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 卷第1 期
2007 年1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4,No.1
January,2007
国家助学贷款的证券化模式
及其法律分析
程ꢀ 荃
(
暨南大学法学院,广州510632)
ꢀ
ꢀ 摘要: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是将助学贷款债权销售给私有资本持有者,使它们成为能在私有资本市场上具有
投资价值的资产。 这为助学贷款体系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并使之具有流动性,分散了违约风险。 我国当前的法律
体系中已存在有利于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发展的因素,同时也有一些法律障碍和立法空白。 改善法律环境,审慎
发展助学贷款证券化“二级市场”,有利于推动银行开展助学贷款业务,增加我国高等教育的非公共基金收入来源,
使教育资源短缺的状况得到缓解,从而为公民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法律分析
中图分类号:DF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07)01⁃0040⁃06
ꢀ
ꢀ 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发端于1970 年代的美国,是发起人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在未来产生可预
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或资产集合(在法学本质上是债权)出售给特设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由
SPA 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分离和重组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并增强资产的信用,转化成由资产产生的现金流担
保的、可自由流通的证券,销售给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 在这一过程中,SPV 以证券销售收入偿付发起人的
资产出售价款,以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偿付投资者所持证券的权益。 资产证券化是融资过程,也是融资方式、
[
1]6-7
金融工具和金融发展趋势
。
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具有直接融资和表外融资等优势的资产证券化在亚洲资本市场发展迅猛,形式也
渐趋多样。 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新加坡、中国香港及台湾地区都积极利用这一金融工具为本地经济服
务。 我国自1990 年代起,成功进行了珠海机动车辆收费、中远集团航运收入、中集集团应收款证券化等资产
[
2]
证券化离岸操作,开始我国的资产证券化。 2005 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
成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这标志着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在中国正式启动。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国家贴息的、国有银行承办的、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无担保贷款,
它集政策、福利、教育、金融为一体,是一种以信用方式提供的个人教育消费信贷。 2001 年-2004 年以来助
学贷款余额在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中所占比例为0.4%-0.5%,与个人住房贷款以及汽车信贷、信用卡消费贷
[
3]
款共同构成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一个大头,三个辅助”的格局。 因此,在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探索前进的
过程中,国家助学贷款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呈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
一ꢀ 国家助学贷款的法律基础及其现实困境
(
一)国家助学贷款的法律基础
收稿日期:2006⁃08⁃31
作者简介:程荃(1975—),女,安徽滁州人,暨南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
4
0
ꢀ
ꢀ
程ꢀ 荃ꢀ 国家助学贷款的证券化模式及其法律分析
1
ꢁ 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受教育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要求国家积极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条件和机会,通过学习促进身心发展,以获
得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机会的基本权利。 《世界人权宣言》第二十六规定了“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表明受教育权
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是国家的义务和责任。
具体到高等教育方面,《反对教育歧视公约》(1960)第四条要求缔约国“使高等教育根据个人成绩对一
切人平等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第九条规定:“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2
ꢁ 政府有责任帮助公民完成高等教育
约翰斯通(D. Bruce Johnstone)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认为,根据“谁受益,谁付款”的原则,高等教育
[
4]
的各种成本应由学生本人、学生家长、纳税人、政府以及社会慈善机构共同承担。 该理论符合高等教育产
品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并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政府面临的高等教育财政危机。 我国从1989 年开始实行大学
收费制,每学年学费由最初的200 元涨到如今的4000—10000 元。 涨幅近10 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 此时,
只有确立合适的资助制度,才能避免高校收费剥夺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 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指出应积极为一些特殊目标群体的人接
受高等教育“提供便利条件”,“特殊的物质帮助和特殊的教育解决办法,可以帮助这些群体克服在接受和继
[
5]407
,我国政府也提出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政策目
续接受高等教育方面所遇到的障碍”
标。 为了帮助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于1999 年应运而生。
ꢁ 国家助学贷款中各方的法律关系
3
在我国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中,贷款学生与银行之间是借贷合同关系,属于法律上的合同之债。 该
合同受《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民事法律规范的调整。 学校是介绍人,与学生关系密切的自然人(学生家
长、辅导员或班主任等)是见证人。 介绍人、见证人并非担保人,因此在法律上与贷款之债并无直接联系。
由于政府在该贷款体系中只是提供贴息等优惠政策,而贷款按银行的商业贷款模式运作,学校和银行均
未得到授权而成为行政法上的行政主体或被委托的组织,因此政府并未与学生形成任何行政法律关系。
2
004 年,政府对原有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进行了调整,设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由财政和高
校各承担50%,分担银行风险,促进助学贷款。 该专项资金在国家助学贷款关系中具有一定的担保功能。
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面临的困境
ꢁ 贷款规模发展缓慢,结构失衡
(
1
我国自1999 年实行助学贷款政策以来,截至2005 年2 月,相关部门累计审批国家助学贷款96 亿元,涉
及学生115 万人。 虽然在总体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相对于贫困学生的人数和贷款需求来说,其规模还是
太小。 2004—2005 学年,全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中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约263 万人,其中经济特别
困难的学生有122 万人。 2004 年,全国有80 万名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实际发放人数为35 万人;申请贷
款金额为140 亿元,实际发放贷款金额为57 亿元。 同时,国家助学贷款投入的地区结构不平衡。 经济发达
地区国家助学贷款的投入情况较好,例如浙江省获贷学生数达到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数的90.16%,而西部地
[
6]
区在这一指标上远远低于平均水平,青海省仅有30%的经济困难学获得助学贷款
。
2
ꢁ 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性要求和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之间的矛盾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授信业务,受到市场运作规律的制约。 助学贷款的资金来源是银行
吸收的存款,银行的营利性和安全性目标要求贷款的发放必须遵循信贷资金运动的基本规律。 因此,银行审
慎风险管理和给予困难学生足够的信贷支持之间存在冲突。 虽然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能够带来好的社会效
益、培养优质的潜在客户,但是由于成本高、利润薄,手续烦琐,贷前、贷中、贷后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相对于
其他贷款管理成本高,严重影响了银行开展这项业务的积极性。
3
ꢁ 贷款风险大,违约率高
助学贷款市场是信息不对称市场。 高校通过核实相关文件资料来确认申请贷款学生信息的真实性,但
4
1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是不能到生源地实地调查。 银行无法了解贷款学生的真实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在选择发放助学贷款的对
象时存在逆项选择。 另外,由于学生就业的流动性大,银行很难掌握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我国的个人征信体
系又很不完备,这又使助学贷款有着一定的道德风险。 同时,由于助学贷款的还款期限(4—6 年)较短,大学
生就业率走低,收入水平不高,导致目前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现象极为普遍,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国家助学贷
款的不良贷款率高达20%—40%。 面对困境,国家助学贷款如何“突围”成为当前的热点议题。
二ꢀ 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的结构模式及法律环境
助学贷款是各国高等教育财政中最复杂、最具争议、经常被误解然而又可能是最重要的问题,在高等教
[
7]1
育公共政策议程上越来越受关注。 美国的高等教育助学贷款体系最为发达,不仅资助主体多元,而且资
助形式多样。 其中,斯坦福贷款约占美国助学贷款总额75%。 该贷款依托于政府的再担保来提高助学贷款
的信用等级,进而通过助学贷款资产证券化实现在二级市场的流通来规避不良贷款的风险,因而其运作极其
成功,贷款违约率低至5.4%。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我国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试
点的同时,探索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模式相信对解决当前助学贷款市场面临的困难有所裨益。
(
一)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的结构模式
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是将贷款债权销售给私有资本持有者,使之成为在私有资本市场上具有投资价值
的资产,为助学贷款体系提供更多的资金并使之具有流动性,从而分散违约风险。 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过程
涉及的范围很广,除了高等教育发展状况、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育情况、外部政策及法律制度的完备之外,各
专业机构分工合作至关重要。 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的基本参与主体和交易结构模式的设计如图所示。
1
ꢁ 由发起人组成国家助学贷款资产池(Asset Pool)
发起人分析自身的融资需求,确定符合条件的助学贷款成为证券化的客体,组成国家助学贷款资产池。
在结构上,由于国家助学贷款均以学校为单位在新生入学后统一办理,因此在资产种类、利率、期限、到期日
[
8]
等方面具有同质性,有利于对其资产风险进行重组和配置。 在形式上,参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商业银行和
国家开发银行对助学贷款均使用语言规范、条款清楚、书面材料完备的合同,便于对资产实行有效的管理。
为了避免地域经济波动或衰退影响债务人履行债务,组成资产池时应尽量选择资产债务人的地区分布相对
广泛的资产。 一般来说,助学贷款的债务人毕业后工作地点分布较广,更符合对证券化资产来源上的要求。
2ꢁ 组建具有政府信用的特设载体(简称SPV)
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最重要的是要使证券化资产与发起人风险相隔离。 当发起人破产清算时,证券化
资产不作为清算财产,所产生的现金流按交易契约由SPV 拥有,并支付给投资人,从而降低风险,保护投资
人利益。 SPV 是资产证券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SPV 既可以由发起人建立也可以由第三方组建。
国家助学贷款带有政策性和公益性的特征,对SPV 的独立性和稳定性要求颇高。 设立有政府信用的、
国有独资公司形式的、以经营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为其惟一目的的SPV,能够保证其良好的信用,解决由银
行、信托公司设立SPV 时容易产生的利益冲突问题。 而且,通过政府组建SPV 既能推动银行在组成国家助
学贷款资产池时加强内部管理、实现标准化,又能规范与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相关的各中介机构的运作。
3ꢁ 通过实现真实出售(True Sale)破产隔离(Bankruptcy Remote。
如上所述,破产隔离实现)是SPV 的本质要求。 否则,发起人破产时,SPV 可能会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支
[
9]
付给破产者,从而导致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的目标落空。 发起人将证券化资产转移给SPV 通常可以采用
4
2
ꢀ
ꢀ
程ꢀ 荃ꢀ 国家助学贷款的证券化模式及其法律分析
出售和担保融资两种方式。 各国法律和会计制度中所要求的真实出售,是指发起人出售给SPV 的资产以及
由这些资产产生的现金流权益必须是有效的,资产池中的资产能够从发起人的资产负债表中移出,SPV 对证
券化资产拥有完整的控制权不会被归入发起人的破产财产。 由于真实出售能够改变发起人的资产负债表,
因此它在破产隔离的实现上比担保融资更为彻底。 所以在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中只有实现真实出售,才能
实现已经证券化的资产与发起人的破产隔离。
4
ꢁ 信用增级(Credit Enhancement)
SPV 对国家助学贷款资产池中的资产采取信用增级手段,使其所发行的证券获得更高的资信评级,这有
[
10]
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吸引投资者,是一种为了确保证券顺利发行与募集而设计的附加担保制度。 信用增
级包括外部信用增级和内部信用增级。 外部信用增级是指外部第三方提供的信用增级工具。 在国外的国家
助学贷款证券化实践中,政府往往充当担保的角色。 我国可以在现有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的
基础上成立专门的政策性机构———国家助学贷款担保基金,为助学贷款提供担保。 内部信用增级常见的方
式是建立优先/ 次级结构,即对优先级证券本息支付先于对次级证券的支付,在付清优先级证券本息之前对
次级证券仅付利息,在优先级证券本息支付完毕后才支付次级证券的本金。 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也可以通
过这种结构安排,使优先证券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被次级证券吸收,达到信用增级的目的。
5
ꢁ 对国家助学贷款证券进行发行评级,安排证券销售。
SPV 请信用评级机构进行正式的发行评级,向投资者公布评级结果,准备法律文件和办理法律手续,由
证券承销商负责向投资者销售证券。 SPV 从承销商处获取证券发行收入,再按国家助学贷款买卖合同中的
价格把发行收入的相应部分支付给发起人。 至此,发起人达到了通过国家助学贷款进行融资的目的。
6
ꢁ 进行资产管理,偿付证券权益。
SPV 收取、记录证券化资产产生的现金流收入,并存入托管银行的收款专用帐户,首先用于偿付投资者
持有的到期证券权益,不得用于任何红利分配或进入破产,未到期的现金流按资产风险辅助安排处理。 偿付
了证券权益后,SPV 向贷款证券化过程中聘用的各类专业机构支付费用。 之后,由国家助学贷款资产池产生
的收入若有剩余,则按SPV 与发起人之间的约定进行处理。 至此,整个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过程完成。
(
二)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的法律环境
资产证券化是一定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各项法律制度的新型融资工具。 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的结构
模式,既是经济过程也是法律过程。 在支持资产证券化的环境中,法律制度的作用具有根本性意义。
1
ꢁ 与国家助学贷款合同相关的法律问题
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的法律关系主要是通过合同这一法律行为来建立的,因此其法律关系的内容体现
[
11]
在一系列合同上。 银行与贷款学生签订的助学贷款合同确立了发起人———银行享有法律保障的收取应
收款的权利,是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文件。 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合同
的权利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下列三种情形下不得转让:(1)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2)按照当事人
约定不得转让;(3)按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因此,发起人如果将来欲将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应当在订立
助学贷款合同时做出有利于未来转让的设计。 只有明确该债权的转让条件,发起人才有可能将应收款汇集
成国家助学贷款资产池,出售给SPV,进行证券化。 目前的国家助学贷款合同对此还未作特别设计。
2
ꢁ 与SPV 设立、资产转让相关的法律问题
在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的结构模式设计中,SPV 采取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 这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
法》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 商业
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证券法》规定“证券业、银行业、信托业、
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所以我国承担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不能作为SPV 的控股公司。 而根
据我国《公司法》关于国有独资公司的规定,政府设立SPV 基本具备现实操作性,不存在法律障碍[12]。
要实现资产转让,必须首先确认债权的可让与性。 国家助学贷款属于个人信贷,我国《商业银行法》并
未允许商业银行转让其信贷资产,只有根据关于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的授权性条款,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
4
3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机构以规章的形式赋予商业银行以资产证券化为目的向SPV 转让信贷资产的权利,才能实现资产转让。
我国《合同法》关于债权的转让采用的是通知转让原则,这大大节约了贷款证券化的支出成本。 但是,
国家助学贷款的债务人分布地区广泛,流动性大,为了便利操作,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金融资
产管理公司案件的规定》: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债权转让公告即视为履行了《合同法》规定的通知义务。
3
ꢁ 与破产隔离、真实销售相关的法律问题
在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结构模式设计中采用“真实出售”来达到“破产隔离”的目的,这是因为我国尚无
[
13]
。
法律对SPV 的性质作特别规定,普通企业之间自行借贷是被禁止的,所以担保融资的风险较大
我国在立法上还没有关于“真实销售”的规定,但在会计准则上有相关处理方法可以参考,例如财政部
关于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从事应收债权融资等有关业务处理的暂行规定》。 为了明确发起人的表
《
外融资的操作标准,有必要在设计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模式时,对发起人资产转让意图、资产价格、追索权、
回赎权、剩余利润抽取等做出规定,规范资产真实销售的操作,避免交易被界定为担保融资。
4
ꢁ 与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发行相关的法律问题
在我国,股票、公司债券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交易受《证券法》的调整,《证券法》未规
定的,适用《公司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政府债券的发行和交易由法律和行政法规另行规定。
在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模式中,SPV 是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载体,不同于股票、公司债券以及政府债券
[
14]
的发行。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条件下,还无法明确该证券的属性和法律适用问题。 从利用现有证券监管体
系的角度出发,修改《证券法》,把资产支持证券纳入其调整范围,是降低立法成本、切实可行的做法。
另外,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发行中的信息披露制度也存在《证券法》的适用问题。 由于国家助学贷款证券
化是以资产信用为基础的,如果将《证券法》中关于信息披露的标准用于该证券,可能会使发行人公开与证
券化无关的一些公司资产结构、治理结构、公司决策信息等内容,投资者并不能根据这些信息了解该证券化
资产本身的情况。 而适用《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中关于银行资产状况和风险的信息披露要求,能够
加强对银行的市场约束,有利于投资者了解与证券化有关的信息,增加投资者的购买动力。
5
ꢁ 与信用增级相关的法律问题
[
15]
在外部信用增级方式中,政府担保是国外助学贷款证券化中通常采用的方式。 但是我国《担保法》规
定国家机关不能作为保证人,因此不可能直接采用政府担保。 在当前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中设立了国家助
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可以在此基础上成立国家助学贷款基金会这样的政策性机构,专门负责助学贷款
的担保,降低违约风险,提高资产信用等级。
在内部信用增级方式中,超额担保方式(指SPV 向发起人支付的价款小于贷款证券化价值)并不适用于
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模式,这是因为根据《破产法》,超额部分应列入发起人的破产财产,这样就不能实现破
产隔离。 因此,建立优先/ 次级结构是目前法制环境下较好的选择。
突破国家助学贷款的困境,建立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模式,需要有完善的法律环境。 国家助学贷款证券
化过程中除了上述的主要法律问题外,还旁及与之相关的税收处理办法、信用评级的标准、程序等等,在此未
能尽述。 但从以上分析已可发现,我国当前的法律体系中已存在有利于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发展的因素,同
时也有一些法律障碍和立法空白,有待于调整和完善。 总之,改善法律环境,审慎发展助学贷款证券化“二
级市场”,有利于推动银行开展助学贷款业务,增加我国高等教育的非公共基金收入来源,缓解教育资源短
缺的状况,从而为公民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参考文献:
[
[
[
1]洪艳蓉.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建伟.知识产权证券化: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J].知识产权,2006,(1).
3]杨大楷,俞艳.中国个人消费信贷状况及风险防范研究[J].金融论坛,2005,(7).
4
4
ꢀ
ꢀ
程ꢀ 荃ꢀ 国家助学贷款的证券化模式及其法律分析
[
[
[
[
[
[
[
[
[
[
[
[
4]杨晴,沈红.从法学视角分析国家助学贷款面临的两大难题[J].科技导报,2004,(3).
5]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90 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高国华.浅析现行国家助学贷款的运行问题与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05,(11).
7]马经.助学贷款国际比较与中国实践[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8]李尚公,沈春辉.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问题分析[J].法学研究,2000,(4).
9]朱怀念,唐棣.试论我国推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环境[J].法学评论,2002,(5).
10]覃天云,申海恩.论资产证券化的有价证券制度基础[J].中国法学,2005,(2).
11]何焰.关于贷款证券化的法律思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6).
12]张志忠.资产证券化从理论到现实的法律思考[J].西安金融,2001,(5).
13]周显志,吴晓萍.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对法律的影响及对策思考[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
14]李健男.中国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环境分析及立法选择[J].河北法学,2004,(12).
15]安·玛莉.美国助学贷款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1).
Asset⁃Securitization Model and Legal Analysis of State Student⁃Loan
CHENG Quan
(
Law Institute,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2, China)
Abstract:The asset⁃securitization of state student⁃loan is the sale of student⁃loan creditor rights to
private capital holders so as to transform them into assets with investment value in the private capital mar⁃
ket, which supplies student⁃loan system with more funds, liquidity and dispersal of contract⁃breach risks.
In China’s current legal system, there exist factors beneficial to the asset⁃securitization development, but
at the same time exist some legal obstacles and legislative blanks. Improvement of legal context and pru⁃
dent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market for the asset⁃securitization conduce to the promotion of banks asset⁃
securitization business, increase in non⁃public funds sources for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and laxity of
education funds shortage, so as to provide the citizens with more higher learning opportunities.
Key words:state student⁃loan; securitization; legal analysis
[
责任编辑:苏雪梅]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