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og title
搜索
33 卷第期  
2006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3,No.1  
January,2006  
社会语言学框架下的儿童外语学习探讨  
金黛莱鉴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摘要不少学者以二语习得理论研究儿童英语教学的有关问题 本文作者在社会语言学的框架下讨论中国儿  
童的英语学习认为我国儿童在中国这样一个非英语的环境中只能是学习英语而绝非习得英语他们在英语的学  
习过程中由于缺乏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而面临着诸多障碍。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第二语言习得语言环境直接途径  
中图分类号H319ꢁ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0601⁃0102⁃04  
社会语言学研究人们的言语与其社会身份之间  
学习汉语的动机首先是希望自己能像周围其他人一  
样成为社会中的一员在他们看来要想得到社会的  
承认就要像社会中其他成员一样能使用这种语言。  
真实有效的语言环境以及所学语言就是他们生活中  
的一部分而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个人因素除学习动  
机外还有兴趣焦虑感等因此儿童外语教学首要  
的是培养其学习外语的兴趣。  
的关系一方面透析语言对社会地位的反映另一方  
面揭示语言对社会结构的强化与再创造本文拟从  
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目前我国外语教育中的儿童英  
语学习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我国儿童的英语学习过  
过程中引起障碍的主要因素以及解决的策略。  
对儿童的英语学习过程的研究应首先基于语言  
习得与语言学习的区别语言习得是在自然语言情  
景中无意识地掌握语言即在自然语言交际的情景  
中通过语言交际活动获得交际经验并在无意识中  
习得语法的一般规则语言学习即是学习语言系  
这是学生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而掌握的语法规则,  
它可调节习得系统但无法转化为习得系统甚至无  
法改变二语习得的进度但可调节某些语言表达  
第二种是交际的需要继乔姆斯基(Chomsky)  
提出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之后海姆斯  
(Hymes)又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  
tence)这一对外语教学至关重要的概念据海姆斯  
(Hymes)的观点乔姆斯基(Chomsky) 的语言能力  
可以称之为语法能力即人类与生俱来的掌握母语  
的能力然而社会成员在社会中交际时仅有语法能  
力是不够的还需要交际能力即知道如何与人沟  
懂得在具体的场合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交际  
能力是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获得的社会化过程是  
一个人从无知无识的生物人体成为一个社会成员的  
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必须学习某个特定社会所长  
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和规范使自己能适应社会  
的需要取得生活在社会里的资格[2](35 交际  
1]儿童的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有着其语言的共  
但由于所处的语言环境的不同又更多的表现为  
各自的特性首先我们从语言学习的动机分析儿童  
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过程的异同儿童对语言的习  
得体现为以下两种需要。  
第一种是进入社会的需要进入社会的需要是  
第一语言习得的一个很强烈的动机正如我国儿童  
收稿日期2005⁃11⁃16  
作者简介金黛莱(1964─),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  
崔鉴(1979─),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102  
金黛莱社会语言学框架下的儿童外语学习探讨  
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家庭环境社会经历和实际需  
要密切相关在外语教学中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  
素质的体现它不同于二语环境的交际能力二语  
环境下的交际能力主要是使别人能够听懂自己自  
己也能够听懂别人从而达到交际目的。  
习得的方式和规律。  
社会文化差对儿童二语习得的影响  
社会文化对儿童二语习得的影响在儿童的词汇  
学习有典型的表现从词汇意义上来说英汉词汇  
在其概念意义相同的情况下由于社会文化差异而  
产生内涵意义差异使儿童对某些词的理解往往存  
在偏差[4](143 例如由于缺乏对西方饮食文  
化的了解儿童很难将热狗中的面包”  
联系起来中国人称红茶缘于中国人以茶水的颜色  
来命名而英美民族则是按茶叶的颜色来给其命名,  
故称之为黑茶”。 因此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英美  
社会文化缺链往往导致其语言输入过程的障碍[5]。  
从亲属称谓上来说英美民族的称谓不分亲属  
关系的父系和母系也不分亲属关系的排行次序。  
brother sister 不分年龄大小既可以表示哥哥、  
姐姐也可以表示弟弟妹妹 Grandmother 和  
grandfather 也不分父系或母系可以是祖父母也可  
以是外祖父母而中国由于受家族制度及礼教的  
影响有着与英美民族不同的道德规范总是要分哥  
弟弟等等对英汉两种文化差异缺乏了解使儿  
童在运用brother, sister, grandmother, grandfather 等  
称谓时往往产生困惑而有的英语老师索性教他们  
elder brother 来表示哥哥younger brother 来表  
示弟弟这种将中国社会文化强行植入英语教学的  
作法是不甚可取的。  
同理儿童的第二语言习得也不能局只限于语  
法能力的习得还应侧重于交际能力的习得然而  
在一个非英语的语言环境中我国儿童在英语学习  
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语言系统差异对儿童二语习得的影响  
语言系统自身的差异对儿童二语习得产生着重  
大影响[3]以复数表达方式的习得为例英语复  
数的表达方式比较复杂其一英语名词的单复数  
形式不像汉语名词的单复数形式那么简单灵活单  
复数形式则绝大多数不相同在这不相同中又可细  
分为规则变化与不规则变化规则变化仅仅是名词  
形式上的规则变化而涉及到规则变化后的语音又  
有各种方式其二 英语的人称代词系统也相对复  
汉语的人称代词复数只需要在后边加上”  
就可以表示而在英语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与单数  
形式中除了第二人称复数形式与单数形式一样其  
它完全不同其三英语的谓语动词因主语的单复  
数而发生响应的形态变化而汉语的谓语动词则不  
需要因单复数而发生形态变化我国儿童在习得汉  
语时通常在二至三岁就已经基本掌握了复数表达  
方式当接触到英语的复数表达方式时在短时间  
内就很难掌握又如我国儿童在汉语语言习得过程  
中较少出现语法错误而在学习英语时即使是掌握  
得很好的学生也时常出现语法错误归根结底这  
是英语与汉语在语言形式上差异决定的从理论上  
儿童语言习得受制于两个重要因素即认知的复  
杂程度和语言形式的复杂程度从认知的复杂程度  
来说各族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基本上是相同的不  
会有太大的差异而实际上制约儿童语言习得的主  
要障碍就在于语言形式的复杂程度各种语言存在  
着不同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语言以及语言中的  
各要素的复杂程度也有所不同我国儿童在汉语习  
得过程中形成了相应的特点遵循汉语习得的方式  
和规律而英语与汉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在很多  
方面存在较大差别汉语习得的方式和规律并不一  
定适用于儿童的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因此应在外语  
教学中培养儿童形成新的语言特点遵循符合英语  
语言观念差异对儿童二语习得的影响  
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对语言的认识情感和审美  
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语言观念是  
社会观念在语言方面的具体体现在儿童的外语学  
习中语言观念产生着重要影响然而又往往容易被  
忽视在对待语言的态度上中国人有重书面语轻  
口语强调强度记忆的传统观念在我国儿童的母  
语习得过程中背诵唐诗宋词被作为一重要手段而  
广泛采纳尽管儿童并不真正理解其含义甚至不认  
识中国文字而在西方却有较早的说话传统这  
种语言观念使得西方儿童在习得语言时也把口语  
作为一个习得的重点中西方对待口语的不同态度  
导致了我国儿童和西方儿童在语言习得上的一些差  
联系到我国儿童的外语学习大多数儿童在学  
习英语时习惯于背诵而家长和老师也将能否背诵  
好句型或课文作为衡量儿童是否学好外语的标准。  
在对儿童外语学习的引导中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  
10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都教导学生注重语言能力即语法和语言知识忽视  
了交际能力然而从语言的发展和学习语言的规  
律来看交际能力应是居先的任何人学习一种语  
如果只有读写能力而听不懂说不出那么运用  
语言进行交际就要受到很大限制交际能力是说话  
的人在有文化意义的场合中为了有效地进行交际所  
需要知道的知识即能辩别组织合乎语法的句子;  
能在恰当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恰当的语言能判断哪  
些语言形式可以接受哪些不可以接受由此可见,  
语言观念的转变是儿童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  
只有家长和教师的语言观念转变了才能正确、  
合理地引导和帮助儿童的外语学习。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以上讨论的影响我国儿  
童学习外语的几个方面归纳为缺乏一个良好的语言  
环境语言环境决定学习者与语言材料的关系包  
括接触语言材料的机会和这种机会的性质即是否  
是真实语境真实材料接触的广度深度频率以及  
接触的正式或非正式途径等等[8]我国儿童在缺  
乏真实语言环境中只能学习外语而不能自然习得  
外语因此要对我国儿童外语教学进行改革需要从  
教学途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入手创造适合我国  
社会语言环境适合儿童身心特点的英语学习机会,  
使儿童独具的语言习得潜能在外语大环境中得以激  
活发挥。  
社会阶层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  
采取听说习惯途径即直接途径是激活儿童语言  
习得潜能的有效策略儿童的语言习得过程是直接  
感知体验模仿语言现象而非先习得语法规则再  
根据规则遣词造句[9]相对于不适合儿童时期的  
心理特点的认知途径直接途径强调感知体验模  
仿的习惯过程适合儿童理解能力弱但善模仿好表  
现等心理特点因此利于激活开发利用其语言习  
得潜能在我国外语大环境中儿童语言习得所需  
要的二语小环境是可以创造的这就是课堂教学环  
。  
社会阶层以收入衡量一般分为低收入阶层低  
中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各阶层的  
收入状况与其受教育水平紧密相关任何儿童都在  
特定的社会阶层中生活根据伯恩斯的观点不同阶  
层青少年的言语能力存在差别他认为在中层阶  
级及其附属阶层中生活的儿童会用复杂的和局限的  
两种语码而底层阶级的某些阶层特别是在下层劳  
工阶级中生活的儿童则只会用局限语码生活环境  
的差别同样影响儿童对语码的获取因为生活环境  
不同使儿童对于某些词的意义的体验就不同[6](89  
同时家庭和社会的文化素质以及对外语教育  
的重视程度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也很大伯斯塔  
(Brustall)1975 、1979 年以英国中小学生学法  
语为研究对象发现无论男生还是女生他们的社会  
经济状况与法语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关系[7]来自  
中产阶层的儿童通常要比来自低收入阶层的儿童法  
语成绩要好当然这和学习态度也有关系来自  
低收入阶层的孩子通常到了初中二年级就放弃了法  
语学习而来自中产阶层的儿童则有更多的可能性  
继续学下去其它一些对外语课堂教学的研究也表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孩子比家庭社会经济  
地位较低的孩子在学习上更成功需要说明的是,  
并不是社会差别本身对学业产生影响而是个体处  
于不同的社会阶层的生活经验以及他们的态度导致  
了学业的差异现代教育的概念是给每一个儿童提  
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与合理的学习环境因此我国  
正在进行外语教学改革争取为所有外语学习者创  
造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  
听说法情景法视听法等课堂活动均属直接途  
径方法这些方法给儿童提供大量感知体验模仿  
的机会能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其学习效果事实上课堂活动可以逼真地模  
拟二语环境当然教师的语言素质在很大程度上  
也会影响课堂活动的质量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  
着国家教育投入的增加随着教师教育工作的深化,  
教师的语言素质会得到不断的提升。  
采取直接途径的主要目标应放在培养儿童的语  
言能力而非包括语音规则句法规则词法规则等语  
言知识的传授尤其是对低龄儿童应以培养听说能  
力为主再逐步培养初步的读写能力以保护和调动  
儿童的语言习得潜能知识传授不符合儿童语言习  
得过程的特点操作不当可能会扼杀小学生语言习  
得潜能因为知识传授不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  
特点会使学生兴趣索然甚至产生反感从而使教学  
内容成为儿童的学习负担因为语言能力是通过语  
言表现的就认为语言知识是不可少的这实际上是  
对语言语言知识(usage)和语言能力(use)等基本  
概念的认识产生了误区就儿童阶段的词汇学习而  
我国儿童外语学习的有效途径  
104  
金黛莱社会语言学框架下的儿童外语学习探讨  
能流畅完整地表达或理解比知道动词名词及  
物不及物可数不可数在句子中作什么成分等等语  
言知识显得更为重要。  
力的社会文化因素形式是否可能实际是否可行、  
运用是否得体及语言的可接受性心领神会养成  
较高的社会语言素质因而不教语言知识儿童就不  
能学到东西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虽然传授语言知识不是儿童英语教学的主要目  
但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仍然可以是相当丰富的。  
例如不传授包括音标在内的语音规则但是通过听  
说习惯途径儿童可以学习正确地使用发音器官正  
确地发音掌握单词和句子的重音和节奏掌握对话  
的语调节奏和语流掌握不同的重音语调所表达  
的不同的情感和意思更重要的是通过模拟二语  
真实语境的课堂活动使儿童默移潜化地对语言能  
总之语言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10] (117 ,  
要让我国儿童在一个非外语环境中有效地学习外  
其学习的过程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诸因素、  
创造适合我国社会语言环境适合儿童身心特点的  
学习和教学模式等问题仍然是语言教育工作者将  
长期面临的研究任务。  
参考文献:  
1]Krashe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Pergamon.1982. 转引至 袁秀萍儿童英语教学原则  
及模式探究[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5, (5).  
2]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3]杨晖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大学外语教学[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1,().  
4]张维鼎语言文化纵论[M].成都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2.  
5]左迎春文化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2,().  
6]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7]Ellis R.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转引自 桂永霞 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社会因素与外语教学  
J].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 2000,(8).  
8]张思武英语学习过程诸因素探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9]张思武社会语言环境与小学英语教学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 2003.  
10]陈松岑社会语言学导论[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  
Child English Learning in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  
JIN Dai⁃lai, CUI Jian  
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8, China)  
Abstract:Many scholars study and guide child English learning in China by applying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intend to conduct a discussion of this issue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social linguistics holding that Chinese child English learning, in the non⁃English envi⁃  
ronment, is only to be considered as a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rather than a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  
tion. And the young learners, due to a lack of a favourable language context, face considerable obstacles  
in the proces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Key words:sociolinguistics;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anguage envi⁃  
ronment; strategies  
责任编辑张思武]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