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33 卷第期  
2006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3,No.1  
January,2006  
完善构建和谐社会的收入分配机制  
陈乐香宋德会  
1ꢀ 四川大学政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2ꢀ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610068)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应对当前既是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矛盾的凸显期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构  
建和谐社会一要加快发展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激励机制激发创造力实现各尽其能二要  
消解矛盾本着兼顾公平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均衡机制实现各得其所。  
关键词和谐社会收入分配  
中图分类号F124ꢀ 7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0601⁃0035⁃05  
和谐社会的界定  
该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而对于广大民众来说提  
到和谐社会更关注第一个角度的理解即从利益分  
配角度来讲述和谐社会[2]这与当前我国所处的  
发展黄金期矛盾凸显期是分不开的。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  
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建设和谐社  
的目标强调构建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  
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1]  
一方面经过20 多年的改革我国经济建设取  
得明显成就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  
显著提高我国步入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现代化的发展关键期另一方面在发展中也  
存在不和谐突出地表现在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  
的凸显和民众对它的高度关注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  
问题以下一组数字可以佐证中国社会科学院的  
相关调查显示在领导干部对2002 年所存在的社会  
问题的判断中收入差距问题被列在第一位[3](128  
据中国社科院2005 年社会蓝皮书报告,2004  
年中国基尼系数超过0ꢀ 465,2005 年逼近0ꢀ 47,已  
经超出了国际警戒线的0ꢀ 4[4](222 据联合国  
2004 HDI 报告中国2001 年基尼系数为0ꢀ 447,  
最穷1/ 5 人口占总消费4ꢀ 7%,最富1/ 5 人口占总消  
50ꢀ 0%,贫富比差为10ꢀ 7 1。 美国2000 年基尼  
系数为0ꢀ 408,最穷1/ 5 人口占总消费5.4%,最富  
1/ 5 人口占总消费45.8%,贫富比差为8.4 ∶ 1。 法  
23—24 胡锦涛在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  
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  
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  
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社会。”由此可见和谐社会的构建应包括经济领域  
的充满活力与公平正义政治领域的民主法治社会  
成员之间的诚信友爱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相处整个  
社会的安定有序对于如何构筑和谐社会很多学  
者提出了具有全局性的指导观点如深化经济体制  
改革促进发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升民主法治;  
在增加就业的基础上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缩小贫富  
差距实施可持续战略实现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等  
洪大用提出理解和谐社会的三个角度第一贫  
富差距的利益分配角度第二社会公众的社会共识  
角度第三可持续发展角度即积极的和谐社会应  
收稿日期2005⁃07⁃16  
作者简介陈乐香(1973—),重庆永川人四川大学政治学院讲师;  
宋德会(1972—),四川大竹人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讲师。  
3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 年基尼系数为0.327,最穷1/ 5 人口占总消  
7.2%,最富1/ 5 人口占总消费40.2%,贫富比差  
5ꢀ 6 ∶ 1。 日本1993 年基尼系数为0.249,最穷1/  
保持社会稳定因此我们在实行这一政策时具  
有特殊性应避免简单地劫富济贫”,再陷平均主  
滞缓发展贻误现代化进程。  
人口占总消费10.6%,最富1/ 5 人口占总消费  
5ꢀ 7%,贫富比差为3ꢀ 4[5](388—390 中国  
和谐有和衷共济之意。 “和谐就是事物发  
展变化合乎逻辑或规律。 “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的  
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谐社会显然  
不仅仅是经济的快速发展若发展的成果被少部分  
人拿走而与此伴生的代价被大部分人承担那么,  
这个社会虽然发展了但不一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同时和谐的社会也并不仅仅是一个稳定的社会一  
个社会可以保持很稳定但是这个社会未必很和谐。  
我们要建立的和谐社会就是能够体现效率基础上的  
快速发展又能够体现公平正义的协调稳定和谐  
社会并不是一个没有纠纷矛盾与冲突的社会而是  
一个能够有效地化解矛盾冲突的社会是一个具有  
化解矛盾冲突机制的社会正是这套机制可以保证  
我们的社会在矛盾与冲突中得到持续稳定健康、  
快速的发展本文正是立足于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  
的收入分配制度视角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应做到一  
方面完善收入分配的均衡机制化解由于收入差距  
过大而凸显的矛盾实现社会成员各得其所体现公  
另一方面完善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以效率优  
实现社会成员各尽其能使社会充满生机和活  
加快发展最终使整个社会步入更高层次基础上  
的和谐。  
贫富差距已明显超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如果说单  
纯的基尼系数高低并不能全面反映收入不公平的现  
实的话那么对不同社会群体关于收入差距判断的  
调查数据则表明了同样的问题即使在2002中  
国社会各阶层对社会存在较大差距的判断的平均程  
度也高达81ꢀ 8%[6](130 同时由于社会的贫  
富差距相应问题也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危及社会安  
定和发展的新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我们既不至于丧失发展  
的机遇又不因为矛盾的激化而遁入拉美陷阱”。  
邓小平曾经指出过去我们谈发展首先要发展因  
为不发展一切无从谈起现在看来发展起来以后  
的分配问题比不发展的时候更严重更困难这么  
多的财富只有小部分人得到大部分人没有得到,  
两极分化分配不公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将来要发  
生大问题需要研究用新的办法新的手段新的方  
案去解决[7]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我们党应对此情  
此景提出的新办法新手段和新方案因而当党中  
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时人们从切身利  
益出发理解就是怎样缩小贫富差距不使社会主义  
条件下一些人很富而另一些人却很穷这种语境  
下的和谐社会的建立通常的发展策略是采取选择  
效率优先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激励机制  
李君如在论及和谐社会时提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属性要体现社会主义  
本质譬如它应是一个能够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  
产力使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生活的社会[8]这样的  
界定有助于纠正一种观点认为一提到和谐社会是  
乎就应该是无利益差别的无利益矛盾的社会在  
社会收入分配领域平均主义有所抬头甚至有人认  
为不应再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而是公平优  
兼顾效率”,几乎有些矫枉过正和谐社会应当  
是经济发展的社会贫困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根本  
原因而发展才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从目前情  
况看尽管我国经济长时期保持了快速增长但由于  
我国基本国情所决定我们与发达国家人均GDP 和  
收入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现有的经济发展能力和水  
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还不相适  
经济社会中的很多不和谐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  
抽肥减瘦的政策直接缩小贫富差别以达到缓和  
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即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安  
为弱势群体和贫困地区创造条件增强他们的致  
富能力通过税收政策将富人和富裕地区的一部分  
财富收上来进行二次分配部分税收用于发展公益  
事业部分用于对困难群体和欠发达地区的补贴。  
由于我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面制度化  
建设阶段的时间不长每个公民不论贫富贵贱能力  
高低性别差异参与发展竞争的机会和权利并不平  
社会公正和社会正义的充分实现尚需时日特  
别是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以生产力落后为显  
著特征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具有长期战略性,  
我们在实行抽肥做到不伤害这部分社会成员  
与阶层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保证效率促进发展实  
减瘦满足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持体现公  
36  
陈乐香宋德会完善构建和谐社会的收入分配机制  
与发展还不充分有联系因此在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发展放在首位发展  
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经济发展了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有充分的物质保障。  
发社会各个阶层的潜能使社会各个阶层的积极性  
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进而在社会各个阶层之间  
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竞争进取的状态保证同现  
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正常的社会分化进程  
的推进。  
构建和谐社会寻求发展必须注重效率效率  
主要指经济效率从微观经济运行角度看效率表  
现为各经济主体生产经营效能的充分发挥从宏观  
经济运行角度讲效率表现为资源在社会各生产部  
门的有效配置我们可以把效率看作一个符号用  
于表征经济或生产力效率与生产力水平正相关,  
效率高意味着生产力水平高效率低意味着生产力  
水平低。 “效率优先就是发展生产力优先就是要  
求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按效率优  
先进行分配就意味着允许和保护由于效率差别引  
起的收入差距它能充分地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经营  
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收入分配制度激励机制的体  
这种激励机制就是从正面引导的角度出发以  
利益为驱动力将外在的制度转化为社会主体内在  
的动力从而迸发活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因  
胡锦涛在论述构建和谐社会时有一个基本观  
即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  
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由此可见效率对于构建和  
谐社会具有的重要性即我们更应强化效率优  
”,以此确立收入分配制度所具有的激励机制激  
发社会活力为和谐社会的建立提供制度保证。  
社会活力的激发离不开对不同利益群体正当  
利益诉求的满足以效率优先作为激励机制实现对  
社会群体利益的满足按贡献分配就是一种较优的  
制度选择这里所说的贡献”,不只是限于人们在  
按贡献分配真正体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有助于形成全体社会  
成员各尽其能最大程度激发社会活力为此我们  
应在政策制定上因势利导坚决破除各种阻碍有助  
于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弊端使一切有利于社会  
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  
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把各行各业各  
个社会阶层和各种类型人们的创造活力激发出来。  
第一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  
第二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  
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简单劳动还  
是复杂劳动一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第三,  
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得  
到保护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  
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是应该看  
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是怎么支配和  
使用的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所作的贡献第四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  
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  
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  
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  
于人民第五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  
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  
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  
表彰总之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的根本的目标就  
是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  
限度和最有效地激发社会群众的创造活力使之成  
为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经济效益方面的贡献而是包括人们对社会经济  
各个领域的贡献按照贡献进行分配的公正规则体  
现对社会各个阶层直接性贡献的承认体现对阶层  
之间行业之间正当的合理的差异性的承认应当  
看到各个行业领域各种职业分工的差别对从业  
人员的劳动复杂程度具体的工作技能以及工作的  
难度具有不同的要求而且市场对于不同的物品也  
有着不同程度的需求不同行业领域的从业人员也  
因之对社会具有不同的贡献可见根据不同的贡  
献进行有所差别的分配是合理的对于社会的各个  
阶层来说按照贡献进行分配的公正规则能够起到  
一种十分有效的激励作用按照贡献进行分配的原  
则是符合人的利益驱动的本性的因而能够充分激  
兼顾公平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均衡机制  
与效率相比公平的含义更宽泛包含自由公  
平和诸多方面的内容把它放在收入分配领域,  
与效率相对可以理解为收入平等当然收入平等  
不是纯粹的结果均等而是在保证起点公平机会平  
等的情况下的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一般  
说来当经济增长处在一个供给约束即短缺经济状  
3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态时实施适当不平等的收入分配政策有助于经济  
增长因为适当不平等条件下首先是富人会加快储  
进而储蓄转化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增  
产生收入增长效应当经济增长处在需求约束  
下即过剩经济状态下时实施适当平等的收入分配  
则有助于经济增长因为适当平等条件下包括消费  
和投资需求在内的社会内需比较充分从而有助于  
扩大内需如果这个时候继续推行原有的收入分配  
政策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高收入者消费倾向下降,  
而中低收入者则因为没有消费能力反而导致内需  
严重不足影响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目前我国经  
济所面临的环境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一个基本点就  
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以缓解日益凸显的社会矛盾,  
体现公平的收入平等政策就已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构建和谐社会体现公平必须建立收入分配制  
度的均衡机制即通过利益协调包括协调利益分  
利益差别利益矛盾维护和保持各社会主体和各  
种力量之间协调稳定平和关系的机制如我们前  
面论及的抽肥减瘦的办法这对于缩小贫富差距  
是有一定效果的当然利益协调并非意味着将各种  
利益关系强制性地凝固在一起而是要最大程度的  
将利益分化利益差别利益矛盾利益行为协调整  
为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条件换言之均衡机制不  
是平均主义的回归而是在效率基础上的利益均衡。  
利益分化虽然会一定程度地调动利益主体的积极  
增加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是利益分化的速率  
过快会激化利益主体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失控  
状态下的利益分化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容易引起  
利益关系失衡造成社会紊乱因此均衡机制的作  
用在于把握利益分化的适度性将利益差别利益矛  
盾控制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度之内。  
通过种种不正当手段大肆侵吞国有资产。 “机  
会的不平等不仅影响到收入公平而且首先是由  
于损害社会公正而损害社会经济效率那些效益低  
下的垄断行业就是例证)。 如果社会财富越来越集  
中于少数社会群体那就表明社会发展的成果只为  
少数人所享有而其他群体的利益则受到损失这  
是不利于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也不符合社会主义  
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就是  
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  
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  
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9]  
(243 因此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  
成果应该惠及十几亿人口”,而不能仅惠及少数  
十六届四中全会论述构建和谐社会时特别强  
调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让改革成果惠  
及更大多数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能够协调各  
阶层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  
社会也是劳动者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社会。  
如果说由于诸多原因一段时期我国改革的成果  
没有惠及大多数人没有实现社会成员各得其所那  
么其表现在利益分配结构上就是社会成员收入差距  
过大收入分配结构呈倒金字塔型即少数人占有较  
多的社会财富而多数人占有少量社会财富现代  
社会的发展表明只有当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结构  
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即处于收入状况的中间  
阶层是社会大多数时社会发展才能趋于稳定和谐。  
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实现收入分配结构从  
倒金字塔形向橄榄形的转变兼顾公平发挥收入  
分配制度的均衡机制就能逐渐实现这一转变因  
公平就是起点平等机会均等和人与人之间的双  
赢互利兼顾公平就能够提供公平的机会消除行  
业间的所有制间的阶层间的群体间的隔阂与制  
度障碍保证平等进入这为社会成员收入增长提  
供了前提条件特别是为低收入阶层向中间阶层晋  
升提供了可能在现代社会中作为公民的每一个  
社会成员都有平等的基本权利基于基本权利任  
何阶层特别是具有较高社会位置的阶层都不应以任  
何理由人为地设置障碍来排斥其他阶层的社会成  
员进入本阶层以达到维护本阶层特有利益的目的。  
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来说只要是具备了某种能  
就应当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得到相应的社会  
位置兼顾公正就能够在保证社会成员的互惠互利  
政治学上公平的基本含义是得其所应得的”。  
和谐社会追求的公平与为着公平而确立的收入分配  
均衡机制就是要实现和谐社会下社会成员各得其  
所的基本特性当前我国社会公平方面存在的问  
主要体现在社会成员承担的改革成本与财富分  
配上我国富裕者阶层尽管不乏凭才智和勤劳致富  
的经营者但也确有相当一部分人主要是那些暴  
富阶层的发家靠的是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寻  
行为而在国有经济领域一方面一大批企业  
依靠其行政垄断地位排挤其他参与者谋取高额利  
另一方面更有一些国企经营者和国家公职人  
38  
陈乐香宋德会完善构建和谐社会的收入分配机制  
基础上实现整个社会收入水平的增长直接培养更  
多的中间阶层为了保证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团结  
和整合就必须在其相互之间实现互惠互利的公正  
规则社会阶层之间的互惠互利表现为处在较高  
位置的阶层的利益增进不能以损伤处在较低位置的  
阶层的利益为必要的前提条件相反在较高位置的  
阶层的利益增进的同时较低位置阶层的处境应当  
随之得到改善一种比较容易出现的现象是由于  
位置较高的阶层在各种资源拥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  
所以这些阶层在同利益相关的制度设计政策  
安排诸方面也就相应地拥有较大的影响力进而就  
可能利用种种优势造成一种使位置较低的阶层受损  
而使自己获益的局面这对于合作的另一方亦即位  
置较低的阶层来说是十分不公的必定会使其产生  
诸如不满抵触甚至是反抗的情绪以致于造成社  
会各个阶层之间的恶性互动有损于社会的和谐稳  
定和发展贯穿于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双赢互利这  
种理念的施行最终能实现努力使广大工人农民、  
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  
使他们不断得到看得见的物质文化利益从而使  
他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实行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是祖国的富强之道也是自己的富裕之  
也从而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为之共同奋斗[10]  
(111 。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洪大用.“政府转型与建设和谐社会改革形势分析会专题[N/ OL]. http:/ / www.xinhuanet.com, 2005⁃02⁃18ꢀ  
3]汝信等.2003 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汝信等.2005 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转引自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6]汝信等.2003 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7]中央电视台大型口述记录片百年小平第四集ꢀ  
8]李君如和谐社会问题研究笔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4)ꢀ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Perfection of Income Distribution Mechanism to  
Build Harmonious Society  
CHEN Le⁃xiang, SONG De⁃hui  
Politics Institute,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4;  
Politics Education Institute,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8, China)  
Abstract:To build harmonious society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task of the CCP facing “the golden  
period of development” as well as “a period of protruding contradictions”. It calls for priority in efficien⁃  
cy, perfection of income distribution stimulating mechanism, stimulation of creative ability and realization  
of everyone doing his best for a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fairness, perfection of income distribution bal⁃  
ancing mechanism and realization of everyone getting what he deserves for a solution of contradictions, to  
complete the great task.  
Key words:harmonious society; income; distribution  
责任编辑苏雪梅]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