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 卷第1 期
2007 年1 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4,No.1
January,2007
党建理论研究的新成果
—
——评《应对时代的挑战———党的建设理论的历史回顾与探析》
程ꢀ 思ꢀ 进
(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成都610068)
ꢀ
ꢀ 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高林远教授主编的《应对时代
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根本的共性特征。 著作举了五
个方面的共性特征。 上述理论诞生于不同国家和历史时期,
所以不能简单的照搬照用。 但这些理论又是国际共运中党
建实践经验的总结,至今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这些论述既有
提示作用又有小结作用。 所以篇头语成了每篇不可缺少的
组成部分,而不同于一般的“开场白”。 篇头语是本书的一
个亮点。
的挑战———党的建设理论的历史回顾与探析》 一书正式出
版了。 书名就点明了共产党发展历程的重要特点,这就是应
对时代的挑战。 这本著作以应对时代的挑战为主线,回顾和
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理论,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共
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党的建设的经
验和教训。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5 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 周
年纪念之际,高校一群共产党员以“责任”为己任,完成了这
部30 余万字的著作,表达了他们对党的事业的忠诚。 读完
全书,印象很深的一点是,作者们是用心在写,是尽到了“责
任”的。 正如作者们所说,写这本书不是追逐潮流,不是心血
来潮,更不是功利作祟,而是一群普通党员的责任,一群高校
党务工作者的责任,一群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研究者
的责任。 作为有46 年党龄的党员,我从头至尾认真读完此
书,真是感到获益匪浅。
二ꢀ 内容系统
党建理论篇,系统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
邓小平和江泽民的党建思想。 著作围绕首创共产党这个中
心问题,从五个方面来概括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建思想,应该
是比较系统而完整的。 马克思的党建思想来源于欧洲工人
阶级的革命斗争和他本人的革命实践。 他亲自创建了共产
主义同盟,并为它写了《共产党宣言》这个光辉的纲领。 他
还是欧洲工人阶级革命组织第一国际的“灵魂”。
概括起来说,这本著作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列宁的党建思想包括了民主革命的党建思想和俄国党
执政以后的党建思想。 列宁领导执政党的时间不长,但把党
的建设思想大大向前推进一步。 著作里面所指出的关于党
应该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防止“现代的‘共产党员的官
僚主义’”的观点;关于党应该加强党的监察制度建设,“善
于纯洁自己的队伍”的观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党建思想系统地进行
了论述。 条分缕析,科学概括,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党建理
论的发展和创新。
一ꢀ 结构新颖
本书分为四篇,构思巧妙。 四篇的篇名是:党建理论篇、
党建历史篇、党建当代篇和高校党建篇。 一看篇名就知道,
第一篇是重点讲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第二篇重点写中国共
产党党建的历史发展,第三篇突出现实的挑战,第四篇紧密
结合高校的党建实际。 这种写法,理论观点更便于分析透
彻,历史线索更便于梳理清晰。 史论适当分开论述,史论又
有机结合,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很有新意。
值得一提的是,每篇开头都有一个“篇头语”。 它是每
一篇内容的概括。 篇头语言简意赅,文笔生动。 在读每篇全
文时,先读篇头语,可以起到提示全篇内容的作用。 读完全
篇内容,反过来再读篇头语,它又起到了全篇内容的小结作
用。 如作者在党建理论篇的篇头语中写道:马克思主义、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
在党建历史篇中,按照历史发展的逻辑,本书分为党民
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党的建设。
民主革命时期按照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创立
党、在反对“左”右倾错误中发展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中发展壮大党的三个阶段对党建思想进行论述。 并总结出
党建思想的四个特点。 做到了以历史为线索,史论结合。 社
收稿日期:2006⁃08⁃31
作者简介:程思进(1939—),男,四川仁寿人,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教授。
1
43
ꢀ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著作概括为四个阶段,即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伟大转折时期和实施新的“伟大工
程”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发展,系统而深入地对建国以来的
党建思想进行了分析论证。
治、组织和作风建设,最终把党建设成伟大的执政党。 邓小
平继承和捍卫了毛泽东的建党思想,又解决了毛泽东未能解
决的或未曾遇到过的许多党建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创
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党建理论。 江泽民的党建理论是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历史
性飞跃,回答了面向新世纪的党的建设的一系列基本理论和
实践问题,形成了符合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而又独具特色的
党建思想。 本书突出了江泽民建党思想的创新精神,论证了
江泽民执政党建设中的新探索、思想建设中的新理念、组织
建设中的新举措、作风建设中的新思维,特别深入分析了与
时俱进的观点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前者是江泽民党建
思想的“灵魂”,后者已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 值得指
出的是,在党建当代篇中,本书把胡锦涛提出的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理论与他的党建理论结合起来进行论证,使我们
对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建思想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本书认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的社会基础和实现
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
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党提高执政能
力的重要任务。 这样的分析不仅深化了对构建和谐社会重
大意义的认识,也使我们深切感受到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
党中央,在不断总结新鲜经验,推进党建思想的发展上,作出
的新的重要贡献。
党建当代篇分析了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的诸多挑战,如
苏东剧变后国际新格局对党的信仰教育的挑战、经济全球化
和思想多元化对党的思想建设的挑战、国内改革深入进行对
党的执政党地位和执政能力的挑战、党的现实状况对党的先
进性的挑战等。 面对这些挑战怎么办? 必须以党的建设创
新来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把党的建设向前推进,以巩固执政
党的地位。 本书总结出了六个创新思想,这就是思想建设创
新、组织建设创新、作风建设创新、廉政建设创新、先进性建
设创新、执政能力建设创新。 本书还进一步把党的建设与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联系起来,指出: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
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
谐社会,是党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是党的建设的新创举和
新跨越。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已做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
这是我们党的目标。 党建当代篇系统论述了上世纪80 年代
以后我们党面临的挑战和我们党建设思想的发展和创新。
使我们对当代党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
高校党建篇对高校党建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对高校
党建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特别值得肯定的,在“高校党
建对策思考”部分,提出了两条中肯的意见。 一是树立“五
个”意识,即科学发展意识、建设校园先进文化意识、以人为
本意识、现代化意识和党建工作专业化科学化意识。 二是围
绕先进性建设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如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加
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
员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正建设、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等。 这
些论述和分析都体现了对高校党的建设的系统思考。
三ꢀ 理论观点的探索与创新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本书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党建思
想时,观点鲜明,重点突出,论证有力,说理透彻,很有新意。
作者以及他们的著作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
在阅读本书时我还注意到,书中提炼和归纳的理论观点
有根有源,错综复杂的历史线索有案可查。 在党建理论篇
中,引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
泽民的著作及相关文件,共计295 处。 对引文的理解是准确
的,对所论证的观点起到了深化认识的作用。
本书对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建党思
想分别进行概括、总结,然后又系统论证、分析马克思主义建
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种表述方法是理论观点的探索与创
新。 这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
晰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有更准确的把握。
在党建历史篇中,引证了李大钊、蔡和森、毛泽东、刘少
奇、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著作和言论,还引用了
中共档案馆出版的《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4、5 卷的资
料,以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十四
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国
共产党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等文献。 领袖们的言
论及权威机构的材料的引用,说明了党建理论发展的正确性
和准确性。
本书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始人。
因此,他们必然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独创性。 列宁
是在捍卫马克思主义纯洁性和俄国党的纯洁性的斗争中,形
成了党建理论,因此,他特别强调党必须“完全站在马克思理
论的基础上”,强调加强党的纪律和加强团结。 毛泽东创造
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同中国共产党的实际相结合,成
功地把党建设成无产阶级政党。 他特别强调党的思想、政
把党建理论的著作写好,是不容易的。 这本书是党建理
论的好书。 我相信本书对当代青年特别是当代青年大学生
思想上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对党的理论研究者、工作者提
供了新的可喜成果。
[
责任编辑:李大明]
1
44