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 卷第1 期
2006 年1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3,No.1
January,2006
华兹华斯诗歌中的
非生物自然意象
张ꢀ 叉
(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
ꢀ 摘要:非生物自然意象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 华兹华斯诗歌
中的非生物自然意象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风、云、暴雨、大洪水、波浪、河流、溪水、山谷。 这些意象内涵丰富,具有
独特的个性,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华兹华斯诗歌的魅力。
关键词:华兹华斯;浪漫主义;非生物自然意象;风;云
中图分类号:I561ꢁ 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06)01⁃0083⁃04
ꢀ
ꢀ 华兹华斯(Wordsworth)也善于在诗歌中营造意象,其中
人以教诲的风、具有破坏力的风四种。
最值得注意的当属自然意象,这并不是偶然的。 古人云:“法
象莫大乎天地。”[1](《周易·系辞上》,82 页)今人曰:“人的思
想情感和自然的动静消息常交感共鸣。 自然界事物常可成
为人的内心活动的象征。”[2](26 页)自然意象又可分为生物
自然意象和非生物自然意象两类,本文仅对华兹华斯诗歌中
的非生物自然意象作一简单的梳理和研究。
1.给予创作灵感的风。 在基督教创世和创人故事中,上
帝的风同上帝的灵魂、上帝的精神、上帝的呼吸是相通的。
“上帝的灵(the Spirit of God)运行在水面之上”[5] (1 页),
“Spirit”亦可译作“精神”。 或译成:“上帝的风(a wind from
God)运行在水面之上”[6](1 页)。 “wind”亦可译作“呼吸”:
“上帝用泥土造人,朝他鼻孔中吹进生气,他就成了有灵的
人。”[5](1 页)或“然后上帝就用泥土造人,朝他鼻孔中吹进
生气,他就成了活生生的人” [6] (3 页)。 “生气” 译自“the
breath of life”,“上帝的灵创造了我,全能者的气给了我生
命”[6](799 页),“但的确它是人里的灵,全能者使人聪明的
气”[6](798 页),“气”译自“breath”,“灵”译自“spirit”。 当
一个人承受到神圣所赐的灵感时,从字面上讲,他承受到了
神或缪斯的气息和风。 按照古典信仰,这种超自然之气息曾
使宗教传使和预言诗人受启悟而发幻想之言。 据《新约全
书》载,这是精灵赐给他的言语。 爱默生(Emerson)《随笔:
第一集·论超灵》 (“The Over⁃Soul”,Essays: First Series):
“他们的言词一定会像刮起的风一样悦耳动听,响彻千家万
户。”[7](425—426 页)在斯多葛派观念中,灵魂、神灵、清风
在字面上是一种气息、神气,它们充溢着整个物质世界,也构
成每个人的心灵。 艾布拉姆斯(Abrams)认为,在浪漫主义
华兹华斯诗歌中的非生物自然意象有很多,其中主要的
有风、云、暴雨、大洪水、波浪、河流、溪水、山谷等。
(
一)风。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风的意象经常出现,内涵
十分丰富。 “在中世纪天上的神是万物的主宰,到了文艺复
兴时期是地上的人主宰万物,而浪漫主义诗人则让介于天和
地之间的风统领万物”[3](43—44 页)。 浪漫主义诗人从神
话、原始观念中掘取文学素材,并把古代祈祷模式作了世俗
化的改变,使在神话、宗教和宗教诗中被大量运用的风在浪
漫主义诗歌中得到了持续不断、史无前例的运用,这是非浪
漫主义诗人不可比拟的,因此风“完全可以看成是浪漫主义
特有的意象或典型形象”[4](220 页)。 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
主义时期第一代诗人的代表人物,风自然成了他诗歌中一个
非常重要的意象。 在他的诗歌中,风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
按其含义可分为给予创作灵感的风、祈求神灵指迷的风、给
收稿日期:2005⁃10⁃10
作者简介:张叉(1965—),男,四川盐亭人,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83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自然之魂、宇宙之灵常常保持原始之空气特质,这种特质
同人的灵魂以及近似字面意义上的灵感力量在内涵上是一
致的。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风是灵感的触发因素和象征,雪
莱(Shelley)的《西风颂》、柯尔律治(Coleridge)的《风瑟》俱
是佳例。 艾布拉姆斯认为,在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之风一
经诗之处理,就成了别冬返春时生机盎然、万物复苏以及诗
歌灵感复萌之触发因素和外在对应之物。 《序曲》第1 卷:
3.给人以教诲的风。 华兹华斯认为,笛卡尔(Descartes)
的二元论和机械论造成了人和自然之间的隔阂。 风是运动
中的气流,它将人和自然连接了起来。 自然界的风不仅是人
类呼吸的类比象征,而且当它吸入体内后亦同化成呼吸了。
轻风柔气一直弥漫渗透到了人类心灵的深处,风把人类的灵
魂和自然的精神融合到了一起。 如《序曲》第12 卷第9—14
行中的“欢乐的气流”,“柔和的轻风”,能予人类以教诲,“能
教导傲慢的人类如何给予而不冒犯,索取而不伤害”[8](311
页),使人类保持精神的健康。 可以说,在华兹华斯的诗歌
中,风能使人类摆脱傲慢与麻木,洗涤灵魂,提升精神境界,
风的意象有给人类以教诲的意蕴。
ꢀ
ꢀ
ꢀ
ꢀ
ꢀ 啊,这轻轻的微风中含着祝福———
ꢀ 下凡的仙客,当他吹拂着我的
ꢀ 脸颊,似有意无意地从绿色的田野,
ꢀ 从远方碧蓝的天宇送来欢乐[8](1 页)。
轻风是浪漫主义诗歌中常用的名词,具有丰富的精神含义。
据上下文判断,此处轻轻的微风象征着创作的灵感。 丁宏为
解释道:“第七卷第2 行称本卷第1—45 行为‘欢快的引
言’。 此引言作用之一是说轻风赋予了灵感。 传统的史诗开
头时,诗人往往祈求缪斯给予帮助,此处轻风似取代了缪斯
的地位。”[8](注6,26 页)《序曲》第1 卷第33—45 行[8] (2
页)出现了芳风、和风,它来自天上,亦是灵感之象征。 丁宏
为分析道:“天上的风也指天赐的灵感,它引起内在的呼应,
即想象或心智的能力,于是形成巨大的创造能量。”[8](注5,
4.具有破坏力的风。 在西方文化中,风也是具有破坏力
的。 《旧约全书·列王纪上》说:“那时,有一阵大风在耶和
华面前出现,它来势强烈,崩山碎石,但耶和华不在其中;大
风之后有地震,但耶和华不在其中;地震之后有火焰,但耶和
华不在其中;火焰之后有微小的声音。”[6](547 页)《旧约全
书·约伯记》说:“上帝一出气,他们就灭亡;/ 上帝一发怒,
他们就消没。”[10](762 页)《新约全书·使徒行传》说:“太
阳和星辰多日不显露,又有狂风大浪催逼,我们得救的指望
就都绝了。”[11](242 页)艾布拉姆斯认为,浪漫主义的风是
一种典型的无拘无束的狂风,即使在温柔徐和时,也孕含着
破坏性暴力的威胁。 这在华兹华斯的《序曲》 第11 卷第
164—167 行可以得到印证[8](295 页),此处之疾风指的是法
国革命中出现的暴力、血腥等令人失望的势力,它给华兹华
斯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1793 年,第一次反法联盟形成,法国
又有了新的敌人。 罗伯斯庇尔以对外需要为借口在法国采
取了许多极端的做法,挑动了全国的疯狂。 诗人用风暴这一
意象对这一疯狂的形象作了生动的描写[8](272 页)。
(二)云。 云在华兹华斯诗歌中内涵亦很丰富。 按其含
义可分为自由的云、变幻的云、孤独的云、压抑的云、遍布四
方的云五种。
2
6 页)在《序曲》第五卷第596 行中,出现了疾风意象。 它远
非自然意义上之风,而是同文学创作相关的意象,它指的是
来自上天之灵感。 在《序曲》第14 卷第398 行中,出现了轻
风意象。 习习轻风同诗歌吟诵是联系在一起的,轻风象征着
创作灵感。 可以说,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风能给予人以创
作灵感,是灵感的象征。
2
.祈求神灵指迷的风。 “风乍起,通常与冬去春来的季
节变换相联系,与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相呼应:茕茕不群之
后的交流融洽,心灰意懒之后的生活刷新、感情复萌,想象力
枯瘠之后的创造力迸发。”[4] (195 页)。 据柯尔律治在《献
给华兹华斯》中追忆,1807 年,柯尔律治正处于精神低潮之
际,华兹华斯把自己完成的代表作读给他听,作品中抒写的
是华兹华斯胸中的春风萌动。 柯尔律治在聆听之际,突然感
到华兹华斯那庄严的声调犹如一股劲风使他震撼,这股劲风
就如同《抑郁颂》中的那股自然之风一样。 后期的华兹华斯
同弥尔顿(Milton)很相近,常常藉激发诗性的催动生机的微
风来祈求神灵之指迷。 他的想象力曾一度枯瘠,但靠着那些
永不磨灭的记忆,他的想象力又重新得到滋养,并且不知不
觉地丰腴、充实起来。 那些永不磨灭的记忆便是他所谓时间
长河中的两个定点,一个同一个女人相关,“她的衣服被劲风
掀起,冉冉飘曳”[4](203—204 页),一个是“劲风和雪雨”[4]
1.自由的云。 在华兹华斯有的诗行中,云的意象具有自
由、闲适的含义。 《序曲》第1 卷第65—69 行中,秋高气爽,
夕阳西下,白云悠悠,林荫片片,这是一个非常闲适的意境,
“白云”[8] (3 页) 这一意象象征着身心的悠闲和精神的自
由。 《序曲》 第1 卷第352—356 行中,“白云” 二字之前有
“静憩的”几个字充当定语,白云意象具有恬静、悠闲之含义
[8](14 页)。 在《序曲》第10 卷第63—69 行中,亦出现了白
云意象。 它指的是英国湖区山野居民的生活,也具有安恬、
自由之含义。
2.变幻的云。 在西方文化中,云有变幻、消逝之义,《旧
约全书·约伯记》:“惊恐降到我,/ 驱逐我的尊荣如风;/ 我
的福禄如云过去。”[10](794 页)在华兹华斯诗歌中,云的意
象也有消逝、变幻之义。 《序曲》第5 卷:“虽然沉重,却如云
雾飘去,/ 或被神圣的光芒驱散———”[8](101 页)华兹华斯在
这里谈论的是人类所遭受的苦难,他希望人类能尽快摆脱
(
204 页),它们使“那堵旧墙头唱出凄凉萧瑟之歌”[4](204
页)。 《序曲》第7 卷第43—49 行里的“疾风” [8](168—169
页)指的亦非自然景物之风,而是象征着来自上天神灵之指
迷。 可以说,风同上帝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风在华兹华斯的
诗歌中有祈求神灵指迷的象征意义。
84
ꢀ
ꢀ
张ꢀ 叉ꢀ 华兹华斯诗歌中的非生物自然意象
它。 云的意象具有消逝的含义,在此用得恰到好处,充分表
达了他的愿望。 《序曲》第6 卷:
将部落同“云朵”[8](246 页)相比,云的意象具有遍布四方
的含义,表达了他对诸部落虽然地理上遍布四方但精神上结
成一体的赞叹。
ꢀ
ꢀ
ꢀ
ꢀ ……大地也在我们眼前
ꢀ 变换着她的形象与景色,如天上
ꢀ 快变的云朵[8](148 页)。
(三)暴雨。 1799 年11 月,诗人几近疯狂一气呵成《序
曲》中欢快的引言即第1 卷第1—45 行,随后,其创作有较长
时间的停留。 《序曲》第7 卷第5—8 行的“暴雨”意象指的
就是这一不可抑制的灵感,它是短暂的创作激情。
ꢀ ꢀ ……当时放声高歌,抑不住的
这里描述的是他同友人徒步旅游欧洲时的情景,该片断中出
现的云意象具有不断变化难于捉摸之意,是他对天气这一自
然现象瞬息即变心理印象之自白。 《罗布·罗伊之墓》 中
“
让王国像浮云一样变换,/ 服从于我的意旨”[12](170 页),
ꢀ ꢀ 激情虽疯狂,却短暂,如泻自乌云的
云的意象传达出不断变化、难于测捉之意,这是对罗布·罗
伊雄心壮志的生动描写。
ꢀ ꢀ 暴雨,冲下斯加菲尔的陡坡,
ꢀ ꢀ 消失于瞬间[8](167 页)。
3
.孤独的云。 在华兹华斯有的诗行中,云的意象具有孤
在自然现象中,暴雨来势凶猛、势不可挡,但它来去匆匆、不
能久长。 上引诗行中出现的暴雨意象指的就是这一不可抑
制的灵感,它是短暂的创作激情。
独、寂寞之义。 《水仙》中“我独自漫游,像山谷上空/ 悠悠飘
过的一朵云霓”[12] 94 页),诗中人独自漫游,郁郁寡欢,又
如一朵云霓,孤独地飘荡于天空,云之意象是他孤独心境之
象征。 《序曲》第1 卷:
(四)大洪水。 华兹华斯在《序曲》第5 卷第91—98 行
描述了自己的一个梦幻,梦中出现了“大洪水”意象[8](104
页)。 《圣经·旧约全书·创始记》记载,上帝在创造人类后
很快发现人类作恶太多,于是发“大洪水”毁灭人类,只留下
义人挪亚(Noah)一家。 显然,《序曲》诗句中“大洪水”的意
象化出于《圣经》,华兹华斯用它预示即将来临的法国革命,
而诗中“灾难”暗示的即是法国革命将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华兹华斯在《序曲》第5 卷第137—138 行中描述一个兼有塞
万提斯笔下骑士和阿拉伯人双重身份的梦幻人物时写道:
“洪水将淹没/ 世界,在他身后急速追来。”[8] (106 页) 这里
的“洪水”意象也象征着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法国革命。 他在
《序曲》第10 卷反思法国革命之时又写道:
ꢀ
ꢀ
ꢀ
ꢀ ……倘若选定的
ꢀ 向导仅是一朵飘游的孤云,
ꢀ 我就能知道去向。 终得喘息[8](1 页)。
显然,孤云乃华兹华斯自喻,有孤独、寂寞之义。
.压抑的云。 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云的意象也有压
4
抑、不快、痛苦之义。 《序曲》第3 卷描写,“那是个凄凉的早
晨,车轮在乌云/ 笼罩的平野上滚动,一路上我们/ 无精打采”
[
8](53 页)。 进入剑桥大学之后,他感到并不得意,“似乎在
错误的时间/ 来到错误的地方”[8](56 页),“曾经/ 一个单纯
的少年,无忧无虑,/ 无拘无束地游荡,如今来到/ 一处似像非
像人世间的地方”[8](72 页)。 他“无法忍受这校园的/ 拘
留,无法放弃乐趣而情愿/ 常年坚守指定的位置,享受/ 案
头的高雅与平静”[8](66 页)。 《序曲》第3 卷诗句中的“乌
云”意象的内涵是同他的这段生活经历有关的。 滚动的乌云
意味着阴沉的天气,阴沉的天气常给人带来抑郁的心情,故
乌云意象传达出的是他在这段学习生涯中所经历的阴沉和
不快的情绪。 《序曲》第8 卷第10—17 行中“乌云”[8](202
页)意象在这里表示的也是压抑和不快。 《序曲》第10 卷:
ꢀ ꢀ ……我清楚地看见,悲难的
ꢀ ꢀ 根源不在于它们,也不是由歪理
ꢀ ꢀ 谬论强加在它们身上的任何
ꢀ ꢀ 荒唐信条,而是世世代代
ꢀ ꢀ 积蓄下来的罪孽与愚昧,如巨大的
ꢀ ꢀ 水库,再不能承受那可怕的重负,
ꢀ ꢀ 突然溃决,让大洪水泛滥全国[8](277—278 页)。
《序曲》第5 卷梦幻中之“大洪水”意象只是对法国革命
暗示性的预言,而《序曲》第10 卷之“大洪水”意象则是对法
国革命直指性的评价了。
ꢀ
ꢀ
ꢀ
ꢀ
ꢀ
ꢀ
ꢀ 当太阳缓缓西沉,自然界一片
ꢀ 静穆,这声音就会响起———恶意的
ꢀ 哀乐! 每当听到它,都有阴森的
ꢀ 幻象涌来。 如乌云使情绪
(五)波浪。 波浪中出现了波涛意象,丁宏为解释道:
“波涛的形象指创作灵感的丰富。”[8](第一卷注5,26 页)这
一评论是有道理的。 要形成波涛必然要有丰富的水源,华兹
华斯用波涛这一意象来象征创作灵感再恰当不过了。
(六)河流。 丁宏为分析道:“河流的形象在诗中反复出
现,主要象征心灵的历程或追溯心灵历程的长诗。”[8](注4,
26 页)《序曲》第2 卷:“谁能挥着手杖,/ 指出‘我心灵之长河
的这一段源自/ 那方的泉水?’”[8](38—39 页)针对此处之
长河意象,丁宏为注释道:“河流作为心灵的形象又一例。”
[8](注14,50 页)《序曲》第9 卷:
ꢀ 低沉,还有对未来灾难的预感、
ꢀ 对人类的悲哀,以及内心的剧痛[8](272 页)。
在1793 年形成的第一次反法联盟中,英国是重要成员。 约
在六至八月间,华兹华斯在怀特岛上看到英国舰队在波特茅
斯港外结集待命,不禁悲从中来。 “乌云”意象指的就是英
国舰队中发出的炮声,它给人带来了压抑、悲哀和剧痛。
5
.遍布四方的云。 在华兹华斯诗歌中,云的意象还有遍
布四方的含义。 《序曲》第9 卷第377—379 行中,华兹华斯
85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截在我们的院中,很快便失去
ꢀ
ꢀ
ꢀ
ꢀ
ꢀ
ꢀ
ꢀ
ꢀ
ꢀ 就像一条长河折返回溯,
ꢀ 重历他的行程,直至觅见
ꢀ ꢀ 欢声笑语,只沿着好事者修建的
ꢀ 最初流经的地域———(似乎是)因为
ꢀ 屈服于对旧日的回忆,也由于恐惧的
ꢀ 支配,怕直线的路途会使他过早地
ꢀ 没入汹涌的大海———我们,我的
ꢀ 朋友! 我们也一直在回还,重溯,
ꢀ 造成盘桓缠绕的拖延[8](232 页)。
ꢀ ꢀ 平滑石槽缓缓流淌(任人
ꢀ ꢀ 摆布,全无自己的意愿),像受到
ꢀ ꢀ 恶意的安排,或中了阴险的诡计[8](83 页)。
从上下文来判断,“溪水”的含义已非常清楚:它象征着天性
纯洁、热爱自由、任性野性甚至放荡不羁的少年,是少年华兹
华斯之自指。
丁宏为分析,此处之河流意象“代表着追随心灵的长诗”[8]
注14,50 页),“以长河象征诗人的写作过程,将这部长诗的
(八)山谷。 在他的诗歌中,山谷意象频频出现,比较引
人注目。 这一意象具有蕴藏着丰富精神内涵的心灵依托之
含义。 《序曲》第5 卷第426—430 行是他记忆中儿童时期家
乡的山谷,他对它产生了特殊的感情:迷人、新奇,令人难以
忘怀。 《序曲》第6 卷第500—503 行是他记忆中青年时期徒
步游览欧洲多国时所见到的山谷。 同现实社会尤其是令人
窒息剑桥大学的生活相比,这是一个难得的去处:幽静、诱
人,令人流连忘返。 关于这个山谷,他在《序曲》 第6 卷第
517—520 行继续作了描写。 从以上几处个诗歌片段看,山
谷意象所指示的是一个蕴藏着丰富精神内涵的心灵依托。
在《序曲》第8 卷第56—69 行中,他描绘了一个幽谷,它是英
国湖区山野海尔芙琳(Helvellyn)人民的生活之地,人们在这
里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这一幽谷同喧嚣的工业社会形成
了鲜明的对照,指示的是一种安恬的生活境界。
(
结构特点告诉读者”[8](注1,254 页)。 对于《序曲》第14
卷第193—205 行[8](352 页),丁宏为认为:“此处再用河流
的形象,有总结的意味。”[8](注17,365 页)这是中肯的评论。
(
七)溪水。 在华兹华斯诗歌中,溪水意象的内涵较为
丰富。 按其含义可分为舒缓创作灵感的溪水、纯洁的溪水、
自由的溪水三种。
1
.舒缓创作灵感的溪水。 《序曲》第7 卷第8—12 行[8]
(
167 页)中出现的溪流意象指的就是这一和风细雨而又比较
持久的创作灵感。 在1799 年11 月很快完成《序曲》引言后,
华兹华斯的创作激情陡然消失。 随后灵感重新出现,舒缓而
平稳。 自然现象中的溪流一般来势平平、奔流舒缓,但它细
水长流、天长日久。
2
.纯洁的溪水。 《序曲》 第4 卷第222—227 行[8] (89
诗人要用意象成功创造出诗歌,他所使用的意象必须是
独特而有个性的。 伟大的诗人在意象的运用方面是独特而
有个性的,如陶渊明的菊、李白的侠、杜甫的瘦马、陆放翁的
梅、谢灵运的池塘春草、薛道衡的空梁燕泥,莫不如此。 同世
界文学史上其他所有伟大的诗人一样,华兹华斯在其诗歌中
所运用的非生物自然意象也是独特而有个性的。
页)描述的是白发苍苍的房东老太太。
溪水是自然的,它自由、清澈、明净,他通过这一意象对
她清纯、善良的人格进行了赞扬。
3
ꢀ
.自由的溪水。 《序曲》第四卷:
ꢀ 还有那任性的溪水,放荡不羁,
ꢀ 像野性的少年,在山里长成,但自从
ꢀ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1]阮元校刻. 十三经注疏:上册[Z]. 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朱光潜. 文学上的低级趣味:上[A]. 谈文学[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6.
3]杜维平. 以诗论诗———英国经典浪漫主义诗歌解读[J]. 外国文学, 2003, (4).
4] 阿布拉姆斯. 意象与文学时尚[A]. 汪耀进编. 意象批评[M].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9.
5]The Books of the Old Testament, The Holy Bible. Thomas Nelson Inc., 1977.
6]The Books of the Old Testament, Holy Bible. China Christian Council.
7]吉欧·波尔泰编. 爱默生集:上[M]. 赵一凡,蒲隆,任晓晋,冯建文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3.
8]威廉·华兹华斯. 序曲[M]. 丁宏为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9]汪耀进编. 意象批评[M].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
10]旧约全书. 圣经(新标准修订版、新标准和合本)[M]. 中国基督教协会.
11]新约全书. 圣经(新标准修订版、新标准和合本)[M]. 中国基督教协会.
12]华兹华斯诗歌精选[M]. 杨德豫译.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0.
[
责任编辑:张思武]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