有所得,百
姓都知其数,你在民众所得的基础上来征税,大家心
中都是有数的,也知道是否恰当,这样社会才能够得
到治理。魏了翁主张税收应建立在林木川泽丰茂的
基础上,无林木、无鱼鳖则不税。利用税收杠杠来调
节对山林川泽财货的占有,从而一定程度起到保护
山林川泽财货的作用。
由此可见,魏了翁赞赏将竹、木视为父子弟兄,
冬笋和老槐都与人的孝义情感相连,反对斧斤相向,
滥伐林木,主张厚封植,封山育林,使得竹木植物能
够一年到头都保持长久青青,这体现了魏了翁把人
与各类植物视为一体的生态观和环境保护思想。
“山泽之民以时入而取之”
3ꢀ
与厚封植,保护竹木植物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思
魏了翁不仅在生态环保领域提出了自己的思
164
蔡方鹿魏了翁思想的现代价值
想、见解和主张,而且在他从政为官的过程中,还将
魏了翁对和与中二者对立提出质疑。他说:“然
而和仲此跋尽好,如谓中而和具焉,和而中行焉,此
类合外内贯动静亦无可议,惟以对立中和为疑。此
却似慈湖以‘子曰’二字疑《系辞》不尽出于孔子,只
其贯彻落实到治理地方的实践中,以实际行动体现
了自己的生态环保思想。魏了翁知眉州期间,于嘉
定七年(1214)三月修复蟆颐堰水利工程,排除了水
患,使眉州的生态环境大大改善,灌溉效益亦明显提
高,造福于眉山人民;并在知眉州任上还新开环湖于
[1]卷三十六,《答李监丞》
有变化云为一语最好,此非面不尽。”
赞成论中就包含了和,论和就有中在推行,认为中、
和相互联系,二者应相互结合,不宜对立分讲。强调
[3]《魏了翁传》
眉州城内,并在湖中修建百坡亭
。环湖为
[1]卷六十六,《除国子正谢丞相》
游息之所,因旧沼疏凿而成,湖中有小艇,辟有西港、 “凡所进退,一惟中和”
。进退以
柏港、起文堂、百坡亭等景点;这些景点直至今日还
保存在眉山市的三苏祠内,发挥着生态环保和娱乐
中和为取向,而不是把二者分割开来。
魏了翁对和、同关系问题作出自己的解释。他
[
7]38ꢁ41
休闲的作用 。
说:“盖和同比周,正君子小人之辨。若皆君子虽异
[1]卷十八,《应诏封事》
三
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
论而同心,若皆小人虽同词而异意。”
魏了翁的和谐思想是对中华民族和谐文化的继
承和发挥。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和作为人文精神
的核心。其弟子有子曰:“礼之用,和为
认为把和与同放在一起讲,正是为了区分君子与小
人。指出如果都是君子的话,那么虽然言论有异,但
却都是同心;如果都是小人的话,那么虽然用词相
同,但却心怀异意。还说:“佩韦董子柔成缓,专瑟梁
[
6]《论语·学而》
贵。”
这代表了孔子的思想,认为治国处
[
1]卷九,《题成都宪江公廉勤谨忠信和柔六箴》
事、礼仪制度,以和为价值标准。魏了翁的和谐思想
具有自己的理解和时代特色,这同样具有重要的现
代价值。魏了翁的和谐思想的内涵及其特点主要表
现在以下方面。
丘和近同。”
意指和与同
有相近之处,正如柔与缓相似一般,但也要掌握二者
之间的区别,这即是君子与小人、义与利的分辨。
魏了翁主张修和,把和与力行实践结合起来。
他说:“以至修和民物,开拓风气,凡皆纯体力践以底
于成。无跬步弗实也。……《中庸》所以用力于讲学
者,无跬步弗实,无毫发弗尽,则所以名斋其庶几不
“人心和平民气乐”
1ꢀ
魏了翁重视和平,即平和,认为人心平和,民气
尚乐,这是政通人和的表现。他说:“人心和平民气
乐,日月昭明天宇豁。须知此事与政通,不是词人闲
[1]卷四十二,《史守文笃斋说》
为空言乎!”
指出修和民物需落实
[
1]卷六,《中秋有赋》
赏月。”
魏了翁把和与民结合起来,认为
到身体力行上,贯彻到实践中。《中庸》是讲中和的
典籍,用力讲学也得落到实处,把所讲之和与力行实
践结合起来。
人心是追求平和的,这与天地日月的昭明相照应。
人和与政通相关联,而不仅仅体现为中秋赏月之祥
和与尚乐。魏了翁还主张把和平运用于朝廷政治。
他说:“更愿和平培治体,儒臣千岁侍天
3ꢀ家庭和谐
魏了翁讲和谐,不仅涉及治体、朝廷政治、君子
小人之辨,而且把它运用于家庭人际关系,努力营造
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为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服务。
这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他说:“事父母则
和气婉容柔声怡色,侍先生长者则正容恭听安坐执
[
颜。”
1]卷七,《次韵丞兄闻丁卯十一月三日朝报阙》
在政治治体上贯彻
和平,儒臣侍奉君主更愿以和平来调节君臣关系。
魏了翁还主张把和平作为一种取向,推行于永久。
他说:“更愿行之以和平,守之以悠久。谨终如始,不
替有加,毋安于小成,毋狃于姑息,毋摇于系累,则宗
颜,盖所谓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
[1]卷三十七,《郑丞相》
[1]卷五十,《正斋记》
社灵长之福也。”
希望朝廷在政治治理
道。”
强调事父母要和气,做到婉容、柔
中,奉行和平的原则,持之以恒,贯彻始终,不止有
加,既不安于小成,也不因袭姑息,不受牵累,如此则
宗庙社稷得享广远绵长之福。魏了翁对和平的重
视,是他和谐思想的重要体现。
声、怡色,认为这是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所要求
的。并做到人和,“加以知地利得人和,有爱惜骨肉
[1]卷三十,《缴奏奉使复命十事》
之情”
。爱惜骨肉之情是人和所
要求的,也是家庭和谐所必不可少的。
2ꢀ和与中、同、力行相联系
魏了翁主张通过“表廉戢贪,旌善别慝”等教化
及惩治行为来使民气和乐,从而孝养父母,安定家
族,并宣传朱熹的《孝经解》,以使子弟尽孝道。他
魏了翁的和谐思想别具特色,他把和与中、同、
力行等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比较,突出和的价值。
16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卷一百九,《师友雅言下》
说:“今氛翳澄霁,大明昭升,表廉戢贪,旌善别慝,若
诚意实徳,持之悠久,则民气和乐。……尔农亦得以
毕力于所当事,服田力穑,以孝养尔父母,辑宁尔族
姻。……今以先儒朱文公《孝经解》一章列于篇首,
乐也”
,提倡妻子好合,兄弟和乐,父
母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就会感到怡然和顺。反之,
同辈及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争夺、争吵,就会使父母之
心感到不快乐。可见,魏了翁重视家庭和谐,家和也
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他说:“身安家和,得以增益所
[1]卷一百,《端平元年劝农文》
尔尚聪听之,以告尔子弟毋忽。”
[
1]卷五十,《靖州兴贤庄记》
魏了翁于端平元年(1234)知泸州任上,作《劝农文》
劝告乡民,如今朝廷史弥远死,理宗当政,阴霾之气
扫除廓清;当政者实行表廉戢贪,旌善别慝,显扬良
善,祛除邪恶,如此诚意实徳,持之以恒,将使民气和
乐。也就是说,民气和乐以表廉戢贪,旌善别慝为前
提,并劝告农民尽心尽力从事于农业生产,以孝养父
母,安定家族姻亲,使得家族和谐,并将朱熹的《孝经
解》列于《劝农文》之首,要求为人子弟者不得忽视,
充分行使孝父母的本分。不仅如此,魏了翁还要求
家庭内部做到“妻子好合,兄弟和乐,父母处于其间,
怡然而顺。然则在丑夷而争者,父母之心固有所不
未能。”
认为一个人只要身安家和,
就能增长才干,由“未能”到成功。
魏了翁提倡的“以和邦国,以谐万
1]卷一百四,《周礼折衷》
[
民”
的和谐思想具有重要的现代价
值。首先,它有助于实现政通人和,陶冶良好的社会
风气;其次,有助于协调个人与社会、不同社会阶层
之间的关系,以共谋发展,把各方的利益都融和进去
而不可偏废;另外,有利于营造和谐家庭的氛围,家
和万事兴,家齐是平治天下的保证,使整个社会得到
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1]魏了翁.鹤山集[G]//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魏了翁.周易要义[G]//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张立文.经典诠释的内在根据[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5]魏了翁.尚书要义[G]//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6]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7]蔡方鹿.魏了翁评传[M].成都:巴蜀书社,1993.
[
[
[
[
[
[
ModernValueofWeiLiaoweng’sThought
CAIFang-lu
(
InstituteofPoliticalEducation,SichuanNormal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8,China)
Abstract:InSongdynasty,WeiLiaowengwasafamousNeo-ConfucianistwhocreatedHes-
hanacademy.Inteachingpractice,hecriticizedthebadatmosphereinsocietyatthattimeandat-
tachedimportancetoargumentationandfocusedonimprovingmoralqualityofpeople.Healso
proposedecological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clearlyandalsoadvocated“Withnationstohar-
monicamongallnations”andharmoniousthought.Thosethoughtscontainimportantmodern
valuewhichdeservescontemporaries’reference.
Keywords:WeiLiaoweng;educationthought;ecological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
thought;harmoniousthought;modernvalue
[责任编辑:凌兴珍]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